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图集 >>
- 城市道路 >>
- 15MR301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15MR301】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 15MR301
- 现行
图集号:
15MR301
图集名称: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图集类别:
城市道路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16-11-25 -
实施日期:
2015-09-01 下载格式:
pdf zip
替代情况:
代替标准号:-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图集为修编图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等进行编制,替代05MR301《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适用于城镇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的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主要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匀沉降以及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残余沉降。图集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方法(换填法、抛石挤淤)和深层处理方法(排水固结法、粒料桩、加固土桩等)的设计样图和施工说明,并给出了水泥搅拌桩提高地基承载力等的计算示例。本图集收纳了常用的、经过工程实践检验的地基处理方式,可供设计、施工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部分标准内容:
15MR301
(替代05MR301)
城市道路
软土地基处理
国家建筑标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支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图集号
05MR101城市道路
图集名称
城市道路专业图集简明目录
1.本目录为2005年首次出版发行的一套市政(城市道路)专业国标图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05MR102城市道路一立体交叉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3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深度图样05MR104城市道路一路拱
15MR201城市道路一
一沥青路面
15MR202城市道路—一水泥混凝土路面05MR203城市道路一人行道铺础
10MR204城市道路
15MR301城市道路
05MR401城市道路
07MR402城市道路
07MR403城市道路
05MR404城市道路
一透水人行道铺设
软土地基处理
一附属工程
装配式挡土墙
路缘石
15MR501城市道路
一无障碍设计
05MR601城市道路
一交通标志和标线
05MR602城市道路
安全防护设施
09MR603城市道路一声屏障
10MR604-1城市道路一人行天桥
集日录,目录中各舟图集的编制旨在将城市道路工程中先进成熟广泛实用的技术编制成全国通用图,供设计人员直接选用,施工人员按图集现场施工。
2.本目录中图集的编号规则:
创05MR201
城市道路一沥青路面
类别号
美别名称
综合项目
3.可采用的图集索引方法:
(1)选用部分详图:
图集号
详图编号
顺序号
一类别号(见下表)
专业代号(城市道路)
建设部批准的年份
类别号
05MR501
详图页次
图集号-(详图编号)/详图页次(2)选用整页详图:
单页时:图集号一详图页次
b.多页时:图集号详图页次
详细内容请参照2015年国标图集目录或查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国标图热线电话:010-68799100发行电话:010-68318822
类别名称
附属设施
无障碍设施
交通设施
05MR501-(15)/7
05MR202-28
05MR202-2830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5MR301
替代05MR3012
城市道路
软土地基处理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國计划出版社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批准《楼梯栏杆栏板(一)》等24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通知
建质函2015]185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规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经审查,批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4个单位编制的《楼梯栏杆栏板(一)》等24项标准设计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该24项标准设计自2015年8月1日起实施。原《楼梯栏杆栏板()》(06J403-1)《智能化示范小区设计》(00J904-1)《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03SG611),《砖墙建筑构造》(04J101)、《砖墙结构构造》(04G612)《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选用与安装》(06SS128)《室内消火栓安装》(04S202)、《集气罐制作及安装》(94K402-1)《热水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施工安装》(04K502)《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01-1)、《等电位联接安装》(02D501-2)、《利用建筑物金属体做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03D501-3),《城市道路一沥青路面》(05MR201)、《城市道路一水泥混凝土路面》(05MR202)、《城市道路一软土地基处理》(05MR301)《城市道路一无障碍设计》(05MR501)标准设计同时废止。附件: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名称及编号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三日
“建质函[2015]185号”文批准的24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号序号
图集号
15J403-1
15J904
15G108-6
15G611
图集号
15G907-1
15G909-1
15S128
图集号
15S202
15SS510
15S909
15K205-1
图集号
15K401-2
15K502
15K515
15D500
图集号
15D501
15D502
15D503
15D505
图集号
15MR201
15MR202
15MR301
15MR501
编制组负责人:
编制组成员:
审查组成员:
项目负责人:
王晓华
刘润有
白络韬
项目技术负责人:徐健
《城市道路一软土地基处理》编审名单龚凤刚
和坤玲
娄中波Www.bzxZ.net
李树彬
杨文哲
曹高尚
张玉梅
国标图热线电话:010-68799100张玉轻
赵建新
发行电话:010-68318822
查阅标准图集相关信息请登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站http://chinabuilding.com.cn城市道路一软土地基处理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文号建质函[2015]185号主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实行日期 二O一五年八月一日
目录·
总说明
换土垫层处理软基设计图
接土垫层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换土加筋垫层处理软基设计图
换土加筋垫层处理软基施工说明加筋碎石挚层处理软基设计图
加筋碎石垫层处理软基施工说明抛石挤淤设计图:
袋装砂井处理软基设计图
袋装砂井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设计图: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粒料柱处理软基设计图:
统一编号.GJBT-1358
图集号15MR301
主编单位负责人
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
技术审定人
设计负责人
粒料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加固土桩处理软基设计图
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粉喷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旋喷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基设计图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路基拓宽软基处理设计图
复合地基置换率计算表
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
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表桥头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计算示例·水泥搅拌桩提高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目录
图集号
审楼刘润有有校对龚风刚a设计曹高尚汤页
15MR301
1编制依据
下表。
本图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建质函【2.014]119号)进行编制
2设计依据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GB50162-92
CJJ1-2008
CJJ37-2012
CJJ194-2013
JTGD30-2015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3适用范围
本册图集适用于城镇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的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主要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不均勾沉降以及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残余沉降(简称工后沉降)。设计原则
4.1容许工后沉降如有特殊要求时按相关要求选用:无特殊要求时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选用,见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容许最大工后沉降表
工程位置
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支路
桥台与路提
相邻处
涵润、通道处
一般路段
4.2处理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者虑地上、地下构筑物及管线,施工工期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可参考本图集第41页“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表”选用5处理方法
5.1垫层法
5.1.1垫层法包括换土垫层法、换土加筋垫层法及加筋碎石垫层法。
5.1.2垫层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软弱地基的浅层处理。
5.1.3采用垫层法处理软基时,垫层厚度一般不小于0.5m且不宜超过3.0m,并放与其他处理方法进行经济比较后择优选用。
5.1.4换土加筋垫层法的加筋材料宜选用双向抗拉强度大于50kN/m、受力时伸长率小于10%,耐久性好,糙度大的土工格栅。当垫层厚度小于1.0m时,在1/2厚度处铺设一层加筋土工格栅:当厚度大于1.0m时:每0.5m铺设一层加筋土工格栅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其他土工合成材料。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树刘润有布校对龚凤剧设计首高尚汤页
15MR301
5.2抛石挤淤法
5.2.1拖石挤淤法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排水施工困难,表土呈流动状态,厚度较薄,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及厚度小于3.0m的软土路段,尤其适用于石料丰富、运距较近的地区,采用抛石挤淤法施工的路基,需要一定的沉实稳定时间,宜修建过渡式路面:抛石挤淤法不宜用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路基工程
5.2.2抛填的石料应选用不易风化的片石,片石厚度或直径宜大于300mm,且小于300mm粒径含量不得超过20%,坡度平坦时,抛填从路堤中部开始,中部向前突进后再渐次向两侧扩展,坡度陡于1:10时,自高侧向低侧抛填,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形成2.0m宽的平台顶面。抛石挤淤的抛石高度应高出软土、淤泥层顶层及地表水位不小于0.5m,宽出路基两侧0.5~1.0m,抛石顶面应采用粒径小于100mm的块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票压密实,
5.3排水固结法
5.3.1排水固结法适用于饱和软粘土(如沼泽土、游泥及淤泥质土,水力冲境填土等)有机质粘土的地基处理。附近区域内存在对沉降要求较为严格的重要建筑或管线时,不宜采用排水固结法。如果采用,不应对周围重要建筑物、管线等造成影响,
5.3.2排水固结法的排水系统由水平排水垫层和竖向排水体构成,主要起到改变地基原有排水边界条件、缩短地基孔隐水的排水距离,拍速软土地基固结过程的作用,当软土层较遵且靠近地表或土的渗透性较好,施工期较长时,可仅在地面铺设排水垫层而不设置竖向排水体5.3.3水平排水垫层
1)水平垫层厚度宜为0.5m,材料可为砂,碎石或砂班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不得含有泥土块和其他杂物,材料中小于5mm颗粒的含泥量不宜大于5%,渗透系数不宜小于1×10-m/s.
2)水平排水垫层应宽出两侧路基下坡脚各1.0m,并保证排水出路的畅通。
5.3.4竖向排水体常选用袋装砂并和塑料排水板,适用于深度大于3.0m的软土地基处理。
1)袋装砂井:砂袋采用透水性大,抗拉强度高的聚丙爆编织布制成,装砂后砂袋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砂的渗透系数砂采用洁净的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大于0.5mm的砂的含量占总重的50%以上,渗透系数不小于5×10m/s,砂并直径采用70~100mm,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砂井长度根据地基的稳定性,变形要求和工期确定:间距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预压期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确定,不宜大于1.5m。2)塑料排水板:排水板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板长和间距通过计算确定,间距不宜大于1.5m。塑料排水板技术指标要求如下:板长<10m,抗拉强度>2.0kN/10cm板长210m,抗拉强度>2.5kN/10cm滤膜自由透水面积≥0.15m2/m
渗透系数>5×10-m/s;
排水量:周围土体压力在15m深度范围内不大于250kPa或总说明
图集号
审技刘润有有校对龚风测设计曹高尚测页
15MR301
在大于15m范图不大于350kPa条件下,排水能力不低于3x10-5m/s。塑料排水板应有足够的韧性,反复弯折(弯心直径85mm)不出现最裂。
3)坚向排水体与水平排水垫层的连通:竖向排水体施工前应先铺0.3m厚的水平垫层,并做3%~4%的横坡,然后施工竖向排水体。砂袋顶部竖直埋入水平垫层的长度不应小于0.3m,对塑料排水板留出的孔口长度沿流水方向弯折0.5m使其与水平垫层贯通,最后铺剩余的水平垫层:5.3.5排水固结法的预压系统:预压可采用堆载预压,真空预压或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根据当地筑路材料来源及工程实际情况,堆载预压可以采用等载预压,欠载预压或超载预压。作为预压的荷载以路堤填料为宜。采用堆载预压时,应逐层填筑路堤并加强沉降观测,保证地基的稳定,如采用真空预压或真空一堆载联合预压则加固区分区,抽真空管路布置及密封沟应进行专门设计。5.3.6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时,填土预压期不宜小于6个月,应通过计算及实测资料的分析确定,以达到严格控制工后沉降的要求。
5.3.7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时,应进行沉降与水平位移观测,沉降板应设置于道路中心线处,水平位移桩宜设置于路堤边坡坡脚外10m范围内的位置,设置间距根据观测条件确定。
5.4粒料桩:本册图集的粒料桩包括碎石桩和砂柱。5.4.1碎石桩适用于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以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十分严格的饱和软粘土地基的加固或置换。振冲粒料桩适用于十字板抗剪强度大于15kPa的地基沉管粒料框适用于十字板抗剪强度大于10kPa的地基。1)碎石桩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振动沉管法成桩的桩径宜为0.5m,振冲置换法成桩的桩径宜为0.8-1.2m处理宽度应保证路基下坡脚外侧至少有2排碎石桩,当碎石桩用于防止地基液化时,则每边放宽不小于处理深度的1/2并不小于5m碎石桩的长度、直径、间距应根据稳定、沉降计算确定,应贷穿较薄的软土层,相邻桩净距不应大于4倍框径。2)成桩材料以粒径19-63mm的碎石或殊石为主,可部分掺砂,含泥量小于10%,不得采用强风化岩或软质岩石料。,3)桩顶设置0.5m厚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砂砾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垫层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粒料中小于5mm部分的含泥量不宜大于5%,渗透系数不宜小于1×10m/s
5.4.2砂椎适用于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以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十分严格的软粘土地基的加固或置换:对十字板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饱和软粘土地基应慎用1)砂桩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振动沉管法成桩的桩径宜为0.5m。处理宽度应保证路基下玻脚外侧至少有2排砂框,当砂桩用于防止地基液化时,则每边放宽不小于处理深度的1/2并不小于5m,砂桩的长度,直径,间距应根据稳定,沉降计算确定,应贯穿较薄的软土层,相邻桩的净距不应大于4倍桩径:
2)成桩材料主要是工程砂,采用中粗混合砂,大于0.6mm题粒含量宜占总重的50%以上,含泥量不大于3%,渗透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刘润有有校对龚风刷a设计售高尚主流页
15MR301
系数大于5x10m/s。为了增大桩体的摩擦角,可以加入角混合,但最大颗粒粒径不应超过50mm,含泥量不大于5%。3)桩顶销筑0.5m厚砂垫层,采用中砂或粗砂,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不得含有粘土块和其他杂物,粒料中小于5mm部分的含泥量不宜大于5%,渗透系数不宜小于1×10-m/s净5.5加固土桩:本册图集的加固土桩包括水泥搅拌桩、粉喷桩和旋喷桩。
5.5.1水泥搅拌椎或粉喷椎适用于处理十字板抗剪强度不小于10kPa,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0%的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王,饱和粘性土地基。当采用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时,深度不应超过14m,并应评估对周围环境污染的影响,当地基土天然含水率小于30%,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粉喷桩,当水泥搅拌桩或粉喷桩用于处理有机质土,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时应通过现场或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1)水泥搅拌柱和粉喷桩的固化剂宜为水泥,其中水泥拌桩采用浆喷,粉喷桩采用粉喷,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如果地下水具有脑蚀性时应采用抗腐蚀水泥(如抗硫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根据拟加固场地的室内试验及其单桩承载力确定,掺入量宜为被加固湿上质量的12%~20%,浆喷法水泥浆的水灰比可选用0/45-0V55V
2水泥搅拌柱或粉喷柱桩顶设置0.3~0.5m厚垫层:材料可选用灰土,级配碎石以及砂等,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垫层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3)水泥搅拌桩或粉喷桩桩径宜为0.5m,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长及桩问距应根据稳定、沉降计算确定。相邻桩的净距不应大于4倍径。
5.5.2旋喷桩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流塑、软望和可塑),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特别适宜在施工场地获窄,净空低,上部土质较硬而下部软弱时采用土中含有较多大直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和有机质,以及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或流速较大的工程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或室内试验确定其适应性。1)旋喷桩的固化剂为水泥。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根据需要可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及掺合料,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水灰比宜为0.81.2,水泥掺入量根据拟加固场地的水泥加固土室内配比试验及其单框承载力确定,2)桩项设置褥垫层,厚度宜为0.5m,材料可选中粗砂和级配碎石等,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
3)旋喷框桩径0.4~1.0m,宜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长及桩问距通过计算确定。最大桩净距不超过4倍桩径。5.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5.6.1水泥粉煤灰碎石柱适用于处理十字板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软弱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地基,对于游泥质土、淤泥、有机质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5.6.2水泥粉煤灰碎石框桩体的设计强度应取28d无限抗压总说明
图集号
审核刘润有有校对粪凤陶图设计言高尚士流页
15MR301
强度,设计强度应满足路堤沉降与稳定的要求,材料技术要求如下:
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如果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应采用抗腐蚀性水泥(如抗硫酸盐水泥),同时可添加防腐剂。2)粉煤灰:采用Ⅱ级或Ⅲ级粉煤灰,粒径应在0.001~2mm之间。
3)碎石:粗集料可采用碎石或砾石,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泵送混合料时砾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碎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振动沉管灌注混合料时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50mm。可掺入砂、石扇等细集料改善级配。
4)混合料配比:根据成桩要求桩体强度进行配合比试验后确定,设计强度宜为5~20MPa:5.6.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顶设置0.3~0.5m厚褥垫层,垫层材料宜采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砾或碎石等,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5.6.4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径0.4~0.6m,宣采用正三角形布置,桩长及桩问距通过计算确定,桩端应落在强度相对较高的层上,稚净距不大于4倍椎径。
6加固段分区
6.1桥头加固处理段分区
6.1.1桥头路基边坡采用放坡形式时加固处理段分区1)桥头软基采用放坡形式时,地基加固段可根据计算进行分区,加固处理段分区常用方式见图1。桥梁
桥梁←
L(加固处理长度)
L/2~2L/3
L/3~L/2
道路设计中线
图1桥头处理软基平面分区示意图L
L/3~L/2
L/2-2L/3
图2竖向计算简图
总说明
+路段
图集号
申 刘润有市 校对龚凤刚办设计营高尚汤页
15MR301
2)加固段长度L及分区桩长,桩间距计算见图2。其中L为桥头加固段长度:HA、HB、HC分别为AB、C三点对应的填土高度(A点对应桥头,B点对应A、B区分界处,C点接路段)A、B、C三点处的计算工后沉降分别用SGHa、SGHb、SCHe表示
加固段长度L结合桥头填土高度经计算后确定(填土高度较高时可取长一些)。如果按L计算的SGHc不满足容许工后沉降,L需加长至SGHc满足要求为止;如果按L计算的SGHc比容许工后沉降小很多,可缩短L再重新计算。A区砂井(排水板、)长Ka及间距Sa以A点工后沉降值SGHa小于容许工后沉降作控制,通过计算确定B区砂井(排水板,)长Kb及问距Sb以B点工后沉降值SGHb小于(SGHa+SGHc)/2作控制,通过计算确定。6.1.2桥头路基边坡采用挡土墙形式时加固处理段分区:桥头路基边坡采用挡土墙形式时,不宜采用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进行软基处理,宜用粒料桩,加固土桩或CFG桩进行处理其加固处理段分区见图3,具体计算同上。6.2路段加固处理段分区:路段软基处理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经计算确定是否分区。
稳定与变形监测
软生地基处理应进行路基稳定与变形监测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加固处理长度)
L/2-2L/3
L/3-L/2
道路设计中线
图3桥头路基边坡设挡土墙时粒料桩:加固土桩或CFG桩处理软基平面分区示意图→路段
7.1填筑时间不应小于地基抗剪强度增长所需要的固结时间。7.2路基中心沉降量每昼夜不得大于10~15mm,边桩位移量每昼夜不得大于5mm
7.3路面铺筑应在沉降稳定后进行,采用双标准控制,既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符合本图集第2页4.1条的规定:同时要求连续2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8其他
本图集中未特别规定的范工与质量验收要求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执行。总说明
审核刘润有M校对龚风刷a设讯普高尚汤图集号
15MR301
小提示:此图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图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图集包。

标准图片预览:






图集目录:
15MR301
目录
总说明
换土垫层处理软基设计图
换土垫层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换土加筋垫层处理软基设计图
换土加筋垫层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加筋碎石垫层处理软基设计图
加筋碎石垫层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抛石挤淤设计图
袋装砂井处理软基设计图
袋装砂井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设计图
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粒料桩处理软基设计图
粒料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加固土桩处理软基设计图
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粉喷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旋喷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基设计图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软基施工说明
路基拓宽软基处理设计图
复合地基置换率计算表
软基处理工程数量表
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及适用范围表
桥头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计算示例
水泥搅拌桩提高地基承载力计算示例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
- 下一篇: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
- GB/T39249-2020 橡胶和塑料软管及非增强软管织物增强型 低温压扁试验
- GB50115-2009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T7095.1-2008漆 漆包铜扁绕组线 第1部分:一般规定
- GB/T285-1994 滚动轴承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外形尺寸
- GB50724-2011 大宗气体纯化及输送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 GB/T1599-2002 锑锭
- GB/T27404-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理化检测
- GB5903-1995 工业闭式齿轮油
- GB/T5094.1-2002 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 第1部分:基本规则
- GB/T5094-1985 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
- GB/T23344-2009 纺织品 4-氨基偶氮苯的测定
- GB/T1357-1987 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
- GB/T7932-2003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GB/T18615-2002 波纹金属软管用非合金钢和不锈钢接头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