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33009-1999 苎麻色织布

【纺织行业标准(FZ)】 苎麻色织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0 01:55:04
- FZ/T33009-1999
- 现行
标准号:
FZ/T 33009-1999
标准名称:
苎麻色织布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99-12-28 -
实施日期:
2000-07-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248.95 KB
起草人:
邓芝香、蒋敏、彭爱葵起草单位:
湖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归口单位:
湖南竺麻技术研究中心提出单位:
国家纺织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发布部门:
国家纺织工业局相关标签:
苎麻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纯荃麻色织布和含竺麻50%及以上竺麻棉混纺、交织色织布的产品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服用纯芝麻色织布和含竺麻50%及以上竺麻棉混纺、交织色织布的品质。 FZ/T 33009-1999 苎麻色织布 FZ/T33009-1999

部分标准内容:
FZ/T33009-—1999
为了满足禁麻色织布生产与贸易的需要,提高兰麻色织布产品质量,根据国家纺织工业局的要求,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内在质量试验,采用了已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方法标准,规定断裂强力为保证强力,外观疵点评分采用10分制评分方法,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标准的附录。本标准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纺织工业局规划发展司提出。本标准由湖南兰麻技术研究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芝香、蒋敏、彭爱葵。27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苎麻色织布、
Ramie yarn-dyed fabrics
FZ/T 33009—1999
本标准规定了纯兰麻色织布和含兰麻50%及以上苎麻棉混纺、交织色织布的产品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服用纯苎麻色织布和含泄麻50%及以上苎麻棉混纺、交织色织布的品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86-—1988色织布检验规则GB/T287-1988色织布标志和包装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GB/T 3923.1—1997
GB/T 4666—1995
GB/T 4667—1995
机织物长度的测定
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4668-1995
GB/T8628—1988测定织物尺寸变化时试样的准备、标记和测量GB/T 8629--1988
纺织品试验时采用的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GB/T8630—1988纺织品在洗涤和干燥时尺寸变化的测定3产品品种规格
滋麻色织布的品种、规格,根据用户需要,由生产部门制订,出口品种按合同规定执行。4技术要求
4.1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有蓝麻纤维含量、纬纱密度、断裂强力、水洗尺寸变化和染色牢度五项,外观质量有幅宽、纬斜、麻粒或深浅细点、色花、色差、布面疵点六项。4.2分等规定
4.2.1产麻色织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低于三等品为等外品。4.2.2麻色织布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外观质量按段(匹)评等。4.2.3蓝麻色织布的品等,以内在质量的等级与外观质量的等级结合定等,分等规定见表1。国家纺织工业局1999-12-28批准274
2000-07-01实施
外观质量定等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4.3内在质量
FZ/T33009—1999
优等品
优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成品等级
内在质量定等
一等品
二等品
兰等品
三等品
二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等外品
4.3.1苎麻棉混纺、交织色织布禁麻纤维含量百分比允许偏差为一3,超过允许偏差降为等外品。4.3.2纬纱密度、染色牢度评等见表2。表2纬纱密度、染色牢度的评等规定项
纬纱密度
染色牢度
加工工艺
未经大整理
经大整理
三摩湿摩
优等品
标推极限偏差
符合标准(允许其中二项
符合标准(允许其中一项
低半级)
4.3.3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的评等规定见表3。等
超过一等品极限偏差
超过一等品极限偏差
低半级,不允许一项低一低于一等品极限偏差级)
表3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的评等规定标准考核指标
水洗尺寸变化
断裂强力,N
纯蓝麻色织布
苎麻棉混纺、交
织色织布
加工工艺
经大整理
经防缩整理
经大整理
经防缩整理
优等品
经、纬向
经、纬向不低于 176
经密不作考核,但产品规格的总经根数确定后不得任意变更。等品
经、纬向
经、纬向超过
等品考核指标
经、纬向超过
-等品考核指标
经、纬向超过
-等品考核指标
经、纬向超过
等品考核指标
水洗尺寸变化结果的表示以负号(一)表示尺寸减少(收缩),以正号(十)表示尺寸增大(伸长)。2
3未经大整理的织物不考核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低于标准考核指标的织物按第9章或另作处理。内在质量,以蒸麻纤维含量、纬纱密度、染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五项中最低项评等4.3.4
4.3.5经大整理织物的经、纬密度加工系数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4.4外观质量
4.4.1外观质量的评等见表4。
幅宽,cm
纬斜、%
FZ/T33009-—1999
表 4外观质量的评等规定
优等品
100 cm 及以下
100 cm 以上~140 cm
140cm以上
格斜(包括纬弧、纬条斜)
无格织物
麻粒或深浅细点(标样)
布面疵点评分限度
平均分/m
不大于
色差,级
幅宽100cm及以下
幅宽100cm以上~140cm
幅宽140cm以上
同类布样
参考(纸)样
左中右
同箱(包)段(匹)间色差
同批箱(包)间色差
花(标样)
不影响外观
不影响外观
标准极限偏差
不影响外观
不影响外观
三等品
+2.0以上
+2.5以上
+3.0以上
明显影响外观
三等品免费标准bzxz.net
—1.5以下
—2.0以下
-2.5以下
5以上
8以上
严重影响外观
超过极限偏差降为二等品
明显影响外观严重影响外观
4.4.2外观质量的评等以幅宽、纬斜、麻粒或深浅细点、色差、色花、布面疵点评分。4.5一等品内不允许存在一处评为5分、10分的破损性疵点和10分横档疵点及10分严重污渍、0.3cm以上的杂物织入、2.5cm以上经缩浪纹存在。4.6优等品除达到一等品的质量要求外,布面不允许存在一处评为3分的横档疵点。4.7出口匹头服装面料产品一处评5分或10分疵点允许假开剪。假开剪一处疵点范围不可超过20cm,有一处假开剪匹长加放20cm。假开剪疵点间距不得小于10m,并距布端5m以上。假开剪疵点不再累计评分。假开剪的处数按供需双方的协议执行。5
布面疵点评分
布面瘫点评分见表5。
表5布面疵点评分
婉点名称
经向明显疵点,条
纬向明显疵点,条
纬向严重疵点,条
0.5 cm~8 cm
0.5 cm~半幅
0.5 cm~8 cm
评分分数
8 cm 以上~16 cm
半幅以上
16cm以上~24cm24cm以上~100cm
16cm以上~半辐
8cm 以上~16 cm
半幅以上
窥点名称
横档疵点
严重污渍
经、纬纱
杂物织入
破损性瘫点
破边、豁边
针眼边(深入
1.5cm以上)
8cm及以下
2.5cm及以下
粗0.3cm及以下
经向每长8cm及
1表中各类疵点的具体内容见附录B。2金属杂物织入评10分。
5.2允许评分数
FZ/T 33009—1999
表5(完)
评分分数
0.3cm~2.5cm
8 cm 以上~16 cm
介于明显与
严重之间
8 cm以上~16 cm
2.5cm以上~8 cml
3~5根
0.5 cm 及以下
5.2.1每段(匹)布允许总评分见式(1),评分结果有小数时取舍成整数。10
2.5cm以上
粗0.3cm以上每个
5根以上
0.5cm以上
每段(匹)布允许总评分一每米允许评分数(分/m)X段(匹)长(m)5.2.2经向1m内累计评分最多10分。5.3布面疵点评分方法
5.3.1布面疵点检验条件按GB/T286中的2.1执行。降等
......( 1 )
5.3.2检验布面疵点时,以布的正面为准,但破损性疵点以严重一面为准,正反面难以区别的织物以严重的一面为准。斜纹织物,纱织物以左斜“”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为正面。5.3.3布面疵点的计量规定
5.3.3.1疵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计量。5.3.3.21~2根纱线内断续发生的疵点在经(纬)向8cm内有2个及以上的疵点,则按连续长度评分。如分别量大于全部量时,则按全部量评分。5.3.3.3在经向一条内连续或断续发生的疵点,长度超过1m的,其超过部分,按表5再行评分。5.3.3.4两种疵点混合在一起时,分得清的分别评分,分不清的以严重一项评分。5.4条的计量方法
5.4.1个或几个经(纬)向疵点,宽度在1cm以内的按一条评分,宽度超过1cm的每1cm为一条,其不足1 cm的按1 条计。
5.4.2开关档(歇梭)、双纬、脱纬、百脚、横档、严重污渍及以个计数的疵点不划条。5.5疵点评分的说明
5.5.1,布面疵点的明显与严重程度的区别,参比GB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3一4级为明显,3级及以下为严重。
5.5.2一项布面疵点已达到降等程度,而同时存在其他布面疵点需累计评分时,可按已降等等级的起点再加须累计的布面疵点的评分,作为该段布的总分。277
FZ/T 33009--1999
5.5.3影响外观,但不够评分起点的明显小窥点在经向50cm内每6只评2分。5.5.4距边1.5cm及以内的破损性疵点按破边评分,距边1.5cm以上的破边按破洞评分。5.5.5除破损性疵点和边疵外,距边2.5cm以内的疵点,不影响外观的不评分,影响外观的,按表5明显疵点减半评分。
5.5.6开关档(歇梭)、双纬每条评2分,换梭双纬8cm及以下不评分。5.5.7明显的穿错、箱路、双经、粗经每米评2分,严重影响外观的按表5经向明显疵点减半评分。5.5.8穿错、路、双经、粗经、卷边、针眼边、松经降等限度为二等品。5.5.9明显污渍按经向或纬向疵点评分。5.6纬斜
5.6.10.3cm以内的两色格子按无格织物评分。5.6.2、纬斜(包括格斜、纬条斜、纬弧、无格织物的纬斜)在一段(匹)布的两端各距布头2~4m,每隔三分之一段(匹)长均匀测量三处的平均数。5.6.3连续10m以上的纬斜全段(匹)降等5.7未列入本标准范围的疵点,按其形态和影响外观质量的程度,参照相似疵点评分。6试验方法
6.1长度的测定按GB/T4666执行。6.2幅宽的测定按GB/T4667执行。6.3密度的测定按GB/T4668执行。6.4断裂强力的测定按GB/T3923.1执行。断裂强力如不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其测试后的断裂强力应修正。断裂强力修正计算公式见附录C。6.5水洗尺寸变化按GB/T8628、GB/T8629--1988中洗涤程序2A、干燥F和GB/T8630执行。6.6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按GB/T3920执行。6.7耐洗色牢度的测定按GB/T3921.3执行。6.8变色的评定按GB250执行。
6.9沾色的评定按GB251执行。
检验规则
按GB/T286执行。
8标志、包装
按GB/T 287执行。
9其他
特殊品种或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278
A1密度加工系数的规定
FZ/T 33009 -- 1999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苎麻色织布经大整理的经、纬密度加工系数根据苎麻色织布产品品种规格密度规定的加工系数见表A1。表A1:密度加工系数的规定
产品名称
兰麻色织布
兰麻棉混纺和交织色织布
A2标准密度计算方法
标准经纱密度=苎麻色织布规格经纱密度×大整理经密加工系数标准纬纱密度一苎麻色织布规格纬纱密度×大整理纬密加工系数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外观疵点名称说明
B1经向疵点:沿经向延伸的疵点。密
...(Al)
(A2)
其具体内容包括:断经、沉纱、双经、穿错、箍路、针路、吊经、松经、错经、粗经、经缩、错花、油经、色经、条花、皱条等。
B2纬向症点:沿纬向延伸的疵点。其具体内容包括:拆痕、密路、色档、云织、条干不匀、错花、错格、百脚、稀纬、开关档(歇梭)、双纬、脱纬、纬缩、错纬、油纬、色纬、绝档等。B3横档疵点:纬向呈带状或纬向密集性散布疵点横跨全幅,与正常布面的色泽有差异形成横档的称横档疵点。
B4污迹:织物受到尘埃、油、锈等沾染,呈现变色的斑迹。B5
粗节:或称竹节,纱线上短片段的粗节。杂物织入:纺纱或织造过程中,有回丝等杂物夹入,使织物上有杂乱的块状疵点。B6
破损性疵点:影响穿着牢度的破洞、跳花、损伤布底的搔损、轧梭结头等疵点。边疵;指破边、豁边、卷边、针眼边等。麻粒或深浅细点:麻纱起球,布面白点密集造成深浅细点。纬斜:由于平幅整理时控制不当等原因,使织物纬纱倾斜,与经纱的垂直度有较大偏差。色差与正常的色泽有差异。
FZ/T33009-1999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用于常温测定断裂强力的回潮率的修正工厂在测定断裂强力时,如测定条件达不到标准温湿度,可在常温下进行,其测试断裂强力应按“断裂强力修正系数表”进行修正,但测试地点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C1断裂强力修正公式如式(C1)。修正后的断裂强力(N)一实测断裂强力(N)×断裂强力修正系数C2
断裂强力修正换算系数表(换算系数一30.5913)见表C1。表C1
断裂强力修正系数的规定
实测回潮率
1:0053
.( Ci)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为了满足禁麻色织布生产与贸易的需要,提高兰麻色织布产品质量,根据国家纺织工业局的要求,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内在质量试验,采用了已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方法标准,规定断裂强力为保证强力,外观疵点评分采用10分制评分方法,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标准的附录。本标准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纺织工业局规划发展司提出。本标准由湖南兰麻技术研究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芝香、蒋敏、彭爱葵。273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苎麻色织布、
Ramie yarn-dyed fabrics
FZ/T 33009—1999
本标准规定了纯兰麻色织布和含兰麻50%及以上苎麻棉混纺、交织色织布的产品品种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服用纯苎麻色织布和含泄麻50%及以上苎麻棉混纺、交织色织布的品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86-—1988色织布检验规则GB/T287-1988色织布标志和包装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GB/T 3923.1—1997
GB/T 4666—1995
GB/T 4667—1995
机织物长度的测定
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 4668-1995
GB/T8628—1988测定织物尺寸变化时试样的准备、标记和测量GB/T 8629--1988
纺织品试验时采用的家庭洗涤及干燥程序GB/T8630—1988纺织品在洗涤和干燥时尺寸变化的测定3产品品种规格
滋麻色织布的品种、规格,根据用户需要,由生产部门制订,出口品种按合同规定执行。4技术要求
4.1技术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有蓝麻纤维含量、纬纱密度、断裂强力、水洗尺寸变化和染色牢度五项,外观质量有幅宽、纬斜、麻粒或深浅细点、色花、色差、布面疵点六项。4.2分等规定
4.2.1产麻色织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低于三等品为等外品。4.2.2麻色织布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外观质量按段(匹)评等。4.2.3蓝麻色织布的品等,以内在质量的等级与外观质量的等级结合定等,分等规定见表1。国家纺织工业局1999-12-28批准274
2000-07-01实施
外观质量定等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4.3内在质量
FZ/T33009—1999
优等品
优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成品等级
内在质量定等
一等品
二等品
兰等品
三等品
二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等外品
4.3.1苎麻棉混纺、交织色织布禁麻纤维含量百分比允许偏差为一3,超过允许偏差降为等外品。4.3.2纬纱密度、染色牢度评等见表2。表2纬纱密度、染色牢度的评等规定项
纬纱密度
染色牢度
加工工艺
未经大整理
经大整理
三摩湿摩
优等品
标推极限偏差
符合标准(允许其中二项
符合标准(允许其中一项
低半级)
4.3.3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的评等规定见表3。等
超过一等品极限偏差
超过一等品极限偏差
低半级,不允许一项低一低于一等品极限偏差级)
表3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的评等规定标准考核指标
水洗尺寸变化
断裂强力,N
纯蓝麻色织布
苎麻棉混纺、交
织色织布
加工工艺
经大整理
经防缩整理
经大整理
经防缩整理
优等品
经、纬向
经、纬向不低于 176
经密不作考核,但产品规格的总经根数确定后不得任意变更。等品
经、纬向
经、纬向超过
等品考核指标
经、纬向超过
-等品考核指标
经、纬向超过
-等品考核指标
经、纬向超过
等品考核指标
水洗尺寸变化结果的表示以负号(一)表示尺寸减少(收缩),以正号(十)表示尺寸增大(伸长)。2
3未经大整理的织物不考核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低于标准考核指标的织物按第9章或另作处理。内在质量,以蒸麻纤维含量、纬纱密度、染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断裂强力五项中最低项评等4.3.4
4.3.5经大整理织物的经、纬密度加工系数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4.4外观质量
4.4.1外观质量的评等见表4。
幅宽,cm
纬斜、%
FZ/T33009-—1999
表 4外观质量的评等规定
优等品
100 cm 及以下
100 cm 以上~140 cm
140cm以上
格斜(包括纬弧、纬条斜)
无格织物
麻粒或深浅细点(标样)
布面疵点评分限度
平均分/m
不大于
色差,级
幅宽100cm及以下
幅宽100cm以上~140cm
幅宽140cm以上
同类布样
参考(纸)样
左中右
同箱(包)段(匹)间色差
同批箱(包)间色差
花(标样)
不影响外观
不影响外观
标准极限偏差
不影响外观
不影响外观
三等品
+2.0以上
+2.5以上
+3.0以上
明显影响外观
三等品免费标准bzxz.net
—1.5以下
—2.0以下
-2.5以下
5以上
8以上
严重影响外观
超过极限偏差降为二等品
明显影响外观严重影响外观
4.4.2外观质量的评等以幅宽、纬斜、麻粒或深浅细点、色差、色花、布面疵点评分。4.5一等品内不允许存在一处评为5分、10分的破损性疵点和10分横档疵点及10分严重污渍、0.3cm以上的杂物织入、2.5cm以上经缩浪纹存在。4.6优等品除达到一等品的质量要求外,布面不允许存在一处评为3分的横档疵点。4.7出口匹头服装面料产品一处评5分或10分疵点允许假开剪。假开剪一处疵点范围不可超过20cm,有一处假开剪匹长加放20cm。假开剪疵点间距不得小于10m,并距布端5m以上。假开剪疵点不再累计评分。假开剪的处数按供需双方的协议执行。5
布面疵点评分
布面瘫点评分见表5。
表5布面疵点评分
婉点名称
经向明显疵点,条
纬向明显疵点,条
纬向严重疵点,条
0.5 cm~8 cm
0.5 cm~半幅
0.5 cm~8 cm
评分分数
8 cm 以上~16 cm
半幅以上
16cm以上~24cm24cm以上~100cm
16cm以上~半辐
8cm 以上~16 cm
半幅以上
窥点名称
横档疵点
严重污渍
经、纬纱
杂物织入
破损性瘫点
破边、豁边
针眼边(深入
1.5cm以上)
8cm及以下
2.5cm及以下
粗0.3cm及以下
经向每长8cm及
1表中各类疵点的具体内容见附录B。2金属杂物织入评10分。
5.2允许评分数
FZ/T 33009—1999
表5(完)
评分分数
0.3cm~2.5cm
8 cm 以上~16 cm
介于明显与
严重之间
8 cm以上~16 cm
2.5cm以上~8 cml
3~5根
0.5 cm 及以下
5.2.1每段(匹)布允许总评分见式(1),评分结果有小数时取舍成整数。10
2.5cm以上
粗0.3cm以上每个
5根以上
0.5cm以上
每段(匹)布允许总评分一每米允许评分数(分/m)X段(匹)长(m)5.2.2经向1m内累计评分最多10分。5.3布面疵点评分方法
5.3.1布面疵点检验条件按GB/T286中的2.1执行。降等
......( 1 )
5.3.2检验布面疵点时,以布的正面为准,但破损性疵点以严重一面为准,正反面难以区别的织物以严重的一面为准。斜纹织物,纱织物以左斜“”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为正面。5.3.3布面疵点的计量规定
5.3.3.1疵点长度以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计量。5.3.3.21~2根纱线内断续发生的疵点在经(纬)向8cm内有2个及以上的疵点,则按连续长度评分。如分别量大于全部量时,则按全部量评分。5.3.3.3在经向一条内连续或断续发生的疵点,长度超过1m的,其超过部分,按表5再行评分。5.3.3.4两种疵点混合在一起时,分得清的分别评分,分不清的以严重一项评分。5.4条的计量方法
5.4.1个或几个经(纬)向疵点,宽度在1cm以内的按一条评分,宽度超过1cm的每1cm为一条,其不足1 cm的按1 条计。
5.4.2开关档(歇梭)、双纬、脱纬、百脚、横档、严重污渍及以个计数的疵点不划条。5.5疵点评分的说明
5.5.1,布面疵点的明显与严重程度的区别,参比GB250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3一4级为明显,3级及以下为严重。
5.5.2一项布面疵点已达到降等程度,而同时存在其他布面疵点需累计评分时,可按已降等等级的起点再加须累计的布面疵点的评分,作为该段布的总分。277
FZ/T 33009--1999
5.5.3影响外观,但不够评分起点的明显小窥点在经向50cm内每6只评2分。5.5.4距边1.5cm及以内的破损性疵点按破边评分,距边1.5cm以上的破边按破洞评分。5.5.5除破损性疵点和边疵外,距边2.5cm以内的疵点,不影响外观的不评分,影响外观的,按表5明显疵点减半评分。
5.5.6开关档(歇梭)、双纬每条评2分,换梭双纬8cm及以下不评分。5.5.7明显的穿错、箱路、双经、粗经每米评2分,严重影响外观的按表5经向明显疵点减半评分。5.5.8穿错、路、双经、粗经、卷边、针眼边、松经降等限度为二等品。5.5.9明显污渍按经向或纬向疵点评分。5.6纬斜
5.6.10.3cm以内的两色格子按无格织物评分。5.6.2、纬斜(包括格斜、纬条斜、纬弧、无格织物的纬斜)在一段(匹)布的两端各距布头2~4m,每隔三分之一段(匹)长均匀测量三处的平均数。5.6.3连续10m以上的纬斜全段(匹)降等5.7未列入本标准范围的疵点,按其形态和影响外观质量的程度,参照相似疵点评分。6试验方法
6.1长度的测定按GB/T4666执行。6.2幅宽的测定按GB/T4667执行。6.3密度的测定按GB/T4668执行。6.4断裂强力的测定按GB/T3923.1执行。断裂强力如不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其测试后的断裂强力应修正。断裂强力修正计算公式见附录C。6.5水洗尺寸变化按GB/T8628、GB/T8629--1988中洗涤程序2A、干燥F和GB/T8630执行。6.6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按GB/T3920执行。6.7耐洗色牢度的测定按GB/T3921.3执行。6.8变色的评定按GB250执行。
6.9沾色的评定按GB251执行。
检验规则
按GB/T286执行。
8标志、包装
按GB/T 287执行。
9其他
特殊品种或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另订协议。278
A1密度加工系数的规定
FZ/T 33009 -- 1999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苎麻色织布经大整理的经、纬密度加工系数根据苎麻色织布产品品种规格密度规定的加工系数见表A1。表A1:密度加工系数的规定
产品名称
兰麻色织布
兰麻棉混纺和交织色织布
A2标准密度计算方法
标准经纱密度=苎麻色织布规格经纱密度×大整理经密加工系数标准纬纱密度一苎麻色织布规格纬纱密度×大整理纬密加工系数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外观疵点名称说明
B1经向疵点:沿经向延伸的疵点。密
...(Al)
(A2)
其具体内容包括:断经、沉纱、双经、穿错、箍路、针路、吊经、松经、错经、粗经、经缩、错花、油经、色经、条花、皱条等。
B2纬向症点:沿纬向延伸的疵点。其具体内容包括:拆痕、密路、色档、云织、条干不匀、错花、错格、百脚、稀纬、开关档(歇梭)、双纬、脱纬、纬缩、错纬、油纬、色纬、绝档等。B3横档疵点:纬向呈带状或纬向密集性散布疵点横跨全幅,与正常布面的色泽有差异形成横档的称横档疵点。
B4污迹:织物受到尘埃、油、锈等沾染,呈现变色的斑迹。B5
粗节:或称竹节,纱线上短片段的粗节。杂物织入:纺纱或织造过程中,有回丝等杂物夹入,使织物上有杂乱的块状疵点。B6
破损性疵点:影响穿着牢度的破洞、跳花、损伤布底的搔损、轧梭结头等疵点。边疵;指破边、豁边、卷边、针眼边等。麻粒或深浅细点:麻纱起球,布面白点密集造成深浅细点。纬斜:由于平幅整理时控制不当等原因,使织物纬纱倾斜,与经纱的垂直度有较大偏差。色差与正常的色泽有差异。
FZ/T33009-1999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用于常温测定断裂强力的回潮率的修正工厂在测定断裂强力时,如测定条件达不到标准温湿度,可在常温下进行,其测试断裂强力应按“断裂强力修正系数表”进行修正,但测试地点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C1断裂强力修正公式如式(C1)。修正后的断裂强力(N)一实测断裂强力(N)×断裂强力修正系数C2
断裂强力修正换算系数表(换算系数一30.5913)见表C1。表C1
断裂强力修正系数的规定
实测回潮率
1:0053
.( Ci)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纺织行业标准(FZ)标准计划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14045-2019 棉锦混纺阻燃染色布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078-2018 服装衬布吸氯泛黄试验方法
- FZ/T12035-2012 精梳棉与莫代尔纤维混纺色纺纱线
- FZ∕T01079-2018 服装衬布烫焦试验方法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