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棉花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2 13:58:24
  • GB7411-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7411-2009

  • 标准名称:

    棉花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9-04-27
  • 实施日期:

    2009-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408.83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01农业和林业综合
  • 中标分类号:

    农业、林业>>植物保护>>B16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6页
  • 标准价格:

    18.0 元
  • 出版日期:

    2009-10-01
  • 计划单号:

    20061900-Q-469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7-03-14
  • 起草人:

    王玉玺、许红、刘慧、刘元明、朱莉
  • 起草单位: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 归口单位:

    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相关标签:

    棉花 种子 产地 检疫 规程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种子产地检疫的程序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对棉花种子繁育基地实施产地检疫。 GB 7411-2009 棉花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7411-2009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7411—2009
代替GB7411-1987
棉花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Quarantine protocol for cotton seeds in producing areas2009-04-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0-01实施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前言
本标准代替GB7411—1987《棉花原(良)种产地检疫规程》。本标准与GB7411一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标准结构、部分术语;GB7411—2009
一对棉花种子产地检疫的程序,其调查检测、室内监测及疫情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补充规定。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玺、许红、刘慧、刘元明、朱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7411—1987。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http://1范围
棉花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棉花种子产地检疫的程序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对棉花种子繁育基地实施产地检疫。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手本标准。2.1
检验inspection
GB7411—2009
对植物、植物产品或其他限定物进行官方的直观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植物检疫法规。
检测test
对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生物或为鉴定有害生物而进行的除目测以外的官方检查。2.3
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pests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3应检疫的有害生物
3.1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3.2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4原理
棉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寄主范围、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和传播途径(参见附录A)是该标准的科学依据。5申请受理
5.1选址受理
根据棉花种子生产单位和个人的申请,依据常规普查和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出具产地选址合格检疫证明,对种子生产进行检疫监督指导(参见附录B)。5.2产地检疫受理
植物检疫机构审核棉花种子生产单位和个人提出的申请和提供的相关材料,决定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植物检疫机构制定产地检疫计划。6调查检测
6.1田间调查
6.1.1调查时间
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规律、气候条件和棉花生育期确定调查时间和次数。棉花黄萎病一般为现蕾开花期和花铃期连阴雨后7d~10d分别调查1次,必要时可增加调查次数。1
http
GB7411—2009
6.1.2调查方法
目测调查整个棉花种子的生产基地(点),确定抽样调查田。每个品种抽样面积不低于当地繁种总面积的10%。
棉花黄萎病有针对性的选择地势低洼、易积水、连作棉田作为抽样调查田。采用平行跳跃式方法取样,间隔4行调查1行,田边留5株设调查点,每点连续调查20株,间隔30株~50株再取第二点调查。每块田取样点数不低于5点,总调查株数不少于100株。6.2田间检验
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状进行田间现场初步检验,以检疫性有害生物田间为害特征和目测形态特征为依据,能够直接鉴定的,将结果填人《有害生物调查抽样记录表》(见附录C)和《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见附录D)。
可疑的有害生物取样后妥善保存,在样品袋上记载样品品种名称、种植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作室内检测。
棉花黄萎病按照附录A中的A.2.1的症状描述调查,对矮化、落叶等棉花黄萎病疑似棉株选择第三至第六盘未木质化果枝或折断叶柄观察,对符合症状描述的棉株计数,填入《有害生物调查抽样记录表》(见附录C)。疑似棉株装人样品袋中,妥善保存。在样品袋上记载样品品种名称、种植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6.3田间图像保存
有条件的拍摄产地检疫的对象田分品种全景照片、疑似病株照片、症状特写照片保存。7室内检测
7.1检测方法
可疑的有害生物按照相应的鉴定方法进行室内鉴定,有标准的按照标准进行,没有标准的根据目标有害生物的特点选择常规检测方法。棉花黄萎病疑似病株,按照附录A、附录E的方法对维管束变色的棉株进行培养、鉴定。7.2结果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检疫结果判定,并将实验室检测鉴定结果填入《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见附录D)和《检疫检验结果通知单》。必要时保存标本(参见附录F)。8疫情处理
经田间调查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指导生产单位和个人实施检疫处理。对于棉花黄菱病病田种子可在植物检疫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后(参见附录G),限制在疫情发生区域内使用,不得调人无病区。9签证
9.1经田间调查或室内检测,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棉种生产基地(点),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见附录H)。
9.2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经检疫除害处理合格的,发给《产地检疫合格证》;经检疫除害处理不合格的,不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并告知产地检疫申请单位或个人。10档案管理
对于在产地检疫工作中的原始调查数据、表格、标本等资料档案妥善保存,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2
A1分类和命名
A.1.1棉花黄萎病命名:
中文名棉花黄萎病;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棉花黄萎菱病症状特征及生物学特性英文名:Verticilliumwiltofcotton;学名:VerticilliumdahliaeKleb。GB7411—2009
A,1.2棉花黄萎病属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轮枝孢属(Verticillium)。A2田间症状和病原形态特征
田间症状
棉花整个生育期都可受害,田间一般现蕾后开始发病,花铃期达到发病高峰,病株叶片萎為枯死。常见症状可区分为以下类型:
a)黄斑型。植株基部叶片先表现症状,逐步向上部发展。发病期,病叶边缘稍向上卷,主脉间出现黄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后病斑扩大,色泽加深,但主脉及附近叶肉仍保持绿色,成西瓜皮状,病叶不脱落;
b)叶枯型。病叶有褐色局部枯斑或掌状枯斑,叶片枯死后即脱落,但一般不形成光杆;c
急性菱為型。在结铃期,大雨过后出现急性症状,叶片主脉间生水浸状褪绿斑,很快萎為下垂;落叶型。病株上部叶片先出现症状,褪绿,向下卷曲,萎垂,迅速脱落,病株枯死前即成光杆,d)
叶片、蕾、幼铃都脱落。
黄萎病病株根、茎部维管束变褐色,但色泽较枯萎病浅。A.2.2病原形态特征
在PAD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灰色,绒毛状,产生黑色颗粒状微菌核。分生孢子梗直立,有隔,无色至淡色,(110μm130μm)×2.5μm,梗上每节轮生3个~4个小梗(轮枝),可有1轮~4轮,顶端也生小梗(顶枝)。小梗尺度(16μm35μm)×(1μm~2.5μm),小梗端部的产孢瓶体连续产生分生孢子,聚集成易散的头状孢子球。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圆筒形,大小(2.5μm~8μm)×(1.4μm~3.2μm)。微菌核不规则球形或长形,黑褐色。大小(50μm~200μm)×(15μm~50μm)。A.3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
A.3.1生物学特性
棉花黄萎病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在10℃~30℃都能生长,在33℃绝大多数菌株不生长,但也有耐高温菌株,可缓慢生长。土壤含水量20%时有利于微菌核形成,40%以上不利于其形成。微菌核可耐80℃高温和一30℃低温。微菌核萌发最适温度25℃~30℃。A.3.2传播途径
棉花黄萎病病原菌主要以微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在棉籽内外、病残体以及带菌的棉籽壳、棉籽饼和未腐熟的土杂肥中越冬。带菌种子是远距离传病的重要途径,此外带菌土壤、粪肥、棉籽饼、棉籽壳、农机具和流水等也是传病途径3

GB7411—2009
B.1基地的选择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棉花种子生产防疫措施
基地应建立在经严格调查无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地区。在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地区,基地应具有大面积的无病田。无病田周围具有隔离条件(远离交通要道和村庄,周围不与棉田相连,地势稍高),发现检疫对象后能够进行水早轮作。B.2种子的来源和消毒
基地种子来自无病区,有《植物检疫证书》,并经检疫不带检疫对象。播种前使用有效种子处理剂实施消毒处理。B.3防疫措施
基地不承担各种棉花品种(品系)区试任务基地内确需引进的新品种和繁殖材料,应报请当地植检部门同意。引进材料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后,在隔离观察圃内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下,试种2年以上,未发现检疫对象方能在基地内使用。基地内严禁使用未经热榨的棉饼及其下脚料还田。防止病区与无病区间流水串灌。不使用带菌土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土壤要经过棉隆消毒处理。禁止从病区引进带菌土的瓜、菜秧苗等。基地应使用专用农具管理或耕锄、专场晒花、专仓存放、专机轧花。B,4疫情处理
发现棉花黄萎病的棉籽不作种用。严格封锁病田:作好病株标记;拔除并集中销毁病株及病残体,清除杂草寄主;及时消毒处理病点土壤。
http
生产/经营者
联系/负责人
调查日期
症状描述: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有害生物调查抽样记录表
有害生物调查抽样记录表
编号:
地址及邮编
联系电话
抽样地点
植物名称(中文名和学名)
发生与防控情况及原因:
抽样方法、部位和抽样比例:
备注:
抽样单位(盖章):
填表人(签名):
年月日
生育期
生产/经营者
现场负责人
注,本单一式两联,第一联抽样单位存档,第二联交受检单位。http://foodmate.netGB7411—2009
调查代表
株数或面积
年月日
GB7411—2009
植物名称
植物生育期
样品来源
送检单位
检测鉴定方法:
检测鉴定结果:
备注:
鉴定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鉴定单位盖章: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
有害生物样本鉴定报告
编号:
品种名称
样品数量
送检日期
注,本单一式三份,检测单位、受检单位和检疫机构各一份6
取样部位
送检人
联系电话
年月日
http://foodmate.netE.1培养基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棉花黄萎病的分离培养与检测
2%水琼脂平板培养基:琼脂20g,水1000mL。PSA平板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15g,琼脂20g,水1000mL。GB7411—2009
棉籽饼粉琼脂培养基:棉籽饼粉10g,95%乙醇(酒精)17mL,链霉素40μg/mL,琼脂7.5g,水1000mL。
E.2分离培养与检测
将维管束变色的棉花茎秆剪切成0.5cm长小段,流水冲洗24h,或用含2%~3%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液表面消毒1min2min,无菌水冲洗后,植于2%水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在22℃~25℃下培养10d15d。用解部镜检查病茎秆段端部有无轮枝状分生抱子梗产生。如有,则移植到PSA培养基平板上,继续培养。若生成微菌核,则为大丽轮枝饱。也可以将表面消毒的病茎秆,植床于棉籽饼粉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10d15d,根据轮枝与微菌核形成,确定为大丽轮枝饱E.3保湿培养与检测
取维管束变色的棉花茎秆若干小段,清洗干净后用70%乙醇(酒精)浸泡表面消毒3min,获0.1%升汞(升汞1g,浓盐酸2.5mL,水1000mL)消毒1min~3min,并用消毒水冲洗3次。新鲜棉株可以先在95%乙醇(酒精)中预浸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烧去残余乙醇(酒精),撕去表皮。将消毒处理后的茎秆剪切成3cm5cm长小段,置于滴有无菌水滴的载玻片上,每片放3个~4个,放人垫有双层吸水纸的培养血内,盖好血盖,在22℃~22.5℃或27℃~30℃温箱或室内保湿培养2d~5d,长出白色菌丝体时,挑取少量菌丝于滴有无菌水滴的载玻片水滴中,轻轻搅动分散,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轮枝状孢子梗的形态,确定为大丽轮枝孢。7
GB7411—2009
F.1干标本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标本制作与保存
检疫性有害生物标本晾干后,填写标签,注明标本的来源(寄主,采集时间、地点、品种名称、采集人)以及制作时间、制作人等。标本盒四角放置驱虫剂,置于干燥、阴凉的木柜中保存。液漫标本
昆虫幼虫用沸水烫死后立即转人70%乙醇(医用酒精)浸泡保存。http://foodmate.netG.1硫酸脱绒法
G.1.1机械脱绒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棉花种子处理方法
GB7411—2009
棉籽泡沫酸脱绒技术:将浓硫酸稀释到8%~10%的浓度后,按酸绒比1:6的硫酸用量,根据棉籽含绒率的高低,加入一定量的发泡剂并进行充分搅拌,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使混合液泡沫化,依靠棉绒的毛细管作用吸收酸液。一棉籽稀硫酸脱绒技术:稀硫酸脱绒是将硫酸稀释到浓度8%~10%后,加入一定量的活化剂,将棉籽与稀硫酸液按3:1左右的比例,在搅拌槽内进行浸泡搅拌,使棉籽全部润湿,然后通过离心机将过剩的酸液分离出来以便重新使用;而棉籽短绒上附着的稀硫酸液只占10%左右。将与泡沫酸液混合(或与稀硫酸液混合)的棉籽经过烘干,硫酸液中的水分蒸发,使硫酸浓度增高碳化棉籽表面短绒;通过摩擦机内部的强烈摩擦作用,磨掉棉籽表面碳化的短绒,成为光籽。脱绒后的光籽可进行精选和拌药包衣。G.1.2手工脱绒
90%工业浓硫酸每500g可脱棉籽2.5kg3.5kg。先将晒热后的棉籽放在容积5倍于棉种的陶制容器(缸、盆等)内,再将相应量的硫酸徐徐倒人,边倒边拌,直至短绒全部被硫酸溶解(烧掉),棉种呈乌黑发亮即可,一般脱绒时间不超过15min。脱绒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将种子漂洗干净,直至漂洗水不显黄色、没有酸味(用舌尖舔无酸味、不麻舌尖为准)。洗净后的种子直接播种或摊晒干后播种。G.2棉籽药剂处理
一一拌种方法: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接棉花种子重量0.8%的用量拌种;浸种方法: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g~50g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g,加水400g~500g搓拌棉种500g,晾干后播种。或用5%菌毒清水剂300倍~500倍液浸种24h后,捞取晾干直接播种:
—“402”温浸种法:先将定量的热水倒人水缸中,并将水温调到65℃左右,再按既定的浓度倒人“402\药液,搅拌均匀,最后倒人经硫酸脱绒的棉籽,每100kg干棉籽用250kg~300kg药液(药液量为棉籽量的2.5倍~3倍)。用麻袋或木盖封严,进行药液温汤浸闷种。在浸闷过程中要搅拌2次~3次,使上下温度一致,始终保持水温在55℃60℃之间,浸种半小时即捞出。可以随处理随播种,也可以捞出摊在晒场上晾干备用。G.3病点土壤消毒处理技术
棉花生育期间或收花后拔棉杆前,将病株周围的病残体拾净,表土(1.67cm~3.34cm深)收集到病点中心,并以病点为中心标定1m处理点,周围作一土,内0cm~30cm土层翻松(有条件的挖走病土),冬前进行药剂处理,药剂处理的方法为:棉隆处理:每平方米(40cm深)放50%可湿性粉140g或原粉70g,与翻松土混拌均匀,然后加水15kg~25kg助渗。并用干细土严密封闭病点;9
ht
GB7411—2009
氯化苦处理:棉花期,每平方米施药时,先在病点打孔3个~5个,孔深20cm,孔距病株20cm,每孔用吸管注药10mL,花铃期,每平方米打孔9个12个,每孔仍注药10mL,然后用土封闭孔口,
一农用氨水处理:含氨16%的农用氨水1:9倍液每平方米45kg10
http://foodmate.net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