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30 06:19:18
  • GB/T22206-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2206-2008

  • 标准名称: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7-29
  • 实施日期:

    2009-05-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30.78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采矿和矿产品>>73.020采矿和挖掘
  • 中标分类号:

    矿业>>地质矿产勘察与开发>>D14水文地质勘察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6页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2009-05-01
  • 计划单号:

    20010702-T-603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2008-07-29
  • 起草人:

    冯利军、李功宇
  • 起草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 归口单位:

    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发布部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主管部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 相关标签:

    矿山 环境 地质 分类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开采活动情况下矿山环境地质分类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煤矿区,是煤矿区环境地质分类和评估的依据,其它矿山环境地质分类也可参照使用。 GB/T 22206-2008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 GB/T22206-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73. 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2206—2008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 of mine2008-07-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5-01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冯利军、李功宇。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GB/T22206—2008
1范围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
本标准规定了开采活动情说下矿山环境地质分类的方法。GB/T22206--2008
本标谁适用子煤矿区,是煤矿区环境地质分类和评估的依据,其他萨山环境地质分类也可参照使用。
2煤矿环境地质分类
2.1分类依据
2.1.1依据煤矿区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所发生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划分类。2.1.2依据煤矿区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诱发因素划分型。2、1.3依据不同成因类型所引发的具体环境地质间题划分亚型。2.1.4依据煤矿区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防护、整治现状划分辅助类型。2.2接空间位置和环境划分类
2.2.1大气环境地质类(I类)
煤矿区由于胺气粉尘及废渣等的排放,使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甚至引起酸雨的,可归为大气环境地质类。
2.2.2地面环境地质类(Ⅱ类)
煤矿区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地下水疏降、矿井突水,废水排放等,造成采空区地面沉降(沉陷、塌陷)、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岩溶塌陷、侵占土地、土壤污染、矿冤等不良地所现象(灾害)的,可归为地面环境地质类:2.2.3地下水环境地质类(Ⅲ类)煤矿区由于矿井疏排水、地面废水、废渣排放、矿井废弃关闭等,造成地下水均衡破坏、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等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可归为地下水环境地质类。2.3按形成原因、诱发因素划分型2.3.1地面废渣堆放型(型)
煤矿废渣主要包括煤研石、废石及其他工业垃圾。据其所引发的具体环境地质同题可划分亚型。2.3.1.1煤矿度渣堆置,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堆置场有生悉系统的破坏(1亚型)。2.3.1.2煤废渣中所含酸性,碱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地表水体径流污染周围的土地,水域,其影响范围超过废渣堆置设计充许过渡范谢(2亚型)。2.3.1.3煤矿废查中所含酸性、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淋滤下污染地下水资源(3业型)。
2.3.1.4煤矿废渣中所合含酸性、碱性、毒性、放射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大气漂尘,污染大气坏境,其影响范画超过废渣堆置设计允许过渡空间(4亚型)。2.3.1.5煤矿研石堆自燃过程中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5亚型):2.3.1. 6煤矿区堆放的度渣因受场地地形、气候条件及人为因数的影响,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6亚型)。
2. 3. 2 废水,废气排放型(二型)矿并废水、废气的排放也会直接引发一些环境地质间题,依据其所引发的具体问题可划分亚型。2.3.2.1煤洗煤废水撕放及煤泥流夹污染土墩、地表水域稚地下水(1亚型)。1
GB/T22206—2008
2.3.2.2矿井污水排放污染土振、地表水域和地下水(2亚型)。2.3.2.3各种工业废气,如烟尘、二筑化硫、氮氧化物和--氧化碳等污染大气环境(3亚型)。2.3.2.4选矿和石排放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污染大气环境(4亚型)。2.3.3地下采空型(三型)
并下煤层采出后,采空区顶板跨落,也会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间题,依据其所引发的具体环境地质问题可划分亚型。
2.3.3,1随着井下采空区面积和顶板跨落范围的扩大,采空区上方的地面也将随之发生大面积的祝降,其沉降影响实际范围将大于采空区本身雨积,沉陷违地地面标高低于当地潜水位而进一步积水,造成土地资源和农用耕地的损失和坏(1亚型)。2.3.3.2井下果空,溃水赞砂导致地面发生端陷,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2业型)。2.3.3.3井下果空使地面发生沉降变形,诱发和导致山体开裂、崩、滑坡和泥石流等环境地质间题(3亚型)。
2.3.3.4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展(4亚型)。2.3.4增面及边坡开挖型(四型)露天矿地面及边坡开挖会给煤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彭响,同时也会诱发其他一些环境地质间题。依据其所引发的具体环境地质尚题可划分亚型。2.3.4.1爵天采矿场、排土场占用过量土地,并对植被、表层耕士和山坡士体产生破坏,进而造成水上流失、土地沙化和荒漠化,使矿区原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1亚型)。2.3.4.2露大矿剥采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2亚型),2.3.4.3露天矿边玻失稳,排太场发生滑坡和泥石流(3亚型)。2.3.5地下水碎排型(五型)免费标准bzxz.net
为了保证媒铲安全生产,强行蔬排地下水也会产生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依据其所引发的具体环境地质问题可树分亚型。
2.3.5.1矿井疏排水破坏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大然均衡,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大面积的疏降漏斗、水资源逐步枯蝎、河水断流、泉水下粘等(1亚型)。2.3.5.2疏排松散含水层地下水,造成潜水资源枯蝎,地表植被退化、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等(2亚型)。2.3.5.3岩溶充水型矿并疏排地下水,引起岩溶竭陷.(3亚型)。2.3.5.4沿海地区煤矿疏排地下水,疏降潴斗不断扩展,当其边界到达海水面时,易引起海水入侵现象,使谈水资源遵受破坏,土地发生盘渍化(4亚型)。2.4接防护、整治现状划分辅助类型煤矿环境地质状况一方面取决于采矿及其他各类工程活动影响,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煤矿地质环境的防护和整治措施。积极、稳妥、有效的防护、整治措施对于消除、减缓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发生,改善煤矿区地质环境是极为有益的;反之,则不利于煤矿区地质环境的保护,甚至使地质环境日趋恶化。按照煤矿区地质环境的防护和整治现状可划分辅助类型。2.4.1环境地质状况良好(A)
煤矿区在建设、生产过程中采取了稳妥、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和工艺,煤矿区地质环境基本术受来矿及其他工程活动的影响,大气、地面及地下水地质环境基本保持了建矿前的天然状况。2.4.2环境地质状况较好(B)
煤矿区在建设、生产过程中虽然引发了一些环境地质问题,但经过整治,目前已基本恢复原始状况或达到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要求,且治理效果具有持久性。具体包括以下治理规定和要求:2.4.2.1对烟尘治理符合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对各种生产工艺废气回收、处理和排放符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GB/T22206—2008
2.4.2.2对矿井污水,洗煤水及其他工业斑水的回收、处理和排效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2.4.2.3提高煤研石、废石及其他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其堆放和贮存符合周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有关规定。
2.4.2.4对地面沉陷、塌陷、酵天矿排士场及闭坑启的采场进行回填和土地复垦,恢复土地资源及其生态,改善矿山环境,
2.4.2.5合理选择剥离物排弃场地,消除地表水不利影响,种植树草等,采取工程治理措施,防范和治理泥石。
2.4.2.6合理控制地下水位,防止矿并突水,构筑防椎幕堵截外围地下水补给消除地下水疏排所引越的水均衡失凋、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人侵、土地沙化生态破坏等环境地质问题。2.4.3环境地质状况一般(C)
煤矿区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引发了环境地质间题,经整治,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码无法恢复原始状说或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不过,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不再进一步恶化。
2.4.4环境地质状况差(D)
煤矿区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引发了环境地质问题,但目前尚未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炎害)仍在发生或进一步恶化。3煤矿区环境地质类型的确定
3.1确定的原则
3.1.1依据煤矿区环境地质现象(灾害》所发生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划分类。如引起大气环境问题,可归人「类,引起地面环境问题,可归人Ⅱ类,引起地下水环境问题,则可归人扭类。3.1,2依据煤矿区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诱发因索划分型。如由废水、废气排放所引起的,可划分为二型,由地下水疏排所引起的,可划分为五型,以此类推:3.1.3依据不同成因类型所引发的具体环境地质问题划分亚型。如由于并下开采活动引起矿区及周边地区发生地熊,可定为三型中的第1亚型,如露天矿剥离、开挖导致边坡失稳,可定为四型中的第3亚型,以此类推,
3.1.4依据某一不良环境地质现象(克害)的防护、整治现状划分辅助类型。如矿并污水排放引起地面河流污染,后经过整治,目前已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排放要求,可认定该类型环境地质状况较好(B)。如采空引起地面塌陷目前尚未治理,且还在进一步加剧,则可认定该类型环境地质状况差(D),以此类推。
3.2表述方法
以某煤矿为例。
3.2.1该矿区气环境受到污染,且岩溶地下水水莅持续下降,地表出现塌陷坑。据此可知该矿区同时存在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地质问题。3.2.2在对矿区进行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综合勘查后,查明大气污染要由工业烟尘排敬起,而岩溶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出现岩溶陷坑则主要是矿井长期疏排水所引起。据此可进一-步确定,该矿区同时有I类二型3亚型、Ⅱ类丘型3亚型、Ⅲ类五型1亚型三种环境地质类型。3.2.3如.T.业烟尘经过治理已达标排放,且大气垂量恢复正常,其辅助类型可定为B。此外,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日前岩溶地下水位已不再继续下降,但水均衡尚未恢复正常,其辅助类型可定为C:济竭陷不再发生,且地面塌陷坑已回填和复垦:其辅助类型可定为B。GB/T22206—2008
3.2.4综上所述,该矿区目前的环境地质类型可表述为以下三种:I类二型3亚型B,可简化为I-二-3-B;I类五型3亚型 B,可简化为Ⅱ-五-3-B,且类五型1亚型C,可简化为-五-1-C。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