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子行业标准(SJ) >>
- SJ/Z 9144-1987 测量助听器耳塞机用IEC参考耦合腔

【电子行业标准(SJ)】 测量助听器耳塞机用IEC参考耦合腔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13 05:22:47
- SJ/Z9144-1987
- 现行
标准号:
SJ/Z 9144-1987
标准名称:
测量助听器耳塞机用IEC参考耦合腔
标准类别:
电子行业标准(SJ)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1988-01-06 -
实施日期:
1988-01-06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pdf下载大小:
1.54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建议书的目的是描述一个具有特定声阻抗的承放耳机用的耦合腔,它可以在200~5000Hz的频率范围内,测定助听器用气导耳机的物理特性,该耳机是靠耳塞如耳模或类似的器件耦合到人耳。此耦合腔是较早的2cm8次方耦合腔的发展。使用这种耦合腔并不给出助听器在每个人身上所获得的实际性能。然而,IEC推荐它用来作为交换助听器的特性和物理数据的一种简便方法。 SJ/Z 9144-1987 测量助听器耳塞机用IEC参考耦合腔 SJ/Z9144-1987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推荐性部标准测量助听器耳塞机用
IEC参考耦合腔
IEC reference coupler for fhemeasurementofhearingaids
using earphones coupled to theearbymeansofearinsertg
范围和目的
SJ/Z9144-87
IEC126(1973)
本建议书的目的是描述一个具有特定声阻抗的承放耳机用的耦合腔,它可以在200~5000Hz的频率范围内,测定助听器用气导耳机的物理特性,该耳机是靠耳塞如耳模或类似的器件耦合到人耳。此耦合腔是较早的2cm\耦合腔的发展。使用这种耦合腔并不给出助听器在每个人身上所获得的实际性能。然而,IEC推荐它用来作为交换助听器的特性和物理数据的一种简便方法。1定义
2.1耦合腔
耦合腔是一个给定形状和体积的用来测试耳机的腔体,它配备有一个已校准的适于测量在腔内产生声压的传声器(见IEC标准50(08),国际电工词汇,电声学)。3结构
2.1概述:
耦合腔应由坚硬无孔和非磁性材料制成,包括传声器在内的质量至少为100g。耦合腔基本上由一个圆柱状的腔体组成,其声抗是一个容积为2cm3的腔体。这个圆柱状腔体的底通常由具有很高力阻抗的传声器的振膜组成,该传声器用来测量耦合腔内的声压级。当耦合腔必须放在自由声场中使用时,耦合腔的外径应尽可能小,以便减小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衍射误差。但其璧厚不应小于2mm。3.2腔体
腔体容积的有效值应为2cm3士1%,因此其尺寸应根据与传声器相连的前腔、一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8-01-06批准SJ/Z9144-87
振膜阻抗、保护网等作修正。这种修正可以方便地用调准腔体的高度来实现。圆柱状腔体的直径不得小于18.0mm,且不得大于21.0mm。为了平衡静压力,有一个被金属线穿过其全长的且部分地被填塞的毛细管将腔体与大气连通。这个管子在200~5000Hz的频效范围内,对腔体的阻抗模数的影响不应超过1%。3.3已校准的声压传声器
已校准的声压传声器振膜的可振动部分的直径不应超过圆柱状腔体的直径。在200~5000Hz的频率范围内,从振动膜方向看去振膜力阻抗值显然应比2cm\腔体的力阻抗值大10倍如果振膜的力阻抗在此腔体阻抗的10倍和100倍之间,它在上述频率范围内相当于个纯劲度。
如果必须使用一个其振膜可振动部分的直径比耦合腔腔体直径小的传声器,则传声器和圆柱状腔体的轴应重合,如果需使用一个探管传声器,腔体的底应该是刚性的,探管的开口应当位于圆柱状腔体的轴线上。通常耦合腔的结构和传声器的安装应当使得传声器的响应不受虚假的振动或沿着不正常途径传播的声波的影响。
3.4助听器至耦合腔的连接
3.4.1耳塞机助听器
耳塞可以由一个与腔体同轴的由硬管组成的耳膜代用器所代替它相当于个平均耳膜的管状部分,其长度为18士0.18mm,内径为3士0.03mm。耳机的凸头部分与耳膜代用器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合适的蜡或其它密封方法密封而不透气,同时注意避免可能影响耳机性能的任何附加腔体。带有耳膜代用器的IEC参考耦合腔的图例示于图1,图中示出了耦合腔基本特点和耳塞机与耳膜代用器的连接。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其它结构形式。如果耳塞不便于从受话器上分开,耳塞应该直接与圆柱状腔体的入口联接,并且与它们同轴,用适当的蜡或其它方法来保证密封,同时注意避免可能影响耳机性能的任何附加腔体。
3.4.2耳背式助听器和眼镜式助听器带有声出口附件(如耳背式器械的弯管和柔软的连接管,或眼镜式助听器的凸头和柔软的连接管)的助听器应与在第3.4.1条中所描述的带有耳膜代用器的2cm3耦合腔相连接,弃使用一个与声出口附件的标称尺寸具有同样内径(士2%)且其长度为士0.1mm的刚性材料的耦合装置。耦合装置与耳膜代用器之间的连接,应使用合适的蜡或其它密封方法密封面不漏气,同时应注意避免可能会影响助听器性能的任何附加腔体。助听器耦合装暨之间连接管的材料、长度和内径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在助听器的一端,柔软的连接管应连接到眼镜助听器的凸头上或耳背式助听器的凸头或弯管上。如果该助听器带有弯管,则这个软管不能直接连接耳背式助听器。除非另有说明,从弯管的端部或凸头的端部至耳膜代用器3mm直径刚性管入口处的软管长度应为25士1mm。
带有耳模代用器和耦合装置的IEC参考耦合腔的图例示于图2,图中示出了耦合腔基·2·
SJ/Z9144-87
本特点和耳背式助听器与耳模代用器的联结。耦合装置的内径与通常使用的大多数软管的内径一致,为2mm。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题下,也可以使用其他结构形式。注:制造厂关于管子尺寸的规范,应与助听器通常实际使用的平均值情况相一致。假如由于某种例外的理由,不能模拟以上耦合腔所规定的有关耳模替换物的通常使用的实际平均情况,在给以充分的说明后,也可以使用适当的不同系统。3.4.3耳内式助听器
助听器应直接连接到2cm3腔体的耦合腔上,如图3所示。助听器和耦合腔之间的连接靠使用合适的蜡或其它密封方法密封而不透气,同时注意避免包括可能影响助听器性能的任何附加腔体。
使耳机凸头不漏气
的密封件和支撑
已校准的声压传声器
被测耳机
直径0.6的均压毛
细管长度≥12.5
线径Q0.5
耳膜代用器
83支0.03
图1耳塞机耦合至耦合腔
注:本图仅为结构原理示意图
有效直径@18~21Www.bzxZ.net
的2cm\空腔
使连接管不漏气
的密封件和支撑
有效长度25土1
18 ±0.18
已校准的声压传声器
SJ/Z9144-87
483±0.03
单位:mm
图2耳背式助听器耦合至耦合腔
助听器
连接管
-标称内径Φ2
内径Φ2±0.04
管连接器
@0.6的均压毛
细管长度12.5
线径@0.5
耳膜代用器
有效直径Φ18~Φ21
的2cm2空腔
注:①本图仅为结构原理示意图②除非制造广为了满足特殊助听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的平均值外、管的有效长度和介于管和联接器两者的内径如上图所宗(应相同),使助听器不漏气
的密封件和支撑
助听器末端或插
入物必须与腔壁
平齐≥2
已校准的
声压传声器
有效直径Φ18~21
的2cm空腔
SJ/Z9144-87
单位:\mm
助听器
线径@0.5
图3耳内式助听器耦合至耦合腔
注:本图仅为结构原理示意图
均压毛细管
长度≥12.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IEC参考耦合腔
IEC reference coupler for fhemeasurementofhearingaids
using earphones coupled to theearbymeansofearinsertg
范围和目的
SJ/Z9144-87
IEC126(1973)
本建议书的目的是描述一个具有特定声阻抗的承放耳机用的耦合腔,它可以在200~5000Hz的频率范围内,测定助听器用气导耳机的物理特性,该耳机是靠耳塞如耳模或类似的器件耦合到人耳。此耦合腔是较早的2cm\耦合腔的发展。使用这种耦合腔并不给出助听器在每个人身上所获得的实际性能。然而,IEC推荐它用来作为交换助听器的特性和物理数据的一种简便方法。1定义
2.1耦合腔
耦合腔是一个给定形状和体积的用来测试耳机的腔体,它配备有一个已校准的适于测量在腔内产生声压的传声器(见IEC标准50(08),国际电工词汇,电声学)。3结构
2.1概述:
耦合腔应由坚硬无孔和非磁性材料制成,包括传声器在内的质量至少为100g。耦合腔基本上由一个圆柱状的腔体组成,其声抗是一个容积为2cm3的腔体。这个圆柱状腔体的底通常由具有很高力阻抗的传声器的振膜组成,该传声器用来测量耦合腔内的声压级。当耦合腔必须放在自由声场中使用时,耦合腔的外径应尽可能小,以便减小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衍射误差。但其璧厚不应小于2mm。3.2腔体
腔体容积的有效值应为2cm3士1%,因此其尺寸应根据与传声器相连的前腔、一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88-01-06批准SJ/Z9144-87
振膜阻抗、保护网等作修正。这种修正可以方便地用调准腔体的高度来实现。圆柱状腔体的直径不得小于18.0mm,且不得大于21.0mm。为了平衡静压力,有一个被金属线穿过其全长的且部分地被填塞的毛细管将腔体与大气连通。这个管子在200~5000Hz的频效范围内,对腔体的阻抗模数的影响不应超过1%。3.3已校准的声压传声器
已校准的声压传声器振膜的可振动部分的直径不应超过圆柱状腔体的直径。在200~5000Hz的频率范围内,从振动膜方向看去振膜力阻抗值显然应比2cm\腔体的力阻抗值大10倍如果振膜的力阻抗在此腔体阻抗的10倍和100倍之间,它在上述频率范围内相当于个纯劲度。
如果必须使用一个其振膜可振动部分的直径比耦合腔腔体直径小的传声器,则传声器和圆柱状腔体的轴应重合,如果需使用一个探管传声器,腔体的底应该是刚性的,探管的开口应当位于圆柱状腔体的轴线上。通常耦合腔的结构和传声器的安装应当使得传声器的响应不受虚假的振动或沿着不正常途径传播的声波的影响。
3.4助听器至耦合腔的连接
3.4.1耳塞机助听器
耳塞可以由一个与腔体同轴的由硬管组成的耳膜代用器所代替它相当于个平均耳膜的管状部分,其长度为18士0.18mm,内径为3士0.03mm。耳机的凸头部分与耳膜代用器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合适的蜡或其它密封方法密封而不透气,同时注意避免可能影响耳机性能的任何附加腔体。带有耳膜代用器的IEC参考耦合腔的图例示于图1,图中示出了耦合腔基本特点和耳塞机与耳膜代用器的连接。在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其它结构形式。如果耳塞不便于从受话器上分开,耳塞应该直接与圆柱状腔体的入口联接,并且与它们同轴,用适当的蜡或其它方法来保证密封,同时注意避免可能影响耳机性能的任何附加腔体。
3.4.2耳背式助听器和眼镜式助听器带有声出口附件(如耳背式器械的弯管和柔软的连接管,或眼镜式助听器的凸头和柔软的连接管)的助听器应与在第3.4.1条中所描述的带有耳膜代用器的2cm3耦合腔相连接,弃使用一个与声出口附件的标称尺寸具有同样内径(士2%)且其长度为士0.1mm的刚性材料的耦合装置。耦合装置与耳膜代用器之间的连接,应使用合适的蜡或其它密封方法密封面不漏气,同时应注意避免可能会影响助听器性能的任何附加腔体。助听器耦合装暨之间连接管的材料、长度和内径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在助听器的一端,柔软的连接管应连接到眼镜助听器的凸头上或耳背式助听器的凸头或弯管上。如果该助听器带有弯管,则这个软管不能直接连接耳背式助听器。除非另有说明,从弯管的端部或凸头的端部至耳膜代用器3mm直径刚性管入口处的软管长度应为25士1mm。
带有耳模代用器和耦合装置的IEC参考耦合腔的图例示于图2,图中示出了耦合腔基·2·
SJ/Z9144-87
本特点和耳背式助听器与耳模代用器的联结。耦合装置的内径与通常使用的大多数软管的内径一致,为2mm。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题下,也可以使用其他结构形式。注:制造厂关于管子尺寸的规范,应与助听器通常实际使用的平均值情况相一致。假如由于某种例外的理由,不能模拟以上耦合腔所规定的有关耳模替换物的通常使用的实际平均情况,在给以充分的说明后,也可以使用适当的不同系统。3.4.3耳内式助听器
助听器应直接连接到2cm3腔体的耦合腔上,如图3所示。助听器和耦合腔之间的连接靠使用合适的蜡或其它密封方法密封而不透气,同时注意避免包括可能影响助听器性能的任何附加腔体。
使耳机凸头不漏气
的密封件和支撑
已校准的声压传声器
被测耳机
直径0.6的均压毛
细管长度≥12.5
线径Q0.5
耳膜代用器
83支0.03
图1耳塞机耦合至耦合腔
注:本图仅为结构原理示意图
有效直径@18~21Www.bzxZ.net
的2cm\空腔
使连接管不漏气
的密封件和支撑
有效长度25土1
18 ±0.18
已校准的声压传声器
SJ/Z9144-87
483±0.03
单位:mm
图2耳背式助听器耦合至耦合腔
助听器
连接管
-标称内径Φ2
内径Φ2±0.04
管连接器
@0.6的均压毛
细管长度12.5
线径@0.5
耳膜代用器
有效直径Φ18~Φ21
的2cm2空腔
注:①本图仅为结构原理示意图②除非制造广为了满足特殊助听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的平均值外、管的有效长度和介于管和联接器两者的内径如上图所宗(应相同),使助听器不漏气
的密封件和支撑
助听器末端或插
入物必须与腔壁
平齐≥2
已校准的
声压传声器
有效直径Φ18~21
的2cm空腔
SJ/Z9144-87
单位:\mm
助听器
线径@0.5
图3耳内式助听器耦合至耦合腔
注:本图仅为结构原理示意图
均压毛细管
长度≥12.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子行业标准(SJ)标准计划
- SJ/T11403-2009 通信用激光二极管模块可靠性评定方法
- SJ/T11399-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 SJ/T10148.3-1991 电气简图的编制方法 系统图(框图)
- SJ2242-1982 散热器强制风冷热阻测试方法
- SJ/T11400-2009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小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空白详细规范
- SJ/T11401-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产品系列型谱
- SJ/T11396-2009 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蓝宝石衬底片
- SJ20965-2006 光电器件用氧化铍陶瓷载体规范
- SJ/T11410-2009 九针点阵式打印机芯通用规范
- SJ/T11397-2009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用萤光粉
- SJ/T11407.1-2009 数字接口内容保护系统技术规范 第1部分:系统结构
- SJ/T11395-2009 半导体照明术语
- SJ/T10631-1995 工艺文件的编号
- SJ/T11398-2009 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 SJ/T11402-2009 光纤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规范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