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14866-200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GB)】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12 11:27:46
- GB14866-2006
- 现行
标准号:
GB 14866-2006
标准名称: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06-02-27 -
实施日期:
2006-12-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364.56 KB
替代情况:
替代GB/T 14866-1993采标情况:
ISO 4007-1977 NEQ%ISO 4849-1981 NEQ%ISO 4854-1981 NEQ%ISO 4855-1981 NEQ%EN 166-2001 NEQ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个人眼护具的技术性能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适用于除核辐射、X光、紫外线、红外线及其他辐射以外的各类个人眼护具。 GB 14866-200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GB14866-2006

部分标准内容:
ICS13.3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4866-—2006
代替GB/T14866—1993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The specifications for personal eye-protectors2006-02-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教码防伤
2006-12-01实施
GB14866—2006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参照了ISO4007:1977《个人用眼护具词汇》、ISO4849:1981《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ISO4854:1981个人用眼护具光学性能试验方法》、ISO4855:1981《个人用眼护具非光学性能试验方法》。另外有部分条款采用了欧洲标准和日本标准,如:5.6.3a)中滤光镜透射比相对误差项采用了EN166:2001《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的7.1.5.2;5.10中有机镜片表面耐磨性能项采用了JIST8147:2003《防护眼镜》的5.1e);5.11中防高速粒子冲击性能项采用了EN166:2001《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的7.2.2。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12)归口。本标准起草负责单位: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桂芬、顾建栋、宋毅、唐一鸣。本标准代替GB/T14866-1993《眼面护具通用技术条件》。范围
个人用眼护真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个人用眼护具的技术性能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GB14866—2006
本标准适用于除核辐射、X光、激光、紫外线、红外线及其他辐射以外的各类个人眼护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8成年人头面部尺寸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眼护具eye-protector
防御烟雾、化学物质、金属火花、飞屑和粉尘等伤害眼睛、面部的防护用品。3.2
镜片ocular
防御有害因素伤害眼部的各种透光构件。3.3
眼镜spectacle
镜架内装有镜片的眼护具。
眼罩goggle
在头带框架内装有单片或双片镜片的眼护具。3.5
面罩face-shield
遮盖整个或部分面部的眼护具。3.6
滤光镜filter
能衰减人射光强度的镜片。
镜片水平基准长度
Foptical horizontal reference length镜片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心水平基准线长度。3.8
foptical vertical height
镜片垂直高度
垂直与镜片水平基准线的中心线长度。GB14866—2006
镜片中心范围opticalcentral scope距镜片边缘5mm以内区域。
屈光度refractivepower
表征光学系统会聚或发散光束能力的量。其值为光学系统焦距的倒数。单位:1/m;符号:D。3.11
棱镜度depthofparallelism
通过一个光学系统,物体的视位移与该物体距离之比的100倍。单位:cm/m符号:△。3.12
透射比transmissionrate
透射光和人射光强度之比。
4分类
4.1眼护具类型
按外形结构进行分类,见表1。
4.1.1眼镜
4.1.2眼算
4.1.3面罩
眼镜类型
手持式
全面罩
普通型
开放型
全面累
头数式
半面罩
带侧光板型
封闭型
安全帽与面罩组合
全面罩
半面罩
头盔式
4.2镜片类型
4.2.1无机镜片
4.2.1.1非钢化无机镜片
4.2.1.2钢化无机镜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钢化。GB14866-2006
注:由于制造工艺或后处理的结果,钢化镜片抗机械冲击性能比非钢化镜片要好,而且当镜片破裂时产生的尖利碎片比非钢化镜片少。
4.2.2有机镜片
4.2.3胶合镜片:由黏结剂将多层镜片粘合而成。注,所有类型镜片都可继续细分滤光片类型。也可分为带矫正功能的镜片和不带矫正功能的镜片。也可在表面涂上涂层以获得其他功能。
4.3眼护具的功能
眼护具的功能是提供保护以及对抗以下伤害:不同强度的冲击;
可见光辐射;
熔融金属飞溅:
一液体雾滴和飞溅;
-粉尘;
刺激性气体
或这些类型伤害的任何组合,其基本技术性能参见附录A。5技术要求
5.1材料
佩戴者接触的部分不应使用会引起皮肤刺激的材料;a)
b)防护部分的材料应满足其功能的需要。5.2结构
表面光滑、无毛刺、无锐角或可能引起眼面部不舒适感的其他缺陷:a)
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可调零件或结构部件应易于调节和替换。e)司
5.3头箍
在与佩戴者接触的任一部分头箍至少应保持10mm宽,头箍应能调节,选用的材料应质地柔软,经久耐用。
5.4镜片规格
a)单镜片:长×宽尺寸不小于:105mm×50mm;b)双镜片:圆镜片的直径不小于40mm:成形镜片的水平基推长度×垂直高度尺寸不小于:30mmX25mm。
5.5镜片的外观质盘
镜片表面应光滑、无划痕、波纹、气泡、杂质或其他可能有损视力的明显缺陷。5.6光学性能
5.6.1届光度
镜片用光度互差为±8:8,D。
GB14866—2006
棱镜度
平面型镜片棱镜度互差不得超过0.125△:曲面型镜片的镜片中心与其他各点之间垂直和水平棱镜度互差均不得超过0.125△;b)
c)左右眼镜片的校镜度互差不得超过0.18△。可见光透射比
在镜片中心范围内,滤光镜可见光透射比的相对误差应符合表2所规定的范围。a)
表2滤光镜可见光透射比相对误差透射比值
0.179~~0.085
0.085~0.0044
0.0044~0.00023
0.00023~0.000012
0.000012~0.00000023
b)无色透明镜片:可见光透射比应大于0.89。相对误差/%
5.7抗冲击性能
用于抗冲击的镜片及眼护具,都应经受直径为22mm、重约45g钢球从1.3m高度自由落下的冲击。
5.7.1镜片
按6.2.1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不应发生下列缺陷:镜片破损:如镜片碎裂为二片或二片以上,或者从钢球冲击的另一表面脱落大于5mg的碎片,a
或者钢球穿透镜片,则可认为该镜片已破损;b)镜片变形:经钢球撞击后,镜片背面的白纸上出现斑点,则可认为其变形。5.7.2眼护具
按6.2.2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不应发生下列缺陷:a)镜片破损:同5.7.1a);
镜片变形:同5.7.1b);
眼护具框架破损:经钢球撞击后,其分离成几个部分,或其不再具有装夹镜片的能力,则可认为c
其破损。
5.8耐热性能
按6.3规定的方法测试后,应无异常现象出现。镜片的光学性能在5.6规定的范围内无变化。5.9耐腐蚀性能
按6.4规定的方法测试后,眼护具的所有金属部件应呈无氧化的光滑表面。5.10有机镜片表面耐磨性能
按6.5规定的方法测试后,镜片表面磨损率H应低于8%。5.11防高速粒子冲击性能
用于防护高速粒子冲击的眼护具应能承受直径为6mm、重约0.86g的钢球在以表3中给出速度的冲击。免费标准bzxz.net
防高速粒子冲击眼护具必须带有侧面防护。4
眼护具种类
低速(L)
45+1*m/s
表3防护要求
钢球冲击速度
中速(M)
120tgm/s
不适用
按6.6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不应发生下列缺陷:镜片破损:同5.7.1a);
镜片变形:同5.7.1b);
眼护具框架破损:同5.7.2c);
GB14866—2006
高速(H)
190+gm/s
不适用
不适用
侧面防护失效:如果侧面防护部分碎裂为二个或更多部分,或让钢球完全穿透,或其部分或完d)
全从眼护具脱离、或其零件部分脱离,则认为防护失效。5.12熔融金属和炽热固体防护性能眼护具对眼部提供防护的所有零件的材料应为非金属或经过防熔融金属粘附及抗炽热固体穿透的处理。
按6.7.1规定的方法测试后,若镜片无熔融金属粘附或破损,则此材料合格;a)
b)按6.7.2规定的方法测试后,在7s内没有发现钢球完全穿透镜片,则此材料合格。5.13化学雾滴防护性能
按6.8规定的方法测试后,若镜片中心范围内试纸无色斑出现,则认为合格。5.14粉尘防护性能
按6.9规定的方法测试后,若测试后与测试前的反射率比大于80%,则认为合格。5.15刺激性气体防护性能
按6.10规定的方法测试后,若镜片中心范围内试纸无色斑出现,则认为合格。6技术性能试验方法
6.1光学性能试验
6.1.1屈光度
6.1.1.1仪器
属光度测试仪,精度为士0.01D。6.1.1.2试验方法
首先将要测试的镜片划出水平基准线和垂直基准线,确定出镜片中心,分别测试出镜片中心点、水平基准线上和垂直基准线上任一点的屈光度。6.1.2棱镜度
6.1.2.1仪器
棱镜度测试仪。
6.1.2.2试验方法
与6.1.1.2方法相同。
6.1.3可见光透射比
6.1.3.1仪器
分光光度计,精度为土1%。
GB14866—2006
6.1.3.2试验方法
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每隔10nm测取镜片透射比的读数,计算出积分平均值。6.2抗冲击性能试验
6.2.1镜片
6.2.1.1试验装督
装置见图1。基本结构可分上下二个部分,上半部是标高柱,与标高柱连接的部分是定位尺,并可任意调节,上下自由滑动;所需高度可用固定螺栓定位,定位尺的外端有一钢球投放孔,孔的中心对准测试样品的中心。下半部分为样品基座,有钢制圆筒和压圈组成,圆筒的内径比待测镜片的直径小5mm,压圈的质量为250g,其内径与圆简的内径相同,外径略大于圆筒。待测镜片的上、下两个表面各放有一厚度为3mm,布氏硬度为40士5的橡胶垫圈,其内径与圆筒相同。对于有曲率的镜片,则圆筒和压圈的曲率应分别与镜片的凹凸面相符。008
标商柱:
压圈:
定位支架;
一钢球投放孔
一试样;
橡胶垫圈:
试样基座。
图1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镜片)6.2.1.2试验步骤
把垫有橡胶垫圈的镜片安放在圆简上,把一张白纸和复写纸衬于镜片下,复写纸位于镜片一侧,再用压圈和螺栓固定镜片的位置。调节装置到所需高度,并使钢球与圆简中心相对,然后,不施加任何动能,使一直径为22mm、重约45g的钢球从1.3m高处垂直下落到待测镜片上。6.2.1.3试验温度要求
对于有机镜片或胶合镜片,测试温度在23℃土3℃范围内;对于无机镜片,在正常的室温中进行。6.2.2眼护具
6.2.2.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2。头模由硬木制成,水平放置在底座上,并用螺栓固定其位置。注:本标准中测试用头模应符合GB/T2428中成年男子头面部的尺寸要求。6
1-标高柱,
一定位支架;
钢球投放孔:
4+—眼护具:
5——头模。
6.2.2.2试验步骤
图2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眼护具)GB14866-2006
将待测眼护具按使用的正常位置戴在头模上。头模和眼护具间插人一张白纸和复写纸,白纸在头模一方,复写纸在镜片一方,钢球投放点在眼护具的正上方,着落点为:镜片中心5mm范围内,
框架鼻梁处;
框架的二个铰链处。
6.2.2.3试验温度要求
在试验前把眼护具放入55℃士2℃的恒温箱内,保温1h;a)
b)在第二次试验前,把眼护具冷却到一5℃土2℃,并保温1h;对用于低温作业的眼护具,应冷却到-20℃士2℃,并保温4h。
试验应在完成保温后30 s内实施。6.3耐热性能试验
把试样放人温度为67℃士2℃的水中,保温3min后取出,立即放人4℃以下的水中,取出后按6.1的方法对其进行光学性能试验。6.4耐腐蚀性能试验
测定眼护具金属组件的耐腐蚀性能,首先通过清除其粘附物,然后浸人质量分数10%氯化钠沸水溶液,浸泡15min。从此溶液中取出,再浸人质量分数10%氯化钠常温水溶液,浸泡15min,取出后勿擦除粘附液,放在室温下干燥24h,然后用温水洗清,并待其干燥。视表面有无氧化现象。6.5有机镜片表面耐磨性能试验
6.5.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落砂试验装置(见图3)和镜片表面磨损率测试仪(或雾度仪)组成。GB14866--2006
周定漏斗;
一磨料承接箱;
3—镜片夹持台,
一电动机:
5-—导管;
6——漏斗;
一导管,
一皮带;
一镜片夹持台:
夹具。
(a)漏斗
图3落砂试验装置
(b)镜片夹持台
6.5.2试验步骤
GB14866--2006
试验前,先测试样的雾度值,然后把试样装夹到图3所示的落砂试验机的转盘上,转盘转动时,落下磨料,清洗镜片表面后,再测定其雾度值,计算其表面磨损率H。镜片表面磨损率H的计算按式(1)进行:H
式中:
H—镜片表面磨损率,%;
一全透射率,为全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Ta-—散射光透射率。
散射光透射率按式(2)计算。
式中:
散射光透射率;
人射光通量,%,
全透射光通量,%;
Ta =I-T(T/T)
一由于装置所引起的杂散光通量,%;T.一一由于装置和镜片所引起的杂散光通量,%。6.5.3试验条件
(1)磨料质量为400gs
(2)磨料下落量每分钟约为60g~80g;(3)磨料应垂直下落在镜片中心,并与镜片表面成45°;(4)镜片夹的转速为5r/min;
(5)磨料为人造金刚砂(SiC),粒度为125μm以上,(6)磨料每应用10次后,检验一次粒度,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使用50次为限度。6.6防高速粒子冲击性能试验
6.6.1试验装置
装置由发射器、计时器和标准头模组成,见图4。≤150
计时器
一动力源,
一锅球,
3-—传感元件;
—眼护具,
5———头模,
一防护罩。
图4抗高速粒子冲击试验装置
(1)
(2)
GB14866—2006
标准头模用金属制成,发射器主要由一适当尺寸的钢管组成,并能按表2速度发射直径为6mm的钢球,钢球位于发射管的尾部,用弹或压缩空气提供动力,以保证钢球有一恒定的出射速度和撞击方向。计时器可由传感元件和计时器组成,并能记录钢球通过二传感元件的时间,单位为微秒级,传感元件的距离应不超过150mm,试样、钢球的弹着点周围都应密封,以防伤人。6.6.2试验步骤
将待测眼护具按正常使用要求置于标准头模上,眼护具头箍的松紧程度按制造厂说明书调节,用适当尺寸的复写纸和白纸插人镜片和头模之间(复写纸在眼护具的一方,白纸在头模的一方),眼护具和头模的组合装置位于发射器的正前方。从发射管的喷嘴到钢球撞击点的直线距离尽可能小,然后以选定的速度,对准双镜片眼护具的每一镜片中心发射钢球,单镜片眼护具的钢球撞击点处于镜片的中心水平线上,并与其垂直中线各相距33mm(见图5)。发射方向应与眼护具镜片表面垂直。图5单镜片的钢球撞击点
6.7熔融金属和炽热固体防护性能试验6.7.1熔融金属防护性能试验
6.7.1.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6所示。由一带有抛射头的弹簧加重的活塞组成,抛射头的中心凹陷,用来盛放熔融金属。一固定台架安装在抛射头的上面,其中心孔允许熔融金属通过。熔融金属向上抛射到镜片表面的额定距离为250mm。
6.7.1.2试验步骤
把试样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并对准抛射头中心。加载抛射物,抛射物为100g灰口铸铁,将抛射物加热到1450℃土20℃的温度,放到抛射头上,释放踏板,弹簧驱动抛射头垂直向上直到撞击止动板,抛射物向着试样被抛出。
6.7.2炽热固体防护性能试验
6.7.2.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7,漏斗由隔热材料制成并与试样中心对准。6.7.2.2试验步骤
把试样按要求装入夹具,预热一直径为6.5mm的钢球到1030℃,从炉内取出,立即放进漏斗内,并开始记录试验时间。
6.8化学雾滴防护性能试验
6.8.1试验装置
6.8.1.1用一块具有吸收性能的绒布覆盖头模,绒布的面积质量为185g/m。6.8.1.2喷雾器:能产生细微微滴。6.8.1.3试纸,约180mm×100mm的白色吸水纸,浸人浓度为0.1mol/L的碳酸钠溶液。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4866-—2006
代替GB/T14866—1993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The specifications for personal eye-protectors2006-02-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教码防伤
2006-12-01实施
GB14866—2006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主要参照了ISO4007:1977《个人用眼护具词汇》、ISO4849:1981《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ISO4854:1981个人用眼护具光学性能试验方法》、ISO4855:1981《个人用眼护具非光学性能试验方法》。另外有部分条款采用了欧洲标准和日本标准,如:5.6.3a)中滤光镜透射比相对误差项采用了EN166:2001《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的7.1.5.2;5.10中有机镜片表面耐磨性能项采用了JIST8147:2003《防护眼镜》的5.1e);5.11中防高速粒子冲击性能项采用了EN166:2001《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的7.2.2。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112)归口。本标准起草负责单位: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桂芬、顾建栋、宋毅、唐一鸣。本标准代替GB/T14866-1993《眼面护具通用技术条件》。范围
个人用眼护真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个人用眼护具的技术性能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GB14866—2006
本标准适用于除核辐射、X光、激光、紫外线、红外线及其他辐射以外的各类个人眼护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8成年人头面部尺寸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眼护具eye-protector
防御烟雾、化学物质、金属火花、飞屑和粉尘等伤害眼睛、面部的防护用品。3.2
镜片ocular
防御有害因素伤害眼部的各种透光构件。3.3
眼镜spectacle
镜架内装有镜片的眼护具。
眼罩goggle
在头带框架内装有单片或双片镜片的眼护具。3.5
面罩face-shield
遮盖整个或部分面部的眼护具。3.6
滤光镜filter
能衰减人射光强度的镜片。
镜片水平基准长度
Foptical horizontal reference length镜片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中心水平基准线长度。3.8
foptical vertical height
镜片垂直高度
垂直与镜片水平基准线的中心线长度。GB14866—2006
镜片中心范围opticalcentral scope距镜片边缘5mm以内区域。
屈光度refractivepower
表征光学系统会聚或发散光束能力的量。其值为光学系统焦距的倒数。单位:1/m;符号:D。3.11
棱镜度depthofparallelism
通过一个光学系统,物体的视位移与该物体距离之比的100倍。单位:cm/m符号:△。3.12
透射比transmissionrate
透射光和人射光强度之比。
4分类
4.1眼护具类型
按外形结构进行分类,见表1。
4.1.1眼镜
4.1.2眼算
4.1.3面罩
眼镜类型
手持式
全面罩
普通型
开放型
全面累
头数式
半面罩
带侧光板型
封闭型
安全帽与面罩组合
全面罩
半面罩
头盔式
4.2镜片类型
4.2.1无机镜片
4.2.1.1非钢化无机镜片
4.2.1.2钢化无机镜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其钢化。GB14866-2006
注:由于制造工艺或后处理的结果,钢化镜片抗机械冲击性能比非钢化镜片要好,而且当镜片破裂时产生的尖利碎片比非钢化镜片少。
4.2.2有机镜片
4.2.3胶合镜片:由黏结剂将多层镜片粘合而成。注,所有类型镜片都可继续细分滤光片类型。也可分为带矫正功能的镜片和不带矫正功能的镜片。也可在表面涂上涂层以获得其他功能。
4.3眼护具的功能
眼护具的功能是提供保护以及对抗以下伤害:不同强度的冲击;
可见光辐射;
熔融金属飞溅:
一液体雾滴和飞溅;
-粉尘;
刺激性气体
或这些类型伤害的任何组合,其基本技术性能参见附录A。5技术要求
5.1材料
佩戴者接触的部分不应使用会引起皮肤刺激的材料;a)
b)防护部分的材料应满足其功能的需要。5.2结构
表面光滑、无毛刺、无锐角或可能引起眼面部不舒适感的其他缺陷:a)
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可调零件或结构部件应易于调节和替换。e)司
5.3头箍
在与佩戴者接触的任一部分头箍至少应保持10mm宽,头箍应能调节,选用的材料应质地柔软,经久耐用。
5.4镜片规格
a)单镜片:长×宽尺寸不小于:105mm×50mm;b)双镜片:圆镜片的直径不小于40mm:成形镜片的水平基推长度×垂直高度尺寸不小于:30mmX25mm。
5.5镜片的外观质盘
镜片表面应光滑、无划痕、波纹、气泡、杂质或其他可能有损视力的明显缺陷。5.6光学性能
5.6.1届光度
镜片用光度互差为±8:8,D。
GB14866—2006
棱镜度
平面型镜片棱镜度互差不得超过0.125△:曲面型镜片的镜片中心与其他各点之间垂直和水平棱镜度互差均不得超过0.125△;b)
c)左右眼镜片的校镜度互差不得超过0.18△。可见光透射比
在镜片中心范围内,滤光镜可见光透射比的相对误差应符合表2所规定的范围。a)
表2滤光镜可见光透射比相对误差透射比值
0.179~~0.085
0.085~0.0044
0.0044~0.00023
0.00023~0.000012
0.000012~0.00000023
b)无色透明镜片:可见光透射比应大于0.89。相对误差/%
5.7抗冲击性能
用于抗冲击的镜片及眼护具,都应经受直径为22mm、重约45g钢球从1.3m高度自由落下的冲击。
5.7.1镜片
按6.2.1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不应发生下列缺陷:镜片破损:如镜片碎裂为二片或二片以上,或者从钢球冲击的另一表面脱落大于5mg的碎片,a
或者钢球穿透镜片,则可认为该镜片已破损;b)镜片变形:经钢球撞击后,镜片背面的白纸上出现斑点,则可认为其变形。5.7.2眼护具
按6.2.2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不应发生下列缺陷:a)镜片破损:同5.7.1a);
镜片变形:同5.7.1b);
眼护具框架破损:经钢球撞击后,其分离成几个部分,或其不再具有装夹镜片的能力,则可认为c
其破损。
5.8耐热性能
按6.3规定的方法测试后,应无异常现象出现。镜片的光学性能在5.6规定的范围内无变化。5.9耐腐蚀性能
按6.4规定的方法测试后,眼护具的所有金属部件应呈无氧化的光滑表面。5.10有机镜片表面耐磨性能
按6.5规定的方法测试后,镜片表面磨损率H应低于8%。5.11防高速粒子冲击性能
用于防护高速粒子冲击的眼护具应能承受直径为6mm、重约0.86g的钢球在以表3中给出速度的冲击。免费标准bzxz.net
防高速粒子冲击眼护具必须带有侧面防护。4
眼护具种类
低速(L)
45+1*m/s
表3防护要求
钢球冲击速度
中速(M)
120tgm/s
不适用
按6.6规定的方法测试后,不应发生下列缺陷:镜片破损:同5.7.1a);
镜片变形:同5.7.1b);
眼护具框架破损:同5.7.2c);
GB14866—2006
高速(H)
190+gm/s
不适用
不适用
侧面防护失效:如果侧面防护部分碎裂为二个或更多部分,或让钢球完全穿透,或其部分或完d)
全从眼护具脱离、或其零件部分脱离,则认为防护失效。5.12熔融金属和炽热固体防护性能眼护具对眼部提供防护的所有零件的材料应为非金属或经过防熔融金属粘附及抗炽热固体穿透的处理。
按6.7.1规定的方法测试后,若镜片无熔融金属粘附或破损,则此材料合格;a)
b)按6.7.2规定的方法测试后,在7s内没有发现钢球完全穿透镜片,则此材料合格。5.13化学雾滴防护性能
按6.8规定的方法测试后,若镜片中心范围内试纸无色斑出现,则认为合格。5.14粉尘防护性能
按6.9规定的方法测试后,若测试后与测试前的反射率比大于80%,则认为合格。5.15刺激性气体防护性能
按6.10规定的方法测试后,若镜片中心范围内试纸无色斑出现,则认为合格。6技术性能试验方法
6.1光学性能试验
6.1.1屈光度
6.1.1.1仪器
属光度测试仪,精度为士0.01D。6.1.1.2试验方法
首先将要测试的镜片划出水平基准线和垂直基准线,确定出镜片中心,分别测试出镜片中心点、水平基准线上和垂直基准线上任一点的屈光度。6.1.2棱镜度
6.1.2.1仪器
棱镜度测试仪。
6.1.2.2试验方法
与6.1.1.2方法相同。
6.1.3可见光透射比
6.1.3.1仪器
分光光度计,精度为土1%。
GB14866—2006
6.1.3.2试验方法
在规定的波长范围内,每隔10nm测取镜片透射比的读数,计算出积分平均值。6.2抗冲击性能试验
6.2.1镜片
6.2.1.1试验装督
装置见图1。基本结构可分上下二个部分,上半部是标高柱,与标高柱连接的部分是定位尺,并可任意调节,上下自由滑动;所需高度可用固定螺栓定位,定位尺的外端有一钢球投放孔,孔的中心对准测试样品的中心。下半部分为样品基座,有钢制圆筒和压圈组成,圆筒的内径比待测镜片的直径小5mm,压圈的质量为250g,其内径与圆简的内径相同,外径略大于圆筒。待测镜片的上、下两个表面各放有一厚度为3mm,布氏硬度为40士5的橡胶垫圈,其内径与圆筒相同。对于有曲率的镜片,则圆筒和压圈的曲率应分别与镜片的凹凸面相符。008
标商柱:
压圈:
定位支架;
一钢球投放孔
一试样;
橡胶垫圈:
试样基座。
图1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镜片)6.2.1.2试验步骤
把垫有橡胶垫圈的镜片安放在圆简上,把一张白纸和复写纸衬于镜片下,复写纸位于镜片一侧,再用压圈和螺栓固定镜片的位置。调节装置到所需高度,并使钢球与圆简中心相对,然后,不施加任何动能,使一直径为22mm、重约45g的钢球从1.3m高处垂直下落到待测镜片上。6.2.1.3试验温度要求
对于有机镜片或胶合镜片,测试温度在23℃土3℃范围内;对于无机镜片,在正常的室温中进行。6.2.2眼护具
6.2.2.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2。头模由硬木制成,水平放置在底座上,并用螺栓固定其位置。注:本标准中测试用头模应符合GB/T2428中成年男子头面部的尺寸要求。6
1-标高柱,
一定位支架;
钢球投放孔:
4+—眼护具:
5——头模。
6.2.2.2试验步骤
图2抗冲击性能试验装置(眼护具)GB14866-2006
将待测眼护具按使用的正常位置戴在头模上。头模和眼护具间插人一张白纸和复写纸,白纸在头模一方,复写纸在镜片一方,钢球投放点在眼护具的正上方,着落点为:镜片中心5mm范围内,
框架鼻梁处;
框架的二个铰链处。
6.2.2.3试验温度要求
在试验前把眼护具放入55℃士2℃的恒温箱内,保温1h;a)
b)在第二次试验前,把眼护具冷却到一5℃土2℃,并保温1h;对用于低温作业的眼护具,应冷却到-20℃士2℃,并保温4h。
试验应在完成保温后30 s内实施。6.3耐热性能试验
把试样放人温度为67℃士2℃的水中,保温3min后取出,立即放人4℃以下的水中,取出后按6.1的方法对其进行光学性能试验。6.4耐腐蚀性能试验
测定眼护具金属组件的耐腐蚀性能,首先通过清除其粘附物,然后浸人质量分数10%氯化钠沸水溶液,浸泡15min。从此溶液中取出,再浸人质量分数10%氯化钠常温水溶液,浸泡15min,取出后勿擦除粘附液,放在室温下干燥24h,然后用温水洗清,并待其干燥。视表面有无氧化现象。6.5有机镜片表面耐磨性能试验
6.5.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落砂试验装置(见图3)和镜片表面磨损率测试仪(或雾度仪)组成。GB14866--2006
周定漏斗;
一磨料承接箱;
3—镜片夹持台,
一电动机:
5-—导管;
6——漏斗;
一导管,
一皮带;
一镜片夹持台:
夹具。
(a)漏斗
图3落砂试验装置
(b)镜片夹持台
6.5.2试验步骤
GB14866--2006
试验前,先测试样的雾度值,然后把试样装夹到图3所示的落砂试验机的转盘上,转盘转动时,落下磨料,清洗镜片表面后,再测定其雾度值,计算其表面磨损率H。镜片表面磨损率H的计算按式(1)进行:H
式中:
H—镜片表面磨损率,%;
一全透射率,为全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Ta-—散射光透射率。
散射光透射率按式(2)计算。
式中:
散射光透射率;
人射光通量,%,
全透射光通量,%;
Ta =I-T(T/T)
一由于装置所引起的杂散光通量,%;T.一一由于装置和镜片所引起的杂散光通量,%。6.5.3试验条件
(1)磨料质量为400gs
(2)磨料下落量每分钟约为60g~80g;(3)磨料应垂直下落在镜片中心,并与镜片表面成45°;(4)镜片夹的转速为5r/min;
(5)磨料为人造金刚砂(SiC),粒度为125μm以上,(6)磨料每应用10次后,检验一次粒度,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使用50次为限度。6.6防高速粒子冲击性能试验
6.6.1试验装置
装置由发射器、计时器和标准头模组成,见图4。≤150
计时器
一动力源,
一锅球,
3-—传感元件;
—眼护具,
5———头模,
一防护罩。
图4抗高速粒子冲击试验装置
(1)
(2)
GB14866—2006
标准头模用金属制成,发射器主要由一适当尺寸的钢管组成,并能按表2速度发射直径为6mm的钢球,钢球位于发射管的尾部,用弹或压缩空气提供动力,以保证钢球有一恒定的出射速度和撞击方向。计时器可由传感元件和计时器组成,并能记录钢球通过二传感元件的时间,单位为微秒级,传感元件的距离应不超过150mm,试样、钢球的弹着点周围都应密封,以防伤人。6.6.2试验步骤
将待测眼护具按正常使用要求置于标准头模上,眼护具头箍的松紧程度按制造厂说明书调节,用适当尺寸的复写纸和白纸插人镜片和头模之间(复写纸在眼护具的一方,白纸在头模的一方),眼护具和头模的组合装置位于发射器的正前方。从发射管的喷嘴到钢球撞击点的直线距离尽可能小,然后以选定的速度,对准双镜片眼护具的每一镜片中心发射钢球,单镜片眼护具的钢球撞击点处于镜片的中心水平线上,并与其垂直中线各相距33mm(见图5)。发射方向应与眼护具镜片表面垂直。图5单镜片的钢球撞击点
6.7熔融金属和炽热固体防护性能试验6.7.1熔融金属防护性能试验
6.7.1.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6所示。由一带有抛射头的弹簧加重的活塞组成,抛射头的中心凹陷,用来盛放熔融金属。一固定台架安装在抛射头的上面,其中心孔允许熔融金属通过。熔融金属向上抛射到镜片表面的额定距离为250mm。
6.7.1.2试验步骤
把试样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并对准抛射头中心。加载抛射物,抛射物为100g灰口铸铁,将抛射物加热到1450℃土20℃的温度,放到抛射头上,释放踏板,弹簧驱动抛射头垂直向上直到撞击止动板,抛射物向着试样被抛出。
6.7.2炽热固体防护性能试验
6.7.2.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7,漏斗由隔热材料制成并与试样中心对准。6.7.2.2试验步骤
把试样按要求装入夹具,预热一直径为6.5mm的钢球到1030℃,从炉内取出,立即放进漏斗内,并开始记录试验时间。
6.8化学雾滴防护性能试验
6.8.1试验装置
6.8.1.1用一块具有吸收性能的绒布覆盖头模,绒布的面积质量为185g/m。6.8.1.2喷雾器:能产生细微微滴。6.8.1.3试纸,约180mm×100mm的白色吸水纸,浸人浓度为0.1mol/L的碳酸钠溶液。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29790-2020 即时检验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GB/T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174-2023 厨房纸巾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42001-2022 高压输变电工程外绝缘放电电压海拔校正方法
- GB/T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14268-199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 GB/T31138-2022 加氢机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