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煤炭行业标准(MT) >>
- MT/T 784-1998 煤矿机械用浮动油封

【煤炭行业标准(MT)】 煤矿机械用浮动油封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5 12:12:01
- MT/T784-1998
- 已作废
标准号:
MT/T 784-1998
标准名称:
煤矿机械用浮动油封
标准类别:
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发布日期:
1998-11-10 -
实施日期:
1999-04-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48.71 KB

部分标准内容:
MT/T784--1998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机械常用浮动油封的基本尺寸,并考虑了与国外产品的互换性。浮动油封技术要求,主要是根据煤矿机械工况和使用需要而制定,并参考了ZBJ83004-1988《浮动油封》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济武,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解释10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机械用浮动油封
Floating seals for coal mine machineryMT/T 784--1998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机械用浮动油封的型式、基本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滚简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输送机中起密封作用的浮动油封(以下简称“浮封”)。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1998
GB/T 531--1992
硫化橡胶邵尔A硬度试验方法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683--1981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GB/T 16901992
GB/T 1804—1992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2828—1987
GB/T 2829--1987
GB/T 3512-—1983
3定义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浮动油封 floating seal
由两个浮动金属环和两个O形橡胶圈组成的端面密封装置。两个浮动环端面相互紧靠而又相对滑动起密封作用(见图1)。
1浮封环;2—0 形圈;3—浮封座
图1浮封结构安装
3.2浮动密封环(以下简称“浮封环”)seal face由耐磨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向截面呈马鞍形的圆环。浮封环成对使用,一个固定,另一个随旋转件转动。浮封环靠近公称外径、起密封作用的端面为密封面。密封面外端表面粗糙度(R。)0.1urni的环形面为国家煤炭工业局1998-11-10批准104
1999-04-01实施
亮带。
3.30形圈O-ring
MT/T 784—1998
大直径O形截面橡胶,装在浮封环外锥面和浮封座内锥面之间,起静密封作用。同时,靠其压缩变形使浮封环密封面保持一定的轴向压紧力。3.4浮封座housing bore
含有锥面内腔,安装浮封并能调整浮封环压紧力的零件。同的浮封座腔内。
基本结构尺寸
4.1浮封环、0形圈基本形状见图2、图3。4.2浮封规格、浮封环和0形圈的主要尺寸见表1。4.3浮封座内腔尺寸见图4、表1。H
浮封环
浮封规格
图30形圈
O形圈
套浮封装在两个形状对称、尺寸完全相图4
浮封座
浮封规格
(330)
注:有括号者为保留系列规格。标记示例
规格(外径尺寸)D。=458mm
MT/T784—1998
表1完)
O形圈
煤矿机械用浮封标记如下:
浮动油封458(M)MT/T784—1998技术要求
6.1浮封环
6.1.1浮封环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用户特殊要求的例外)。2浮封环基本尺寸应符合4.2的规定。公称外径Da、小端外径Dr、谷径D.(见图2)极限偏差按6. 1. 2
GB/T1804—1992中的f级,其余尺寸公差按m级。6.1.3浮封环材质一般采用高铬合金铸铁;热处理后工作端面硬度为HRC60~72,硬化层深度0.8~1.0mm;金相组织为合金碳化物十回火马氏体。6.1.4密封面亮带A,平面度应符合GB1184-1980附表1中的4级精度要求。106
MT/T784—1998
6.1.5密封面亮带A,径向宽度e=(2.5士0.5)mm,且必须均匀、连续。6.1.6密封面B,表面粗糙度(Ra)0.40μm;密封面亮带A,表面粗糙度(Ra)0.lμm。6.1.7外锥角at,允许偏差士30°。6.1.8锥面C对直径D。轴线圆跳动应符合GB1184-—1980附表4的11级精度要求。锥面C应光洁、平整,不得有结疤或颗粒粘附。6. 1. 9
密封面亮带A不得有划伤、拉毛、气孔、砂眼和微裂纹等缺陷;其周边不得有碰伤和缺口。6. 1. 10
浮封环必须配对使用,不得单独更换。6.1.12
浮封环正常工作时相对转动线速度V≤2m/s;端面比压P=0.35~0.7MPa。6.20形圈
O形圈尺寸应符合4.2规定。其极限偏差按表2的规定。6.2.1
截面直径
6.2.2浮封用0形图由耐油、耐热丁腈橡胶制造。尺寸
80~180
180~315
315~400
400~515
6.2.30形圈表面无孔隙、裂纹、杂质、气泡等缺陷及明显的合模错位。6.2.4O形圈使用温度-30~~-120℃。6.2.5在常温下邵氏(邵氏A)硬度(60士5)度。6.2.6常温下最小扯断强度11MPa。最小扯断伸长率300%。
6.2.8空气加热100℃×70h,弹性硬度变化士8度。6.2.9在100℃×70h条件下,压缩永久变形不大于20%。6.2.10在N220或N320齿轮油中100℃×70h,弹性硬度变化士5度。6.3浮封
浮封正常工作时,不得有油向外渗漏。6.3.1
浮封与相应配套的座腔必须正确安装,并保证间隙E的要求。浮封中两个浮封环的密封端面必须有油或油脂润滑。组成同一浮封的两个浮封环和两个○形圈尺寸及硬度必须一致。浮封环和O形圈组装前应由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组装成套。6.3.5
6.3.6浮封使用寿命不低于5000h。6.4浮封座
浮封座腔尺寸应与选用的浮封相对应。6.4.2同一浮封的两个浮封座安装时内锥面必须保证同轴度要求。mm
极限偏差
与O形圈接触的锥面及R处必须光滑,不得有毛刺、尖角,表面粗糙度(Ra)3.2um。6.4.3
6.4.4.内锥面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1mm。6.4.5锥角αh允许偏差土30°。107
7试验方法
7.1浮封
MT/T784—1998
浮封应在专门或类似试验台上模拟工况进行连续1500h强化试验,不发生渗漏(试验方法按GB 10914)。
如不具备台架试验条件,在井下装机工业性试验中考核,使用寿命不低于5000h。7.2浮封环
7.2.1一副浮封环对合后放在橡胶块底板上,内腔加人煤油加附加载荷,10min后密封面不得有油向外渗漏。
7.2.2材质成分由试块化验分析测定,工作面硬度用洛氏硬度计,硬化层深度由剥层打显微硬度确定,金相组织用金相显微镜检测。
7.2.3密封亮带A平面度用平晶等厚干涉仪测量。7.2.4密封亮带表面粗糙度用接触式粗糙度测量仪测量R。值。7.2.5外锥角α检测(见图5):在平板上,用高度尺并在其上装百分表,测尺寸L、f,按下式计算:ar=tg
式中:L
测量高度;
测量宽度。
7.2.6同轴度检测(见图5):
以G面为基准,将试件旋转360°,用百分表触头接触锥面,测其在任意位置圈跳动。D
图5锥角测定
7.2.7密封面、锥面外观质量目测检查。7.2.8尺寸精度按相应精度量具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按GB/T1958规定检测。7.30形圈
7.3.1外观质量目测检查。
7.3.20形圈内径d, 用 SM柔性尺测量。7.3.3形圈截面直径d。用平板、高度尺和百分表测量。7.3.4邵氏硬度用邵氏A型硬度计在试片(按GB/T531)或实物上测定。7.3.5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按GB/T528测定。7.3.6热空气老化按GB/T3512测定。7.3.7压缩永久变形按GB/T1683测定。7.3.8
耐油性能按GB/T 1690测定。
8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1)
MT/T 784—1998
8.1.1浮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1.2装配后的浮封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8.1.3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当改变产品结构、材料、工艺等而影响产品性能时;c)停产2年后,再次恢复生产时;d)正常批量生产,每4年进行一次;e)用户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异议而提出要求时。8.2检验项目
8.2.1出厂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不合格分类按表3。表3
检验项目
静密封性能
密封亮带质量
密封面硬度
密封面硬化层深度
密封亮带平面度
密封亮带表面粗糙度
锥面同轴度
锥面粗糙度
主要尺寸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
常温硬度
内径、截面直径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5。
技术要求
6.3.1;6.3.5
6. 1, 5,6. 1. 10
6. 1, 9:6.1.10
试验方法
7. 2. 7+7. 3. 8
7. 3. 2;7. 3. 3
若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双方商定图样或技术条件进行检验。8.2.3
8.3组批规则与抽样方案
出厂检验批由同一规格、同期生产的浮封组成。不合格分类
出厂检验按GB/T2828中次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合格质量水平及抽样方案见表4。型式检验按GB/T2829,判别水平、不合格质量水平和抽样方案见表5。表4
合格质量水平(AQL)
A类不合格
批量范围
样本大小字码
样本大小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批量范围
91~150
样本大小字码
样本大小
MT/T 784--1998
表4(完)
A类不合格
注:Ac—合格判定数;Re--不合格判定数。序号
检验项目
静密封性能
密封亮带质量
密封亮带平面度
密封亮带表面粗糙度
密封面硬度
主要尺寸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
内径、截面直径
样本量
技术要求
6.3.1 6.3.5
6.1.5,6.1.10
合格质量水平(AQL)
B类不合格
判定数
试验方法
7. 2. 7;7. 2. 8
6.1.9,6.1.107.2.7
7. 3. 2;7.3.3
6. 3. 1,6. 3. 6
判别水平
C类不合格
不合格
质量水平
O形圈还应做橡胶特性检验(硬度、压缩永久变形、耐热、耐油性),检验试片由制造厂提供。2Ac合格判定数;Re—不合格判定数。8.4抽样方法
8.4、1出厂检验样件由生产厂人库产品中随机抽取,抽样后产品不得更换和修改。8.4.2型式检验样件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8.5判定规则
判定数组
按表3、表5抽样检验,所有项目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在所有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浮封环清洗和防锈处理后,套上相应规格的○形圈,用塑料袋和纸盒进行成对包装,内附上质量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
MT/T 784-1998
9.2O形圈表面用着色标明胶料特性和生产日期。9.3在发货运输时,必须把包装好的浮封用带捆紧后放人木箱内,再用发泡塑料填充以防松动。在运输中,应避免碰撞,并采用防潮措施。9.4外包装箱应注明: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a)收货单位和地址;
b)发货单位;
c)产品名称、型号、数量、重量;d)“小心轻放”“防潮”;
e)发货日期。
5包装的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和无腐蚀物质的仓库内,库内温度应在0~~35℃,相对湿度应保持9.5
在 50%~80%之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机械常用浮动油封的基本尺寸,并考虑了与国外产品的互换性。浮动油封技术要求,主要是根据煤矿机械工况和使用需要而制定,并参考了ZBJ83004-1988《浮动油封》标准本标准由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本标准由煤炭工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济武,
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解释10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煤矿机械用浮动油封
Floating seals for coal mine machineryMT/T 784--1998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机械用浮动油封的型式、基本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滚简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输送机中起密封作用的浮动油封(以下简称“浮封”)。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1998
GB/T 531--1992
硫化橡胶邵尔A硬度试验方法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T 1683--1981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GB/T 16901992
GB/T 1804—1992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GB/T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2828—1987
GB/T 2829--1987
GB/T 3512-—1983
3定义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浮动油封 floating seal
由两个浮动金属环和两个O形橡胶圈组成的端面密封装置。两个浮动环端面相互紧靠而又相对滑动起密封作用(见图1)。
1浮封环;2—0 形圈;3—浮封座
图1浮封结构安装
3.2浮动密封环(以下简称“浮封环”)seal face由耐磨金属材料制成的轴向截面呈马鞍形的圆环。浮封环成对使用,一个固定,另一个随旋转件转动。浮封环靠近公称外径、起密封作用的端面为密封面。密封面外端表面粗糙度(R。)0.1urni的环形面为国家煤炭工业局1998-11-10批准104
1999-04-01实施
亮带。
3.30形圈O-ring
MT/T 784—1998
大直径O形截面橡胶,装在浮封环外锥面和浮封座内锥面之间,起静密封作用。同时,靠其压缩变形使浮封环密封面保持一定的轴向压紧力。3.4浮封座housing bore
含有锥面内腔,安装浮封并能调整浮封环压紧力的零件。同的浮封座腔内。
基本结构尺寸
4.1浮封环、0形圈基本形状见图2、图3。4.2浮封规格、浮封环和0形圈的主要尺寸见表1。4.3浮封座内腔尺寸见图4、表1。H
浮封环
浮封规格
图30形圈
O形圈
套浮封装在两个形状对称、尺寸完全相图4
浮封座
浮封规格
(330)
注:有括号者为保留系列规格。标记示例
规格(外径尺寸)D。=458mm
MT/T784—1998
表1完)
O形圈
煤矿机械用浮封标记如下:
浮动油封458(M)MT/T784—1998技术要求
6.1浮封环
6.1.1浮封环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用户特殊要求的例外)。2浮封环基本尺寸应符合4.2的规定。公称外径Da、小端外径Dr、谷径D.(见图2)极限偏差按6. 1. 2
GB/T1804—1992中的f级,其余尺寸公差按m级。6.1.3浮封环材质一般采用高铬合金铸铁;热处理后工作端面硬度为HRC60~72,硬化层深度0.8~1.0mm;金相组织为合金碳化物十回火马氏体。6.1.4密封面亮带A,平面度应符合GB1184-1980附表1中的4级精度要求。106
MT/T784—1998
6.1.5密封面亮带A,径向宽度e=(2.5士0.5)mm,且必须均匀、连续。6.1.6密封面B,表面粗糙度(Ra)0.40μm;密封面亮带A,表面粗糙度(Ra)0.lμm。6.1.7外锥角at,允许偏差士30°。6.1.8锥面C对直径D。轴线圆跳动应符合GB1184-—1980附表4的11级精度要求。锥面C应光洁、平整,不得有结疤或颗粒粘附。6. 1. 9
密封面亮带A不得有划伤、拉毛、气孔、砂眼和微裂纹等缺陷;其周边不得有碰伤和缺口。6. 1. 10
浮封环必须配对使用,不得单独更换。6.1.12
浮封环正常工作时相对转动线速度V≤2m/s;端面比压P=0.35~0.7MPa。6.20形圈
O形圈尺寸应符合4.2规定。其极限偏差按表2的规定。6.2.1
截面直径
6.2.2浮封用0形图由耐油、耐热丁腈橡胶制造。尺寸
80~180
180~315
315~400
400~515
6.2.30形圈表面无孔隙、裂纹、杂质、气泡等缺陷及明显的合模错位。6.2.4O形圈使用温度-30~~-120℃。6.2.5在常温下邵氏(邵氏A)硬度(60士5)度。6.2.6常温下最小扯断强度11MPa。最小扯断伸长率300%。
6.2.8空气加热100℃×70h,弹性硬度变化士8度。6.2.9在100℃×70h条件下,压缩永久变形不大于20%。6.2.10在N220或N320齿轮油中100℃×70h,弹性硬度变化士5度。6.3浮封
浮封正常工作时,不得有油向外渗漏。6.3.1
浮封与相应配套的座腔必须正确安装,并保证间隙E的要求。浮封中两个浮封环的密封端面必须有油或油脂润滑。组成同一浮封的两个浮封环和两个○形圈尺寸及硬度必须一致。浮封环和O形圈组装前应由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组装成套。6.3.5
6.3.6浮封使用寿命不低于5000h。6.4浮封座
浮封座腔尺寸应与选用的浮封相对应。6.4.2同一浮封的两个浮封座安装时内锥面必须保证同轴度要求。mm
极限偏差
与O形圈接触的锥面及R处必须光滑,不得有毛刺、尖角,表面粗糙度(Ra)3.2um。6.4.3
6.4.4.内锥面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1mm。6.4.5锥角αh允许偏差土30°。107
7试验方法
7.1浮封
MT/T784—1998
浮封应在专门或类似试验台上模拟工况进行连续1500h强化试验,不发生渗漏(试验方法按GB 10914)。
如不具备台架试验条件,在井下装机工业性试验中考核,使用寿命不低于5000h。7.2浮封环
7.2.1一副浮封环对合后放在橡胶块底板上,内腔加人煤油加附加载荷,10min后密封面不得有油向外渗漏。
7.2.2材质成分由试块化验分析测定,工作面硬度用洛氏硬度计,硬化层深度由剥层打显微硬度确定,金相组织用金相显微镜检测。
7.2.3密封亮带A平面度用平晶等厚干涉仪测量。7.2.4密封亮带表面粗糙度用接触式粗糙度测量仪测量R。值。7.2.5外锥角α检测(见图5):在平板上,用高度尺并在其上装百分表,测尺寸L、f,按下式计算:ar=tg
式中:L
测量高度;
测量宽度。
7.2.6同轴度检测(见图5):
以G面为基准,将试件旋转360°,用百分表触头接触锥面,测其在任意位置圈跳动。D
图5锥角测定
7.2.7密封面、锥面外观质量目测检查。7.2.8尺寸精度按相应精度量具测量,形状和位置公差按GB/T1958规定检测。7.30形圈
7.3.1外观质量目测检查。
7.3.20形圈内径d, 用 SM柔性尺测量。7.3.3形圈截面直径d。用平板、高度尺和百分表测量。7.3.4邵氏硬度用邵氏A型硬度计在试片(按GB/T531)或实物上测定。7.3.5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按GB/T528测定。7.3.6热空气老化按GB/T3512测定。7.3.7压缩永久变形按GB/T1683测定。7.3.8
耐油性能按GB/T 1690测定。
8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1)
MT/T 784—1998
8.1.1浮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8.1.2装配后的浮封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8.1.3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当改变产品结构、材料、工艺等而影响产品性能时;c)停产2年后,再次恢复生产时;d)正常批量生产,每4年进行一次;e)用户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异议而提出要求时。8.2检验项目
8.2.1出厂检验项目、技术要求及不合格分类按表3。表3
检验项目
静密封性能
密封亮带质量
密封面硬度
密封面硬化层深度
密封亮带平面度
密封亮带表面粗糙度
锥面同轴度
锥面粗糙度
主要尺寸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
常温硬度
内径、截面直径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5。
技术要求
6.3.1;6.3.5
6. 1, 5,6. 1. 10
6. 1, 9:6.1.10
试验方法
7. 2. 7+7. 3. 8
7. 3. 2;7. 3. 3
若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双方商定图样或技术条件进行检验。8.2.3
8.3组批规则与抽样方案
出厂检验批由同一规格、同期生产的浮封组成。不合格分类
出厂检验按GB/T2828中次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合格质量水平及抽样方案见表4。型式检验按GB/T2829,判别水平、不合格质量水平和抽样方案见表5。表4
合格质量水平(AQL)
A类不合格
批量范围
样本大小字码
样本大小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批量范围
91~150
样本大小字码
样本大小
MT/T 784--1998
表4(完)
A类不合格
注:Ac—合格判定数;Re--不合格判定数。序号
检验项目
静密封性能
密封亮带质量
密封亮带平面度
密封亮带表面粗糙度
密封面硬度
主要尺寸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
内径、截面直径
样本量
技术要求
6.3.1 6.3.5
6.1.5,6.1.10
合格质量水平(AQL)
B类不合格
判定数
试验方法
7. 2. 7;7. 2. 8
6.1.9,6.1.107.2.7
7. 3. 2;7.3.3
6. 3. 1,6. 3. 6
判别水平
C类不合格
不合格
质量水平
O形圈还应做橡胶特性检验(硬度、压缩永久变形、耐热、耐油性),检验试片由制造厂提供。2Ac合格判定数;Re—不合格判定数。8.4抽样方法
8.4、1出厂检验样件由生产厂人库产品中随机抽取,抽样后产品不得更换和修改。8.4.2型式检验样件从出厂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8.5判定规则
判定数组
按表3、表5抽样检验,所有项目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在所有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9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浮封环清洗和防锈处理后,套上相应规格的○形圈,用塑料袋和纸盒进行成对包装,内附上质量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
MT/T 784-1998
9.2O形圈表面用着色标明胶料特性和生产日期。9.3在发货运输时,必须把包装好的浮封用带捆紧后放人木箱内,再用发泡塑料填充以防松动。在运输中,应避免碰撞,并采用防潮措施。9.4外包装箱应注明: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a)收货单位和地址;
b)发货单位;
c)产品名称、型号、数量、重量;d)“小心轻放”“防潮”;
e)发货日期。
5包装的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和无腐蚀物质的仓库内,库内温度应在0~~35℃,相对湿度应保持9.5
在 50%~80%之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煤炭行业标准(MT)标准计划
- MZ/T150-2020 行政区域界线数据交换格式
- MZ/T149-2020 行政区域界桩数据交换格式
- MT818.1-1999 煤矿用阻燃电缆 第1单:煤矿用移动类阻燃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 MT/T1131-2011 矿用以太网
- MT/T1063-2008 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滚筒技术条件
- MT/T1064-2008 矿用窄轨架线式工矿电机车技术条件
- MT/T839-1999 石门揭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测定方法
- MT/T1119-2011 煤矿坑道钻探用往复式泥浆泵
- MT/T342.2-1994 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1112-2011 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MT/T1132-2011 管道式煤浆预处理器
- MT/T342.1-1994 冶金焦用七台河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252-1991 煤矿水中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测定方法
- MT/T603.2-1996 冶金焦用华蓥山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 MT/T782.2-1998 煤矿机电设备温度传感器开关量信号输出型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