-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 HJ 578-2010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行业标准】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9 21:31:50
- HJ578-2010
- 现行
标准号:
HJ 578-2010
标准名称: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578—2010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OxidationDitchActivated SludgeProcess(发布稿)
2010—10—12发布
环境保护部
2011—01—01实施
http://foodmajate.net/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工艺设计
主要设备
检测和控制
施工与验收
运行与维护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工艺类型附录B(资料性附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其它变形工艺类型全品伙伴网ht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规范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主要设备、检测和控制、电气、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武汉市武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2日批准。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ttp://foodmate.net/1适用范围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主要设备、检测和控制、电气、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6
GB12348
GB12801
GB18599
GB18918
GB50014
GB50015
GB50016
GB50040
GB50053
GB50187
GB50204
GB50222
GB50231
GB50268
GBJ141
CJ/T51
HJ/T91
HJ/T24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脱水用带式压榨过滤机1
b
HJ/T247
HJ/T259
HJ/T260
HJ/T279
HJ/T280
HJ/T283
HJ/T335
HJ/T353
HJ/T354
HJ/T355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竖轴式机械表面曝气装置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转刷曝气装置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鼓风式潜水曝气机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推流式潜水搅拌机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转盘曝气装置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浓缩带式脱水一体机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2001年)《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设部、国家发改委,2001年)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氧化沟oxidationditchactivatedsludgeprocess指反应池呈封闭无终端循环流渠形布置,池内配置充氧和推动水流设备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工艺包括单槽氧化沟、双槽氧化沟、三槽氧化沟、竖轴表曝机氧化沟和同心园向心流氧化沟,变形工艺包括一体氧化沟、微孔曝气氧化沟。3.2好氧区(池)oxiczone
指氧化沟的充氧区(池),溶解氧浓度一般不小于2mg/L,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硝化氨氮和过量摄磷。
3.3缺氧区(池)anoxiczone
指氧化沟的非充氧区(池),溶解氧浓度一般为0.2~0.5mg/L,主要功能是进行反硝化脱氮。3.4厌氧区(池)anaerobiczone指氧化沟的非充氧区(池),溶解氧浓度一般小于0.2mg/L,主要功能是进行磷的释放,mechanicalsurfaceaerator
3.5机械表面曝气装置
指利用设在曝气池水面的叶轮或转刷(盘)进行曝气的装置,包括竖轴式机械表面曝气装置、转盘表面曝气装置、转刷表面曝气装置等。3.6搅拌机mixer
指螺旋桨叶片小于1m,转速为中高转速(一般大于300转/min),使介质搅拌均匀的装置。2
3.7推流器flowmaken
指螺旋奖叶片大于1m,转速为低转速(一般小于100转/min),产生层面推流作用的装置。3.8预处理pretreatment
指进水水质能满足氧化沟生化需要时,在氧化沟前设置的处理措施。如格栅、沉砂池等。3.9前处理
preprocessing
指进水水质不能满足氧化沟生化需要时,根据调整水质的需要,在氧化沟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气浮池、均化池、事故池等。3.10内回流门internalrefluxgate指氧化沟系统某些沟型所特有的、可使混合液从好氧区(池)到缺氧区(池)实现无动力回流的廊道和设备。
3.11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
指大气压为101325Pa、温度为20的状态,4总体要求
4.1氧化沟宜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自建设标准(修订)》中规定的I1~V类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以及有机负荷相当于此类城市污水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4.2氧化沟污水处理厂(站)应遵守以下规定:1)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应符合GB50014的相关规定。总图设计应符合GB50187的规定。
2)污水处理厂(站)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3)污水处理厂(站)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符合GB50016和GB50222等规范的规定。4)污水处理厂(站)堆放污泥、药品的贮存场应符合GB18599的规定。5)污水处理厂(站)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与排放应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防止二次污染。6)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建设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声的措施,噪声和振动控制的设计应符合GBJ87和GB50040的规定,机房内、外的噪声应分别符合GBZ2和GB3096的规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7)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建设、运行过程中应重视职业卫生和劳动安全,严格执行GBZ1、GBZ2和GB12801的规定。在氧化沟建成运行的同时,安全和卫生设施应同时建成运行,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4.3污水处理厂(站)应按照GB18918的规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其他污水处理工程应按照国家或当地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验收和运行应符合HJ/T3533
HJ/T354和HJ/T355的规定。
5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5.1设计流量
5.1.1城镇污水设计流量
5.1.1.1城镇旱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公式(1)计算。Qar = Qa +Om
式中:
-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
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L/s。
5.1.1.2城镇合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公式(2)计算:Q=Qa+Q..
式中:
污水设计流量,L/s;
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
-雨水设计流量,L/s。
5.1.1.3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服务人口与相对应的综合生活污水定额之积,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设计。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5.1.1.4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当地综合生活污水实际变化量的测定资料确定,没有测定资料时,可按GB50014中的相关规定取值。如表1。表1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流量(L/S)
总变化系数
≥1000
5.1.1.5排入市政管网的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应根据城镇市政排水系统覆盖范围内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统计调查资料确定。
5.1.1.6雨水设计流量参照GB50014相关章节内容确定。5.1.1.7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考虑入渗地下水量,入渗地下水量宜根据实际测定资料确定。5.1.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5.1.2.1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应按工厂或工业园区总排放口实际测定的废水流量设计。测试方法应符合HJ/T91的规定。
5.1.2.2工业废水流量变化应根据工艺特点进行实测。4
bt
5.1.2.3不能取得实际测定数据时可参照国家现行工业用水量的有关规定折算确定,或根据同行业同规模同工艺现有工厂排水数据类比确定。5.12.4有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时,工厂内或工业园区内的生活污水量、沐浴污水量的确定应符合GB50015的有关规定。
5.1.2.5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的确定可参照城镇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5.1.3不同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5.1.3.1提升泵房、格栅井、沉砂池宜按合流污水设计流量计算。5.1.3.2初沉池宜按旱流污水流量设计,并用合流污水设计流量校核,校核的沉淀时间不宜小于30min。
5.1.3.反应池和二沉池按早流污水量计算,必要时考虑一定的合流水量:5.1.3.4反应池后的管道等输水设施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设计。5.2设计水质
5.2.1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实际测定的调查资料确定,其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HJ/T91的规定。无调查资料时,可按下列标准折算设计:1)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s)按每人每天25g~50g计算:2)生活污水的悬浮固体量按每人每天40g~65g计算:3)生活污水的总氮量按每人每天5g~11g计算:4)生活污水的总磷量按每人每天0.7g~1.4g计算。5.2.2工业废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的实际测定数据确定,其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HJ/T91的规定。无实际测定数据时,可参照类似工厂的排放资料类比确定5.2.3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应符合下列条件:1)水温宜为12℃~35℃、pH宜为6.0~9.0、BODs/CODcr值宜大于0.3:2)有去除氨氮要求时,进水总碱度(以CaCO计)/氨氮(NH3-N)的比值宜大于等于7.14不满足时应补充碱度:
3)有脱总氮要求时,进水的BODs/总氮(TN)值宜大于等于4.0,总碱度(以CaCO;计)/氨氮值宜大于等于3.6,不满足时应补充碳源或碱度;4)有除磷要求时,污水中的BODs与总磷(TP)之比宜大于等于17:5)要求同时除磷、脱氮时,宜同时满足3)和4)的要求。5.3污染物去除率
氧化沟的污染物去除率可按照表2计算。表2氧化沟污染物去除率
污水类别
主体工艺
污染物去除率(%)
城镇污水预(前)处理+氧化沟、二沉池工业废水预(前)处理+氧化沟、二沉池悬浮物
五日生化
需氧量
(BODs)
化学耗
*注:根据水质、工艺流程等情况,可不设置初沉池,根据沟型需要可设置二沉池。6工艺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出水直接排放时,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要求;排入下一级处理单元时,应符合下一级处理单元的进水要求。
6.1.2沟内流态应呈现整体混合、局部推流,进水量远低于池内循环混合液量,形成溶解氧(DO)梯度。
6.1.3进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宜设置调节水质、水量的设施。6.1.4沟内污泥浓度宜维持在2000mg/L~4500mg/L。6.1.5沟底最低流速不宜小于0.3m/s.6.1.6根据脱氮除磷要求,可设置单独的厌氧区(池)、缺氧区(池)。6.1.7工艺设计应考虑具备可灵活调节的运行方式。6.1.8工艺设计应考虑水温的影响。6.1.9氧化沟可按两组或多组系列布置,多组布置时宜设置进水配水井。6.1.10进水泵房、格栅、沉砂池、初沉池和二沉池的设计应符合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6.2预处理和前处理
6.2.1进水系统前应设置格栅,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还应设置沉砂池。6.2.2悬浮物(SS)高于BODs设计值1.5倍时,生物反应池前宜设置初沉池。6.2.3当进水水质不符合5.2.3规定的条件或含有影响生化处理的物质时,应根据进水水质采取适当的前处理工艺。
6.3工艺流程
6.3.1氧化沟宜采用以下流程
前处理或预处理
氧化沟
回流污泥
三沉池
剩余污泥
图1、氧化沟工艺流程
污泥处理系统
6.3.2可根据场地、水质、水量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沟型,主要工艺类型详见附录A,变形工艺详见附录B。
6.3.3单槽氧化沟、双槽氧化沟、竖轴表曝机氧化沟、同心圆向心流氧化沟、微孔曝气氧化沟宜单独6
bt
设置二沉池:三槽氧化沟不宜设置单独的二沉池。二沉池的设计应符合GB50014的规定6.4池容计算和主要设计参数
6.4.1去除碳源污染物
6.4.1.1当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主时,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按污泥负荷计算:
24Q(S。-S。)
1000L,X
2)按污泥泥龄计算:
24QYO.(S.-S.)
1000Xv(1+Kar0)
Kar =Ka20-(0)7-20
式中: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m2
-生物反应池进水BODs浓度,mg/L;S
生物反应池出水BODs浓度,mg/L,当去除率大于90%时可不计;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h: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浓度,gMLSS/L: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平均浓度,gMLVSS/L;生物反应池的BODs污泥负荷,kgBODs/(kgMLSS·d);L
单位体积混合液中,MLVSS占MLSS的比例,gMLVSS/gMLSS:Y
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s
e。设计污泥泥龄,d;
KdrTC时的衰减系数,d\;
Kd2020℃时的衰减系数,d,宜取0.04~0.075;T设计温度,℃;
温度系数,宜取1.02~1.06。
(3)
(5)
6.4.1.2氧化沟处理城镇污水或水质类似城镇污水的工业废水去除碳源污染物时,主要设计参数可按表3的规定取值。工业废水的水质与城镇污水水质差距较大时,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确定。
b
项目名称
反应池BOD,污泥负荷
表3去除碳源污染物主要设计参数符号
反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反应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MLVSS在MLSS中所占比例
BOD,容积负荷
设计污泥泥龄(供参考)
污泥产率系数
总水力停留时间
污泥回流比
需氧量
BODs总处理率
6.4.2脱氮
设初沉池
不设初沉池
设初沉池
不设初沉池
6.4.2.1当需要脱氮时,宜设置缺氧区(池)。单位
kgBODs/(kgMLVSS·d)
kgBODs/ (kgMLSS · d)
kgMLSS/L
kgMLVSS/L
gMLVSS/gMLSS
gMLVSS/gMLSS
kgBODs/(m2.d)
kgVSS/kgBODs
kgVSS/kgBOD
kg02/kgBOD,
参数值
0.14~0.36
0.10~0.25
0.20~2.25
50~100
6.4.2.2生物反应池的容积采用6.4.1.1规定的公式计算时,缺氧区(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0h~4.0h。
6.4.2.3生物反应池的容积采用硝化、反硝化动力学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缺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0.001Q(N,-Ne)-0.12AX
Kder = Kde201.08(T
g(S。-s)
AX,=yl
式中:
缺氧区(池)容积,m2;
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d: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N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t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X一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MLVSS/g:Kder
-T℃时的脱氮速率,kgNO3-N/(kgMLSS-d),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按公金品伙伴网h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forOxidationDitchActivated SludgeProcess(发布稿)
2010—10—12发布
环境保护部
2011—01—01实施
http://foodmajate.net/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工艺设计
主要设备
检测和控制
施工与验收
运行与维护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主要工艺类型附录B(资料性附录)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其它变形工艺类型全品伙伴网ht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规范氧化沟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主要设备、检测和控制、电气、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武汉市武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10年10月12日批准。本标准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ttp://foodmate.net/1适用范围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主要设备、检测和控制、电气、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的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6
GB12348
GB12801
GB18599
GB18918
GB50014
GB50015
GB50016
GB50040
GB50053
GB50187
GB50204
GB50222
GB50231
GB50268
GBJ141
CJ/T51
HJ/T91
HJ/T24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脱水用带式压榨过滤机1
b
HJ/T247
HJ/T259
HJ/T260
HJ/T279
HJ/T280
HJ/T283
HJ/T335
HJ/T353
HJ/T354
HJ/T355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竖轴式机械表面曝气装置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转刷曝气装置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鼓风式潜水曝气机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推流式潜水搅拌机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转盘曝气装置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污泥浓缩带式脱水一体机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2001年)《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建设部、国家发改委,2001年)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氧化沟oxidationditchactivatedsludgeprocess指反应池呈封闭无终端循环流渠形布置,池内配置充氧和推动水流设备的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工艺包括单槽氧化沟、双槽氧化沟、三槽氧化沟、竖轴表曝机氧化沟和同心园向心流氧化沟,变形工艺包括一体氧化沟、微孔曝气氧化沟。3.2好氧区(池)oxiczone
指氧化沟的充氧区(池),溶解氧浓度一般不小于2mg/L,主要功能是降解有机物、硝化氨氮和过量摄磷。
3.3缺氧区(池)anoxiczone
指氧化沟的非充氧区(池),溶解氧浓度一般为0.2~0.5mg/L,主要功能是进行反硝化脱氮。3.4厌氧区(池)anaerobiczone指氧化沟的非充氧区(池),溶解氧浓度一般小于0.2mg/L,主要功能是进行磷的释放,mechanicalsurfaceaerator
3.5机械表面曝气装置
指利用设在曝气池水面的叶轮或转刷(盘)进行曝气的装置,包括竖轴式机械表面曝气装置、转盘表面曝气装置、转刷表面曝气装置等。3.6搅拌机mixer
指螺旋桨叶片小于1m,转速为中高转速(一般大于300转/min),使介质搅拌均匀的装置。2
3.7推流器flowmaken
指螺旋奖叶片大于1m,转速为低转速(一般小于100转/min),产生层面推流作用的装置。3.8预处理pretreatment
指进水水质能满足氧化沟生化需要时,在氧化沟前设置的处理措施。如格栅、沉砂池等。3.9前处理
preprocessing
指进水水质不能满足氧化沟生化需要时,根据调整水质的需要,在氧化沟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初沉池、水解酸化池、气浮池、均化池、事故池等。3.10内回流门internalrefluxgate指氧化沟系统某些沟型所特有的、可使混合液从好氧区(池)到缺氧区(池)实现无动力回流的廊道和设备。
3.11标准状态standard state
指大气压为101325Pa、温度为20的状态,4总体要求
4.1氧化沟宜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自建设标准(修订)》中规定的I1~V类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以及有机负荷相当于此类城市污水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4.2氧化沟污水处理厂(站)应遵守以下规定:1)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和总体布置应符合GB50014的相关规定。总图设计应符合GB50187的规定。
2)污水处理厂(站)的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镇防洪标准,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3)污水处理厂(站)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应符合GB50016和GB50222等规范的规定。4)污水处理厂(站)堆放污泥、药品的贮存场应符合GB18599的规定。5)污水处理厂(站)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与排放应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规定,防止二次污染。6)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建设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消声、绿化等降低噪声的措施,噪声和振动控制的设计应符合GBJ87和GB50040的规定,机房内、外的噪声应分别符合GBZ2和GB3096的规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7)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建设、运行过程中应重视职业卫生和劳动安全,严格执行GBZ1、GBZ2和GB12801的规定。在氧化沟建成运行的同时,安全和卫生设施应同时建成运行,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4.3污水处理厂(站)应按照GB18918的规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其他污水处理工程应按照国家或当地的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验收和运行应符合HJ/T3533
HJ/T354和HJ/T355的规定。
5设计流量和设计水质
5.1设计流量
5.1.1城镇污水设计流量
5.1.1.1城镇旱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公式(1)计算。Qar = Qa +Om
式中:
-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
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工业废水设计流量,L/s。
5.1.1.2城镇合流污水设计流量应按公式(2)计算:Q=Qa+Q..
式中:
污水设计流量,L/s;
旱流污水设计流量,L/s,
-雨水设计流量,L/s。
5.1.1.3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服务人口与相对应的综合生活污水定额之积,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和排水系统普及程度等因素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设计。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5.1.1.4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应根据当地综合生活污水实际变化量的测定资料确定,没有测定资料时,可按GB50014中的相关规定取值。如表1。表1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流量(L/S)
总变化系数
≥1000
5.1.1.5排入市政管网的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应根据城镇市政排水系统覆盖范围内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统计调查资料确定。
5.1.1.6雨水设计流量参照GB50014相关章节内容确定。5.1.1.7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考虑入渗地下水量,入渗地下水量宜根据实际测定资料确定。5.1.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5.1.2.1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应按工厂或工业园区总排放口实际测定的废水流量设计。测试方法应符合HJ/T91的规定。
5.1.2.2工业废水流量变化应根据工艺特点进行实测。4
bt
5.1.2.3不能取得实际测定数据时可参照国家现行工业用水量的有关规定折算确定,或根据同行业同规模同工艺现有工厂排水数据类比确定。5.12.4有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时,工厂内或工业园区内的生活污水量、沐浴污水量的确定应符合GB50015的有关规定。
5.1.2.5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的确定可参照城镇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5.1.3不同构筑物的设计流量
5.1.3.1提升泵房、格栅井、沉砂池宜按合流污水设计流量计算。5.1.3.2初沉池宜按旱流污水流量设计,并用合流污水设计流量校核,校核的沉淀时间不宜小于30min。
5.1.3.反应池和二沉池按早流污水量计算,必要时考虑一定的合流水量:5.1.3.4反应池后的管道等输水设施应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设计。5.2设计水质
5.2.1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实际测定的调查资料确定,其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HJ/T91的规定。无调查资料时,可按下列标准折算设计:1)生活污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s)按每人每天25g~50g计算:2)生活污水的悬浮固体量按每人每天40g~65g计算:3)生活污水的总氮量按每人每天5g~11g计算:4)生活污水的总磷量按每人每天0.7g~1.4g计算。5.2.2工业废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的实际测定数据确定,其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符合HJ/T91的规定。无实际测定数据时,可参照类似工厂的排放资料类比确定5.2.3生物反应池的进水应符合下列条件:1)水温宜为12℃~35℃、pH宜为6.0~9.0、BODs/CODcr值宜大于0.3:2)有去除氨氮要求时,进水总碱度(以CaCO计)/氨氮(NH3-N)的比值宜大于等于7.14不满足时应补充碱度:
3)有脱总氮要求时,进水的BODs/总氮(TN)值宜大于等于4.0,总碱度(以CaCO;计)/氨氮值宜大于等于3.6,不满足时应补充碳源或碱度;4)有除磷要求时,污水中的BODs与总磷(TP)之比宜大于等于17:5)要求同时除磷、脱氮时,宜同时满足3)和4)的要求。5.3污染物去除率
氧化沟的污染物去除率可按照表2计算。表2氧化沟污染物去除率
污水类别
主体工艺
污染物去除率(%)
城镇污水预(前)处理+氧化沟、二沉池工业废水预(前)处理+氧化沟、二沉池悬浮物
五日生化
需氧量
(BODs)
化学耗
*注:根据水质、工艺流程等情况,可不设置初沉池,根据沟型需要可设置二沉池。6工艺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出水直接排放时,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要求;排入下一级处理单元时,应符合下一级处理单元的进水要求。
6.1.2沟内流态应呈现整体混合、局部推流,进水量远低于池内循环混合液量,形成溶解氧(DO)梯度。
6.1.3进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宜设置调节水质、水量的设施。6.1.4沟内污泥浓度宜维持在2000mg/L~4500mg/L。6.1.5沟底最低流速不宜小于0.3m/s.6.1.6根据脱氮除磷要求,可设置单独的厌氧区(池)、缺氧区(池)。6.1.7工艺设计应考虑具备可灵活调节的运行方式。6.1.8工艺设计应考虑水温的影响。6.1.9氧化沟可按两组或多组系列布置,多组布置时宜设置进水配水井。6.1.10进水泵房、格栅、沉砂池、初沉池和二沉池的设计应符合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6.2预处理和前处理
6.2.1进水系统前应设置格栅,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还应设置沉砂池。6.2.2悬浮物(SS)高于BODs设计值1.5倍时,生物反应池前宜设置初沉池。6.2.3当进水水质不符合5.2.3规定的条件或含有影响生化处理的物质时,应根据进水水质采取适当的前处理工艺。
6.3工艺流程
6.3.1氧化沟宜采用以下流程
前处理或预处理
氧化沟
回流污泥
三沉池
剩余污泥
图1、氧化沟工艺流程
污泥处理系统
6.3.2可根据场地、水质、水量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沟型,主要工艺类型详见附录A,变形工艺详见附录B。
6.3.3单槽氧化沟、双槽氧化沟、竖轴表曝机氧化沟、同心圆向心流氧化沟、微孔曝气氧化沟宜单独6
bt
设置二沉池:三槽氧化沟不宜设置单独的二沉池。二沉池的设计应符合GB50014的规定6.4池容计算和主要设计参数
6.4.1去除碳源污染物
6.4.1.1当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主时,生物反应池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按污泥负荷计算:
24Q(S。-S。)
1000L,X
2)按污泥泥龄计算:
24QYO.(S.-S.)
1000Xv(1+Kar0)
Kar =Ka20-(0)7-20
式中:
生物反应池的容积,m2
-生物反应池进水BODs浓度,mg/L;S
生物反应池出水BODs浓度,mg/L,当去除率大于90%时可不计;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h: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浓度,gMLSS/L: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平均浓度,gMLVSS/L;生物反应池的BODs污泥负荷,kgBODs/(kgMLSS·d);L
单位体积混合液中,MLVSS占MLSS的比例,gMLVSS/gMLSS:Y
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s
e。设计污泥泥龄,d;
KdrTC时的衰减系数,d\;
Kd2020℃时的衰减系数,d,宜取0.04~0.075;T设计温度,℃;
温度系数,宜取1.02~1.06。
(3)
(5)
6.4.1.2氧化沟处理城镇污水或水质类似城镇污水的工业废水去除碳源污染物时,主要设计参数可按表3的规定取值。工业废水的水质与城镇污水水质差距较大时,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确定。
b
项目名称
反应池BOD,污泥负荷
表3去除碳源污染物主要设计参数符号
反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反应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MLVSS在MLSS中所占比例
BOD,容积负荷
设计污泥泥龄(供参考)
污泥产率系数
总水力停留时间
污泥回流比
需氧量
BODs总处理率
6.4.2脱氮
设初沉池
不设初沉池
设初沉池
不设初沉池
6.4.2.1当需要脱氮时,宜设置缺氧区(池)。单位
kgBODs/(kgMLVSS·d)
kgBODs/ (kgMLSS · d)
kgMLSS/L
kgMLVSS/L
gMLVSS/gMLSS
gMLVSS/gMLSS
kgBODs/(m2.d)
kgVSS/kgBODs
kgVSS/kgBOD
kg02/kgBOD,
参数值
0.14~0.36
0.10~0.25
0.20~2.25
50~100
6.4.2.2生物反应池的容积采用6.4.1.1规定的公式计算时,缺氧区(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为1.0h~4.0h。
6.4.2.3生物反应池的容积采用硝化、反硝化动力学计算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缺氧区(池)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0.001Q(N,-Ne)-0.12AX
Kder = Kde201.08(T
g(S。-s)
AX,=yl
式中:
缺氧区(池)容积,m2;
生物反应池的设计流量,m/d:
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SS/L;N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Nt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氮浓度,mg/L;△X一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MLVSS/g:Kder
-T℃时的脱氮速率,kgNO3-N/(kgMLSS-d),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按公金品伙伴网h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HJ571-201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人造板及其制品
- HJ568-2010 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 HJ568-2010 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 HJ569-201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箱包
- HJ573-201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喷墨盒
- HJ572-2010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文具
- HJ581-2010 清洁生产标准 酒精制造业
- HJ/T327-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袋式除尘器滤袋
- HJ/T65-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T419-2007 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
- HJ731-2014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 HJ/T290-2006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 HJ1127-2020 应急监测中环境样品 γ 核素测量技术规范
- HJ1132-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 HJ945.3-2020 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