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
- HB 5825-1996 航空液压过滤器通用技术条件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航空液压过滤器通用技术条件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08 21:53:43
- HB5825-1996
- 现行
标准号:
HB 5825-1996
标准名称:
航空液压过滤器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6-09-13 -
实施日期:
1996-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3.09 MB
替代情况:
HB 5825-1983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
HB5825-96
航空液压过滤器通用技术条件
1996-0913发布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上业标准
航空液压过滤器通用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HB5825-96
本标准规定了航空液压过滤器(以下简称过滤器)的一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飞机,Ⅱ型液压系统使用的过滤器及滤芯的新品研制。对具体型别产品必须制订专用技术条件,本技术条件是专用技术条件的基础,专用技术条件是本技术条件的明确和补充。
2引用标准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GJB150
GJB368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GJB380
GJB420
GJB450
CJB594
GJB 638
GJB1482
飞机液压系统污染测试
飞机液压系统用油液固体污染度分级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金属镀覆层和化学覆盖层选择原则与厚度系列飞机I、I型液压系统设计、安装要求飞机液压系统附件通用规范
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
HB4-56~57圆截面橡胶圈密封结构HB 4 - 58
HB4-59
HB5028
HB5136
HB5870
HB6359
HB6649
HB6779
HB/Z138
圆截面橡胶圈密封结构的保护圈螺纹连接件的密封结构
航空辅机产品干燥空气封存
航空橡胶混炼胶及硫化制品仓库储存期航空辅机产品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程序飞机I、直型液压系统重要附件污染度验收水平航空液压过滤器设计指南
航空橡胶混炼胶选用源则和橡胶制品寿命控制规范HB/Z5076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
Q/SY1150712号航空液压油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6-09-13发布1996-10-01实施
SY118110号航空液压油
3术语、符号、代号
3.1压降(△P)
HB5825-96
在额定流量和常温条件下,过滤器进出口间的压差值,以兆帕(MPa)为计量单位。3.2最大孔径D)
通过滤芯(滤材)的最大硬质玻璃球直径,以微米(μm)为计量单位。3.3过滤比(B)
在过滤器上下游单位容积液体内的大于某一颗粒尺寸(x)的污物颗粒数之比。过滤比按公式(1)计算:
β, = Na
式中:β——过滤器对某颗粒尺寸(x)的过滤比;N—-过滤器上游单位液体容积内大于某给定尺寸的污物颗粒数;N—过滤器下游单位液体容积内大于同样尺寸的污物颗粒数。3.4过滤效率(n.)
过滤器对于大于某给定尺寸(x)的颗粒的过滤效率按公式(2)计算:1)×100%
3.5冒泡压力(P)
滤芯浸人异丙醇中,其滤层最高点距液面高度13mm,在常温条件下产生第一气泡的空气压力,以千帕(kPa)为计量单位
6结构完整性
以规定的冒泡压力,来检查滤芯制造质量的表征。3.7纳污容量(C)
过滤器压降达到规定的极限压差时所滤除的污物量,以克()为计量单位,纳污容量按公式(3)计算:
式中:C—纳污容量,g;
Q工作流量,Ltnin;
C——工作油液的污染浓度,mg/L;T工作时间,,mino
4技术要求
航空液压过滤器应符合GJB638和GJB1482的有关要求,若该两项规范与本标准相矛盾时,以本标准为准。
4.1材料
HB5825-96
4.1.1过滤器的材料应符合有关材料标准或新材料技术协议的规定。4.1.2过滤器及滤芯的材料应和飞机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相容。滤芯还应和酒精、汽油及石油醚等溶剂相容。
4.1.3滤芯过滤材料的缺陷可采用不影响外观质量的树脂或其他材料进行修补,修补所占面积不应超过过滤面积的5%,在修补之前,滤芯过滤材料的初始骨泡压力值低于0.75kPa应报废。可清洗滤芯的修补方法应详细规定修补使用的树脂,采用的工艺方法、固化时间及其它要求和需要的设备。
4.1.4对易老化的滤芯材料应作出定期更换或报废的规定期限。4.1.5不应采用易滋长霉菌的材料。若必须采用时,应进行防霉处理。4.1.6选用的金属材料应耐腐蚀或加以保护处理,使过滤器在正常贮存和使用中具有抗盐雾、湿热及其他恶劣大气条件的良好性能4.1.7橡胶制品应符合IIB4-56~57、HB5136和HB/Z138的规定。4.2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应符合CJB594、HB/么5076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内部零、组件不充许有涂层4.3螺纹
4.3.1螺纹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规定。4.3.2螺纹连接均应防松,其方法应符合HB0-2的规定。4.3.3螺纹连接件的密封结构应符合HB4-59的规定。4.4标记
4.4.1在过滤器壳体上靠近进、出口的明显部位标出流动方向,标记应清晰、水久。4.4.2过滤器在不影响装配和性能的条件下,在明显的部位标刻或打印制造厂代号、产品型号及出厂序号等,字样应清晰、永久。4.4.3在不影响装配和连接密封的条件下,在滤芯端盖或接头上应标刻或打印滤芯件号和出厂序号等,字样应清晰、永久。4.5设计和结构
4.5.1过滤器壳体上应有用于安装固定的螺栓孔或卡箍槽。4.5.2过滤器应设计成使流过滤芯的油液从外问内流。4.5.3过滤器宜设计成不需拆卸管接头或固定件而可方便地拆装滤芯。4.5.4过滤器应从结构上保证防止滤芯不止确的安装,并能防止滤芯从其安装接头1自动脱落。进入壳体内的流体应避免直接冲击滤芯和旁通阀阀芯。4.5.5过滤器所有密封结构应符合HB4-56~57.HB4-58和HB4-59的规定。4.5.6滤杯应设计成有便于扳手拧紧或分解的结构形式。4.5.7过滤器壳体结构强度和刚度应能承受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载荷,并应能承受安装管接头和更换滤芯时的机械负荷。4.5.8当过滤器设置有旁通阀时,结构上应尽量避免过滤沉积的污物直接通过旁通阀。4.5.9过滤器旁通阀的结构一般应为不可调式,若采用可调式,则必须有防松装置。2
HB5825-96
4.5.10过滤器上的压差指示器应便于更换和维修。4.5.11机械压差指示器的设计应具有温度锁定机构。4.5.12压差指示器在瞬时压力脉冲和规定的机械负荷冲击下不应有误指示。外来污物不应影响指示器的正常工作。机械压差指示器一且工作,应保持在指示位置,直到手动复位。4.5.13过滤器壳体内一般应设置自封装置,以防止拆下滤杯和滤芯时,系统油液外流,并防北滤芯和滤杯在重新装配前外界空气和污物进入系统。4.5.14过滤器的污染度验收水平应符合HB6649或专用技术条件的要求。4.6可靠性
4.6.1过滤器的可靠性应按GJB450在专用技术条件中对首翻期(或使用期限)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予以规定。
4.6.2过滤器的尖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按HB6359的规定。4.7维修性
4.7.1过滤器的维修性按GJB368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予以规定。4.7.2相同代号的零组件应具有互换性(调整件和配装件除外)。4.8性能
4.8.1外观
过滤器的外观及装配质量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过滤器的表面不应有压伤,裂纹、蚀,毛刺及其他缺陷。外表面涂层在正常贮存和使用条件下,不充许开裂,起皮和剥落。4.8.2滤芯
4.8.2.1结构完整性
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冒泡压力下,滤芯表面不应有连续气泡溢出。4.8.2.2最大孔径
滤芯的最大孔径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3初始过滤比(或初始过滤效率)滤芯的初始过滤比(或初始过滤效率)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4平均过滤比(或平均过滤效率)滤芯的平均过滤比(或平均过滤效率)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5纳污容量
滤芯的纳污容量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6相容性
滤芯在135℃的液压油内浸泡72h后的冒泡压力不应低于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值。4.8.2.7冷起动
滤芯在环境温度和工作液温度为一55C的低温条件下,冷起动10个循环后,滤芯的冒范压力应不低于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值。4.8.2.8流量疲劳循环
滤芯在规定的流量和压降下,可清洗滤芯经过至少100000次,不可清洗滤芯经过至少10000次流量疲劳循环后,其结构完整性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
4.8.2.9介质迁移
HB5825-96
滤芯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振动条件下,经过二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振动后,称重检查过滤材料脱落量,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10轴向强度
滤芯在承受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轴向负荷下,不应产生变形和损伤。4.8.2.11压扁强度
滤芯在承受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压差时,不应产生压扁及损伤。4.8.3旁通阀
4.8.3.1气密性
用试验液向旁通阀开启方向施加开启压力的80%时,其泄漏量不应大于3ml/minc4.8.3.2开启压力
旁通阀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开启压力作用下,其流量不应小于10ml/rmino4.8.3.3关闭压力
旁通阀的关闭压力不应小于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开启压力的65%。4.8.3.4压降
通过旁通阀的流量达到过滤器额定流量时,旁通阀的压降不应大于开启压力的1,7倍,4.8.3.5寿命
旁通阀工作2000次后,在关闭压力下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l/ming4.8.4自封装置
4.8.4.1泄漏
a.在34kPa压力下,自封装置的泄漏量每分钟不得超过2滴。h.在1.4MPa压力下,自封装置的泄漏量每分钟不得超过1滴。4.8.4.2寿命
在34kPa压力下,滤杯和滤芯反复组装500次后,自封装置不应出现故障;泄漏量不应超过3滴;壳体和滤杯的磨损应不影响密封性;滤杯上的密封圈充许更换。4.8.5压差指示器
4.8.5.1指示压差
除非另有规定,压差指示器的指示压差应为0.5±0.07MPac4.8.5.2工作温度
除非另有规定,环境温度和工作液温度为:I型液压系统的锁闭温度为0℃以下,指示温度为20℃以上;Ⅱ型液压系统的锁闭温度为30℃以下,指示温度为46℃以上4.8.5.3寿命
压差指示器的工作寿命为2000次,寿命试验后指示压差的变化不应超过原指示压差的±10%。
4.8.5.4压力脉冲
压差指示器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瞬时压力脉冲冲击下不应误指示。4.8.5.5机械冲击
HB5825-96
机械压差指压器在20g的加速度冲击下,指示器应处在原来位置(显示或复位)。4.8.6过滤器
4.8.6.1低压密封性
过滤器在15kPa压力下,外部不应有渗漏油现象。4.8.6.2高压密封性
过滤器在1.5倍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额定工作压力下,外部不应有渗漏油和永久变形现象。
4.8.6.3压降
除非另有规定,过滤器在额定工作流量下,其进出口问的压降不应超过0.25MPao4.8.6.4污染度
工作液通过过滤器出口的污染度水平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6.5高温压力冲击
除非另有规定,过滤器在规定的高温条件下,峰值压力为1.28~1.5倍的额定工作压力,经过100000次压力冲击,不应发生结构破坏及渗漏油现象。4.8.6.6极限压力
过滤器应能承受3倍的额定工作压力而不爆破。4.8.6.7净重
过滤器的净重(不包括堵帽或堵头)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9环境要求
4.9.1高温
过滤器按CJB150.3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高温条件试验后,不应出现:a:橡胶、塑料件变色、裂纹、粘连:b.螺纹副粘连;
C.滤芯所用的粘接材料失效。
且在规定的高温条件下,其性能应符合4.8.6.1和4.8.6.2的规定。4.9.2低温
过滤器按CJB150.4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低温条件试验后,不应出现:a.密封胶圈、滤芯所用的粘接材料失效;b、非金属涂层皱裂、脱皮。
且在规定的低温度条件下,其性能应符合4.8.6.1和4.8.6.2的规定。4.9.3温度冲出
过滤器按GJB150.5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温度冲击试验后,不应出现:a,密封胶圈、滤芯所用的粘接材料失效;h.非金属涂层起皱、脱皮。
且其性能应符合4.8.5.1、4.8.5.2、4.8.6.1和4.8.6.2的规定。4.9.4振动
过滤器按CJB150.16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振动试验后,不应出现:6
a,滤芯端盖粘接处松动、掉块;b.压差指示器动作;
C.自封装置失灵。
HB5825-96
且其性能应符合4.8.2.1、4.8.3.1、4.8.3.2、4.8.4.1、4.8.5.1、4.8.5.2、4.8.6.1和4.8.6.2的规定。
4.9.5冲击
过滤器按CJB150.18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冲击试验后,不应出现:a.滤芯端盖粘接处出现裂纹、掉屑、松动;h,自封装置失灵,活动部位卡涩;c.压差指示器动作;
d、连接部位松动。
且其性能应符合4.8.2.1、4.8.4.1、4.8.6.1和4.8.6.2的规定。4.9.6湿热
过滤器按CJB150.9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湿热试验后:a:产品外表面不应出现金属腐蚀和非金属涂层的破坏:b.压差指示器经清洗、干燥后应符合4.8.5.1和4.8.5.2的规楚。4.9.7盐雾
过滤器按CJB150.11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盐雾试验后:a.产品外表面不应出现非金属涂层起泡、脱落、发皱、开裂:b.外部紧固、连接件允许泛白,面积小于40%;C.压差指示器经清洗、T燥后应符合4.8.5.1和4.8.5.2的规定。4.9.8霉菌
过滤器按CJB150.10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霉菌试验后,霉菌生长程度应优于2级(含2级)。
5试验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5.1试验条件
5.1.1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大气压力和温度为当地环境的人气压力和温度。5.1.2试验液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液应为YH-10(SY1181)或YH-12(0/SY11507)航空液压油5.1.3试验设备精度
所用试验设备的精度应保证测量误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7
试验参数
压力(压降)
5.2试验方法
5.2.1外观检查
HB5825-96
表1试验设备测量误差范围
实际测量值误差范围(±)
逐件检查过滤器,其标记及外观质量应符合4.4和4.8.1的要求。5.2.2结构完整性试验
5.2.2.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5.2.2.2试验液
试验液应采用洁净的异丙醇或由滤芯制造厂所指定的可代替的液体。试验液须用过滤比β≥20的过滤器进行过滤。
5.2.2.3试验程序
a,检查滤芯是否与制造厂的图样一致;b.将清洁的被试滤芯装到试验装置上,并使滤芯的主轴与液面平行,滤芯浸人液面以下13mm;
c.为保证滤芯完全湿润,在试验进行之前允诈将滤芯浸人液体5min;d按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冒泡压力,向滤芯内部施加空气压力,同时将滤芯绕其主轴缓慢地旋转360°,在规定的冒泡压力下,滤芯性能应符合4.8.2.1的要求。5.2.3最大孔径试验
5.2.3.1试验装置
最大孔径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
5.2.3.2试验液
试验液为YH-10(SY118D)液压油。5.2.3.3试验粉尘
试验粉尘选用表2推荐的粉尘或其它球形标准粉尘。表2
最大孔径(um)
试验粉尘牌号
APM-F-9
APM - F- 12
APM-F-13
APM-F-15
或其它球形标准
5.2.3.4试验程序
HB5825-96
a,在被试过滤器装入试验设备前,用清洗过滤器(4)将试验系统进行循环清洗,直到试验系统中所盒的最天颗粒尺寸小于被试过滤器规定的最大孔经为止;b,关闭阀(9),将污物浓度为3~9mg/L的定量试验液通过阀(7)加到混合器(8)中c,关闭阀(7),用孔径为0.45um的滤膜过滤后的空气向装有试验液和粉尘的混合器(8)加压,其压力为滤芯初始盲泡压力的1.5倍;d打开阀(9),空气压力迫使含有粉尘的试验液通过被试过滤器(10),滤出液收集在干净的集液容器(14)内;
e.过滤收集在集液容器(14)内的液压油,用孔径为0.8um的滤膜(16),在最小为85kPa的真空度下进行过滤;
f.用500ml预先经孔径为0.45um滤膜过滤的石油醚洗刷集液容器(14),并通过孔径为0.8mm的滤膜(16);
g.取下滤膜(16),在显微镜下检查截留在滤膜上的最大粒子尺寸不应超过4.8.2.2的要求。
注:最大孔径的测定,亦可根据5.2.2测出的骨泡压力按HB6779中的4.2.1.3.2和4.2.1.3.4.1求出。5.2.4初始过滤比(或初始过滤效率)试验用一次通过试验法测定出滤芯的初始过滤比,并按附录A中的公式(A1),求出初始过滤效率,其结果应符合4.8.2.3的要求。注:次通过试验法:试验液只通过一一次过滤器时,测出过滤器过滤比的方法。5.2.5平均过滤比(或平均过滤效率)试验根据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流量和极限压降,用多次通过试验法测定出的不同压降段的过滤比,分别按附录A中的公式(A2)和(A3)求得的平均过滤比和平均过滤效率,应符合4.8.2.4的要求。
注:多次通过试验法:试验液多次通过过滤器时,在不同压差时测出过滤器过滤比的方法。5.2.6纳污容量试验
5.2.6.1试验装置
纳污容量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
5.2.6.2试验程序
a,在被试过滤器的滤芯装入试验装置前,试验系统应循环净化,直到试验油液的污染度等级优于GJB420中的5/A级为止:b。在过滤器壳体中安装已清洗的被试滤芯,开动油泵,当流量达到额定流量时,被试过滤器的压降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要求C,在额定流量下,将一定量的AC粉尘或其它标准粉尘,每隔10min通过污物添加阀H向系统加一次,当压降稳定后,记录流量和被试过滤器的压降,直到压降达到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压降为止;
d.统计污物添加总量,其值应符合4.8.2.5的要求。注:纳污容最亦可按5.2.5的试验根据公式(3)同时求出。9
5.2.7相容性试验
HB5825-96
将滤芯浸泡在135C液压油中,72h后,按5.2.2进行试验,其性能应符合4.8.2.6的要求。5.2.8冷起动试验
5.2.8.1试验装置
冷起动试验装置如图4所示。
5.2.8.2试验程序
a.将滤芯安装在注满油液的过滤器壳体中,并装在图4所示的装置上,在环境温度为一55C的低温条件下,保持4h;
h,使过滤器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压差下进行10次冷起动循环。每次循环时间为15土1s。若有旁通阀,试验过程中不应开启;C.冷起动试验结束后按5.2.2进行试验,其性能应符合4.8.2.7的要求。5.2.9流量疲劳循环试验
5.2.9.1试验装置
流量疲劳循环试验装置如图5所示5.2.9.2试验程序
a将滤芯安装在无旁通的过滤器壳体中,并装在图5所示的装置上;h。用最低流量不低于额定流量的30%,最高流量不大于额定流量的130%的液压油以60~100次/分的循环速率进行压降一一流量循环。一个循环包括使滤芯两端的压降从零增至规定的最大值(见表3),然后再降至零。此过程是先增加通过试验滤芯加有AC粉尘或类似污染物的液压油流量,然后再降低该流量。应在每一循环的25%时间内使压降达到规定值,而该压降至少要保持到每一循环的50%;C,按表3规定的流量疲劳循环参数进行试验。每一压降的调整,可先增加流量或添加AC粉尘(或类似污染物)使压降达到规定值,然后再逐降低该流量,以便使在规定的循环次数内压降基本保持不变。循环过程中,油温应保持在70~135℃范围内:d.流量疲劳循环试验后,检查滤芯外观不应有明显变形和损坏迹象,按5.2.2进行试验,其性能应符合4.8.2.8的要求。
表3流量疲劳循环参数
额定压力
(MPa)
循环次数
循环次数
(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HB5825-96
航空液压过滤器通用技术条件
1996-0913发布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上业标准
航空液压过滤器通用技术条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HB5825-96
本标准规定了航空液压过滤器(以下简称过滤器)的一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飞机,Ⅱ型液压系统使用的过滤器及滤芯的新品研制。对具体型别产品必须制订专用技术条件,本技术条件是专用技术条件的基础,专用技术条件是本技术条件的明确和补充。
2引用标准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GJB150
GJB368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
GJB380
GJB420
GJB450
CJB594
GJB 638
GJB1482
飞机液压系统污染测试
飞机液压系统用油液固体污染度分级装备研制与生产的可靠性通用大纲金属镀覆层和化学覆盖层选择原则与厚度系列飞机I、I型液压系统设计、安装要求飞机液压系统附件通用规范
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
HB4-56~57圆截面橡胶圈密封结构HB 4 - 58
HB4-59
HB5028
HB5136
HB5870
HB6359
HB6649
HB6779
HB/Z138
圆截面橡胶圈密封结构的保护圈螺纹连接件的密封结构
航空辅机产品干燥空气封存
航空橡胶混炼胶及硫化制品仓库储存期航空辅机产品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程序飞机I、直型液压系统重要附件污染度验收水平航空液压过滤器设计指南
航空橡胶混炼胶选用源则和橡胶制品寿命控制规范HB/Z5076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
Q/SY1150712号航空液压油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6-09-13发布1996-10-01实施
SY118110号航空液压油
3术语、符号、代号
3.1压降(△P)
HB5825-96
在额定流量和常温条件下,过滤器进出口间的压差值,以兆帕(MPa)为计量单位。3.2最大孔径D)
通过滤芯(滤材)的最大硬质玻璃球直径,以微米(μm)为计量单位。3.3过滤比(B)
在过滤器上下游单位容积液体内的大于某一颗粒尺寸(x)的污物颗粒数之比。过滤比按公式(1)计算:
β, = Na
式中:β——过滤器对某颗粒尺寸(x)的过滤比;N—-过滤器上游单位液体容积内大于某给定尺寸的污物颗粒数;N—过滤器下游单位液体容积内大于同样尺寸的污物颗粒数。3.4过滤效率(n.)
过滤器对于大于某给定尺寸(x)的颗粒的过滤效率按公式(2)计算:1)×100%
3.5冒泡压力(P)
滤芯浸人异丙醇中,其滤层最高点距液面高度13mm,在常温条件下产生第一气泡的空气压力,以千帕(kPa)为计量单位
6结构完整性
以规定的冒泡压力,来检查滤芯制造质量的表征。3.7纳污容量(C)
过滤器压降达到规定的极限压差时所滤除的污物量,以克()为计量单位,纳污容量按公式(3)计算:
式中:C—纳污容量,g;
Q工作流量,Ltnin;
C——工作油液的污染浓度,mg/L;T工作时间,,mino
4技术要求
航空液压过滤器应符合GJB638和GJB1482的有关要求,若该两项规范与本标准相矛盾时,以本标准为准。
4.1材料
HB5825-96
4.1.1过滤器的材料应符合有关材料标准或新材料技术协议的规定。4.1.2过滤器及滤芯的材料应和飞机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相容。滤芯还应和酒精、汽油及石油醚等溶剂相容。
4.1.3滤芯过滤材料的缺陷可采用不影响外观质量的树脂或其他材料进行修补,修补所占面积不应超过过滤面积的5%,在修补之前,滤芯过滤材料的初始骨泡压力值低于0.75kPa应报废。可清洗滤芯的修补方法应详细规定修补使用的树脂,采用的工艺方法、固化时间及其它要求和需要的设备。
4.1.4对易老化的滤芯材料应作出定期更换或报废的规定期限。4.1.5不应采用易滋长霉菌的材料。若必须采用时,应进行防霉处理。4.1.6选用的金属材料应耐腐蚀或加以保护处理,使过滤器在正常贮存和使用中具有抗盐雾、湿热及其他恶劣大气条件的良好性能4.1.7橡胶制品应符合IIB4-56~57、HB5136和HB/Z138的规定。4.2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应符合CJB594、HB/么5076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内部零、组件不充许有涂层4.3螺纹
4.3.1螺纹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的有关规定。4.3.2螺纹连接均应防松,其方法应符合HB0-2的规定。4.3.3螺纹连接件的密封结构应符合HB4-59的规定。4.4标记
4.4.1在过滤器壳体上靠近进、出口的明显部位标出流动方向,标记应清晰、水久。4.4.2过滤器在不影响装配和性能的条件下,在明显的部位标刻或打印制造厂代号、产品型号及出厂序号等,字样应清晰、永久。4.4.3在不影响装配和连接密封的条件下,在滤芯端盖或接头上应标刻或打印滤芯件号和出厂序号等,字样应清晰、永久。4.5设计和结构
4.5.1过滤器壳体上应有用于安装固定的螺栓孔或卡箍槽。4.5.2过滤器应设计成使流过滤芯的油液从外问内流。4.5.3过滤器宜设计成不需拆卸管接头或固定件而可方便地拆装滤芯。4.5.4过滤器应从结构上保证防止滤芯不止确的安装,并能防止滤芯从其安装接头1自动脱落。进入壳体内的流体应避免直接冲击滤芯和旁通阀阀芯。4.5.5过滤器所有密封结构应符合HB4-56~57.HB4-58和HB4-59的规定。4.5.6滤杯应设计成有便于扳手拧紧或分解的结构形式。4.5.7过滤器壳体结构强度和刚度应能承受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试验载荷,并应能承受安装管接头和更换滤芯时的机械负荷。4.5.8当过滤器设置有旁通阀时,结构上应尽量避免过滤沉积的污物直接通过旁通阀。4.5.9过滤器旁通阀的结构一般应为不可调式,若采用可调式,则必须有防松装置。2
HB5825-96
4.5.10过滤器上的压差指示器应便于更换和维修。4.5.11机械压差指示器的设计应具有温度锁定机构。4.5.12压差指示器在瞬时压力脉冲和规定的机械负荷冲击下不应有误指示。外来污物不应影响指示器的正常工作。机械压差指示器一且工作,应保持在指示位置,直到手动复位。4.5.13过滤器壳体内一般应设置自封装置,以防止拆下滤杯和滤芯时,系统油液外流,并防北滤芯和滤杯在重新装配前外界空气和污物进入系统。4.5.14过滤器的污染度验收水平应符合HB6649或专用技术条件的要求。4.6可靠性
4.6.1过滤器的可靠性应按GJB450在专用技术条件中对首翻期(或使用期限)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予以规定。
4.6.2过滤器的尖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按HB6359的规定。4.7维修性
4.7.1过滤器的维修性按GJB368在专用技术条件中予以规定。4.7.2相同代号的零组件应具有互换性(调整件和配装件除外)。4.8性能
4.8.1外观
过滤器的外观及装配质量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过滤器的表面不应有压伤,裂纹、蚀,毛刺及其他缺陷。外表面涂层在正常贮存和使用条件下,不充许开裂,起皮和剥落。4.8.2滤芯
4.8.2.1结构完整性
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冒泡压力下,滤芯表面不应有连续气泡溢出。4.8.2.2最大孔径
滤芯的最大孔径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3初始过滤比(或初始过滤效率)滤芯的初始过滤比(或初始过滤效率)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4平均过滤比(或平均过滤效率)滤芯的平均过滤比(或平均过滤效率)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5纳污容量
滤芯的纳污容量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6相容性
滤芯在135℃的液压油内浸泡72h后的冒泡压力不应低于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值。4.8.2.7冷起动
滤芯在环境温度和工作液温度为一55C的低温条件下,冷起动10个循环后,滤芯的冒范压力应不低于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值。4.8.2.8流量疲劳循环
滤芯在规定的流量和压降下,可清洗滤芯经过至少100000次,不可清洗滤芯经过至少10000次流量疲劳循环后,其结构完整性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
4.8.2.9介质迁移
HB5825-96
滤芯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振动条件下,经过二个互相垂直的轴线振动后,称重检查过滤材料脱落量,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2.10轴向强度
滤芯在承受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轴向负荷下,不应产生变形和损伤。4.8.2.11压扁强度
滤芯在承受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压差时,不应产生压扁及损伤。4.8.3旁通阀
4.8.3.1气密性
用试验液向旁通阀开启方向施加开启压力的80%时,其泄漏量不应大于3ml/minc4.8.3.2开启压力
旁通阀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开启压力作用下,其流量不应小于10ml/rmino4.8.3.3关闭压力
旁通阀的关闭压力不应小于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开启压力的65%。4.8.3.4压降
通过旁通阀的流量达到过滤器额定流量时,旁通阀的压降不应大于开启压力的1,7倍,4.8.3.5寿命
旁通阀工作2000次后,在关闭压力下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l/ming4.8.4自封装置
4.8.4.1泄漏
a.在34kPa压力下,自封装置的泄漏量每分钟不得超过2滴。h.在1.4MPa压力下,自封装置的泄漏量每分钟不得超过1滴。4.8.4.2寿命
在34kPa压力下,滤杯和滤芯反复组装500次后,自封装置不应出现故障;泄漏量不应超过3滴;壳体和滤杯的磨损应不影响密封性;滤杯上的密封圈充许更换。4.8.5压差指示器
4.8.5.1指示压差
除非另有规定,压差指示器的指示压差应为0.5±0.07MPac4.8.5.2工作温度
除非另有规定,环境温度和工作液温度为:I型液压系统的锁闭温度为0℃以下,指示温度为20℃以上;Ⅱ型液压系统的锁闭温度为30℃以下,指示温度为46℃以上4.8.5.3寿命
压差指示器的工作寿命为2000次,寿命试验后指示压差的变化不应超过原指示压差的±10%。
4.8.5.4压力脉冲
压差指示器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瞬时压力脉冲冲击下不应误指示。4.8.5.5机械冲击
HB5825-96
机械压差指压器在20g的加速度冲击下,指示器应处在原来位置(显示或复位)。4.8.6过滤器
4.8.6.1低压密封性
过滤器在15kPa压力下,外部不应有渗漏油现象。4.8.6.2高压密封性
过滤器在1.5倍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额定工作压力下,外部不应有渗漏油和永久变形现象。
4.8.6.3压降
除非另有规定,过滤器在额定工作流量下,其进出口问的压降不应超过0.25MPao4.8.6.4污染度
工作液通过过滤器出口的污染度水平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8.6.5高温压力冲击
除非另有规定,过滤器在规定的高温条件下,峰值压力为1.28~1.5倍的额定工作压力,经过100000次压力冲击,不应发生结构破坏及渗漏油现象。4.8.6.6极限压力
过滤器应能承受3倍的额定工作压力而不爆破。4.8.6.7净重
过滤器的净重(不包括堵帽或堵头)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9环境要求
4.9.1高温
过滤器按CJB150.3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高温条件试验后,不应出现:a:橡胶、塑料件变色、裂纹、粘连:b.螺纹副粘连;
C.滤芯所用的粘接材料失效。
且在规定的高温条件下,其性能应符合4.8.6.1和4.8.6.2的规定。4.9.2低温
过滤器按CJB150.4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低温条件试验后,不应出现:a.密封胶圈、滤芯所用的粘接材料失效;b、非金属涂层皱裂、脱皮。
且在规定的低温度条件下,其性能应符合4.8.6.1和4.8.6.2的规定。4.9.3温度冲出
过滤器按GJB150.5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温度冲击试验后,不应出现:a,密封胶圈、滤芯所用的粘接材料失效;h.非金属涂层起皱、脱皮。
且其性能应符合4.8.5.1、4.8.5.2、4.8.6.1和4.8.6.2的规定。4.9.4振动
过滤器按CJB150.16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振动试验后,不应出现:6
a,滤芯端盖粘接处松动、掉块;b.压差指示器动作;
C.自封装置失灵。
HB5825-96
且其性能应符合4.8.2.1、4.8.3.1、4.8.3.2、4.8.4.1、4.8.5.1、4.8.5.2、4.8.6.1和4.8.6.2的规定。
4.9.5冲击
过滤器按CJB150.18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冲击试验后,不应出现:a.滤芯端盖粘接处出现裂纹、掉屑、松动;h,自封装置失灵,活动部位卡涩;c.压差指示器动作;
d、连接部位松动。
且其性能应符合4.8.2.1、4.8.4.1、4.8.6.1和4.8.6.2的规定。4.9.6湿热
过滤器按CJB150.9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湿热试验后:a:产品外表面不应出现金属腐蚀和非金属涂层的破坏:b.压差指示器经清洗、干燥后应符合4.8.5.1和4.8.5.2的规楚。4.9.7盐雾
过滤器按CJB150.11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盐雾试验后:a.产品外表面不应出现非金属涂层起泡、脱落、发皱、开裂:b.外部紧固、连接件允许泛白,面积小于40%;C.压差指示器经清洗、T燥后应符合4.8.5.1和4.8.5.2的规定。4.9.8霉菌
过滤器按CJB150.10的方法和专用技术条件规定进行霉菌试验后,霉菌生长程度应优于2级(含2级)。
5试验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5.1试验条件
5.1.1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大气压力和温度为当地环境的人气压力和温度。5.1.2试验液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液应为YH-10(SY1181)或YH-12(0/SY11507)航空液压油5.1.3试验设备精度
所用试验设备的精度应保证测量误差不超过表1的规定。7
试验参数
压力(压降)
5.2试验方法
5.2.1外观检查
HB5825-96
表1试验设备测量误差范围
实际测量值误差范围(±)
逐件检查过滤器,其标记及外观质量应符合4.4和4.8.1的要求。5.2.2结构完整性试验
5.2.2.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5.2.2.2试验液
试验液应采用洁净的异丙醇或由滤芯制造厂所指定的可代替的液体。试验液须用过滤比β≥20的过滤器进行过滤。
5.2.2.3试验程序
a,检查滤芯是否与制造厂的图样一致;b.将清洁的被试滤芯装到试验装置上,并使滤芯的主轴与液面平行,滤芯浸人液面以下13mm;
c.为保证滤芯完全湿润,在试验进行之前允诈将滤芯浸人液体5min;d按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冒泡压力,向滤芯内部施加空气压力,同时将滤芯绕其主轴缓慢地旋转360°,在规定的冒泡压力下,滤芯性能应符合4.8.2.1的要求。5.2.3最大孔径试验
5.2.3.1试验装置
最大孔径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
5.2.3.2试验液
试验液为YH-10(SY118D)液压油。5.2.3.3试验粉尘
试验粉尘选用表2推荐的粉尘或其它球形标准粉尘。表2
最大孔径(um)
试验粉尘牌号
APM-F-9
APM - F- 12
APM-F-13
APM-F-15
或其它球形标准
5.2.3.4试验程序
HB5825-96
a,在被试过滤器装入试验设备前,用清洗过滤器(4)将试验系统进行循环清洗,直到试验系统中所盒的最天颗粒尺寸小于被试过滤器规定的最大孔经为止;b,关闭阀(9),将污物浓度为3~9mg/L的定量试验液通过阀(7)加到混合器(8)中c,关闭阀(7),用孔径为0.45um的滤膜过滤后的空气向装有试验液和粉尘的混合器(8)加压,其压力为滤芯初始盲泡压力的1.5倍;d打开阀(9),空气压力迫使含有粉尘的试验液通过被试过滤器(10),滤出液收集在干净的集液容器(14)内;
e.过滤收集在集液容器(14)内的液压油,用孔径为0.8um的滤膜(16),在最小为85kPa的真空度下进行过滤;
f.用500ml预先经孔径为0.45um滤膜过滤的石油醚洗刷集液容器(14),并通过孔径为0.8mm的滤膜(16);
g.取下滤膜(16),在显微镜下检查截留在滤膜上的最大粒子尺寸不应超过4.8.2.2的要求。
注:最大孔径的测定,亦可根据5.2.2测出的骨泡压力按HB6779中的4.2.1.3.2和4.2.1.3.4.1求出。5.2.4初始过滤比(或初始过滤效率)试验用一次通过试验法测定出滤芯的初始过滤比,并按附录A中的公式(A1),求出初始过滤效率,其结果应符合4.8.2.3的要求。注:次通过试验法:试验液只通过一一次过滤器时,测出过滤器过滤比的方法。5.2.5平均过滤比(或平均过滤效率)试验根据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流量和极限压降,用多次通过试验法测定出的不同压降段的过滤比,分别按附录A中的公式(A2)和(A3)求得的平均过滤比和平均过滤效率,应符合4.8.2.4的要求。
注:多次通过试验法:试验液多次通过过滤器时,在不同压差时测出过滤器过滤比的方法。5.2.6纳污容量试验
5.2.6.1试验装置
纳污容量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
5.2.6.2试验程序
a,在被试过滤器的滤芯装入试验装置前,试验系统应循环净化,直到试验油液的污染度等级优于GJB420中的5/A级为止:b。在过滤器壳体中安装已清洗的被试滤芯,开动油泵,当流量达到额定流量时,被试过滤器的压降应符合专用技术条件的要求C,在额定流量下,将一定量的AC粉尘或其它标准粉尘,每隔10min通过污物添加阀H向系统加一次,当压降稳定后,记录流量和被试过滤器的压降,直到压降达到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压降为止;
d.统计污物添加总量,其值应符合4.8.2.5的要求。注:纳污容最亦可按5.2.5的试验根据公式(3)同时求出。9
5.2.7相容性试验
HB5825-96
将滤芯浸泡在135C液压油中,72h后,按5.2.2进行试验,其性能应符合4.8.2.6的要求。5.2.8冷起动试验
5.2.8.1试验装置
冷起动试验装置如图4所示。
5.2.8.2试验程序
a.将滤芯安装在注满油液的过滤器壳体中,并装在图4所示的装置上,在环境温度为一55C的低温条件下,保持4h;
h,使过滤器在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压差下进行10次冷起动循环。每次循环时间为15土1s。若有旁通阀,试验过程中不应开启;C.冷起动试验结束后按5.2.2进行试验,其性能应符合4.8.2.7的要求。5.2.9流量疲劳循环试验
5.2.9.1试验装置
流量疲劳循环试验装置如图5所示5.2.9.2试验程序
a将滤芯安装在无旁通的过滤器壳体中,并装在图5所示的装置上;h。用最低流量不低于额定流量的30%,最高流量不大于额定流量的130%的液压油以60~100次/分的循环速率进行压降一一流量循环。一个循环包括使滤芯两端的压降从零增至规定的最大值(见表3),然后再降至零。此过程是先增加通过试验滤芯加有AC粉尘或类似污染物的液压油流量,然后再降低该流量。应在每一循环的25%时间内使压降达到规定值,而该压降至少要保持到每一循环的50%;C,按表3规定的流量疲劳循环参数进行试验。每一压降的调整,可先增加流量或添加AC粉尘(或类似污染物)使压降达到规定值,然后再逐降低该流量,以便使在规定的循环次数内压降基本保持不变。循环过程中,油温应保持在70~135℃范围内:d.流量疲劳循环试验后,检查滤芯外观不应有明显变形和损坏迹象,按5.2.2进行试验,其性能应符合4.8.2.8的要求。
表3流量疲劳循环参数
额定压力
(MPa)
循环次数
循环次数
(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标准计划
- HB7868-2008 28MPa无扩口A型变径四通管接头
- HB/Z83-84不 钢酸洗钝化处理工艺
- HB7776-2005 基于CATIA标准件建模与模型装配要求
- HB5220.20-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铬天青S吸光光度法测定铝含量
- HB1-126-1995 圆柱头螺栓
- HB1-19604-2002 六角头高抗剪铆钉
- HB780-1973 1~8级精度用套量头双头光面塞规D>30~80mm
- HB5220.32-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2部分:硫氰酸盐吸光光度法测定钨含量
- HB5220.22-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硫氰酸盐吸光光度法测定钼含量
- HB5220.18-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8部分:二安替比啉甲烷吸光光度法测定钛含量
- HB4-1969-2002 扩口式管接头的堵盖
- HB5921-5922-1985 大叉形接头
- HB7756.1-2005 基于CATIA建模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HB7853-2008 28MPa无扩口拧入式45°弯管接头
- HB2439-1979 加工模具用锥柄两齿锥形立铣刀D=20~44mm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