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 HJ 479-200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17 19:40:03
- HJ479-2009
- 现行
- 点击下载此标准
标准号:
HJ 479-2009
标准名称: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标准类别: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11-01 -
实施日期:
2009-1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3.10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 HJ 479-200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79-2009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479—2009
代替GB/T15436—1995和GB8969—88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oxidesN- (1-Naphthyl) eth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2009-09-27发布
2009-11-01实施
境保护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09年第47号
HJ479—2009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十八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J478一2009):二、《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
三、《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02009);四、《环境空气
五、《环境空气
六、《环境空气
七、《水质
八、《水质
九、《水质
十、《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1一2009);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一2009);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3—2009);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一2009);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氮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HJ485一2009);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HJ486—2009);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HJ487一2009);十一、《水质
十二、《水质
十三、《水质
十四、《土壤
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HJ488一2009);银的测定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HJ489—2009);银的测定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HJ490—2009);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一2009);十五、《空气质量让
词汇》(HJ492—2009);
十六、《水质
十七、《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一2009);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十八、《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495一2009)。以上标准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bz.mep.gov.cn)查询。
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的下述二十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废止,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水质六种特定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13198一91);二、《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8969一88:三、《环境空气象
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四、《环境空气
五、《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4一1995);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3一1995);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六、《环境空气
七、《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GB8970—88);八、《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GB7486一87);i
HJ479-
9—2009
《水质
十、《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铜的测定
《水质
十一、
十二、《水质
十三、《水质
十四、《水质
十五、《水质
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GB7487一87);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7474一87);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GB7473—87);氟化物的测定
氟化物的测定
银的测定
银的测定
十六、
《土壤质量
十七、
《空气质量
十八、《水质采样
十九、《水质
二十、《水质
特此公告。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GB7482—87);氟试剂分光光度法》(GB7483—87);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GB11909—89);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GB11908—89);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7—1997);总铬的测定
词汇》(GB6919—86);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7—91)。2009年9月27日
适用范围
术语和定义
方法原理..
试剂和材料.
仪器和设备.….
干扰及消除,
样品.…
分析步骤.
结果表示..
精密度和准确度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吸收瓶的检查与采样效率的测定Saltzman实验系数的测定.
HJ479—2009
HJ479—2009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本标准是对《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8969一88)和《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进行了整合修订。《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茶乙二胺比色法》(GB8969一88)首次发布于1988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首次发布于1995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适用范围;完善了标准方法原理的文字内容;明确了实验用水制备中高锰酸钾和氢氧化锁的用量:一增加了干扰及消除条款和样品保存条款;一细化了分析步骤,增加了空白试验要求;取消了《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中第二篇“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年3月26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8969一88)和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年3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9月27日批准。本标准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12μg/10ml吸收液。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5mg/m。当吸收液总体积为50ml,采样体积288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3mg/m3。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12~24L时,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0.020~2.5mg/m2。
2术语和定义
2.1氮氧化物nitrogenoxides
指空气中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以NO2计)。2.2Saltzman实验系数Saltzman-factor用渗透法制备的二氧化氮校准用混合气体,在采气过程中被吸收液吸收生成的偶氮染料相当于亚硝酸根的量与通过采样系统的二氧化氮总量的比值(测定方法见附录B)。2.3氧化系数oxidationcoefficient空气中的一氧化氮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管后,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且被吸收液吸收生成偶氮染料的量与通过采样系统的一氧化氮的总量之比。3方法原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氧化管时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生成的偶氮染料在波长540nm处的吸光度与二氧化氮的含量成正比。分别测定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两支吸收瓶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浓度,二者之和即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以NO2计)。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无业硝酸根的蒸馏水、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必要时,实验用水可在全玻璃蒸馏器中以每升水加入0.5g高锰酸钾(KMnO4)和0.5g氢氧化钡[Ba(OH)2]重蒸。4.1冰乙酸。
4.2盐酸羟胺溶液,p=0.2~0.5g/L。4.3硫酸溶液,c(1/2H2S04)=1mol/L:取15ml浓硫酸(p20=1.84g/ml),徐徐加到500ml水中,搅拌均匀,冷却备用。
4.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p(KMn04)=25g/L:称取25g高锰酸钾于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水,稍微加热使其全部溶解,然后加入1mol/L硫酸溶液(4.3)500ml,搅拌均匀,于棕色试剂瓶中。4.5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备液,P(CioH/NH(CH2)2NH2-2HCI)=1.00g/L:称取0.50gN-(1-茶1
HJ479—2009
基)乙二胺盐酸盐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稀释至刻度。此溶液贮于密闭的棕色瓶中,在冰箱中冷藏,可稳定保存三个月。
4.6显色液:称取5.0g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溶解于约200ml40~50℃热水中,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贮备溶液(4.5)和5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贮于密闭的棕色瓶中,在25℃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若溶液呈现淡红色,应弃之重配。
4.7吸收液:使用时将显色液(4.6)和水按4:1(体积分数)比例混合,即为吸收液。吸收液的吸光度应小于等于0.005。
4.8亚硝酸盐标准贮备液,P(NO2)=250μg/ml:准确称取0.3750g亚硝酸钠(NaNO2,优级纯,使用前在105℃±5℃干燥恒重)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贮于密闭棕色瓶中于暗处存放,可稳定保存三个月。4.9亚硝酸盐标准工作液,p(NO2)=2.5μg/ml:准确吸取亚硝酸盐标准储备液(4.8)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临用现配。5仪器和设备
5.1分光光度计。
5.2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1.0L/min。采样流量为0.4L/min时,相对误差小于±5%。5.3恒温、半自动连续空气采样器:采样流量为0.2L/min时,相对误差小于±5%,能将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采样连接管线为硼硅玻璃管、不锈钢管、聚四氟乙烯管或硅胶管,内径约为6mm,尽可能短些,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5.4吸收瓶:可装10ml、25ml或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液柱高度不低于80mm。吸收瓶的玻板阻力、气泡分散的均匀性及采样效率按本标准附录A检查。图1示出较为适用的两种多孔玻板吸收瓶。使用棕色吸收瓶或采样过程中吸收瓶外罩黑色避光罩。新的多孔玻板吸收瓶或使用后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应用(1+1)HCI浸泡24h以上,用清水洗净。5.5氧化瓶:可装5ml、10ml或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4)的洗气瓶,液柱高度不能低于80mm。使用后,用盐酸羟胺溶液(4.2)浸泡洗涤。图2示出了较为适用的两种氧化瓶。10 ml
多孔玻板吸收瓶示意图
6干扰及消除
图2氧化瓶示意图
空气中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为氮氧化物质量浓度的30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空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空气中臭氧质量浓度超过0.25mg/m2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2
串接一段15~20cm长的硅橡胶管,可排除干扰。7样品
7.1短时间采样(1h以内)
HJ479—2009
取两支内装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内装5~1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4)的氧化瓶(液柱高度不低于80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见图3),以0.4L/min流量采气4~24L。
7.2长时间采样(24h)
取两支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瓶,装入25.0ml或50.0ml吸收液(4.7)(液柱高度不低于80mm),标记液面位置。取一支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4)的氧化瓶,按图4所示接入采样系统,将吸收液恒温在20℃±4℃,以0.2L/min流量采气288L。注:氧化管中有明显的沉淀物析出时,应及时更换。一般情况下,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可使用15~20d(隔日采样)。采样过程注意观察吸收液颜色变化,避免因氮氧化物质量浓度过高而穿透。7.3采样要求
采样前应检查采样系统的气密性,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校准。采样流量的相对误差应小于土5%。采样期间,释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8h以上)运输和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采样结束时,为防止溶液倒吸,应在采样泵停止抽气的同时,闭合连接在采样系统中的止水夹或电磁阀(见图3或图4)。
氧化瓶
吸收瓶
氧化瓶
吸收瓶
7.4现场空白
吸收瓶
硅胶干燥瓶
流量计
止水夹
采气泵
手工采样系列示意图www.bzxz.net
硅胶干燥瓶
吸收瓶
电磁阀
连续自动采样系列示意图
流量计
采气泵
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带到采样现场,与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沾污。
要求每次采样至少做2个现场空白测试。7.5样品的保存
样品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避光保存,样品采集后尽快分析。若不能及时测定,将样品于低温暗处存放,样品在30℃暗处存放,可稳定8h;在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于0~4℃冷藏,至少可稳定3d。
HJ 479—2009
8分析步骤
8.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表1制备亚硝酸盐标准溶液系列。根据表1分别移取相应体积的亚硝酸钠标准工作液(4.9),加水至2.00ml,加入显色液(4.6)8.00ml。表1
标准工作液(4.9)/ml
水/ml
显色液(4.6)/ml
NO2质量浓度/(μg/ml)
NO2标准溶液系列
各管混匀,于暗处放置20min(室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以上),用10mm比色血,在波长540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扣除0号管的吸光度以后,对应NO2的质量浓度(ug/ml),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标准曲线斜率控制在0.960~0.978吸光度·ml/ug,截距控制在0.000~0.005之间(以5ml体积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曲线斜率控制在0.180~0.195吸光度·ml/ug,截距控制在0.003之间)。8.2空白试验
8.2.1实验室空白试验:取实验室内未经采样的空白吸收液,用10mm比色皿l,在波长540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实验室空白吸光度Ao在显色规定条件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5%。8.2.2现场空白:同8.2.1测定吸光度。将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的测量结果相对照,若现场空白与实验室空白相差过大,查找原因,重新采样。8.3样品测定
采样后放置20min,室温20℃以下时放置40min以上,用水将采样瓶中吸收液的体积补充至标线,混匀。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540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同时测定空白样品的吸光度。若样品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应用实验室空白试液稀释,再测定其吸光度。但稀释倍数不得大于6。
9结果表示
9.1空气中二氧化氮质量浓度pno,(mg/m2)按式(1)计算:_ (A -A-a)×V×D
Pno, =
9.2空气中一氧化氮质量浓度
Pno(mg/m2)以二氧化氮(NO2)计,按式(2)计算:(A, -A, -a)×V×D
bxf×V。×K
P%o(mg/m2)以一氧化氮(NO)计,按式(3)计算:P%o = PNo ×30
9—2009
9.3空气中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Pno,(mg/m2)以二氧化氮(NO2)计,按式(4)计算:Pno,=PnO,+Pno
以上各式中:A、A2一串联的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Ao—实验室空白的吸光度;
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μug;b
标准曲线的截距;
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Vo—换算为标准状态(101.325kPa,273K)下的采样体积,L:K——NO→NO2氧化系数,0.68;D样品的稀释倍数;
—Saltzman实验系数,0.88(当空气中二氧化氮质量浓度高于0.72mg/m2时,f取值0.77)。精密度和准确度
10.1测定NO2标准气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5个实验室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在0.056~0.480mg/m2的NO2标准气体,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相对误差小于±8%。
10.2测定NO标准气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在0.057~0.396mg/m的NO标准气体,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相对误差小于±10%。
9—2009
A.1玻板阻力及微孔均匀性检查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吸收瓶的检查与采样效率的测定新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在检查前,应用(1+1)HCI浸泡24h以上,用清水洗净。每支吸收瓶在使用前或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测定其玻板阻力,检查通过玻板后气泡分散的均匀性。阻力不符合要求和气泡分散不均匀的吸收瓶不宜使用。内装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4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应在45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内装50ml吸收液的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2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应在5~6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2采样效率(E)的测定
采样效率低于0.97的吸收瓶,不宜使用。吸收瓶在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测定其采样效率。
吸收瓶的采样效率测定方法如下:将两支吸收瓶串联,按7.1操作,采集环境空气,当第一支吸收瓶中NO2质量浓度约为0.4μg/ml时,停止采样。按8.3测量前后两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第一支吸收瓶的采样效率E按式(A.1)计算:
式中:Pi、P2——串联的第一支、第二支吸收瓶中NO2的质量浓度,μg/ml;E—一吸收瓶的采样效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代替GB/T15436—1995和GB8969—88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Ambient airDetermination of nitrogen oxidesN- (1-Naphthyl) eth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2009-09-27发布
2009-11-01实施
境保护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09年第47号
HJ479—2009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十八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J478一2009):二、《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
三、《环境空气
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02009);四、《环境空气
五、《环境空气
六、《环境空气
七、《水质
八、《水质
九、《水质
十、《水质
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HJ481一2009);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一2009);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3—2009);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一2009);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氮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HJ485一2009);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HJ486—2009);氟化物的测定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HJ487一2009);十一、《水质
十二、《水质
十三、《水质
十四、《土壤
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HJ488一2009);银的测定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HJ489—2009);银的测定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HJ490—2009);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491一2009);十五、《空气质量让
词汇》(HJ492—2009);
十六、《水质
十七、《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一2009);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十八、《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指导》(HJ495一2009)。以上标准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bz.mep.gov.cn)查询。
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的下述二十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废止,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水质六种特定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13198一91);二、《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8969一88:三、《环境空气象
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四、《环境空气
五、《环境空气
氟化物质量浓度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4一1995);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15433一1995);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15262—94);六、《环境空气
七、《空气质量
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GB8970—88);八、《水质氰化物的测定第一部分总氰化物的测定》(GB7486一87);i
HJ479-
9—2009
《水质
十、《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铜的测定
《水质
十一、
十二、《水质
十三、《水质
十四、《水质
十五、《水质
第二部分氰化物的测定》(GB7487一87);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7474一87);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GB7473—87);氟化物的测定
氟化物的测定
银的测定
银的测定
十六、
《土壤质量
十七、
《空气质量
十八、《水质采样
十九、《水质
二十、《水质
特此公告。
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GB7482—87);氟试剂分光光度法》(GB7483—87);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GB11909—89);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GB11908—89);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7137—1997);总铬的测定
词汇》(GB6919—86);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7—91)。2009年9月27日
适用范围
术语和定义
方法原理..
试剂和材料.
仪器和设备.….
干扰及消除,
样品.…
分析步骤.
结果表示..
精密度和准确度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吸收瓶的检查与采样效率的测定Saltzman实验系数的测定.
HJ479—2009
HJ479—2009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方法。本标准是对《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8969一88)和《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进行了整合修订。《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茶乙二胺比色法》(GB8969一88)首次发布于1988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首次发布于1995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适用范围;完善了标准方法原理的文字内容;明确了实验用水制备中高锰酸钾和氢氧化锁的用量:一增加了干扰及消除条款和样品保存条款;一细化了分析步骤,增加了空白试验要求;取消了《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中第二篇“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年3月26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空气质量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GB8969一88)和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年3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6一1995)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9月27日批准。本标准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HJ479—200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12μg/10ml吸收液。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5mg/m。当吸收液总体积为50ml,采样体积288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3mg/m3。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12~24L时,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0.020~2.5mg/m2。
2术语和定义
2.1氮氧化物nitrogenoxides
指空气中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以NO2计)。2.2Saltzman实验系数Saltzman-factor用渗透法制备的二氧化氮校准用混合气体,在采气过程中被吸收液吸收生成的偶氮染料相当于亚硝酸根的量与通过采样系统的二氧化氮总量的比值(测定方法见附录B)。2.3氧化系数oxidationcoefficient空气中的一氧化氮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管后,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且被吸收液吸收生成偶氮染料的量与通过采样系统的一氧化氮的总量之比。3方法原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氧化管时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生成的偶氮染料在波长540nm处的吸光度与二氧化氮的含量成正比。分别测定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两支吸收瓶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浓度,二者之和即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以NO2计)。4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无业硝酸根的蒸馏水、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必要时,实验用水可在全玻璃蒸馏器中以每升水加入0.5g高锰酸钾(KMnO4)和0.5g氢氧化钡[Ba(OH)2]重蒸。4.1冰乙酸。
4.2盐酸羟胺溶液,p=0.2~0.5g/L。4.3硫酸溶液,c(1/2H2S04)=1mol/L:取15ml浓硫酸(p20=1.84g/ml),徐徐加到500ml水中,搅拌均匀,冷却备用。
4.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p(KMn04)=25g/L:称取25g高锰酸钾于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水,稍微加热使其全部溶解,然后加入1mol/L硫酸溶液(4.3)500ml,搅拌均匀,于棕色试剂瓶中。4.5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备液,P(CioH/NH(CH2)2NH2-2HCI)=1.00g/L:称取0.50gN-(1-茶1
HJ479—2009
基)乙二胺盐酸盐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稀释至刻度。此溶液贮于密闭的棕色瓶中,在冰箱中冷藏,可稳定保存三个月。
4.6显色液:称取5.0g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溶解于约200ml40~50℃热水中,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贮备溶液(4.5)和5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贮于密闭的棕色瓶中,在25℃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若溶液呈现淡红色,应弃之重配。
4.7吸收液:使用时将显色液(4.6)和水按4:1(体积分数)比例混合,即为吸收液。吸收液的吸光度应小于等于0.005。
4.8亚硝酸盐标准贮备液,P(NO2)=250μg/ml:准确称取0.3750g亚硝酸钠(NaNO2,优级纯,使用前在105℃±5℃干燥恒重)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贮于密闭棕色瓶中于暗处存放,可稳定保存三个月。4.9亚硝酸盐标准工作液,p(NO2)=2.5μg/ml:准确吸取亚硝酸盐标准储备液(4.8)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临用现配。5仪器和设备
5.1分光光度计。
5.2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1.0L/min。采样流量为0.4L/min时,相对误差小于±5%。5.3恒温、半自动连续空气采样器:采样流量为0.2L/min时,相对误差小于±5%,能将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采样连接管线为硼硅玻璃管、不锈钢管、聚四氟乙烯管或硅胶管,内径约为6mm,尽可能短些,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2m,配有朝下的空气入口。5.4吸收瓶:可装10ml、25ml或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液柱高度不低于80mm。吸收瓶的玻板阻力、气泡分散的均匀性及采样效率按本标准附录A检查。图1示出较为适用的两种多孔玻板吸收瓶。使用棕色吸收瓶或采样过程中吸收瓶外罩黑色避光罩。新的多孔玻板吸收瓶或使用后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应用(1+1)HCI浸泡24h以上,用清水洗净。5.5氧化瓶:可装5ml、10ml或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4)的洗气瓶,液柱高度不能低于80mm。使用后,用盐酸羟胺溶液(4.2)浸泡洗涤。图2示出了较为适用的两种氧化瓶。10 ml
多孔玻板吸收瓶示意图
6干扰及消除
图2氧化瓶示意图
空气中二氧化硫质量浓度为氮氧化物质量浓度的30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空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空气中臭氧质量浓度超过0.25mg/m2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2
串接一段15~20cm长的硅橡胶管,可排除干扰。7样品
7.1短时间采样(1h以内)
HJ479—2009
取两支内装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和一支内装5~1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4)的氧化瓶(液柱高度不低于80mm),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二支吸收瓶之间(见图3),以0.4L/min流量采气4~24L。
7.2长时间采样(24h)
取两支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瓶,装入25.0ml或50.0ml吸收液(4.7)(液柱高度不低于80mm),标记液面位置。取一支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4.4)的氧化瓶,按图4所示接入采样系统,将吸收液恒温在20℃±4℃,以0.2L/min流量采气288L。注:氧化管中有明显的沉淀物析出时,应及时更换。一般情况下,内装50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瓶可使用15~20d(隔日采样)。采样过程注意观察吸收液颜色变化,避免因氮氧化物质量浓度过高而穿透。7.3采样要求
采样前应检查采样系统的气密性,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校准。采样流量的相对误差应小于土5%。采样期间,释品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气温超过25℃时,长时间(8h以上)运输和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采样结束时,为防止溶液倒吸,应在采样泵停止抽气的同时,闭合连接在采样系统中的止水夹或电磁阀(见图3或图4)。
氧化瓶
吸收瓶
氧化瓶
吸收瓶
7.4现场空白
吸收瓶
硅胶干燥瓶
流量计
止水夹
采气泵
手工采样系列示意图www.bzxz.net
硅胶干燥瓶
吸收瓶
电磁阀
连续自动采样系列示意图
流量计
采气泵
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瓶带到采样现场,与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沾污。
要求每次采样至少做2个现场空白测试。7.5样品的保存
样品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避光保存,样品采集后尽快分析。若不能及时测定,将样品于低温暗处存放,样品在30℃暗处存放,可稳定8h;在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于0~4℃冷藏,至少可稳定3d。
HJ 479—2009
8分析步骤
8.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10ml具塞比色管,按表1制备亚硝酸盐标准溶液系列。根据表1分别移取相应体积的亚硝酸钠标准工作液(4.9),加水至2.00ml,加入显色液(4.6)8.00ml。表1
标准工作液(4.9)/ml
水/ml
显色液(4.6)/ml
NO2质量浓度/(μg/ml)
NO2标准溶液系列
各管混匀,于暗处放置20min(室温低于20℃时放置40min以上),用10mm比色血,在波长540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扣除0号管的吸光度以后,对应NO2的质量浓度(ug/ml),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标准曲线斜率控制在0.960~0.978吸光度·ml/ug,截距控制在0.000~0.005之间(以5ml体积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曲线斜率控制在0.180~0.195吸光度·ml/ug,截距控制在0.003之间)。8.2空白试验
8.2.1实验室空白试验:取实验室内未经采样的空白吸收液,用10mm比色皿l,在波长540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实验室空白吸光度Ao在显色规定条件下波动范围不超过±15%。8.2.2现场空白:同8.2.1测定吸光度。将现场空白和实验室空白的测量结果相对照,若现场空白与实验室空白相差过大,查找原因,重新采样。8.3样品测定
采样后放置20min,室温20℃以下时放置40min以上,用水将采样瓶中吸收液的体积补充至标线,混匀。用10mm比色皿,在波长540nm处,以水为参比测量吸光度,同时测定空白样品的吸光度。若样品的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应用实验室空白试液稀释,再测定其吸光度。但稀释倍数不得大于6。
9结果表示
9.1空气中二氧化氮质量浓度pno,(mg/m2)按式(1)计算:_ (A -A-a)×V×D
Pno, =
9.2空气中一氧化氮质量浓度
Pno(mg/m2)以二氧化氮(NO2)计,按式(2)计算:(A, -A, -a)×V×D
bxf×V。×K
P%o(mg/m2)以一氧化氮(NO)计,按式(3)计算:P%o = PNo ×30
9—2009
9.3空气中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Pno,(mg/m2)以二氧化氮(NO2)计,按式(4)计算:Pno,=PnO,+Pno
以上各式中:A、A2一串联的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Ao—实验室空白的吸光度;
标准曲线的斜率,吸光度·ml/μug;b
标准曲线的截距;
V采样用吸收液体积,ml;
Vo—换算为标准状态(101.325kPa,273K)下的采样体积,L:K——NO→NO2氧化系数,0.68;D样品的稀释倍数;
—Saltzman实验系数,0.88(当空气中二氧化氮质量浓度高于0.72mg/m2时,f取值0.77)。精密度和准确度
10.1测定NO2标准气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5个实验室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在0.056~0.480mg/m2的NO2标准气体,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相对误差小于±8%。
10.2测定NO标准气体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在0.057~0.396mg/m的NO标准气体,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相对误差小于±10%。
9—2009
A.1玻板阻力及微孔均匀性检查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吸收瓶的检查与采样效率的测定新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在检查前,应用(1+1)HCI浸泡24h以上,用清水洗净。每支吸收瓶在使用前或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测定其玻板阻力,检查通过玻板后气泡分散的均匀性。阻力不符合要求和气泡分散不均匀的吸收瓶不宜使用。内装1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4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应在45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内装50ml吸收液的大型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2L/min流量采样时,玻板阻力应在5~6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2采样效率(E)的测定
采样效率低于0.97的吸收瓶,不宜使用。吸收瓶在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测定其采样效率。
吸收瓶的采样效率测定方法如下:将两支吸收瓶串联,按7.1操作,采集环境空气,当第一支吸收瓶中NO2质量浓度约为0.4μg/ml时,停止采样。按8.3测量前后两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第一支吸收瓶的采样效率E按式(A.1)计算:
式中:Pi、P2——串联的第一支、第二支吸收瓶中NO2的质量浓度,μg/ml;E—一吸收瓶的采样效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HJ1233—2021 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无人机遥感航测技术规范
- HJ695-2014 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
- HJ618-2011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 HJ/T79-2001 环境保护档案机读目录数据交换格式
- HJ/T291-2006 汽油车稳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 HJ/T10.2-199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 HJ889-2017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三氯化六氨合钴浸提-分光光度法
- HJ829-2017 环境空气 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 HJ1189——2021 水质28种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T258-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
- HJ1216—2021 水质浮游植物的测定0.1 ml计数框-显微镜计数法
- HJ819-201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 HJ846-201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钢铁工业
- HJ860.1-201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农副食品加工工业一制糖工业
- HJ556-2010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