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其他行业标准 >>
- NB/T 20007.5-2010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

【其他行业标准】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29 06:56:08
- NB/T20007.5-2010
- 现行
标准号:
NB/T 20007.5-2010
标准名称: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
标准类别:
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0-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3.59 MB
替代情况:
替代EJ/T 407-1999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NB/T 20007.5-2010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 NB/T20007.5-2010

部分标准内容:
ICS 77.140.50
备案号:2908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0007.5—2010
代替EJ/T407-—1999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Stainless steel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s Part 5: Class 1,2,3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lates2010-05-01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晶间腐蚀试验
金相检验
目视检测和渗透检测
超声检测
复试和重新热处理
清洁、包装、运输和标志
质量证明文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不锈钢标准牌号对照
NB/T20007.5—2010
NB/T20007.5—2010
NB/T20007《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与NB/T20005《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NB/T20006《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NB/T20008《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和NB/T20009《压水堆核电厂用焊接材料》共同构成了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用材料系列标准。NB/T20007《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第2部分:2、3级热交换器管板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第3部分:堆芯支承件和上支承板用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第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轴用含锯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第6部分:堆内构件用控氮奥氏体不锈钢板:第7部分:S1、S2级支承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和钢带;第8部分:
2、3级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第9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对焊无缝管件:第10部分:2、3级热交换器传热管用冷轧、冷拔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第11部分:用填充金属焊接的1、2、3级奥氏体不锈钢钢管;第12部分:用填充金属焊接的1、2、3级奥氏体对焊不锈钢管件:第13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管道用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造管和弯管:第14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锻、轧棒;第15部分:堆内构件螺栓用变形硬化的热轧或热锻奥氏体不锈钢棒;第16部分:2、3级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第17部分:堆内构件压紧弹性环用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第18部分:2、3级辅助泵驱动轴用马氏体不锈钢锻、轧件;第19部分:1、2、3级马氏体不锈钢承压铸件:第20部分:泵用马氏体不锈钢A、B、C级非承压铸造内件:第21部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支承用马氏体不锈钢板:第22部分: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杆用马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第23部分:1、2、3级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承压铸件;第2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蜗壳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承压铸件:第25部分:泵用不含钼的铬镍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A、B、C级非承压铸造内件;第26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管道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离心浇铸管;第27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管道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铸造弯管和斜接管嘴。本部分为NB/T20007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EJ/T407—1999《压水堆核电厂不锈钢板技术条件》,与EJ/T407—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钢号的表示方法参见GB/T20878;增加了026Cr19Ni10N和026Cr18Ni12Mo2N两种钢板;II
钢板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参考RCC-MM3307进行了修改;力学性能中增加了350℃抗拉强度的要求;用GB/T6394代替了YB/T5148;
一关于钢板复试和重新热处理的内容作了修改。NB/T20007.5——2010
本部分参考2000版(含2002补遗+2005补遗)RCC-MM3307《1、2、3级设备用奥氏体不锈钢板》也参考了GB/T4237—200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GB/T3280—1992《不锈钢冷轧钢板》的有关内容。本部分中7种牌号的钢板分别与RCC-MM3307中的Z6CN18-10、Z2CN18-10、Z2CN19-10(控氮)、Z6CND17-12、Z2CND17-12、Z2CND18-12(控氮)和Z8CNT18-11相当。本部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部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俊宝、包章根。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EJ/T407—1989、EJ/T407—1999。II
1范围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NB/T20007.52010
本部分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1、2、3级设备用06Cr19Ni10、022Cr19Ni10、026Cr19Ni10N、06Cr17Ni12Mo2、022Cr17Ni12Mo2、026Cr18Ni12Mo2N、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板的制造、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验收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1、2、3级设备用厚度不超过120mm的奥氏体不锈钢板。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3.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GB/T223.5—2008,GB/T223.5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IS04829-1:1986,IS04829-2:1988,MOD)GB/T223.11
4937:1986,MOD)
GB/T223.16
GB/T223.21
GB/T223.18
GB/T223.19
GB/T223.25
GB/T223.28
GB/T223.36
GB/T223.59
GB/T223.63
GB/T223.64
1994,IDT)
GB/T223.67
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B/T223.11-2008,IS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量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5-C1-PADAB分光光度法测定钻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代硫酸钠分离一碘量法测定铜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丁二酮重量法测定镍量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α安息香肪重量法测定钼量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蒸馏分离-中和滴定法测定氮量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锦磷钼蓝分光光度法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223.64—2008,IS010700: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次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223.67一2008,IS0107011:1994,IDT)
GB/T223.68
GB/T223.7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姜黄素直接光度法测定硼含量GB/T228—2002
GB/T229—2007
GB/T247
GB/T3280
GB/T4237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eqvISO6892:1998)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IS0148-1:2006,MOD)钢板和钢带检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不锈钢热轧钢板
NB/T20007.5—2010
GB/T4338
GB/T6394
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4338—2006,ISO783:1999,MOD)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IS04967:1998,IDT)GB/T11170
GB/T20066
1996,IDT)
GB/T20123
不锈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20066—2006,IS014284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20123钢铁
—2006,IS015350:2000,IDT)
EJ/T1040
核电厂核岛设备材料理化检验方法NB/T20003.2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超声检测NB/T20003.4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验第4部分:渗透检测NB/T20003.7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3制造
制造工艺规程
材料制造厂应在生产之前制定详细的制造工艺规程,对板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于1、2级设备的钢板,应制定包括下列内容的工艺规程:钢的冶炼方式:
钢锭的重量和类型
钢锭头、尾的切除百分比;
主要热加工的操作特征;
钢板处于钢锭中的位置,特别是相应于钢锭轴线的最终轧制方向;主要轧制方向:
主要冷加工操作特征
-中间热处理和最终固溶处理的条件;性能检验用试料的位置图及试样在试料中的位置图;无损检测规程。
对于3级设备钢板,可由材料制造厂与订货方商定相关的制造工艺规程。3.2治炼
不锈钢可用电炉冶炼,亦可采用其他相当或更好的工艺冶炼。3.3交货状态
钢板经热轧或冷轧之后应进行固溶处理,并进行酸洗和钝化处理后交货。如果订货合同有规定,钢板也可经固溶处理、酸洗、钝化和冷作硬化处理后交货。固溶处理的温度宜为1050℃~1150℃,保温足够时间后在水中急冷或用其他方法快冷,保温阶段的温差应不超过土10℃。材料制造厂应对热处理的实际工艺过程进行记录。3.4尺寸和公差
钢板的尺寸应满足订货合同所规定的要求。允许偏差除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应符合GB/T4237或GB/T3280的规定。
化学成分
熔炼分析
制造厂应对每炉钢取样进行熔炼分析,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成品分析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制造厂应在每批钢板上取样进行成品分析,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分析方法
NB/T20007.5—2010
化学成分分析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按GB/T20066的规定执行。分析方法按GB/T223相关部分或GB/T11170、GB/T20123的规定,
仲裁按GB/T223相关部分的规定。表1
06Cr19Ni10
022Cr19Ni10
026Cr19Ni10N
06Cr17Ni12Mo2
022Cr17Ni12Mo2
026Cr18Ni12Mo2N
06Cr18Ni11Ti
06Cr19Ni10
022Cr19Ni10
026Cr19Ni10N
06Cr17Ni12Mo2
022Cr17Ni12Mo2
026Cr18Ni12Mo2N
06Cr18Ni11Ti
17.00~20.00
17.00~20.00
18.50~20.00
16.00~19.00
16.00~19.00
17.00~18.20
17.00~20.00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表1(续)
分(质量分数)/%
化学成分
2.00~2.50
2.00~2.50
2.25~2.75
5×%C~0.75
对成品分析,P、S含量上限可增加0.005%。N
当首先考虑棒材的耐蚀性要求时,含Mo钢Cr≥17.00%;不含Mo钢Cr≥18.00%。S
与反应堆冷却剂接触的材料,熔炼分析的Co含量应不大于0.20%,力争不大于0.10%。e
8.00~11.00
9.00~12.00
9.00~10.00
10.00~14.00
10.00~14.00
11.50~12.50
9.00~13.00
对用于焊接的奥氏体不锈钢棒,其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B含量应≤0.0018%。B含量分析结果应列入试验报告中。注:本部分所含材料牌号与GB/T4237、RCC-M3307(2000版)中的牌号对应关系参见附录A。5
力学性能
NB/T20007.5—2010
5.1力学性能要求
交货状态的钢板力学性能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力学性能
室温拉伸试验
06Cr19Ni10
022Cr19Ni10
026Cr19Ni10N
06Cr17Ni12Mo2
022Cr17Ni12Mo2
026Cr18Ni12Mo2N
06Cr18Ni11Ti
t表示钢板厚度。
抗拉强度
≥520
≥490
≥520
≥490
≥540
规定非比例
延伸强度
≥175
¥220
断后伸长率A/%
室温冲击试验
吸收能量KV/J
≥60°
350℃拉伸试验
≥394
≥394
≥445
≥382
≥445
≥425
·对钢板厚度大于12,且室温拉伸试验测得断后仲长率小于45%的含Ti钢板,作该项试验。”当订货合同要求时
作该项试验。
只允许一个试样低于平均值60J,,耳不得低于42J
5.2取样规定
5.2.1试样截取
在交货状态的钢板上截取试料,随即作适当标记并标明最终轧制方向。Rea.z/MPa
≥125
≥105
≥105
≥130
≥135
试料应有足够的尺寸,以便截取全部试样(包括晶间腐蚀试样)和可能进行复试所需的试样。试样应在钢板中心线和钢板边缘之间的二分之一部位截取,试样离开钢板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钢板的厚度。
5.2.2批的定义
钢板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冶炼炉号、相同厚度、相同制造工艺,同一热处理炉号或在连续式炉中按同一条件进行热处理的材料组成。5.2.3取样数量
每批重量不大于3000kg的钢板,在钢板相应于钢锭头部一端取一组试样。如果每批钢板重量大于3000kg,则应在钢板的两端各取一组试样。上述一组试样包括一个室温拉伸试样,一个高温拉伸试样,三个室温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样(必要时)。
5.2.4试样位置
拉伸试样的纵轴应垂直于钢板的最终轧制方向。试样的纵轴位置如下所述:a)
当钢板厚度不大于10mm时,试样厚度等于钢板厚度;当钢板厚度不大于30mm时,试样的纵轴位于厚度的中心处;当钢板厚度大于30mm时,试样的纵轴位于厚度的四分之一处。冲击试样的纵轴应位于钢板厚度的中心处,缺口轴线应垂直于钢板轧制表面。5.2.5试样的形状
NB/T20007.5—2010
拉伸试样应采用GB/T228—2002表B1中的R4标准比例试样,当板厚不大于20mm时,可采用GB/T228—2002表A1中的比例试样。
冲击试样应采用GB/T229—2007图1所示的标准夏比V型缺口试样。5.3试验方法
拉伸试验按GB/T228—2002的规定进行。高温拉伸试验按GB/T4338的规定执行,试验时,从开始至试样达到屈服期间,加载速率应不大于80MPa/min。
冲击试验方法按GB/T229—2007的规定执行。晶间腐蚀试验
在交货状态的钢板上,按5.1.1和EJ/T1040的要求截取和加工试样,进行晶间腐蚀试验。除06Cr19Ni10和06Cr17Ni12Mo2外,其他牌号的试样在试验前应进行敏化处理,敏化处理制度和晶间腐蚀试验按EJ/T1040的规定进行。如果晶间腐蚀试验的试样具有清脆的金属声,并在弯曲后无裂纹或开裂现象,则该试验结果为合格。如果有疑问,则用金相法进一步判定。当订货合同另有规定时,敏化处理制度和晶间腐蚀试验按合同规定执行。7金相检验
当订货合同有规定时,进行下述金相检验:在每批钢板上取一个试样,按GB/T6394的规定检查奥氏体晶粒度,应为3级或更细;a)
在每批钢板上取一个试样,按GB/T10561一2005中的A法检查非金属夹杂物,各类非金属夹b)
杂物的含量分别不大于1.5级。
目视检测和渗透检测
钢板需进行表面目视检测,检测按NB/T20003.7进行。钢板表面应平坦、光洁整齐且无波浪状弯曲。不允许有毛刺、结疤、裂缝、气泡、刮痕、夹杂及缩孔痕迹等缺陷存在。
钢板切割到交货尺寸后,周边不应有开裂或分层。如有疑问,应进行渗透检测。对表面检查中发现的有害缺陷,允许用打磨方法消除。但应保证钢板的尺寸仍满足订货要求。打磨后进行渗透检测,检测的方法和验收标准按NB/T20003.4。9超声检测
对厚度不小于12mm的1级钢板和厚度不小于30mm的2级钢板,应在固溶处理后逐张进行超声检测,检查方法及验收标准按NB/T20003.2的规定执行。10
复试和重新热处理
NB/T20007.5—2010
如果某项拉伸性能的试验结果不符合表2的要求,可从不合格试样取样的邻近部位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其结果即使仅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板便不能验收。如果冲击性能不符合表2的要求,则应在截取不合格试样的邻近部位,再截取三个试样进行试验。如果下列条件都满足,钢板可验收:一六个试样的平均值不小于60J;六个试样中冲击功小于60J的试样不超过两个:六个试样中只有一个试样的冲击功小于42J。对力学性能不合格的钢板,可重新进行固溶热处理,再按本部分的要求(化学成分除外)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和检验。
重新固溶处理只允许进行一次
清洁、包装、运输和标志
钢板表面应清洁无污物。包装应能保证钢板在贮存、运输过程中不被碰伤、弄脏、弄湿,并且不允许与低熔点元素S、Pb、Zn等接触,防正与碳钢相接触。为避免应力腐蚀破损,应避免钢板被卤素和卤素化合物所污染,如清洁剂、标志剂、包装物及贴封带等。钢板包装、标志的其他要求均按GB/T247的有关规定执行。12质量证明文件
在钢板交货的同时,钢板生产厂应向订货方提交钢板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a)
材料牌号、NB/T20007的本部分号尺寸、重量:
冶炼炉号;
化学分析(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固溶处理的炉号及热处理记录(包括重新热处理);批号或钢板号;
力学性能报告;
晶间腐蚀试验报告;
金相检验报告;
无损检测报告。
(资料性附录)
不锈钢标准牌号对照
表A.1列出了相关不锈钢标准所含材料牌号的对应关系。表A.1不锈钢标准牌号对照
本部分
06Cr19Ni10
022Cr19Ni10
026Cr19Ni10N
06Cr17Ni12Mo2
022Cr17Ni12Mo2
026Cr18Ni12Mo2N
06Cr18Ni11Ti
GB/T 4237—1992
OCr18Ni9
00Cr19Ni10
O0Cr18Ni10N
OCr17Ni12Mo2
00Cr17Ni14Mo2
00Cr17Ni12Mo2N
OCr18Ni11Ti
本部分所纳入的材料牌号部分依据GB/T20878的规定命名。NB/T20007.5—2010
RCC-MM3307(2000版)
Z6CN18-10
Z2CN18-10
Z2CN19-10(控氮)
Z6CND17-12
Z2CND17-12
Z2CND18-12(控氨)
Z8CND18-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29086-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20007.5—2010
代替EJ/T407-—1999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Stainless steel for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s Part 5: Class 1,2,3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plates2010-05-01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0-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晶间腐蚀试验
金相检验
目视检测和渗透检测
超声检测
复试和重新热处理
清洁、包装、运输和标志
质量证明文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不锈钢标准牌号对照
NB/T20007.5—2010
NB/T20007.5—2010
NB/T20007《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与NB/T20005《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NB/T20006《压水堆核电厂用合金钢》、NB/T20008《压水堆核电厂用其他材料》和NB/T20009《压水堆核电厂用焊接材料》共同构成了压水堆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用材料系列标准。NB/T20007《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分为如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第2部分:2、3级热交换器管板用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第3部分:堆芯支承件和上支承板用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第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轴用含锯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锻件: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第6部分:堆内构件用控氮奥氏体不锈钢板:第7部分:S1、S2级支承件用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和钢带;第8部分:
2、3级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第9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对焊无缝管件:第10部分:2、3级热交换器传热管用冷轧、冷拔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第11部分:用填充金属焊接的1、2、3级奥氏体不锈钢钢管;第12部分:用填充金属焊接的1、2、3级奥氏体对焊不锈钢管件:第13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管道用控氮奥氏体不锈钢锻造管和弯管:第14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锻、轧棒;第15部分:堆内构件螺栓用变形硬化的热轧或热锻奥氏体不锈钢棒;第16部分:2、3级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第17部分:堆内构件压紧弹性环用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第18部分:2、3级辅助泵驱动轴用马氏体不锈钢锻、轧件;第19部分:1、2、3级马氏体不锈钢承压铸件:第20部分:泵用马氏体不锈钢A、B、C级非承压铸造内件:第21部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支承用马氏体不锈钢板:第22部分: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杆用马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第23部分:1、2、3级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承压铸件;第24部分:反应堆冷却剂泵蜗壳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承压铸件:第25部分:泵用不含钼的铬镍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A、B、C级非承压铸造内件;第26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管道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离心浇铸管;第27部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管道用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铸造弯管和斜接管嘴。本部分为NB/T20007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EJ/T407—1999《压水堆核电厂不锈钢板技术条件》,与EJ/T407—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钢号的表示方法参见GB/T20878;增加了026Cr19Ni10N和026Cr18Ni12Mo2N两种钢板;II
钢板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参考RCC-MM3307进行了修改;力学性能中增加了350℃抗拉强度的要求;用GB/T6394代替了YB/T5148;
一关于钢板复试和重新热处理的内容作了修改。NB/T20007.5——2010
本部分参考2000版(含2002补遗+2005补遗)RCC-MM3307《1、2、3级设备用奥氏体不锈钢板》也参考了GB/T4237—200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GB/T3280—1992《不锈钢冷轧钢板》的有关内容。本部分中7种牌号的钢板分别与RCC-MM3307中的Z6CN18-10、Z2CN18-10、Z2CN19-10(控氮)、Z6CND17-12、Z2CND17-12、Z2CND18-12(控氮)和Z8CNT18-11相当。本部分由国家能源局提出。
本部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俊宝、包章根。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EJ/T407—1989、EJ/T407—1999。II
1范围
压水堆核电厂用不锈钢
第5部分:1、2、3级奥氏体不锈钢板NB/T20007.52010
本部分规定了压水堆核电厂1、2、3级设备用06Cr19Ni10、022Cr19Ni10、026Cr19Ni10N、06Cr17Ni12Mo2、022Cr17Ni12Mo2、026Cr18Ni12Mo2N、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板的制造、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验收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压水堆核电厂1、2、3级设备用厚度不超过120mm的奥氏体不锈钢板。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3.3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GB/T223.5—2008,GB/T223.5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IS04829-1:1986,IS04829-2:1988,MOD)GB/T223.11
4937:1986,MOD)
GB/T223.16
GB/T223.21
GB/T223.18
GB/T223.19
GB/T223.25
GB/T223.28
GB/T223.36
GB/T223.59
GB/T223.63
GB/T223.64
1994,IDT)
GB/T223.67
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B/T223.11-2008,IS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量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5-C1-PADAB分光光度法测定钻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代硫酸钠分离一碘量法测定铜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丁二酮重量法测定镍量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α安息香肪重量法测定钼量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蒸馏分离-中和滴定法测定氮量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锦磷钼蓝分光光度法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223.64—2008,IS010700: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次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223.67一2008,IS0107011:1994,IDT)
GB/T223.68
GB/T223.7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姜黄素直接光度法测定硼含量GB/T228—2002
GB/T229—2007
GB/T247
GB/T3280
GB/T4237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eqvISO6892:1998)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IS0148-1:2006,MOD)钢板和钢带检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不锈钢热轧钢板
NB/T20007.5—2010
GB/T4338
GB/T6394
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4338—2006,ISO783:1999,MOD)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IS04967:1998,IDT)GB/T11170
GB/T20066
1996,IDT)
GB/T20123
不锈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20066—2006,IS014284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20123钢铁
—2006,IS015350:2000,IDT)
EJ/T1040
核电厂核岛设备材料理化检验方法NB/T20003.2
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超声检测NB/T20003.4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验第4部分:渗透检测NB/T20003.7核电厂核岛机械设备无损检测第7部分:目视检测3制造
制造工艺规程
材料制造厂应在生产之前制定详细的制造工艺规程,对板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于1、2级设备的钢板,应制定包括下列内容的工艺规程:钢的冶炼方式:
钢锭的重量和类型
钢锭头、尾的切除百分比;
主要热加工的操作特征;
钢板处于钢锭中的位置,特别是相应于钢锭轴线的最终轧制方向;主要轧制方向:
主要冷加工操作特征
-中间热处理和最终固溶处理的条件;性能检验用试料的位置图及试样在试料中的位置图;无损检测规程。
对于3级设备钢板,可由材料制造厂与订货方商定相关的制造工艺规程。3.2治炼
不锈钢可用电炉冶炼,亦可采用其他相当或更好的工艺冶炼。3.3交货状态
钢板经热轧或冷轧之后应进行固溶处理,并进行酸洗和钝化处理后交货。如果订货合同有规定,钢板也可经固溶处理、酸洗、钝化和冷作硬化处理后交货。固溶处理的温度宜为1050℃~1150℃,保温足够时间后在水中急冷或用其他方法快冷,保温阶段的温差应不超过土10℃。材料制造厂应对热处理的实际工艺过程进行记录。3.4尺寸和公差
钢板的尺寸应满足订货合同所规定的要求。允许偏差除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应符合GB/T4237或GB/T3280的规定。
化学成分
熔炼分析
制造厂应对每炉钢取样进行熔炼分析,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成品分析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制造厂应在每批钢板上取样进行成品分析,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的规定。
分析方法
NB/T20007.5—2010
化学成分分析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按GB/T20066的规定执行。分析方法按GB/T223相关部分或GB/T11170、GB/T20123的规定,
仲裁按GB/T223相关部分的规定。表1
06Cr19Ni10
022Cr19Ni10
026Cr19Ni10N
06Cr17Ni12Mo2
022Cr17Ni12Mo2
026Cr18Ni12Mo2N
06Cr18Ni11Ti
06Cr19Ni10
022Cr19Ni10
026Cr19Ni10N
06Cr17Ni12Mo2
022Cr17Ni12Mo2
026Cr18Ni12Mo2N
06Cr18Ni11Ti
17.00~20.00
17.00~20.00
18.50~20.00
16.00~19.00
16.00~19.00
17.00~18.20
17.00~20.00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表1(续)
分(质量分数)/%
化学成分
2.00~2.50
2.00~2.50
2.25~2.75
5×%C~0.75
对成品分析,P、S含量上限可增加0.005%。N
当首先考虑棒材的耐蚀性要求时,含Mo钢Cr≥17.00%;不含Mo钢Cr≥18.00%。S
与反应堆冷却剂接触的材料,熔炼分析的Co含量应不大于0.20%,力争不大于0.10%。e
8.00~11.00
9.00~12.00
9.00~10.00
10.00~14.00
10.00~14.00
11.50~12.50
9.00~13.00
对用于焊接的奥氏体不锈钢棒,其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B含量应≤0.0018%。B含量分析结果应列入试验报告中。注:本部分所含材料牌号与GB/T4237、RCC-M3307(2000版)中的牌号对应关系参见附录A。5
力学性能
NB/T20007.5—2010
5.1力学性能要求
交货状态的钢板力学性能应满足表2的要求。表2力学性能
室温拉伸试验
06Cr19Ni10
022Cr19Ni10
026Cr19Ni10N
06Cr17Ni12Mo2
022Cr17Ni12Mo2
026Cr18Ni12Mo2N
06Cr18Ni11Ti
t表示钢板厚度。
抗拉强度
≥520
≥490
≥520
≥490
≥540
规定非比例
延伸强度
≥175
¥220
断后伸长率A/%
室温冲击试验
吸收能量KV/J
≥60°
350℃拉伸试验
≥394
≥394
≥445
≥382
≥445
≥425
·对钢板厚度大于12,且室温拉伸试验测得断后仲长率小于45%的含Ti钢板,作该项试验。”当订货合同要求时
作该项试验。
只允许一个试样低于平均值60J,,耳不得低于42J
5.2取样规定
5.2.1试样截取
在交货状态的钢板上截取试料,随即作适当标记并标明最终轧制方向。Rea.z/MPa
≥125
≥105
≥105
≥130
≥135
试料应有足够的尺寸,以便截取全部试样(包括晶间腐蚀试样)和可能进行复试所需的试样。试样应在钢板中心线和钢板边缘之间的二分之一部位截取,试样离开钢板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钢板的厚度。
5.2.2批的定义
钢板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应由同一冶炼炉号、相同厚度、相同制造工艺,同一热处理炉号或在连续式炉中按同一条件进行热处理的材料组成。5.2.3取样数量
每批重量不大于3000kg的钢板,在钢板相应于钢锭头部一端取一组试样。如果每批钢板重量大于3000kg,则应在钢板的两端各取一组试样。上述一组试样包括一个室温拉伸试样,一个高温拉伸试样,三个室温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样(必要时)。
5.2.4试样位置
拉伸试样的纵轴应垂直于钢板的最终轧制方向。试样的纵轴位置如下所述:a)
当钢板厚度不大于10mm时,试样厚度等于钢板厚度;当钢板厚度不大于30mm时,试样的纵轴位于厚度的中心处;当钢板厚度大于30mm时,试样的纵轴位于厚度的四分之一处。冲击试样的纵轴应位于钢板厚度的中心处,缺口轴线应垂直于钢板轧制表面。5.2.5试样的形状
NB/T20007.5—2010
拉伸试样应采用GB/T228—2002表B1中的R4标准比例试样,当板厚不大于20mm时,可采用GB/T228—2002表A1中的比例试样。
冲击试样应采用GB/T229—2007图1所示的标准夏比V型缺口试样。5.3试验方法
拉伸试验按GB/T228—2002的规定进行。高温拉伸试验按GB/T4338的规定执行,试验时,从开始至试样达到屈服期间,加载速率应不大于80MPa/min。
冲击试验方法按GB/T229—2007的规定执行。晶间腐蚀试验
在交货状态的钢板上,按5.1.1和EJ/T1040的要求截取和加工试样,进行晶间腐蚀试验。除06Cr19Ni10和06Cr17Ni12Mo2外,其他牌号的试样在试验前应进行敏化处理,敏化处理制度和晶间腐蚀试验按EJ/T1040的规定进行。如果晶间腐蚀试验的试样具有清脆的金属声,并在弯曲后无裂纹或开裂现象,则该试验结果为合格。如果有疑问,则用金相法进一步判定。当订货合同另有规定时,敏化处理制度和晶间腐蚀试验按合同规定执行。7金相检验
当订货合同有规定时,进行下述金相检验:在每批钢板上取一个试样,按GB/T6394的规定检查奥氏体晶粒度,应为3级或更细;a)
在每批钢板上取一个试样,按GB/T10561一2005中的A法检查非金属夹杂物,各类非金属夹b)
杂物的含量分别不大于1.5级。
目视检测和渗透检测
钢板需进行表面目视检测,检测按NB/T20003.7进行。钢板表面应平坦、光洁整齐且无波浪状弯曲。不允许有毛刺、结疤、裂缝、气泡、刮痕、夹杂及缩孔痕迹等缺陷存在。
钢板切割到交货尺寸后,周边不应有开裂或分层。如有疑问,应进行渗透检测。对表面检查中发现的有害缺陷,允许用打磨方法消除。但应保证钢板的尺寸仍满足订货要求。打磨后进行渗透检测,检测的方法和验收标准按NB/T20003.4。9超声检测
对厚度不小于12mm的1级钢板和厚度不小于30mm的2级钢板,应在固溶处理后逐张进行超声检测,检查方法及验收标准按NB/T20003.2的规定执行。10
复试和重新热处理
NB/T20007.5—2010
如果某项拉伸性能的试验结果不符合表2的要求,可从不合格试样取样的邻近部位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其结果即使仅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板便不能验收。如果冲击性能不符合表2的要求,则应在截取不合格试样的邻近部位,再截取三个试样进行试验。如果下列条件都满足,钢板可验收:一六个试样的平均值不小于60J;六个试样中冲击功小于60J的试样不超过两个:六个试样中只有一个试样的冲击功小于42J。对力学性能不合格的钢板,可重新进行固溶热处理,再按本部分的要求(化学成分除外)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和检验。
重新固溶处理只允许进行一次
清洁、包装、运输和标志
钢板表面应清洁无污物。包装应能保证钢板在贮存、运输过程中不被碰伤、弄脏、弄湿,并且不允许与低熔点元素S、Pb、Zn等接触,防正与碳钢相接触。为避免应力腐蚀破损,应避免钢板被卤素和卤素化合物所污染,如清洁剂、标志剂、包装物及贴封带等。钢板包装、标志的其他要求均按GB/T247的有关规定执行。12质量证明文件
在钢板交货的同时,钢板生产厂应向订货方提交钢板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a)
材料牌号、NB/T20007的本部分号尺寸、重量:
冶炼炉号;
化学分析(熔炼分析和成品分析):固溶处理的炉号及热处理记录(包括重新热处理);批号或钢板号;
力学性能报告;
晶间腐蚀试验报告;
金相检验报告;
无损检测报告。
(资料性附录)
不锈钢标准牌号对照
表A.1列出了相关不锈钢标准所含材料牌号的对应关系。表A.1不锈钢标准牌号对照
本部分
06Cr19Ni10
022Cr19Ni10
026Cr19Ni10N
06Cr17Ni12Mo2
022Cr17Ni12Mo2
026Cr18Ni12Mo2N
06Cr18Ni11Ti
GB/T 4237—1992
OCr18Ni9
00Cr19Ni10
O0Cr18Ni10N
OCr17Ni12Mo2
00Cr17Ni14Mo2
00Cr17Ni12Mo2N
OCr18Ni11Ti
本部分所纳入的材料牌号部分依据GB/T20878的规定命名。NB/T20007.5—2010
RCC-MM3307(2000版)
Z6CN18-10
Z2CN18-10
Z2CN19-10(控氮)
Z6CND17-12
Z2CND17-12
Z2CND18-12(控氨)
Z8CND18-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其他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NB/T20133.2-2012 压水堆核电厂设施设备防护涂层规范 第2部分涂层系统在模拟设计基准事故条件下的评价试验方法
- SJ/T11242.2-2001 信息技术 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Ⅰ区)汉字64点阵字型 第2部分:黑体
- TB/T3193-2016 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HG/T4869-2015 车身喷绘贴膜
- CB/T8523-2011 机械化滑道设计规范
- 06SG515-2 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剖分T型钢弦杆)
- CB/T425-2011 低压粗油滤器
- QB/T4768-2014 沙发床
- ZJBK34007-1988 舰用电气设备的外壳
- 97D302-2 双电源切换及母线分段控制接线图D302-1~3(2002年合订本)
- CB/T4167-2011 船用电气电铃、警钟和鸣音器
- CB/T4114-2011 船用油滤器检验方法
- QB/T4398-2012 聚全氟乙丙烯(FEP)薄膜
- QB/T4273-2011 洗衣机排水泵技术要求
- SD218.4-1987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标准 球墨铸铁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