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44/T 280-2005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DB)】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06 02:14:00
- DB44/T280-2005
- 现行
标准号:
DB44/T 280-2005
标准名称: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5-12-26 -
实施日期:
2006-01-26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3.5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丰产林指标、营造技术、幼林抚育、成林经营管理、低产林改造、果实采收、验收、建档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境内的油茶丰产林的营建与管理。 DB44/T 280-2005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B44/T280-2005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2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17805-2006地省东广
DB44/T2802005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ing High-yield Oil-tea Camellia Trees2005-12-26发布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6-01-26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丰产林指标.,
5营造技术.
6幼林抚育管理。
7成林经营管理。.,
8低产林的改造..,
9果实采收.,
10验收..
11建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油茶栽培管理统计表。
DB44/T280—2005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林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曙才、黄永芳、谢正生、谢治芳、陈北光、李奕震、陈世清。I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丰产林指标、营造技术、幼林抚育、成林经营管理、低产林改造、果实采收验建档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境内的油茶丰产林的营建与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765油茶籽油
LY/T1328-1999油茶丰产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油茶
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中种子含油率和产量较高的、可榨取食用油的树种和融的统称。
3.2茶油
使用成熟油茶种子压榨或其它方法提取的油。3.3芽砧苗
用油茶幼苗作嫁砧培育出的嫁接苗。3.4大砧苗
利用2年以上苗龄的油茶实生苗作嫁砧培育出的嫁接苗。3.5容器苗
利用各种容器装入培养基质所培育的苗木。3.6裸根苗
利用各种方式培育的根系裸露的苗木。良种
经有关部门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油茶树种或品种。3.8直播造林
将经过处理的种子直接播种在林地内挖好的穴内。3.9植苗造林
将适龄苗木种植在林地内挖好的穴中。4丰产林指标
4.1产量指标
4.1.1幼林产量指标
5年生产油45kg/hm2,9年生产油180kg/hm2以上。验收面积不少于2hm2。1
DB44/T2802005
4.1.2成林产量指标
4年连续测产,平均年产油量375kg/hm2。验收面积不少于2hm2。4.2质量标准
4.2.1果实
果皮薄,鲜出籽率(采摘后不超过3天测定)40%以上,干出籽率23%以上,种仁含油率40%以上。4.2.2油
油的质量应符合GB11765的要求。5营造技术
5.1造林地的选择
5.1.1土壤
有效土层厚度中层至厚层(40cm以上)、质地中壤至粘壤、pH值4.5~6.5的赤红壤、红壤、黄壤等均适于种植油茶。
5.1.2坡向和坡度
选择光照充足的南向、东向或东南向阳坡和半阳坡。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最好以下的刹坡或缓坡造林,最大坡度应小于40度。5.1.3海拔高度
一般宜选海拨800m以下,相对高度200m以下的地带。5.2适宜种和品种类型
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越南油茶(Camellia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semisererata)、岑溪软枝油茶和阳春油茶等均适合在广东境内种植。5.3良种的选择
5.3.1繁殖材料
选择经过严格鉴定的优良种、品种或类型。种子、插穗或接穗必须来自种子园或采穗圃。大面林可用经过审定的优良家系种子和无性系苗木。5.3.2优树选择
优树的标准是:树龄在15年以上,树形完整,树冠呈自然开心形或圆头形,生长健壮,按树冠毅面积计算,4年内平均年产油大于1kg/m2,果实大小、分布均匀,鲜果出籽率40%以上,干出籽率25%以上,种仁含油率42%以上,没有或极少病虫害。5.3.3优良家系和无性系选择
单亲子代测定和当代测定从开花结果后连续4年,年平均产油450kg/hm2以上。果实经济性状优良,鲜、干出籽率、含油率达到优树标准,抗病能力强,病果率在3%以下。5.3.4良种繁育
5.3.4.1采穗圃
必须使用经过审定的优良无性系作接穗,选择密度适中、株行距整齐、生长正~10年生油茶林作砧木,用嵌合枝接等大嫁接方法营建,也可选用优株扦插苗或芽砧苗营建。5.3.4.2种子园
使用经过审定的优良家系或优良无性系,采用嫁接苗或扦插苗,多系(10个以上)配置建园。5.4苗木的培育
5.4.1果实处理
茶果完全成熟后采收。采回的茶果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晾获~3天,茶果因失水而自然开裂未开裂的果多半是不成熟的,其种子不宜做种用。种子晾聘天~3天后贮藏备用。5.4.2种子质量
纯度不小于98%,优良度不低于98%,生活力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80%,发芽势不低于60%,含水量25%~30%,千粒重不低于1200g。种子色泽和气味正常。5.4.3种子贮藏和运输
用常温干藏法和常温湿沙藏法贮藏种子,气温10℃~18℃C,不超过20℃。常温干藏法适用于50天以内的短期冬季贮藏,常温湿沙藏法适用于120天以内的中期贮藏。种子运输途中严禁日晒雨淋,到达目的地后要立即摊开散热,暂不播种的要及时贮藏。5.4.4实生苗繁育
5.4.4.1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保水和排水性能良好、pH值5.5~6.5的地块作为圃地。
5.4.4.2苗圃地整地
在前一年夏天或初秋将杂草、灌木砍倒晒干,平铺于地面烧掉,然后深挖曝晒;先年冬开沟,翻不打碎,挖土深度25cm~30cm,栋净草根、树根、石块。挖土后作床前,每公项撒生石灰30kg~40kg进行土壤消毒。在整地的同时,每公顷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kg~2000kg和过磷酸钙20kg。接着作好苗床,苗床的设置要有利于排水、保水、防旱早,提高土壤利用率。苗床长度一般不限,宽1m,高15cm~20cm床面表土要整细、整平,略成龟背形,步道宽25cm~28cm。5.4.4.3播种
经过贮藏或长途运输的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挑选,剔除粒小的、损坏的和虫蛀的。种子选好后0.3%福尔马林消毒。然后进行种子催芽,有半数种子稍露胚根时,可以进行播种。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点播等,以条状点播较好。舒cm播种1粒,每公顷播种50kg~60kg,每公产苗25,000株左右。播种时种脐朝向侧方。播种后,沟中放适量堆肥和草木灰,再覆盖细土。覆整平,并盖一层薄草。冬春季均可播种,冬播在11月,春播在2月~3月。5.4.4.4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每隔5天~7天浇水一次,当种子发芽露出土面时,及时在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完全出土后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松土除草一次。松土宜在雨后进行,深cm~8cm左右,逐次加深。幼苗出土一个月后,每月淋施少量腐熟稀薄的人粪尿或氮素化肥。随着幼苗的成长,施肥的浓度逐渐增加,立秋后停止施肥。
连作苗圃容易发生叶枯病和立枯病。发生叶枯病时,可喷洒0.8%的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600倍~800倍稀释液防治。发生立枯病时,每10天左右喷0.5%~1%波尔多液一次。5.4.5容器苗培育
5.4.5.1培养土的配制
1份腐熟既肥加1份微酸性壤土,容重0.9g/cm3~1.1g/cm2,pH值6.0左右。5.4.5.2催芽播种
造林前3个月~4个月播种。育苗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胚根长出后取出,播入装好土的容器,覆土1cm稍压,淋水。
5.4.5.3管理
播种容器可放在长方形硬塑盆上,每0株左右。当苗木长出2片~3片叶后每15关喷施复合肥一次4个月~5个月后即可上山造林。
5.4.6芽砧苗的培育
5.4.6.1芽苗砧准备
选择普通油茶大粒饱满种子,嫁接前35天~45天室内沙藏催芽,保持一定温度,每4天~5天喷水一次。胚芽长到3cm左右即可做嫁砧。5.4.6.2嫁接季节
除3月中旬、5月中旬抽梢外都可嫁接,以春梢、夏梢和秋梢萌发前5天~20天嫁接成活率高。3
DB44/T280—2005
5.4.6.3嫁接方法
选择品种纯正的10年~15年生健壮油茶树,取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粗壮、腋芽明显、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从基部开始依次削取饱满芽作接穗,一穗一芽一叶。将沙床中的裸根苗取出洗净,在芽1cm~1.5cm处切断,随即从砖木正中髓心处劈开。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术切口,用牙营皮或铝箔片做成的圆简套上并捏紧。
5.4.6.4接后管理
接后随即栽于盖有塑料薄膜罩的苗床,密度90万株/hm2~120万株/hm2。罩内湿度85%~90%,温度25℃~28℃。多数接穗萌芽开叶后拆除薄膜罩,并做好后续的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嫁接第二年1月~2月进行移床扩圃,每公保留3万株4万株。5.4.7大砧苗的培育
5.4.7.1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酸性至微酸性红黄壤建苗床。每顷用50kg生石灰和0.5kg甲胺磷进行消毒,施000kg~1200kg土杂肥或人畜粪和50kg复合肥。嫁接前1个月整地做床,床面宽2m盖3cm厚的黄心土。嫁接前搭好荫棚,高.8m,遮荫度80%左右。5.4.7.2接穗的选择
取1年生已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作接穗。采穗母树为经过鉴定的优良品种或类型的成年树,树势强壮,丰产稳产,无病虫害。采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健壮、叶芽饱满的枝条。5.4.7.3接穗的购藏
接穗最好随采随接,一时嫁接不完的,可用塑料袋贮藏备用。如果贮藏时间较长,可将枝条搬放阴凉通风、阳光不直射的地方,还可用湿沙贮藏。5.4.7.4砧木的准备
选择2年~3年生苗木或4年~7年生幼树作砧木,要求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嫁接前一个月,将林地杂草、灌木除净,并施入肥料。5.4.7.5嫁接的时期
春接(2月底3月初)、夏接(5月底6月初)和秋接(9月底10月初)均可,其中当年新梢达半木质化程度时(一般为5月底6月初)最佳。5.4.7.6嫁接方法
有嵌合枝接、皮下枝接、盾形芽接、切接和腹接等。5.4.7.7接后的管理
及时松绑解带,接穗成活展叶后及时断砧,干旱季节及时灌溉、施肥。如发现有病虫害时,要秘防治。
5.4.8扦插苗的培育
5.4.8.1苗床的准备
插床选在四面通风、靠近水源的沙质壤土上。床面宽m,床沿高5cm~20cm,施足基肥,哇面铺cm厚的黄心土,黄心土上铺薄层细沙。扦插前两天用0.2%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5.4.8.2扦插季节
油茶扦插的时间很长,只要有插穗可以剪取,随时都可扦插,但以夏插为好。5.4.8.3插穗的剪取
在10年生以上的油茶林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结果多的优良单株,剪取当年生木质化或刚木质化、粗壮、腋芽饱满、叶片完整的枝条作插穗。插穗最好剪成一节,一芽,一叶,长约cm左右。5.4.8.4插穗处理
将插条50根~100根捆一扎,先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片刻,再用生长激素处理(如用50ppm~100ppm或200ppm~500ppm的吲哚乙酸溶液中浸8小时~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待用。5.4.8.5插方法
采用直插,插穗入土深约三分之二,插穗叶和芽露出地面,叶面朝上,插后稍压实穗条周围插壤使插穗入土部分和土壤紧密接触,并浇透水,避免插壤粘污叶片,保持叶面清洁,扦插密度以2000枝/m2~2500枝/m2为宜。Www.bzxZ.net
5.4.8.6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初期应在床面上搭盖荫棚,保证透光均勾,透光度0%左右。经常喷水,保持湿润,及时施肥料。
5.4.9苗木质量
符合LY/T1328的规定。
5.4.10检疫
种子调拨前和苗木出圃前必须进行严格检疫,5.5造林前的整地
至少提早1个月整好造林地。整地时清除一切杂灌和树菀。杂草特别茂盛的地方,在整地前1个~2个月喷草甘磷杀灭杂草。根据林地坡度大小,可分别采用全面整地(全垦)、水平阶梯整地、斜墩帮整地和块状整地。
5.5.1全垦整地
适用于10度以下的缓坡,坡度大、土层浅薄以及土壤结构松散的山场不宜采用。整地时顺坡由而上挖垦,并将土块翻转使草根向上,减少再发能力。挖垦深度30cm左右。挖垦后按70cmx70cmx60cm规格开穴。全垦后可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行~5行开挖一条30cm深的拦水沟。适当保留山顶、山腰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5.5.2水平阶梯整地
坡度大于10度时,接等高线挖水平带,以利水土保持。先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而后接行点,再自各点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由上向下挖筑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阶梯宽坡度而定。坡度10度~15度,带宽2m,15度~20度,带宽1.5m~2m,20度以上的带宽1m。5.5.3斜坡带状整地
适合于坡度15度以上、土层较浅的山坡。按造林的行距要求,横山划分水平带,带宽随坡度和行距而定。每条挖垦带下方保留m宽的非垦带,并将垦带内挖出的草根树桩散堆于非垦带上,用以搭水土。
5.5.4块状整地
坡度较陡、坡面破碎的山坡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先拉线定点,然后按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最后以心土覆盖穴面。5.6施基肥
挖穴后,每穴施既肥等农家有机胆5kg~20kg,过磷酸钙).5kg。基肥在造林前个月施用,施后即覆土,防止肥分散失。
5.7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好,实行间种的,造林密度要小,反之则大。寒露品种类型的造林密度要大,霜降品型的造林密度要小。一般密度以110株/hm2~1605株/hm2为宜,2.5m×2.5m、2.5mx3m和3mx3m的株行距比较适合。林农间种的油茶林,只在幼林期间间种的,株行距以2mx4m或2.2mx5m为宜;壮龄期也实行间种的,株行距可采用3mx5m。
5.8品种(无性系)数量
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为保证丰产,维持群体结构和性状稳定性,每片林内至少要栽植可配性强4个~5个优良无性系。树冠高低不同的无性系配合栽植,有利于提高产量。5.9造林
5.9.1植苗造林
DB44/T280—2005
起运苗木尽量减少苗木损伤。贮存时应摊放在阴凉湿润的泥土地面并浇水保湿,或进行假植。作到随时起苗随时造林,不得在任何环节使苗木根系遭受风吹或日晒。造林季节以先年11月至翌年3月无风阴雨天最好,不可在大风晴关起苗栽植。造林时适当剪去苗木过长的主根,用泥浆蘸根栽植。栽植时扶正苗木,根系舒展,深浅适中,根紧密接触,确保苗正、根舒、压实、土满穴。定植后浇透定根水。5.9.2造林质量要求
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没有达到标准的,应用同品种类型年生以上苗木及时补植6幼林抚育管理
6.1除草松土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2年~4年每年进行2次,第一次在5月~6月份,第二次在9月~10月份松土深度3cm~5cm。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树兜边宜浅,向外渐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依据地形条件可分别选用全垦、带垦或穴垦等方式。6.2间种
油茶林可适当间种作物,品种可以是花生、黄豆、印尼绿豆、油菜、药材、蔬菜等。对于土壤鞭的可间种猪屎豆、紫云英、肥由萝下等绿肥,并及时压青。间种时不要离树苑太近,以免伤根。减不种盛夏收获的作物,以免把林地和幼树全部暴露在烈日下,增加水分蒸发。高杆、藤本和旱季耗大的作物不宜选用。
6.3施肥
6.3.1施肥量
幼林每年施肥2次,应以有机肥为主,施肥可结合幼林抚育进行。冬季施有机肥,一般每株施农家肥10kg~15kg。早春春梢萌动之前每株施复合肥0.3kg,随着林龄增大,施肥量要逐渐增加。6.3.2施肥方法
幼林施肥方法有撤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等。撤施是将肥料均匀地撤布在树冠周围,结合翻入土中;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cm~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放射状沟施,即沿树冠中轴开放射状沟施入。新造幼林(前3年)每年4月~5月还可喷施0.1%~0.5%的磷酸二氢钾、尿素、碳铵等速效肥,以促进幼林生长发育。6.4补苑
对缺苗的穴要在适于造林的季节用同品种类型大苗补植。6.5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培育丰产树型,使枝干分布合理,通风透光,增强抗性,增加结果面积。6.5.1整形原则
油茶在幼林时期要轻度修剪,控制徒长枝,疏去细弱侧枝,促进主枝生长,以形成低矮的自然形或自然圆头形树冠。修剪后及时除萌。修剪时间以油茶进入缓慢生长到翌年春为宜,即当鲷到次年2月为好,修剪后及时除萌。
6.5.2整形方法
造林后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主干高60cm时,在主干四周选留3个~4个强壮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数目,以树体大小和二主枝间距而定。主枝相互间瞩m~15cm朝不同方向伸展,不交叉重叠。7成林经营管理
7.1垦复
垦复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垦复的方法因地、因时、因树制宜。地势平坦、坡度度以下的,可全垦。全垦后,根据情况隔一定距离水平环山作梯土带,外高里低,外缘作土,内开竹节沟,以6
水、保肥、保土。坡度较小、行距整齐的油茶山,最好擦豫垦复。作法是:先全垦,后在油茶行间球挖壕,宽度70cm~85cm,壕沟覆土逐年完成。坡度较大的,可带垦,逐年轮垦。油茶垦复一般冬春进行深度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冬春稍深,夏秋稍浅:荒山稍深,熟山稍浅:冠外稍深,冠内稍浅。7.2施肥
7.2.1施肥原则
看山施肥,看树施肥,看肥施肥,看季节施肥。一般冬季多施有机肥,早春多施速效氮肥,夏施磷钾肥。分别大小年酌定肥料种类,大年多施有机肥、磷钾肥,小年以磷氨肥为主。严禁在油茶地草肥田。
7.2.2施肥量
成林一般冬季每株施土杂肥等有机肥15kg~20kg:复合肥0.5kg(N:P:K=2:1:1)。早春在抽梢发叶前每株施尿素0.15kg,磷钾肥0.1kg,以保证春梢和幼果生长发育。夏季在春梢停止生长后施过磷酸钙0.2kg、氯化钾0.1kg,促进花芽分化、果实增长和油脂转化。为提高座果率,幼剩瓣施叶面宝多效唑、碧全等。
7.2.3施肥方法
一般采取沿树冠投影内缘挖深、宽各30cm~40cm的环状沟或穴,然后施肥,覆土。7.3适当灌溉
油茶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较多,特别是~9月份现蕾、结果阶段不能缺水,应在林内设置若干水池蓄水,干旱季节进行灌溉。7.4修枝整形
油茶修枝整形要留强去弱,留单去多,主要修去过密枝、下角枝、重叠枝、寄生枝、衰老枝和无的徒长枝,并剪除枝、病虫枝。枝叶浓密的适当重剪,稀疏的轻剪:树冠下部和内睦适当重剪,翘中上部和外缘轻剪;生长势弱的适当重剪,生长势旺的宜轻剪;肥沃林地经营精细的可稍重剪,瘦断管理粗放的宜轻剪;幼林轻剪,老林重剪。修剪宜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开始流动前进行。修去的病虫枝尽快搬出林外妥善处理,烧毁。修剪后加强树体管理,及时除萌、抹芽,并加强中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7.5调整密度
成林的密度应根据物种、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经营方式、林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林现状加以调整,密的适当间伐,留优去劣;疏的以良种壮苗补植。不论间伐或补植,都力求分布均匀,株行距整齐或相对整齐。
7.6高接换种
成林后的劣株,经连续2年~3年观察标定后,用优树接穗,采用皮下接、嵌合枝接等方法,进行改造。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同一林地必须在1年~2年内完成换种改造。7.7缩小大小年
加强树体抚育管理,增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完全肥料,保持强壮树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大小年。7.8引蜂授粉
7.8.1保护授粉昆虫
油茶授粉昆虫有40余种,但以野生土蜜蜂,如大分舌蜂、油茶地蜂、纹地蜂、湖南地蜂等授粉骤为好,必须加以保护。
7.8.2人工引放授粉蜂
在新开辟的油茶林地,必须进行人工引放授粉蜂。在油茶林地的梯壁上或土壤疏松的树冠下打直径1cm~1.5cm,深30cm~40cm的引蜂孔,虏晚每孔放一只已交尾或正在交尾的大分舌蜂25孔/hm2~300孔/hm2。或采用插花小罩法,引放油茶地蜂、纹地蜂等,放养量60罩/hm2~105罩/hm2,每罩50头~100头。3年~5年后就能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还可在油茶林内放养蜜蜂。7.9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DB44/T2802005
7.9.1主要病虫害种类
油茶的主要病虫害有油茶炭疽病、煤污病(烟煤病)、软腐病、叶肿病、半边疯、油茶毒蛾、瓣尺、油茶毛虫、象鼻虫、茶梢蛾等。7.9.2防治原则
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营林技术为基础,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趣“治早、治小、治好\的原则。7.9.3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见表1。
病虫害
油茶炭
油茶烟
油茶软
油茶半
油茶叶
油茶毒
油茶尺
油茶卷
毛蜡蜥
危害特点
为害果实、花芽、花
蕾、叶、梢、枝干等
每年4月~10月都有危
害,7月~9月蔓延最
快,是油茶严重而普
遍的病害
主要危害油茶枝叶,
在叶片和枝条上形成
黑色圆形煤斑,妨碍
光合作用,使油茶树
主要危害叶片及果
实,引起大量落叶落
果,枝条枯死
油茶树干半边或全部
枯死,树皮腐烂,木
质变色干枯
主要危害嫩叶、嫩梢
花及子房
主要取食幼叶、嫩梢
嫩树皮、幼果等,为
害严重时,树叶被全
部吃光
主要危害叶片,造成
落果,严重时叶片、
嫩茎全部吃光,植株
危害枝叶,叶片黄萎
严重时枝条枯死
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冬春季清除病枝、病株、病叶、枯稍、病蕾、病果,并集中烧毁春季新梢生长时喷酒1%波尔多液,发病严重时每半个月喷洒次1%波尔多液+0.2%茶枯水连续3次~4次。另外,发病前期或初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喷洒,可防止病害蔓延。水源缺乏的地方可用赛力散、消石灰粉(1:10)喷撒。应用飘虫、寄生蜂、食蚜蝇、生真菌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用40%的乐果乳剂1000倍~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500倍~1000倍液可杀灭传播害虫。发病后,用50%的三硫磷1500倍~2000倍液防治冬春季及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果和病叶,减少侵染源。适当整枝修剪,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洒0.8%波尔多液和0.5%赛力散混合液,也可喷酒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600倍液,加强抚育管理、避免机械损伤。及时刮除病部,再涂抹波尔多液及早摘除病果病叶,减少侵染源。在重病区,于每年新叶发生时喷酒0.5%波尔多液,或0.2%~0.5%硫酸铜液一次。结合营林抚育管理适时灭蛹,盛蛹期结合中耕垦复和培土,直接杀或使成虫不能羽化出土。11月至翌年3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及时剪下群集幼虫的枝叶就地处死幼虫。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诱杀。药剂防治:幼蚂龄前,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2000倍液喷酒,或50%杀松1500倍~2000倍液进行防治。
每年4月上旬卵块基本孵化为4龄幼虫以前用3%敌百虫粉剂喷粉。幼龄幼虫期喷洒阿维菌素、敌百虫、杀螺松、二溴磷等1000倍~1500倍液,敌敌畏1500倍~2000倍液或鱼藤精300倍~400倍液。造林时选用无虫苗木。加强抚育管理,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剪除过密枝和病虫枝,促进林内通风透光。保护飘虫,草、寄生蜂等蜥虫天敌。5月~6月若虫盛期喷酒50%马拉硫磷或40%乐果1000倍液。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17805-2006地省东广
DB44/T2802005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ing High-yield Oil-tea Camellia Trees2005-12-26发布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6-01-26实施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丰产林指标.,
5营造技术.
6幼林抚育管理。
7成林经营管理。.,
8低产林的改造..,
9果实采收.,
10验收..
11建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油茶栽培管理统计表。
DB44/T280—2005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提出。本标准由广东省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林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曙才、黄永芳、谢正生、谢治芳、陈北光、李奕震、陈世清。I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丰产林指标、营造技术、幼林抚育、成林经营管理、低产林改造、果实采收验建档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境内的油茶丰产林的营建与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765油茶籽油
LY/T1328-1999油茶丰产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油茶
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中种子含油率和产量较高的、可榨取食用油的树种和融的统称。
3.2茶油
使用成熟油茶种子压榨或其它方法提取的油。3.3芽砧苗
用油茶幼苗作嫁砧培育出的嫁接苗。3.4大砧苗
利用2年以上苗龄的油茶实生苗作嫁砧培育出的嫁接苗。3.5容器苗
利用各种容器装入培养基质所培育的苗木。3.6裸根苗
利用各种方式培育的根系裸露的苗木。良种
经有关部门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油茶树种或品种。3.8直播造林
将经过处理的种子直接播种在林地内挖好的穴内。3.9植苗造林
将适龄苗木种植在林地内挖好的穴中。4丰产林指标
4.1产量指标
4.1.1幼林产量指标
5年生产油45kg/hm2,9年生产油180kg/hm2以上。验收面积不少于2hm2。1
DB44/T2802005
4.1.2成林产量指标
4年连续测产,平均年产油量375kg/hm2。验收面积不少于2hm2。4.2质量标准
4.2.1果实
果皮薄,鲜出籽率(采摘后不超过3天测定)40%以上,干出籽率23%以上,种仁含油率40%以上。4.2.2油
油的质量应符合GB11765的要求。5营造技术
5.1造林地的选择
5.1.1土壤
有效土层厚度中层至厚层(40cm以上)、质地中壤至粘壤、pH值4.5~6.5的赤红壤、红壤、黄壤等均适于种植油茶。
5.1.2坡向和坡度
选择光照充足的南向、东向或东南向阳坡和半阳坡。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最好以下的刹坡或缓坡造林,最大坡度应小于40度。5.1.3海拔高度
一般宜选海拨800m以下,相对高度200m以下的地带。5.2适宜种和品种类型
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越南油茶(Camelliavietnamensis)、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semisererata)、岑溪软枝油茶和阳春油茶等均适合在广东境内种植。5.3良种的选择
5.3.1繁殖材料
选择经过严格鉴定的优良种、品种或类型。种子、插穗或接穗必须来自种子园或采穗圃。大面林可用经过审定的优良家系种子和无性系苗木。5.3.2优树选择
优树的标准是:树龄在15年以上,树形完整,树冠呈自然开心形或圆头形,生长健壮,按树冠毅面积计算,4年内平均年产油大于1kg/m2,果实大小、分布均匀,鲜果出籽率40%以上,干出籽率25%以上,种仁含油率42%以上,没有或极少病虫害。5.3.3优良家系和无性系选择
单亲子代测定和当代测定从开花结果后连续4年,年平均产油450kg/hm2以上。果实经济性状优良,鲜、干出籽率、含油率达到优树标准,抗病能力强,病果率在3%以下。5.3.4良种繁育
5.3.4.1采穗圃
必须使用经过审定的优良无性系作接穗,选择密度适中、株行距整齐、生长正~10年生油茶林作砧木,用嵌合枝接等大嫁接方法营建,也可选用优株扦插苗或芽砧苗营建。5.3.4.2种子园
使用经过审定的优良家系或优良无性系,采用嫁接苗或扦插苗,多系(10个以上)配置建园。5.4苗木的培育
5.4.1果实处理
茶果完全成熟后采收。采回的茶果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晾获~3天,茶果因失水而自然开裂未开裂的果多半是不成熟的,其种子不宜做种用。种子晾聘天~3天后贮藏备用。5.4.2种子质量
纯度不小于98%,优良度不低于98%,生活力不低于95%,发芽率不低于80%,发芽势不低于60%,含水量25%~30%,千粒重不低于1200g。种子色泽和气味正常。5.4.3种子贮藏和运输
用常温干藏法和常温湿沙藏法贮藏种子,气温10℃~18℃C,不超过20℃。常温干藏法适用于50天以内的短期冬季贮藏,常温湿沙藏法适用于120天以内的中期贮藏。种子运输途中严禁日晒雨淋,到达目的地后要立即摊开散热,暂不播种的要及时贮藏。5.4.4实生苗繁育
5.4.4.1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保水和排水性能良好、pH值5.5~6.5的地块作为圃地。
5.4.4.2苗圃地整地
在前一年夏天或初秋将杂草、灌木砍倒晒干,平铺于地面烧掉,然后深挖曝晒;先年冬开沟,翻不打碎,挖土深度25cm~30cm,栋净草根、树根、石块。挖土后作床前,每公项撒生石灰30kg~40kg进行土壤消毒。在整地的同时,每公顷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kg~2000kg和过磷酸钙20kg。接着作好苗床,苗床的设置要有利于排水、保水、防旱早,提高土壤利用率。苗床长度一般不限,宽1m,高15cm~20cm床面表土要整细、整平,略成龟背形,步道宽25cm~28cm。5.4.4.3播种
经过贮藏或长途运输的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挑选,剔除粒小的、损坏的和虫蛀的。种子选好后0.3%福尔马林消毒。然后进行种子催芽,有半数种子稍露胚根时,可以进行播种。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点播等,以条状点播较好。舒cm播种1粒,每公顷播种50kg~60kg,每公产苗25,000株左右。播种时种脐朝向侧方。播种后,沟中放适量堆肥和草木灰,再覆盖细土。覆整平,并盖一层薄草。冬春季均可播种,冬播在11月,春播在2月~3月。5.4.4.4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每隔5天~7天浇水一次,当种子发芽露出土面时,及时在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完全出土后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松土除草一次。松土宜在雨后进行,深cm~8cm左右,逐次加深。幼苗出土一个月后,每月淋施少量腐熟稀薄的人粪尿或氮素化肥。随着幼苗的成长,施肥的浓度逐渐增加,立秋后停止施肥。
连作苗圃容易发生叶枯病和立枯病。发生叶枯病时,可喷洒0.8%的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600倍~800倍稀释液防治。发生立枯病时,每10天左右喷0.5%~1%波尔多液一次。5.4.5容器苗培育
5.4.5.1培养土的配制
1份腐熟既肥加1份微酸性壤土,容重0.9g/cm3~1.1g/cm2,pH值6.0左右。5.4.5.2催芽播种
造林前3个月~4个月播种。育苗播种前进行浸种催芽,胚根长出后取出,播入装好土的容器,覆土1cm稍压,淋水。
5.4.5.3管理
播种容器可放在长方形硬塑盆上,每0株左右。当苗木长出2片~3片叶后每15关喷施复合肥一次4个月~5个月后即可上山造林。
5.4.6芽砧苗的培育
5.4.6.1芽苗砧准备
选择普通油茶大粒饱满种子,嫁接前35天~45天室内沙藏催芽,保持一定温度,每4天~5天喷水一次。胚芽长到3cm左右即可做嫁砧。5.4.6.2嫁接季节
除3月中旬、5月中旬抽梢外都可嫁接,以春梢、夏梢和秋梢萌发前5天~20天嫁接成活率高。3
DB44/T280—2005
5.4.6.3嫁接方法
选择品种纯正的10年~15年生健壮油茶树,取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粗壮、腋芽明显、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从基部开始依次削取饱满芽作接穗,一穗一芽一叶。将沙床中的裸根苗取出洗净,在芽1cm~1.5cm处切断,随即从砖木正中髓心处劈开。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术切口,用牙营皮或铝箔片做成的圆简套上并捏紧。
5.4.6.4接后管理
接后随即栽于盖有塑料薄膜罩的苗床,密度90万株/hm2~120万株/hm2。罩内湿度85%~90%,温度25℃~28℃。多数接穗萌芽开叶后拆除薄膜罩,并做好后续的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嫁接第二年1月~2月进行移床扩圃,每公保留3万株4万株。5.4.7大砧苗的培育
5.4.7.1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排灌方便的酸性至微酸性红黄壤建苗床。每顷用50kg生石灰和0.5kg甲胺磷进行消毒,施000kg~1200kg土杂肥或人畜粪和50kg复合肥。嫁接前1个月整地做床,床面宽2m盖3cm厚的黄心土。嫁接前搭好荫棚,高.8m,遮荫度80%左右。5.4.7.2接穗的选择
取1年生已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梢作接穗。采穗母树为经过鉴定的优良品种或类型的成年树,树势强壮,丰产稳产,无病虫害。采树冠外围中上部生长健壮、叶芽饱满的枝条。5.4.7.3接穗的购藏
接穗最好随采随接,一时嫁接不完的,可用塑料袋贮藏备用。如果贮藏时间较长,可将枝条搬放阴凉通风、阳光不直射的地方,还可用湿沙贮藏。5.4.7.4砧木的准备
选择2年~3年生苗木或4年~7年生幼树作砧木,要求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嫁接前一个月,将林地杂草、灌木除净,并施入肥料。5.4.7.5嫁接的时期
春接(2月底3月初)、夏接(5月底6月初)和秋接(9月底10月初)均可,其中当年新梢达半木质化程度时(一般为5月底6月初)最佳。5.4.7.6嫁接方法
有嵌合枝接、皮下枝接、盾形芽接、切接和腹接等。5.4.7.7接后的管理
及时松绑解带,接穗成活展叶后及时断砧,干旱季节及时灌溉、施肥。如发现有病虫害时,要秘防治。
5.4.8扦插苗的培育
5.4.8.1苗床的准备
插床选在四面通风、靠近水源的沙质壤土上。床面宽m,床沿高5cm~20cm,施足基肥,哇面铺cm厚的黄心土,黄心土上铺薄层细沙。扦插前两天用0.2%高锰酸钾溶液对苗床进行消毒。5.4.8.2扦插季节
油茶扦插的时间很长,只要有插穗可以剪取,随时都可扦插,但以夏插为好。5.4.8.3插穗的剪取
在10年生以上的油茶林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结果多的优良单株,剪取当年生木质化或刚木质化、粗壮、腋芽饱满、叶片完整的枝条作插穗。插穗最好剪成一节,一芽,一叶,长约cm左右。5.4.8.4插穗处理
将插条50根~100根捆一扎,先放入0.1%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片刻,再用生长激素处理(如用50ppm~100ppm或200ppm~500ppm的吲哚乙酸溶液中浸8小时~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待用。5.4.8.5插方法
采用直插,插穗入土深约三分之二,插穗叶和芽露出地面,叶面朝上,插后稍压实穗条周围插壤使插穗入土部分和土壤紧密接触,并浇透水,避免插壤粘污叶片,保持叶面清洁,扦插密度以2000枝/m2~2500枝/m2为宜。Www.bzxZ.net
5.4.8.6扦插后的管理
扦插初期应在床面上搭盖荫棚,保证透光均勾,透光度0%左右。经常喷水,保持湿润,及时施肥料。
5.4.9苗木质量
符合LY/T1328的规定。
5.4.10检疫
种子调拨前和苗木出圃前必须进行严格检疫,5.5造林前的整地
至少提早1个月整好造林地。整地时清除一切杂灌和树菀。杂草特别茂盛的地方,在整地前1个~2个月喷草甘磷杀灭杂草。根据林地坡度大小,可分别采用全面整地(全垦)、水平阶梯整地、斜墩帮整地和块状整地。
5.5.1全垦整地
适用于10度以下的缓坡,坡度大、土层浅薄以及土壤结构松散的山场不宜采用。整地时顺坡由而上挖垦,并将土块翻转使草根向上,减少再发能力。挖垦深度30cm左右。挖垦后按70cmx70cmx60cm规格开穴。全垦后可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行~5行开挖一条30cm深的拦水沟。适当保留山顶、山腰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5.5.2水平阶梯整地
坡度大于10度时,接等高线挖水平带,以利水土保持。先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而后接行点,再自各点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由上向下挖筑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阶梯宽坡度而定。坡度10度~15度,带宽2m,15度~20度,带宽1.5m~2m,20度以上的带宽1m。5.5.3斜坡带状整地
适合于坡度15度以上、土层较浅的山坡。按造林的行距要求,横山划分水平带,带宽随坡度和行距而定。每条挖垦带下方保留m宽的非垦带,并将垦带内挖出的草根树桩散堆于非垦带上,用以搭水土。
5.5.4块状整地
坡度较陡、坡面破碎的山坡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先拉线定点,然后按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最后以心土覆盖穴面。5.6施基肥
挖穴后,每穴施既肥等农家有机胆5kg~20kg,过磷酸钙).5kg。基肥在造林前个月施用,施后即覆土,防止肥分散失。
5.7造林密度
立地条件好,实行间种的,造林密度要小,反之则大。寒露品种类型的造林密度要大,霜降品型的造林密度要小。一般密度以110株/hm2~1605株/hm2为宜,2.5m×2.5m、2.5mx3m和3mx3m的株行距比较适合。林农间种的油茶林,只在幼林期间间种的,株行距以2mx4m或2.2mx5m为宜;壮龄期也实行间种的,株行距可采用3mx5m。
5.8品种(无性系)数量
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为保证丰产,维持群体结构和性状稳定性,每片林内至少要栽植可配性强4个~5个优良无性系。树冠高低不同的无性系配合栽植,有利于提高产量。5.9造林
5.9.1植苗造林
DB44/T280—2005
起运苗木尽量减少苗木损伤。贮存时应摊放在阴凉湿润的泥土地面并浇水保湿,或进行假植。作到随时起苗随时造林,不得在任何环节使苗木根系遭受风吹或日晒。造林季节以先年11月至翌年3月无风阴雨天最好,不可在大风晴关起苗栽植。造林时适当剪去苗木过长的主根,用泥浆蘸根栽植。栽植时扶正苗木,根系舒展,深浅适中,根紧密接触,确保苗正、根舒、压实、土满穴。定植后浇透定根水。5.9.2造林质量要求
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没有达到标准的,应用同品种类型年生以上苗木及时补植6幼林抚育管理
6.1除草松土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2年~4年每年进行2次,第一次在5月~6月份,第二次在9月~10月份松土深度3cm~5cm。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树兜边宜浅,向外渐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依据地形条件可分别选用全垦、带垦或穴垦等方式。6.2间种
油茶林可适当间种作物,品种可以是花生、黄豆、印尼绿豆、油菜、药材、蔬菜等。对于土壤鞭的可间种猪屎豆、紫云英、肥由萝下等绿肥,并及时压青。间种时不要离树苑太近,以免伤根。减不种盛夏收获的作物,以免把林地和幼树全部暴露在烈日下,增加水分蒸发。高杆、藤本和旱季耗大的作物不宜选用。
6.3施肥
6.3.1施肥量
幼林每年施肥2次,应以有机肥为主,施肥可结合幼林抚育进行。冬季施有机肥,一般每株施农家肥10kg~15kg。早春春梢萌动之前每株施复合肥0.3kg,随着林龄增大,施肥量要逐渐增加。6.3.2施肥方法
幼林施肥方法有撤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等。撤施是将肥料均匀地撤布在树冠周围,结合翻入土中;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cm~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放射状沟施,即沿树冠中轴开放射状沟施入。新造幼林(前3年)每年4月~5月还可喷施0.1%~0.5%的磷酸二氢钾、尿素、碳铵等速效肥,以促进幼林生长发育。6.4补苑
对缺苗的穴要在适于造林的季节用同品种类型大苗补植。6.5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培育丰产树型,使枝干分布合理,通风透光,增强抗性,增加结果面积。6.5.1整形原则
油茶在幼林时期要轻度修剪,控制徒长枝,疏去细弱侧枝,促进主枝生长,以形成低矮的自然形或自然圆头形树冠。修剪后及时除萌。修剪时间以油茶进入缓慢生长到翌年春为宜,即当鲷到次年2月为好,修剪后及时除萌。
6.5.2整形方法
造林后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主干高60cm时,在主干四周选留3个~4个强壮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数目,以树体大小和二主枝间距而定。主枝相互间瞩m~15cm朝不同方向伸展,不交叉重叠。7成林经营管理
7.1垦复
垦复是油茶增产的基本措施。垦复的方法因地、因时、因树制宜。地势平坦、坡度度以下的,可全垦。全垦后,根据情况隔一定距离水平环山作梯土带,外高里低,外缘作土,内开竹节沟,以6
水、保肥、保土。坡度较小、行距整齐的油茶山,最好擦豫垦复。作法是:先全垦,后在油茶行间球挖壕,宽度70cm~85cm,壕沟覆土逐年完成。坡度较大的,可带垦,逐年轮垦。油茶垦复一般冬春进行深度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冬春稍深,夏秋稍浅:荒山稍深,熟山稍浅:冠外稍深,冠内稍浅。7.2施肥
7.2.1施肥原则
看山施肥,看树施肥,看肥施肥,看季节施肥。一般冬季多施有机肥,早春多施速效氮肥,夏施磷钾肥。分别大小年酌定肥料种类,大年多施有机肥、磷钾肥,小年以磷氨肥为主。严禁在油茶地草肥田。
7.2.2施肥量
成林一般冬季每株施土杂肥等有机肥15kg~20kg:复合肥0.5kg(N:P:K=2:1:1)。早春在抽梢发叶前每株施尿素0.15kg,磷钾肥0.1kg,以保证春梢和幼果生长发育。夏季在春梢停止生长后施过磷酸钙0.2kg、氯化钾0.1kg,促进花芽分化、果实增长和油脂转化。为提高座果率,幼剩瓣施叶面宝多效唑、碧全等。
7.2.3施肥方法
一般采取沿树冠投影内缘挖深、宽各30cm~40cm的环状沟或穴,然后施肥,覆土。7.3适当灌溉
油茶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较多,特别是~9月份现蕾、结果阶段不能缺水,应在林内设置若干水池蓄水,干旱季节进行灌溉。7.4修枝整形
油茶修枝整形要留强去弱,留单去多,主要修去过密枝、下角枝、重叠枝、寄生枝、衰老枝和无的徒长枝,并剪除枝、病虫枝。枝叶浓密的适当重剪,稀疏的轻剪:树冠下部和内睦适当重剪,翘中上部和外缘轻剪;生长势弱的适当重剪,生长势旺的宜轻剪;肥沃林地经营精细的可稍重剪,瘦断管理粗放的宜轻剪;幼林轻剪,老林重剪。修剪宜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开始流动前进行。修去的病虫枝尽快搬出林外妥善处理,烧毁。修剪后加强树体管理,及时除萌、抹芽,并加强中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7.5调整密度
成林的密度应根据物种、品种、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经营方式、林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林现状加以调整,密的适当间伐,留优去劣;疏的以良种壮苗补植。不论间伐或补植,都力求分布均匀,株行距整齐或相对整齐。
7.6高接换种
成林后的劣株,经连续2年~3年观察标定后,用优树接穗,采用皮下接、嵌合枝接等方法,进行改造。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同一林地必须在1年~2年内完成换种改造。7.7缩小大小年
加强树体抚育管理,增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完全肥料,保持强壮树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大小年。7.8引蜂授粉
7.8.1保护授粉昆虫
油茶授粉昆虫有40余种,但以野生土蜜蜂,如大分舌蜂、油茶地蜂、纹地蜂、湖南地蜂等授粉骤为好,必须加以保护。
7.8.2人工引放授粉蜂
在新开辟的油茶林地,必须进行人工引放授粉蜂。在油茶林地的梯壁上或土壤疏松的树冠下打直径1cm~1.5cm,深30cm~40cm的引蜂孔,虏晚每孔放一只已交尾或正在交尾的大分舌蜂25孔/hm2~300孔/hm2。或采用插花小罩法,引放油茶地蜂、纹地蜂等,放养量60罩/hm2~105罩/hm2,每罩50头~100头。3年~5年后就能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还可在油茶林内放养蜜蜂。7.9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DB44/T2802005
7.9.1主要病虫害种类
油茶的主要病虫害有油茶炭疽病、煤污病(烟煤病)、软腐病、叶肿病、半边疯、油茶毒蛾、瓣尺、油茶毛虫、象鼻虫、茶梢蛾等。7.9.2防治原则
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营林技术为基础,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趣“治早、治小、治好\的原则。7.9.3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见表1。
病虫害
油茶炭
油茶烟
油茶软
油茶半
油茶叶
油茶毒
油茶尺
油茶卷
毛蜡蜥
危害特点
为害果实、花芽、花
蕾、叶、梢、枝干等
每年4月~10月都有危
害,7月~9月蔓延最
快,是油茶严重而普
遍的病害
主要危害油茶枝叶,
在叶片和枝条上形成
黑色圆形煤斑,妨碍
光合作用,使油茶树
主要危害叶片及果
实,引起大量落叶落
果,枝条枯死
油茶树干半边或全部
枯死,树皮腐烂,木
质变色干枯
主要危害嫩叶、嫩梢
花及子房
主要取食幼叶、嫩梢
嫩树皮、幼果等,为
害严重时,树叶被全
部吃光
主要危害叶片,造成
落果,严重时叶片、
嫩茎全部吃光,植株
危害枝叶,叶片黄萎
严重时枝条枯死
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冬春季清除病枝、病株、病叶、枯稍、病蕾、病果,并集中烧毁春季新梢生长时喷酒1%波尔多液,发病严重时每半个月喷洒次1%波尔多液+0.2%茶枯水连续3次~4次。另外,发病前期或初期,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800倍液喷洒,可防止病害蔓延。水源缺乏的地方可用赛力散、消石灰粉(1:10)喷撒。应用飘虫、寄生蜂、食蚜蝇、生真菌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用40%的乐果乳剂1000倍~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500倍~1000倍液可杀灭传播害虫。发病后,用50%的三硫磷1500倍~2000倍液防治冬春季及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果和病叶,减少侵染源。适当整枝修剪,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洒0.8%波尔多液和0.5%赛力散混合液,也可喷酒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600倍液,加强抚育管理、避免机械损伤。及时刮除病部,再涂抹波尔多液及早摘除病果病叶,减少侵染源。在重病区,于每年新叶发生时喷酒0.5%波尔多液,或0.2%~0.5%硫酸铜液一次。结合营林抚育管理适时灭蛹,盛蛹期结合中耕垦复和培土,直接杀或使成虫不能羽化出土。11月至翌年3月人工摘除越冬卵块,及时剪下群集幼虫的枝叶就地处死幼虫。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诱杀。药剂防治:幼蚂龄前,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2000倍液喷酒,或50%杀松1500倍~2000倍液进行防治。
每年4月上旬卵块基本孵化为4龄幼虫以前用3%敌百虫粉剂喷粉。幼龄幼虫期喷洒阿维菌素、敌百虫、杀螺松、二溴磷等1000倍~1500倍液,敌敌畏1500倍~2000倍液或鱼藤精300倍~400倍液。造林时选用无虫苗木。加强抚育管理,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剪除过密枝和病虫枝,促进林内通风透光。保护飘虫,草、寄生蜂等蜥虫天敌。5月~6月若虫盛期喷酒50%马拉硫磷或40%乐果1000倍液。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35/T819-2008 白芽奇兰茶 苗木培育技术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