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15680-2009 棕榈油

【国家标准(GB)】 棕榈油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2 15:38:44
- GB15680-2009
- 现行
标准号:
GB 15680-2009
标准名称:
棕榈油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9-03-28 -
实施日期:
2009-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270.94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棕榈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棕榈油及其分提产品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的原油和成品油。 GB 15680-2009 棕榈油 GB15680-2009

部分标准内容:
ICS67.20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5680--2009
代替GB/T15680—1995,GB/T18008—1999棕榈油
Palm oil
2009-03-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GB15680—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字数17千字
2009年7月第一版
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8138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15680—2009
本标准表3、表4、表5的黑体字部分指标、5.4、7.4和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5680—1995《食用棕榈油》和GB/T18008—1999《棕榈油》。本次修订参考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CODEX-STAN210一2003《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本标准与GB/T15680—1995和GB/T18008—1999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将两个标准的内容合而为一,根据棕榈油的原料及采用的加工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标准属性由推荐性改为强制性;一对上述标准中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项目进行了调整;——对部分质量指标值作了修改。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写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天津市粮油质量检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伶俐、薛雅琳、夏天文、谢黔岭、郝克非、周光俊、赵淑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680-1995;
GB/T18008—1999。
1范围
宗榈油
GB15680—2009
本标准规定了棕榈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棕榈油及其分提产品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的原油和成品油。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期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524动植物油脂扦样(GB/T5524--2008,ISO5555:2001,IDT)GB/T5525
GB/T5526
GB/T5527
GB/T5528
GB/T5530
GB/T5532
GB/T5534
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
植物油脂检验
折光指数测定法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GB/T5528—2008,ISO662:1998,IDT)动植物油脂
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GB/T5530—2005,ISO660:1996,IDT)碘值的测定(GB/T5532—2008ISO3961:1996,MOD)动植物油脂
皂化值的测定(GB/T5534-2008,idtISO3657:2002,MOD)GB/T5535.1
ISO3596:2000.IDT
动植物油脂
不皂化物测定第1部分:乙醚提取法(GB/T5535.1一2008,旨不皂化物测定第2部分:已烷提取法(GB/T5535.2一2008,GB/T5535.2
动植物油脂
ISO18609:2000.IDT)
GB/T5538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5538—2005,ISO3960:2001,IDT)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5687
GB/T15688
GB/T17374
GB/T17376
GB/T17377
GB/T22460
动植物油脂试样的制备(GB/T156872008,ISO661:2003,IDT)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GB/T15688一2008,ISO663:2007,MOD)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6—2008,ISO5509:2000,IDT)动植物油脂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173772008,ISO5508:1990,罗维朋色泽的测定(GB/T22460—2008,ISO15305:1998IDT)ISO6321.2002动植物油脂熔点(滑点)的测定散口毛细管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GB15680—2009
棕榈油palmoil
由油棕榈的果肉制取的油。
棕榈液油
palmolein
棕榈油经分提工序精制而成的在常温下呈液态的棕榈油。3.3
palm superolein
棕榈超级液油
棕榈油经分提工序精制及结晶化过程而成的碘值超过60的液态棕榈油。3.4
棕榈硬脂
palmstearin
棕榈油经分提工序精制而成的高熔点的棕榈油。3.5
crude palm oil
棕榈原油
只能作为原料的棕榈油,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棕榈油。3.6
afinishedproductof palmoil
成品棕榈油
经处理符合本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棕榈油。3.7
relative density
相对密度
规定温度下的植物油的质量与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之比值。3.8
refractive index
折光指数
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油脂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3.9
熔点meltingpoint
油脂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温度,即固相和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3.10
iodine value
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3.11
皂化值saponificationvalue
皂化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3.12
不皂化物
unsaponifiablematter
油脂中不与碱起作用、溶于醚、不溶于水的物质,包括留醇、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3.13
fattyacid
脂肪酸
脂肪族一元羧酸的总称,通式为R-COOH。3.14
色泽colour
油脂本身带有的颜色。主要来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3.15
transparency
透明度
油脂可透过光线的程度。
水分及挥发物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油脂中所含的微量水分和挥发物。3.17
不溶性杂质
insolubleimpurity
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物质。3.18
acidvalue
中和1名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3.19
过氧化值
直peroxidevalue
1kg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4分类
棕榈油分为棕榈原油和成品棕榈油两类。棕榈原油的分提产品有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三种。成品棕榈油的分提产品有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三种。质量要求
5.1特征指标
棕榈油特征指标见表1。
棕榈油特征指标
折光指数(50℃)
相对密度(50/20C水)
碘值/(g/100g)
棕榈油
1.454~1.456
0.891~0.899
50.0~55.0
皂化值(以氢氧化钾计)/(mg/g)不皂化物/(g/kg)
脂肪酸组成/%
葵酸Co.。
月桂酸Cra。
豆蔻酸Chu.。
棕榈酸Ch
棕榈一烯酸Ci
十七烷酸
十七碳一烯酸
硬脂酸CiB\o
190~209
39.3~47.5
GB15680—2009
GB15680—2009
亚油酸Ch.2
亚麻酸Cra.3
花生酸Cao
花生一烯酸Cao
山裔酸
分提棕榈油特征指标见表2。
折光指数
相对密度
碘值/(g/100g)
皂化值(以氢氧化钾计)/
(mg/g)
不皂化物/(g/kg)
脂肪酸组成/%
2Cioto
月桂酸C12-0
豆蔻酸
棕榈酸Ci6.
棕榈一烯酸C161
十七烷酸
十七碳一烯酸
硬脂酸Cie-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酸
花生一烯酸
山裔酸
棕榈液油
表1(续)
分提棕榈油特征指标
棕榈超级液油
1.458~1.460(40c)
0.899~0.920
(40℃/20℃水)
194~202
38.0~43.5
39.8~46.0
10.0~13.5
棕榈油
36.0~44.0
1.463~1.465(40C)
0.900~0.925
(40℃/20水)
180~205
30.0~39.0
43.0~49.5
10.5~15.0
棕构硬脂
1.447~1.452(60C)
0.881~0.891
(60℃/20℃水)
193~205
48.0~74.0bzxz.net
15.5~36.0
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STAN210—2003《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5.2
质量指标
5.2.1棕榈油质量指标见表3。
熔点/℃
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透明度
水分及挥发物/%
不溶性杂质/%
酸值(以氢氧化钾计)/(mg/g)过氧化值/(mmol/kg)
铁/(mg/kg)
铜/(mg/kg)
注1:划有“”者不做检测。
注2: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棕榈油质量指标
棕榈原油
分提棕榈油的原油和成品油质量指标见表4和表5。表4分提棕榈原油质量指标
熔点/℃
水分及挥发物/%
不溶性杂质/%
酸值(以氢氧化钾计)/(mg/g)铁/(mg/kg)
铜/(mg/kg)
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熔点/℃
透明度
酸值(以氢氧化钾计)/(mg/g)过氧化值/(mmol/kg)
气味、滋味
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水分及挥发物/%
不溶性杂质/%
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棕榈液油
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
棕榈超级液油
5成品分提棕榈油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
棕榈液油
40℃澄清、透明
棕榈超级液油
40℃澄清、透明
GB15680—2009
成品棕榈油
黄30红3.0
50℃澄清、透明
棕榈硬脂
棕榈硬脂
80C澄清、透明
具有棕榈油固有的气味、滋味,无异味黄30
GB15680—2009
5.3卫生指标
按GB2716、GB2760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5.4真实性要求
棕榈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6检验方法
6.1透明度检验
将盛试样的比色管放入规定温度(棕榈油50℃,棕榈液油40℃,棕榈超级液油40℃,棕榈硬脂80C)的水浴锅中,静置24h。按GB/T5525执行。6.2气味、滋味检验
按GB/T5525执行。
6.3色泽检验
将试样置于适当的温度下使其完全成液态,按GB/T22460执行。6.4相对密度检验
按GB/T5526执行。
6.5折光指数检验
按GB/T5527执行。
6.6水分及挥发物检验
按GB/T5528执行。
6.7不溶性杂质检验
按GB/T15688执行。
6.8酸值检验
按GB/T5530执行。
6.9碘值检验
按GB/T5532执行。
6.10皂化值检验
按GB/T5534执行。
6.11不皂化物检验
按GB/T5535.1~~5535.2执行。
6.12过氧化值检验
按GB/T5538执行。
6.13熔点测定
按ISO6321执行。
6.14脂肪酸组成检验
按GB/T1737617377执行。
6.15油脂试样制备
按GB/T15687执行。
6.16卫生指标检验
按GB/T5009.37执行。
7检验规则
7.1扦样
棕榈油扦样方法按GB/T5524执行。6
7.2出厂检验
按5.2的规定逐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7.3型式检验
GB15680—2009
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按第5章的规定执行。7.4判定规则
各类产品的质量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8标签
8.1产品名称
8.1.1产品名称等标签信息应符合GB7718的规定及要求,此外还应执行8.1.2、8.1.3、8.1.4的规定。
8.1.2凡标识“棕榈油”名称的产品,应标注“棕榈原油”或“成品棕榈油”。8.1.3凡标识“分提棕榈油”名称的产品,应标注“原油”或“成品油”。分提棕榈油产品采用“棕榈油”名称时,还应标注分提棕榈油的名称、“原油”或“成品油”。8.1.4转基因油脂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8.2原产国
应注明产品原料的生产国名。
包装、存和运输
9.1包装
包装容器应专用、清洁、干燥和密封,应符合GB/T17374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成品棕榈油包装应符合食品卫生和安全要求,容器内壁和阀不应使用铜质材料,铁质内壁应使用无害涂料涂层。9.2购存
应贮存在低温、干燥、清洁及避光的地方。不应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9.3运输
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落。散装运输要有专车,保持车辆清洁、卫生。
GB15680—2009
参考文献
CODEX-STAN210—2003《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
GB15680-2009
版权专有傻权必究
书号:1550661-3813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5680--2009
代替GB/T15680—1995,GB/T18008—1999棕榈油
Palm oil
2009-03-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GB15680—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字数17千字
2009年7月第一版
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8138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15680—2009
本标准表3、表4、表5的黑体字部分指标、5.4、7.4和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5680—1995《食用棕榈油》和GB/T18008—1999《棕榈油》。本次修订参考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CODEX-STAN210一2003《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本标准与GB/T15680—1995和GB/T18008—1999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将两个标准的内容合而为一,根据棕榈油的原料及采用的加工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标准属性由推荐性改为强制性;一对上述标准中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项目进行了调整;——对部分质量指标值作了修改。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写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天津市粮油质量检验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伶俐、薛雅琳、夏天文、谢黔岭、郝克非、周光俊、赵淑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680-1995;
GB/T18008—1999。
1范围
宗榈油
GB15680—2009
本标准规定了棕榈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棕榈油及其分提产品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的原油和成品油。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期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524动植物油脂扦样(GB/T5524--2008,ISO5555:2001,IDT)GB/T5525
GB/T5526
GB/T5527
GB/T5528
GB/T5530
GB/T5532
GB/T5534
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
植物油脂检验
折光指数测定法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GB/T5528—2008,ISO662:1998,IDT)动植物油脂
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GB/T5530—2005,ISO660:1996,IDT)碘值的测定(GB/T5532—2008ISO3961:1996,MOD)动植物油脂
皂化值的测定(GB/T5534-2008,idtISO3657:2002,MOD)GB/T5535.1
ISO3596:2000.IDT
动植物油脂
不皂化物测定第1部分:乙醚提取法(GB/T5535.1一2008,旨不皂化物测定第2部分:已烷提取法(GB/T5535.2一2008,GB/T5535.2
动植物油脂
ISO18609:2000.IDT)
GB/T5538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T5538—2005,ISO3960:2001,IDT)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5687
GB/T15688
GB/T17374
GB/T17376
GB/T17377
GB/T22460
动植物油脂试样的制备(GB/T156872008,ISO661:2003,IDT)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GB/T15688一2008,ISO663:2007,MOD)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6—2008,ISO5509:2000,IDT)动植物油脂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173772008,ISO5508:1990,罗维朋色泽的测定(GB/T22460—2008,ISO15305:1998IDT)ISO6321.2002动植物油脂熔点(滑点)的测定散口毛细管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GB15680—2009
棕榈油palmoil
由油棕榈的果肉制取的油。
棕榈液油
palmolein
棕榈油经分提工序精制而成的在常温下呈液态的棕榈油。3.3
palm superolein
棕榈超级液油
棕榈油经分提工序精制及结晶化过程而成的碘值超过60的液态棕榈油。3.4
棕榈硬脂
palmstearin
棕榈油经分提工序精制而成的高熔点的棕榈油。3.5
crude palm oil
棕榈原油
只能作为原料的棕榈油,不能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棕榈油。3.6
afinishedproductof palmoil
成品棕榈油
经处理符合本标准成品油质量指标和卫生要求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棕榈油。3.7
relative density
相对密度
规定温度下的植物油的质量与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之比值。3.8
refractive index
折光指数
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油脂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3.9
熔点meltingpoint
油脂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温度,即固相和液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3.10
iodine value
在规定条件下与100g油脂发生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3.11
皂化值saponificationvalue
皂化1g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3.12
不皂化物
unsaponifiablematter
油脂中不与碱起作用、溶于醚、不溶于水的物质,包括留醇、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3.13
fattyacid
脂肪酸
脂肪族一元羧酸的总称,通式为R-COOH。3.14
色泽colour
油脂本身带有的颜色。主要来自于油料中的油溶性色素。3.15
transparency
透明度
油脂可透过光线的程度。
水分及挥发物
moisture and volatile matter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油脂中所含的微量水分和挥发物。3.17
不溶性杂质
insolubleimpurity
油脂中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物质。3.18
acidvalue
中和1名油脂中所含游离脂肪酸需要的氢氧化钾毫克数。3.19
过氧化值
直peroxidevalue
1kg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4分类
棕榈油分为棕榈原油和成品棕榈油两类。棕榈原油的分提产品有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三种。成品棕榈油的分提产品有棕榈液油、棕榈超级液油、棕榈硬脂三种。质量要求
5.1特征指标
棕榈油特征指标见表1。
棕榈油特征指标
折光指数(50℃)
相对密度(50/20C水)
碘值/(g/100g)
棕榈油
1.454~1.456
0.891~0.899
50.0~55.0
皂化值(以氢氧化钾计)/(mg/g)不皂化物/(g/kg)
脂肪酸组成/%
葵酸Co.。
月桂酸Cra。
豆蔻酸Chu.。
棕榈酸Ch
棕榈一烯酸Ci
十七烷酸
十七碳一烯酸
硬脂酸CiB\o
190~209
39.3~47.5
GB15680—2009
GB15680—2009
亚油酸Ch.2
亚麻酸Cra.3
花生酸Cao
花生一烯酸Cao
山裔酸
分提棕榈油特征指标见表2。
折光指数
相对密度
碘值/(g/100g)
皂化值(以氢氧化钾计)/
(mg/g)
不皂化物/(g/kg)
脂肪酸组成/%
2Cioto
月桂酸C12-0
豆蔻酸
棕榈酸Ci6.
棕榈一烯酸C161
十七烷酸
十七碳一烯酸
硬脂酸Cie-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酸
花生一烯酸
山裔酸
棕榈液油
表1(续)
分提棕榈油特征指标
棕榈超级液油
1.458~1.460(40c)
0.899~0.920
(40℃/20℃水)
194~202
38.0~43.5
39.8~46.0
10.0~13.5
棕榈油
36.0~44.0
1.463~1.465(40C)
0.900~0.925
(40℃/20水)
180~205
30.0~39.0
43.0~49.5
10.5~15.0
棕构硬脂
1.447~1.452(60C)
0.881~0.891
(60℃/20℃水)
193~205
48.0~74.0bzxz.net
15.5~36.0
注1:上列指标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ODEX-STAN210—2003《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的指标一致。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0.05%。5.2
质量指标
5.2.1棕榈油质量指标见表3。
熔点/℃
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透明度
水分及挥发物/%
不溶性杂质/%
酸值(以氢氧化钾计)/(mg/g)过氧化值/(mmol/kg)
铁/(mg/kg)
铜/(mg/kg)
注1:划有“”者不做检测。
注2: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棕榈油质量指标
棕榈原油
分提棕榈油的原油和成品油质量指标见表4和表5。表4分提棕榈原油质量指标
熔点/℃
水分及挥发物/%
不溶性杂质/%
酸值(以氢氧化钾计)/(mg/g)铁/(mg/kg)
铜/(mg/kg)
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熔点/℃
透明度
酸值(以氢氧化钾计)/(mg/g)过氧化值/(mmol/kg)
气味、滋味
色泽(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水分及挥发物/%
不溶性杂质/%
注:黑体部分指标强制。
棕榈液油
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
棕榈超级液油
5成品分提棕榈油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
棕榈液油
40℃澄清、透明
棕榈超级液油
40℃澄清、透明
GB15680—2009
成品棕榈油
黄30红3.0
50℃澄清、透明
棕榈硬脂
棕榈硬脂
80C澄清、透明
具有棕榈油固有的气味、滋味,无异味黄30
GB15680—2009
5.3卫生指标
按GB2716、GB2760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5.4真实性要求
棕榈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6检验方法
6.1透明度检验
将盛试样的比色管放入规定温度(棕榈油50℃,棕榈液油40℃,棕榈超级液油40℃,棕榈硬脂80C)的水浴锅中,静置24h。按GB/T5525执行。6.2气味、滋味检验
按GB/T5525执行。
6.3色泽检验
将试样置于适当的温度下使其完全成液态,按GB/T22460执行。6.4相对密度检验
按GB/T5526执行。
6.5折光指数检验
按GB/T5527执行。
6.6水分及挥发物检验
按GB/T5528执行。
6.7不溶性杂质检验
按GB/T15688执行。
6.8酸值检验
按GB/T5530执行。
6.9碘值检验
按GB/T5532执行。
6.10皂化值检验
按GB/T5534执行。
6.11不皂化物检验
按GB/T5535.1~~5535.2执行。
6.12过氧化值检验
按GB/T5538执行。
6.13熔点测定
按ISO6321执行。
6.14脂肪酸组成检验
按GB/T1737617377执行。
6.15油脂试样制备
按GB/T15687执行。
6.16卫生指标检验
按GB/T5009.37执行。
7检验规则
7.1扦样
棕榈油扦样方法按GB/T5524执行。6
7.2出厂检验
按5.2的规定逐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7.3型式检验
GB15680—2009
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按第5章的规定执行。7.4判定规则
各类产品的质量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即判定为不合格产品。8标签
8.1产品名称
8.1.1产品名称等标签信息应符合GB7718的规定及要求,此外还应执行8.1.2、8.1.3、8.1.4的规定。
8.1.2凡标识“棕榈油”名称的产品,应标注“棕榈原油”或“成品棕榈油”。8.1.3凡标识“分提棕榈油”名称的产品,应标注“原油”或“成品油”。分提棕榈油产品采用“棕榈油”名称时,还应标注分提棕榈油的名称、“原油”或“成品油”。8.1.4转基因油脂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8.2原产国
应注明产品原料的生产国名。
包装、存和运输
9.1包装
包装容器应专用、清洁、干燥和密封,应符合GB/T17374及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成品棕榈油包装应符合食品卫生和安全要求,容器内壁和阀不应使用铜质材料,铁质内壁应使用无害涂料涂层。9.2购存
应贮存在低温、干燥、清洁及避光的地方。不应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9.3运输
运输中应注意安全,防止日晒、雨淋、渗漏、污染和标签脱落。散装运输要有专车,保持车辆清洁、卫生。
GB15680—2009
参考文献
CODEX-STAN210—2003《指定的植物油法典标准》。[
GB15680-2009
版权专有傻权必究
书号:1550661-3813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9863-2023 服装制图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42239.1-2022 洗涤用酶制剂 第1部分:碱性蛋白酶
-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50053-2013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 GB/T6109.13-2008 漆包圆绕组线 第13部分:180级直焊聚酯亚胺漆包铜圆线
- GB/T4995-2014 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和试验选择
- GB/T22264.3-2022 安装式数字显示电测量仪表 第3部分:功率表和无功功率表的特殊要求
- GB/T5009.101-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锑的测定
- GB7911.1-1987 热固性树脂装饰层压板 技术条件
- GB/T14625.1-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1部分:圆度测定方法
- GB/T14625.2-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2部分:反弹高度测定方法
- GB/T14625.3-2008 篮球、足球、排球、手球试验方法 第3部分:动态耐冲击试验方法
- GB/T27840-2011 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
- GB/T50908-2013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