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37/T 1108-2008 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地方标准(DB)】 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2 04:47:55
- DB37/T1108-2008
- 现行
标准号:
DB37/T 1108-2008
标准名称:
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1-07 -
实施日期:
2009-01-15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154.63 KB

部分标准内容:
ICS27.220
山國东國省國地國方
DB37/T1108-2008
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009-01-07发布
2009-01-15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市能源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清林、刘德胜、耿仁波、孙前程、王述奇。DB37/1108-2008
1范围
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B37/1108-2008
本标准规定了蒸汽供热系统中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术语和定义、回收原则及方式、使用条件、技术要求、安装及验收、质量责任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事业单位中公称压力≤2.45MPa,介质温度≤350℃的蒸汽供热系统中蒸汽冷凝水及二次蒸汽回收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1
工业锅炉水质
GB1576
GB/T427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12348
GB/T12712
JB/T1615
JB/T10094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6山东省供热系统管理规范
DB37/T126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冷凝水
水蒸汽当温度低于其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放出汽化潜热而形成的液态水3.2
二次蒸汽
冷凝水由于压力下降至其饱和压力以下时产生闪蒸而重新汽化的蒸汽,也称闪蒸汽。3.3
冷凝水回收率
年实际回收的合格冷凝水量与年产生的可被回收的冷凝水量的百分比。3.4
开式回收系统
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与大气直接接触,回收水箱压力等于大气压力的系统。3.5
闭式回收系统
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都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回收水箱压力大于大气压力的系统。4冷凝水回收原则及方式
4.1冷凝水回收原则
4.1.1冷凝水回收一般原则
4.1.1.1符合GB/T12712的要求,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DB37/1108-2008
4.1.1.2冷凝水回收系统中,能量应按品质综合利用,并保持整个蒸汽热力系统利用率最高,经济性最好。
4.1.1.3蒸汽供热的用汽设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凡冷凝水具备回收条件的,应尽量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方式,以提高冷凝水回收量。4.1.1.4在蒸汽供热系统中,冷凝水回收率不得小于70%。用汽设备产生的冷凝水,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回收。
4.1.1.5按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高温冷凝水回收应装设二次蒸发装置,并对其产生的蒸汽和冷凝水分级回收利用。
4.1.2冷凝水回收水质监测原则
4.1.2.1对于有可能被污染或确被污染的冷凝水,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认有回收价值的,应设置水质监测及净化装置予以监测并净化回收。经过技术经济分析确无回收价值时,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回收其热量或应用于其它系统,以节省热能与用水。4.1.2.2回收的冷凝水作为锅炉给水时,工业锅炉应符合GB1576水质标准的规定:电站锅炉应符合GB/T12145水质标准的规定。
4.1.3冷凝水回收方案确定原则
选用冷凝水回收系统时,应根据用汽设备压力温度、冷凝水回收量、冷凝水水质、输送距离及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多个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高温冷凝水梯级利用和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或装置。4.1.4不同压力冷凝水合管回收原则4.1.4.1蒸汽在用汽设备中凝结放热,不同压力冷凝水当压差小手0.3MPa时,可汇入同一冷凝水总管输送。在合管管路连接上,应采取便利高低压冷凝水合流的简单措施。4.1.4.2蒸汽在用汽设备中凝结放热,用汽设备压力压差大于0.3MPa时,冷凝水背压变化不能保证低压用汽设备正常回水,高、低压用汽设备冷凝水要分管输送,或将高压冷凝水扩容降压至低压冷凝水后再和低压冷凝水管路合管,并将扩容二次蒸汽并入低压蒸汽管网。4.1.4.3在布置冷凝水回收管路时,应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在汽侧和水侧之间的连通管,防正蒸汽漏入冷凝水管路,破坏冷凝水系统的工作。4.2冷凝水回收方式
4.2.1按冷凝水回收管网运行方式可分为:a)重力自流回水:
b)余压回水:
加压回水。
4.2.2按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是否与大气接触划分,冷凝水回收分为开式和闭式回收方式。4.2.2.1开式回收系统
a)开式水箱加电动水泵回水系统:b)蒸汽自动泵加压输送回水系统。4.2.2.2闭式回收系统
闭式水箱加带喷射增压防汽蚀装置的电泵回水系统:a)
活塞压缩循机往复压送冷凝水的回水系统:通过蒸汽或压缩空气的气力输送冷凝水的回水系统。c)
5使用条件
DB37/1108-2008
5.1用汽设备冷凝水压力小于0.1MPa或冷凝水温度低于80℃时,宜采用开式回收系统方式回收至锅炉给水箱
5.1.1利用重力自流或余压开式回水系统回收冷凝水时,冷凝水排出点(通大气)与冷凝水箱入口之间的高度差所具有的势能,或用汽设备蒸汽疏水阀出口的实际工作背压,应能克服回收管道系统的阻力及冷凝水箱的压力。
5.1.2印染、造纸、制药等行业用汽压力较低,且采用辊筒烘干机或夹套反应釜等蔬水压差极小的设备,疏水方式为虹吸、断层返水等不利方式,一般要求回收水箱必须低于用汽设备疏水排放口1m-2m左右,应采用开式回收系统,必要时回水水箱地下设置。5.2用汽设备冷凝水压力在0.1MPa0.6MPa时,应采用配置专门水泵防汽蚀装置的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如采用喷射增压泵、活塞压缩机、气力输送等冷凝水回收装置,水泵叶轮需耐温150℃以上。5.3用汽设备冷凝水压力大于0.6MPa时,应采用梯级利用冷凝水回收系统,高压、中压回水系统闪蒸装置,闪蒸汽供中压或低压用汽设备。闪蒸量小于或等于低压用户蒸汽使用量,具有同期使用系数时,可直接利用。无中低压热用户时,在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情况下,可设中压或低压热交换装置,加热其它工艺介质。
5.4对于小型纸板、橡胶等行业,多台用汽设备共用疏水阀,为防止用汽设备积水,需要疏水阀保持一点漏汽,可以考虑采用活塞压缩机、气力输送冷凝水装置的回收系统。5.5对于防爆场合,冷凝水宜采用蒸汽自动泵回水的气力输送冷凝水回收方式。5.6供汽用户范围大而多、地形复杂且用汽压力不同时,宜考虑以大用户为中心分区设置冷凝水回收热力站,采用泵压或汽压式输送5.7闭式回收系统回水宜直接回收至锅筒入口处或锅炉省煤器。6技术要求
6.1管网技术要求
6.1.1根据用汽设备参数、用汽设备地势条件、冷凝水回收管网布置及走向、集水罐标定压力等条件进行冷凝水管网水力计算,绘制冷凝水管网水压图。6.1.2根据回收管网水压图,计算各管段冷凝水汽水混合密度,确定冷凝水回收管径。6.1.3根据回收管网冷凝水的限定流速,确定冷凝水回收管径。6.1.4根据回收管网的比摩阻原则,确定冷凝水回收管径6.1.5按上述原则,取满足所有条件的管径最大者,为冷凝水回收管网管径。6.1.6管道保温应符合GB/T4272的规定。6.2冷凝水泵技术要求
6.2.1按回收冷凝水流量、温度和冷凝水回收系统阻力确定冷凝水泵流量、耐温和扬程,在装置吸入段应设置过滤器及故障时的自动排水功能6.2.2多台冷凝水泵同时工作时,应至少设有一台备用泵:当任何一台冷凝水泵停止运行时,其余冷凝水泵的总容量应不小于冷凝水回收总量的110%。6.2.3当冷凝水回水箱设置在锅炉房内,并有大量补给软化水进入冷凝水回水箱时,冷凝水泵可按连续工作考虑
6.2.4冷凝水泵的安装台数和容量可参考下表确定3
冷凝水泵台数
间断工作
每台容量
注:进入冷凝水箱中的冷凝水总计算流量,m/h。冷凝水泵容量
总容量
6.2.5在设计并联水泵或并联水泵站时,应考虑以下几点:a)
DB37/1108-2008Www.bzxZ.net
连续工作
每台容量
总容量
并联水泵或水泵站的冷凝水总母管的压力损失宜小些,一般每米管道的压力损失宜控制在50Pa
并联工作水泵的台数愈少,它的工作可靠性就愈好;选用冷凝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的附加系数不宜过大,一般取1.15左右;c
几个并联冷凝水泵站的许多水泵宜选用同一特性的水泵。6.3冷凝水箱技术要求
6.3.1冷凝水箱的容积,应根据冷凝水最大流量G的50%~200%确定纯为采暖通风负荷时可取50%G;a)
纯为生产负荷时取100%G;
当冷凝水回水量很小(如G<1t/h=时,可取150%G);当冷凝水采用自动控制回水时,可取50%G:冷凝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按水箱总容积的80%计算6.3.2冷凝水箱宜尽可能采用闭式水箱。用安全水封控制箱内压力,一般控制在10kPa~30kPa压力,防止箱内产生真空,进入空气。6.3.3冷凝水箱的放水管直径应大于50mm。溢流管直径应大于冷凝水泵进口管径。6.3.4钢板制冷凝水箱应进行内外表面的防腐处理,处理后不得再进行直接焊接。一般情况下,冷凝水箱应进行保温隔热,以减少热量损失。6.4密闭式压缩机回收装置技术要求6.4.1疏水器应短接走旁通,以备压缩机停机时及时疏水,6.4.2压缩机进出口应安装正回阀。6.4.3压缩机出口管道应加装平衡缸及安全阀。6.4.4及时检查变速箱及曲轴箱的油位及止回器的工作情况,确保压缩机正常运行。6.5蒸汽疏水阀技术要求
蒸汽疏水阀技术及管理要求应符合GB/T12712。7安装及验收
7.1安装
7.1.1产品在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如发现受压部件存在将影响回收系统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应停止安装并告知制造厂。
7.1.2产品安装的技术文件和施工、质量等资料,在安装验收合格后,应移交使用单位存入技术档案。7.1.3产品的运行应按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7.2验收
7.2.1产品的验收及试验应按合同规定进行。7.2.2产品所用辅料的品种及特性应符合设计或合同的要求,试验应在产品完好的情况下进行。对于整体或密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的验收试验应由双方商定的,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承担。4
7.2.3合同中另有规定的特殊要求按合同规定进行验收。DB37/1108-2008
7.2.4双方签订合同,应规定制造厂负责培训操作人员应知、应会,并具有独立操作、排除一般故障和应急的能力。
7.2.5厂界噪声试验应符合GB/T12348的规定。8质量责任
8.1制造厂应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负责,因设计和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并非因安装质量、运行条件和操作水平的原因,不能按额定参数正常运行或达不到规定的性能要求时,制造厂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8.2配用的附件、监控仪表等产品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供应单位应承担其质量责任。油漆、包装和标志、随机文件
9.1油漆
冷凝水回收装置及系统的油漆、包装应符合JB/T1615或订货合同的规定。9.2包装和标志
包装和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9.3随机文件
a)产品合格证书、安装图、操作规程、电气控制图、装箱清单及备件清单各一份:b)其它按合同或有关规定需提供的文件。n
DB37/-200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山國东國省國地國方
DB37/T1108-2008
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009-01-07发布
2009-01-15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烟台市能源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清林、刘德胜、耿仁波、孙前程、王述奇。DB37/1108-2008
1范围
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DB37/1108-2008
本标准规定了蒸汽供热系统中冷凝水回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的术语和定义、回收原则及方式、使用条件、技术要求、安装及验收、质量责任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事业单位中公称压力≤2.45MPa,介质温度≤350℃的蒸汽供热系统中蒸汽冷凝水及二次蒸汽回收装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91
工业锅炉水质
GB1576
GB/T4272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12348
GB/T12712
JB/T1615
JB/T10094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6山东省供热系统管理规范
DB37/T126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冷凝水
水蒸汽当温度低于其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放出汽化潜热而形成的液态水3.2
二次蒸汽
冷凝水由于压力下降至其饱和压力以下时产生闪蒸而重新汽化的蒸汽,也称闪蒸汽。3.3
冷凝水回收率
年实际回收的合格冷凝水量与年产生的可被回收的冷凝水量的百分比。3.4
开式回收系统
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与大气直接接触,回收水箱压力等于大气压力的系统。3.5
闭式回收系统
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都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回收水箱压力大于大气压力的系统。4冷凝水回收原则及方式
4.1冷凝水回收原则
4.1.1冷凝水回收一般原则
4.1.1.1符合GB/T12712的要求,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DB37/1108-2008
4.1.1.2冷凝水回收系统中,能量应按品质综合利用,并保持整个蒸汽热力系统利用率最高,经济性最好。
4.1.1.3蒸汽供热的用汽设备,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凡冷凝水具备回收条件的,应尽量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方式,以提高冷凝水回收量。4.1.1.4在蒸汽供热系统中,冷凝水回收率不得小于70%。用汽设备产生的冷凝水,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回收。
4.1.1.5按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高温冷凝水回收应装设二次蒸发装置,并对其产生的蒸汽和冷凝水分级回收利用。
4.1.2冷凝水回收水质监测原则
4.1.2.1对于有可能被污染或确被污染的冷凝水,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认有回收价值的,应设置水质监测及净化装置予以监测并净化回收。经过技术经济分析确无回收价值时,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回收其热量或应用于其它系统,以节省热能与用水。4.1.2.2回收的冷凝水作为锅炉给水时,工业锅炉应符合GB1576水质标准的规定:电站锅炉应符合GB/T12145水质标准的规定。
4.1.3冷凝水回收方案确定原则
选用冷凝水回收系统时,应根据用汽设备压力温度、冷凝水回收量、冷凝水水质、输送距离及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多个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高温冷凝水梯级利用和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或装置。4.1.4不同压力冷凝水合管回收原则4.1.4.1蒸汽在用汽设备中凝结放热,不同压力冷凝水当压差小手0.3MPa时,可汇入同一冷凝水总管输送。在合管管路连接上,应采取便利高低压冷凝水合流的简单措施。4.1.4.2蒸汽在用汽设备中凝结放热,用汽设备压力压差大于0.3MPa时,冷凝水背压变化不能保证低压用汽设备正常回水,高、低压用汽设备冷凝水要分管输送,或将高压冷凝水扩容降压至低压冷凝水后再和低压冷凝水管路合管,并将扩容二次蒸汽并入低压蒸汽管网。4.1.4.3在布置冷凝水回收管路时,应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在汽侧和水侧之间的连通管,防正蒸汽漏入冷凝水管路,破坏冷凝水系统的工作。4.2冷凝水回收方式
4.2.1按冷凝水回收管网运行方式可分为:a)重力自流回水:
b)余压回水:
加压回水。
4.2.2按冷凝水回收管网或水箱是否与大气接触划分,冷凝水回收分为开式和闭式回收方式。4.2.2.1开式回收系统
a)开式水箱加电动水泵回水系统:b)蒸汽自动泵加压输送回水系统。4.2.2.2闭式回收系统
闭式水箱加带喷射增压防汽蚀装置的电泵回水系统:a)
活塞压缩循机往复压送冷凝水的回水系统:通过蒸汽或压缩空气的气力输送冷凝水的回水系统。c)
5使用条件
DB37/1108-2008
5.1用汽设备冷凝水压力小于0.1MPa或冷凝水温度低于80℃时,宜采用开式回收系统方式回收至锅炉给水箱
5.1.1利用重力自流或余压开式回水系统回收冷凝水时,冷凝水排出点(通大气)与冷凝水箱入口之间的高度差所具有的势能,或用汽设备蒸汽疏水阀出口的实际工作背压,应能克服回收管道系统的阻力及冷凝水箱的压力。
5.1.2印染、造纸、制药等行业用汽压力较低,且采用辊筒烘干机或夹套反应釜等蔬水压差极小的设备,疏水方式为虹吸、断层返水等不利方式,一般要求回收水箱必须低于用汽设备疏水排放口1m-2m左右,应采用开式回收系统,必要时回水水箱地下设置。5.2用汽设备冷凝水压力在0.1MPa0.6MPa时,应采用配置专门水泵防汽蚀装置的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如采用喷射增压泵、活塞压缩机、气力输送等冷凝水回收装置,水泵叶轮需耐温150℃以上。5.3用汽设备冷凝水压力大于0.6MPa时,应采用梯级利用冷凝水回收系统,高压、中压回水系统闪蒸装置,闪蒸汽供中压或低压用汽设备。闪蒸量小于或等于低压用户蒸汽使用量,具有同期使用系数时,可直接利用。无中低压热用户时,在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情况下,可设中压或低压热交换装置,加热其它工艺介质。
5.4对于小型纸板、橡胶等行业,多台用汽设备共用疏水阀,为防止用汽设备积水,需要疏水阀保持一点漏汽,可以考虑采用活塞压缩机、气力输送冷凝水装置的回收系统。5.5对于防爆场合,冷凝水宜采用蒸汽自动泵回水的气力输送冷凝水回收方式。5.6供汽用户范围大而多、地形复杂且用汽压力不同时,宜考虑以大用户为中心分区设置冷凝水回收热力站,采用泵压或汽压式输送5.7闭式回收系统回水宜直接回收至锅筒入口处或锅炉省煤器。6技术要求
6.1管网技术要求
6.1.1根据用汽设备参数、用汽设备地势条件、冷凝水回收管网布置及走向、集水罐标定压力等条件进行冷凝水管网水力计算,绘制冷凝水管网水压图。6.1.2根据回收管网水压图,计算各管段冷凝水汽水混合密度,确定冷凝水回收管径。6.1.3根据回收管网冷凝水的限定流速,确定冷凝水回收管径。6.1.4根据回收管网的比摩阻原则,确定冷凝水回收管径6.1.5按上述原则,取满足所有条件的管径最大者,为冷凝水回收管网管径。6.1.6管道保温应符合GB/T4272的规定。6.2冷凝水泵技术要求
6.2.1按回收冷凝水流量、温度和冷凝水回收系统阻力确定冷凝水泵流量、耐温和扬程,在装置吸入段应设置过滤器及故障时的自动排水功能6.2.2多台冷凝水泵同时工作时,应至少设有一台备用泵:当任何一台冷凝水泵停止运行时,其余冷凝水泵的总容量应不小于冷凝水回收总量的110%。6.2.3当冷凝水回水箱设置在锅炉房内,并有大量补给软化水进入冷凝水回水箱时,冷凝水泵可按连续工作考虑
6.2.4冷凝水泵的安装台数和容量可参考下表确定3
冷凝水泵台数
间断工作
每台容量
注:进入冷凝水箱中的冷凝水总计算流量,m/h。冷凝水泵容量
总容量
6.2.5在设计并联水泵或并联水泵站时,应考虑以下几点:a)
DB37/1108-2008Www.bzxZ.net
连续工作
每台容量
总容量
并联水泵或水泵站的冷凝水总母管的压力损失宜小些,一般每米管道的压力损失宜控制在50Pa
并联工作水泵的台数愈少,它的工作可靠性就愈好;选用冷凝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的附加系数不宜过大,一般取1.15左右;c
几个并联冷凝水泵站的许多水泵宜选用同一特性的水泵。6.3冷凝水箱技术要求
6.3.1冷凝水箱的容积,应根据冷凝水最大流量G的50%~200%确定纯为采暖通风负荷时可取50%G;a)
纯为生产负荷时取100%G;
当冷凝水回水量很小(如G<1t/h=时,可取150%G);当冷凝水采用自动控制回水时,可取50%G:冷凝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按水箱总容积的80%计算6.3.2冷凝水箱宜尽可能采用闭式水箱。用安全水封控制箱内压力,一般控制在10kPa~30kPa压力,防止箱内产生真空,进入空气。6.3.3冷凝水箱的放水管直径应大于50mm。溢流管直径应大于冷凝水泵进口管径。6.3.4钢板制冷凝水箱应进行内外表面的防腐处理,处理后不得再进行直接焊接。一般情况下,冷凝水箱应进行保温隔热,以减少热量损失。6.4密闭式压缩机回收装置技术要求6.4.1疏水器应短接走旁通,以备压缩机停机时及时疏水,6.4.2压缩机进出口应安装正回阀。6.4.3压缩机出口管道应加装平衡缸及安全阀。6.4.4及时检查变速箱及曲轴箱的油位及止回器的工作情况,确保压缩机正常运行。6.5蒸汽疏水阀技术要求
蒸汽疏水阀技术及管理要求应符合GB/T12712。7安装及验收
7.1安装
7.1.1产品在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如发现受压部件存在将影响回收系统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应停止安装并告知制造厂。
7.1.2产品安装的技术文件和施工、质量等资料,在安装验收合格后,应移交使用单位存入技术档案。7.1.3产品的运行应按制造厂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7.2验收
7.2.1产品的验收及试验应按合同规定进行。7.2.2产品所用辅料的品种及特性应符合设计或合同的要求,试验应在产品完好的情况下进行。对于整体或密闭式冷凝水回收装置的验收试验应由双方商定的,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承担。4
7.2.3合同中另有规定的特殊要求按合同规定进行验收。DB37/1108-2008
7.2.4双方签订合同,应规定制造厂负责培训操作人员应知、应会,并具有独立操作、排除一般故障和应急的能力。
7.2.5厂界噪声试验应符合GB/T12348的规定。8质量责任
8.1制造厂应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负责,因设计和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并非因安装质量、运行条件和操作水平的原因,不能按额定参数正常运行或达不到规定的性能要求时,制造厂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8.2配用的附件、监控仪表等产品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供应单位应承担其质量责任。油漆、包装和标志、随机文件
9.1油漆
冷凝水回收装置及系统的油漆、包装应符合JB/T1615或订货合同的规定。9.2包装和标志
包装和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9.3随机文件
a)产品合格证书、安装图、操作规程、电气控制图、装箱清单及备件清单各一份:b)其它按合同或有关规定需提供的文件。n
DB37/-200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33/T2091-2018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53/T277.1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18部分:植烟土壤取样方法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13/T758.6-2006 无公害中药材田间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山药
- DB52/534-2007 凤冈锌硒乌龙茶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