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2060-2009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通信行业标准(YD)】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07 22:15:10
- YD/T2060-2009
- 现行
标准号:
YD/T 2060-2009
标准名称: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2-11 -
实施日期:
2010-0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5.72 MB

部分标准内容:
ICS29.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060-2009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AC power distribution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cabinet fortelecommunicationbasestation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产品系列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YD/T2060-2009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协调一致:
—YD/T585《通信用配电设备》。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YD/T2060-2009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北京奥福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普顺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光防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明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博宇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京文、肖友明、俱占武、康周璟、黄
力、何晓光、孟泰祥、伍开勇、周俊、
孙如刚、张焱。
1范围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YD/T2060-2009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以下简称配电防雷箱)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储运。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不适用于室外型一体化通信基站。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8
GB/T762-2002
GB/T2423.1-2008
GB/T2423.2-2008
GB/T2423.3-2006
GB/T2423.10-2008
GB/T 3047.1-1995
GB/T3873-1983
GB4208-2008
GB4943-2001
GB7251.1-2005
GB7251.3-2006
GB/T14048.1-2006
GB/T18380.1-2001
GB/T20626.1-2006
YD/T122-1997
YD/T1235.1-2002
YD/T1235.2-2002
YD/T1363.3-2005
YD/T944-2007
3术语和定义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标准电流等级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邮电工业产品铭牌
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交流配电防雷箱ACpowerdistributionandlightningprotectioncabinet1
YD/T2060-2009
与通信基站交流输入(市电或油机回路)相连,包含交流配电单元与防雷保护装置,实现交流电源分配和雷击防护功能的设备。
4产品系列
4.1交流电流额定值
4.1.1按基站内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防雷箱的交流电流额定值在下列数值中选取:50A,63A,100A,125A,160A。
4.1.2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应符合GB/T762-2002的规定。
4.2交流电压额定值
按基站内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防雷箱的交流电压额定值为380V(三相)。4.3交流额定频率
按基站内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防雷箱的交流额定频率为50Hz。4.4浪涌保护器(SPD)类型
按照YD/T1235.1-2002进行分类。4.5产品型号
配电防雷箱的型号命名方法如下:ppe
交流电流额定值
4.6结构尺寸
SPD最大通流容量
4.6.1配电防雷箱的外形与结构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成套性的要求,一般采用壁挂式,其外形尺寸(宽X深×高)为500mm×200mm×700mm、550mm×200mm×750mm或600mm×250mm×800mm。4.6.2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述结构尺寸以外的产品,但应符合GB/T3047.1-1995的规定。
5要求
5.1环境条件
5.1.1正常使用条件
5.1.1.1工作环境条件
配电防雷箱的工作环境为:
温度范围:-5℃~40℃;
一相对湿度范围:≤95%RH;
一应无导电爆炸尘埃,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5.1.1.2储运环境条件
配电防雷箱的储运环境为:
温度范围:-40℃~70℃;
一相对湿度范围:≤95%(20℃士2℃时)。5.1.1.3海拨高度
YD/T2060-2009
海拔高度应不超过2000m;若超过2000m时应按GB/T20626.1-2006的规定降容使用。5.1.1.4冲击与振动
无剧烈振动和冲击,垂直倾斜度≤5%。配电防雷箱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55Hz(正弦扫频)、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5.1.2特殊使用条件
若配电防雷箱在异于5.1.1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并与制造厂取得协议。5.2交流输入适应性
5.2.1电压波动范围
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为其额定值的85%~110%。注:交流输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但不超过额定值的士25%时,系统可降额使用。5.2.2频率波动范围
输入频率的波动范围为其额定值的土5%。5.2.3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
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应不大于5%。5.3输入电源转换(可选)
5.3.1具有两路交流输入电源时,配电防雷箱应具有手动转换装置,自动转换装置可选。手动转换时,应具有机械联锁装置;自动转换时,应具有电气和机械联锁装置。5.3.2配电防雷箱应具有可与油机相连接、容量匹配的接口,其电气联锁装置应灵活可靠。5.4防雷性能
配电防雷箱应具有防雷保护装置,最大通流容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SPD的最大通流容量
环境因素
交流第一级
气象因素
有不利因素
无不利因素
有不利因素
无不利因素
有不利因素
无不利因素
雷暴日(日/年)
5.4.2供电线路对地安装限压型SPD回路中应采取过流保护措施,保护装置标称电流的量级不宜大于上一级装置的1/1.6倍。
5.4.3SPD应具有热熔保护功能。SPD在故障或失效时,应具有与电源系统永久断开的分离装置并具有安全失效保护模式。5.4.4S
内部防雷地线应和箱内保护接地端子就近连接。3
YD/T2060-2009
5.4.6模块式SPD的接线端子与相线和零线之间的连接线长度应小于0.5m,SPD接地线的长度应小于1m。
5.5接地性能
5.5.1配电防雷箱应具有中性线和保护接地装置,箱内应有足够的排线空间,独立的零线地线接线排;金属壳体应焊有M8及以上的铜质接地螺母或螺栓,配电防雷箱保护接地装置与其金属壳体的接地螺栓、保护地排、检测电路的接地螺栓、检测电路的支撑点间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连接电阻值应不大于0.12。
5.5.2接地排应为足够强度的铜材:相线为16mm及以下时,保护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但不应小于10mm2;相线为16mm2~35mm2时,保护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为16mm2;相线为35mm及以上时,保护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不小于相线截面积的一半。5.5.3接地系统中使用的裸编织铜线两端应压接铜接线端子并进行糖锡处理,起接地系统连接作用的结构紧固件应使用专用的接地平弹垫圈,接地系统中使用的螺栓配件均应使用专用接地配装件。5.5.4配电防雷箱SPD接地连接线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5.6电气参数监测
5.6.1配电防雷箱应能监测输入电压、电流。5.6.2必要时,配电防雷箱应装配智能电度表或采集模块,监测的电气参数宜包括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总电能、无功总电能、有功总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无功总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等。5.6.3必要时,配电防雷箱应分别对总输入分路、空调分路及开关电源分路进行电气参数监测。5.6.4监测装置的量程应满足电气参数的需要,显示精度应优于2%。5.6.5配电防雷箱可装配三相电压指示转换开关和三相电源工作指示灯。5.7输出分路
5.7.1输出分路应设有保护装置;必要时,输出分路应装配SPD。5.7.2输出分路的数量和容量的配置应满足通信基站的需要。5.8监控功能
智能型配电防雷箱应具备RS232或RS485/422、IP、USB等标准通讯接口,并提供与通讯接口配套使用的通讯线缆和各种告警信号输出端子,通信协议应参照YD/T1363.3-2005的要求,监控内容如下:遥测:输入电压、电流,精度应优于2%一遥信:主要开关的开关状态、市电故障(可选)、SPD正常或失效、断路器告警(可选)、雷电记数(可选),准确率应为100%。5.9告警性能
5.9.1交流输入电源停电时,配电防雷箱应具有告警功能。5.9.2SPD失效时,配电防雷箱应具有告警功能。5.9.3配电防雷箱宜具有丢地告警功能、零地接反告警功能。5.9.4配电防雷箱的告警信息应能上传。5.9.5
5必要时,配电防雷箱告警应发出声光信号,且声音可被屏蔽。5.105
安全要求
5.10.1绝缘电阻
YD/T2060-2009
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时,配电防雷箱各带电回路对地之间(在该回路不直接接地时)的绝缘电阻均不低于2MQ。
注:绝缘电阻只作为绝缘强度试验时的参考,不作考核。5.10.2抗电强度
配电防雷箱应能承受表2规定的正弦交流50Hz试验电压,无击穿或闪络现象,漏电流不大于10mA。表2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输入与机壳(或地)之间
输出与机壳(或地)之间
输入与输出之间
绝缘材料制造的机壳
或手柄上覆盖金属箔
5.10.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金属箱与交流各相线之间
金属箔与机壳之间
试验电压(V)
配电防雷箱的保护地(PE)对输入的中性线(N)的接触电流应不大于3.5mA。5.10.3.1
5.10.3.2当接触电流大于3.5mA时,保护导体电流的有效值应不超过每相输入电流的5%,若负载不平衡,则应采用三个相电流的最大值来计算:在保护导体大电流通路上,保护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0mm2在靠近配电防雷箱的输入端处,应设置标有警告语或类似词语的标牌,即“大接触电流,在接通电源之前必须先接地”。
5.10.4材料阻燃性能
配电防雷箱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2001中规定的V-0要求,塑胶导线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T18380.1-2001中规定的要求,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2001中规定的V-1要求。5.1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配电防雷箱中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与导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应≥5.5mm,爬电距离应≥8mm。
5.12连接导线
5.12.1配电防雷箱中的连接导线应具有与额定绝缘电压相适应的绝缘性能。5.12.2配电防雷箱中电路绝缘导线应按规定的载流量选择,同时应考虑机械强度的需要。5.12.3裸露母线应用高导电率铜线制造;裸露母线应平直,表面不得有毛刺及显著的痕印、起皮等缺陷、弯曲处应无裂痕;端头及连接处应进行防腐、防锈、增强导电性等工艺处理。5.12.4总开关到分开关应为多股铜芯导线(不应采用裸导体),回路标注应固定牢靠,导线截面积应满足实际载流量的要求,主回路或功率回路的应不小于2.5mm2,其他回路的应不小于1.5mm2,见表3。表3导线截面积
额定电流(A)
截面积(mm2)
5.12.5导线弯曲处不准有裂纹,表面不得有压痕、凹坑、毛刺等缺陷:导线棵露部分与接触面的距离相差不得大于2mm。
5.13颜色标志
YD/T2060-2009
配电防雷箱中交流母线的色标、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下列规定:交流三相电路的A相:黄色;
一交流三相电路的B相:绿色:
一交流三相电路的C相:红色:
—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
一安全用的接地线:黄和绿双色:一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红黑色并行;一指示灯:“工作正常”信号灯为绿色,“故障告警”信号灯为红色,“声音开关”为黄色;无故障时“工作正常”信号灯亮;故障时“工作正常”信号灯熄灭,故障告警信号灯亮,蜂鸣器发出声音告警。
5.14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配电防雷箱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应符合表4的规定;仅在受到结构限制时允许例外,但应有明显的标志。
表4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相别
LI相(A相)
L2相(B相)
L3相(C相)
N线(中性线)
5.15外观
垂直排列
水平排列
前后排列
5.15.1配电防雷箱的外表面,一般应喷涂无眩目反光的覆盖层,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应整洁美观,不得有起泡,裂纹或流痕等缺陷。
5.15.2标牌、标志、标记、标识应完整清晰,色泽协调美观;安全标记应符合GB4943-2001的要求,交流输入接线端子应有标记“U”、“V”、“W”、“N”,保护接地端子应有“PE”或“”符号,金属壳体的铜质接地螺母或螺栓处应有永久性的接地标识。5.15.3箱内的零部件、开孔边缘应平整光滑、无毛刺及裂口等。5.16结构
5.16.1配电防雷箱的结构设计应保证操作、运行、维修和检查时的安全可靠;各电器元件动作时产生的热量、电弧、冲击、震动、磁场或电场,不得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5.16.2配电防雷箱应采用上下都能够进出接线方式。5.16.3配电防雷箱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开启,在开闭过程中不得损坏涂层或镀层;门锁应牢固可靠,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门铰链应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5.16.4配电防雷箱的外露结构件外形应平整,所有焊接处应均匀牢靠,无裂缝、夹渣,无明显变形或烧穿缺陷。
5配电防雷箱的金属壳体应采用1.5mm及以上厚度的钢板。5.16.6
配电防雷箱中所有黑色金属件均应覆有可靠的覆盖层,所有紧固处均应装有防松装置。零部件应牢固无松动,接插件接触良好,可操作控制零部件应灵活可靠。YD/T2060-2009
5.16.8箱内元器件接法与装配、布线应整齐、规范;动力线、信号线应分离;进出线预留孔洞数量、大小、形状应符合GB7251.1-2005的要求,预留的进出线开孔或敲落孔应有相应的密封附件;导线穿过金属板时,应有绝缘套或绝缘村垫。5.16.9箱内接线端子应与出线导线截面积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5.16.10配电防雷箱的门与门、门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均匀一致,缝隙差应小于1.5mm。5.16.11
对容易直接接触到的导电部分,应将带电部分进行绝缘或用挡板、隔板进行防护。箱内应附有主电路图和重要控制二次回路图等,电路图中各参数应与实物一致。5.16.12
5.17短路耐受强度
主母线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为6kA,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为10.2kA。5.18防护等级
配电防雷箱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2008中规定的IP30等级。5.19防锈
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0的要求。5.20耐热性
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1的要求。5.21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的耐受能力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2的要求。5.22耐潮热性
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4的要求。5.23附件紧固的机械强度
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5的要求。6试验方法
试验环境条件
通电前被测样品应与环境温度平衡,按产品规定预热时间对被测样品进行预热。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2交流输入电压
配电防雷箱输出额定电流,输入电压在5.2规定的范围内调节,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6.3输入电源转换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输入电源应符合本标准5.2的规定:b)手动或自动转换操作至少50次,如已做过机械操作型式检验至少5次转换操作,应能可靠转换:c)输入电源自动转换时,检查实现自动转换的电器是否同时接通,应符合5.3.1的要求;d)检查是否具有油机接口,转换操作应符合5.3.2的要求。7免费标准bzxz.net
YD/T2060-2009
6.4防雷性能
SPD按YD/T1235.2-2002中的方法进行,配电防雷箱按YD/T944-2007中的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4的要求。
6.5接地性能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配电防雷箱应与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监控设备及所有外部电路完全断开;b)使用数字微欧计、凯尔文电桥等微电阻测量仪器,按微电阻测量仪器测量接线方法(双线或四线)测量线主接线端接主保护接地端子;测量线另一端依次接外表面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d)从微电阻测量仪器依次、直接读出主保护接地端子与各测量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应符合5.5.1的要求;
e)检查接地排和连接线,应符合5.5.2、5.5.3、5.5.4的要求。6.6电气参数监测
用万用表测量配电防雷箱的输入电压、电流、用电量等,计算其与显示值之比的偏差,结果应符合5.6的要求。
6.7输出分路
目视检查配电防雷箱的输出分路是否具有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断路器、限流电阻等;检查任一熔断器(或断路器)动作时是否告警,结果应符合5.7的要求。6.8监控功能
目测检查被测智能配电防雷箱是否具有与监控电路的接口电路;检查系统的遥测、遥信功能和通信协议应符合5.8的要求。
6.9告警性能
模拟告警,检查配电防雷箱的告警动作,应符合5.9的要求。6.10安全试验
6.10.1绝缘电阻
在常温条件下,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500V的测试电压,对被测配电防雷箱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对输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5.10.1的要求。6.10.2抗电强度
被测配电防雷箱进行完绝缘电阻试验并符合要求后,用耐压测试仪进行抗电强度的试验,按照表1规定的试验电压从小于一半最高幅值处逐步升高,达到规定电压值时持续1min,试验结果应符合5.10.2要求。6.10.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试验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测量配电防雷箱保护地(PE)对输入的中性线(N)的接触电流值,对接触电流大于3.5mA三相输入的配电防雷箱,应使用交流电流表测量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测量结果应符合5.10.3的规定。
6.10.4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进行试验时可能会冒出有毒的烟雾,在适用的情况下,试验可以在通风柜中进行,或者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但是不能出现可能使试验结果无效的气流。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060-2009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AC power distribution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cabinet fortelecommunicationbasestation2009-12-11发布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产品系列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YD/T2060-2009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协调一致:
—YD/T585《通信用配电设备》。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YD/T2060-2009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北京奥福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普顺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光防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东明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博宇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京文、肖友明、俱占武、康周璟、黄
力、何晓光、孟泰祥、伍开勇、周俊、
孙如刚、张焱。
1范围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YD/T2060-2009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以下简称配电防雷箱)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储运。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不适用于室外型一体化通信基站。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8
GB/T762-2002
GB/T2423.1-2008
GB/T2423.2-2008
GB/T2423.3-2006
GB/T2423.10-2008
GB/T 3047.1-1995
GB/T3873-1983
GB4208-2008
GB4943-2001
GB7251.1-2005
GB7251.3-2006
GB/T14048.1-2006
GB/T18380.1-2001
GB/T20626.1-2006
YD/T122-1997
YD/T1235.1-2002
YD/T1235.2-2002
YD/T1363.3-2005
YD/T944-2007
3术语和定义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标准电流等级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邮电工业产品铭牌
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交流配电防雷箱ACpowerdistributionandlightningprotectioncabinet1
YD/T2060-2009
与通信基站交流输入(市电或油机回路)相连,包含交流配电单元与防雷保护装置,实现交流电源分配和雷击防护功能的设备。
4产品系列
4.1交流电流额定值
4.1.1按基站内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防雷箱的交流电流额定值在下列数值中选取:50A,63A,100A,125A,160A。
4.1.2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应符合GB/T762-2002的规定。
4.2交流电压额定值
按基站内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防雷箱的交流电压额定值为380V(三相)。4.3交流额定频率
按基站内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防雷箱的交流额定频率为50Hz。4.4浪涌保护器(SPD)类型
按照YD/T1235.1-2002进行分类。4.5产品型号
配电防雷箱的型号命名方法如下:ppe
交流电流额定值
4.6结构尺寸
SPD最大通流容量
4.6.1配电防雷箱的外形与结构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成套性的要求,一般采用壁挂式,其外形尺寸(宽X深×高)为500mm×200mm×700mm、550mm×200mm×750mm或600mm×250mm×800mm。4.6.2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述结构尺寸以外的产品,但应符合GB/T3047.1-1995的规定。
5要求
5.1环境条件
5.1.1正常使用条件
5.1.1.1工作环境条件
配电防雷箱的工作环境为:
温度范围:-5℃~40℃;
一相对湿度范围:≤95%RH;
一应无导电爆炸尘埃,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5.1.1.2储运环境条件
配电防雷箱的储运环境为:
温度范围:-40℃~70℃;
一相对湿度范围:≤95%(20℃士2℃时)。5.1.1.3海拨高度
YD/T2060-2009
海拔高度应不超过2000m;若超过2000m时应按GB/T20626.1-2006的规定降容使用。5.1.1.4冲击与振动
无剧烈振动和冲击,垂直倾斜度≤5%。配电防雷箱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55Hz(正弦扫频)、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5.1.2特殊使用条件
若配电防雷箱在异于5.1.1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并与制造厂取得协议。5.2交流输入适应性
5.2.1电压波动范围
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为其额定值的85%~110%。注:交流输入电压超出上述范围但不超过额定值的士25%时,系统可降额使用。5.2.2频率波动范围
输入频率的波动范围为其额定值的土5%。5.2.3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
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应不大于5%。5.3输入电源转换(可选)
5.3.1具有两路交流输入电源时,配电防雷箱应具有手动转换装置,自动转换装置可选。手动转换时,应具有机械联锁装置;自动转换时,应具有电气和机械联锁装置。5.3.2配电防雷箱应具有可与油机相连接、容量匹配的接口,其电气联锁装置应灵活可靠。5.4防雷性能
配电防雷箱应具有防雷保护装置,最大通流容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SPD的最大通流容量
环境因素
交流第一级
气象因素
有不利因素
无不利因素
有不利因素
无不利因素
有不利因素
无不利因素
雷暴日(日/年)
5.4.2供电线路对地安装限压型SPD回路中应采取过流保护措施,保护装置标称电流的量级不宜大于上一级装置的1/1.6倍。
5.4.3SPD应具有热熔保护功能。SPD在故障或失效时,应具有与电源系统永久断开的分离装置并具有安全失效保护模式。5.4.4S
内部防雷地线应和箱内保护接地端子就近连接。3
YD/T2060-2009
5.4.6模块式SPD的接线端子与相线和零线之间的连接线长度应小于0.5m,SPD接地线的长度应小于1m。
5.5接地性能
5.5.1配电防雷箱应具有中性线和保护接地装置,箱内应有足够的排线空间,独立的零线地线接线排;金属壳体应焊有M8及以上的铜质接地螺母或螺栓,配电防雷箱保护接地装置与其金属壳体的接地螺栓、保护地排、检测电路的接地螺栓、检测电路的支撑点间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连接电阻值应不大于0.12。
5.5.2接地排应为足够强度的铜材:相线为16mm及以下时,保护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但不应小于10mm2;相线为16mm2~35mm2时,保护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为16mm2;相线为35mm及以上时,保护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不小于相线截面积的一半。5.5.3接地系统中使用的裸编织铜线两端应压接铜接线端子并进行糖锡处理,起接地系统连接作用的结构紧固件应使用专用的接地平弹垫圈,接地系统中使用的螺栓配件均应使用专用接地配装件。5.5.4配电防雷箱SPD接地连接线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5.6电气参数监测
5.6.1配电防雷箱应能监测输入电压、电流。5.6.2必要时,配电防雷箱应装配智能电度表或采集模块,监测的电气参数宜包括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总电能、无功总电能、有功总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无功总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等。5.6.3必要时,配电防雷箱应分别对总输入分路、空调分路及开关电源分路进行电气参数监测。5.6.4监测装置的量程应满足电气参数的需要,显示精度应优于2%。5.6.5配电防雷箱可装配三相电压指示转换开关和三相电源工作指示灯。5.7输出分路
5.7.1输出分路应设有保护装置;必要时,输出分路应装配SPD。5.7.2输出分路的数量和容量的配置应满足通信基站的需要。5.8监控功能
智能型配电防雷箱应具备RS232或RS485/422、IP、USB等标准通讯接口,并提供与通讯接口配套使用的通讯线缆和各种告警信号输出端子,通信协议应参照YD/T1363.3-2005的要求,监控内容如下:遥测:输入电压、电流,精度应优于2%一遥信:主要开关的开关状态、市电故障(可选)、SPD正常或失效、断路器告警(可选)、雷电记数(可选),准确率应为100%。5.9告警性能
5.9.1交流输入电源停电时,配电防雷箱应具有告警功能。5.9.2SPD失效时,配电防雷箱应具有告警功能。5.9.3配电防雷箱宜具有丢地告警功能、零地接反告警功能。5.9.4配电防雷箱的告警信息应能上传。5.9.5
5必要时,配电防雷箱告警应发出声光信号,且声音可被屏蔽。5.105
安全要求
5.10.1绝缘电阻
YD/T2060-2009
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时,配电防雷箱各带电回路对地之间(在该回路不直接接地时)的绝缘电阻均不低于2MQ。
注:绝缘电阻只作为绝缘强度试验时的参考,不作考核。5.10.2抗电强度
配电防雷箱应能承受表2规定的正弦交流50Hz试验电压,无击穿或闪络现象,漏电流不大于10mA。表2抗电强度试验电压
输入与机壳(或地)之间
输出与机壳(或地)之间
输入与输出之间
绝缘材料制造的机壳
或手柄上覆盖金属箔
5.10.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金属箱与交流各相线之间
金属箔与机壳之间
试验电压(V)
配电防雷箱的保护地(PE)对输入的中性线(N)的接触电流应不大于3.5mA。5.10.3.1
5.10.3.2当接触电流大于3.5mA时,保护导体电流的有效值应不超过每相输入电流的5%,若负载不平衡,则应采用三个相电流的最大值来计算:在保护导体大电流通路上,保护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0mm2在靠近配电防雷箱的输入端处,应设置标有警告语或类似词语的标牌,即“大接触电流,在接通电源之前必须先接地”。
5.10.4材料阻燃性能
配电防雷箱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2001中规定的V-0要求,塑胶导线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T18380.1-2001中规定的要求,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2001中规定的V-1要求。5.11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配电防雷箱中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与导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应≥5.5mm,爬电距离应≥8mm。
5.12连接导线
5.12.1配电防雷箱中的连接导线应具有与额定绝缘电压相适应的绝缘性能。5.12.2配电防雷箱中电路绝缘导线应按规定的载流量选择,同时应考虑机械强度的需要。5.12.3裸露母线应用高导电率铜线制造;裸露母线应平直,表面不得有毛刺及显著的痕印、起皮等缺陷、弯曲处应无裂痕;端头及连接处应进行防腐、防锈、增强导电性等工艺处理。5.12.4总开关到分开关应为多股铜芯导线(不应采用裸导体),回路标注应固定牢靠,导线截面积应满足实际载流量的要求,主回路或功率回路的应不小于2.5mm2,其他回路的应不小于1.5mm2,见表3。表3导线截面积
额定电流(A)
截面积(mm2)
5.12.5导线弯曲处不准有裂纹,表面不得有压痕、凹坑、毛刺等缺陷:导线棵露部分与接触面的距离相差不得大于2mm。
5.13颜色标志
YD/T2060-2009
配电防雷箱中交流母线的色标、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下列规定:交流三相电路的A相:黄色;
一交流三相电路的B相:绿色:
一交流三相电路的C相:红色:
—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
一安全用的接地线:黄和绿双色:一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红黑色并行;一指示灯:“工作正常”信号灯为绿色,“故障告警”信号灯为红色,“声音开关”为黄色;无故障时“工作正常”信号灯亮;故障时“工作正常”信号灯熄灭,故障告警信号灯亮,蜂鸣器发出声音告警。
5.14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配电防雷箱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应符合表4的规定;仅在受到结构限制时允许例外,但应有明显的标志。
表4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相别
LI相(A相)
L2相(B相)
L3相(C相)
N线(中性线)
5.15外观
垂直排列
水平排列
前后排列
5.15.1配电防雷箱的外表面,一般应喷涂无眩目反光的覆盖层,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应整洁美观,不得有起泡,裂纹或流痕等缺陷。
5.15.2标牌、标志、标记、标识应完整清晰,色泽协调美观;安全标记应符合GB4943-2001的要求,交流输入接线端子应有标记“U”、“V”、“W”、“N”,保护接地端子应有“PE”或“”符号,金属壳体的铜质接地螺母或螺栓处应有永久性的接地标识。5.15.3箱内的零部件、开孔边缘应平整光滑、无毛刺及裂口等。5.16结构
5.16.1配电防雷箱的结构设计应保证操作、运行、维修和检查时的安全可靠;各电器元件动作时产生的热量、电弧、冲击、震动、磁场或电场,不得影响其他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5.16.2配电防雷箱应采用上下都能够进出接线方式。5.16.3配电防雷箱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开启,在开闭过程中不得损坏涂层或镀层;门锁应牢固可靠,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门铰链应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5.16.4配电防雷箱的外露结构件外形应平整,所有焊接处应均匀牢靠,无裂缝、夹渣,无明显变形或烧穿缺陷。
5配电防雷箱的金属壳体应采用1.5mm及以上厚度的钢板。5.16.6
配电防雷箱中所有黑色金属件均应覆有可靠的覆盖层,所有紧固处均应装有防松装置。零部件应牢固无松动,接插件接触良好,可操作控制零部件应灵活可靠。YD/T2060-2009
5.16.8箱内元器件接法与装配、布线应整齐、规范;动力线、信号线应分离;进出线预留孔洞数量、大小、形状应符合GB7251.1-2005的要求,预留的进出线开孔或敲落孔应有相应的密封附件;导线穿过金属板时,应有绝缘套或绝缘村垫。5.16.9箱内接线端子应与出线导线截面积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5.16.10配电防雷箱的门与门、门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均匀一致,缝隙差应小于1.5mm。5.16.11
对容易直接接触到的导电部分,应将带电部分进行绝缘或用挡板、隔板进行防护。箱内应附有主电路图和重要控制二次回路图等,电路图中各参数应与实物一致。5.16.12
5.17短路耐受强度
主母线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为6kA,额定峰值耐受电流为10.2kA。5.18防护等级
配电防雷箱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2008中规定的IP30等级。5.19防锈
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0的要求。5.20耐热性
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1的要求。5.21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的耐受能力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2的要求。5.22耐潮热性
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4的要求。5.23附件紧固的机械强度
应符合GB7251.3-2006中8.2.15的要求。6试验方法
试验环境条件
通电前被测样品应与环境温度平衡,按产品规定预热时间对被测样品进行预热。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2交流输入电压
配电防雷箱输出额定电流,输入电压在5.2规定的范围内调节,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6.3输入电源转换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输入电源应符合本标准5.2的规定:b)手动或自动转换操作至少50次,如已做过机械操作型式检验至少5次转换操作,应能可靠转换:c)输入电源自动转换时,检查实现自动转换的电器是否同时接通,应符合5.3.1的要求;d)检查是否具有油机接口,转换操作应符合5.3.2的要求。7免费标准bzxz.net
YD/T2060-2009
6.4防雷性能
SPD按YD/T1235.2-2002中的方法进行,配电防雷箱按YD/T944-2007中的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4的要求。
6.5接地性能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配电防雷箱应与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监控设备及所有外部电路完全断开;b)使用数字微欧计、凯尔文电桥等微电阻测量仪器,按微电阻测量仪器测量接线方法(双线或四线)测量线主接线端接主保护接地端子;测量线另一端依次接外表面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d)从微电阻测量仪器依次、直接读出主保护接地端子与各测量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应符合5.5.1的要求;
e)检查接地排和连接线,应符合5.5.2、5.5.3、5.5.4的要求。6.6电气参数监测
用万用表测量配电防雷箱的输入电压、电流、用电量等,计算其与显示值之比的偏差,结果应符合5.6的要求。
6.7输出分路
目视检查配电防雷箱的输出分路是否具有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断路器、限流电阻等;检查任一熔断器(或断路器)动作时是否告警,结果应符合5.7的要求。6.8监控功能
目测检查被测智能配电防雷箱是否具有与监控电路的接口电路;检查系统的遥测、遥信功能和通信协议应符合5.8的要求。
6.9告警性能
模拟告警,检查配电防雷箱的告警动作,应符合5.9的要求。6.10安全试验
6.10.1绝缘电阻
在常温条件下,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500V的测试电压,对被测配电防雷箱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对输出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5.10.1的要求。6.10.2抗电强度
被测配电防雷箱进行完绝缘电阻试验并符合要求后,用耐压测试仪进行抗电强度的试验,按照表1规定的试验电压从小于一半最高幅值处逐步升高,达到规定电压值时持续1min,试验结果应符合5.10.2要求。6.10.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试验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测量配电防雷箱保护地(PE)对输入的中性线(N)的接触电流值,对接触电流大于3.5mA三相输入的配电防雷箱,应使用交流电流表测量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测量结果应符合5.10.3的规定。
6.10.4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进行试验时可能会冒出有毒的烟雾,在适用的情况下,试验可以在通风柜中进行,或者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但是不能出现可能使试验结果无效的气流。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