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计量标准(JJ)】 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21 22:12:40
  • JJG668-199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JG 668-1997

  • 标准名称:

    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 标准类别:

    国家计量标准(JJ)

  • 英文名称: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the Working Platinum-10% Rhodium/Platinum and Platinum-13% Rhodium/Platinum Thermocouple with Short Length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7-11-20
  • 实施日期:

    1991-03-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4.10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计量出版社
  • 书号:

    155026-1216
  • 页数:

    10页
  • 标准价格:

    12.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4-19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季晓晔
  • 起草单位: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 归口单位:

    四川省技术监督局
  • 发布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JJG 668-1997 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668-1997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的和使用中的测量温度范围为(300~1300)℃,长度在(200~700)mm范围内的工作用铂铑10-铂、铂铑13-铂短型热电偶的检定。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68—1997
工作用
铂10-铂
铂13-铂
短型热电偶
WorkingPlatinum-10%Rhodium/Platinumand Platinum-i3%Rhodium/PlatinumThermocouple with Short Length1997-11-20发布
1998-06-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工作用
JJG6681997
铂-10-铂
铂13-铂
热电偶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theWorkingPlatinum-10%Rhodium/PlatinumandPlatinum-13%Rhodium/PlatinumThermocouple with Short LengthJJG668-1997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11月20日批准,并自1998年06月0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
四川省技术监督局
起草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本规程技术条文由起草单位负责解释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季晓烨
参加起草人:
JJG668—1997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自动化仪表三厂)
(上海通控仪表有限公司)
技术要求
检定条件
检定项目及检定方法
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JJG668——1997
(2)
(2)
JJG668—1997
铂10-铂,
工作用
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
铂13-铂
本规程适用于新制的和使用中的测量温度范围为(300~1300)℃,长度在(200~700)mm范围内的工作用铂10-铂及铂佬13-铂热电偶(简称短型热电偶)的检定。一概述
铂10-铂(S型)、铂佬13-铂(R型)热电偶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在(300~1300)C温度范围内是国际采用的8种标准化热电偶中准确度最高的热电偶。铂铠10-铂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铂90%,佬10%:铂佬13-铂热电偶,正极名义成分含销87%,13%:负极均为纯铂。S型和R型热电偶的长期使用最高温度为1.300C,短期使用最高温度为1600。
二技术要求
1工作用短型铂10-铂及铂佬13-铂热电偶的参考端为0C时的热电动势与对应的分度表的偏差换算成的温度值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2外观
2.1新制的短型热电偶热电极直径应优于0.5-0.014mm,其线径应均勾。热电极表面应平滑、光洁、无裂纹、无毛刺及夹层等缺陷。使用过的短型热电偶热电极应无严重弯曲,表面无严重折叠损伤和明显的暗色斑点。清洗后不应有发黑、腐蚀斑点和明显的粗细不均勾等缺陷。
2.2短型热电偶测量端的焊接点应牢固、圆滑、无气孔,直径约为1.2mm。在热电极上其他处,不充许有焊点。
温度范围(C)
1100~1600
6001600
注:为热电侧量端温度。
热电动势充许偏差(C)
±[1+(t-1100)×0.003
3标准器
JJG668-1997
三检定条件
检定I级S型短型热电偶用1等标准S型热电偶:检定I级R型短型热电偶用1等标准R型或S型热电偶:检定I级S型短型热电偶用2等标准S型热电偶:检定Ⅱ级R型短型热电偶用2等标准R型或S型热电偶。标准热电偶不少于2支。4其他设备
4.1检定I级短型热电偶须配准确度优于2.5×10-、分辨力优于0.1μV的直流电压测量设备:检定I级短型热电偶须配准确度优于5.5×10-4分辨力优于1V的直流电压测量设备。
4.2切换开关。接触电势小于1μV。4.3卧式热电偶检定炉。炉体总长约300mm。炉膛内炉管的内径不超过16mm。常用最高温度可达1100℃。最高温度应出现在检定炉轴向几何中心处,偏离应不超过10mm。在检定炉炉中偏离轴向儿何中心20mm的范围内,轴向温度梯度应不超过0.4C/10mmo
4.4热电偶退火炉。炉体长度不小于600mm。退火炉温度为1100t时,内炉管中沿轴向应有不小于400mm长度的均匀温区,该温区中各处温度偏离1100C应不超过20。该温区离一端炉口距离应不超过50mme4.5检定炉、退火炉温度控制设备。4.6热电偶电流退火装置。
4.7参考端恒温器,温度准确度为(0±0.1)C。4.80.5级交流电流表。
热电偶清洗用设备。
4.10千分尺等。
5环境要求
短型热电偶分度用的测量设备应在能保证其准确度的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工作。四检定项目及检定方法
6外观检查
短型热电偶外观用目视观察和相应工具检查,应符合第2条的要求。热电动势检查
短型热电偶热电动势的检查程序为清洗、退火、分度和分度结果检查。8使用过的短型热电偶的清洗和退火8.1将短型热电偶卷成直径不小于60mm的圆圈,放人30%~50%(按容积比)化学纯的盐酸溶液中浸渍1h或煮沸15min,取出后用蒸馏水煮沸数次,直至清除酸性。2
JJG6681997
8.2将酸液清洗后的短型热电偶悬挂在电流退火装置中的电极钩上,通人10.5A交流电流(铂极亮度温度约为1050C)。用化学纯的翻砂接触短型热电偶热电极上端,使硼砂溶化顺热电极流下,重复(2~3)次,然后将短型热电偶按第8.1款的方式盘圈,放人蒸馏水中煮沸数次。彻底清除硼砂。8.3将洗净的短型热电偶再悬挂在电流退火装置中的电极钩上,热电极夹角约30通入10.5A交流电流,退火1h。
8.4用无水酒精浸过的脱脂棉将短型热电偶热电极理直,穿人清洁的双孔氧化铝绝缘管(正、负极不得互换)。
8.5使用中和新制的I级短型热电偶需放人退火炉中退火1h。退火温度为(1100土20)。短型热电偶播人退火炉均温区的深度不小于150mm。9短型热电偶捆扎装炉
用铂丝将标准和被检短型热电偶捆扎成束。每束热电偶总数(包括标准热电偶在内)不应超过5支。再将各测量端用直径为(0.1一0.3)mm清洁纯铂丝捆扎在一起,约捆(2一3)圈。然后同轴置于检定炉内炉管的中心。短型热电偶的测量端位于检定炉轴向几何中心。
10热电偶的参考端
10.1标准热电偶和被检短型热电偶的参考端,应置于参考端恒温器内。10.2参考端不能直接置人参考端恒温器的短型热电偶,其参考端应用达到1等标准热电偶准确度水平的同极性热电偶丝延伸至参考端恒温器。短型热电偶的参考端与延长用的偶丝一端平行重叠,重叠部分约10mm,用直径为(0.1~0.3)mm漆包铜丝扎紧,捆扎图数约5~6圈。
10.3热电偶的参考端或其延伸端与测量导线(同一卷上的单芯铜导线)一端应有良好接触。各端插人参考端恒温器的深度应不小于100mm。11短型热电偶分度点
短型热电偶的检定在锌(419.527℃)、铝(660.323C)(或锑(630.63))及铜(1084.62℃)3个固定点温度上进行。检定中,分度时的温度偏离检定点不得超过10r。
12分度方法
采用同名极法和双极比较法。
12.1同名极法分度,其原理见图1。12.1.1同名极法分度时,测量的顺序如下:e标→ePRI→ePR2+ePR3ePR4+ePI+ePepeP4+
eePRiePR2ePR3ePR4ePIep2epeP41级短型热电偶每支测量次数应不少于4次,Ⅱ级短型热电偶每支测量次数应不少于2次。测量同极时,应使被检短型热电偶热电极的引出端与直流电压测量装置的“+”输人接线端相接。使标准热电偶热电极的引出端与直流电压测量装置的“-”输3
检定炉
热电码
JJG668—1997
参考端延伸线参考端恒温器切换开关图1同名极法分度原理示意
电测装置
入接线端相接。在各分度点上的整个测量过程中,炉温变化不得超过5亡。12.1.2用同名极法分度时,被检短型热电偶在各检定点上的热电动势按(1)式计算:e做=Aet+e标证
Ae,=epRep
式中:Ae:
e振证
各分度点上测得被检短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热电动势差值,mV:(1)
各分度点上测得的被检短型热电偶正极与标准热电偶正极之间的热电动势差值,mV:
一各分度点上测得的被检短型热电偶负极与标准热电偶负极之间的热电动势差值,mV:
各检定点上标准热电偶检定证书上热电动势值,mV。12.1.3被检短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不同类型时,不得采用同名极法。12.2双极比较法分度,其原理见图2。检定炉
热电偶参考端延伸线参考端恒温器切换开关
。+电测装置
图2双极法分度原理示意
双极比较法分度时,测量的顺序如下:12.2.1
JJG668-1997
e标→e核1e被2→e被3→e被4
e标+e被1e被2+e做3+e楼4
12.2.2在各分度点上的整个测量过程中,炉温变化不得超过0.5℃,每分钟变化不得超过0.2℃。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12.2.3双极比较法分度,被检短型热电偶在各检定点上的热电动势按式(3)计算:et敏=Ae,+e证
Ae=e被er标
式中:e
各分度点上测得被检短型热电偶与标准热电偶热电动势差值,mV:e
各分度点上测得的被检短型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值,mV:各分度点上测得的标准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值,mV:e标正各检定点上标准热电偶检定证书上热电动势值,mV。(3)
131级短型热电偶完成各分度点的第1追分度后,待检定炉温度下降至300C以下取出,然后,按第9条要求重新捆扎装炉,按第10、第11条要求进行第2追分度。两次分度值的差不应超过5V。如两次分度值的差超出了5V,应进行第3遍分度。以分度值的差不超过5μV的2遍分度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分度结果。14被检短型热电偶在各检定点上的热电动势值,对分度表中对应值的编差按(5)式计算:
Ae=e被-e表
式中:e表
热电偶分度表中相对应的热电动势值,mV。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15检定结束后,对符合本规程技术要求的工作用短型热电偶发给检定证书。对不符合本规程技术要求的工作用短型热电偶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16使用中的工作用短型热电偶的检定周期I级一般不超过1年,Ⅱ级一般不超过半年。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