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0 05:38:22
  • GBZ1-2010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Z 1-2010

  • 标准名称: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10-01-22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1.42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环保、保健与安全>>13.100职业安全、工业卫生
  • 中标分类号: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2劳动卫生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页数:

    22页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10-08-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李涛、张敏、吴维皑、邵强、徐伯洪等
  • 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等
  • 提出单位:

    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相关标签:

    工业 企业 设计 卫生标准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选址与总体布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救援的基本卫生学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各种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等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3.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10
代营6B21-2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2010-01-22发布
2010-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
6工作场所基本卫牛要求
7辅助用室基本卫牛要求
8应急救援
附录A(规范性附录)正确使用说明目
附录B(规范性附录)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日伴网
根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在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工生标准》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除个别语句明确表示为参照条款外均为驱制性条款。自木标准实施之起,GBz1-2002废止。本标准上GBZ1-2002和比主要修改如下:a)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新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口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色密评价、建设顽门施工勘持德致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特殊京因需要的临时性二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等的规定。6)增加及克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c)增加了工业企业已生设计常用术语及定义;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e)增加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要求以及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等内容:)增加了在无法避开自然疫源地,或此邻气体输送管道,或工业污染区进行工业企业选划时的职业卫生要求。
)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卫生设计原则;h)增加了工作场所防尘、防毒的具体卫牛设计要求:增加了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的工牛学要求:细化了事故排风的卫生学设计;增加了寿物白动报警和检测报警装置的设计要求;增加了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的规定。1)适当调整了防暑、防寒的卫牛学设计要求: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冬季工准地点的采暖温度和辅助用室的采暖温度。i)调整了防非电离辐射的口牛学设计要求:增加了大型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选址、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选择以及新建电力设施的卫生学要求:
调整了工频电磁场设备安装地址与居往区等区域距离的卫生学要求:增了居往区等区域磁道量密度最高穿许接触水平;增加了高电磁辐射作业劳动定员设计的卫生要求。k)增加了采光、照明设计的具体要求;1)增加了应急救授设计的具体要求;应急救援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配备;气体防护站装备参考配置:
急救箱配置参考清单。
m)翻除了已在GBZ2.2-2007中包含的职业接触限值: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11
其伙伴网
局部振动强度生限值:
工作地点微波辐射强度卫生限值:高频辐射强度尽生限值;
工频高压电作业场所的电场强度限值:工作地点脉冲噪声产级的卫生限值:劳动强度分级。
n)删除了原GBZ1-2002的规范性附录-附录B: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0)增加了上业企业三生防护距离标准,见范性附录-附录B。P)特殊行业如制药、生物、食品加工等行业在遵守本标准基础上,还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符合本标推的配变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相关产品安全所、复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全国总工会、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辽宁省职业病防治院、鞍山钢铁集围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中国纺织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化学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全国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涛、张敏、吴维、杜祎、邵强、徐伯洪、契友信、藏白祝、王生、郭建中、主忠旭、李文捷、赵容、吕琳、吴世达、刘茁、余善法、李刚、刘晓延、郁华、林菡、主恩业、刘承彬、樊晶光、赵桂芹、王厅、金晔鑫、陈青松、张永。、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标准-101-56,GBJ 1-62,TJ36-79,GB7 1-2002.[]
全品伙伴网ht
1范围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71-2U10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选划与总体市局、工作场所、辅助用室以及应急教援的基本卫牛学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日)的卫生设计及识业病危害评价。
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连工期持续数年或诞工规模较人、各和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等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工本标准:然而,装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Z2.1
GBZ158
G371T 194
GB7./T 195
GBZ/T 223
GB3095
GB16297
GB/E16758
GB18083
GB/T18664
GB 18871
GB50019
工作场所有害国素职业接融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古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固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工作场所有等气休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扯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以躁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3/T S0033
GB50034
GB 50073
GB50187
3术语和定义
建筑照明设计标推bZxz.net
浩净厂房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卫生标准 lhcaith standards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庆医学研究写实践的基础上,刘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定的各类技术规定。3.2工作场所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问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品伙伴区
3.3工作地点worksite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3.4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扫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3.5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s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时问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问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托时间加权平的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
3.6自然疫源地nalural inleclious focus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然界的野牛动物中长期存在并造战动物问流行的地区。3.7卫生防护距离hygienicbuffer2one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翠的最小距离。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人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3.8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aunual(summer)minimumfrequencyofwinddirectio全年(或夏季)各风间中频率出现最少的风问:3.9夏季主导风向 summer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累年夏季各风向中最高频率的风问,3.10粉尘dust
能够较长时间态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3. 11 生产性粉尘 industrial dust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的性质分为:无机粉尘(inorganicdust,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有机粉尘(organicdust,含动物性粉尘、梢物性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imixed dust,混合存在的名类粉尘)。3.12毒物 toxicant[toxic substance(s)]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性化学物质。3.13生产性毒物 industrial toxicant (toxic substance)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各柳毒物。3.14高温作业 work(job)underheatstress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一象条件下,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3.15寒冷环境coldenvironment
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负荷联合作用于体,引起人体更多散热,导致人体发生冷应激反应的环境状您。
3.16低温作业work(job)undercoldstress平均气温≤5℃的作业。
3.17噪声 noise
一坏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基他危害的声响。3.18生产性噪声 industrial noise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按噪声的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continuousnoise)和问断声(intermitentnoise):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稳态噪声(steadynoise),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非稳噪声,持续时间≤0.5s问隔时问>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impulsivenoise)。2
3.19振动 vibralion
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浩直线哦弧线围绕乎衡位置来重复的运动3.20手传振动hand-ransmittedvibration文称手臂振动(hand-armvibration)或局部振动(scgmentalvibration),指生产中使用振动工具哦接触受动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手臂的机振动成冲击3.21全身振动whole-bodyvibration人体足部或將部接触并通过下肢或驱干传导到全身的振动。3.22电离辐射 ionizing raciation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即波长~100m的电微辐射。3.23非电离福射non-ionizingradiation轰长>100nm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3.24辅助用室work-relaed welfarefacitities为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运行、劳动者生活和健康面设宵的非生产用房。3.25工效学crgunomics
以人为中心,研究人,机器设备和工作环境之问的相互关系,实坝人在生产劳动及具他活动中的健康、安全、舒适和高效的一门学科。4总则
4.1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应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控制制度,保证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4.2,业企业建设项用的设计应优先系用有利丁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艺,技术,材料:对于生产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生产性将尘、生产性毒物、生产性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应采综合整制措施,使工作场所职业性有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牛标准要求,防上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4.3承扣工业企业卫生设计的设计人员应了解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掌握遵设项目使用和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的分市、毒作用特点和有关的预防控制技术4.4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司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在可行性论证阶段编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包措职业卫生相关内容,并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设计阶段编制的初步设计应包括职业工生专篇,职业病危宅严重的建设项目还应编制非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4.5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性质和规模、职业病危害程度(强度)及劳动者人数等,兼顾1效学原理设计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人员编制可参考附录A表A.14.6项目预党设计应包括职业病防治经费。5选址、总体布周与厂房设计
5.1选址
5.11工业企业选址应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H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现状与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以及水文,地质、气象等区素:进行综合分析雨确定。5.1.2工业企业选址宜邀开百然疫源地:对于因建设工程需要等原医不能避开的,应设计具体的疫情综台质防控制措施
5,1.3工业企业选址宜避开而能产生或存在危害健康的场所和设施,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气体输送管道,以及水、上.可能已被原工业企业污染的地区,建设工程需要难以避开的,应首先进行卫生学评情,并报据评站结累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设计单危应明确要求施「单位利建设单位制定施工期可和产运行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案5.1.4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没在当地夏季最小赖率风向被保护对象的上风侧,并应符台国家规完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参照附最B),以避免与周边地区产生拍互影响,对于目前国家尚木规定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宜进行健康影响评估,并根据实际评估结果作出别定。5.1.5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官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支污染和联合作用。
5.2总体布局
5.2.1平面布鲨
5.2.1.11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暂应明确助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报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伴、技术经济务情舒合迎方局
5.2.1.2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首、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柜美标准要求,5.2.1.3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原则应尊循:分期建设项月宜一次整体规别,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环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没置在非生产区:4产年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浩净耍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造当的间距或分隔。5.2.1.4生产区宜选在人气污案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间的上风侧:产生并敏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赖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宣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摘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5.2.1.5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在满足主体「程箱要的前提下,官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设施远离产生一般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其他设施,应将车问技有无危害、危害的类型及具危害浓度(强度)分开:在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车间与其他车间及生活区之间宜设一定的卫生防护绿化带。5.2.1.6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生产车可、设备应按照GBZ.158设置职业病范害警示标识5.2.1.7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有毒,有害的生芯车间的布置应设置与相应前故防范和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设施及设备,并留有应急通道。5.2.1.8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5.2.1.9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年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不能有置在车问外的高温热源应市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5.2.2竖向布置
5.2.2.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放敬热和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如必须布胃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5.2.2.2噪声与振动较人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草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富将其安装在浪层,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娠措施,5.2.2.3含有择发件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利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逆过时,应严格密阅,并应具备抗压、附腐蚀等件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遍教至室内
5.3厂房设计
5.3.1厂房霆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然通风利自然采光,相邻两建筑物的间题!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
5.3.2以自然递风为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人,使下开启,适皮不可季节要求,天窗拌气口的而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热加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工1.2m.4
5.3.3高湿、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避阳、遮雨的固定板(棚),避免阳光声射,方便雨天通风。5.3.1产牛燥声。报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利减振措施,5.3.5车间办公牵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角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应满是来光、照即风、隔声等要求。
5.3.6空调厂房及洁净!房的设计按GB50073等有关现行国家标准执行。6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6.1防尘、防毒
6.1.1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参照GBZ门I94的规定设计档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GBZ2.1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将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参考GBZ/T195,GB/T18664的要求同时设计有效的个人防护措逾。6.1.1.1原材料选择应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霉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物质的原则。6.1.1.2对产牛粉尘、毒物的牛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设各),应优先采用机概化和白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丁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牛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6.1.1.3对于逸散粉尘的牛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来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涩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角其他通风、除尘方式。6.1.2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没冲洗设施;高毒物质工作场所墙壁顶硼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车问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坂向排水系统,其废水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6.1.3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堰)。6.1.4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逆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或产牛生亮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上作场所隔离。
6.1.5防尘和防毒设施应依据车间白然通风风向、扬尘和逸散密物的性质、作业点的位置和数量及作业方式等进行设计。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宜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
6.1.5.1通风、除尘、排毒设计应遵循相应的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和规程的要求。a)当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类或醋酸酌类)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同时放散于空气中吋,应按各种气体分别稀释至规定的接触限值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总和计算全面通风换气童。除上述有害气体及蒸气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放散于空气中时,通风量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计算。
b)道风索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能满足防尘、防的要求。容易凝结蒸气和聚积粉尘的通风管道、几种物质混合能引起爆炸、燃烧或形成危害更大的物质的通风管道,应设单独风系统,不得相互连通。
c)采旧热风采暖、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装暨的车间,其进风口应设置在案外空气清洁区并低于排风口,对有防火防爆婴求的道风系统,其进风口应设在不可能有火花溅落的安全点,排风门应设在室外安全处。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d)进风口的风量,应按防止粉尘或有害气体逸散至室内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有条件时,应在投入运行前以实测数据或经验数值进行实际调整。c)供给三作场所的空气,般直接送车工作地点。放散气体的排出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条件及气体密度合理设置排出区域及排风量。f)确定密闭罩进风口的位置、结构和风速的,应使胃内负压均匀,防上粉尘外逸并不致把物料带走。
8)下列三种情况不宜采用循环空气:空气中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含尘浓度大下或等于其爆炸下限的25%时: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经净化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本浓度人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
空气中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二作场所。h)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气置应参照GB/T16758的要求,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贴,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暖入罩内,确保达高捕集效率。局部排风罩不能采用密闭形式时,应根据不同的工艺操作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个形排风装暨。i)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45°。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管道不应过长,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方便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j)按照粉尘类别不司,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为便于除尘系统的测试,设计时应在除尘器的进出口处设可开闭式的测试孔,测试孔的位置应选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测试孔在不测试时应可以关闭。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净化系统中,宜设置连续自动检测装置。k)为减少对厂区及周边地区人员的危害及环境污染,散发有毒有惠气体的设备所排出的尾气以及由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应通这净化处理设备后排出:直接排入大气的,应根据排放气体的落地浓度确定引出高度,使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的落点浓度符合GB7.2.1的要求,还应符合GB16297和GB3095等相应环保标准的规定。1)含有剧毒、高毒物质或难闻气味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或含有较高浓度的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所排出的气体,应排至建筑物外空气动力明影区和正压区之外。6.1.5.2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人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a)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遵风系统利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递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2次h。
6)事故通风道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丁操作的地点。c)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教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α)事故排风装置排风口的设暨应尽可能避免对人员的影响:事故排风装景的排风口应设在安全处,远离门、窗及进风口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
排风口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止压区:6.1.5.3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上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素统。
6.1.6应结合生产工艺和毒物特性,在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根据自动报警装置术发展水半设计自动报警或检测装置。6.1.6.1检测报警点应根据GBZTXX的要求,没在存在,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包括可能释放高责、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可能人量舞放或容易聚集的其他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出应设置检测报警点。
6.1.6.2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工作地点,宜采门固定式,当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的条件时,应配置便诱式检测报警仪。
6.1.6.3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警报值和高报值,预报值为MAC或PC-STEL的1/2,无PC-STEL的化学物质,预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情况、事故质果、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后设定。6.1.子可能存在战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堰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泄险这应低位设置目有防透水层,泄漏物质和冲洗水应集中纳入业废水处理系统。6.2防暑、防寒
6.2.1防喜
6.2.1.1应价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业危害。6.2.1.2对丁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特性以及自然条件,通过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和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和水蒸气释放,屏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等,使室内和露天作业地点WBGT指数符合GBZ2.2的要求。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GT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6.2.1.3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温作业厂房平面布管呈“L\型,“IT”型或“山\型的,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寻风向的迎风面。6.2.1.4高温作业厂房审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利侧窗官便了开关和清扫。6.2.1.5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官≥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二作地点;冬季裙要白然通风时:应对道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热平衡的原双合理确定热风补偿系统容量,进气窗下端-般不宜<4m:若<4m时,宜采取防止冷风欧向二作地点的有效措施。6.2.1.6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积。产生大量热、湿气、有害体的单层厂房的附属建筑物占用该厂房外墙的长度不得超过外墙全长的30%,且不宜设在厂房的迎风面。6.2.1.1产生大量热或逸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在平面有置上应以其最长边作为外墙,若四周均为内墙时;应采取向室内送入清洁空气的措施。6.2.1.8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方;采用穿堂风为主的白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布暨应使于采用各种有效的隔热及降温措施。
6.2.1.9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问气流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
6.2.1.10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应根据工艺、共尺和室内微小气候等条件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如水幕,隔热水箱隔热屏等。工作人员经常停留或靠近的高温地面或高温壁板,其表面平均温度不应40℃,瞬间最高温度也不宫>60℃。6.2.1.11当高温作业时间较长,工作地点的热环境参数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来取降温措施,a)采用局部送风降温措施时:气流达到工作地点的风速控制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带食水雾的气流风速为3m/s~5m/s,雾滴直径应<100μm不肾尺雾的气流风速,劳动强度1级的应控制在2m/s~3m/s,I1级的控带在3m/s-5m/s,III级的控制在4m/s~6m/s。
6)设置照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应符合衣!的规定:表1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
热辐射强度
(Wim*)
350-700
701-1400
1401-2100
2101-2800
温度()
20~-25
20--25
风速(m/s)
温度()
26--30
风速(m/s)
注1:轻度强度作业时,温度宣采用表中较赢值:风速宜采用较低值:重强度作业时,温度宜采用较长值,风这宜采用较高值:中度强度作业时其数据可按新入法确定,注2:对于夏热冬冷(或冬暖)地区,表中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可提高2Y注3:当属部送风系统的空气需要冷部或加熟处理对,其室外计算参数,夏季应采月追风室外计算温度及相对湿度:冬季应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6.2.1.12工艺上以湿度为上要要求的空气调古车间,除工艺有特殊要求或已有规定者外,不同湿度条件下的空气温度应箱合表2的规定。表2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上限值)相对湿度(%)
温度()
6.2.1.13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应远离热源,采取通风、降温,隔热等措施,使温度30℃:设有空气调节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4℃~28℃。对于可以脱离高温作业点的,司设观察(休息)室。
6.2.1.14、特殊高温作业,如高温车间桥式起重机驾驶室、车间内的监控室、操作室、炼焦车间拦焦车驾驶室等应有良好的隔热猎施,热辐射强度应≤700W/m,室内气温不应>28℃。6.2.1.15当作业地点日最高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高温作业时间。6.2.2防寒
6.2.2.1凡近-1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的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来暖设施。当二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宝。6.2.2.2冬季寒冷环境工作地点采暖温度应符台3要求。表3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干球温度)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采暖温度(C)
注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GBZ2.2,其中1级代表轻劳动,I级代表中等劳动,II级代表重劳动,级代表极重劳动。
注2:当作业地点劳动者人均占用较大面积(50㎡~100m)、芳动强度1级时,其冬季工作地点寒暖温度可低至10,I级时可低至7℃,级时叫低至5℃注3:当室内教热量<.23W/m时.风速不宣≥0.3m/s:当室内散热量≥23W/ml时,风速不宜≥0.5m/s。ht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