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999-2006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

【电力行业标准(DL)】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31 01:56:27
- DL/T999-2006
- 现行
标准号:
DL/T 999-2006
标准名称: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5-06 -
实施日期:
2006-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6.5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火电厂用2.25Cr-1Mo钢球化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以2.25Cr-1Mo钢制造的金属壁温小于570℃的过热蒸汽管道、联箱、导汽管等高温部件在高温条件下长期使用后的球化等级评定。同类材料制作的金属壁温在580℃以下的受热面管的球化等级评定可参照执行。 DL/T 999-2006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 DL/T999-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77.040.01
备案号:1763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999—2006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The gradational standard of spheroidizitionfor 2.25Cr-1Mo steel used in power plant2006-05-06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试样制备
4球化级别评定方法及评级标准.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常用2.25Cr-1Mo系列钢化学成分常用2.25Cr-1Mo系列钢力学性能常用2.25Cr-1Mo系列钢高温性能,10CrMo9-10钢球化级别与理化性能对应关系DL/T999—2006
DL/T999—2006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公厅【2003】873号文)的要求制定的。为了规范和指导对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范围内的2.25Cr-1Mo系列钢制部件运行后的组织球化程度进行评级,掌握材料的组织性能,并为材料的性能评定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季献武、陈惠宝、卜永康、刘琦。1范围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火电厂用2.25Cr-1Mo钢球化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DL/T999-2006
本标准适用于以2.25Cr-1Mo钢制造的金属壁温小于570℃的过热蒸汽管道、联箱、导汽管等高温部件在高温条件下长期使用后的球化等级评定。同类材料制作的金属壁温在580℃以下的受热面管的球化等级评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310
GB/T13298
DL/T884
ASTMA213
ASTMA335
BSEN10216-2
JISG3458
JISG3462
3试样制备
3.1取样法制样
3.1.1取样方法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金相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锅炉、过热器和热交换器用无缝铁素体和奥氏体合金钢管标准规范StandardSpecificationforSeamlessFerriticandAusteniticAlloy-SteelBoiler,Superheater,andHeat-Exchanger Tubes
高温设备用无缝铁素体合金钢管标准规范StandardSpecificationforSeamlessFerriticandAusteniticAlloy-SteelPipeforHigh-TemperatureService压力无缝钢管一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规定高温特性的非合金和合金钢管Seamless steel tubes for pressure purposes--Technical delivery conditions管路用合金钢钢管
锅炉与热交换器用合金钢钢管
从被检验的部件上切取试样,其试样应包括检验部位的整个壁厚截面,并考虑纵向和横向不同方位。对于壁较厚的部件,允许分割成若干试样,但应保证覆盖整个检验截面。试样的切割宜采用机械方法,需注意加工时的冷却,防止发生组织变化。试样不宜用火焰切割,若必须采用火焰切割,则应将热影响区完全去除。3.1.2试样的平整与磨光
从部件上取下的试样先要进行平整,一般宜在砂轮机上进行,应注意试样的冷却,不可长时间不间断磨制。
试样平整后,先用水砂纸由粗到细依次研磨,一般应磨至600号,然后用金相砂纸手工精磨或用金相精磨装置磨制。
为保证检验面平整,避免研磨时试样边缘倒角,或者试样较小不便握执时,可借助夹具或采用镶嵌的方法进行磨制。
DL/T999—2006
3.1.3抛光与浸蚀
宜采用机械抛光方法,去除研磨划痕及畸变层。若畸变层较难去除,应采用抛光和浸蚀交替重复的方式进行。交替抛光之间的初浸蚀和最终组织显示均采用3%~5%硝酸酒精溶液,初浸蚀时间为5s~10s,组织显示浸蚀时间约为8s,使浸蚀面略呈灰白色即可。每次浸蚀后均应随即进行清洗、吹干。金相试样制备的其他要求按GB/T13298的有关规定执行。3.2复型法制样或现场摄照
3.2.1复型试样制备
用机械方法完全去除被检查面的表面氧化层及脱碳层,然后用打磨工具进行磨制,磨制顺序按3.1.2。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现场条件选择采用机械抛光、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方法。浸蚀方法与3.1.3的规定相同,但浸蚀时间可略长,使检查面浸蚀程度比取样试样略深。3.2.2复型
复型材料可采用厚度为80um100um的醋酸纤维素薄膜(AC纸)或有机玻璃片。复型用的溶剂可采用丙酮类有机溶剂或三氯甲烷。在复型薄膜或有机玻璃片与金相磨面间充以溶剂,稍加压力使复型片与金属表面之间贴合紧密,不允许存在气泡、间隙等。
现场金相复型试样制备的其他要求按DL/T88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3.2.3现场摄照
在常规性金相评级检验时,可在制好样的金相磨面处用便携式金相显微镜直接观察和摄照。4球化级别评定方法及评级标准
4.1采用与本标准所附图片对比的方法,在金相显微镜400~500倍的放大倍率下,选择球化最严重的部位进行球化级别的评定,必要时可在更高倍率下观察。4.2球化级别。从原始状态至完全球化共分为5个级别,各级别的组织特征列于表1。表12.25Cr-1Mo钢球化组织特征
球化程度
末球化(原始态)
倾向性球化
轻度球化
中度球化
完全球化
球化级别
组织特征
聚集形态的贝氏体,贝氏体中的碳化物呈粒状聚集形态的贝氏体区域已分散,部分碳化物分布于铁素体晶界上,贝氏体尚保留其形态
贝氏体区域内碳化物明显分散,碳化物呈球状分布于铁素体晶界上,贝氏体形态基本消失大部分碳化物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部分呈链状晶界碳化物呈链状并长大
注:当2.25Cr-1Mo钢供货态有少量珠光体存在时,珠光体的球化亦可按此表规定评级图号
4.3评级时,应首先在显微镜下将试样作全面观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视场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在同一检查面选择的视场数目不少于3个。4.4对介于两个级别之间的组织球化状态,允许使用半级表示,如1.5级、2.5级等。4.5如果试样中存在有球化不均匀现象,应根据其不均匀情况区别对待。对个别不均匀;应以占优势(相同级别视场面积占总观察面积90%以上时)的球化级别作为评定结果。对普遍不均匀,应以球化程度严重的球化级别为评定结果,并在评定结论中以文字表述其不均匀性。4.62.25Cr-1Mo系列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高温性能数据参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其球化2
级别与理化性能对应关系参见附录D。(b)
图11级(未球化)
(a)250X:(b)500×;(c)1000×DL/T999-2006
DL/T999—2006
图22级(倾向性球化)
(a)250×;(b)500X;(c)1000x(a)
图33级(轻度球化)
(a)250X;((b)500X;(c)1000xDL/T999-2006
DL/T999-2006
图44级(中度球化)
(a)250×;(b)500×;(c)1000X(c)
图55级(完全球化)
(a)250X:((b)500×;(c)1000×DL/T999-2006
DL/T999-200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2.25Cr-1Mo系列钢化学成分A.1常用2.25Cr-IMo系列钢化学成分见表A.1。常用2.25Cr-iMo系列钢化学成分表A.1
技术条件
BSEN10216-2:2002
10CrMo9-10
材料号:1.7380
JIS G3462—2004
STBA24
JISG3458—2005
STPA24
ASTMA213-05a
ASTMA335-05
GB5310—1995
12Cr2MoG
0.08~0.14
0.05~0.15
0.05~0.15
0.08~0.15
0.30~0.70
0.30~0.60
0.30~0.60
0.30~0.60免费标准bzxz.net
0.40~0.70
2.00~2.50
1.90~2.60
1.90~2.60
1.90~2.60
0.87~1.13
0.87~1.13
0.87~1.13
0.90~1.20
注:BSEN10216-2:2002标准中对10CrMo9-10钢中Ni、Al、Cu等元素含量有上限要求Si
不大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备案号:1763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999—2006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The gradational standard of spheroidizitionfor 2.25Cr-1Mo steel used in power plant2006-05-06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前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试样制备
4球化级别评定方法及评级标准.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常用2.25Cr-1Mo系列钢化学成分常用2.25Cr-1Mo系列钢力学性能常用2.25Cr-1Mo系列钢高温性能,10CrMo9-10钢球化级别与理化性能对应关系DL/T999—2006
DL/T999—2006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公厅【2003】873号文)的要求制定的。为了规范和指导对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范围内的2.25Cr-1Mo系列钢制部件运行后的组织球化程度进行评级,掌握材料的组织性能,并为材料的性能评定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金属材料标准化委员会归口并解释。本标准起草单位: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季献武、陈惠宝、卜永康、刘琦。1范围
电站用2.25Cr-1Mo钢球化评级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火电厂用2.25Cr-1Mo钢球化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标准。DL/T999-2006
本标准适用于以2.25Cr-1Mo钢制造的金属壁温小于570℃的过热蒸汽管道、联箱、导汽管等高温部件在高温条件下长期使用后的球化等级评定。同类材料制作的金属壁温在580℃以下的受热面管的球化等级评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310
GB/T13298
DL/T884
ASTMA213
ASTMA335
BSEN10216-2
JISG3458
JISG3462
3试样制备
3.1取样法制样
3.1.1取样方法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金相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锅炉、过热器和热交换器用无缝铁素体和奥氏体合金钢管标准规范StandardSpecificationforSeamlessFerriticandAusteniticAlloy-SteelBoiler,Superheater,andHeat-Exchanger Tubes
高温设备用无缝铁素体合金钢管标准规范StandardSpecificationforSeamlessFerriticandAusteniticAlloy-SteelPipeforHigh-TemperatureService压力无缝钢管一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规定高温特性的非合金和合金钢管Seamless steel tubes for pressure purposes--Technical delivery conditions管路用合金钢钢管
锅炉与热交换器用合金钢钢管
从被检验的部件上切取试样,其试样应包括检验部位的整个壁厚截面,并考虑纵向和横向不同方位。对于壁较厚的部件,允许分割成若干试样,但应保证覆盖整个检验截面。试样的切割宜采用机械方法,需注意加工时的冷却,防止发生组织变化。试样不宜用火焰切割,若必须采用火焰切割,则应将热影响区完全去除。3.1.2试样的平整与磨光
从部件上取下的试样先要进行平整,一般宜在砂轮机上进行,应注意试样的冷却,不可长时间不间断磨制。
试样平整后,先用水砂纸由粗到细依次研磨,一般应磨至600号,然后用金相砂纸手工精磨或用金相精磨装置磨制。
为保证检验面平整,避免研磨时试样边缘倒角,或者试样较小不便握执时,可借助夹具或采用镶嵌的方法进行磨制。
DL/T999—2006
3.1.3抛光与浸蚀
宜采用机械抛光方法,去除研磨划痕及畸变层。若畸变层较难去除,应采用抛光和浸蚀交替重复的方式进行。交替抛光之间的初浸蚀和最终组织显示均采用3%~5%硝酸酒精溶液,初浸蚀时间为5s~10s,组织显示浸蚀时间约为8s,使浸蚀面略呈灰白色即可。每次浸蚀后均应随即进行清洗、吹干。金相试样制备的其他要求按GB/T13298的有关规定执行。3.2复型法制样或现场摄照
3.2.1复型试样制备
用机械方法完全去除被检查面的表面氧化层及脱碳层,然后用打磨工具进行磨制,磨制顺序按3.1.2。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现场条件选择采用机械抛光、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方法。浸蚀方法与3.1.3的规定相同,但浸蚀时间可略长,使检查面浸蚀程度比取样试样略深。3.2.2复型
复型材料可采用厚度为80um100um的醋酸纤维素薄膜(AC纸)或有机玻璃片。复型用的溶剂可采用丙酮类有机溶剂或三氯甲烷。在复型薄膜或有机玻璃片与金相磨面间充以溶剂,稍加压力使复型片与金属表面之间贴合紧密,不允许存在气泡、间隙等。
现场金相复型试样制备的其他要求按DL/T88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3.2.3现场摄照
在常规性金相评级检验时,可在制好样的金相磨面处用便携式金相显微镜直接观察和摄照。4球化级别评定方法及评级标准
4.1采用与本标准所附图片对比的方法,在金相显微镜400~500倍的放大倍率下,选择球化最严重的部位进行球化级别的评定,必要时可在更高倍率下观察。4.2球化级别。从原始状态至完全球化共分为5个级别,各级别的组织特征列于表1。表12.25Cr-1Mo钢球化组织特征
球化程度
末球化(原始态)
倾向性球化
轻度球化
中度球化
完全球化
球化级别
组织特征
聚集形态的贝氏体,贝氏体中的碳化物呈粒状聚集形态的贝氏体区域已分散,部分碳化物分布于铁素体晶界上,贝氏体尚保留其形态
贝氏体区域内碳化物明显分散,碳化物呈球状分布于铁素体晶界上,贝氏体形态基本消失大部分碳化物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部分呈链状晶界碳化物呈链状并长大
注:当2.25Cr-1Mo钢供货态有少量珠光体存在时,珠光体的球化亦可按此表规定评级图号
4.3评级时,应首先在显微镜下将试样作全面观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视场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在同一检查面选择的视场数目不少于3个。4.4对介于两个级别之间的组织球化状态,允许使用半级表示,如1.5级、2.5级等。4.5如果试样中存在有球化不均匀现象,应根据其不均匀情况区别对待。对个别不均匀;应以占优势(相同级别视场面积占总观察面积90%以上时)的球化级别作为评定结果。对普遍不均匀,应以球化程度严重的球化级别为评定结果,并在评定结论中以文字表述其不均匀性。4.62.25Cr-1Mo系列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高温性能数据参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其球化2
级别与理化性能对应关系参见附录D。(b)
图11级(未球化)
(a)250X:(b)500×;(c)1000×DL/T999-2006
DL/T999—2006
图22级(倾向性球化)
(a)250×;(b)500X;(c)1000x(a)
图33级(轻度球化)
(a)250X;((b)500X;(c)1000xDL/T999-2006
DL/T999-2006
图44级(中度球化)
(a)250×;(b)500×;(c)1000X(c)
图55级(完全球化)
(a)250X:((b)500×;(c)1000×DL/T999-2006
DL/T999-200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2.25Cr-1Mo系列钢化学成分A.1常用2.25Cr-IMo系列钢化学成分见表A.1。常用2.25Cr-iMo系列钢化学成分表A.1
技术条件
BSEN10216-2:2002
10CrMo9-10
材料号:1.7380
JIS G3462—2004
STBA24
JISG3458—2005
STPA24
ASTMA213-05a
ASTMA335-05
GB5310—1995
12Cr2MoG
0.08~0.14
0.05~0.15
0.05~0.15
0.08~0.15
0.30~0.70
0.30~0.60
0.30~0.60
0.30~0.60免费标准bzxz.net
0.40~0.70
2.00~2.50
1.90~2.60
1.90~2.60
1.90~2.60
0.87~1.13
0.87~1.13
0.87~1.13
0.90~1.20
注:BSEN10216-2:2002标准中对10CrMo9-10钢中Ni、Al、Cu等元素含量有上限要求Si
不大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5190.4-2019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 DL/T549-1994 电能计量柜基本试验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287-2013 煤灰比电阻的试验室测定方法
- DL/T5161.1-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部分:通则
- DL/T404-2007 3.6kV~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 DL/T990-2005 双吊点弧形闸门后拉式液压启闭机(液压缸)系列参数
- DL/T1298-2013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规程
- DL/T1315-2013 电力工程接地装置用放热焊剂技术条件
- DL/T1214-2013 9FA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维修规程
- DL5009.1-201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火力发电
- DL/T1703-2017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评价导则
- DL/T5096-2008 电力工程钻探技术规程
- DL/T383-2010 污秽条件高压瓷套管的人工淋雨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