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521-1992 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口(二线或四线)间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

【通信行业标准(YD)】 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口(二线或四线)间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09 09:53:26
- YD/T521-1992
- 现行
标准号:
YD/T 521-1992
标准名称:
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口(二线或四线)间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2-01-25 -
实施日期:
1992-10-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523.54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口二线间或四线间传输特性测试的方法。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数字交换机鉴定、验收及维护测试。 YD/T 521-1992 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口(二线或四线)间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 YD/T521-1992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二线或四线)间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YD/T521—92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但测试网络的精度要求、直流环路保持电路的技术指标为强制性标准。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口一线间或四线间传输特性测试的方法。1.2适用范围
本标推适用于数字交换机鉴定、验收及维护测试。引用标准
GB7609电信网中脉冲编码调制音频通路总失真测试方法3传输接口
传输接口见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2-01-25批准1992-10-01实施
图中:
配线架
Z接口
YD/T 521-
数产换机
配线樂
交换机
1接口A或B
图1传输接口
2接口为模拟二线用户接口。
b.Cn接口以四线方式连接载波通路。Ciz接口以四线方式连接中继电路。c.
C21/C22
C21接口为二线中继接口,可作为国际、国内长途或汇接的终端连接。C接口为二线中继接口,与现有模拟网连接,不作为国际、国内长途四线链路的一部分。A或B接口分别为2048kbit/s或8448kbit/s的数字中继接口。e.--数字通路,王模拟衰减器;—模拟通路,--模/数或数/模转换。4公共测试条件
4.1当被测通路中接入数字衰减器、律/A律码型变换器、数字回声抑制器、数字话音插空装置、全零抑制器时,应使其接人装置失效。4.2从交换机到配线架的引线在≥0.4mm时,应小于100m,除特别注明外,测试均在配线架处进行。
4.3接口阻抗
4.3.1测试应在标称匹配阻抗条件下进行。标称终端阻抗数值:
a、z.接口阻抗
见图2。
YD/T 521 --92
680Q(560Q)
Z接口阻抗
注:当Rz用在PABX的二线终端时,阻值为560Q。如无特别说明,R1、R2阻值允差为士1%,C的容量值允差为+5%。
C21C22接口阻抗
加感电缆阻抗:600Q。
非加感电缆阻抗如图3所示。
Cn,Cuz接口阻抗
四线接口阻抗为6002。
4.3.2信号源及测量仪表阻抗
图3非加感电缆阻抗
信号源和测量仪表的阻抗应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所规定的阻抗。用通用仪表实现方法如图4a和图4b所示(当阻抗为6002时,可直接使用6002输入或输出的仪表)。141
4.4测试电平
信号源F。
052( 1052)
输出电dBu
YD/T 521--92
图1a内阻为ZL,输出为odBu的信号源(OdB3u定义为O.775V)图4b内阻为z的测量仪表(内阻≥30k2)在本标准中,测试电平用X(dBm0)表示。在相对电平为Y(dBr),标称阻抗600α点上的实际电平应为P6oo(dBm),Psoo\X+Y。在相对电平Y(dBr),非600Q的标称阻抗ZL点上的实际电平为Pz(dBu),Pz=-X+Y.
在非600α标称阻抗ZL上需要用dBm作测试电平单位时,可用下式计算:Pzt(dBm)= Pzr(dBu)+△
其中:△=10log(600/[z)
式中:IZ|--—频率1000Hz时阻抗模值。ZL对应的△值见表1。
4.5电路保持方式
图2所示阻抗
图2所示阻抗
(PABX)
图3所示阻抗
被测通路应按实际通话条件保持电路。可采用呼叫后保持,交换机程序命令保持或信令保持。4.6交换机应处于正常条件下工作。测试仪表与交换机工作地线应良好连接。5模拟接口测试方法
回输损耗
5.1.1 Z、C21、C2a接口测试
5.1.1.1测试框图
见图5。
图中:
YD/T 521--- 92
图5回输损耗测试框图
振荡器:平衡输出,输出阻抗0Q(实际阻抗≤102);频率范围包括100Hz~72kHz;输出电平a.
范围包括一60~+10dBm。
b.选频电平表:平衡输人,输入阻抗≥30k0;频率范围包括200Hz~72kHz;带宽≤50Hz;测量电平范围包括85~~+10dBm,每步可读0.1dB。c.直流环路保持电路技术指标
(1)阻抗特性:200Hz~72kHz频带范围内不小于30kQ;直流电阻不大于1kQ。(2)平衡度要求:200 Hz~~72 kHz 不小于 46 dB。(3)绝对时延及群时延失真:均小于10μs。(4)对地最大直流电压:不大于60V。(5)最大保持电流:不大于100mA。(6)最小工作电流:不小于18mA。注:在被测通路的输入口或输出口是否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取决于该端口是否有直流馈电d.测试桥路元件
R,、R,阻值为6000,阻值允差范围为士1%。R,与R,阻值相对允差范围小于30;ZL为图2或图3所示阻抗时,电阻阻值允差范围为土1%,电容容量允差范围为士3%;ZL为600Q时,ZL、R1、R,之间,阻值相对允差范围应小于3Q;Zt通过直流馈电时,电阻功率大于2W,电容耐压高于30V。5.1.1.2测试方法
a。按图5接通被测通路。(在Z、C21、C2接口测试时切断四线侧的发送支路或接收支路)。将K打开,向1-1端发送频率300、420、500、820、1020、2040、2800、3000、3400Hz,电平为0dBm0的正弦信号,在2-2端用选频电平表分别选测1-1端发送的频率,记下电平P1。b.将K合上,重复(a)测试,记下电平P2。c.回输损耗b,=P,-P2。
5.1.2Cm.C12接口测试
5.1.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5.1.1.1。5.1.2.2测试方法
同5.1.1.2测试方法。
5.2对地阻抗不平衡
5.2.1Z、C21、C22接口测试
5.2.1.1测试框图
见图6a和图6b。
图中:
振荡器:同5.1.1.1(a)。
选频电平表:同5.1.1.1(b)
YD/T 521--92
纵向转移损耗
纵向转换转移损耗
R,与R阻值为300Q,R,与R,阻值相对偏差允许0.152,与R同R与R2R,阻值60002。在通过直流馈电时R、R2、R、R、Rs的功率都应在2W以上;C为大于10μF的无极性电容,耐压大于25V。
5.2.1.2测试方法
测纵问转换损耗前,参照图6a将被测通路与测试网路分离,振荡器接地点与选频电平表地线a.
相连,1-1',2-2点连接;测纵向转换转移损耗前参照图6b,将被测通路与测试网路分离,1-1',2-2点分别144
YD/T 521-92
连接。两种测试网络在300~3400Hz范围内,不平衡损耗应不小于66dB。b.按图6a和图6b接线。
改变发送频率300、420、500、600、820、1020、2040、2800、3000、3400Hz、发送电平为c
0dBm0,选频电平表分别选测这些频率的不平衡损耗值。5.2.2 C、C12接口测试
5.2.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电容外,同5.2.1.1。
5.2.2.2测试方法
同5.2.1.2。
5.3回声和稳定性测试
5.3.1终端平衡回损测试框图
见图7。
信专发生器
图7终端平衡回损测试
图中:
信号接收器
信号发生器:当T:为数字A接口时,信号发生器应为2048kbit/s数字信号发生器:T为模拟接口时,信号发生器同为平衡输出,输出阻抗为6000,其他要求同5.1.1.1(a)。信号接收器:当T。为数字A接口时,信号接收器为2048kbit/s数字信号接收器:当T。为模b.
拟接口时,信号接收器为平衡输入,输入阻抗为6002,其他要求同5.1.1.1(b)。c.ZL:为测试网络,其网络同图2。Z为平衡网络,P。、P为衰减器。对进网交换机,Z、I。、P.为确定值。
5.3.2测试方法
5.3.2.1终端平衡回损测试(当T、T。为2048kbit/s数字接口时)a,通过呼叫建立一对经过数字中继连接的用产。b。确认被叫用户侧发送通路和接收通路所占时隙,从中继电路或交换设备的A接口处(即测试点TT。处)将主叫用户侧的电路断开,建立如图7所示的测试通路。c.T、7。分别为2048kbit/s接口处发送通路和接受通路测试点。数字信号发生器接入T,测试点64kbit/s发送通路:信号发送电平为0dBm0,信号发送速率为2048kbit/s;信号发送码型对应信号发生器所接的接口的码型。仪表输出阻抗,在接平衡接口时为1202,接不平衡接口时为75。145
YD/T 521—92
数字信号接受器接入T。测试点64kbit/s接受通路,其仪表各项状态同T点所接数字信号发生器各项状态。
在二线接口分别接测试网络ZL、开路、短路条件下,依次测得300、420、500、600、820、1020、d.
2040、2500、2800.3000、3400Hz等测试频率下T:点至T。点的损耗值aioaio、ai。则可得到各频率点的终端平衡回损TBRL,其值为:TBRL aio
(aia+ aio)
5.3.2.2终端平衡回损测试(当T、T。为模拟接口时)测试方法同5.3.2.1(d)。5.3.2.3稳定平衡回损为5.3.2.1或5.3.2.2中在300~3400Hz频率范围内TBRL的最小值。6模拟接口间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6.1传输损耗、传输损耗随时间的短期变化及双方向损耗-一致性6.1.1Z、C21.C22接口间测试
6.1.1.1测试框图
见图8。
图中:
图8传输损耗测试框图
振荡器:平衡输出,输出阻抗要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0;频率范围应包括200Hz~72kHz;输出电平范围包括一60~+10dBm。b.选频电平表:平衡输入,输入阻抗应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2;频率范围应包括200Hz~72kHz;带宽≤50Hz;测量电平范围包括-85~+10dBm,每步可读0.1dB。c.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同5.1.1.1(c)。6.1.1.2测试方法
发送端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一10dBm0。a.
传输损耗一输入电平一输出电平。电路保持10min,观察损耗变化值,取最大值为损耗随时间短期变化。b.
c.两方向传输损耗相减取绝对值为双向损耗致性。6.1.2CnC12接口间测试
6.1.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1.1.1。6.1.2.2测试方法
同 6.1.1.2(a)、(b)。
6.2衰减频率失真
6.2.1Z、C21、C2接口测试
6.2.1.1测试框图
同6.1.1.1。
6.2.1.2测试方法
YD/T 521--
a.测试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一10dBm0的衰减值,方法同6.1.1.2(a)。改变发送频率为200、300、420、500、600、820、2040、2800、3000、3400、3600Hz,依次测试各b.
频率的衰减值。
以频率为1020Hz、电平为-10dBm0的增益值为0dB,算出其他各项测试电平的衰减值。6.2.2C11、C12接口间测试
6.2.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1.1.1。6.2.2.2测试方法
同 6. 2. 1. 2。
6.3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
6.3.1Z.C21、C22接口间测试
6.3.1.1测试框图
同6.1.1.1。
6.3.1.2测试方法
测试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一10dBm0的增益值。方法同6.1.1.2(a)。a.
b.改变发送电平为-55、-50、45、—40、—30、—20、-10.0.3dBm0.测试各电平的增益值。c.以频率为1020Hz、电平为一10dBm0的增益值为0dB,算出其他各项测试电平的增益值。注:应根据该接口的dBr电平变化范围,dBmO的取值要考虑最高电平和最低电平两个值。6.3.2Cu、C12接口间测试
6.3.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1.1.1。6.3.2.2测试方法
同6.3.1.2。
6.4群时延
6.4.1Z、C21、C22接口间测试
6.4.1.1测试框图
见图9。
群时延
测试仪。
信号发生器
图9群时延测试
群时延
测试仪
信号接收器
图中:
YD/T 521--- 92
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及信号接收器输入阻抗: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于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0。
信号接收器每步可读5μs。
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同5.1.1.1(c)。6.4.1.2测试方法
绝对群时延测试:应在设计话务负荷条件下,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频率为500、600、820、1020、1600、1800、2040.26002800Hz,电平为-10dBm0的信号。信号接收器从上述频率中选测出时延的最小值,要进行双方向测试,两测试结果之和为此被测通路的绝对时延。在同种接口间进行多次重复测试,取平均值,
b.群时延失真:测试类同(a),以500~2800Hz频带内,单方向传输时延最小值为参考0秒,算出其他频率单方向传输的时延值,得出群时延失真。6.4.2Cu、Ci2接口间测试
6.4.2.1测试框图
除图中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4.1.1。6.4.2.2测试方法
同6.4.1.2。
6.5串音
6.5.1Z、C.1、C22接口间测试
6.5.1.1测试框图
见图10。
图10串音测试
(激活倍导)
图中:
振荡器:同6.1.1.1(a)。
选频电平表:同6.1.1.1(b)。
YD/T 521—92
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同5.1.1.1(c)。ZL: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0。6.5.1.2测试方法
a.任意两对相邻通路分别作为主串通路和被串通路,主串通路主叫端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0dBmo的信号。
b.被串通路主叫端发送频率为650Hz,电平为一35dBm0的激活信号,在被串通路被叫端用选频电平表选测1020Hz。
串音衰减一输入电平一输出电平6.5.2CuC12接口间不同电路串音测试6.5.2.1测试框图
除图中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5.1.1。6.5.2.2测试方法
同6.5.1.2。
6.5.3C11、C12接口间同接续路由串音的测试6.5.3.1测试框图
见图11。
四线发
(主串信号)
(被串端)
四线收
四线收
摄荡器
(激活信号)
四线发
1同一接续路由串音测试
a.振荡器:同6.1.1.1(a)。
b.选频电平表:同6.1.1.1(b)。6.5.3.2测试方法
在被测通路\四线发”送入主串信号,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0dBm0,在被测通路另一-“四线发”送入激活信号,发送频率为650Hz,电平为一35dBm0,在送入主串信号端同-接续路由的“四线收”选测主串信号。
6.6杂音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6.6.1Z、C21、C22接口通路间测试6.6.1.1测试框图
见图12。
图中:
YD/T 521--92
杂音测试
杂音计
)(测衡重杂音及非衡重杂音)或选矮电平表
(测单频杂音)
测试衡重杂音的杂音计:平衡输入,输入阻抗应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Ω;灵敏度达一80dBm。b.测试非衡重杂音的杂音计:平衡输入,同(a)中的输入阻抗,频率范围为30~20000Hz;灵敏度达一60 dBm。
测试单频杂音的选频电平表:同6.1.1.1(b)。c
ZL: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Q2。有直流通过时,电阻功率大于2W,电容耐压大于30V。
6.6.1.2测试方法
测试衡重杂音:接通被测通路,仪表置衡重档,直读衡重杂音值。测试非衡重杂音:接通被测通路,仪表置30~20000Hz的宽带档,直读非衡重杂音值。测试单频杂音:接通被测通路,选频电平表选频测量,特别注意选择取样频率及其倍频。注:测试衡重杂音的杂音计,其衡重网络应符合CCITT 0.41建议中电话衡重要求。6.6.2C11、C12接口间测试
6.6.2.1测试框图
除图中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6.1.1。6.6.2.2测试方法
同 6.6.1.2。
6.7脉冲杂音测试
6.7.1Z、C21,C22接口间测试
6.7.1.1测试框图
见图1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二线或四线)间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YD/T521—92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但测试网络的精度要求、直流环路保持电路的技术指标为强制性标准。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交换机模拟接口测试方法及模拟接口一线间或四线间传输特性测试的方法。1.2适用范围
本标推适用于数字交换机鉴定、验收及维护测试。引用标准
GB7609电信网中脉冲编码调制音频通路总失真测试方法3传输接口
传输接口见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2-01-25批准1992-10-01实施
图中:
配线架
Z接口
YD/T 521-
数产换机
配线樂
交换机
1接口A或B
图1传输接口
2接口为模拟二线用户接口。
b.Cn接口以四线方式连接载波通路。Ciz接口以四线方式连接中继电路。c.
C21/C22
C21接口为二线中继接口,可作为国际、国内长途或汇接的终端连接。C接口为二线中继接口,与现有模拟网连接,不作为国际、国内长途四线链路的一部分。A或B接口分别为2048kbit/s或8448kbit/s的数字中继接口。e.--数字通路,王模拟衰减器;—模拟通路,--模/数或数/模转换。4公共测试条件
4.1当被测通路中接入数字衰减器、律/A律码型变换器、数字回声抑制器、数字话音插空装置、全零抑制器时,应使其接人装置失效。4.2从交换机到配线架的引线在≥0.4mm时,应小于100m,除特别注明外,测试均在配线架处进行。
4.3接口阻抗
4.3.1测试应在标称匹配阻抗条件下进行。标称终端阻抗数值:
a、z.接口阻抗
见图2。
YD/T 521 --92
680Q(560Q)
Z接口阻抗
注:当Rz用在PABX的二线终端时,阻值为560Q。如无特别说明,R1、R2阻值允差为士1%,C的容量值允差为+5%。
C21C22接口阻抗
加感电缆阻抗:600Q。
非加感电缆阻抗如图3所示。
Cn,Cuz接口阻抗
四线接口阻抗为6002。
4.3.2信号源及测量仪表阻抗
图3非加感电缆阻抗
信号源和测量仪表的阻抗应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所规定的阻抗。用通用仪表实现方法如图4a和图4b所示(当阻抗为6002时,可直接使用6002输入或输出的仪表)。141
4.4测试电平
信号源F。
052( 1052)
输出电dBu
YD/T 521--92
图1a内阻为ZL,输出为odBu的信号源(OdB3u定义为O.775V)图4b内阻为z的测量仪表(内阻≥30k2)在本标准中,测试电平用X(dBm0)表示。在相对电平为Y(dBr),标称阻抗600α点上的实际电平应为P6oo(dBm),Psoo\X+Y。在相对电平Y(dBr),非600Q的标称阻抗ZL点上的实际电平为Pz(dBu),Pz=-X+Y.
在非600α标称阻抗ZL上需要用dBm作测试电平单位时,可用下式计算:Pzt(dBm)= Pzr(dBu)+△
其中:△=10log(600/[z)
式中:IZ|--—频率1000Hz时阻抗模值。ZL对应的△值见表1。
4.5电路保持方式
图2所示阻抗
图2所示阻抗
(PABX)
图3所示阻抗
被测通路应按实际通话条件保持电路。可采用呼叫后保持,交换机程序命令保持或信令保持。4.6交换机应处于正常条件下工作。测试仪表与交换机工作地线应良好连接。5模拟接口测试方法
回输损耗
5.1.1 Z、C21、C2a接口测试
5.1.1.1测试框图
见图5。
图中:
YD/T 521--- 92
图5回输损耗测试框图
振荡器:平衡输出,输出阻抗0Q(实际阻抗≤102);频率范围包括100Hz~72kHz;输出电平a.
范围包括一60~+10dBm。
b.选频电平表:平衡输人,输入阻抗≥30k0;频率范围包括200Hz~72kHz;带宽≤50Hz;测量电平范围包括85~~+10dBm,每步可读0.1dB。c.直流环路保持电路技术指标
(1)阻抗特性:200Hz~72kHz频带范围内不小于30kQ;直流电阻不大于1kQ。(2)平衡度要求:200 Hz~~72 kHz 不小于 46 dB。(3)绝对时延及群时延失真:均小于10μs。(4)对地最大直流电压:不大于60V。(5)最大保持电流:不大于100mA。(6)最小工作电流:不小于18mA。注:在被测通路的输入口或输出口是否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取决于该端口是否有直流馈电d.测试桥路元件
R,、R,阻值为6000,阻值允差范围为士1%。R,与R,阻值相对允差范围小于30;ZL为图2或图3所示阻抗时,电阻阻值允差范围为土1%,电容容量允差范围为士3%;ZL为600Q时,ZL、R1、R,之间,阻值相对允差范围应小于3Q;Zt通过直流馈电时,电阻功率大于2W,电容耐压高于30V。5.1.1.2测试方法
a。按图5接通被测通路。(在Z、C21、C2接口测试时切断四线侧的发送支路或接收支路)。将K打开,向1-1端发送频率300、420、500、820、1020、2040、2800、3000、3400Hz,电平为0dBm0的正弦信号,在2-2端用选频电平表分别选测1-1端发送的频率,记下电平P1。b.将K合上,重复(a)测试,记下电平P2。c.回输损耗b,=P,-P2。
5.1.2Cm.C12接口测试
5.1.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5.1.1.1。5.1.2.2测试方法
同5.1.1.2测试方法。
5.2对地阻抗不平衡
5.2.1Z、C21、C22接口测试
5.2.1.1测试框图
见图6a和图6b。
图中:
振荡器:同5.1.1.1(a)。
选频电平表:同5.1.1.1(b)
YD/T 521--92
纵向转移损耗
纵向转换转移损耗
R,与R阻值为300Q,R,与R,阻值相对偏差允许0.152,与R同R与R2R,阻值60002。在通过直流馈电时R、R2、R、R、Rs的功率都应在2W以上;C为大于10μF的无极性电容,耐压大于25V。
5.2.1.2测试方法
测纵问转换损耗前,参照图6a将被测通路与测试网路分离,振荡器接地点与选频电平表地线a.
相连,1-1',2-2点连接;测纵向转换转移损耗前参照图6b,将被测通路与测试网路分离,1-1',2-2点分别144
YD/T 521-92
连接。两种测试网络在300~3400Hz范围内,不平衡损耗应不小于66dB。b.按图6a和图6b接线。
改变发送频率300、420、500、600、820、1020、2040、2800、3000、3400Hz、发送电平为c
0dBm0,选频电平表分别选测这些频率的不平衡损耗值。5.2.2 C、C12接口测试
5.2.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电容外,同5.2.1.1。
5.2.2.2测试方法
同5.2.1.2。
5.3回声和稳定性测试
5.3.1终端平衡回损测试框图
见图7。
信专发生器
图7终端平衡回损测试
图中:
信号接收器
信号发生器:当T:为数字A接口时,信号发生器应为2048kbit/s数字信号发生器:T为模拟接口时,信号发生器同为平衡输出,输出阻抗为6000,其他要求同5.1.1.1(a)。信号接收器:当T。为数字A接口时,信号接收器为2048kbit/s数字信号接收器:当T。为模b.
拟接口时,信号接收器为平衡输入,输入阻抗为6002,其他要求同5.1.1.1(b)。c.ZL:为测试网络,其网络同图2。Z为平衡网络,P。、P为衰减器。对进网交换机,Z、I。、P.为确定值。
5.3.2测试方法
5.3.2.1终端平衡回损测试(当T、T。为2048kbit/s数字接口时)a,通过呼叫建立一对经过数字中继连接的用产。b。确认被叫用户侧发送通路和接收通路所占时隙,从中继电路或交换设备的A接口处(即测试点TT。处)将主叫用户侧的电路断开,建立如图7所示的测试通路。c.T、7。分别为2048kbit/s接口处发送通路和接受通路测试点。数字信号发生器接入T,测试点64kbit/s发送通路:信号发送电平为0dBm0,信号发送速率为2048kbit/s;信号发送码型对应信号发生器所接的接口的码型。仪表输出阻抗,在接平衡接口时为1202,接不平衡接口时为75。145
YD/T 521—92
数字信号接受器接入T。测试点64kbit/s接受通路,其仪表各项状态同T点所接数字信号发生器各项状态。
在二线接口分别接测试网络ZL、开路、短路条件下,依次测得300、420、500、600、820、1020、d.
2040、2500、2800.3000、3400Hz等测试频率下T:点至T。点的损耗值aioaio、ai。则可得到各频率点的终端平衡回损TBRL,其值为:TBRL aio
(aia+ aio)
5.3.2.2终端平衡回损测试(当T、T。为模拟接口时)测试方法同5.3.2.1(d)。5.3.2.3稳定平衡回损为5.3.2.1或5.3.2.2中在300~3400Hz频率范围内TBRL的最小值。6模拟接口间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6.1传输损耗、传输损耗随时间的短期变化及双方向损耗-一致性6.1.1Z、C21.C22接口间测试
6.1.1.1测试框图
见图8。
图中:
图8传输损耗测试框图
振荡器:平衡输出,输出阻抗要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0;频率范围应包括200Hz~72kHz;输出电平范围包括一60~+10dBm。b.选频电平表:平衡输入,输入阻抗应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2;频率范围应包括200Hz~72kHz;带宽≤50Hz;测量电平范围包括-85~+10dBm,每步可读0.1dB。c.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同5.1.1.1(c)。6.1.1.2测试方法
发送端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一10dBm0。a.
传输损耗一输入电平一输出电平。电路保持10min,观察损耗变化值,取最大值为损耗随时间短期变化。b.
c.两方向传输损耗相减取绝对值为双向损耗致性。6.1.2CnC12接口间测试
6.1.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1.1.1。6.1.2.2测试方法
同 6.1.1.2(a)、(b)。
6.2衰减频率失真
6.2.1Z、C21、C2接口测试
6.2.1.1测试框图
同6.1.1.1。
6.2.1.2测试方法
YD/T 521--
a.测试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一10dBm0的衰减值,方法同6.1.1.2(a)。改变发送频率为200、300、420、500、600、820、2040、2800、3000、3400、3600Hz,依次测试各b.
频率的衰减值。
以频率为1020Hz、电平为-10dBm0的增益值为0dB,算出其他各项测试电平的衰减值。6.2.2C11、C12接口间测试
6.2.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1.1.1。6.2.2.2测试方法
同 6. 2. 1. 2。
6.3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
6.3.1Z.C21、C22接口间测试
6.3.1.1测试框图
同6.1.1.1。
6.3.1.2测试方法
测试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一10dBm0的增益值。方法同6.1.1.2(a)。a.
b.改变发送电平为-55、-50、45、—40、—30、—20、-10.0.3dBm0.测试各电平的增益值。c.以频率为1020Hz、电平为一10dBm0的增益值为0dB,算出其他各项测试电平的增益值。注:应根据该接口的dBr电平变化范围,dBmO的取值要考虑最高电平和最低电平两个值。6.3.2Cu、C12接口间测试
6.3.2.1″测试框图
除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1.1.1。6.3.2.2测试方法
同6.3.1.2。
6.4群时延
6.4.1Z、C21、C22接口间测试
6.4.1.1测试框图
见图9。
群时延
测试仪。
信号发生器
图9群时延测试
群时延
测试仪
信号接收器
图中:
YD/T 521--- 92
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及信号接收器输入阻抗: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于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0。
信号接收器每步可读5μs。
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同5.1.1.1(c)。6.4.1.2测试方法
绝对群时延测试:应在设计话务负荷条件下,测试信号发生器发送频率为500、600、820、1020、1600、1800、2040.26002800Hz,电平为-10dBm0的信号。信号接收器从上述频率中选测出时延的最小值,要进行双方向测试,两测试结果之和为此被测通路的绝对时延。在同种接口间进行多次重复测试,取平均值,
b.群时延失真:测试类同(a),以500~2800Hz频带内,单方向传输时延最小值为参考0秒,算出其他频率单方向传输的时延值,得出群时延失真。6.4.2Cu、Ci2接口间测试
6.4.2.1测试框图
除图中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4.1.1。6.4.2.2测试方法
同6.4.1.2。
6.5串音
6.5.1Z、C.1、C22接口间测试
6.5.1.1测试框图
见图10。
图10串音测试
(激活倍导)
图中:
振荡器:同6.1.1.1(a)。
选频电平表:同6.1.1.1(b)。
YD/T 521—92
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同5.1.1.1(c)。ZL: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0。6.5.1.2测试方法
a.任意两对相邻通路分别作为主串通路和被串通路,主串通路主叫端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0dBmo的信号。
b.被串通路主叫端发送频率为650Hz,电平为一35dBm0的激活信号,在被串通路被叫端用选频电平表选测1020Hz。
串音衰减一输入电平一输出电平6.5.2CuC12接口间不同电路串音测试6.5.2.1测试框图
除图中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5.1.1。6.5.2.2测试方法
同6.5.1.2。
6.5.3C11、C12接口间同接续路由串音的测试6.5.3.1测试框图
见图11。
四线发
(主串信号)
(被串端)
四线收
四线收
摄荡器
(激活信号)
四线发
1同一接续路由串音测试
a.振荡器:同6.1.1.1(a)。
b.选频电平表:同6.1.1.1(b)。6.5.3.2测试方法
在被测通路\四线发”送入主串信号,发送频率为1020Hz,电平为0dBm0,在被测通路另一-“四线发”送入激活信号,发送频率为650Hz,电平为一35dBm0,在送入主串信号端同-接续路由的“四线收”选测主串信号。
6.6杂音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6.6.1Z、C21、C22接口通路间测试6.6.1.1测试框图
见图12。
图中:
YD/T 521--92
杂音测试
杂音计
)(测衡重杂音及非衡重杂音)或选矮电平表
(测单频杂音)
测试衡重杂音的杂音计:平衡输入,输入阻抗应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Ω;灵敏度达一80dBm。b.测试非衡重杂音的杂音计:平衡输入,同(a)中的输入阻抗,频率范围为30~20000Hz;灵敏度达一60 dBm。
测试单频杂音的选频电平表:同6.1.1.1(b)。c
ZL:根据不同传输接口,分别对应图2、图3所示阻抗或600Q2。有直流通过时,电阻功率大于2W,电容耐压大于30V。
6.6.1.2测试方法
测试衡重杂音:接通被测通路,仪表置衡重档,直读衡重杂音值。测试非衡重杂音:接通被测通路,仪表置30~20000Hz的宽带档,直读非衡重杂音值。测试单频杂音:接通被测通路,选频电平表选频测量,特别注意选择取样频率及其倍频。注:测试衡重杂音的杂音计,其衡重网络应符合CCITT 0.41建议中电话衡重要求。6.6.2C11、C12接口间测试
6.6.2.1测试框图
除图中不加直流环路保持电路外,同6.6.1.1。6.6.2.2测试方法
同 6.6.1.2。
6.7脉冲杂音测试
6.7.1Z、C21,C22接口间测试
6.7.1.1测试框图
见图1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通信行业标准(YD)标准计划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