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883-1996 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无线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通信行业标准(YD)】 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无线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5 23:24:27
- YD/T883-1996
- 已作废
标准号:
YD/T 883-1996
标准名称:
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无线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96-01-01 -
作废日期:
2000-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494.45 KB
替代情况:
作废;被YD/T 883-1999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YD/T 883-1996 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无线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YD/T883-1996

部分标准内容:
YD/T883--1996
本标准是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GSM建议11.20(1992年发布,第一阶段冻结版本03.10)的内容编制的,在技术上与该建议等效。由于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时需符合标准格式的规定,因此除在前面增加了前言外,还增加了第1至3章。从第4章起与GSM建议11.20对应,它们的对应关系为:第4章对应于GSM建议11.20的附录A1.1一般条件。第5章对应于GSM建议11.202.1.6节。第6章对应于GSM建议11.202.1.7节。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起草。本标准起草人:王晓云魏然姜梅。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9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无线指标及测试方法
YD/T883--1996
本标准规定了9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内基站无线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采用TDMA技术的900MHz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基站无线设备,可用于对设备进行的入网检测,仲裁检测和性能测试。也可作为生产厂家、运营部门和维修部门对设备进行质量检验和性能测试的参考标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应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CEPTT/R24一01主要用于话音通信陆地移动业务无线设备的技术特性和测试条件。3符号与缩略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6-12-04批准接入准许信道
广播控制信道
比特误码率
坏帧指示
基站控制器
基站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测试设备
基站收发信台
循环穴余校验
帧擦除指示
帧擦除率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多径衰落模拟器
移动台
均方误差
寻呼信道
随机接入信道
残余比特误码率
1997-03-01实施
4测试条件
YD/T 883—1996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
慢跳频
时分多址接入
本标准中的测试,均应在正常条件下进行。4.1正常温湿度条件
对室内型基站,正常温湿度测试条件应是以下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任意组合:温度0℃~~+35℃
相对湿度 15%~85%
对室外型基站,正常温湿度测试条件应是以下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任意组合:温度—20℃~+45℃
相对湿度5%~95%
当上述条件不具备时,应将测试过程中的实际温度和相对湿度记录在检验报告中。4.2测试设备的误差
测试设备误差应优于下列值:
直流电压
交流平均电压
交流平均频率
无线频率
无线频率电压
无线频率功率
无线载波功率
假负载、组合器、电缆、接头、衰减器等的阻抗信号发生器的源阻抗和测量接收器的输入阻抗衰减器的衰减
传输时延
无线接口比特定时
4.3测试频道的选择
±20Hz
±1℃
测试中一般选择载频序列底部、中部和上部的3个频点即B(1~5号频道中的一个频道)、M(60~64号频道中的一个频道)、T(120~124号频道中的个频道)进行测量。5发射机的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5.1相位误差与频率误差
5.1.1定义
发射机的相位误差和频率误差是指测得的实际频率、相位与理论期望的频率、相位之差。5.1.2指标
a)相位误差均方根值(RMS)应不超过5°,峰值误差不超过20°。2
b)频率误差不超过5×10-8
5.1.3测试方法
YD/T 883—1996
a)配置中的全部载频在所有时隙以全功率发射1h。b)BSS应跳变于配置中可用载频的最大范围和数目;或在无线频道B、M和T上进行。BSS配置的所有RF设备都应测试。
c)BSSTE将已知的伪随机比特流输入BSS的调制器,BSS应产生至少200个不同脉冲。以每调制比特2个采样值的分辨率求出时隙有用部分(突发脉冲中部的147bit)的相位轨迹。d)在BSSTE中,计算出已知伪随机比特流的理论相位轨迹。e)BSSTE从实际测出的与期望相位轨迹间的差值得出相位差轨迹,并以此导出频率误差。5.2平均发射载频功率
5.2.1定义
平均发射RF载频功率指在无线信道上输人TX合路器的功率。5.2.2指标
TRX 功率等级
最大峰值功率(W)
容限(dB)
BSS应能输出表1中所列的功率等级的最大峰值功率,并且能以2土0.5dB的步长下调6个功率级。BSS应具有下行功率控制功能,应能从TRX功率等级设定的功率级(级0)下降至级15,两相邻级之间步长为2士1.5dB,且为单调递减序列。在RF功率控制下各功率控制级的功率电平精度应优于表2中的值。表2
功率控制级
最大功率控制级(0级)
其它功率控制级(1~15级)
5.2.3测试方法
a)一般应在 TX合路器的输入端测试。b)配置的所有载频在全时隙上以全功率发射1h。容限
c)BSS应配置无线频道B、M和T。若使用SFH,则应跳变于这3个频率。d)BSS以同功率电平发射一TDMA顿中的 3个相邻时隙,测中间时隙有用部分上的功率电平,对1000个这样的时隙取平均(功率电平较之期望值高于一40dB的时隙才被包括在平均处理中),依次在指配的3个频率上进行测试。
e)对不论SFH与否的各个标称功率电平进行测量。f)对BCCH载频,在其规定的功率电平上测试。5.3发射射频载频功率包络
5.3.1定义
YD/T 883-1996
发射RF载频功率包络定义了以下3方面的内容a)发射的功率包络必须稳定的时间段(时隙的有用部分)。b)对稳定性的要求。
c)额定关闭时隙的最大输出功率。5.3.2指标
在正常测试条件下,测量结果应满足图1的功率/时间分布。若BSS具有RF功率控制,时隙有用部分上的Pmax和Pmin值应处于5.2中规定的容限内。时隙关闭时,其功率电平Poff应<一70dB,当—70dB的绝对值<一36dBm,则取Poff≤36dBm。功率(dB)
5.3.3测试方法
+10+8-+10-
(147bit)
-10-+-8 -+-10-
图1发射射频载频功率包络
时间(μs)
a)BSS应配置无线频道B、M和T,测试将使用TDMA顿中3个相邻的时隙,其它时隙应处于关闭状态。
b)用带宽(BW)至少为1MHz的检测器在合路器的天线接头处连续地测量功率,TX合路器应根据厂家或运营者的要求连接最大数目的载频。c)3个时隙应工作于同一功率级(Pmin或Pmax)。对时隙序列(TS1、TS2、TS3)=(Poff、Pmax、Poff)和(Poff~Pmin、Poff)测试并存储至少100个完整周期,其中Pmax为额定功率级(0级),Pmin为功率控制级(1至15级),Poff 为空闲时隙的功率。若 BSS 使用 SFH功能,3 个时隙都需 SFH。d)依次在指配的3个频率上分别测试。e)对配置中的所有RF设备进行测试。5.4输出射频频谱
5.4.1连续调制频谱
5.4.1.1定义
在标称载频的邻近频带上产生的射频频谱。5.4.1.2指标
在正常测试条件下,调制频谱的功率电平不应超出表3中的极值。如果表3中400kHz至1800kHz偏置所要求极值的绝对电平低于--36dBm,则以-36dBm代替该值。在测试方法c)中,890~915MHz频段内测得的功率电平应<一98dBm。5.4.1.3测试方法
BSS应配置无线癫道B、M和 T。
YD/T 883—1996
a)BSS 在一个时隙上发射一伪随机加密比特序列调制的全功率信号,其它时隙应该关闭。BSSTE测量时隙有用部分(不包括训练比特)的平均功率,对至少500个时隙取平均(只有相对期望值超出一40dB的时隙才可进行平均),在SFH情况下,激活所有载频,若无SFH,则只激活被测载频。测试设备参数如下:
功率电平
分辨带宽:30kHz
视频带宽:100kHz
零扫频宽度
在下列频率偏置处测量功率:
各偏置频率(kHz)处的最大相对电平(dB)200
100kHz、200kHz、250kHz、400kHz、600至1800kHz频段间步长为200kHz。400
600~~1800
b)将全部时隙设为同一功率级,对由制造商或运营者定义的所有标称功率电平,重复a)项。c)分辨带宽设置改为100kHz,重复a)项测试,在890至915MHz频率范围内以200kHz的步长测量功率电平。
d)依次在指配的3个频率上对各RF射频重复整个测量过程。5.4.2切换瞬态频谱
5.4.2.1定义
切换瞬态频谱是由于功率切换而在标称载频的邻近频带上产生的射频频谱。5.4.2.2指标
在正常测试条件下,测得的功率电平应不超过表4中的极值或一36dBm(取大值)(表4中dBc是指相对于BSS 峰值功率的dB值)。
频率偏置(kHz)
5.4.3测试方法
BSS应配置无线频道B、M和T。
功率(dBe)
a)BSS在所有时隙上发射用伪随机比特序列调制的全功率信号,在SFH情况下,激活所有载频,不使用 SFH,则只激活被测载频。
测试设备的参数设置如下:
分辨带宽30kHz
视频带宽100kHz
零扫频宽度
峰值保持
在下列频率偏置处测功率:
400,6001200,1800kHz。
YD/T 883—1996
b)BSS不使用RF功率控制时,采用图2的功率/时间分布,重复a);BSS使用RF功率控制时,采用图3的功率/时间分布,重复a)项。分别在启动SFH与关闭SFH下进行测试。c)对由制造商或运营者为BSS定义的所有标称功率电平,重复a)项。d)依次在指配的3个频率上,对所有的RF设备重复整个测量过程。功率
图2BSS不使用RF功率控制时的功率/时间分布功率
01234567
图3BSS使用RF功率控制时的功率/时间分布5.5互调衰减
5.5.1定义
·时隙
互调衰减指射频发射设备对由载频和经其天线输入的干扰信号在其非线性部件产生信号的抑制能力。5.5.2指标
正常测试条件下的互调极限见表5。6
TX,RF频道
YD/T883—1996
测试信号偏置(X)
103dBm
100kHz~12.75GHz
890~915MHz
a)Y值应选择3、5或7阶互调,结果恰好落在RX频段中部的偏置值(例如15MHz或22.5MHz)。b)表5中用dB表示的是最小互调衰减,互调衰减为 TX输出功率电平与最大互调分量的功率电平比(dB)。5.5.3测试方法
a) BSS 不启动 SFH。
b)将RF发射设备的天线输出(包括合路器)连接由一环形器组成的耦合器,输入阻抗为50Q。环形器的一端经一同轴电缆连接RF设备的输出端;第二端接负载为50Q频谱仪,测试带宽为300kHz(在BSSRX频段中为30kHz),第三端经一隔离器连接无用(干扰)测试信号源。c)测试信号为(见图4):
未调制的;
频率与发射载频相差XMHz;
功率电平比有用载频功率(最大功率)低30dB。d)断开RF发射设备,接入50Q的负载,在同轴电缆末的天线输出端测干扰信号的功率电平。RF发射设备的天线输出功率在连接一仿真天线的天线输出端直接测试。e)在表5中指示的频段,测任一互调分量,改变同轴电缆的长度直到测得互调分量的最大电平。f)测配置中的全部RF设备。
功率(dB)
有用信号
5.6BSS内互调衰减
5.6. 1定义
AAnAAn
f。+800kHz
互调分区
图4测试信号
当多个发射机通过天线合路器工作或相互间紧靠在一起工作时,漏到其他TX以及非线性部件时会产生互调分量,对这种互调分量的抑制即为BSS内互调衰减。5.6.2指标
正常测试条件下,在接收机频带内,测得互调分量不允许超过表6给出的值。频带
890-915MHz
YD/T 883---1996
测试带宽
—103dBm
在正常测试条件下,在发射机频带内偏置大于1.8MHz时,测得互调分量不应超过表7中规定的极限值,偏置<18MHz时,互调分量不应超过5.4中规定的电平。表7
1. 8-~6. 0MHz
5.6.3测试方法
a)BSS不使用 SFH。
测试带宽
300kHz
-36dBm/—70dBc(取大者)
36dBm/—70dBc(取大者)
b)TS配置所用的RF设备,各RF发射设备应工作在最大功率和为BSS规定的最小载频间隔,如RF为频道3和以YMHz为间隔的系列频道,这表示,若规定最小频率间隔Y一1.8MHz(9个RF频点),则应在RF频道号为3+9*(n一1)上进行测试,n为从1~BSS配置的最大载频数。c)在BSS的天线接头处用一频谱仪(给BSS提供50Q终端阻抗)进行测量,测试带宽见表7。d)在发射机频带,应在高于最大载频和低于最小载频的频带内测量,5.7发射机的杂散辐射
5.7.1定义
杂散辐射是指在除载频和与正常调制和功率切换换相关的边带以外频率上的辐射。发射机杂散辐射是指由BSS发射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杂散辐射。5.7.2指标
正常测试条件下测得的杂散辐射功率不许超过表8的值。表8
电源线
天线接头
注:72dBμV相应于4mV.
5.7.3测试方法
杂散辐射分为以下3种测试:
9kHz-10MHz
10~30MHz
30~1000MHz
1000MHz~12.75GHz
9kHz~1000MHz
1000MHz~12. 75GHz
最大电平
72dBμV(Pd)
72dBμV(Pd)
—36dBm
-30dBm
-36 dBm
-30dBm
天线接头处,在502负载上测得任意离散信号的功率电平,为传导型杂散辐射。设备的机箱和框架所辐射的有效辐射功率。为机箱辐射。一在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的输出端测得的任意离散信号的电压电平,为传导型杂散辐射。BSS应配置无线频道B.M和T,在3个频率上每隔一个时隙发射全功率。BSS若不使用SFH,应依次在3个频率上测试,若BSS使用SFH,BSS应在这3个频率上跳变,在这3个频率上测BSS所有的RF设备。根据表9,在峰值保持下进行测量,测试场点应符合CEPTT/R24一01附录1的要求。a)测天线接头处的杂散辐射
YD/T883—1996
将天线接头的输出端连接一台具有502阻抗的频谱分析仪或选频电压表,若检测设备未按输入功率校准,需用置换法确定杂散信号电平。表9
935~960MHz
(BSS TX频段)
890~915MHz
(偏离 BSS TX段)
距离载频的频率偏移
≥600kHz
≥1. 8MHz
≥6.0MHz
≥2MHz
≥5MHz
≥10MHz
≥20MHz
≥30MHz
分辨带宽
100kHz
100kHz
300kHz
注:对于低搜索频率,分辨带宽必须小于搜索频率。在9~100kHz范围内,分辨带宽为1kHz,在100kHz~10MHz范围内,为10kHz,其它要求不变。
b)测有效辐射功率
使用个满足要求的测试场地,将BSS置于绝缘支柱的特定高度上,其电源要经过一RF滤波器,以避免来自电源线的辐射。
对频段30~12.75MHz,用测试天线与接收机检测任一杂散信号。在检测到杂散分量的各个频率上,转动样机以获得最大响应,用置换法确定其有效辐射功率,将测试天线置成与原平面呈正交极化的平面内,重复测试。
为简化测试,只正常配置一个有效收发信机的BSS要求有转动测试。c)测输入电源线的传导杂散辐射由于30MHz以下的频段难以进行再生场强的测试,所以此频段中RF发射设备的干扰能力通过测每根电源线与地间的射频电压来确定。将BSS置于屏蔽室中,各条电源线连接到LISN,用选频电平表即频谱分析仪测LISN各分支与地间的电压。注:所谓再生场强,即用置换法测试时须产生相同的场强值。6接收机的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6.1静态层1功能(标称差错率)6.1.1定义
静态层1接收功能是RF部分、复用与多址功能、均衡器解密功能、去交织和信道译码等功能的总称。静态层1功能以信道译码前的标称差错率(比特误码率BER)来表示。测试中TCH/FS未保护的II类比特经信道译码取出后,可代表信道译码前的性能。6.1.2指标
正常测试条件下的差错率应<表10中的值表10
传播条件
6.1.3测试方法
YD/T 883—1996
a)若BSS使用 SFH,测试时应跳变于最大的载频数和最大的频率范围,若不使用 SFH,应为测试指定的无线频道B、M和T。
b)在这两种情况下,在全部规定的载频和所有可能的TCH/FS时隙测试所有RF设备。c)在BSS输入端输入一个来自BSSTE的正常调制的测试信号,将从BSS接收机获得的经信道译码保护II类比特与来源于BSSTE的未保护II类比特相比较,测试信号的电平应在一85dBm与A之间变化。A在静态传播条件下是一10dBm[103dBuV(emf)],在多径传播条件下是一40dBm[73dBuV(emf)]。6.2误码检测功能
6.2.1定义
误码检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循环亢余校验(CRC)用于检测错误的层2顿或话音顿。坏顿指示(BFI)用于全速率话音译码器。帧擦除指示(FEI)用于控制信道。6.2.2指标
对于 TCH/FS信道,平均10s内未检测出的坏话音帧(BFI0)应低于1。对于RACH信道,未检测出的误差顿(FEI一0)应低于0.02%。对于带有 ACCH 的 TCH/FS 和 SDCCH,对那些FACCH、SACCH或 SDCCH的帧,未检测出的差错顿(FEI=0)应低于0.002%。
6.2.3测试方法
a)将一个7.5节中规定为干扰的信号依次输入到具有随路控制信道(SACCH与FACCH)的TCH/FS和SDCCH以及RACH信道上,有用信号的电平为一85dBm[28dBuV(emf)]。BSS应配置成能接收这些信道。记录BSS中信道译码后产生的比特流以及相应的BFI或FEI。b)在信道上不发任何干扰信号,重做a)项。6.3静态参考灵敏度电平
6.3.1定义
参考灵敏度是指在得到规定的BER或FER条件下的接收机最小输入电平值。静态参考灵敏度电平为静态环境下输入一标准测试信号。当电平设置为参考灵敏度电平的规定值时,经解调与信道译码后产生的数据具有的FER、RBER或BER性能应满足规定要求。6.3.2指标
当输入信号为104dBm时,所有的信道类形的结果应满足表11给定的指标。对表中未列出的控制信道,其要求同SDCCH。表11
信道类型
TCH/FS
—Ib类比特
--II 类比特
0.10% * α
1.0Erl—5
1.0Etl—5
注:α值为 1至 1. 6。Ib 类 RBER测试中的α值应与相同测试条件下从FER测试中得出的值相同。10
6.3.3测试方法
YD/T 8831996
a)若BSS使用SFH,测试中应跳变于最大的载频数和最大的频率范围,若不使用SFH,则指定无线频道B、M和T作测试。测BSS配置中所有RF载频。b)在某个选定时隙上,将一个正常调制的测试信号输入RX天线接头。将BSSTE中信道编码前的输入信号与BSSRX信道译码后获得的信号作比较。测试信号的电平为一104dBm(BSS的参考灵敏度电平),与选定时隙相邻的2个时隙具有的电平应高出有用信号电平30dB,其他时隙关闭。6.4多径参考灵敏度电平
6.4.1定义
多径环境下输入一标准测试信号,当电平设置为参考灵敏度电平的规定值时,经RX解调和信道译码后产生的数据具有的FER、RBER或BER性能应满足规定要求。6.4.2指标
当输入电平为-104dBm时,表12中各信道对于多径传播分布的误差性能应满足表中给定的指标。对表中未列出的控制信道,其要求同 SDCCH。表12
信道类型/
误差测量
SDCCH(FER)
RACH(FER)
TCH/F9.6(BER)
TCH/F4.8(BER)
TCH/F2.4(BER)
TCH/H4. 8(BER)
TCH/H2. 4(BER)
TCH/FS(FER)
— Ib(RBER)
I(RBER)wwW.bzxz.Net
误差率
注;α值为 1 至 1. 6。Ib 类 RBER测试中的α值应与相同测试条件下从 FER 测试中得出的值相同,6.4.3测试方法
a)测试方法同静态参考灵敏度电平的测量,但不启用SFH。HT100
测试信号电平为一104dBrm,经一多径衰落模拟器(MFS)传给RX天线接头,测试信号的电平是指MFS输出(RX天线输入)的电平。
6.5参考干扰电平(同信道和邻信道干扰抑制)6.5.1定义
参考干扰电平是指RX存在同信道或邻信道干扰的条件下,接收一个有用的调制信号时其性能不低于给定指标的能力。
6.5.2指标
在表14的干扰条件下,测得的结果应满足表13给出的要求。对表中未列出的控制信道,其要求同SDCCH。6.5.3测试方法
a)只在TU3多径条件的测试中才启用SFH。在SFH情况下,应跳变于最大载频数和最大频率范围;不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是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ETSI)GSM建议11.20(1992年发布,第一阶段冻结版本03.10)的内容编制的,在技术上与该建议等效。由于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时需符合标准格式的规定,因此除在前面增加了前言外,还增加了第1至3章。从第4章起与GSM建议11.20对应,它们的对应关系为:第4章对应于GSM建议11.20的附录A1.1一般条件。第5章对应于GSM建议11.202.1.6节。第6章对应于GSM建议11.202.1.7节。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起草。本标准起草人:王晓云魏然姜梅。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9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无线指标及测试方法
YD/T883--1996
本标准规定了9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内基站无线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采用TDMA技术的900MHz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基站无线设备,可用于对设备进行的入网检测,仲裁检测和性能测试。也可作为生产厂家、运营部门和维修部门对设备进行质量检验和性能测试的参考标准。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应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CEPTT/R24一01主要用于话音通信陆地移动业务无线设备的技术特性和测试条件。3符号与缩略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6-12-04批准接入准许信道
广播控制信道
比特误码率
坏帧指示
基站控制器
基站子系统
基站子系统测试设备
基站收发信台
循环穴余校验
帧擦除指示
帧擦除率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多径衰落模拟器
移动台
均方误差
寻呼信道
随机接入信道
残余比特误码率
1997-03-01实施
4测试条件
YD/T 883—1996
慢速随路控制信道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
慢跳频
时分多址接入
本标准中的测试,均应在正常条件下进行。4.1正常温湿度条件
对室内型基站,正常温湿度测试条件应是以下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任意组合:温度0℃~~+35℃
相对湿度 15%~85%
对室外型基站,正常温湿度测试条件应是以下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任意组合:温度—20℃~+45℃
相对湿度5%~95%
当上述条件不具备时,应将测试过程中的实际温度和相对湿度记录在检验报告中。4.2测试设备的误差
测试设备误差应优于下列值:
直流电压
交流平均电压
交流平均频率
无线频率
无线频率电压
无线频率功率
无线载波功率
假负载、组合器、电缆、接头、衰减器等的阻抗信号发生器的源阻抗和测量接收器的输入阻抗衰减器的衰减
传输时延
无线接口比特定时
4.3测试频道的选择
±20Hz
±1℃
测试中一般选择载频序列底部、中部和上部的3个频点即B(1~5号频道中的一个频道)、M(60~64号频道中的一个频道)、T(120~124号频道中的个频道)进行测量。5发射机的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5.1相位误差与频率误差
5.1.1定义
发射机的相位误差和频率误差是指测得的实际频率、相位与理论期望的频率、相位之差。5.1.2指标
a)相位误差均方根值(RMS)应不超过5°,峰值误差不超过20°。2
b)频率误差不超过5×10-8
5.1.3测试方法
YD/T 883—1996
a)配置中的全部载频在所有时隙以全功率发射1h。b)BSS应跳变于配置中可用载频的最大范围和数目;或在无线频道B、M和T上进行。BSS配置的所有RF设备都应测试。
c)BSSTE将已知的伪随机比特流输入BSS的调制器,BSS应产生至少200个不同脉冲。以每调制比特2个采样值的分辨率求出时隙有用部分(突发脉冲中部的147bit)的相位轨迹。d)在BSSTE中,计算出已知伪随机比特流的理论相位轨迹。e)BSSTE从实际测出的与期望相位轨迹间的差值得出相位差轨迹,并以此导出频率误差。5.2平均发射载频功率
5.2.1定义
平均发射RF载频功率指在无线信道上输人TX合路器的功率。5.2.2指标
TRX 功率等级
最大峰值功率(W)
容限(dB)
BSS应能输出表1中所列的功率等级的最大峰值功率,并且能以2土0.5dB的步长下调6个功率级。BSS应具有下行功率控制功能,应能从TRX功率等级设定的功率级(级0)下降至级15,两相邻级之间步长为2士1.5dB,且为单调递减序列。在RF功率控制下各功率控制级的功率电平精度应优于表2中的值。表2
功率控制级
最大功率控制级(0级)
其它功率控制级(1~15级)
5.2.3测试方法
a)一般应在 TX合路器的输入端测试。b)配置的所有载频在全时隙上以全功率发射1h。容限
c)BSS应配置无线频道B、M和T。若使用SFH,则应跳变于这3个频率。d)BSS以同功率电平发射一TDMA顿中的 3个相邻时隙,测中间时隙有用部分上的功率电平,对1000个这样的时隙取平均(功率电平较之期望值高于一40dB的时隙才被包括在平均处理中),依次在指配的3个频率上进行测试。
e)对不论SFH与否的各个标称功率电平进行测量。f)对BCCH载频,在其规定的功率电平上测试。5.3发射射频载频功率包络
5.3.1定义
YD/T 883-1996
发射RF载频功率包络定义了以下3方面的内容a)发射的功率包络必须稳定的时间段(时隙的有用部分)。b)对稳定性的要求。
c)额定关闭时隙的最大输出功率。5.3.2指标
在正常测试条件下,测量结果应满足图1的功率/时间分布。若BSS具有RF功率控制,时隙有用部分上的Pmax和Pmin值应处于5.2中规定的容限内。时隙关闭时,其功率电平Poff应<一70dB,当—70dB的绝对值<一36dBm,则取Poff≤36dBm。功率(dB)
5.3.3测试方法
+10+8-+10-
(147bit)
-10-+-8 -+-10-
图1发射射频载频功率包络
时间(μs)
a)BSS应配置无线频道B、M和T,测试将使用TDMA顿中3个相邻的时隙,其它时隙应处于关闭状态。
b)用带宽(BW)至少为1MHz的检测器在合路器的天线接头处连续地测量功率,TX合路器应根据厂家或运营者的要求连接最大数目的载频。c)3个时隙应工作于同一功率级(Pmin或Pmax)。对时隙序列(TS1、TS2、TS3)=(Poff、Pmax、Poff)和(Poff~Pmin、Poff)测试并存储至少100个完整周期,其中Pmax为额定功率级(0级),Pmin为功率控制级(1至15级),Poff 为空闲时隙的功率。若 BSS 使用 SFH功能,3 个时隙都需 SFH。d)依次在指配的3个频率上分别测试。e)对配置中的所有RF设备进行测试。5.4输出射频频谱
5.4.1连续调制频谱
5.4.1.1定义
在标称载频的邻近频带上产生的射频频谱。5.4.1.2指标
在正常测试条件下,调制频谱的功率电平不应超出表3中的极值。如果表3中400kHz至1800kHz偏置所要求极值的绝对电平低于--36dBm,则以-36dBm代替该值。在测试方法c)中,890~915MHz频段内测得的功率电平应<一98dBm。5.4.1.3测试方法
BSS应配置无线癫道B、M和 T。
YD/T 883—1996
a)BSS 在一个时隙上发射一伪随机加密比特序列调制的全功率信号,其它时隙应该关闭。BSSTE测量时隙有用部分(不包括训练比特)的平均功率,对至少500个时隙取平均(只有相对期望值超出一40dB的时隙才可进行平均),在SFH情况下,激活所有载频,若无SFH,则只激活被测载频。测试设备参数如下:
功率电平
分辨带宽:30kHz
视频带宽:100kHz
零扫频宽度
在下列频率偏置处测量功率:
各偏置频率(kHz)处的最大相对电平(dB)200
100kHz、200kHz、250kHz、400kHz、600至1800kHz频段间步长为200kHz。400
600~~1800
b)将全部时隙设为同一功率级,对由制造商或运营者定义的所有标称功率电平,重复a)项。c)分辨带宽设置改为100kHz,重复a)项测试,在890至915MHz频率范围内以200kHz的步长测量功率电平。
d)依次在指配的3个频率上对各RF射频重复整个测量过程。5.4.2切换瞬态频谱
5.4.2.1定义
切换瞬态频谱是由于功率切换而在标称载频的邻近频带上产生的射频频谱。5.4.2.2指标
在正常测试条件下,测得的功率电平应不超过表4中的极值或一36dBm(取大值)(表4中dBc是指相对于BSS 峰值功率的dB值)。
频率偏置(kHz)
5.4.3测试方法
BSS应配置无线频道B、M和T。
功率(dBe)
a)BSS在所有时隙上发射用伪随机比特序列调制的全功率信号,在SFH情况下,激活所有载频,不使用 SFH,则只激活被测载频。
测试设备的参数设置如下:
分辨带宽30kHz
视频带宽100kHz
零扫频宽度
峰值保持
在下列频率偏置处测功率:
400,6001200,1800kHz。
YD/T 883—1996
b)BSS不使用RF功率控制时,采用图2的功率/时间分布,重复a);BSS使用RF功率控制时,采用图3的功率/时间分布,重复a)项。分别在启动SFH与关闭SFH下进行测试。c)对由制造商或运营者为BSS定义的所有标称功率电平,重复a)项。d)依次在指配的3个频率上,对所有的RF设备重复整个测量过程。功率
图2BSS不使用RF功率控制时的功率/时间分布功率
01234567
图3BSS使用RF功率控制时的功率/时间分布5.5互调衰减
5.5.1定义
·时隙
互调衰减指射频发射设备对由载频和经其天线输入的干扰信号在其非线性部件产生信号的抑制能力。5.5.2指标
正常测试条件下的互调极限见表5。6
TX,RF频道
YD/T883—1996
测试信号偏置(X)
103dBm
100kHz~12.75GHz
890~915MHz
a)Y值应选择3、5或7阶互调,结果恰好落在RX频段中部的偏置值(例如15MHz或22.5MHz)。b)表5中用dB表示的是最小互调衰减,互调衰减为 TX输出功率电平与最大互调分量的功率电平比(dB)。5.5.3测试方法
a) BSS 不启动 SFH。
b)将RF发射设备的天线输出(包括合路器)连接由一环形器组成的耦合器,输入阻抗为50Q。环形器的一端经一同轴电缆连接RF设备的输出端;第二端接负载为50Q频谱仪,测试带宽为300kHz(在BSSRX频段中为30kHz),第三端经一隔离器连接无用(干扰)测试信号源。c)测试信号为(见图4):
未调制的;
频率与发射载频相差XMHz;
功率电平比有用载频功率(最大功率)低30dB。d)断开RF发射设备,接入50Q的负载,在同轴电缆末的天线输出端测干扰信号的功率电平。RF发射设备的天线输出功率在连接一仿真天线的天线输出端直接测试。e)在表5中指示的频段,测任一互调分量,改变同轴电缆的长度直到测得互调分量的最大电平。f)测配置中的全部RF设备。
功率(dB)
有用信号
5.6BSS内互调衰减
5.6. 1定义
AAnAAn
f。+800kHz
互调分区
图4测试信号
当多个发射机通过天线合路器工作或相互间紧靠在一起工作时,漏到其他TX以及非线性部件时会产生互调分量,对这种互调分量的抑制即为BSS内互调衰减。5.6.2指标
正常测试条件下,在接收机频带内,测得互调分量不允许超过表6给出的值。频带
890-915MHz
YD/T 883---1996
测试带宽
—103dBm
在正常测试条件下,在发射机频带内偏置大于1.8MHz时,测得互调分量不应超过表7中规定的极限值,偏置<18MHz时,互调分量不应超过5.4中规定的电平。表7
1. 8-~6. 0MHz
5.6.3测试方法
a)BSS不使用 SFH。
测试带宽
300kHz
-36dBm/—70dBc(取大者)
36dBm/—70dBc(取大者)
b)TS配置所用的RF设备,各RF发射设备应工作在最大功率和为BSS规定的最小载频间隔,如RF为频道3和以YMHz为间隔的系列频道,这表示,若规定最小频率间隔Y一1.8MHz(9个RF频点),则应在RF频道号为3+9*(n一1)上进行测试,n为从1~BSS配置的最大载频数。c)在BSS的天线接头处用一频谱仪(给BSS提供50Q终端阻抗)进行测量,测试带宽见表7。d)在发射机频带,应在高于最大载频和低于最小载频的频带内测量,5.7发射机的杂散辐射
5.7.1定义
杂散辐射是指在除载频和与正常调制和功率切换换相关的边带以外频率上的辐射。发射机杂散辐射是指由BSS发射机在工作时产生的杂散辐射。5.7.2指标
正常测试条件下测得的杂散辐射功率不许超过表8的值。表8
电源线
天线接头
注:72dBμV相应于4mV.
5.7.3测试方法
杂散辐射分为以下3种测试:
9kHz-10MHz
10~30MHz
30~1000MHz
1000MHz~12.75GHz
9kHz~1000MHz
1000MHz~12. 75GHz
最大电平
72dBμV(Pd)
72dBμV(Pd)
—36dBm
-30dBm
-36 dBm
-30dBm
天线接头处,在502负载上测得任意离散信号的功率电平,为传导型杂散辐射。设备的机箱和框架所辐射的有效辐射功率。为机箱辐射。一在线路阻抗稳定网络(LISN)的输出端测得的任意离散信号的电压电平,为传导型杂散辐射。BSS应配置无线频道B.M和T,在3个频率上每隔一个时隙发射全功率。BSS若不使用SFH,应依次在3个频率上测试,若BSS使用SFH,BSS应在这3个频率上跳变,在这3个频率上测BSS所有的RF设备。根据表9,在峰值保持下进行测量,测试场点应符合CEPTT/R24一01附录1的要求。a)测天线接头处的杂散辐射
YD/T883—1996
将天线接头的输出端连接一台具有502阻抗的频谱分析仪或选频电压表,若检测设备未按输入功率校准,需用置换法确定杂散信号电平。表9
935~960MHz
(BSS TX频段)
890~915MHz
(偏离 BSS TX段)
距离载频的频率偏移
≥600kHz
≥1. 8MHz
≥6.0MHz
≥2MHz
≥5MHz
≥10MHz
≥20MHz
≥30MHz
分辨带宽
100kHz
100kHz
300kHz
注:对于低搜索频率,分辨带宽必须小于搜索频率。在9~100kHz范围内,分辨带宽为1kHz,在100kHz~10MHz范围内,为10kHz,其它要求不变。
b)测有效辐射功率
使用个满足要求的测试场地,将BSS置于绝缘支柱的特定高度上,其电源要经过一RF滤波器,以避免来自电源线的辐射。
对频段30~12.75MHz,用测试天线与接收机检测任一杂散信号。在检测到杂散分量的各个频率上,转动样机以获得最大响应,用置换法确定其有效辐射功率,将测试天线置成与原平面呈正交极化的平面内,重复测试。
为简化测试,只正常配置一个有效收发信机的BSS要求有转动测试。c)测输入电源线的传导杂散辐射由于30MHz以下的频段难以进行再生场强的测试,所以此频段中RF发射设备的干扰能力通过测每根电源线与地间的射频电压来确定。将BSS置于屏蔽室中,各条电源线连接到LISN,用选频电平表即频谱分析仪测LISN各分支与地间的电压。注:所谓再生场强,即用置换法测试时须产生相同的场强值。6接收机的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
6.1静态层1功能(标称差错率)6.1.1定义
静态层1接收功能是RF部分、复用与多址功能、均衡器解密功能、去交织和信道译码等功能的总称。静态层1功能以信道译码前的标称差错率(比特误码率BER)来表示。测试中TCH/FS未保护的II类比特经信道译码取出后,可代表信道译码前的性能。6.1.2指标
正常测试条件下的差错率应<表10中的值表10
传播条件
6.1.3测试方法
YD/T 883—1996
a)若BSS使用 SFH,测试时应跳变于最大的载频数和最大的频率范围,若不使用 SFH,应为测试指定的无线频道B、M和T。
b)在这两种情况下,在全部规定的载频和所有可能的TCH/FS时隙测试所有RF设备。c)在BSS输入端输入一个来自BSSTE的正常调制的测试信号,将从BSS接收机获得的经信道译码保护II类比特与来源于BSSTE的未保护II类比特相比较,测试信号的电平应在一85dBm与A之间变化。A在静态传播条件下是一10dBm[103dBuV(emf)],在多径传播条件下是一40dBm[73dBuV(emf)]。6.2误码检测功能
6.2.1定义
误码检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循环亢余校验(CRC)用于检测错误的层2顿或话音顿。坏顿指示(BFI)用于全速率话音译码器。帧擦除指示(FEI)用于控制信道。6.2.2指标
对于 TCH/FS信道,平均10s内未检测出的坏话音帧(BFI0)应低于1。对于RACH信道,未检测出的误差顿(FEI一0)应低于0.02%。对于带有 ACCH 的 TCH/FS 和 SDCCH,对那些FACCH、SACCH或 SDCCH的帧,未检测出的差错顿(FEI=0)应低于0.002%。
6.2.3测试方法
a)将一个7.5节中规定为干扰的信号依次输入到具有随路控制信道(SACCH与FACCH)的TCH/FS和SDCCH以及RACH信道上,有用信号的电平为一85dBm[28dBuV(emf)]。BSS应配置成能接收这些信道。记录BSS中信道译码后产生的比特流以及相应的BFI或FEI。b)在信道上不发任何干扰信号,重做a)项。6.3静态参考灵敏度电平
6.3.1定义
参考灵敏度是指在得到规定的BER或FER条件下的接收机最小输入电平值。静态参考灵敏度电平为静态环境下输入一标准测试信号。当电平设置为参考灵敏度电平的规定值时,经解调与信道译码后产生的数据具有的FER、RBER或BER性能应满足规定要求。6.3.2指标
当输入信号为104dBm时,所有的信道类形的结果应满足表11给定的指标。对表中未列出的控制信道,其要求同SDCCH。表11
信道类型
TCH/FS
—Ib类比特
--II 类比特
0.10% * α
1.0Erl—5
1.0Etl—5
注:α值为 1至 1. 6。Ib 类 RBER测试中的α值应与相同测试条件下从FER测试中得出的值相同。10
6.3.3测试方法
YD/T 8831996
a)若BSS使用SFH,测试中应跳变于最大的载频数和最大的频率范围,若不使用SFH,则指定无线频道B、M和T作测试。测BSS配置中所有RF载频。b)在某个选定时隙上,将一个正常调制的测试信号输入RX天线接头。将BSSTE中信道编码前的输入信号与BSSRX信道译码后获得的信号作比较。测试信号的电平为一104dBm(BSS的参考灵敏度电平),与选定时隙相邻的2个时隙具有的电平应高出有用信号电平30dB,其他时隙关闭。6.4多径参考灵敏度电平
6.4.1定义
多径环境下输入一标准测试信号,当电平设置为参考灵敏度电平的规定值时,经RX解调和信道译码后产生的数据具有的FER、RBER或BER性能应满足规定要求。6.4.2指标
当输入电平为-104dBm时,表12中各信道对于多径传播分布的误差性能应满足表中给定的指标。对表中未列出的控制信道,其要求同 SDCCH。表12
信道类型/
误差测量
SDCCH(FER)
RACH(FER)
TCH/F9.6(BER)
TCH/F4.8(BER)
TCH/F2.4(BER)
TCH/H4. 8(BER)
TCH/H2. 4(BER)
TCH/FS(FER)
— Ib(RBER)
I(RBER)wwW.bzxz.Net
误差率
注;α值为 1 至 1. 6。Ib 类 RBER测试中的α值应与相同测试条件下从 FER 测试中得出的值相同,6.4.3测试方法
a)测试方法同静态参考灵敏度电平的测量,但不启用SFH。HT100
测试信号电平为一104dBrm,经一多径衰落模拟器(MFS)传给RX天线接头,测试信号的电平是指MFS输出(RX天线输入)的电平。
6.5参考干扰电平(同信道和邻信道干扰抑制)6.5.1定义
参考干扰电平是指RX存在同信道或邻信道干扰的条件下,接收一个有用的调制信号时其性能不低于给定指标的能力。
6.5.2指标
在表14的干扰条件下,测得的结果应满足表13给出的要求。对表中未列出的控制信道,其要求同SDCCH。6.5.3测试方法
a)只在TU3多径条件的测试中才启用SFH。在SFH情况下,应跳变于最大载频数和最大频率范围;不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