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煤炭行业标准(MT) >>
- MT 160-1987 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 通用技术条件

【煤炭行业标准(MT)】 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 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28 18:57:53
- MT160-1987
- 现行
标准号:
MT 160-1987
标准名称:
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 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87-09-30 -
实施日期:
1987-11-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20.12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环境中作业人员为预防尘肺病危害而佩戴的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以下简称防尘帽)。 MT 160-1987 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 通用技术条件 MT160-1987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部标准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
通用技术条件
MT 160-87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环境中作业人员为预防尘肺病危害而佩戴的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以下简称防尘帽)。
1技术要求
1.1防尘帽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应按照规定程序审批的图样和文件制造。1.2在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5%条件下能正常工作。1.3在煤矿和爆炸性环境使用时,应符合GB3836.1-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和GB3836.4一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1.4表面应光滑,无飞边,无明显的划痕和凹陷,表面涂、镀层无剥离,零部件无松动。1.5阻尘率应大于99%。
1.6送风量:
1.6.1初始送风量由该产品标准具体规定。1.6.2连续工作时间6h后,净化送风量不得低于120L/min。1.7防尘帽的头盔和面罩的设计应以GB2428-81《中国成年人头型系列》为依据,帽箍必须便于在510~640mm范围内调节。
1.8防尘帽加于头部的质量不得大于1.2kg。1.9防尘帽的头部防护性能应符合GB2811-81《安全帽》中第3章的规定。1.10防尘帽的面罩应能通过面部防护性能试验不破碎。1.11
防尘帽的面罩透光率不得低于85%。1.12
总视野不得小于75%,下方视野不得小于40°。1.13
噪声不得大于70dB(A)。
电池的连续使用时间不得少于6h,若采用矿灯作电源,除防尘帽耗能外,应满足矿灯标准规定的技术性能。
经冲击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1.15
1.16按出厂要求包装好的防尘帽经运输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2试验方法
2.1环境试验
2.1.1一般要求
进行环境试验时,防尘帽不包装,处于非工作状态。2.1.2低温试验
低温试验按照GB2423.1一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其中:
a.试验方法:试验Ab——-温度渐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87-09-30发布3.44
1987-11-01实施
试验温度:选定0℃;
试验时间:选定2h。
2.1.3高温试验
MT 160--87
高温试验按照GB2423.2一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其中:
试验方法:试验Bb-
b.试验温度:选定 40℃;
试验时间:选定2h。
2.1.4湿热试验
温度渐变;
湿热试验按照GB2423.4一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其中;
高温温度:选定40℃;
试验周期:选定6天。
试验结束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2h,按照GB998-82《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耐压试验。2.2外观
用目测法检查。
2.3阻尘率和送风量的测定
2.3.1试验条件
粉尘风洞:试验段风速范围0.5~4m/s,风洞流场风速均匀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粉尘浓度100mg/m,风洞截面粉尘浓度均匀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b.
标准头型:采用GB2428--81规定中1、4、7、10和13号头型的任意种;粉尘采样器:流量大于20L/min的粉尘采样器;风速表:测量误差不大于2%;
粉尘:滑石粉,粒度小于5μm的占90%以上(其中小于2μm的占70%以上)。2.3.2阻尘率的测定步骤
将防尘戴在标准头型上,置于粉尘风洞试验段中,并使其工作,在防尘帽进风口处和标准头型口鼻通风管出口处分别用采样器同时采样,采样时间不少于10min,阻尘率按式(1)计算:X100
式中:n
阻尘率,%;
防尘帽进风口处平均粉尘浓度,mg/m2;经过滤后,标准头型口奥通风管出口处的平均粉尘浓度,mg/m。2.3.3初始送风量的测定
把防尘帽戴在标准头型上,使防尘帽正常工作,测量平均风速,并按式(2)计算初始送风量:Q=6.S
式中Q初始送风量,L/min;
平均风速,m/s;
一通风横截面积,cm
2.3.4连续工作时间6h净化送风量的测定(1)
MT 160-—87
在粉尘风洞试验段,使戴在标准头型上的防尘帽工作,并记录其工作时间。当达到6h时,测量平均风速(注意:不得使过滤器上的粉尘脱落)。连续工作时间净化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同2.3.3。2.4头部防护性能的试验
头部防护性能的试验按照GB2812-81《安全帽试验方法》进行,但在进行浸水处理时,应取出风机和过滤器。
2.5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按照GB2812一81第2章的规定进行。2.6面部防护性能试验
将防尘帽戴在标准头型上,系紧头带,仰卧于木质基座上,保持稳定。将质量50g的钢球由1m高处自由落下,冲击面罩中部一次。2.7透光率的测定
防尘帽面罩的透光率按照GB2410一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测定。2.8视野的测定
防尘帽的视野按照GB 2891.4--82《过滤式防毒面具视野的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2.9噪声的测定
将防尘帽戴在标准头型上,使其正常工作,用1型声级计的传声器距防尘帽发声源25cm处测定噪声。
2.10运输试验
把防尘帽固定在强化模拟汽车运输试验台(模拟解放牌卡车=35km/h、三级公路振动条件)上,按200km里程的要求进行试验。
3检验规则
3.1防尘帽应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3.2出厂检验
3.2.1防尘帽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检验合格,发给合格证后方可出厂。3.2.2每套防尘帽按本标准1.4、1.6.1和1.13检查。3.3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按本标准技术要求的全部项目进行。3.3.1
防尘帽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型式试验:a.
试制的新产品;
连续批量生产的产品,每年进行一次;b.
在设计、工艺和材料有重大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c.
转产时;
停产一年后再生产时。
3.3.3抽样方法:防尘帽每1000~3000套为一批,随机抽样,数量为8套。4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4.1标志
每套防尘帽均应有铭牌,固定在醒目位置。铭牌的字迹应清晰、耐久。铭牌上应标明下列内容:a、广名或厂标;
产品型号和名称;
主要技术性能;
d.安全标志和防爆合格证号;
出广编号;
制成日期。
MT 160 ---87
产品包装箱外壁应有明显的文字和符号标志,内容包括:厂名或广标;
产品型号和名称;
防止破碎、雨淋和倒置的标志;外形尺寸和毛重;
出厂日期。
产品可以采用木箱、纸箱等进行包装。包装箱内应附有下列文件:
装箱清单;bZxz.net
产品合格证;
产品说明书。
4.3运输和贮存
存放防尘帽的库房应保持干燥和良好的通风,产品应保持清洁,干燥和避免阳光直射。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禁止与酸、碱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放在一起。成品包装应符合铁路、公路运输的有关规定。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提出和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天仲、姜仲儒。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负责解释。31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通用技术条件
MT 160-87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环境中作业人员为预防尘肺病危害而佩戴的滤尘送风式防尘安全帽(以下简称防尘帽)。
1技术要求
1.1防尘帽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应按照规定程序审批的图样和文件制造。1.2在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5%条件下能正常工作。1.3在煤矿和爆炸性环境使用时,应符合GB3836.1-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和GB3836.4一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1.4表面应光滑,无飞边,无明显的划痕和凹陷,表面涂、镀层无剥离,零部件无松动。1.5阻尘率应大于99%。
1.6送风量:
1.6.1初始送风量由该产品标准具体规定。1.6.2连续工作时间6h后,净化送风量不得低于120L/min。1.7防尘帽的头盔和面罩的设计应以GB2428-81《中国成年人头型系列》为依据,帽箍必须便于在510~640mm范围内调节。
1.8防尘帽加于头部的质量不得大于1.2kg。1.9防尘帽的头部防护性能应符合GB2811-81《安全帽》中第3章的规定。1.10防尘帽的面罩应能通过面部防护性能试验不破碎。1.11
防尘帽的面罩透光率不得低于85%。1.12
总视野不得小于75%,下方视野不得小于40°。1.13
噪声不得大于70dB(A)。
电池的连续使用时间不得少于6h,若采用矿灯作电源,除防尘帽耗能外,应满足矿灯标准规定的技术性能。
经冲击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1.15
1.16按出厂要求包装好的防尘帽经运输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2试验方法
2.1环境试验
2.1.1一般要求
进行环境试验时,防尘帽不包装,处于非工作状态。2.1.2低温试验
低温试验按照GB2423.1一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其中:
a.试验方法:试验Ab——-温度渐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87-09-30发布3.44
1987-11-01实施
试验温度:选定0℃;
试验时间:选定2h。
2.1.3高温试验
MT 160--87
高温试验按照GB2423.2一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其中:
试验方法:试验Bb-
b.试验温度:选定 40℃;
试验时间:选定2h。
2.1.4湿热试验
温度渐变;
湿热试验按照GB2423.4一8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其中;
高温温度:选定40℃;
试验周期:选定6天。
试验结束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2h,按照GB998-82《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耐压试验。2.2外观
用目测法检查。
2.3阻尘率和送风量的测定
2.3.1试验条件
粉尘风洞:试验段风速范围0.5~4m/s,风洞流场风速均匀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粉尘浓度100mg/m,风洞截面粉尘浓度均匀性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b.
标准头型:采用GB2428--81规定中1、4、7、10和13号头型的任意种;粉尘采样器:流量大于20L/min的粉尘采样器;风速表:测量误差不大于2%;
粉尘:滑石粉,粒度小于5μm的占90%以上(其中小于2μm的占70%以上)。2.3.2阻尘率的测定步骤
将防尘戴在标准头型上,置于粉尘风洞试验段中,并使其工作,在防尘帽进风口处和标准头型口鼻通风管出口处分别用采样器同时采样,采样时间不少于10min,阻尘率按式(1)计算:X100
式中:n
阻尘率,%;
防尘帽进风口处平均粉尘浓度,mg/m2;经过滤后,标准头型口奥通风管出口处的平均粉尘浓度,mg/m。2.3.3初始送风量的测定
把防尘帽戴在标准头型上,使防尘帽正常工作,测量平均风速,并按式(2)计算初始送风量:Q=6.S
式中Q初始送风量,L/min;
平均风速,m/s;
一通风横截面积,cm
2.3.4连续工作时间6h净化送风量的测定(1)
MT 160-—87
在粉尘风洞试验段,使戴在标准头型上的防尘帽工作,并记录其工作时间。当达到6h时,测量平均风速(注意:不得使过滤器上的粉尘脱落)。连续工作时间净化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同2.3.3。2.4头部防护性能的试验
头部防护性能的试验按照GB2812-81《安全帽试验方法》进行,但在进行浸水处理时,应取出风机和过滤器。
2.5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按照GB2812一81第2章的规定进行。2.6面部防护性能试验
将防尘帽戴在标准头型上,系紧头带,仰卧于木质基座上,保持稳定。将质量50g的钢球由1m高处自由落下,冲击面罩中部一次。2.7透光率的测定
防尘帽面罩的透光率按照GB2410一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测定。2.8视野的测定
防尘帽的视野按照GB 2891.4--82《过滤式防毒面具视野的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2.9噪声的测定
将防尘帽戴在标准头型上,使其正常工作,用1型声级计的传声器距防尘帽发声源25cm处测定噪声。
2.10运输试验
把防尘帽固定在强化模拟汽车运输试验台(模拟解放牌卡车=35km/h、三级公路振动条件)上,按200km里程的要求进行试验。
3检验规则
3.1防尘帽应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3.2出厂检验
3.2.1防尘帽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检验合格,发给合格证后方可出厂。3.2.2每套防尘帽按本标准1.4、1.6.1和1.13检查。3.3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按本标准技术要求的全部项目进行。3.3.1
防尘帽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型式试验:a.
试制的新产品;
连续批量生产的产品,每年进行一次;b.
在设计、工艺和材料有重大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c.
转产时;
停产一年后再生产时。
3.3.3抽样方法:防尘帽每1000~3000套为一批,随机抽样,数量为8套。4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4.1标志
每套防尘帽均应有铭牌,固定在醒目位置。铭牌的字迹应清晰、耐久。铭牌上应标明下列内容:a、广名或厂标;
产品型号和名称;
主要技术性能;
d.安全标志和防爆合格证号;
出广编号;
制成日期。
MT 160 ---87
产品包装箱外壁应有明显的文字和符号标志,内容包括:厂名或广标;
产品型号和名称;
防止破碎、雨淋和倒置的标志;外形尺寸和毛重;
出厂日期。
产品可以采用木箱、纸箱等进行包装。包装箱内应附有下列文件:
装箱清单;bZxz.net
产品合格证;
产品说明书。
4.3运输和贮存
存放防尘帽的库房应保持干燥和良好的通风,产品应保持清洁,干燥和避免阳光直射。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禁止与酸、碱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放在一起。成品包装应符合铁路、公路运输的有关规定。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提出和归口。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天仲、姜仲儒。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负责解释。31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煤炭行业标准(MT)标准计划
- MZ/T150-2020 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交换格式
- MZ/T149-2020 行政区域界桩数据交换格式
- MT/T1131-2011 矿用以太网
- MT/T839-1999 石门揭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测定方法
- MT/T1064-2008 矿用窄轨架线式工矿电机车技术条件
- MT/T1063-2008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滚筒技术条件
- MT/T1132-2011 管道式煤浆预处理器
- MT/T1119-2011 煤矿坑道钻探用往复式泥浆泵
- MT/T342.1-1994 冶金焦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1081-2008 矿用网络交换机
- MT252-1991 煤矿水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测定方法
- MT/T603.2-1996 冶金焦用华蓥山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782.2-1998 煤矿机电设备温度传感器开关量信号输出型
- MT/T1106-2009 卡瓦式止浆塞
- MT/T657-1997 TLL型立式刮刀卸料离心机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