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DB)】 无公害黄颡鱼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09:01:23
  • DB33/T694.1-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33/T 694.1-2008

  • 标准名称:

    无公害黄颡鱼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1-01
  • 实施日期:

    2008-06-09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25.50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标准价格:

    0.0 元
  • 出版日期:

    2008-06-09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33/T 694.1-2008 无公害黄颡鱼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DB33/T694.1-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65.150
浙江省地
方标准
DB33/T694.1-—2008
无公害黄额鱼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seudobagrus fulvidraco(Rich)Part l: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fry and juvenile2008-05-09发布
2008-06-09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694—2008《无公害黄颖鱼》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694—2008的第1部分。
本部分为DB33/免费标准bzxz.net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德清县吴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文龙、梁如祥、归毛头、杜建明、归旗彬、徐畅DB33/T694.12008
1范围
无公害黄鱼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DB33/T694.1—2008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黄颖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苗种繁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病害防治等。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黄额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苗种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B11607
B13078.1~.3
GB/T18407.4
NY5051
NY5071
NY5072
3术语和定义
渔业水质标准
饲料卫生标准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
性腺发育成熟的雌性和雄性黄额鱼。3.2
全长小于1.0cm的黄额鱼。
夏花鱼种
经人工化培育至全长2.0cm~4.0cm的黄额鱼。3.4
冬片鱼种
经4个月~5个月培育,全长达6cm~12cm黄额鱼。4环境条件
4.1池塘要求
池塘环境应符合GBT18407.4的要求。各池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各类池塘的面积、水深等要求见表1。
池塘类别
亲鱼池
夏花池
冬片池
成鱼池
4.2水源水质
附录A池塘面积、水深、池底淤泥要求面积(m)
水深(m)
333~667
667~2000
667~3000
13346670
1. 0 ~1.2
1.2~1.5
1.5~1.8
DB33/T694.1—2008
池底淤泥厚度(cm)
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水源水质符合B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符合NY5051的要求。5人工繁殖
5.1亲鱼培育
5.1.1池塘消毒
亲鱼放养前7d~10d,每667m,用75kg~100kg生石灰清塘消毒,一周后待药性消失,灌水施肥5.1.2亲鱼要求
宜从鱼塘或外荡等大水面水体中择优挑选,要求年龄在二冬龄以上,雌性规格不小于75g/尾,雄性不小于100g/尾,体形正常,体格健壮,体表光滑、无疾病、无畸形、性腺发育良好,体色黄黑间隔显明。
5.1.3雌雄鉴别
黄额鱼性别鉴别见表2。
表2黄颖鱼性别鉴别
5.1.4放养时间
11月~12月。
5.1.5亲鱼饲养
具有圆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只有一个乳突状的泄殖孔,成熟时生殖突膨大,末端红肿。每667m放养亲鱼1000尾,雌雄比例为1:1.5~1:2.0,花、白鲢鱼种各50尾:饲料以鲜活小杂鱼为主,日投饲率水温在20℃以下为1%2%水温在20℃以上时为3%4%5.2催产孵化
5.2.1催产时间
5月下旬至6月下旬,适宜催产水温21℃~30℃,最佳催产水温24℃~28℃。5.2.2亲鱼选择
雌亲鱼腹部膨大、饱满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用手轻压腹部有流动感,生殖孔变圆,红肿外翻;雄亲鱼生殖突膨大,末端红肿,轻挤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遇水即散。5.2.3雌雄比例
催产亲鱼雌雄比例以1:1~1.5为宜。5.2.4催产药物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OG,促黄体生成激素类似物(LRIA),马来酸地欧酮(DOM。5.2.5注射剂量
雌雄剂量相同,每千克雌雄亲鱼注射:Hog2000lU~2500lU+LR+—A(20μg~40μg)+DaM40ng~60ng)。5.2.6注射方式
采用体腔注射,注射部位在胸鳍基部,分二次注射,间隔时间10h~12h,第一针剂量为总量的1/4,第二针为3/4。
5.3产卵授精
5.3.1产卵设备
产卵池以水泥池为宜,面积20m~50m,水深1.0m1.2m5.3.2人工鱼巢
DB33/T694.1-2008
鱼巢可用棕片、0.250mm孔径(60目)的绢筛网(60cmX40cm,杨树根或碎网片捆扎而成。5.3.3自然受精
将催产的雌雄亲鱼按1:1.2~1.5比例放入设置鱼巢的产卵池中,用流水刺激,使其自然产卵受精。5.3.4人工授精:将催产的亲鱼放入网箱内,用流水刺激,待到如表3所示的效应时间,将雌雄鱼进行干法授精,将授精卵粘附到鱼巢上或用泥浆水脱粘。表3效应时间
水温(℃)
5.4、人工孵化
5.4.1孵化方式
效应时间(h)
将已粘附卵的鱼巢,用3%~4%食盐水浸泡20分钟后,置于环道或水泥池中流水冲氧孵化,也可直接放入经清塘消毒后的池塘中孵化。或将已脱粘的鱼卵放入环道、孵化缸中孵化,每立方水体可放40万粒60万粒,流速以鱼卵不沉积为宜。5.4.2水质要求
经0.250mm~0.180mm孔径(60目~80目)的绢纱过滤后的新鲜水,溶氧在5mg/L以上,其他指标符合CB11607和NY5051的规定。
5.4.3孵化时间
宜在遮荫下孵化。孵化时间依水温高低而变,详见表4。鱼苗出膜3d~4d平游并开口摄食后,可出池销售或下塘转入夏花鱼种培育。表4孵化时间
水温(℃)
6苗种培育
6.1夏花鱼种
6.1.1鱼苗放养
6.1.1.1池塘消毒
出膜时间(h)
鱼苗下塘前一个月,每667m用生石灰75kg100kg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并曝晒7d~10d。6.1.1.2水质培育
池塘消毒曝晒后注水40cm~50cm新水(过滤),每667m施放200kg~300kg经发酵的畜禽肥料作基肥,分散在池塘四周水面下,培育浮游生物。6.1.1.3试水放苗
鱼苗下塘前一天,在塘内放置小网箱一只,箱内投放几十尾鱼苗,观察24h,若鱼苗活动正常,无死亡现象,方可正式放养。
6.1.1.4放养密度
每667m放养15万尾20万尾。
6.1.2饲养管理
6.1.2.1投饵施肥
DB33/T694.1—2008
鱼苗下池第二天,每667m每天用1.5kg~2.0kg黄豆磨浆去渣,分上、下午二次全池泼洒。也可直接施无机肥培育浮游生物。
6.1.2.2人工投饲
经10d~12d培育,待鱼苗长到2cm以上时,开始加喂鱼粉,蚕蛹粉等,每667m用2kg/d~3kg/d,定点泼酒,或者从其他肥水塘中捞取浮游动物来补给供养。6.1.2.3巡塘观察
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鱼苗摄食、活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做好生产记录,6.1.2.4注换新水
鱼苗下塘一周后,加注新水10cm15cm以后每4d~5d加一次,等水位达到80cm左右时,采取换水方式来调节水质,保持水透明度在25cm~30cm之间。6.1.2.5捕捞分养
鱼苗经18d~20d饲养,大部分鱼苗达到2cm~4cm时,经拉网锻炼后,托捕分养或出售。6.2冬片鱼种
6.2.1水质要求
同5.4.2。
6.2.2放养密度
池塘每667m放养夏花鱼种3万尾~5万尾。6.2.3人工投饲
6.2.3.1饲料要求
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40%卫生和安全质量应符合B13078.1~.3和NY5072的规定。6.2.3.2投饲方式
应投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4%如用小鱼小虾等鲜活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
6.2.4巡塘检查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好坏、鱼群摄食与活动情况,每15天用抄网捕鱼检查鱼体健康和生长状况一次,并做好生产记录。
6.2.5水质调节
每隔15d~20d加换新水一次,每次加换量为15cm~20cm,根据水质情况,用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不定期地用生石灰浆、氯、溴制剂等对水体进行消毒,用量为:生石灰5g/m~10g/m;三氯异氰尿酸用量为0.1mg/L二氧化氯用量为0.1mg/L~0.2ng/L;溴氯海因用量为0.2mg/L~0.3mg/L6.2.6鱼种捕捞
冬片鱼种达到6cm~12cm时,经拉网锻炼后起捕分养或分售,7病害防治
7.1原则
采取池塘消毒、鱼种消毒、定期消毒、器具消毒等一系列措施,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防病为辅。用药应符合NY5071的规定。
7.2水霉病
可用小苏打和食盐各0.4%的混和液全池泼洒。7.3寄生虫病
夏花培育期间易被车轮虫、指环虫、舌杯虫、斜管虫等寄生,可用0.5ng/L硫酸酮和0.2ng/L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D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