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交通行业标准(JT) >>
- JTJ 023-198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标准号:
JTJ 023-1985
标准名称: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标准类别:
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
已作废-
实施日期:
1992-0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32.79 MB
替代情况:
被JTG D62-2004代替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JTJ023-85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85年8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5北京
序号程序名称
程序地址
已.状态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13北京和平里东街10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新世纪印刷广印刷
开本:850×11681/32印张:11.125字数:282千1998年8月第1版
2000年5月第1版第5次印刷
印数:17501-22500册定价:26.00元统—书号:15114·0177
关于颁发《公路钢筋混凝七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通知
(不另行文):(85)交公路字342号兹批准《公路钢筋混凝七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编号为JTJ023一85,作为交通部部颁标准,自一九八五年八月日起实行。考虑到从旧规范过渡到新规范需要一个过程,原交通部一九七四年颁发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试行)》及一九七八年颁发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定于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废止。
该规范的解释工作,由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希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四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系根据交通部1974年领发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第四章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和1978年颁发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修改合并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同济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福州大学、重庆交通学院、西安公路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开展了以规范内容为对象的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和必要的科学试验,总结和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多种途径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修订后的规范共分6章和13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将钢筋凝桥梁原按容许应力设计改按极限状态设计,以及为此提供了包括正截面强度、斜截面强度、偏心受压等所有计算公式和计算用参、系数,同时改进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强度计算方法,增添了钢筋混凝土桁架拱、刚架拱以及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和构造的规定;补充了有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修改了局部承压强度的计算方法,调整了构件刚度、裂缝的计算系数和公式:改善和补充了橡胶支座的设计参数,改变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本规范由郑绍、刘敬云主笔编写,基本符号
内外力
M 计入安全系数的荷载引起的弯矩,M由使用荷载引起的弯矩;
Mgt——在先期结构,上由结构重力产生的弯矩,经徐变重分配后在后期结构中的弯矩;
在先期结构上由预加应力产生的弯矩,经徐变重分配后在后期结构中的弯矩
在先期结构上的结构重力,按先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弯矩;
一在先期结构上的结构重力,按后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弯矩;
先期结构中的预加力,按先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弯矩,
先期结构中的预加力,按先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初弯矩
先期结构中的预加力,按先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弹性二次弯矩,
一先期结构中的预加力,按后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弹性二次弯矩,
M—-消压弯矩或简支梁跨中弯矩;M—由预加应力引起的弯矩,
M.一一截面开裂弯矩:
N,——-计入安全系数的荷载引起的纵向力N扣除预应力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加力;N。-徐变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平均张拉力,N——徐变损失前(瞬时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平均张拉力
N。局部承压时的纵向力,
Q;一计人安全系数的荷载引起的剪力,Q-由使用荷载引起的剪力,
Q一由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引起的剪力,Qhk-
一斜截面内混凝土和箍筋共同的抗剪能力,Qw-
一斜截面内弯起钢筋的抗剪能力;Qhk
由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的剪力;由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
计入安全系数的荷载引起的扭矩,支点最大反力
一支点最小反力,
Rp-由结构重力引起的支点反力,T———汽车制动力,
P——支座铰上的压力或支座竖向作用力。应力
g、α-受拉区钢筋及受压区钢筋的应力α、α;扣除相应阶段预应力损失后,受拉区及受压区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
gk一一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αh一使用荷载及预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α,一混凝土达到抗压设计强度时,受压区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消压时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增量截面开裂后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增量,预加力和使用荷载在计算的主应力点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gg!、aza
一竖向预应力钢筋引起的混凝土竖向压应力,混凝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
混凝土法向压应力;
Qh1混凝土法向拉应力,
Eg、Ex-
竖向预应力钢筋中的有效预应力;使用荷载和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在计算的主应力点产生的剪应力,或组合梁结合面上的剪应力。材料指标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Eh~—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橡胶支座的弹性模量;
.G—混凝土和橡胶支座的剪切模量,Rg、R-钢筋抗拉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R:—钢筋抗压设计强度,
Ry、R—预应力钢筋抗拉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R;—一预应力钢筋抗压设计强度,R混凝土立方强度,
R。、R: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R1、 Rb-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R。k—自由接触时钢的径向承压强度,Rgk
箍筋抗拉设计强度;
Rgw、Ryw—弯起的非预应力钢筋及弯起的预应力钢筋 的 抗 拉设计强度;
V混凝士的泊桑比。
几何特征
L一梁、板、拱、桁架等的计算跨径;L。—板的净跨径;
L,梁的悬臂长度;
l。—构件的计算长度;
1一构件支点间长度或支座铰、摆柱的长度或钢筋的总长度,
α、α'-钢筋 Ag与 A的合力点及 A与 A,的合力点到截面近边的距离,
αg、α---钢筋 Ag的合力点及 A的合力点到截面近边的距离;
αy、α-预应力钢筋A的合力点及A,的合力点到截面近边的距离,
e纵向力至构件受拉边钢筋合力点的距离e---一纵向力至构件受压边钢筋合力点的距离;eg纵向力至构件受拉边非预应力钢筋Ag合力点的距离,
一纵向力至构件受拉边预应力钢筋A,合力点的距离或预应力钢筋重心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纵向力至构件受压边非预应力钢筋A;合力点的距eg、e,乡
离和预应力钢筋A;合力点的距离;e。纵向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Ae、A:-纵向受拉钢筋及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Ay、A,一一受拉区预应力钢筋及受压区预应力钢筋 的 截 面面积,
A—构件截面面积、构件端部区段沿荷载轴线割切的计算截面面积或支座承压面积
A。—构件换算截面面积,
A。1-构件开裂后换算截面面积,Ak-同一截面内箍筋总截面面积,A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
A,w--弯起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一混凝土局部承压面积,
Ad混凝土局部承压时的计算底面积Ahe包罗在钢筋网或螺旋形配筋范围内的混凝上核心面积,
Aig一间接钢筋换算截面面积,
一箍筋的单肢截面面积,
α;—螺旋式配筋的截面面积,
αi1、αi2-间接钢筋网沿 1,方向及沿12方向单根钢筋的截面面积;
d——构件圆截面的直径或钢筋直径,dhe一构件核心直径或螺旋圈的直径;In构件截面惯性矩
1。换算截面惯性矩,
I一截面开裂后换算截面惯性矩;W。—一对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抵抗矩,S。计算主应力点以上(或以下)部分的换算截面面积对换算截面重心轴的面积矩,或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对受拉钢筋合力点的面积矩,S一间接钢筋层的距离、螺旋式配筋或钢筋网的间距、或支座形状系数,
Sk——箍筋间距,
Syk-—预应力箍筋的间距,
b-矩形截面宽度或T形截面腹板宽,bi、h;受拉翼缘宽度及厚度
bi、hi-一受压翼缘计算宽度及厚度,h截面高度;
h。——截面有效高度;
h。受压钢筋合力点至远边截面边缘的距离,-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r圆形截面半径、截面最小回转半径C——斜截面投影长度或承托长度△L、AD由汽车制动力及上部结构温度变化等引起的支座顶5
面相对于底面的水平位移,
0-—梁端转角;
一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或承托下缘与水平线夹角,
H—一支座摆柱高度或桥面铺装层厚度:8钢垫板厚度:
一一板式橡胶支座中间层橡胶片厚度。计算系数
ng、n,—非预应力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纵向弯曲系数
μ配筋率或摩阻系数
μt一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筋率,
μk箍筋配筋率,
一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的配筋率;p-
n一—考虑挠度影响的纵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α。———考虑偏心距对n值的影响系数;b—构件工作条件系数;
。—一混凝土安全系数
。--钢筋安全系数
多ig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弓jy—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三-一计算的受压区高度系数;
m一-斜截面顶端正截面处的剪跨比,g--钢筋半径相对系数
β一-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或等效矩形应力图高度系数,
βne配置间接钢筋时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C, 考虑钢筋表面形状的系数
C2考虑荷载作用的系数,
C.与构件形式有关的系数;
入—预应力度,
P(t)—混凝土徐变系数,bZxz.net
--一受拉区混凝土塑性系数
α一钢筋的线膨胀系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Highway Bridges and CulvertsJTJ023-85
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1985年8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5北京
序号程序名称
程序地址
已.状态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100013北京和平里东街10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新世纪印刷广印刷
开本:850×11681/32印张:11.125字数:282千1998年8月第1版
2000年5月第1版第5次印刷
印数:17501-22500册定价:26.00元统—书号:15114·0177
关于颁发《公路钢筋混凝七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通知
(不另行文):(85)交公路字342号兹批准《公路钢筋混凝七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编号为JTJ023一85,作为交通部部颁标准,自一九八五年八月日起实行。考虑到从旧规范过渡到新规范需要一个过程,原交通部一九七四年颁发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试行)》及一九七八年颁发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定于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废止。
该规范的解释工作,由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希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八五年二月十四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系根据交通部1974年领发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第四章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和1978年颁发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修改合并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同济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福州大学、重庆交通学院、西安公路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开展了以规范内容为对象的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和必要的科学试验,总结和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多种途径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修订后的规范共分6章和13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将钢筋凝桥梁原按容许应力设计改按极限状态设计,以及为此提供了包括正截面强度、斜截面强度、偏心受压等所有计算公式和计算用参、系数,同时改进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强度计算方法,增添了钢筋混凝土桁架拱、刚架拱以及钢筋混凝土梁的计算和构造的规定;补充了有关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修改了局部承压强度的计算方法,调整了构件刚度、裂缝的计算系数和公式:改善和补充了橡胶支座的设计参数,改变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采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本规范由郑绍、刘敬云主笔编写,基本符号
内外力
M 计入安全系数的荷载引起的弯矩,M由使用荷载引起的弯矩;
Mgt——在先期结构,上由结构重力产生的弯矩,经徐变重分配后在后期结构中的弯矩;
在先期结构上由预加应力产生的弯矩,经徐变重分配后在后期结构中的弯矩
在先期结构上的结构重力,按先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弯矩;
一在先期结构上的结构重力,按后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弯矩;
先期结构中的预加力,按先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弯矩,
先期结构中的预加力,按先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初弯矩
先期结构中的预加力,按先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弹性二次弯矩,
一先期结构中的预加力,按后期结构体系计算的弹性二次弯矩,
M—-消压弯矩或简支梁跨中弯矩;M—由预加应力引起的弯矩,
M.一一截面开裂弯矩:
N,——-计入安全系数的荷载引起的纵向力N扣除预应力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加力;N。-徐变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平均张拉力,N——徐变损失前(瞬时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平均张拉力
N。局部承压时的纵向力,
Q;一计人安全系数的荷载引起的剪力,Q-由使用荷载引起的剪力,
Q一由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引起的剪力,Qhk-
一斜截面内混凝土和箍筋共同的抗剪能力,Qw-
一斜截面内弯起钢筋的抗剪能力;Qhk
由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的剪力;由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
计入安全系数的荷载引起的扭矩,支点最大反力
一支点最小反力,
Rp-由结构重力引起的支点反力,T———汽车制动力,
P——支座铰上的压力或支座竖向作用力。应力
g、α-受拉区钢筋及受压区钢筋的应力α、α;扣除相应阶段预应力损失后,受拉区及受压区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
gk一一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αh一使用荷载及预加应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α,一混凝土达到抗压设计强度时,受压区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消压时预应力钢筋中的应力增量截面开裂后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增量,预加力和使用荷载在计算的主应力点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gg!、aza
一竖向预应力钢筋引起的混凝土竖向压应力,混凝土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
混凝土法向压应力;
Qh1混凝土法向拉应力,
Eg、Ex-
竖向预应力钢筋中的有效预应力;使用荷载和弯起的预应力钢筋在计算的主应力点产生的剪应力,或组合梁结合面上的剪应力。材料指标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Eh~—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橡胶支座的弹性模量;
.G—混凝土和橡胶支座的剪切模量,Rg、R-钢筋抗拉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R:—钢筋抗压设计强度,
Ry、R—预应力钢筋抗拉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R;—一预应力钢筋抗压设计强度,R混凝土立方强度,
R。、R:一一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R1、 Rb-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及标准强度,R。k—自由接触时钢的径向承压强度,Rgk
箍筋抗拉设计强度;
Rgw、Ryw—弯起的非预应力钢筋及弯起的预应力钢筋 的 抗 拉设计强度;
V混凝士的泊桑比。
几何特征
L一梁、板、拱、桁架等的计算跨径;L。—板的净跨径;
L,梁的悬臂长度;
l。—构件的计算长度;
1一构件支点间长度或支座铰、摆柱的长度或钢筋的总长度,
α、α'-钢筋 Ag与 A的合力点及 A与 A,的合力点到截面近边的距离,
αg、α---钢筋 Ag的合力点及 A的合力点到截面近边的距离;
αy、α-预应力钢筋A的合力点及A,的合力点到截面近边的距离,
e纵向力至构件受拉边钢筋合力点的距离e---一纵向力至构件受压边钢筋合力点的距离;eg纵向力至构件受拉边非预应力钢筋Ag合力点的距离,
一纵向力至构件受拉边预应力钢筋A,合力点的距离或预应力钢筋重心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纵向力至构件受压边非预应力钢筋A;合力点的距eg、e,乡
离和预应力钢筋A;合力点的距离;e。纵向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Ae、A:-纵向受拉钢筋及纵向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Ay、A,一一受拉区预应力钢筋及受压区预应力钢筋 的 截 面面积,
A—构件截面面积、构件端部区段沿荷载轴线割切的计算截面面积或支座承压面积
A。—构件换算截面面积,
A。1-构件开裂后换算截面面积,Ak-同一截面内箍筋总截面面积,A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
A,w--弯起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A。一混凝土局部承压面积,
Ad混凝土局部承压时的计算底面积Ahe包罗在钢筋网或螺旋形配筋范围内的混凝上核心面积,
Aig一间接钢筋换算截面面积,
一箍筋的单肢截面面积,
α;—螺旋式配筋的截面面积,
αi1、αi2-间接钢筋网沿 1,方向及沿12方向单根钢筋的截面面积;
d——构件圆截面的直径或钢筋直径,dhe一构件核心直径或螺旋圈的直径;In构件截面惯性矩
1。换算截面惯性矩,
I一截面开裂后换算截面惯性矩;W。—一对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截面抵抗矩,S。计算主应力点以上(或以下)部分的换算截面面积对换算截面重心轴的面积矩,或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对受拉钢筋合力点的面积矩,S一间接钢筋层的距离、螺旋式配筋或钢筋网的间距、或支座形状系数,
Sk——箍筋间距,
Syk-—预应力箍筋的间距,
b-矩形截面宽度或T形截面腹板宽,bi、h;受拉翼缘宽度及厚度
bi、hi-一受压翼缘计算宽度及厚度,h截面高度;
h。——截面有效高度;
h。受压钢筋合力点至远边截面边缘的距离,-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r圆形截面半径、截面最小回转半径C——斜截面投影长度或承托长度△L、AD由汽车制动力及上部结构温度变化等引起的支座顶5
面相对于底面的水平位移,
0-—梁端转角;
一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或承托下缘与水平线夹角,
H—一支座摆柱高度或桥面铺装层厚度:8钢垫板厚度:
一一板式橡胶支座中间层橡胶片厚度。计算系数
ng、n,—非预应力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纵向弯曲系数
μ配筋率或摩阻系数
μt一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筋率,
μk箍筋配筋率,
一斜截面内纵向受拉主筋的配筋率;p-
n一—考虑挠度影响的纵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α。———考虑偏心距对n值的影响系数;b—构件工作条件系数;
。—一混凝土安全系数
。--钢筋安全系数
多ig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弓jy—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三-一计算的受压区高度系数;
m一-斜截面顶端正截面处的剪跨比,g--钢筋半径相对系数
β一-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或等效矩形应力图高度系数,
βne配置间接钢筋时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C, 考虑钢筋表面形状的系数
C2考虑荷载作用的系数,
C.与构件形式有关的系数;
入—预应力度,
P(t)—混凝土徐变系数,bZxz.net
--一受拉区混凝土塑性系数
α一钢筋的线膨胀系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交通行业标准(JT)
- JT/T378-2005 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
- JT/T383-1998 工程船舶劳动定员术语
- JT/T388-1999 轮廓标技术条件
- JT/T611-2004 公路隧道环境检测设备技术条件
- JTS165-2-2009 海港集装箱码头设计船型标准
- JT/T33.3-93 交通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公路工程与航务工程模板工
- JTG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 JT/T28.11-1993 交通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水上运输 船舶广播员
- JT/T33.21-93 交通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公路工程与航务工程稳定土厂 拌设备操作工
- JT/T331.7-1996 港口码头劳动定员标准客运码头
- JT/T374-1998 隔离栅技术条件
- JT/T681.2-2007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
- JT/T18-1998 交通行业的标准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
- JT/T31.2-1993 交通行业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救助打捞 内河潜水员
- JT/T642-2005 智能运输系统数据字典要求
- 行业新闻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