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方标准(DB) >>
- DB33/T 689.1-2008 水稻灰飞虱测撤防治 第1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金规范

【地方标准(DB)】 水稻灰飞虱测撤防治 第1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金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30 04:52:14
- DB33/T689.1-2008
- 现行
标准号:
DB33/T 689.1-2008
标准名称:
水稻灰飞虱测撤防治 第1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金规范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8-01-01 -
实施日期:
2008-04-12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27.98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33/T 689.1-2008 水稻灰飞虱测撤防治 第1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金规范 DB33/T689.1-2008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
浙江省地
方标准
DB33/T689.12008
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
第1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Forecast and control of ric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Partl: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laodelphax striatllus fallen2008-03-12发布
2008-04-12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689-2008
3《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按部分发布,分为二个部分:第1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第2部分:水稻灰飞虱防治规范
本部分为DB33/T689-2008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的附录。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DB33/T689.1—2008
本部分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临海市植物保护站、嘉兴市病虫测报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天台县植保站、临安市植保土肥站。本部分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汪恩国、朱金良、俞晓平、傅强、杨廉伟、祝小祥、钱冬兰、罗举等。
1范围
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
第1部分:水韬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DB33/T689.1-2008
本部分规定了灰飞虱越冬、发生代虫情调查、灯下成虫诱测、危害调查及农业生态环境等的调查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水稻灰飞虱系统测报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DB33/T370—2002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规范DB33/T6902008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调查规范3越冬调查
3.1调查时间
2月下旬至3月下句调查1次~2次。3.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按主要越冬虫源地划分大小麦田、冬闲田等类型田。每类型调查3块田,每块田取样10点,每点0.15m。
3.3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用33cm×45cm的白瓷盘拍查。查虫时,将盘轻轻插入行间紧贴地面,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分别记载灰飞虱雌雄成虫、各龄若虫数量。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见附录A。调查结果记入表1。
发生代调查
4.1麦田调查
3.1.1调查时间
4月中旬至5月上旬调查1次~2次。3.1.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选择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大小麦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每块田取样10点,每点0.15米2。
3.1.3调查方法
同2.3条。调查结果记入表1。
调查日期
4.2水稻秧田调查
3.2.1调查时间
表1灰飞虱田间虫口调查记载表
成虫数(头)
长翅型
短翅型
秧苗2叶期至拔秧前,每隔5天调查1次。3.2.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若虫数(头)
DB33/T689.1—2008
(头)
按稻作类型、品种和播种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定2块田,5点取样,每点0.15m2。3.2.3调查方法
(头)
每667
m(亩)
以调查成虫数量为主,采用盆拍法或扫网法(直径为53cm的捕虫网来回扫取宽幅为1m)调查结果记入表2。
4.3水稻本田调查
3.3.1调查时间
播种期
(月/
(叶)
秧田灰飞虱成虫调查记载表
灰飞虱成虫数免费标准bzxz.net
水稻播种(直播)、插秧后至水稻黄熟期,每隔5天调查1次。3.3.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平均每
平均每
(亩)
按稻作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定3块田,每块田查50丛,水稻抽穗后,每块田查100穗。
3.3.3调查方法,
采取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每点取样2丛,采用白瓷盘拍打调查:水稻抽穗后,随机抽查,目测法调查。调查结果记入表1。
5穗期虫情普查
调查时间
在稻麦穗期调查1次~2次。
5.2调查田块数
按作物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5.3调查方法
DB33/T689.1—2008
采用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大小麦每块田取10点,每点0.15m2,盆拍法调查。水稻每块田随机抽查100穗,目测法调查。调查结果记入表1。6灯下成虫诱测
灰飞虱灯下成虫诱测与其他水稻稻虫结合进行。诱测结果记入表3。表3灰飞虱灯下成虫诱测记载表
7危害调查
灰飞虱
7.1水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危害调查(头)
天气情况
水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灰飞虱传毒,引起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水稻病毒病发生,水稻危害情况调查依照DB33/T6902008《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调查规范》和DB33/T3702002《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规范》执行。
7.2水稻穗期危害调查
6.2.1调查时间
在水稻抽穗后15天和成熟期各调查1次。6.2.2调查田块数
按稻作类型、品种、生育期和灰飞虱发生程度,确定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6.2.3调查方法
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每块田抽查100穗。成熟期考查实粒、千粒重,计算产量损失率。调查结果记入表4。
水稻穗期灰飞虱危害损失调查
类型田
影响灰飞虱发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气象调查虫口密度
(头/穗)
率(%)
千粒重
产量损
调查并记载当地耕作栽培、荒草地等农业生态环境,冬春与夏季气象条件,主治药剂变化、抗药3
性状况等,分析与灰飞虱的发生关系。调查结果记入表5表5
影响灰飞虱发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气象调查记载表气象
最高气
DB33/T689.12008
平均体长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
表A.1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
DB33/T689.12008
体乳白色至淡黄色,腹背无斑纹或有不明显的浅灰色横条纹。无翅芽,后胸较中胸长,后胸后缘平直。
体乳黄色,体两侧色较深,呈灰黄色。翅芽不明显,后胸稍长,中胸(翅芽部位)后缘略向前凹。胸部背面有不规则灰色斑纹,边缘不清晰,腹背两侧色较深,中央色淡,第4、5节有“八”字形斑纹,第6、7、8节背面中央有模糊的浅横带。翅芽明显,中胸后缘向前凹成角状,前翅芽尖端不达后胸后缘。
体色和斑纹同3龄。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伸达后胸后缘。前后翅芽尖端十分接近。体色和斑纹同3、4龄。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伸达腹部3~4节,前翅芽尖端常常超过后翅芽尖端。
虫口密度
(万头/667m)
发生面积比例(%)
轻发生
(1级)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麦田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表B.2麦田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中等偏轻
(2级)
≥2,<10
(3级)
≥10,≤30
DB33/T689.1—2008
中等偏重
(4级)
≥30,<50
大发生
(5级)
虫口密度(头/穗)
发生面积比例(%)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水稻穗期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表C.1水稻穗期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轻发生
(1级)
中等偏轻
(2级)
≥1,<4
(3级)
≥4,8
DB33/T689.12008
中等偏重
(4级)
≥8,<15
大发生
(5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浙江省地
方标准
DB33/T689.12008
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
第1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Forecast and control of ric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Partl: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laodelphax striatllus fallen2008-03-12发布
2008-04-12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689-2008
3《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按部分发布,分为二个部分:第1部分:水稻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第2部分:水稻灰飞虱防治规范
本部分为DB33/T689-2008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的附录。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DB33/T689.1—2008
本部分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临海市植物保护站、嘉兴市病虫测报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天台县植保站、临安市植保土肥站。本部分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汪恩国、朱金良、俞晓平、傅强、杨廉伟、祝小祥、钱冬兰、罗举等。
1范围
水稻灰飞虱测报防治
第1部分:水韬灰飞虱测报调查规范DB33/T689.1-2008
本部分规定了灰飞虱越冬、发生代虫情调查、灯下成虫诱测、危害调查及农业生态环境等的调查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水稻灰飞虱系统测报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DB33/T370—2002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规范DB33/T6902008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调查规范3越冬调查
3.1调查时间
2月下旬至3月下句调查1次~2次。3.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按主要越冬虫源地划分大小麦田、冬闲田等类型田。每类型调查3块田,每块田取样10点,每点0.15m。
3.3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法,用33cm×45cm的白瓷盘拍查。查虫时,将盘轻轻插入行间紧贴地面,快速拍击植株中、下部。分别记载灰飞虱雌雄成虫、各龄若虫数量。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见附录A。调查结果记入表1。
发生代调查
4.1麦田调查
3.1.1调查时间
4月中旬至5月上旬调查1次~2次。3.1.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选择品种、生育期和长势有代表性的大小麦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每块田取样10点,每点0.15米2。
3.1.3调查方法
同2.3条。调查结果记入表1。
调查日期
4.2水稻秧田调查
3.2.1调查时间
表1灰飞虱田间虫口调查记载表
成虫数(头)
长翅型
短翅型
秧苗2叶期至拔秧前,每隔5天调查1次。3.2.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若虫数(头)
DB33/T689.1—2008
(头)
按稻作类型、品种和播种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定2块田,5点取样,每点0.15m2。3.2.3调查方法
(头)
每667
m(亩)
以调查成虫数量为主,采用盆拍法或扫网法(直径为53cm的捕虫网来回扫取宽幅为1m)调查结果记入表2。
4.3水稻本田调查
3.3.1调查时间
播种期
(月/
(叶)
秧田灰飞虱成虫调查记载表
灰飞虱成虫数免费标准bzxz.net
水稻播种(直播)、插秧后至水稻黄熟期,每隔5天调查1次。3.3.2调查田块和取样数。
平均每
平均每
(亩)
按稻作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定3块田,每块田查50丛,水稻抽穗后,每块田查100穗。
3.3.3调查方法,
采取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每点取样2丛,采用白瓷盘拍打调查:水稻抽穗后,随机抽查,目测法调查。调查结果记入表1。
5穗期虫情普查
调查时间
在稻麦穗期调查1次~2次。
5.2调查田块数
按作物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5.3调查方法
DB33/T689.1—2008
采用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大小麦每块田取10点,每点0.15m2,盆拍法调查。水稻每块田随机抽查100穗,目测法调查。调查结果记入表1。6灯下成虫诱测
灰飞虱灯下成虫诱测与其他水稻稻虫结合进行。诱测结果记入表3。表3灰飞虱灯下成虫诱测记载表
7危害调查
灰飞虱
7.1水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危害调查(头)
天气情况
水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灰飞虱传毒,引起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水稻病毒病发生,水稻危害情况调查依照DB33/T6902008《水稻条纹叶枯病测报调查规范》和DB33/T3702002《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规范》执行。
7.2水稻穗期危害调查
6.2.1调查时间
在水稻抽穗后15天和成熟期各调查1次。6.2.2调查田块数
按稻作类型、品种、生育期和灰飞虱发生程度,确定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6.2.3调查方法
平行跳跃式多点取样,每块田抽查100穗。成熟期考查实粒、千粒重,计算产量损失率。调查结果记入表4。
水稻穗期灰飞虱危害损失调查
类型田
影响灰飞虱发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气象调查虫口密度
(头/穗)
率(%)
千粒重
产量损
调查并记载当地耕作栽培、荒草地等农业生态环境,冬春与夏季气象条件,主治药剂变化、抗药3
性状况等,分析与灰飞虱的发生关系。调查结果记入表5表5
影响灰飞虱发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气象调查记载表气象
最高气
DB33/T689.12008
平均体长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
表A.1灰飞虱各龄若虫特征
DB33/T689.12008
体乳白色至淡黄色,腹背无斑纹或有不明显的浅灰色横条纹。无翅芽,后胸较中胸长,后胸后缘平直。
体乳黄色,体两侧色较深,呈灰黄色。翅芽不明显,后胸稍长,中胸(翅芽部位)后缘略向前凹。胸部背面有不规则灰色斑纹,边缘不清晰,腹背两侧色较深,中央色淡,第4、5节有“八”字形斑纹,第6、7、8节背面中央有模糊的浅横带。翅芽明显,中胸后缘向前凹成角状,前翅芽尖端不达后胸后缘。
体色和斑纹同3龄。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伸达后胸后缘。前后翅芽尖端十分接近。体色和斑纹同3、4龄。翅芽明显,前翅芽尖端伸达腹部3~4节,前翅芽尖端常常超过后翅芽尖端。
虫口密度
(万头/667m)
发生面积比例(%)
轻发生
(1级)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麦田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表B.2麦田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中等偏轻
(2级)
≥2,<10
(3级)
≥10,≤30
DB33/T689.1—2008
中等偏重
(4级)
≥30,<50
大发生
(5级)
虫口密度(头/穗)
发生面积比例(%)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水稻穗期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表C.1水稻穗期灰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轻发生
(1级)
中等偏轻
(2级)
≥1,<4
(3级)
≥4,8
DB33/T689.12008
中等偏重
(4级)
≥8,<15
大发生
(5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 DB36/1101.2-2019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2部分:有机化工行业
- DB37/T3469.2-2018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生产垃圾
- DB33/T2252-2020 居住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规范
- DB33/T2251-2020 网络订餐配送操作规范
- DB31/379-2015 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加载减速法排气烟度排放限值
- DB53/T277.28-2008 陆良优质烤烟综合标准 第28部分:烟叶质量追踪
- GB/T15144-2020 IEC 60929 :2015 管形荧光灯用交流和/或直流电子控制装置性能要求
- DB33/T2249.1-2020 农村信用建设规范 第1部分:农户信用信息管理
- DB62/T1742-2008 庆阳市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规程
- DB62/T1743-2008 庆阳市欧美杨(107号、108号)育苗栽培技术规范
- DB50/T307-2008 重庆市商务楼宇物业管理服务标准
- DBl2/T040-2007 天津市科学技术档案整理规则
- DB65/T2927-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原生态产地环境
- DB65/T2938-2009 无公害食品 阿魏菇出菇菌袋废料处理技术规程
- DB65/T2971-2009 绿色食品 黄瓜北疆地区日光温室生产技术规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