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国家标准(GB)】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2 12:51:48
- GB/T18207.2-2005
- 现行
标准号:
GB/T 18207.2-2005
标准名称: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5-03-28 -
实施日期:
2005-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21 MB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书号:
155066.1-23265页数:
16开,页数:43, 字数:82千字标准价格:
20.0 元出版日期:
2005-07-07计划单号:
19990129-T-419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防震减灾专业技术领域使用的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适用于防震减灾有关工作及制定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也适用于科研、教学、新闻、出版。 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GB/T18207.2-2005

部分标准内容:
ICS 91.1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Terminology of protect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Part2:Special technical terms2005-03-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酸码防饰
2005-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
地震台(站)网与地震数据
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应急与地震救援
地震观测仪器
地震实验与地震试验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GB/T18207.2—2005
GB/T18207《防震减灾术语》分为二个部分: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18207.1—2000);第2部分:专业术语。
本部分为GB/T18207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GB/T18207.2-2005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裕澈、车用太、徐宗和、张少泉、刘瑞丰、钱家栋、吴云、王孝信、孙士铵、赵仲和、陈英方、徐锡伟、李世愚。1范围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本部分规定了防震减灾专业技术领域使用的术语和定义。GB/T18207.2-2005
本部分适用于防震减灾有关工作及制定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也适用于科研、教学、新闻、出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7159--1997大地测量术语
GB/T17741—2004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18208.2—2001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T18208.3—2000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T19531.1—2004
GB/T19531.2—2004
GB/T19531.3-2004
GB/T19531.4—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1部分:测震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2部分:电磁观测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3部分:地壳形变观测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GB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DB/T11.1一2000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一部分:基本类别JGJ/T97—1995工程抗震术语标准3地震
3.1地震种类
天然地震spontaneousearthquake地球内部活动引发的地袭,主要包括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3. 1.1. 1
构造地震tectonicearthquake
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
3. 1. 1.2
volcanic earthquake
火山地晨
火山活动引发的地震。
inducedearthquake
诱发地震
人类活动引发的地震,主要包括矿山诱发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1
GB/T18207.2—2005
mining-induced earthquake
矿山诱发地震
矿山开采诱发的地震。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蓄水或水位变化弱化了介质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使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结构面失稳而引发的地震。
陷落地震collapseearthquake
由于地下岩层陷落引起的地震。3.1.4
板内地震intraplateearthquake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主要包括大洋地震和大陆地震。3.1.4. 1
大洋地震
oceanicearthquake
发生在大洋地壳中的板内地震。3.1.4.2
大陆地震continental earthquake发生在大陆地壳中的板内地震。3.1.5
板间地震interplateearthquake发生在板块边界的地震。
浅[源地震shallow-focusearthquake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
中源地震intermediateearthquake震源深度在60km~300km范围内的地震。3.1.8
深[源地]震deep-focusearthquake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
地震参数seismicparameter
描述地震基本特征的物理量。
发震时刻origin time
地震波开始传播的时刻。
震中位置epicentral location
震中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
震源深度focaldepth
震源与震中的距离。
近震震级localmagnitude
地方震级
用近震记录测定的地震晨级,用ML表示。3.1.9.5
体波震级
bodywavemagnitude
GB/T18207.2-2005
用地囊体波测定的震级。其中用短周期体波记录测定的以mb表示;用中周期体波记录测定的以mB表示。国际上通用M.表示。
面波囊级
surfacewavemagnitude
用地震面波记录测定的地震震级,用Ms表示。3.1.9.7
矩震级
moment magnitude
用地震矩换算的震级,用Mw表示。3.1.9.8
seismicenergy
地震能量
地震时震源辐射的弹性波的能量。3.1.9.9
断层面解faultplanesolution
根据地震波记录获得的表示断层错动面的几何参数,包括: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和3个主应力轴的空间位置。
地震矩
seismicmoment
对地震大小的一种绝对量度,用M,表示。3.1.9.11
震源尺度focaldimension
从地震记录求得的表征震源大小的参数。3.1.9.12
地震位错
earthquakedislocation
地震断层错动的距离和方向。
[seismic] stress drop
[地震]应力降
地震前后断层面上应力的下降值。3.2地震活动性
地震发生率
earthquakeoccurrencerate
在给定的时间、空间和强度范围内,某个单位时间内地震发生的平均次数。3.2.2
earthquake frequency
地震频度
一定时空范围内,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地震次数。3.2.3
震级一频度关系
magnitude-frequencyrelation
GB/T18207.2—2005
不同震级与相对应的地震个数之间的关系,又称“古登堡一里克特关系”,用IgN=a一bM表示。N为对应一定震级M的次数,常数α表示地震活动总水平,b是表示大小震级地震的比例系数,说明地震活动性特征。
地震复发间隔seismicrecurrenceinterval同一活动断层段上相继发生的两次震级相近的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3.2.5
地震周期earthquakeperiod
特定活动断层段或一个地区从弹性应变能积累到释放所需的时间。3.2.6
前震foreshock
地震序列中,主震前的所有地震的统称。3.2.7
mainshock
地震序列中的最大地震。如果地震序列中有两个最大地震,称为双主震。3.2.8
余震aftershock
地震序列中,主震后的所有地震的统称。3.2.9
地震活跃期seismicallyactiveperiod地震活动频度相对较高,强度相对较大的时段。3.2.10
地震乎静期seismicallyquietperiod地震活动频度相对较低,强度相对较弱的时段。3.2.11
earthquake sequence
地震序列
某一时间段内连续发生在同一震源体内的一组按次序排列的地震。3.3活动构造
活动构造activetectonics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隆起等。3.3.2
活动断层activefault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地震活动断层seismo-activefault曾发生和可能发生地震的活动断层。3.3.2.2
隐伏活动断层buriedactivefault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动断层。3.3.2.3
能动断层capablefault
地表或近地表处有可能引起明显错动的活动断层。4
断错地貌offsetlandform
断层错动形成的地貌形态。
发震构造seismogenic structure曾发生和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3.3.4
地意构造区seismotectonicprovince具有同样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的地理区域3.3.5
地震地表破裂带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GB/T18207.2—2005
震源断层错动在地表产生的破裂和形变的总称,由地震断层、地震鼓包、地震裂缝、地震沟槽等组成。
注:改写GB/T18208.3—2000,定义3.123.3.5.1
地震断层earthquakefault
震源错动在地表形成的断层。
注改写GB/T18208.3—2000,定义3.143.3.5.2
地震裙皱earthquakefold
伴随地震形成的快速弯曲变形。3.3.5.3
earthquakemoletrack
地震鼓包
地震地表破裂带内次级斜列断层不连续挤压阶区的小型隆起和褶皱,也称挤压脊。3.3.5.4
earthquakeground fissure
地震裂缝
地震造成的没有明显错动的地面裂缝。3.3.5.5
原生地表破裂primarysurfacerupture地震过程中构造因素产生的地表破裂。3.3.5.6
secondary surface rupture
次生地表破裂
地震过程中非构造因素产生的地表破裂。3.3.5.7
earthquake rupture segment
地震破裂段
断层上一次地震事件产生破裂的部分。3.3.5.8
地震陡坎earthquakescarp
地震断层错动在地表形成的地形陡坎。3.3.5.9
地震沟槽earthquaketrough
地震造成的长条状低洼槽地。
GB/T18207.2—2005
同震位移coseismicdisplacement次地震引起地震断层两盘块体的相对错动。3.3.5.11
同震隆起coseismicuplift
一次地震引起的地面局部隆升现象。3.4地球物理探测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deepgeophysicalexploration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测地壳上地慢的物性结构和构造。3.4.2
深地震测深deep seismicsounding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折射记录和临界反射记录,探测地壳上地慢的速度结构。3.4.3
地震反射剖面探测deepseismicreflectionprofiling用可控人工振动源激发的地震波近垂直反射记录,计算地下介质的分层速度与厚度,以获得地壳上地慢的精细结构。
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 sounding用天然电磁场或人工激发源探测地球内部的电性结构。3.4.5
大地热流探测surveyof terrestrial heatflow利用地下温度梯度和岩石热导率参数等数据,探测地面热流和地壳上地慢热状态。4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
4.1测震
测震seismometry
对地震波的观测、分析和研究。涉及仪器研制、地震观测、地震记录解释、地震活动性分析等。4.1.2
地震图seismogram
地震仪记录的地面运动波形图。4.1.3地震波
地震体波seismiebodywave
在地球岩层内部传播的地震波。通常包括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4.1.3.2
地震面波seismic surface wave沿着地球表面或岩层分界面传播的地震波。常见的有乐夫波和瑞利波。4.1.3.3
地震波走时曲线seismicwavetravel timecurve反映地震波传播的时间与震中距关系的曲线。6
地震波走时残差residual of seismicwavetraveltime地震波的观测走时与计算走时之差。4.1.3.5
地震波形
seismicwaveform
地囊仪记录的地震波形态。
地震波衰减attenuationof seismicwave地震波能量随震源距或震中距的增大逐渐减小的现象。4.1.3.7
地震波传播路径
propagation path of seismic wave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及表面传播的途径。4.1.3.8
地震波速seismicwaveyelocity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初至波primarywave
在地罹记录上,第一个到达的震相。4.1.4
[地震]震相[seismic]phase
具有不同振动性质和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在地震记录上的特定波形。4.1.4.1
[地震]震相标志markof[seismic]phase标示震相名称和特征的符号。
[地震]震相特征characteristic of[seismic】phase描述震相性质的参量。包括到时、初动极性、振幅、周期等。4.1.4.3
[地震]震相分析analysisof[seismic]phase对地震记录的解释。包括震相辨认和震相要素测定等。4.2地磁观测
地磁场geomagnetiefield
GB/T18207.2-2005
地球的磁场。存在于地心到磁层边界的空间范围内,由主磁场、地壳磁场、变化磁场和感应磁场四部分构成。
『GB/T19531.2—2004,定义3.2]4.2.2
地磁要素geomagnetic element
描述空间某点地磁场强度矢量的各种分量。常用地磁要素为总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I、水平强度H、垂直强度Z、北向分量X和东向分量Y等7个。4.2.3
主磁场
mainfield
起源于地球液态外核,变化缓慢的地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成分。7
GB/T18207.2—2005
国际地磁参考场Internationalgeomagneticreferencefield(IGRF)描述主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数学模型。由国际地磁学和高空大气学协会(IAGA)定期(通常每五年)确定和公布。
地磁长期变化geomagnetic secularvariation地磁场发生的缓慢变化。
地磁异常变化geomagneticanomalyvariation地磁场梯度发生显著变化或者偏离正常规律的变化。4.2.7
变化地磁场geomagneticyariationfield起源于地球外部的各种短周期的地磁场变化,是地磁场的微弱成分。4.2.7.1
地磁太阳日变化geomagneticsolardailyvariation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依赖于地方太阳时的地磁场变化。4.2.7.2
geomagnetic lunar daily variation地磁太阴日变化
以半个太阴日为主要周期,依赖于地方太阴时的地磁场变化。4.2.7.3
地磁太阳静日变化(Sq)geomagneticsolarquietdailyvariation地磁平静日的太阳周日变化,用Sq来表示。4.2.7.4
地磁太阳扰日变化(Sd)geomagneticsolardisturbeddailyvariation磁扰期间叠加在Sq上的一种太阳日变化。4.2.8
磁扰magneticdisturbance
地磁场各种扰动的总称。磁扰包括了许多类型,如磁暴、亚暴、湾扰、钩扰、磁脉动等。4.2.9
magneticstorm
由太阳活动喷发出的大量等离子体流与磁层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全球同时发生的强烈地磁场扰动。4.2.10
地磁湾扰geomagneticbaybzxz.net
高纬极光区地磁亚暴产生的,表现在中低纬地区形态近似海湾状、幅度为几十纳特之内的地磁场扰动。4.2.11
地磁脉动geomagneticpulsation周期在0.2s~1000 s的地磁场短周期变化。4.2.12
absolute magnetic measurements地磁绝对测量
对地磁要素的绝对测量。
地磁(相对)记录
recording of magneticyariations对地磁要素相对变化量的记录。8
geomagnetic repeated survey
地磁流动测量
在固定测点或测网上的地磁要素的定期重复测量。4.2.15
地磁梯度测量geomagneticgradientsurvey地磁要素在空间沿某一方向变化的测量。4.2.16
构造磁效应tectonomagneticeffect构造活动所伴随的局部地磁场变化。4.2.17
seismomagnetic effect
地震磁效应
地震的孕育、发生所引起的局部地磁场变化。GB/T18207.2—2005
注:在物理上对这一效应的解释可为:压磁效应、电动效应、感应磁效应、热磁效应和流变磁效应等。4.2.18
Hgeomagnetic chart
地磁图
以等值线或等变线形式绘制在地图上形成的,表示地磁场各要素及其长期变化的空间分布的图件。4.2.19
磁照图magnetogram
记录地磁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感光记录图。4.2.20
【地磁测量数据]通化
reduction [of geomagnetic survey data]从地磁测量资料中减去变化磁场,并进行仪器差改正,以便把各个测点的观测值化为同一时刻、统一标准的数值的过程。
4.3地电观测
5geoelectric field
地电场
由固体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非人工电流系统与地球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分布于地表的电场。地电场可分为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4.3.1.1
大地电场telluric
与磁层和电离层中的电流体系的运动有关的地电场。4.3.1.2
spontaneous electric field
自然电场
地壳内部各类物理化学作用引起的正负电荷分离产生的地电场。4.3.2
地电阻率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表征观测点位地下某一特定探测范围内介质综合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其量纲与电阻率相同,又称视电阻率。
真电阻率trueresistivity
表征地球介质复杂结构下分区均勾介质导电属性的物理量。4.3.4
大地电场异常
anomalous changein telluric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Terminology of protecting against and mitigating earthquake disasters-Part2:Special technical terms2005-03-2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酸码防饰
2005-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
地震台(站)网与地震数据
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应急与地震救援
地震观测仪器
地震实验与地震试验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GB/T18207.2—2005
GB/T18207《防震减灾术语》分为二个部分: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18207.1—2000);第2部分:专业术语。
本部分为GB/T18207的第2部分。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GB/T18207.2-2005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湖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裕澈、车用太、徐宗和、张少泉、刘瑞丰、钱家栋、吴云、王孝信、孙士铵、赵仲和、陈英方、徐锡伟、李世愚。1范围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本部分规定了防震减灾专业技术领域使用的术语和定义。GB/T18207.2-2005
本部分适用于防震减灾有关工作及制定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也适用于科研、教学、新闻、出版。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7159--1997大地测量术语
GB/T17741—2004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GB18208.2—2001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GB/T18208.3—2000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T19531.1—2004
GB/T19531.2—2004
GB/T19531.3-2004
GB/T19531.4—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1部分:测震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2部分:电磁观测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3部分:地壳形变观测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GB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DB/T11.1一2000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一部分:基本类别JGJ/T97—1995工程抗震术语标准3地震
3.1地震种类
天然地震spontaneousearthquake地球内部活动引发的地袭,主要包括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3. 1.1. 1
构造地震tectonicearthquake
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
3. 1. 1.2
volcanic earthquake
火山地晨
火山活动引发的地震。
inducedearthquake
诱发地震
人类活动引发的地震,主要包括矿山诱发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1
GB/T18207.2—2005
mining-induced earthquake
矿山诱发地震
矿山开采诱发的地震。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水库诱发地震
水库蓄水或水位变化弱化了介质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使原来处于稳定状态的结构面失稳而引发的地震。
陷落地震collapseearthquake
由于地下岩层陷落引起的地震。3.1.4
板内地震intraplateearthquake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主要包括大洋地震和大陆地震。3.1.4. 1
大洋地震
oceanicearthquake
发生在大洋地壳中的板内地震。3.1.4.2
大陆地震continental earthquake发生在大陆地壳中的板内地震。3.1.5
板间地震interplateearthquake发生在板块边界的地震。
浅[源地震shallow-focusearthquake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
中源地震intermediateearthquake震源深度在60km~300km范围内的地震。3.1.8
深[源地]震deep-focusearthquake震源深度大于300km的地震。
地震参数seismicparameter
描述地震基本特征的物理量。
发震时刻origin time
地震波开始传播的时刻。
震中位置epicentral location
震中的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
震源深度focaldepth
震源与震中的距离。
近震震级localmagnitude
地方震级
用近震记录测定的地震晨级,用ML表示。3.1.9.5
体波震级
bodywavemagnitude
GB/T18207.2-2005
用地囊体波测定的震级。其中用短周期体波记录测定的以mb表示;用中周期体波记录测定的以mB表示。国际上通用M.表示。
面波囊级
surfacewavemagnitude
用地震面波记录测定的地震震级,用Ms表示。3.1.9.7
矩震级
moment magnitude
用地震矩换算的震级,用Mw表示。3.1.9.8
seismicenergy
地震能量
地震时震源辐射的弹性波的能量。3.1.9.9
断层面解faultplanesolution
根据地震波记录获得的表示断层错动面的几何参数,包括: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和3个主应力轴的空间位置。
地震矩
seismicmoment
对地震大小的一种绝对量度,用M,表示。3.1.9.11
震源尺度focaldimension
从地震记录求得的表征震源大小的参数。3.1.9.12
地震位错
earthquakedislocation
地震断层错动的距离和方向。
[seismic] stress drop
[地震]应力降
地震前后断层面上应力的下降值。3.2地震活动性
地震发生率
earthquakeoccurrencerate
在给定的时间、空间和强度范围内,某个单位时间内地震发生的平均次数。3.2.2
earthquake frequency
地震频度
一定时空范围内,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地震次数。3.2.3
震级一频度关系
magnitude-frequencyrelation
GB/T18207.2—2005
不同震级与相对应的地震个数之间的关系,又称“古登堡一里克特关系”,用IgN=a一bM表示。N为对应一定震级M的次数,常数α表示地震活动总水平,b是表示大小震级地震的比例系数,说明地震活动性特征。
地震复发间隔seismicrecurrenceinterval同一活动断层段上相继发生的两次震级相近的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3.2.5
地震周期earthquakeperiod
特定活动断层段或一个地区从弹性应变能积累到释放所需的时间。3.2.6
前震foreshock
地震序列中,主震前的所有地震的统称。3.2.7
mainshock
地震序列中的最大地震。如果地震序列中有两个最大地震,称为双主震。3.2.8
余震aftershock
地震序列中,主震后的所有地震的统称。3.2.9
地震活跃期seismicallyactiveperiod地震活动频度相对较高,强度相对较大的时段。3.2.10
地震乎静期seismicallyquietperiod地震活动频度相对较低,强度相对较弱的时段。3.2.11
earthquake sequence
地震序列
某一时间段内连续发生在同一震源体内的一组按次序排列的地震。3.3活动构造
活动构造activetectonics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隆起等。3.3.2
活动断层activefault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地震活动断层seismo-activefault曾发生和可能发生地震的活动断层。3.3.2.2
隐伏活动断层buriedactivefault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动断层。3.3.2.3
能动断层capablefault
地表或近地表处有可能引起明显错动的活动断层。4
断错地貌offsetlandform
断层错动形成的地貌形态。
发震构造seismogenic structure曾发生和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3.3.4
地意构造区seismotectonicprovince具有同样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的地理区域3.3.5
地震地表破裂带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GB/T18207.2—2005
震源断层错动在地表产生的破裂和形变的总称,由地震断层、地震鼓包、地震裂缝、地震沟槽等组成。
注:改写GB/T18208.3—2000,定义3.123.3.5.1
地震断层earthquakefault
震源错动在地表形成的断层。
注改写GB/T18208.3—2000,定义3.143.3.5.2
地震裙皱earthquakefold
伴随地震形成的快速弯曲变形。3.3.5.3
earthquakemoletrack
地震鼓包
地震地表破裂带内次级斜列断层不连续挤压阶区的小型隆起和褶皱,也称挤压脊。3.3.5.4
earthquakeground fissure
地震裂缝
地震造成的没有明显错动的地面裂缝。3.3.5.5
原生地表破裂primarysurfacerupture地震过程中构造因素产生的地表破裂。3.3.5.6
secondary surface rupture
次生地表破裂
地震过程中非构造因素产生的地表破裂。3.3.5.7
earthquake rupture segment
地震破裂段
断层上一次地震事件产生破裂的部分。3.3.5.8
地震陡坎earthquakescarp
地震断层错动在地表形成的地形陡坎。3.3.5.9
地震沟槽earthquaketrough
地震造成的长条状低洼槽地。
GB/T18207.2—2005
同震位移coseismicdisplacement次地震引起地震断层两盘块体的相对错动。3.3.5.11
同震隆起coseismicuplift
一次地震引起的地面局部隆升现象。3.4地球物理探测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deepgeophysicalexploration用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测地壳上地慢的物性结构和构造。3.4.2
深地震测深deep seismicsounding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折射记录和临界反射记录,探测地壳上地慢的速度结构。3.4.3
地震反射剖面探测deepseismicreflectionprofiling用可控人工振动源激发的地震波近垂直反射记录,计算地下介质的分层速度与厚度,以获得地壳上地慢的精细结构。
大地电磁测深magnetotelluric sounding用天然电磁场或人工激发源探测地球内部的电性结构。3.4.5
大地热流探测surveyof terrestrial heatflow利用地下温度梯度和岩石热导率参数等数据,探测地面热流和地壳上地慢热状态。4地震监测与地震预报
4.1测震
测震seismometry
对地震波的观测、分析和研究。涉及仪器研制、地震观测、地震记录解释、地震活动性分析等。4.1.2
地震图seismogram
地震仪记录的地面运动波形图。4.1.3地震波
地震体波seismiebodywave
在地球岩层内部传播的地震波。通常包括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4.1.3.2
地震面波seismic surface wave沿着地球表面或岩层分界面传播的地震波。常见的有乐夫波和瑞利波。4.1.3.3
地震波走时曲线seismicwavetravel timecurve反映地震波传播的时间与震中距关系的曲线。6
地震波走时残差residual of seismicwavetraveltime地震波的观测走时与计算走时之差。4.1.3.5
地震波形
seismicwaveform
地囊仪记录的地震波形态。
地震波衰减attenuationof seismicwave地震波能量随震源距或震中距的增大逐渐减小的现象。4.1.3.7
地震波传播路径
propagation path of seismic wave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及表面传播的途径。4.1.3.8
地震波速seismicwaveyelocity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初至波primarywave
在地罹记录上,第一个到达的震相。4.1.4
[地震]震相[seismic]phase
具有不同振动性质和不同传播路径的地震波在地震记录上的特定波形。4.1.4.1
[地震]震相标志markof[seismic]phase标示震相名称和特征的符号。
[地震]震相特征characteristic of[seismic】phase描述震相性质的参量。包括到时、初动极性、振幅、周期等。4.1.4.3
[地震]震相分析analysisof[seismic]phase对地震记录的解释。包括震相辨认和震相要素测定等。4.2地磁观测
地磁场geomagnetiefield
GB/T18207.2-2005
地球的磁场。存在于地心到磁层边界的空间范围内,由主磁场、地壳磁场、变化磁场和感应磁场四部分构成。
『GB/T19531.2—2004,定义3.2]4.2.2
地磁要素geomagnetic element
描述空间某点地磁场强度矢量的各种分量。常用地磁要素为总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I、水平强度H、垂直强度Z、北向分量X和东向分量Y等7个。4.2.3
主磁场
mainfield
起源于地球液态外核,变化缓慢的地磁场,是地磁场的主要成分。7
GB/T18207.2—2005
国际地磁参考场Internationalgeomagneticreferencefield(IGRF)描述主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的数学模型。由国际地磁学和高空大气学协会(IAGA)定期(通常每五年)确定和公布。
地磁长期变化geomagnetic secularvariation地磁场发生的缓慢变化。
地磁异常变化geomagneticanomalyvariation地磁场梯度发生显著变化或者偏离正常规律的变化。4.2.7
变化地磁场geomagneticyariationfield起源于地球外部的各种短周期的地磁场变化,是地磁场的微弱成分。4.2.7.1
地磁太阳日变化geomagneticsolardailyvariation以一个太阳日为周期,依赖于地方太阳时的地磁场变化。4.2.7.2
geomagnetic lunar daily variation地磁太阴日变化
以半个太阴日为主要周期,依赖于地方太阴时的地磁场变化。4.2.7.3
地磁太阳静日变化(Sq)geomagneticsolarquietdailyvariation地磁平静日的太阳周日变化,用Sq来表示。4.2.7.4
地磁太阳扰日变化(Sd)geomagneticsolardisturbeddailyvariation磁扰期间叠加在Sq上的一种太阳日变化。4.2.8
磁扰magneticdisturbance
地磁场各种扰动的总称。磁扰包括了许多类型,如磁暴、亚暴、湾扰、钩扰、磁脉动等。4.2.9
magneticstorm
由太阳活动喷发出的大量等离子体流与磁层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全球同时发生的强烈地磁场扰动。4.2.10
地磁湾扰geomagneticbaybzxz.net
高纬极光区地磁亚暴产生的,表现在中低纬地区形态近似海湾状、幅度为几十纳特之内的地磁场扰动。4.2.11
地磁脉动geomagneticpulsation周期在0.2s~1000 s的地磁场短周期变化。4.2.12
absolute magnetic measurements地磁绝对测量
对地磁要素的绝对测量。
地磁(相对)记录
recording of magneticyariations对地磁要素相对变化量的记录。8
geomagnetic repeated survey
地磁流动测量
在固定测点或测网上的地磁要素的定期重复测量。4.2.15
地磁梯度测量geomagneticgradientsurvey地磁要素在空间沿某一方向变化的测量。4.2.16
构造磁效应tectonomagneticeffect构造活动所伴随的局部地磁场变化。4.2.17
seismomagnetic effect
地震磁效应
地震的孕育、发生所引起的局部地磁场变化。GB/T18207.2—2005
注:在物理上对这一效应的解释可为:压磁效应、电动效应、感应磁效应、热磁效应和流变磁效应等。4.2.18
Hgeomagnetic chart
地磁图
以等值线或等变线形式绘制在地图上形成的,表示地磁场各要素及其长期变化的空间分布的图件。4.2.19
磁照图magnetogram
记录地磁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感光记录图。4.2.20
【地磁测量数据]通化
reduction [of geomagnetic survey data]从地磁测量资料中减去变化磁场,并进行仪器差改正,以便把各个测点的观测值化为同一时刻、统一标准的数值的过程。
4.3地电观测
5geoelectric field
地电场
由固体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非人工电流系统与地球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分布于地表的电场。地电场可分为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4.3.1.1
大地电场telluric
与磁层和电离层中的电流体系的运动有关的地电场。4.3.1.2
spontaneous electric field
自然电场
地壳内部各类物理化学作用引起的正负电荷分离产生的地电场。4.3.2
地电阻率geoelectrical resistivity表征观测点位地下某一特定探测范围内介质综合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其量纲与电阻率相同,又称视电阻率。
真电阻率trueresistivity
表征地球介质复杂结构下分区均勾介质导电属性的物理量。4.3.4
大地电场异常
anomalous changein telluric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39092-2020 航空器环境控制系统图解符号
-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529-200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T23639-2009 节能耐腐蚀钢制电缆桥架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32113-2015 口腔护理产品中氯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