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
- HB 8292-2002 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规范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03 21:00:44
- HB8292-2002
- 现行
标准号:
HB 8292-2002
标准名称:
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规范
标准类别: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3-02-24 -
实施日期:
2003-02-24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57 MB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行业标准
FL5325
HB8292-2002
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ssed spring and tensile spring2003-02-24发布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2003—02-24实施
本规范由中国航空工业第集团公司提出。本规范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绍荷、闫清德。HB8292-2002
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规范
HB 8292-2002
本规范规定了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以下简称弹簧)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本规范适用于工作温度为常温和温度不超过500℃高温的弹簧的制造和验收。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无条文。
3技术要求
3.1尺寸
3.1.1尺寸应符合相应标准图样的规定。3.1.2弹簧自由状态下外径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弹簧自由状态下外径的极限偏差外径
>10~20
>20~30
>30~50
>50~80
1级精度
注:弹簧凸出部分应在直径允许的偏差范围内。3.1.3
各级精度弹簧外径的极限偏差
2级精度
自由状态下弹簧圈间的间隙值、弹簧节距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自由状态下弹簧圈间的间隙值、弹簧节距尺寸的极限偏差自由状态下弹簧圈间的间隙
So= t - d
>10~12
>12~16
1级精度
±0.045Ss
各级精度弹簧节距的极限偏差
2级精度
注1:少于3圈的弹簧,允许在P,轴向力作用下通过检查弹簧圈间有无间隙的方法检查节距。注2:节距不均匀度等于节距允许偏差绝对值的总和。弹簧自由高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3.1.4
单位为毫米
3级精度
单位为毫米
3级精度
HB 8292-2002
弹簧自由高度
>30~50
>50~80
>80~120
>120~150
表3弹簧自由高度极限偏差
各级精度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1级精度
2级精度
±0.015Ho
压缩弹簧轴心线对其支承面垂直度的极限偏差不大于:1级精度
2级精度
3级精度
1°30°;
200。
对钢丝直径小于1mm的3级精度弹簧,弹簧轴心线对其支承面的垂直度不限制。5拉伸弹簧钩环相互垂直度的极限偏差不大于10°。3.1.6
拉伸弹簧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拉伸弹簧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极限偏差拉伸弹簧外径
纵向不稳定的拉伸弹簧蛇形度不应超过外径公差的两倍。3.2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3.2.1热处理应符合标准图样的规定。位置度的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3级精度
±0.02H。
单位为毫米
3.2.2表面处理应符合标准图样的规定。经表面处理后在燃料或在油中工作的弹簧,允许在有效圈和非有效圈交接的部位局部无镀层。3.3外观
3.3.1零件表面应无裂纹、发纹、起层、皱折、麻坑、斑疤、氧化皮、弹簧电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电烧伤、磨削烧伤、锈斑、外来夹杂物、机械伤痕。在弹簧上也不允许有钢丝局部扭转和簧圈弯曲。3.3.2当零件存在发纹,微小的裂纹、起层、皱折、麻坑、斑疤、氧化皮时,允许采用打磨方法去除。打磨部位钢丝最小断面尺寸不应超出直径的极限偏差。3.3.3在高应力和周期载荷下工作的重要弹簧,不允许有脱碳层。在保证弹簧性能的条件下,允许采用电抛光方法去除脱碳层。电抛光后的弹簧应具有均匀光泽或无光泽表面。在弹簧内径与电极接触部位和压缩弹簧的支承面上,允许留有电抛光不完全的痕迹。3.4特性
弹簧轴向力的极限偏差按精度等级划分为:1级精度
2级精度
3级精度
±10%;
±20%。
对不作加载时效处理的弹簧,可不进行轴向力检查。3.5弹簧的制造要求
3.5.1弯卷拉伸弹簧的钩环和压并压缩弹簧的端圈均在冷态下进行。3.5.2在完成压缩弹簧支承圈时,压并和绕制同时进行。HB8292-2002
压缩弹簧的非有效圈(支承圈)应与有效圈压紧。压缩弹簧支承圈端面与有效圈之间的间隙:3.5.3
1级精度
2级和3级精度
3.5.4压缩弹簧支承圈内外径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2.5um。支承圈端头也应倒圆。钢丝直径小于1mm的压缩弹簧支承圈的端头可不倒圆。3.5.5压缩弹簧支承圈端头厚度不小于钢丝直径的0.15倍。3.5.6压缩弹簧支承圈磨平长度不少于3/4圈。注:钢丝直径为0.5mm的1级和2级精度弹簧及钢丝直径小于1mm的3级精度弹簧,可不磨支承面。3.5.7电抛光、化学或机械修整应在表面处理前进行。质量保证规定
4.1检验分类
弹簧检验分鉴定检验和质量一致性检验。4.2检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检验在室温下进行。4.3鉴定检验
4.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a)新产品定型或产品转厂生产时;正式投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b
c)质量监督机构或供需双方协议提出鉴定要求时。鉴定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及检验数量按表54.3.2
表5鉴定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及检验数量检验项目
外径极限偏差
弹簧圈间的间隙值、节距偏差
自由高度偏差
轴心线对支承面的垂直度偏差
钩环相互垂直度偏差
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偏差热处理
表面处理
制造要求
要求章条号
检验方法章条号
检验数量
允许缺陷数
HB8292-2002
4.3.3合格判据。鉴定检验的样品按4.3.2的规定进行检验,若样品的所有检验项目都符合要求,则认为鉴定检验合格。
4.4质量一致性检验
4.4.1每批都要进行质量一致性检验。检验批由同一代号、同一炉批号的材料、用同一工艺方法及热处理规范制造的弹簧组成。弹簧应成批提交检验。批量由承制方和订货方协商确定。4.4.2质量一致性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和检查水平按表6。表6质量一致性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和检查水平检验项目
外径极限偏差
弹簧圈的间隙值、节距偏差
自由高度偏差
轴心线对支承面的垂直度偏差
钩环相互垂直度偏差
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偏差表面处理
热处理
4.5检验方法bZxz.net
要求章
4.5.1用经过检定的通用测量器具检验弹簧的尺寸。4.5.2用套筒量规检查弹簧外径。套筒量规内径Dc按下式确定:
检验方法章条号
4.5.9、4.5.10
Dc = Do+ d + o
式中:
D。—弹簧中径 mm;
d钢丝直径mm;
—弹簧外径的上偏差
套筒量规的高度应不低于弹簧高度的90%。检查水平
按GJB179-1996
可接收质量水平
AQL(%)
1级精度0.065%
2级精度0.25%
3级精度1.5%
1级和2级精度
3级精度0.15%
4.5.3用分度值不大于0.01mm的测量工具,在绕轴线转动情况下检查节距及其不均匀度,节距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的数值。
4.5.4用分度值不大于0.01mm的测量工具检查弹簧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高度和自由高度。自由高度取测量结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一半。4.5.5在平台上用角尺检查弹簧轴心线对支承面的垂直度,检查时将角尺与立放的弹簧并靠在起,使其与弹簧下支承圈接触。在转动弹簧的情况下,确定角尺与弹簧上支承圈之间的最大距离,即为垂直度4
偏差。也允许采用其它检验方法。注:当弹簧长度大于三倍的直径时,检查垂直度要在不低于三倍直径的高度上进行。4.5.6用专用量具检验拉伸弹簧钩环相互垂直的极限偏差4.5.7用专用量具检验拉伸弹簧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的极限偏差。HB8292-2002
4.5.8用目视方法检查弹簧外部及支承圈端头与棱边倒圆质量。当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采用5倍放大镜检验。
4.5.9在表面处理前用4~8倍放大镜目视检查电抛光、化学或机械修整后的弹簧表面。4.5.10在不低于100倍的显微镜下检查脱碳层。4.5.11用着色法或塞尺确定端面平面度。用目视法测定弹簧支承面,其贴合度不小于70%。4.5.12
在(20土10)℃温度下,在弹簧试验机或专门的装置上检查弹簧轴向力。4.5.13用同一批钢丝制造的试样检查热处理后的弹簧硬度。对直径不大于3mm的钢丝制成的弹簧,允许以确定强度极限的方法来代替测试硬度。允许用成品弹簧作为试样。4.5.14表面处理的镀层厚度和质量检验按相关工艺标准。5交货准备
5.1包装
5.1.1弹簧应用透明塑料袋封口包装,同一袋内装同一规格的弹簧,袋内附有产品合格证,注明弹簧的名称、代号、数量、承制方名称和生产日期。5.1.2包装用木箱或波纹纸箱。包装箱毛重不超过25kg。5.2贮存
弹簧应存放在于燥通风的地方,勿受重物挤压,以免产生变形,勿与有机溶剂、酸、碱等化学物质接触。
5.3运输
允许用任何运输方式运输。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FL5325
HB8292-2002
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ssed spring and tensile spring2003-02-24发布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
2003—02-24实施
本规范由中国航空工业第集团公司提出。本规范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绍荷、闫清德。HB8292-2002
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规范
HB 8292-2002
本规范规定了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以下简称弹簧)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交货准备。本规范适用于工作温度为常温和温度不超过500℃高温的弹簧的制造和验收。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章无条文。
3技术要求
3.1尺寸
3.1.1尺寸应符合相应标准图样的规定。3.1.2弹簧自由状态下外径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弹簧自由状态下外径的极限偏差外径
>10~20
>20~30
>30~50
>50~80
1级精度
注:弹簧凸出部分应在直径允许的偏差范围内。3.1.3
各级精度弹簧外径的极限偏差
2级精度
自由状态下弹簧圈间的间隙值、弹簧节距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自由状态下弹簧圈间的间隙值、弹簧节距尺寸的极限偏差自由状态下弹簧圈间的间隙
So= t - d
>10~12
>12~16
1级精度
±0.045Ss
各级精度弹簧节距的极限偏差
2级精度
注1:少于3圈的弹簧,允许在P,轴向力作用下通过检查弹簧圈间有无间隙的方法检查节距。注2:节距不均匀度等于节距允许偏差绝对值的总和。弹簧自由高度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3.1.4
单位为毫米
3级精度
单位为毫米
3级精度
HB 8292-2002
弹簧自由高度
>30~50
>50~80
>80~120
>120~150
表3弹簧自由高度极限偏差
各级精度弹簧自由高度的极限偏差1级精度
2级精度
±0.015Ho
压缩弹簧轴心线对其支承面垂直度的极限偏差不大于:1级精度
2级精度
3级精度
1°30°;
200。
对钢丝直径小于1mm的3级精度弹簧,弹簧轴心线对其支承面的垂直度不限制。5拉伸弹簧钩环相互垂直度的极限偏差不大于10°。3.1.6
拉伸弹簧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拉伸弹簧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极限偏差拉伸弹簧外径
纵向不稳定的拉伸弹簧蛇形度不应超过外径公差的两倍。3.2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3.2.1热处理应符合标准图样的规定。位置度的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3级精度
±0.02H。
单位为毫米
3.2.2表面处理应符合标准图样的规定。经表面处理后在燃料或在油中工作的弹簧,允许在有效圈和非有效圈交接的部位局部无镀层。3.3外观
3.3.1零件表面应无裂纹、发纹、起层、皱折、麻坑、斑疤、氧化皮、弹簧电抛光过程中产生的电烧伤、磨削烧伤、锈斑、外来夹杂物、机械伤痕。在弹簧上也不允许有钢丝局部扭转和簧圈弯曲。3.3.2当零件存在发纹,微小的裂纹、起层、皱折、麻坑、斑疤、氧化皮时,允许采用打磨方法去除。打磨部位钢丝最小断面尺寸不应超出直径的极限偏差。3.3.3在高应力和周期载荷下工作的重要弹簧,不允许有脱碳层。在保证弹簧性能的条件下,允许采用电抛光方法去除脱碳层。电抛光后的弹簧应具有均匀光泽或无光泽表面。在弹簧内径与电极接触部位和压缩弹簧的支承面上,允许留有电抛光不完全的痕迹。3.4特性
弹簧轴向力的极限偏差按精度等级划分为:1级精度
2级精度
3级精度
±10%;
±20%。
对不作加载时效处理的弹簧,可不进行轴向力检查。3.5弹簧的制造要求
3.5.1弯卷拉伸弹簧的钩环和压并压缩弹簧的端圈均在冷态下进行。3.5.2在完成压缩弹簧支承圈时,压并和绕制同时进行。HB8292-2002
压缩弹簧的非有效圈(支承圈)应与有效圈压紧。压缩弹簧支承圈端面与有效圈之间的间隙:3.5.3
1级精度
2级和3级精度
3.5.4压缩弹簧支承圈内外径的棱边应倒圆,倒圆半径表面粗糙度Ra值不大于12.5um。支承圈端头也应倒圆。钢丝直径小于1mm的压缩弹簧支承圈的端头可不倒圆。3.5.5压缩弹簧支承圈端头厚度不小于钢丝直径的0.15倍。3.5.6压缩弹簧支承圈磨平长度不少于3/4圈。注:钢丝直径为0.5mm的1级和2级精度弹簧及钢丝直径小于1mm的3级精度弹簧,可不磨支承面。3.5.7电抛光、化学或机械修整应在表面处理前进行。质量保证规定
4.1检验分类
弹簧检验分鉴定检验和质量一致性检验。4.2检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检验在室温下进行。4.3鉴定检验
4.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鉴定检验:a)新产品定型或产品转厂生产时;正式投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b
c)质量监督机构或供需双方协议提出鉴定要求时。鉴定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及检验数量按表54.3.2
表5鉴定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及检验数量检验项目
外径极限偏差
弹簧圈间的间隙值、节距偏差
自由高度偏差
轴心线对支承面的垂直度偏差
钩环相互垂直度偏差
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偏差热处理
表面处理
制造要求
要求章条号
检验方法章条号
检验数量
允许缺陷数
HB8292-2002
4.3.3合格判据。鉴定检验的样品按4.3.2的规定进行检验,若样品的所有检验项目都符合要求,则认为鉴定检验合格。
4.4质量一致性检验
4.4.1每批都要进行质量一致性检验。检验批由同一代号、同一炉批号的材料、用同一工艺方法及热处理规范制造的弹簧组成。弹簧应成批提交检验。批量由承制方和订货方协商确定。4.4.2质量一致性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和检查水平按表6。表6质量一致性检验项目、要求、方法和检查水平检验项目
外径极限偏差
弹簧圈的间隙值、节距偏差
自由高度偏差
轴心线对支承面的垂直度偏差
钩环相互垂直度偏差
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偏差表面处理
热处理
4.5检验方法bZxz.net
要求章
4.5.1用经过检定的通用测量器具检验弹簧的尺寸。4.5.2用套筒量规检查弹簧外径。套筒量规内径Dc按下式确定:
检验方法章条号
4.5.9、4.5.10
Dc = Do+ d + o
式中:
D。—弹簧中径 mm;
d钢丝直径mm;
—弹簧外径的上偏差
套筒量规的高度应不低于弹簧高度的90%。检查水平
按GJB179-1996
可接收质量水平
AQL(%)
1级精度0.065%
2级精度0.25%
3级精度1.5%
1级和2级精度
3级精度0.15%
4.5.3用分度值不大于0.01mm的测量工具,在绕轴线转动情况下检查节距及其不均匀度,节距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的数值。
4.5.4用分度值不大于0.01mm的测量工具检查弹簧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高度和自由高度。自由高度取测量结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的一半。4.5.5在平台上用角尺检查弹簧轴心线对支承面的垂直度,检查时将角尺与立放的弹簧并靠在起,使其与弹簧下支承圈接触。在转动弹簧的情况下,确定角尺与弹簧上支承圈之间的最大距离,即为垂直度4
偏差。也允许采用其它检验方法。注:当弹簧长度大于三倍的直径时,检查垂直度要在不低于三倍直径的高度上进行。4.5.6用专用量具检验拉伸弹簧钩环相互垂直的极限偏差4.5.7用专用量具检验拉伸弹簧钩环中心面对轴心线位置度的极限偏差。HB8292-2002
4.5.8用目视方法检查弹簧外部及支承圈端头与棱边倒圆质量。当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采用5倍放大镜检验。
4.5.9在表面处理前用4~8倍放大镜目视检查电抛光、化学或机械修整后的弹簧表面。4.5.10在不低于100倍的显微镜下检查脱碳层。4.5.11用着色法或塞尺确定端面平面度。用目视法测定弹簧支承面,其贴合度不小于70%。4.5.12
在(20土10)℃温度下,在弹簧试验机或专门的装置上检查弹簧轴向力。4.5.13用同一批钢丝制造的试样检查热处理后的弹簧硬度。对直径不大于3mm的钢丝制成的弹簧,允许以确定强度极限的方法来代替测试硬度。允许用成品弹簧作为试样。4.5.14表面处理的镀层厚度和质量检验按相关工艺标准。5交货准备
5.1包装
5.1.1弹簧应用透明塑料袋封口包装,同一袋内装同一规格的弹簧,袋内附有产品合格证,注明弹簧的名称、代号、数量、承制方名称和生产日期。5.1.2包装用木箱或波纹纸箱。包装箱毛重不超过25kg。5.2贮存
弹簧应存放在于燥通风的地方,勿受重物挤压,以免产生变形,勿与有机溶剂、酸、碱等化学物质接触。
5.3运输
允许用任何运输方式运输。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上一篇: HB 8291-2002 压缩弹簧
- 下一篇: HB 8298-2002 直径公差带n6和k6圆柱销
- 热门标准
-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标准计划
- HB7868-2008 28MPa无扩口A型变径四通管接头
- HB5220.20-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铬天青S吸光光度法测定铝含量
- HB1-19604-2002 六角头高抗剪铆钉
- HB780-1973 1~8级精度用套量头双头光面塞规D>30~80mm
- HB5220.22-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硫氰酸盐吸光光度法测定钼含量
- HB1-126-1995 圆柱头螺栓
- HB5220.32-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2部分:硫氰酸盐吸光光度法测定钨含量
- HB7853-2008 28MPa无扩口拧入式45°弯管接头
- HB5220.34-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4部分:氯代磺酚C吸光光度法测定铌含量
- HB5921-5922-1985 大叉形接头
- HB2439-1979 加工模具用锥柄两齿锥形立铣刀D=20~44mm
- HB2442-1979 加工模具用锥柄半圆头两齿锥形立铣刀D=19.6~42.7mm
- HB3239-1979 螺塞
- HB5220.4-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还原蒸馏吸光光度法测定硫含量
- HB5220.8-2008 高温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正丁醇-三氯甲烷萃取吸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