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4-01 17:04:36
  • JGJ/T152-200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GJ/T 152-2008

  • 标准名称: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8-04-28
  • 实施日期:

    2008-10-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建筑材料>>91.100.30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
  • 中标分类号:

    工程建设>>工程结构>>P25混凝土结构工程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页数:

    21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2008-10-01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JGJ/T 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152-200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GJI/T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 of reinforcingsteel bar in concrete
2008-04-28发布
2008 - 10 -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 of reinforcingsteelbarinconcrete
JGJ/T152-2008
J794-2008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08
施行日期:2
月1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北京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284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符号:3.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4.钢筋直径检测:5.钢筋锈蚀性状检测。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规程参加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欧美大地仪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盛世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仁瑜陈松崔德密霍士起
叶健何春凯陈涛李劲松
张今阳成勃徐凯讯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
3.1一般规定
3.2仪器性能要求
钢筋探测仪检测技术:
雷达仪检测技术
3.5检测数据处理
4钢筋直径检测
4.1一般规定
4.2检测技术
5钢筋锈蚀性状检测
一般规定
仪器性能要求
钢筋锈蚀检测仪的保养、维护与校准钢筋半电池电位检测技术
半电池电位法检测结果评判·
附录A
附录B
检测记录表
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的校准方法校准试件的制作
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
校步骤
附录C免费标准bzxz.net
雷达仪校准方法
C.1校准试件的制作
C.2校准项目及指标要求
C.3校准步骤
本规程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规范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检测及检测结果的评价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公称直径、锈蚀性状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1.0.32
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
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2
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
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
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理件等: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6检测原因。
1.0.4对混凝土中钢筋进行检测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电磁感应法electromagnetictestmethod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公称直径的方法。2.1.2雷达法radartestmethod
通过发射和接收到的毫微秒级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电钢筋间距、混凝士保护层厚度的方法。2.1.3半电池电位法half-cellpotentialstestmethod通过检测钢筋表面层上某一点的电位,并与铜-硫酸铜参考电极的电位作比较,以此来确定钢筋锈蚀性状的方法。2.2符号
ci、c--—第1、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Co
探头垫块厚度;
第i个测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
第i个钢筋间距;
钢筋平均间距:
检测环境温度;
V—-温度修正后电位值;
一温度修正前电位值。
3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检测
3.1般规定
3.1.1本章所规定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含有铁磁性物质的混凝土检测。
3.1.2应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内钢筋可能分布的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应清洁、平整,并应避开金属预埋件。
3.1.3对于具有饰面层的结构及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
3.1.4钻孔、剔凿时,不得损坏钢筋,实测应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精度应为0.1mm。
3.1.5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可按本规程附录A中表A.0.1和表A.0.2记录。
3.2仪器性能要求
3.2.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以下简称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充许误差为土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充许误差为士3mm。3.2.2钢筋探测仪的校准应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进行,雷达仪的校准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进行。正常情况下,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校准有效期可为一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进行校准:1新仪器启用前;
2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3
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
3.3钢筋探测仪检测技术
3.3.1钢筋探测仪可用于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3.2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调零时探头应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核查钢筋探测仪的零点状态。
3.3.3进行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探测仪的检测要求。探头在检测面上移动,直到钢筋探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应重合,在相应位置作好标记。按上述步骤将相邻的其他钢筋位置遂一标出。3.3.4钢筋位置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1首先应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线选择相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
2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应无效,并查明原因,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探测仪或采用钻孔、剔留的方法验证。
注:大多数钢筋探测仪要求钢筋公称直径已知方能准确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此时钢筋探测仪必须按照钢筋公称直径对应进行设置。3.3.5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探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附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钢筋探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各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0.1mm。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3.3.6钢筋间距检测应按本规程第3.3.3条的规定进行。应将4
检测范围内的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相邻钢筋逐一标出,并应逐个量测钢筋的间距。
3.3.7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1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4
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3.4雷达仪检测技术
3.4.1雷达法宜用于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的大面积扫描检测当检测精度满足要求时,也可用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3.4.2根据被测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排列方向,雷达仪探头或天线应沿垂直于选定的被测钢筋轴线方向扫描,应根据钢筋的反射波位置来确定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3.4.3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
1认为相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2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或无资料可供参考;
混凝土含水率较高:
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试件有显誓差界。4
3.5检测数据处理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应按下式计算:cmi=(c十c2十2ce--2co)/2
式中cm.i一第i测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检测值,精确5
至1mm;
ci、c2-—第1、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精确至1mm;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为同一规格钢筋的混C
凝土保护层厚度实测验证值减去检测值,精确至0.1mm;
探头垫块厚度,精确至0.1mm;不加垫块时co=0。
3.5.2检测钢筋间距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绘图方式给出结果。当同一构件检测钢筋不少于7根钢筋(6个间隔)时,也可给出被测钢筋的最大间距、最小间距,并按下式计算钢筋平均间距:
式中Sm.i钢筋平均间距,精确至1mm;S
一第i个钢筋间距,精确至1mm。(3.5.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