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063-2009 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PDU)

【通信行业标准(YD)】 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PDU)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07 22:01:32
- YD/T2063-2009
- 现行
标准号:
YD/T 2063-2009
标准名称:
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PDU)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2-11 -
实施日期:
2010-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6.16 MB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1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063-2009
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 for telecommunications(PDU)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分类及规格.
6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用仪表和设备目
YD/T2063-2009
YD/T2063-2009
本标准主要依据了GB2099.3-1997《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IEC60884-2-5-1995,IDT),并结合通信行业的需求及特点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常州太平电器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非凡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兰英、朱松涛、王轶群、吴京文、林海青、马向民、潘军魁、牛志远、李峙、张、刘平、陈由春、叶子红、刘卫东、蒋涛、李军波。H
1范围
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PDU)YD/T2063-2009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机柜内部使用的交流电源分配单元的定义、分类和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局站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简称PDU)。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圾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
GB1002
GB2099.1-2008
GB/T2829-2002
GB/T3873-1983
GB5169.10-2006
GB 5169.11-2006
GB11918
GB14536.1-2008
GB/T16842-2008
GB/T16895.15-2002
GB17465.1
GB17465.2
YD/T282-2000
YD/T944-2007
3术语和定义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查)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一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一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外壳对人和设备的防护检验用试具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3节:布线系统载流量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器具耦合器第一一部分:通用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器具耦合器第二部分:家用和类似设备用互连耦合器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交流电源分配单元ACpowerdistributionunit(PDU)为通信设备机柜内部提供交流电源分配和管理的接口设备。3.2
YD/T2063-2009
插头plug
指具有设计用于与插座的插套插合的插销并且装有用于与软缆进行电气连接和机械定位部件的电器附件。
插座scocket-outlet
指具有用于与插头的插销并且装有用于连接软缆的端子的电器附件。4分类及规格
4.1分类
4.1.1按保护门分类
按电器附件有无保护门分为:
一无保护门:
一有保护门。
4.1.2按接续方式分类
按接续方式分为:
一插拨式:
一非插拔式。
4.2规格
4.2.1交流额定电压
输入:220V,380V。
输出:220V。
4.2.2交流额定电流
2A、4A、6A、10A、16A、25A、32A、63A。注:2A、4A、6A只适用于插拔式PDU。4.2.3标识符号
PDU可用下述符号标识:电流安培(A);电压伏特(V);功率—瓦特(W):交流电中性线——N;三相相线——L1、L2、L3;单相相线——L:保护性接地-。5要求
使用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0~+45)℃;环境相对湿度:(0~95%)RH。5.2型式与尺寸
插拔式PDU的插头、插座的型式和尺寸应符合GB1002、GB17465.1、GB17465.2或GB11918的要求。5.3防触电保护
5.3.1插拔式PDU安装和接线后正常使用时及不用工具便可拆下的部件被拆除之后,其带电零件均应不可触及。
5.3.2插拔式PDU安装和接线后正常使用时,仍是易触及的部件(但与带电零件隔离的、用于插座底座和盖或盖板的小螺钉除外)应由绝缘材料制成。2
YD/T2063-2009
5.3.3插座的盖或外壳、插座的可触及部件如由金属材料制成,应使金属盖或外壳良好接地,当插头插入时及完全插入后,插头的带电插销与插座接地金属盖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分别符合表3的要求。
注:允许使用固定爆钉或其他措施来满足盖或盖板自动接地的要求。5.3.4插头的外部零牛应由绝缘材料制成,但装配螺钉、载流插销和接地插销等除外。5.3.5带保护门的插座在插头拔出时,带电插套应能被自动遮闭,用来遮闭带电插套的机构应不会轻易地被插头以外的任何东西所驱动,而且也不能依靠容易丢失的部件来实现这一目的。5.3.6插座的接地插套在设计上应保证不会因插头的插入而出现危及安全的变形。5.4接地性能
5.4.1插拔式PDU的带接地触头的插座在插头插入时,载流插销应在接地插销与接地插套连接之后带电。当拔出插头时,载流插销应在接地插销断开之前断电。5.4.2接地端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连接应是低阻抗连接,电阻应不大于0.05Q。5.5耐老化和耐潮
5.5.1蔚老化
PDU应具有耐老化性能,对非金属材料进行老化试验后不应发粘变滑。5.5.2耐潮
PDU应能耐受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潮湿。5.6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
5.6.1绝缘电阻
常态和湿热试验后,PDU插头处于插合情况下,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极与本体之间、每一极与所有其他极之间、任何金属部件(包括夹紧螺钉)与插座的接线端子或接地插套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Q。注1:所述的“本体”,包括易触及的金属部件、支撑暗装式插座底座的金属框架、与绝缘的外部易触及部件的外表面相接触的金属箔、底座、盖或盖板的固定娠钉、外部装配螺钉和接地接线端和接地插套。注2:不包括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5.6.2绝缘强度
常态和湿热试验后,PDU插头处于插合情况下,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极与本体之间、每一极与所有其他极之间、任何金属部件(包括夹紧螺钉)与插座的接线端子或接地插套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3000V(常态)或2000V(潮态)的正弦波电压1min,应无闪络或击穿现象。注:不包括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5.7接地触头
接地触头应提供足够的接触压力,而且在正常使用时不应劣化。5.8温升
分别用制造商明示的所有适用插头插入插座,通过表1试验电流1h后,端子温升不应超过45K。表1试验电流
额定值(I)
1≥32A
注:与系统成为一体的PDU,只做系统测试试验电流
YD/T2063-2009
5.9插拨式PDU的要求
5.9.1分断容量
插拔式PDU插销与插套间应有足够的分断容量。5.9.2正常操作(插拨寿命)
分别用制造商明示的所有适用插头插拔插座,5000次正常插拔后,PDU应不出现插孔的损坏、电气或机械连接的松脱、密封胶的渗漏、外壳等的劣化及机械、电和热应力造成的过度磨损或其他有害影响。5.9.3插头拔出力
电器附件的结构应能使插头容易插入和拔出,并能防止插头在正常使用时脱出插座。其插头从插座拔出所需的最大力和最小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值。表2拨出力对应表
拨出力(N)
额定值(A)
额定值≤10
10<额定值≤16
额定值>16
5.9.4软线及其连接
多插销量规(最大力)
单插销量规(最小力)
5.9.4.1PDU应装有软缆固定件,使导线在端子或端头之处不受包括拧绞在内应力,并使导线的护套受到保护而不被磨损。
5.9.4.2经过6.9.4试验后,软缆的位移不应大于2mm。导线端在端子里不应有明显的移动或电气连接点不应断开。
5.9.5机械强度
电器附件应能承受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一在一15℃土2℃环境下,PDU应能承受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应损坏;一对于带保护门的插座,其保护门应能承受正常使用时(如当插头插销无意地被强压在插座插孔的保护门时)可能出现的机械应力:一应能承受施加力300N的机械压力,不应损坏。5.9.6耐热
5.9.6.1PDU在温度为100℃土2℃的条件下,1h后不应出现影响使用的变化,不可触及的带电部件不应有被触及的危险,标志应清晰可辨:密封胶不应流动到露出带电部件,试验后能用量规插拔。5.9.6.2PDU的绝缘材料部件,应能承受GB2099.1-2008中图37所示设备进行的球压试验,钢球压痕的直径不应超过2mm。
5.9.6.3PDU应能承受80℃土2℃的热压缩试验,不应损坏。5.9.7螺钉、载流部件及其连接
5.9.7.1不论电气连接还是机械连接,均应能经受正常使用中出现的机械应力:在电器附件的安装过程中要用的机械连接,可以用自攻锁紧螺钉或自切螺钉来完成(但条件是上述这两种螺钉必须是与它们要插入的工件一起供货的);安装过程中要用的自切螺钉必须是电器附件的相关部件来锁紧;传递接触压力的螺钉或螺母应与金属螺纹啮合。5.9.7.2对与绝缘材料螺纹相啮合的螺钉和安装过程中连接电器附件时要拧动的螺钉,应保证将它们正4
确地导入螺孔或螺母里。
5.9.7.3用刺穿金属扁芯软线绝缘的办法进行的连接应是可靠的。5.9.7.4螺钉不论作电气连接还是机械连接,均应加以锁紧,以防松动和旋转。YD/T2063-2009
注1:弹簧整圈可以起到良好的锁紧作用。对于铆钉,只要有非圆形的铆钉体或合适的V型凹槽即可。注2:受热时会软化的密封胶,只有对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扭力的媒钉连接才会起良好的锁定作用。5.9.7.5载流部件,包括端子(以及接地端子)上的载流部件,应由在电器附件工作时可能发生的条件下能满足所需的机械强度、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等要求的金属制成。注:本条不适用于端子中的螺钉、螺母、垫圈、夹板和类似部件。5.9.7.6在正常使用时有滑动动作的触头应由能耐腐蚀的金属制成。5.9.7.7自攻锁紧螺钉和自切螺钉不应用来连接载流部件;正常使用且不需要拧动时,可以用自攻螺钉提供接地的连续性,要求每个连接至少有两个螺钉。)爬电距离、电气间隙
除通过密封胶的距离外,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3所示的值。表3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隧表
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
带电部件与本表未提及的易触及绝缘材料部件和接地金属部件之间带电部件与:
在插座处于最不利位置时专门接地的金属盒*之间;在插座处于最不利位置时无绝缘衬垫的不接地金属盒之间带电部件与接地电路部件之间:带电部件与外部装配螺钉之间,除转换器插合面上及与接地电路相隔离的螺钉当完全插合时,转换器的插销及与插销连接的金属部件与插座中易触及的未接地金属部件之间,而且这些易触及部件是处于最不利结构“的情况下插座中易触及的未接地金属部件\与具有按最不利结构“制造的插销及连接插销的金属部件的完全潘合的转换器之间(不插插头)转换器的插座部分的带电部件与其易触及的未接地金属部件“之间a专门接地的金属盒是指电气装置里要求将其接地的金属盒。b螺钉及其类似等件除外
c最不利结构可以通过有关系统的相应标准中规定的量规来检查5.10.2绝缘密封胶不应突出盛放该密封胶的腔穴的边缘。5.11绝缘材料的耐异常热、耐燃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对经受电热应力、劣化将损害电器附件安全的绝缘材料部件,应能承受6.11灼热丝试验,在经受非正常热和火的试验过程中不应受到过度地影响。5.12防锈性能
铁质部件,包括盖和表面安装盒,均应妥为保护,以防生锈。5.13防护功能(可选)
5.13.1告警功能
PDU宜具有LED数字式电流指示:负载过流时,PDU可发出告警信号。S
YD/T2063-2009
5.13.2防雷保护
PDU应具有防雷保护功能,防雷等级应符合YD/T944-2007中5.2.1防雷分级M级的规定。5.13.3过载保护
PDU应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应符合GB14536.1-2008的相关要求。5.13.4线缆管理功能
PDU宜具有线缆管理装置,固定和理顺电线电缆。5.14可靠性
PDU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100000h。6试验方法
6.1标准大气条件
除规定的试验条件外,试验应在表4所列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用仪表和设备见附录A。表4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
6.2型式与尺寸
通过观察和测量,应符合5.2的要求。6.3防触电保护
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相对湿度
45%~75%
a)试样按正常使用状态安装,分别连接符合表5规定横截面积的导线:表5导线标称横截面积对应表
电器附件额定电流(A)
额定电流≤10
10<额定电流≤16
16<额定电流≤25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25<额定电流≤32
额定电流>32
大气压力(kPa)
86~106
标称横截面积(mm2)
按照GB/T16895.15的规定
b)用电压为40V~50V的电子指示器显示探针/试验指与相关部件的接触情况;c)对于使用弹性或热塑性材料的电器附件,应在40℃土2℃的环境温度下达到温度平衡后进行试验:d)用与标准试验指相同尺寸、直而无节的试验指的端部对绝缘材料变形会损坏电器附件安全的所有位置(不包括膜片)施加75N的力1min,对薄壁敲落孔施加的力为10N;e)将插头或插座的每一个试样都参照GB2099.1-2008中图8所示的办法,用150N的力压在两扁平表面之间5min,试样从试验装置拆卸15min后进行检查;f)电器附件及其有关安装部件不应过度压陷变形,而且任何带电部件不应变为易触及部件。g)对插头完全拔出状态下的插座用GB2099.1-2008中图9所示的探针检查,对插头部分插入状态下的插座用GB/T16842-2008试具11的试验指检查,在最不利的条件下施加1N的力,独立垂直碰触保护门三次,每次碰触后均要拔出探针或试验指;h)使插座的插套处于垂直的位置,将与插座类型配套的试验插头用150N的力插入插座中并保持6
i)检查相关部件是否由绝缘材料制成;j)对于金属材料,检查相关部位的接地要求、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k)试验结果应符合5.3的要求。6.4接地性能
6.4.1检查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应符合5.4.1的要求。6.4.2测量接线端和每个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值,应符合5.4.2的要求。6.5耐老化和耐潮
6.5.1耐老化
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YD/T2063-2009
a)电器附件按正常使用状态安装好,将试样放进具有环境空气成分和压力的(自然通风)加热箱里,温度为70℃士2℃存放7d(168h),试验后,将试样从加热箱中取出;b)在室温和相对湿度45%55%的环境里至少存放4d(96h),试样应满足5.5.1的要求;c)用干的粗布片裹着食指,以5N的力压在试样上,试样上不应留有布纹,而布片不应粘有试样材料。
6.5.2耐潮
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不借助工具拆下可拆的部件并打开弹簧盖,试样在40℃士2℃的恒温箱里放置4h;b)试样在温度为40℃土2℃、相对湿度为91%~95%的潮湿箱里放置2d,并目测外观,结果应符合5.5.2的要求;
c)按6.6的方法送行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结果应符合5.6的要求。6.6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
6.6.1绝缘电阻
在5.6.1规定的部位,施加500V的直流电压1min,测量其约缘电阻,应符合5.6.1的要求。6.6.2绝缘强度
按5.6.2的规定进行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应不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然后迅速提高至规定值,试验结果应符合5.6.2的要求。
6.7接地触头
进行6.8和6.9.2的试验后,检查接地触头是否劣化,应符合5.7的要求。6.8温升
将电器附件置于不通风的环境,分别用制造商明示的所有适用的试验插头插入插座,并通过表1规定的交流电流1h,可利用热电偶等工具在端子上测量温升,应符合5.8的要求;按照6.6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6的要求。
注1:试验插头的插销应由黄铜制成,并应具有规定的尺寸。注2:不带线的PDU进行温升试验时,应采用满足表5要求的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导线长度至少为1m。6.9插拨式PDU的试验
6.9.1分断容量
YD/T2063-2009
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试验设备见GB2099.1-2008中图16,可拆线的电器附件连接符合表5规定横截面积的导线,断开控制电路部分与主电路:
注:试验插头的插销应由黄铜制成并处于完好状态,应具有最大的规定尺寸,公差为一0.06mm;插销与插销之间的间距为标称距离,公差为+0.05mm;就绝缘插套的端部而言,只要插套的尺寸在有关标准规定的公差范围之内即可。b)试验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1倍,试验电流是额定电流的1.25倍,从插头与插座契合到拔出期间,对于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电器附件,通电时间为1.5s~2.0s,对于额定电流大于16A的电器附件,通电时间为3.0s~3.5s;
c)试验设备的行程应在50mm~60mm之间,将插头插入、拔出插座50次(100个行程),对于额定电压不大于250V、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电器附件,插拔速率为每分钟30个行程,对于其它电器附件,插拔速率为每分钟15个行程;
d)对于多用插孔,应在不同插孔位置上分别用制造商在说明书上所标示的所有适用的插头进行检测,均应符合要求;
e)试验结果应符合5.9.1的要求。注:电器附件要用交流电(cos中=0.6士0.05)进行试验时,有接地电路,不通电流。电阻器和电感器不并联。如果用空心电感器,应将一个能消耗掉流经电感器电流的1%的电阻器与空心电感器并联起来。如果电流波形为基本正弦波,也可以用铁心电感器。
6.9.2正常操作(插拔寿命)
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试验设备见GB2099.1-2008中图16,可拆线的电器附件连接符合表5规定横截面积的导线,断开控制电路部分与主电路。
注1:试验插头的插销应由黄铜制成并处于完好状态,应具有最大的规定尺寸,公差为一0.06mm;插销与插销之间的间距为标称距离,公差为+0.05mm。注2:对插座进行试验用的试验插销,要在第4500个和第9000个行程之后更换。注3:对带保护门的插座进行试验:(用试验装置)在生产商制造的无保护门的样品上完成通电所需行程数(10000个行程),和在有保护门的样品上完成不通电的同一数目的行程数,或用手按正常使用情况进行操作。b)试样要在cosΦ=0.8士0.05的电路中,以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交流电进行试验,对于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电器附件,在插头每次插拔过程中通过电流,通电时间为1.5s~2.0s;对于额定电流大于16A的电器附件,在一次插拔过程中通过试验电流,在另一次插拔时则不通过电流,通电时间为3.0s~3.5s。c)对于额定电压不大于250V、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电器附件,插拔速率为每分钟30个行程,对于其它电器附件,插拔速率为每分钟15个行程。d)如有接地电路,不通电流,试验期间,不应出现持续的闪弧。e)对于有保护门的插座,用GB2099.1-2008中图9所示的探针对带电插销的插孔保护门施加20N的力,每次施力后都不拔出或旋转这支插针,接连地朝三个方向施力;然后,用GB2099.1-2008中图10所示的钢制探针对保护门独立施加1N的力,即每施力一次,就以拔出探针的方式朝三个方向施力;在所施加的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电压为40V~50V的电子指示器显示探针与相关部件的接触情况,探针不应碰触到带电部件:试验电流等于进行本章正常操作所需要的试验电流;按照6.6.2的方法进行绝缘强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063-2009
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 for telecommunications(PDU)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分类及规格.
6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试验用仪表和设备目
YD/T2063-2009
YD/T2063-2009
本标准主要依据了GB2099.3-1997《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二部分:转换器的特殊要求》(IEC60884-2-5-1995,IDT),并结合通信行业的需求及特点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常州太平电器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非凡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熊兰英、朱松涛、王轶群、吴京文、林海青、马向民、潘军魁、牛志远、李峙、张、刘平、陈由春、叶子红、刘卫东、蒋涛、李军波。H
1范围
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PDU)YD/T2063-2009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机柜内部使用的交流电源分配单元的定义、分类和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局站通信设备用电源分配单元(简称PDU)。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圾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
GB1002
GB2099.1-2008
GB/T2829-2002
GB/T3873-1983
GB5169.10-2006
GB 5169.11-2006
GB11918
GB14536.1-2008
GB/T16842-2008
GB/T16895.15-2002
GB17465.1
GB17465.2
YD/T282-2000
YD/T944-2007
3术语和定义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查)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一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一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外壳对人和设备的防护检验用试具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23节:布线系统载流量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器具耦合器第一一部分:通用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的器具耦合器第二部分:家用和类似设备用互连耦合器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交流电源分配单元ACpowerdistributionunit(PDU)为通信设备机柜内部提供交流电源分配和管理的接口设备。3.2
YD/T2063-2009
插头plug
指具有设计用于与插座的插套插合的插销并且装有用于与软缆进行电气连接和机械定位部件的电器附件。
插座scocket-outlet
指具有用于与插头的插销并且装有用于连接软缆的端子的电器附件。4分类及规格
4.1分类
4.1.1按保护门分类
按电器附件有无保护门分为:
一无保护门:
一有保护门。
4.1.2按接续方式分类
按接续方式分为:
一插拨式:
一非插拔式。
4.2规格
4.2.1交流额定电压
输入:220V,380V。
输出:220V。
4.2.2交流额定电流
2A、4A、6A、10A、16A、25A、32A、63A。注:2A、4A、6A只适用于插拔式PDU。4.2.3标识符号
PDU可用下述符号标识:电流安培(A);电压伏特(V);功率—瓦特(W):交流电中性线——N;三相相线——L1、L2、L3;单相相线——L:保护性接地-。5要求
使用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0~+45)℃;环境相对湿度:(0~95%)RH。5.2型式与尺寸
插拔式PDU的插头、插座的型式和尺寸应符合GB1002、GB17465.1、GB17465.2或GB11918的要求。5.3防触电保护
5.3.1插拔式PDU安装和接线后正常使用时及不用工具便可拆下的部件被拆除之后,其带电零件均应不可触及。
5.3.2插拔式PDU安装和接线后正常使用时,仍是易触及的部件(但与带电零件隔离的、用于插座底座和盖或盖板的小螺钉除外)应由绝缘材料制成。2
YD/T2063-2009
5.3.3插座的盖或外壳、插座的可触及部件如由金属材料制成,应使金属盖或外壳良好接地,当插头插入时及完全插入后,插头的带电插销与插座接地金属盖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分别符合表3的要求。
注:允许使用固定爆钉或其他措施来满足盖或盖板自动接地的要求。5.3.4插头的外部零牛应由绝缘材料制成,但装配螺钉、载流插销和接地插销等除外。5.3.5带保护门的插座在插头拔出时,带电插套应能被自动遮闭,用来遮闭带电插套的机构应不会轻易地被插头以外的任何东西所驱动,而且也不能依靠容易丢失的部件来实现这一目的。5.3.6插座的接地插套在设计上应保证不会因插头的插入而出现危及安全的变形。5.4接地性能
5.4.1插拔式PDU的带接地触头的插座在插头插入时,载流插销应在接地插销与接地插套连接之后带电。当拔出插头时,载流插销应在接地插销断开之前断电。5.4.2接地端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连接应是低阻抗连接,电阻应不大于0.05Q。5.5耐老化和耐潮
5.5.1蔚老化
PDU应具有耐老化性能,对非金属材料进行老化试验后不应发粘变滑。5.5.2耐潮
PDU应能耐受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潮湿。5.6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
5.6.1绝缘电阻
常态和湿热试验后,PDU插头处于插合情况下,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极与本体之间、每一极与所有其他极之间、任何金属部件(包括夹紧螺钉)与插座的接线端子或接地插套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MQ。注1:所述的“本体”,包括易触及的金属部件、支撑暗装式插座底座的金属框架、与绝缘的外部易触及部件的外表面相接触的金属箔、底座、盖或盖板的固定娠钉、外部装配螺钉和接地接线端和接地插套。注2:不包括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5.6.2绝缘强度
常态和湿热试验后,PDU插头处于插合情况下,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极与本体之间、每一极与所有其他极之间、任何金属部件(包括夹紧螺钉)与插座的接线端子或接地插套之间,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有效值为3000V(常态)或2000V(潮态)的正弦波电压1min,应无闪络或击穿现象。注:不包括金属外壳与接地极之间。5.7接地触头
接地触头应提供足够的接触压力,而且在正常使用时不应劣化。5.8温升
分别用制造商明示的所有适用插头插入插座,通过表1试验电流1h后,端子温升不应超过45K。表1试验电流
额定值(I)
1≥32A
注:与系统成为一体的PDU,只做系统测试试验电流
YD/T2063-2009
5.9插拨式PDU的要求
5.9.1分断容量
插拔式PDU插销与插套间应有足够的分断容量。5.9.2正常操作(插拨寿命)
分别用制造商明示的所有适用插头插拔插座,5000次正常插拔后,PDU应不出现插孔的损坏、电气或机械连接的松脱、密封胶的渗漏、外壳等的劣化及机械、电和热应力造成的过度磨损或其他有害影响。5.9.3插头拔出力
电器附件的结构应能使插头容易插入和拔出,并能防止插头在正常使用时脱出插座。其插头从插座拔出所需的最大力和最小力应符合表2的规定值。表2拨出力对应表
拨出力(N)
额定值(A)
额定值≤10
10<额定值≤16
额定值>16
5.9.4软线及其连接
多插销量规(最大力)
单插销量规(最小力)
5.9.4.1PDU应装有软缆固定件,使导线在端子或端头之处不受包括拧绞在内应力,并使导线的护套受到保护而不被磨损。
5.9.4.2经过6.9.4试验后,软缆的位移不应大于2mm。导线端在端子里不应有明显的移动或电气连接点不应断开。
5.9.5机械强度
电器附件应能承受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一在一15℃土2℃环境下,PDU应能承受足够的机械强度,不应损坏;一对于带保护门的插座,其保护门应能承受正常使用时(如当插头插销无意地被强压在插座插孔的保护门时)可能出现的机械应力:一应能承受施加力300N的机械压力,不应损坏。5.9.6耐热
5.9.6.1PDU在温度为100℃土2℃的条件下,1h后不应出现影响使用的变化,不可触及的带电部件不应有被触及的危险,标志应清晰可辨:密封胶不应流动到露出带电部件,试验后能用量规插拔。5.9.6.2PDU的绝缘材料部件,应能承受GB2099.1-2008中图37所示设备进行的球压试验,钢球压痕的直径不应超过2mm。
5.9.6.3PDU应能承受80℃土2℃的热压缩试验,不应损坏。5.9.7螺钉、载流部件及其连接
5.9.7.1不论电气连接还是机械连接,均应能经受正常使用中出现的机械应力:在电器附件的安装过程中要用的机械连接,可以用自攻锁紧螺钉或自切螺钉来完成(但条件是上述这两种螺钉必须是与它们要插入的工件一起供货的);安装过程中要用的自切螺钉必须是电器附件的相关部件来锁紧;传递接触压力的螺钉或螺母应与金属螺纹啮合。5.9.7.2对与绝缘材料螺纹相啮合的螺钉和安装过程中连接电器附件时要拧动的螺钉,应保证将它们正4
确地导入螺孔或螺母里。
5.9.7.3用刺穿金属扁芯软线绝缘的办法进行的连接应是可靠的。5.9.7.4螺钉不论作电气连接还是机械连接,均应加以锁紧,以防松动和旋转。YD/T2063-2009
注1:弹簧整圈可以起到良好的锁紧作用。对于铆钉,只要有非圆形的铆钉体或合适的V型凹槽即可。注2:受热时会软化的密封胶,只有对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扭力的媒钉连接才会起良好的锁定作用。5.9.7.5载流部件,包括端子(以及接地端子)上的载流部件,应由在电器附件工作时可能发生的条件下能满足所需的机械强度、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等要求的金属制成。注:本条不适用于端子中的螺钉、螺母、垫圈、夹板和类似部件。5.9.7.6在正常使用时有滑动动作的触头应由能耐腐蚀的金属制成。5.9.7.7自攻锁紧螺钉和自切螺钉不应用来连接载流部件;正常使用且不需要拧动时,可以用自攻螺钉提供接地的连续性,要求每个连接至少有两个螺钉。)爬电距离、电气间隙
除通过密封胶的距离外,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3所示的值。表3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隧表
不同极性的带电部件之间
带电部件与本表未提及的易触及绝缘材料部件和接地金属部件之间带电部件与:
在插座处于最不利位置时专门接地的金属盒*之间;在插座处于最不利位置时无绝缘衬垫的不接地金属盒之间带电部件与接地电路部件之间:带电部件与外部装配螺钉之间,除转换器插合面上及与接地电路相隔离的螺钉当完全插合时,转换器的插销及与插销连接的金属部件与插座中易触及的未接地金属部件之间,而且这些易触及部件是处于最不利结构“的情况下插座中易触及的未接地金属部件\与具有按最不利结构“制造的插销及连接插销的金属部件的完全潘合的转换器之间(不插插头)转换器的插座部分的带电部件与其易触及的未接地金属部件“之间a专门接地的金属盒是指电气装置里要求将其接地的金属盒。b螺钉及其类似等件除外
c最不利结构可以通过有关系统的相应标准中规定的量规来检查5.10.2绝缘密封胶不应突出盛放该密封胶的腔穴的边缘。5.11绝缘材料的耐异常热、耐燃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对经受电热应力、劣化将损害电器附件安全的绝缘材料部件,应能承受6.11灼热丝试验,在经受非正常热和火的试验过程中不应受到过度地影响。5.12防锈性能
铁质部件,包括盖和表面安装盒,均应妥为保护,以防生锈。5.13防护功能(可选)
5.13.1告警功能
PDU宜具有LED数字式电流指示:负载过流时,PDU可发出告警信号。S
YD/T2063-2009
5.13.2防雷保护
PDU应具有防雷保护功能,防雷等级应符合YD/T944-2007中5.2.1防雷分级M级的规定。5.13.3过载保护
PDU应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应符合GB14536.1-2008的相关要求。5.13.4线缆管理功能
PDU宜具有线缆管理装置,固定和理顺电线电缆。5.14可靠性
PDU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100000h。6试验方法
6.1标准大气条件
除规定的试验条件外,试验应在表4所列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用仪表和设备见附录A。表4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
6.2型式与尺寸
通过观察和测量,应符合5.2的要求。6.3防触电保护
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相对湿度
45%~75%
a)试样按正常使用状态安装,分别连接符合表5规定横截面积的导线:表5导线标称横截面积对应表
电器附件额定电流(A)
额定电流≤10
10<额定电流≤16
16<额定电流≤25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25<额定电流≤32
额定电流>32
大气压力(kPa)
86~106
标称横截面积(mm2)
按照GB/T16895.15的规定
b)用电压为40V~50V的电子指示器显示探针/试验指与相关部件的接触情况;c)对于使用弹性或热塑性材料的电器附件,应在40℃土2℃的环境温度下达到温度平衡后进行试验:d)用与标准试验指相同尺寸、直而无节的试验指的端部对绝缘材料变形会损坏电器附件安全的所有位置(不包括膜片)施加75N的力1min,对薄壁敲落孔施加的力为10N;e)将插头或插座的每一个试样都参照GB2099.1-2008中图8所示的办法,用150N的力压在两扁平表面之间5min,试样从试验装置拆卸15min后进行检查;f)电器附件及其有关安装部件不应过度压陷变形,而且任何带电部件不应变为易触及部件。g)对插头完全拔出状态下的插座用GB2099.1-2008中图9所示的探针检查,对插头部分插入状态下的插座用GB/T16842-2008试具11的试验指检查,在最不利的条件下施加1N的力,独立垂直碰触保护门三次,每次碰触后均要拔出探针或试验指;h)使插座的插套处于垂直的位置,将与插座类型配套的试验插头用150N的力插入插座中并保持6
i)检查相关部件是否由绝缘材料制成;j)对于金属材料,检查相关部位的接地要求、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k)试验结果应符合5.3的要求。6.4接地性能
6.4.1检查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应符合5.4.1的要求。6.4.2测量接线端和每个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值,应符合5.4.2的要求。6.5耐老化和耐潮
6.5.1耐老化
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YD/T2063-2009
a)电器附件按正常使用状态安装好,将试样放进具有环境空气成分和压力的(自然通风)加热箱里,温度为70℃士2℃存放7d(168h),试验后,将试样从加热箱中取出;b)在室温和相对湿度45%55%的环境里至少存放4d(96h),试样应满足5.5.1的要求;c)用干的粗布片裹着食指,以5N的力压在试样上,试样上不应留有布纹,而布片不应粘有试样材料。
6.5.2耐潮
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不借助工具拆下可拆的部件并打开弹簧盖,试样在40℃士2℃的恒温箱里放置4h;b)试样在温度为40℃土2℃、相对湿度为91%~95%的潮湿箱里放置2d,并目测外观,结果应符合5.5.2的要求;
c)按6.6的方法送行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试验,结果应符合5.6的要求。6.6绝缘电阻和绝缘强度
6.6.1绝缘电阻
在5.6.1规定的部位,施加500V的直流电压1min,测量其约缘电阻,应符合5.6.1的要求。6.6.2绝缘强度
按5.6.2的规定进行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应不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然后迅速提高至规定值,试验结果应符合5.6.2的要求。
6.7接地触头
进行6.8和6.9.2的试验后,检查接地触头是否劣化,应符合5.7的要求。6.8温升
将电器附件置于不通风的环境,分别用制造商明示的所有适用的试验插头插入插座,并通过表1规定的交流电流1h,可利用热电偶等工具在端子上测量温升,应符合5.8的要求;按照6.6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6的要求。
注1:试验插头的插销应由黄铜制成,并应具有规定的尺寸。注2:不带线的PDU进行温升试验时,应采用满足表5要求的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导线长度至少为1m。6.9插拨式PDU的试验
6.9.1分断容量
YD/T2063-2009
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试验设备见GB2099.1-2008中图16,可拆线的电器附件连接符合表5规定横截面积的导线,断开控制电路部分与主电路:
注:试验插头的插销应由黄铜制成并处于完好状态,应具有最大的规定尺寸,公差为一0.06mm;插销与插销之间的间距为标称距离,公差为+0.05mm;就绝缘插套的端部而言,只要插套的尺寸在有关标准规定的公差范围之内即可。b)试验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1倍,试验电流是额定电流的1.25倍,从插头与插座契合到拔出期间,对于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电器附件,通电时间为1.5s~2.0s,对于额定电流大于16A的电器附件,通电时间为3.0s~3.5s;
c)试验设备的行程应在50mm~60mm之间,将插头插入、拔出插座50次(100个行程),对于额定电压不大于250V、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电器附件,插拔速率为每分钟30个行程,对于其它电器附件,插拔速率为每分钟15个行程;
d)对于多用插孔,应在不同插孔位置上分别用制造商在说明书上所标示的所有适用的插头进行检测,均应符合要求;
e)试验结果应符合5.9.1的要求。注:电器附件要用交流电(cos中=0.6士0.05)进行试验时,有接地电路,不通电流。电阻器和电感器不并联。如果用空心电感器,应将一个能消耗掉流经电感器电流的1%的电阻器与空心电感器并联起来。如果电流波形为基本正弦波,也可以用铁心电感器。
6.9.2正常操作(插拔寿命)
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
a)试验设备见GB2099.1-2008中图16,可拆线的电器附件连接符合表5规定横截面积的导线,断开控制电路部分与主电路。
注1:试验插头的插销应由黄铜制成并处于完好状态,应具有最大的规定尺寸,公差为一0.06mm;插销与插销之间的间距为标称距离,公差为+0.05mm。注2:对插座进行试验用的试验插销,要在第4500个和第9000个行程之后更换。注3:对带保护门的插座进行试验:(用试验装置)在生产商制造的无保护门的样品上完成通电所需行程数(10000个行程),和在有保护门的样品上完成不通电的同一数目的行程数,或用手按正常使用情况进行操作。b)试样要在cosΦ=0.8士0.05的电路中,以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的交流电进行试验,对于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电器附件,在插头每次插拔过程中通过电流,通电时间为1.5s~2.0s;对于额定电流大于16A的电器附件,在一次插拔过程中通过试验电流,在另一次插拔时则不通过电流,通电时间为3.0s~3.5s。c)对于额定电压不大于250V、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电器附件,插拔速率为每分钟30个行程,对于其它电器附件,插拔速率为每分钟15个行程。d)如有接地电路,不通电流,试验期间,不应出现持续的闪弧。e)对于有保护门的插座,用GB2099.1-2008中图9所示的探针对带电插销的插孔保护门施加20N的力,每次施力后都不拔出或旋转这支插针,接连地朝三个方向施力;然后,用GB2099.1-2008中图10所示的钢制探针对保护门独立施加1N的力,即每施力一次,就以拔出探针的方式朝三个方向施力;在所施加的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电压为40V~50V的电子指示器显示探针与相关部件的接触情况,探针不应碰触到带电部件:试验电流等于进行本章正常操作所需要的试验电流;按照6.6.2的方法进行绝缘强0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