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981.2-1998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2部分:中心管式

【通信行业标准(YD)】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2部分:中心管式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1 19:45:48
- YD/T981.2-1998
- 现行
标准号:
YD/T 981.2-1998
标准名称: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2部分:中心管式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8-10-29 -
实施日期:
1999-03-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632.94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缆,国外已广泛应用,国内已有很多厂家生产该结构的光缆,但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规定,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为该类型光缆产品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本标准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794—1(1996)《光缆 第1部分:总规范》、IEC—60794—3(1998)《光缆 第3部分:管道、直埋和架空光缆一分规范》。本标准编制方法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YD/T 981—1998《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总标题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骨架式》、第2部分《中心管式》、第3部分《松套层绞式》。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YD/T 981.2-1998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2部分:中心管式 YD/T981.2-1998

部分标准内容: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2部分:中心管式
YD/T 981. 2
本标准规定了接入网用中心管式光纤带通信用室外光缆的产品分类、结构、标志、交货长度、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储运,以及安装和运行要求。本标准规定的光缆适用于在接人网的室外馈线和配线中作光通信传输线,也可用于引人线。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951--1994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2952-89电缆外护层
GB/T6995.2--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额色GB/T7424--87通信光缆的般要求GB/T 7425--87
7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GB/T 8401--87
光纤的(几何)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B/T 8402—87
GB/T 8405-87
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666—9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T 15065 ---1994
JB/T 8137--1995
YD/T 629--1993
电线电缆用黑色聚艺烯塑料
电线电缆交货盘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YD/T 723.2--1994
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2部分:铝塑复合带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3部分:钢塑复合带YD/T 723.3—1994
YD/T 837--1996
YD/T 839---1996
YD/T 769..-1996
YD/T 908--1997
YD/T 979--1998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ITU-TG.6501997)有关单模光纤光缆的定义和试验方法ITU-T G. 652(1997)
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
IEC 60794-1(1996)
IEC 60794-3(1998)
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和架空光缆一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98-10-29批准1999-03-01实施
3产品分类
3.1型式
YD/T981.21998
3.1.1光缆的常用结构型式及其名称如下:GYDXTW -
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焦通倍用室外光缆
GYDXTW53-
GYDXTW33
GYDXTW333-
GYFDXTY
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单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帮钢丝的钢聚艺烯粘结护套、双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非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聚艺烯护层通信用室外光缆3.1.2各主要型式和适于阻燃和防蚁等特殊使用要求的派生型式的光缆的适用敷设方式和特殊条件如表1所示。
各种型式的适用敷设方式和特殊条件主要型式
GYDXTW
GYDXTW53
GYDXTW33
GYDXTW333
GYFDXTY
GYFDXTY05
派生型式
GYDXTW04
GYDXTZW
GYDXTW54
GYDXTZW53
GYDXTW34
GYFDXTYQ4
GYFDXTZY
注:GYDXTW53主要用丁防枪击的场合3.2规格
管道槽道隧道
适用数设方式和条件
电缆沟架空
直埋竖井浅水深水
强电磁危害
3.2.1光缆中的光纤类别为符合YD/T979的B1.1类单模光纤或其他类单模光纤。3.2.2光缆中的光纤数宜为48~~~216芯。3.3产品型号和标记
3.3.1型号
光缆型号用光缆的型式和规格的代号组成3.3.2标记
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它由光缆的型号和本标准编号组成。400
YD/T 981.2-—1998
例如: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216根B1.1类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则光缆产品标记应表示为:GYDXTW 216B1.1 YD/T 981.2—19984结构
4.1总则
4.1.1光缆应由松套管缆芯和护层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护层又包括护套和可能有的外护层,如图1所示。
,可能有的外护层
钢-聚乙烯护套
一填充复合物
挡潮层
加强构件
中心松套管
光纤带
图1光缆结构示意图
4.1.2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能纵向渗流,但钢丝铠装部分可除外。4.1.3同批、同型式规格的光缆产品应具有相同结构排列和相同识别色谱。4.2缆芯
4.2.1总则
缆芯通常由已置人光纤带的松套管组成。4.2.2光纤
4.2.2.1光缆中应由同一类型的有涂覆层的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组成,其芯数应符合光缆规格的要求:同批光缆产品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4.2.2.2用于成缆的B1.1类单模光纤应符合YD/T979规定。4.2.3光纤带
4.2.3.1光纤带结构、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YD/T979规定。4.2.3.2光纤带可重叠构成矩阵型式,重叠层数不宜大于18,各带的光纤数应相同,顶层带的纤数町较少。
光纤带应有识别标志,它可以是光纤带上的印字,也可以是色谱方式。4.2.3.4光纤带识别通常有如下两种方式(应在订货合同中选定):a)全色谱光纤带加印字识别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光纤带中光纤采用全色谱方式识别,带阵中光纤带则来用印学的序号识别,面间光缆A端看,转动光缆把光纤带调整到水平方位时:光纤从左到右的序号及色谱应符合Y1/1979规定:光纤带的印字应向上,其序号1在最上层,并顺序向下增加。b)领尔色谱光纤带识别方式
在这种识别方式中,光纤带中光纤采用领示色谱方式识别,带阵中光纤带则采用光纤带中的领示色识别。面向光缆A端看,转动光缆把光纤带调整到水平方位时:光纤从左到右的序号和光纤带从到下的序号及其色谱应符合YD/T979规定。4.2.4松套管
4.2.4.7光纤带矩阵(简称带阵)宜适当扭绞并装在松套管中。光纤带在松套管中的余长应均幻稳定使光缆的拉伸性能和衰减温度特性符合本标准规定。.401
YD/T981-2-1998
4.2.4.2松套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加工性能,·般宜采用PBT、HDPE、尼龙、改性PP等塑性高聚物。
4.2.4.3松套管尺寸应规定外径和管壁厚度的标称值和容差,厚度应随外径增大:松套管标称值可随管中的光纤芯数改变,但同一光缆中应相同。4.2.4.4松套管内的间隙应连续填充触变型的复合物,填充复合物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并应符合YD/T839.3《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3部分:冷应用型填充复合物》规定.
4.3护套
4.3.1总则
4.3.1.1光缆常用护套有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W护套)和聚乙烯护套,4.3.1.2护套中黑色聚乙烯套的材料应采用符合GB/T15065规定的聚乙烯护套料,其密度应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
4.3.1.3黑色聚乙烯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仟何横断面上均应无自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4.3.2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W护套)4.3.2.1W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纵包搭接的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钢丝、松套管中心线应位于同一平面。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应相互粘结为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同时,钢丝应与黑色聚乙烯粘结为体。复合带搭接的重送宽度应不小于6mm或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防潮钢带上任何一点的厚度应不小于0.13mm。加强构件外侧塑料厚度应不小于1mm。4.3.2.2钢塑复合带应符合YD/T723.3的规定。其中钢带的标称厚度为0.20mm或0.15mm,复合薄膜的标称厚度为0.05mm。在光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
4.3.3聚乙烯护套
对于非金属光缆,其聚乙烯护套应紧密被覆于松套管外周,加强构件外侧塑料厚度应不小于1mm。4.3.4加强构件
4.3.4.1加强构件应在缆芯外侧,它可以是金属的或非金属的,依光缆型式而定。4.3.4.2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单圆钢丝,高强度钢丝宜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也可由其他不易腐蚀的或镀有保护层的钢材制成,其表面应圆整光滑。单圆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金属加强构件不允许整体接头。4.3.4.3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圆杆,其杨氏模量宜不低于45GPa。4.3.5阻水结构
4.3.5.1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缆芯和护套之间的间隙宜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吸水膨胀带。
4.3.5.2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839规定,吸水膨胀带和阻水环材料的详细技术规范另订。
4.4外护层
4.4.1总则
4.4.1.1除本标准另有规定的以外,外扩层结构应符合GB/T2952的有关规定。4.4.1.2外护层的聚乙烯套材料应采用符合GB/T15065规定的黑色聚乙烯护套料,其密度宜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
4.4.1.3黑色聚乙烯外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利裂纹4.4.1.4外护层中的阻水材料的技术要求另订。402
4.4.253 型
YD/T 981.2---1998
4.4.2.15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皱纹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再间时挤包·层黑色聚乙烯套,并且应使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绍为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复合带纵包后的皱纹应成环状,其搭接的重送宽度应不小于6mm或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防潮钢带上任何点的厚度应不小于0.13mm,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应不小于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任仰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4.4.2.2钢塑复合带性能要求与4.3.2.2相同。4.4.2.3护套与钢带之间应用吸水膨胀带、阻水环或其他阻水材料进行阻水。4.4.333型和333型
3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层螺旋绞合的细圆镀锌钢丝铠装层,333型应在护套外施加网层绞合方向相反的细圆镀锌钢丝铠装层;然后在铠装层外挤包层黑色聚艺烯套,钢丝内外应采用涂覆、填充或(和)浸渍等方法进行防腐蚀和阻水处理。钢丝直径应在0.8mm~2.9mm之间选定。外护层的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在33型外护层中应不小于2.0mm,在333型外护层中应不小于2.2mm,厚度的最小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4.4.405型
05型外护层光缆应在聚乙烯护套外挤一层松套的黑色聚乙烯保护管,保护管内径应为聚乙烯护套外径的约1.5倍,其厚度最小值应不小于2.2mm。保护管应圆整,长径和短径之差应不大于厚度最小值。
4.4.5防蚁外被层
4.4.5.1防蚁外被层(即4型)光缆应在一般光缆的外层聚乙烯套上再挤包一层黑色尼龙套,具最小厚度应不小于0.4mm。尼龙材料应是防蚁护层用尼龙12、尼龙11或其他防白蚁护套,其详细的技术规范另订。
4.5阻燃光缆结构
4.5.1阻燃光缆的外护套应采用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其他的元构件宜尽可能采用不燃和阻燃的材料。阻燃材料详细的技术规范另订。4.5.2阻燃光缆的其他结构要求仍应符合本章规定。4.6撕裂绳
光缆护套下面和外护层的聚乙烯外套下面可放置(也可不放置)撕裂绳,撕裂绳应连续贯通整根光缆长度,不吸湿,不吸油,并具有足以开启光缆的强度。5标志
5.1光缆应在外护层聚乙烯套表面(或有05型保护管时的聚乙烯护套表面)沿长度方向作永久性白色标志,标志应不影响光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始点间的距离应不大于1m。当出现错误时应擦去重印或用黄色在光缆外套的另一侧重印。5.2标志的内容应包括:
a)光缆产品型号(其中使用波长、主要传输参数及适用温度特性可除外):b)计米长度:
c)制造厂名称(或代号)或(和)商标;d)制造年份或生产批号。
5.3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试验后应仍可辨认。5.4标志中计米长度的误差应在01%范围,以保证真实长度不小于计米长度。403
6交货长度
YD/T 981.2 --- 1998
光缆的标推制造长度标称值应为1000m.2000m300m,容差为0+100m光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或订货合同中所要求的长度。7技术要求
7.1光缆中的单模光纤特性
7.1.1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应符合YD/T979的规定;7.1.2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应符合YD/T979的规定。7.2光纤带性能
7.2.1光纤带结构、尺寸应符合YD/T979的规定。7.2.2光纤带机械性能应符合Y1D/T979的规定,7.3护层性能
7.3.1挡潮层钢带和金属铠装层应在光缆纵向分别保持电气导通。7.3.2W护套和53型外护层的钢带与聚乙烯套之间的剥离强度和搭接重迭处钢带之间的剥离强度都应不小于1.1N/mm,但在钢带下面采用放置吸水膨胀带填充或涂覆复合物阻水时,钢带搭接处可不作数值要求。
7.3.3聚乙烯套和聚乙烯保护管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防蚁外被层要求待定。表2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抗拉强度
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I
热老化处理溢度
热老化处理时间
断裂伸长率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处理后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ES1
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理时问
热收缩率
热处理温度
热处理时间
耐环境应力开裂(50(,96h)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小值)
(最人值)
(最大值)
100±2
HDPE1ZRPE
100±2
115-t:2
失效数/试样数:0/18
注:LLDPE、MDPE、HDPE和ZRPE分别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和阻燃聚烯烃的简称7.3.4外护层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2952的有关规定。7.4光缆的机械性能
7.4.1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卷绕、磨损等项日,并应通过8.5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7.4.2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扇力应符合表3规定。404
光缆主要型式
GYDXTW
GYFDXTY
GYDXTW53
GYFDTW05
GYDXTW33
GYDXTW33
敷设方式
管道、非自承架空
直埋1
直理I
非自承架空
水下、直埋Ⅱ
水下1
GYDXTAW333
YD/T 981.2--1998
表3光缆的允许拉仰力和压扁力
允许拉伸力(最小值)
1 500-3 000
Fsr\-短暂拉伸力:Fi.r—长期拉伸力;G1km光缆的重量,N;Fs:—短暂压扁力;FiL长期压扁力。Fi.r
允许乐扁力(最小值)
(N/100mm)
允许拉伸力应同时满足FsT和FsT/G的要求,但Fsr/G要求只在1500~~3000N范围内适用,GYFSTY05型光缆的充许拉伸力系加保护管前的要求值,光缆派生型式的拉伸和压扇性能要求和其对应的主要型式的要求相同。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光缆外径D的倍数表示,它应符合表4规定表4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外护层型式
静态弯曲
动态弯曲
7.5光缆的环境性能
7.5.1总则
无外护层或04型
53型.54型、33型、34型
(N/100mm)
05型、333型
光缆的环境性能应包括衰减温度特性、滴流性能、护套完整性、渗水性、阻燃性、防蚁性能、低温下弯曲性能和低温下冲击性能等项目,并应通过8.6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7.5.2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有3种级别,其代号为A、B和C。光缆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有4个级别,如表5所示。
表5光缆衰减温度特性
分级代号
适用温度范围(C)
低限TA
高限Tn
0级(特级)
无明显附加衰减
注:光缆温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C下的光纤衰减差,充许光纤附加衰藏(dB/km)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7.5.3滴流性能
YD/T 981.2—1998
在温度为65℃的环境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7.5.4聚乙烯套完整性
聚乙烯套应连续完整,在它下面有金属层时,应采用电气方法进行聚乙烯套的完整性试验,7.5.4.1用电火花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在表6规定的试验电压下聚乙烯套应不击穿,表6聚乙烯套电火花试验电压
电压类型
试验电压(最小值)
9t,最高25
1t为聚乙烯套的标称厚度(如果无外护层,则t为加强构件外聚乙烯套厚度),mm;2交流试验电压系有效值。
6t.最高15
7.5.4.2用浸水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光缆在浸水24h后聚乙烯外套的电性能应符合:a)在直流电压500V下对水绝缘应不小于2000Mα·km;b)耐电压水平应不低于在直流电压15kV下2min不击穿,7.5.5渗水性能
1m水头加在光缆的全部截面上时,光缆应能阻止水纵向渗流,但铠装钢丝层可有少量渗漏7.5.6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燃烧性能要求为:
a)阻燃性:光缆的阻燃性应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来验证;b)发烟浓度:光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7.5.7防蚁性能
在有白蚁的环境下,光缆防蚁性能应符合GB/T2951.38中蛀蚀等级2的要求。7.5.8低温下弯曲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一20C低温下承受弯曲半径为15倍缆径的U形弯曲的能力,但水“下光缆除外。7.5.9低温下冲击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一20℃低温下耐冲击的能力,但水下光缆除外。8试验方法
8.1总则
光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8.2光缆结构检查
光缆结构(第4章)应在距光缆端不少于100mm处用目力检查其完整性、色谱和取样检查结构尺寸。
表7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序
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
光纤和光纤带识别色谱
光缆结构尽寸
护套和外套的厚度
本标准条文号
试验方法
本标准8.2
目力检查
GB/T 2951. 3
检验类别
松套管外径
松套管壁厚度
其他结构尺寸
光缆标志
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标志的牢固性
计米标志误差
光缆长度
光纤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
光纤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
截止波长
寰减系数
光纤带
光纤带儿何尺寸
光纤带机械性能
护层性能
金属挡潮层和铠装层的电气导通性粘结护套剥离强度
热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热收缩率
聚乙烯套耐环境应力开裂
外护层的其他性能
光缆的机械特性
光缆环境性能
衰减温度特性
滴流性能
聚乙烯护套完整性(电火花)
聚乙烯护套完整性(浸水)
渗水性能
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a)阻燃性
b)发烟浓度
YD/T 981. 2
表7续
本标准条文号
表2序号1
和序号2
表2序号3
表2序号4
试验方法
GB/T 2951.4
GB/T 2951. 2
参照YD/T 837.5--1996
力检查
本标准8.3.1
本标准8.3.2
本标准 8.4
GB/T 8402
GB/T 8401
参照YD/T 979—1998
参照YD/T979--1998
参照YD/T837.2--1996中4.9
YD/T 837. 3--1996 中 4. 9
YD/T 837. 3—1996 中 4.10 和4.11
YD/T 837.3—1996中 4.12
YD/T 837.4—1996中 4.1
GB/T2952
本标准8.5
本标8.6.2
参照YD/T837.4-1996中4.3
参照 YD/T 837. 4-1996中 4. 6本标准8.6.3
GB/T8405.4(L型水套)
GB/T 12666.2中(DZ-1法)
GB/T 12666. 7
检验类别
防蚁性能
11.7,低温下弯曲性能
低温下冲击性能
YD/T 981.2 -- 1998
表7(完)
本标准条文号
试验方法
本标准8.6.4
本标准8.6.5
本标准8.6.6
口力检查
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抽检的最小百分比,2有关光纤特性试验方法的现行国标如有空缺时、宜参照ITU-TG.650有关规定执行、3有关光缆性能试验方法的现行国标如有空缺时,宜参照IEC60794-1有关规定执行,8.3光缆标志检查
8.3.1标志擦拭
a)试验方法:可参照IFC-60794-1(1996)试验方法E28《光缆标志耐擦拭》的方法2:b)负载:20N;
c)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
d)验收要求:用目力仍可辨认外套标志。8.3.2计米标志误差bZxz.net
检验类别
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见8.1)减去用钢皮尺沿光缆量得长度对后者的相对差。
8.4光缆长度检查
光缆长度应从光缆两端的计米标志(有黄、白两色标志时以黄色为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采用光学方法(如OTDR仪器)来测量。8.5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
8.5.1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了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宜按Y1D/T629.1《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1部分:传输功率监测法》规定在1550nm波长上进行,在试验期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诈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0.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人于0.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光缆拉伸应变应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器方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了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缆应变不人于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8.5.2拉伸
a)试验方法:GB/T7425.2《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拉伸》;b)卡盘直径:不小于30倍光缆外径;c)受试长度:不小于50m;
d)拉伸速率:10mm/min;
e)拉伸负载:见表3;
f)持续时间:1min;
YD/T 981.21998
g)验收要求:护套应无日力可见开裂;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袭减和应变;在短暂拉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小于0.15dB和应变小于0.255%、在此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袭减和应变,光缆也应无明显残余应变。注:有《5保护管的光缆应在加保护管之前按管道敷设光缆试验。8.5.3压扁
a)试验方法:GB/T7425.3《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E扁》;b)负载:见表3;
e)持续时间:1min;
)验收要求:扩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在长期充许压扇力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在短暂用扁力下光红附加衰减应小于O.IdB,在此压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8.5.4冲
a)试验方法:GB/T7425.4《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冲击》;b)冲锤重量:管道或架空光缆为450g,直埋和水下光缆为1kg;c)冲锤落高:lm;
d)冲击次数:至少5次;
e)验收要求:护套应无日力可见开裂;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8.5.5安复弯曲
a)验方法:GB/T7425.5《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反复弯曲》;
b)心轴半径:不大于表4规定的动态允许弯曲半径;c)负载:管道或架空光缆为150N,直埋光缆为250N;d)弯曲次数:30次;
e)验收要求:符合GB/T7425,5中规霆:护套应无自力可见开裂且光纤应无明靠残余附加衰减。注: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8.5.6扭转
a)试验方法:GB/T7425.6《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扭转》;b)轴向张力:管道或架空光缆为150N,直理光缆为250N;c)受扭长度:1m;
d)扭转角度:无铠装光缆为土180°,有铠装光缆为±90°;c)扭转次数:10次;
f)验收要求:护套应无月力可见开裂;在光缆扭转到极限位置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光缆回复到起始位置下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注:有05型保护管的光缆应在加保护管之前按管道敷设光缆试验: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8.5.7卷绕
a)试验方法:GB/T7425.10《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卷绕》;b)心轴直径:不大表4规定的静态允许弯曲半径的两倍:c)密绕圈数:每次循环10圈;
d)循环次数:不少于5次:
e)验收要求:光纤应不断裂和护套应无日力可见开裂。注;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8.5.8外套磨损
a)试验方法:川参照IEC60794-1(1996)试验方法E2A《光缆护套磨损》;b)钢针直径:lmm;
c)负载:65N;
YD/T 981.2 --1998
d)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外套不开裂。8.5.9松套管弯折
a)试验方法:参照IFC60794-1(1996)试验方法F16《套管弯折》;b)L:10Da;
c) L:30元Dh;
d) I: 30D:
e)验收要求:套管不发生变折。注:D,为松套管外径。
8.6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
8.6.1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开验证光缆的环境性能,其试验结果符食规延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8.6.2温度循环试验
a)试验方法:GB/T8405.2《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温度循环》;b)试样长度:应足以获得衰减测量所需的精度,宜为2km左右:c)温度范围:试验温度范围的低限T.和高限TB应符合表5规定;d)保温时间:t应足以使试样温度达到稳定,暂定应不少于12h,但护层中有两层聚乙烯套时暂定应不小于 24h;
e)循环次数:2次;
)衰减监测:宜按YD/T629.2《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2部分:后向散射监测法》规定,在试验期间,监测仪表的重复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2dB/km,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2dB/km时,可判为衰减无明显变化。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衰减变化监测应在1310nm和1550nm两波长上进行,以两者中较差的监测结果巢来评楚温度附加衰减等级。g)验收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8.6.3浸水试验
将光缆浸人水池中,两端问上露出水面约1m,其余部分完全浸在水下。待漫泡24h届,参照YI/T837.2中4.2的规定测试直流500V下的聚乙烯外套的绝缘电阻;参照YD/T837.2中4.3的规定试验聚乙烯外套的耐直流电压水平。试验时负极接水,正极接光缆中相互连接在起的金属体。注:有05型保护管的光缆应在加保护管之前按管道敷设光缆试验。8.6.4防蚁性能试验
可参照GB/T2951.38规定进行试验,经年时间后光缆表面的啮痕应不超过防蚁外被层的1/3。8.6.5低温下U形弯曲试验
a)试验方法:试样在温度一20℃士2C下冷冻不少于24h后取出,立即在室温下进行U形湾曲试验(U形弯曲试验方法待另订,可参照IEC60794-1-E11(1996)《光缆弯曲》中步骤2进行试验);b)样品长度:几米短段;
c)弯曲半径:15倍光缆直径;
d)循环次数:4次;
c)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和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注:有05型保护管的光缆应在加保护管之前按管道敷设光缆(例如GYFIDXTY型)试验;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
8.6.6低温下冲击试验
a)试验方法:试样在温度:20+2C下冷冻不少手24h后取出·立即在室温下按(i3/T8405.54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2部分:中心管式
YD/T 981. 2
本标准规定了接入网用中心管式光纤带通信用室外光缆的产品分类、结构、标志、交货长度、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储运,以及安装和运行要求。本标准规定的光缆适用于在接人网的室外馈线和配线中作光通信传输线,也可用于引人线。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951--1994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GB/T2952-89电缆外护层
GB/T6995.2--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2部分:标准额色GB/T7424--87通信光缆的般要求GB/T 7425--87
7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光纤的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测试方法GB/T 8401--87
光纤的(几何)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B/T 8402—87
GB/T 8405-87
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GB/T 12666—90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T 15065 ---1994
JB/T 8137--1995
YD/T 629--1993
电线电缆用黑色聚艺烯塑料
电线电缆交货盘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YD/T 723.2--1994
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2部分:铝塑复合带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3部分:钢塑复合带YD/T 723.3—1994
YD/T 837--1996
YD/T 839---1996
YD/T 769..-1996
YD/T 908--1997
YD/T 979--1998
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中心管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ITU-TG.6501997)有关单模光纤光缆的定义和试验方法ITU-T G. 652(1997)
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
IEC 60794-1(1996)
IEC 60794-3(1998)
光缆第3部分:管道、直埋和架空光缆一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998-10-29批准1999-03-01实施
3产品分类
3.1型式
YD/T981.21998
3.1.1光缆的常用结构型式及其名称如下:GYDXTW -
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焦通倍用室外光缆
GYDXTW53-
GYDXTW33
GYDXTW333-
GYFDXTY
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单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帮钢丝的钢聚艺烯粘结护套、双细圆钢丝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非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聚艺烯护层通信用室外光缆3.1.2各主要型式和适于阻燃和防蚁等特殊使用要求的派生型式的光缆的适用敷设方式和特殊条件如表1所示。
各种型式的适用敷设方式和特殊条件主要型式
GYDXTW
GYDXTW53
GYDXTW33
GYDXTW333
GYFDXTY
GYFDXTY05
派生型式
GYDXTW04
GYDXTZW
GYDXTW54
GYDXTZW53
GYDXTW34
GYFDXTYQ4
GYFDXTZY
注:GYDXTW53主要用丁防枪击的场合3.2规格
管道槽道隧道
适用数设方式和条件
电缆沟架空
直埋竖井浅水深水
强电磁危害
3.2.1光缆中的光纤类别为符合YD/T979的B1.1类单模光纤或其他类单模光纤。3.2.2光缆中的光纤数宜为48~~~216芯。3.3产品型号和标记
3.3.1型号
光缆型号用光缆的型式和规格的代号组成3.3.2标记
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它由光缆的型号和本标准编号组成。400
YD/T 981.2-—1998
例如:金属加强构件、光纤带中心管填充式、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包含216根B1.1类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则光缆产品标记应表示为:GYDXTW 216B1.1 YD/T 981.2—19984结构
4.1总则
4.1.1光缆应由松套管缆芯和护层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护层又包括护套和可能有的外护层,如图1所示。
,可能有的外护层
钢-聚乙烯护套
一填充复合物
挡潮层
加强构件
中心松套管
光纤带
图1光缆结构示意图
4.1.2光缆结构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能纵向渗流,但钢丝铠装部分可除外。4.1.3同批、同型式规格的光缆产品应具有相同结构排列和相同识别色谱。4.2缆芯
4.2.1总则
缆芯通常由已置人光纤带的松套管组成。4.2.2光纤
4.2.2.1光缆中应由同一类型的有涂覆层的二氧化硅系单模光纤组成,其芯数应符合光缆规格的要求:同批光缆产品应使用同一设计、相同材料和相同工艺制造出来的光纤。4.2.2.2用于成缆的B1.1类单模光纤应符合YD/T979规定。4.2.3光纤带
4.2.3.1光纤带结构、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YD/T979规定。4.2.3.2光纤带可重叠构成矩阵型式,重叠层数不宜大于18,各带的光纤数应相同,顶层带的纤数町较少。
光纤带应有识别标志,它可以是光纤带上的印字,也可以是色谱方式。4.2.3.4光纤带识别通常有如下两种方式(应在订货合同中选定):a)全色谱光纤带加印字识别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光纤带中光纤采用全色谱方式识别,带阵中光纤带则来用印学的序号识别,面间光缆A端看,转动光缆把光纤带调整到水平方位时:光纤从左到右的序号及色谱应符合Y1/1979规定:光纤带的印字应向上,其序号1在最上层,并顺序向下增加。b)领尔色谱光纤带识别方式
在这种识别方式中,光纤带中光纤采用领示色谱方式识别,带阵中光纤带则采用光纤带中的领示色识别。面向光缆A端看,转动光缆把光纤带调整到水平方位时:光纤从左到右的序号和光纤带从到下的序号及其色谱应符合YD/T979规定。4.2.4松套管
4.2.4.7光纤带矩阵(简称带阵)宜适当扭绞并装在松套管中。光纤带在松套管中的余长应均幻稳定使光缆的拉伸性能和衰减温度特性符合本标准规定。.401
YD/T981-2-1998
4.2.4.2松套管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加工性能,·般宜采用PBT、HDPE、尼龙、改性PP等塑性高聚物。
4.2.4.3松套管尺寸应规定外径和管壁厚度的标称值和容差,厚度应随外径增大:松套管标称值可随管中的光纤芯数改变,但同一光缆中应相同。4.2.4.4松套管内的间隙应连续填充触变型的复合物,填充复合物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并应符合YD/T839.3《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3部分:冷应用型填充复合物》规定.
4.3护套
4.3.1总则
4.3.1.1光缆常用护套有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W护套)和聚乙烯护套,4.3.1.2护套中黑色聚乙烯套的材料应采用符合GB/T15065规定的聚乙烯护套料,其密度应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
4.3.1.3黑色聚乙烯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仟何横断面上均应无自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和裂纹,4.3.2夹带钢丝的钢-聚乙烯粘结护套(W护套)4.3.2.1W护套光缆应在缆芯外纵包搭接的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并挤包一层黑色聚乙烯套,钢丝、松套管中心线应位于同一平面。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应相互粘结为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同时,钢丝应与黑色聚乙烯粘结为体。复合带搭接的重送宽度应不小于6mm或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防潮钢带上任何一点的厚度应不小于0.13mm。加强构件外侧塑料厚度应不小于1mm。4.3.2.2钢塑复合带应符合YD/T723.3的规定。其中钢带的标称厚度为0.20mm或0.15mm,复合薄膜的标称厚度为0.05mm。在光缆制造长度上允许有少量复合带接头,接头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50m。接头处应电气导通和恢复塑料复合层。含接头的复合带强度应不低于不含接头的相邻段强度的80%。
4.3.3聚乙烯护套
对于非金属光缆,其聚乙烯护套应紧密被覆于松套管外周,加强构件外侧塑料厚度应不小于1mm。4.3.4加强构件
4.3.4.1加强构件应在缆芯外侧,它可以是金属的或非金属的,依光缆型式而定。4.3.4.2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单圆钢丝,高强度钢丝宜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也可由其他不易腐蚀的或镀有保护层的钢材制成,其表面应圆整光滑。单圆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金属加强构件不允许整体接头。4.3.4.3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纤维增强塑料(简称FRP)圆杆,其杨氏模量宜不低于45GPa。4.3.5阻水结构
4.3.5.1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有有效的阻水措施,缆芯和护套之间的间隙宜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吸水膨胀带。
4.3.5.2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839规定,吸水膨胀带和阻水环材料的详细技术规范另订。
4.4外护层
4.4.1总则
4.4.1.1除本标准另有规定的以外,外扩层结构应符合GB/T2952的有关规定。4.4.1.2外护层的聚乙烯套材料应采用符合GB/T15065规定的黑色聚乙烯护套料,其密度宜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
4.4.1.3黑色聚乙烯外套的表面应圆整光滑,任何横断面上均应无目力可见的气泡、砂眼利裂纹4.4.1.4外护层中的阻水材料的技术要求另订。402
4.4.253 型
YD/T 981.2---1998
4.4.2.15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皱纹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再间时挤包·层黑色聚乙烯套,并且应使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绍为体,必要时可在搭接处施加粘结剂来提高粘结强度。复合带纵包后的皱纹应成环状,其搭接的重送宽度应不小于6mm或缆芯直径小于9.5mm时不小于缆芯周长的20%,防潮钢带上任何点的厚度应不小于0.13mm,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应不小于2.0mm,最小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任仰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4.4.2.2钢塑复合带性能要求与4.3.2.2相同。4.4.2.3护套与钢带之间应用吸水膨胀带、阻水环或其他阻水材料进行阻水。4.4.333型和333型
33型外护层光缆应在护套外施加层螺旋绞合的细圆镀锌钢丝铠装层,333型应在护套外施加网层绞合方向相反的细圆镀锌钢丝铠装层;然后在铠装层外挤包层黑色聚艺烯套,钢丝内外应采用涂覆、填充或(和)浸渍等方法进行防腐蚀和阻水处理。钢丝直径应在0.8mm~2.9mm之间选定。外护层的聚乙烯套厚度的标称值在33型外护层中应不小于2.0mm,在333型外护层中应不小于2.2mm,厚度的最小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0%,任何横断面上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4.4.405型
05型外护层光缆应在聚乙烯护套外挤一层松套的黑色聚乙烯保护管,保护管内径应为聚乙烯护套外径的约1.5倍,其厚度最小值应不小于2.2mm。保护管应圆整,长径和短径之差应不大于厚度最小值。
4.4.5防蚁外被层
4.4.5.1防蚁外被层(即4型)光缆应在一般光缆的外层聚乙烯套上再挤包一层黑色尼龙套,具最小厚度应不小于0.4mm。尼龙材料应是防蚁护层用尼龙12、尼龙11或其他防白蚁护套,其详细的技术规范另订。
4.5阻燃光缆结构
4.5.1阻燃光缆的外护套应采用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其他的元构件宜尽可能采用不燃和阻燃的材料。阻燃材料详细的技术规范另订。4.5.2阻燃光缆的其他结构要求仍应符合本章规定。4.6撕裂绳
光缆护套下面和外护层的聚乙烯外套下面可放置(也可不放置)撕裂绳,撕裂绳应连续贯通整根光缆长度,不吸湿,不吸油,并具有足以开启光缆的强度。5标志
5.1光缆应在外护层聚乙烯套表面(或有05型保护管时的聚乙烯护套表面)沿长度方向作永久性白色标志,标志应不影响光缆的任何性能。相邻标志始点间的距离应不大于1m。当出现错误时应擦去重印或用黄色在光缆外套的另一侧重印。5.2标志的内容应包括:
a)光缆产品型号(其中使用波长、主要传输参数及适用温度特性可除外):b)计米长度:
c)制造厂名称(或代号)或(和)商标;d)制造年份或生产批号。
5.3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试验后应仍可辨认。5.4标志中计米长度的误差应在01%范围,以保证真实长度不小于计米长度。403
6交货长度
YD/T 981.2 --- 1998
光缆的标推制造长度标称值应为1000m.2000m300m,容差为0+100m光缆交货长度应是标准制造长度或订货合同中所要求的长度。7技术要求
7.1光缆中的单模光纤特性
7.1.1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应符合YD/T979的规定;7.1.2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应符合YD/T979的规定。7.2光纤带性能
7.2.1光纤带结构、尺寸应符合YD/T979的规定。7.2.2光纤带机械性能应符合Y1D/T979的规定,7.3护层性能
7.3.1挡潮层钢带和金属铠装层应在光缆纵向分别保持电气导通。7.3.2W护套和53型外护层的钢带与聚乙烯套之间的剥离强度和搭接重迭处钢带之间的剥离强度都应不小于1.1N/mm,但在钢带下面采用放置吸水膨胀带填充或涂覆复合物阻水时,钢带搭接处可不作数值要求。
7.3.3聚乙烯套和聚乙烯保护管的机械物理特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防蚁外被层要求待定。表2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
抗拉强度
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TSI
热老化处理溢度
热老化处理时间
断裂伸长率热老化处理前
热老化处理后
热老化前后变化率|ES1
热老化处理温度
热老化处理时问
热收缩率
热处理温度
热处理时间
耐环境应力开裂(50(,96h)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小值)
(最人值)
(最大值)
100±2
HDPE1ZRPE
100±2
115-t:2
失效数/试样数:0/18
注:LLDPE、MDPE、HDPE和ZRPE分别为线性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和阻燃聚烯烃的简称7.3.4外护层的其他性能应符合GB/T2952的有关规定。7.4光缆的机械性能
7.4.1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包括光缆的拉伸、压扁、冲击、反复弯曲、扭转、卷绕、磨损等项日,并应通过8.5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7.4.2光缆允许承受的拉伸力和压扇力应符合表3规定。404
光缆主要型式
GYDXTW
GYFDXTY
GYDXTW53
GYFDTW05
GYDXTW33
GYDXTW33
敷设方式
管道、非自承架空
直埋1
直理I
非自承架空
水下、直埋Ⅱ
水下1
GYDXTAW333
YD/T 981.2--1998
表3光缆的允许拉仰力和压扁力
允许拉伸力(最小值)
1 500-3 000
Fsr\-短暂拉伸力:Fi.r—长期拉伸力;G1km光缆的重量,N;Fs:—短暂压扁力;FiL长期压扁力。Fi.r
允许乐扁力(最小值)
(N/100mm)
允许拉伸力应同时满足FsT和FsT/G的要求,但Fsr/G要求只在1500~~3000N范围内适用,GYFSTY05型光缆的充许拉伸力系加保护管前的要求值,光缆派生型式的拉伸和压扇性能要求和其对应的主要型式的要求相同。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用光缆外径D的倍数表示,它应符合表4规定表4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外护层型式
静态弯曲
动态弯曲
7.5光缆的环境性能
7.5.1总则
无外护层或04型
53型.54型、33型、34型
(N/100mm)
05型、333型
光缆的环境性能应包括衰减温度特性、滴流性能、护套完整性、渗水性、阻燃性、防蚁性能、低温下弯曲性能和低温下冲击性能等项目,并应通过8.6规定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来检验。7.5.2适用温度范围及其衰减温度特性光缆的适用温度范围有3种级别,其代号为A、B和C。光缆温度附加衰减对于各类型光纤有4个级别,如表5所示。
表5光缆衰减温度特性
分级代号
适用温度范围(C)
低限TA
高限Tn
0级(特级)
无明显附加衰减
注:光缆温度附加衰减为适用温度下相对于20C下的光纤衰减差,充许光纤附加衰藏(dB/km)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7.5.3滴流性能
YD/T 981.2—1998
在温度为65℃的环境下,光缆应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7.5.4聚乙烯套完整性
聚乙烯套应连续完整,在它下面有金属层时,应采用电气方法进行聚乙烯套的完整性试验,7.5.4.1用电火花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在表6规定的试验电压下聚乙烯套应不击穿,表6聚乙烯套电火花试验电压
电压类型
试验电压(最小值)
9t,最高25
1t为聚乙烯套的标称厚度(如果无外护层,则t为加强构件外聚乙烯套厚度),mm;2交流试验电压系有效值。
6t.最高15
7.5.4.2用浸水试验检验其完整性时,光缆在浸水24h后聚乙烯外套的电性能应符合:a)在直流电压500V下对水绝缘应不小于2000Mα·km;b)耐电压水平应不低于在直流电压15kV下2min不击穿,7.5.5渗水性能
1m水头加在光缆的全部截面上时,光缆应能阻止水纵向渗流,但铠装钢丝层可有少量渗漏7.5.6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燃烧性能要求为:
a)阻燃性:光缆的阻燃性应通过单根垂直燃烧试验来验证;b)发烟浓度:光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应使透光率不小于50%。7.5.7防蚁性能
在有白蚁的环境下,光缆防蚁性能应符合GB/T2951.38中蛀蚀等级2的要求。7.5.8低温下弯曲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一20C低温下承受弯曲半径为15倍缆径的U形弯曲的能力,但水“下光缆除外。7.5.9低温下冲击性能
光缆应具有在一20℃低温下耐冲击的能力,但水下光缆除外。8试验方法
8.1总则
光缆的各项性能应按表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8.2光缆结构检查
光缆结构(第4章)应在距光缆端不少于100mm处用目力检查其完整性、色谱和取样检查结构尺寸。
表7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序
光缆结构完整性及外观
光纤和光纤带识别色谱
光缆结构尽寸
护套和外套的厚度
本标准条文号
试验方法
本标准8.2
目力检查
GB/T 2951. 3
检验类别
松套管外径
松套管壁厚度
其他结构尺寸
光缆标志
标志的完整性和可识别性
标志的牢固性
计米标志误差
光缆长度
光纤模场直径和尺寸参数
光纤截止波长和传输特性
截止波长
寰减系数
光纤带
光纤带儿何尺寸
光纤带机械性能
护层性能
金属挡潮层和铠装层的电气导通性粘结护套剥离强度
热老化前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率热收缩率
聚乙烯套耐环境应力开裂
外护层的其他性能
光缆的机械特性
光缆环境性能
衰减温度特性
滴流性能
聚乙烯护套完整性(电火花)
聚乙烯护套完整性(浸水)
渗水性能
阻燃光缆的燃烧性能
a)阻燃性
b)发烟浓度
YD/T 981. 2
表7续
本标准条文号
表2序号1
和序号2
表2序号3
表2序号4
试验方法
GB/T 2951.4
GB/T 2951. 2
参照YD/T 837.5--1996
力检查
本标准8.3.1
本标准8.3.2
本标准 8.4
GB/T 8402
GB/T 8401
参照YD/T 979—1998
参照YD/T979--1998
参照YD/T837.2--1996中4.9
YD/T 837. 3--1996 中 4. 9
YD/T 837. 3—1996 中 4.10 和4.11
YD/T 837.3—1996中 4.12
YD/T 837.4—1996中 4.1
GB/T2952
本标准8.5
本标8.6.2
参照YD/T837.4-1996中4.3
参照 YD/T 837. 4-1996中 4. 6本标准8.6.3
GB/T8405.4(L型水套)
GB/T 12666.2中(DZ-1法)
GB/T 12666. 7
检验类别
防蚁性能
11.7,低温下弯曲性能
低温下冲击性能
YD/T 981.2 -- 1998
表7(完)
本标准条文号
试验方法
本标准8.6.4
本标准8.6.5
本标准8.6.6
口力检查
出厂检验栏目中的百分数是按单位产品数抽检的最小百分比,2有关光纤特性试验方法的现行国标如有空缺时、宜参照ITU-TG.650有关规定执行、3有关光缆性能试验方法的现行国标如有空缺时,宜参照IEC60794-1有关规定执行,8.3光缆标志检查
8.3.1标志擦拭
a)试验方法:可参照IFC-60794-1(1996)试验方法E28《光缆标志耐擦拭》的方法2:b)负载:20N;
c)循环次数:不少于10次;
d)验收要求:用目力仍可辨认外套标志。8.3.2计米标志误差bZxz.net
检验类别
长度计量误差应是在适当长度上用计米数字确定的长度(见8.1)减去用钢皮尺沿光缆量得长度对后者的相对差。
8.4光缆长度检查
光缆长度应从光缆两端的计米标志(有黄、白两色标志时以黄色为准)的数字差来确定,也可采用光学方法(如OTDR仪器)来测量。8.5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
8.5.1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了验证光缆的机械性能,其试验结果符合规定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机械性能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的监测宜按Y1D/T629.1《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1部分:传输功率监测法》规定在1550nm波长上进行,在试验期间,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3dB。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3dB时,可判为无明显附加衰减。允诈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光纤拉伸应变宜采用相移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0.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纤应变不人于0.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光缆拉伸应变应采用机械方法或传感器方法进行监测,其系统的精确度应优了0.05%,试验中监测到的光缆应变不人于0.05%时,可判为无明显应变8.5.2拉伸
a)试验方法:GB/T7425.2《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拉伸》;b)卡盘直径:不小于30倍光缆外径;c)受试长度:不小于50m;
d)拉伸速率:10mm/min;
e)拉伸负载:见表3;
f)持续时间:1min;
YD/T 981.21998
g)验收要求:护套应无日力可见开裂;在长期允许拉力下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袭减和应变;在短暂拉力下光纤附加衰减应小于0.15dB和应变小于0.255%、在此拉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的残余附加袭减和应变,光缆也应无明显残余应变。注:有《5保护管的光缆应在加保护管之前按管道敷设光缆试验。8.5.3压扁
a)试验方法:GB/T7425.3《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E扁》;b)负载:见表3;
e)持续时间:1min;
)验收要求:扩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在长期充许压扇力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在短暂用扁力下光红附加衰减应小于O.IdB,在此压力去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8.5.4冲
a)试验方法:GB/T7425.4《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冲击》;b)冲锤重量:管道或架空光缆为450g,直埋和水下光缆为1kg;c)冲锤落高:lm;
d)冲击次数:至少5次;
e)验收要求:护套应无日力可见开裂;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8.5.5安复弯曲
a)验方法:GB/T7425.5《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反复弯曲》;
b)心轴半径:不大于表4规定的动态允许弯曲半径;c)负载:管道或架空光缆为150N,直埋光缆为250N;d)弯曲次数:30次;
e)验收要求:符合GB/T7425,5中规霆:护套应无自力可见开裂且光纤应无明靠残余附加衰减。注: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8.5.6扭转
a)试验方法:GB/T7425.6《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扭转》;b)轴向张力:管道或架空光缆为150N,直理光缆为250N;c)受扭长度:1m;
d)扭转角度:无铠装光缆为土180°,有铠装光缆为±90°;c)扭转次数:10次;
f)验收要求:护套应无月力可见开裂;在光缆扭转到极限位置下光纤应无明显附加衰减,光缆回复到起始位置下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注:有05型保护管的光缆应在加保护管之前按管道敷设光缆试验: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8.5.7卷绕
a)试验方法:GB/T7425.10《光缆的机械性能试验方法卷绕》;b)心轴直径:不大表4规定的静态允许弯曲半径的两倍:c)密绕圈数:每次循环10圈;
d)循环次数:不少于5次:
e)验收要求:光纤应不断裂和护套应无日力可见开裂。注;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8.5.8外套磨损
a)试验方法:川参照IEC60794-1(1996)试验方法E2A《光缆护套磨损》;b)钢针直径:lmm;
c)负载:65N;
YD/T 981.2 --1998
d)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外套不开裂。8.5.9松套管弯折
a)试验方法:参照IFC60794-1(1996)试验方法F16《套管弯折》;b)L:10Da;
c) L:30元Dh;
d) I: 30D:
e)验收要求:套管不发生变折。注:D,为松套管外径。
8.6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
8.6.1总则
下列规定的各试验方法及其试验条件用开验证光缆的环境性能,其试验结果符食规延的验收要求时,判为合格。
8.6.2温度循环试验
a)试验方法:GB/T8405.2《光缆的环境性能试验方法温度循环》;b)试样长度:应足以获得衰减测量所需的精度,宜为2km左右:c)温度范围:试验温度范围的低限T.和高限TB应符合表5规定;d)保温时间:t应足以使试样温度达到稳定,暂定应不少于12h,但护层中有两层聚乙烯套时暂定应不小于 24h;
e)循环次数:2次;
)衰减监测:宜按YD/T629.2《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第2部分:后向散射监测法》规定,在试验期间,监测仪表的重复性引起的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优于0.02dB/km,试验中光纤衰减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0.02dB/km时,可判为衰减无明显变化。允许衰减有某数值的变化时,应理解为该数值已包括不确定性在内。衰减变化监测应在1310nm和1550nm两波长上进行,以两者中较差的监测结果巢来评楚温度附加衰减等级。g)验收要求:应符合表5规定。8.6.3浸水试验
将光缆浸人水池中,两端问上露出水面约1m,其余部分完全浸在水下。待漫泡24h届,参照YI/T837.2中4.2的规定测试直流500V下的聚乙烯外套的绝缘电阻;参照YD/T837.2中4.3的规定试验聚乙烯外套的耐直流电压水平。试验时负极接水,正极接光缆中相互连接在起的金属体。注:有05型保护管的光缆应在加保护管之前按管道敷设光缆试验。8.6.4防蚁性能试验
可参照GB/T2951.38规定进行试验,经年时间后光缆表面的啮痕应不超过防蚁外被层的1/3。8.6.5低温下U形弯曲试验
a)试验方法:试样在温度一20℃士2C下冷冻不少于24h后取出,立即在室温下进行U形湾曲试验(U形弯曲试验方法待另订,可参照IEC60794-1-E11(1996)《光缆弯曲》中步骤2进行试验);b)样品长度:几米短段;
c)弯曲半径:15倍光缆直径;
d)循环次数:4次;
c)验收要求:光纤不断裂和护套无目力可见开裂。注:有05型保护管的光缆应在加保护管之前按管道敷设光缆(例如GYFIDXTY型)试验;水下光缆不进行此项试验。
8.6.6低温下冲击试验
a)试验方法:试样在温度:20+2C下冷冻不少手24h后取出·立即在室温下按(i3/T8405.54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