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电力行业标准(DL)】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4部分:制粉系统检修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0-27 15:17:47
  • DL/T748.4-200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L/T 748.4-2001

  • 标准名称: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4部分:制粉系统检修

  •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1-02-12
  • 实施日期:

    2001-07-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9.63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页数:

    59页
  • 标准价格:

    28.0 元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刘武成、张福银、王国春、张树伟、陈柏军
  • 起草单位: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归口单位:

    中国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提出单位:

    中国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制粉系统及其设备进行检修的工艺要点、质量要求适用于100MW及以上容量的蒸汽锅炉的制粉系统。其他锅炉的制粉系统检修可参照执行。 DL/T 748.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4部分:制粉系统检修 DL/T748.4-200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27.060.30
备案号:8378—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4部分:制粉系统检修
Guideofmaintenanceof boiler unitforthermal power stationPart4:Themaintenanceofpulverizedcoalsystem2001-02-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
DL/T748.4—2001
2001-07-01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综科教[1998]28号文《关于下达1997年电力行业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的安排制订的。
本标准对锅炉制粉系统检修起指导作用,藉此来指导编写各火电厂锅炉机组(制粉系统)检修规程及检修工艺卡。
鉴于我国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形式,编写的制粉系统以100MW以上汽轮发电机组的燃煤锅炉为主,其他机组可参照执行,
在锅炉设备的检修工作中,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标准虽然没有做出这方面的指导,但所有的劳动者和管理者都应该执行和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制度和规定。DLT748是一个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系列标准,标准编写的格式,除第1部分外,其他9部分均以表格形式为主,表头分为四栏,即:设备名称、检修内容、工艺要点和质量要求。采用一一对应的形式,便于检索和应用。DL/T748系列标准由下列10个部分组成:DL/T748.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1部分:总则DL/T748.2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2部分:锅炉本体检修DL/T748.3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3部分:阀门与汽水系统检修DL/T748.4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4部分:制粉系统检修DL/T748.5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5部分:烟风系统检修DL/T748.6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6部分:除尘器检修DL/T748.7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7部分:除灰渣系统检修DL/T748.8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DL/T748.9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9部分:干输灰系统检修DL/T748.10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10部分:脱硫装置检修本标准是第4部分:制粉系统检修本标准由中国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刘武成、张福银、王国春、张树伟、陈柏军。本标准由中国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file://C:\\d1k\\W146.htm
2005-2-16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总则
4钢球磨煤机检修
5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检修
6中速磨煤机检修
7风扇磨煤机检修
8给煤机检修
9给粉机检修
10排粉机检修
11一次风机检修
12密封风机检修
13螺旋输粉机检修
14粗细粉分离器检修
15煤粉管道检修
16原煤仓、煤粉仓检修
17制粉系统部件检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制粉系统及其设备进行检修的工艺要点、质量要求。适用于100MW及以上容量的蒸汽锅炉的制粉系统。其他锅炉的制粉系统检修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DL467—1992
磨煤机试验规范
DL/T748.1一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1部分:总则DL/T748.5一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5部分:烟风系统检修电安生[1994]227号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3总则
3.1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应按照DL/T748.1进行。3.2检修工作中应按照电安生[1994]227号规定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3.3磨煤机在大修前和大修后宜进行性能试验,试验方法按DL467进行。4钢球磨煤机检修
设备名称
4.1进出
口处短节
检修内容
4.1.1检查
及解体
file://c:\\dlk\\WJ46.htm
工艺要点
1检查漏风、漏粉情况,并
做好记录。
质量要求
2005-2-16
(弯头)
设备名称
4.1进出
口处短节
(弯头)
4.1.2检修
与补焊
检修内容
4.1.3回装
4.2.1衬板
与钢球检查
4.2.2更换
端部衬板
2检查进出口密封装置。
3检查进出口短节及护板的
磨损情况,确定更换或挖补部
4做好拆卸标记。
5解体
1测量短节与空心轴套之间
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或中心
偏差),确定地脚垫片厚度、地
脚位置。
2处理磨损部位:更换短节
内磨损护板,挖补短节磨损超
标部位。
3制作法兰垫片及密封装置
表(续)
工艺要点
1配制和安装短节台板垫
铁,复查垫铁位置,将垫铁就
位,找平校正。
2将短节吊装就位,校正,
保证安装间隙。
3校正进出口短节与热风、
煤粉管道联接法兰,使之处于
平行状态,紧固地脚螺栓。
4回装密封装置,密封填料
安装时使接口之间互相搭接
沿四周均匀紧螺栓。
5对弹簧压紧装置,检修弹
簧、螺栓,合格后安装。
6安装人孔门
1进筒体内检查衬板破损、
裂纹、磨损等情况,测量衬板
最小厚度。
2检查衬板紧固螺栓与固定
楔块的紧固情况,应无松动、
裂纹、脱落等缺陷。
3检查钢球破损、磨损等情
4选配钢球
1经检查确认端部衬板不合
格时应进行更换。
2拆卸防护罩及隔音罩。
file://C:\\dlk\\WJ46.htm
1短节与空心轴套之间的间隙:
推力侧:轴向间隙小于3mm,径向间隙为1mm~4mm,中心偏差小于2mm。
膨胀侧:轴向间隙为10mm~
20mm,径向间隙为1mm4mm,中
心偏差小于2mm。
2短节护板磨损厚度超过原厚度
70%时须更换
3短节内部磨损严重或漏粉,进行挖补后内表面要平整
质量要求
1短节与空心轴套膨胀侧轴向间隙按球磨机的出厂技术条件确定。2法兰连接螺栓应均匀紧固,密封垫完好,法兰联接处及人孔门盖处严密,不漏粉,不漏风。
3密封填料沿圆周方向与密封盘接触严密,四周均匀,紧力合适。4具有弹簧压紧密封装置安装填料不得被压圈箍得过紧,亦不允许有间隙,调整圆螺母,使圆螺母和密封压圈距离为25mm~30mm
1衬板磨损超过原厚度60%~70%
时须更换。发现裂纹时应及时更换。2钢球磨损后直径为15mm~20mm
的不超过20%,直径在15mm以下必须更换为合格的钢球。
3根据煤质情况选择钢球直径配
4钢球最大直径不超过60mm。
5钢球与衬板的硬度要匹配(建议钢球硬度低于衬板硬度HRC3HRC4)
1端盖无裂纹等缺陷。
2紧固螺栓无裂纹、损扣等缺陷。3衬板下衬填料厚度不超过
2005-2-16
设备名称
4.2筒体
4.2.3更换
筒体衬板
检修内容
4.2.3更换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筒体衬板
file://C:\\dlk\\WJ46.htm
3安装转动筒体用盘车工具
或卷扬机。
4拆衬板前先清除间隙中的
小钢球、煤块、杂物,然后松
开紧固螺母,旋下紧固螺栓,
拆下衬板。
5端盖母体检查。
6安装衬板时先垫好填料。
7安装衬板时可以内外圈同
时进行,安装校正间隙后,穿
入螺栓并紧固,筒简体转180°
再安装另半部衬板。
8冷紧固螺栓。
9热紧固螺栓
1检查筒体衬板,不合格时
需更换。
2拆卸保护罩、隔音罩。
3安装盘车装置,甩出钢
球,清除筒体内杂物
表 (续)
工艺要点
4拆卸局部衬板。
首先查明拉紧楔块所在位
置,将这排拉紧楔块转到旁下
侧,卸下紧固螺栓。然后将拆
卸紧固螺栓的楔块转到最下
方,拆下楔块并逐排拆除旧衬
板。在拆卸过程中要采取防止
筒体靠重力自转措施。
5拆卸全部筒体衬板。
首先在简体内用电焊将紧固
螺栓与楔块焊接牢固,对于每
一圈有一个或两个楔块的,均
只将一个楔块与紧固螺栓焊牢
固;对于每一圈四个楔块,应
将两对应楔块及紧固螺栓焊
牢。用盘车装置(或卷扬机)转
动筒体,使上述楔块转至筒
顶,筒体内无人后松开紧固螺
母,拆除紧固螺栓,使楔块与
上半部衬板一起脱落,将脱落
的衬板与楔块运出筒体外。
6拆卸全部衬板后拆卸剩余
固定楔块。
7检查筒体变形、裂纹及凹
10mm。
4衬板与衬板之间隙为2mm
5紧固螺栓要有防止螺母松动措
6冷紧衬板紧固螺栓时方头应在槽内彻底落实;运行4h~8h后热紧螺栓,紧力适当。
7运行无漏粉、漏风等现象,紧固螺栓无断裂现象
1衬板磨损厚度超过原厚度60%~70%时,必须更换。
2出现裂纹、重皮、破损等缺陷的衬板需更换,
3楔块的槽深一般为20mm~
30mm,应保存备用
质量要求
紧固螺栓方头一般要求为0mm
30mm,螺栓完整时可保存备用。4新衬板要有制造技术资料,检查几何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后方可使用。
5同一筒体可以安装不同厂家的衬板,筒体内同一圈衬板必须是同一厂家的产品。
6筒体内部局部凹陷超过10mm时
要挖补。筒体挖补面积超过0.5m2时必须磨制坡口,坡口为30°,对口间隙为1mm,筒体内表面平齐误差不超过0.5mm,焊缝无裂纹、漏焊等缺陷。
7如果因固定楔块方孔太大,可在方孔内加垫调整方头衬入深度,但垫必须与楔块焊牢。
8穿过筒体和楔块的紧固螺栓、密封垫圈下面必须垫有密封填料。9衬板与筒体间的垫料为8mm~
10mm;要求垫料整齐、厚薄一致、接缝严密。
10安装后衬板不允许有任何窜动现象,沿圆周方向衬板的最大间隙不2005-2-16
设备名称
4.2筒体
检修内容
4.2.3更换
筒体衬板
file://C:\\d1k\\WJ46.htm
陷等缺陷,检查螺栓孔处的裂
纹;对有缺陷的筒体进行挖补
焊接。
8检查测量拆卸的衬板厚度
等几何尺寸,新旧衬板不得混
9按照厂家图纸对衬板进行
清点、编号及分类堆放,并逐
件检查几何尺寸;紧固螺栓,
螺母及垫圈均应清理干净。
10准备好顶装衬板的专用
工具及搬运工具。
11衬板安装顺序为:宜先
安装端衬板,然后铺设筒体衬
板;对于锥形筒体,则由大径
向锥体方向铺设。
12筒体圆周方向具有四块
楔块的安装(可采用下述工
a)将筒体压紧楔块位置转到
下方,然后固定筒体,固定必
须牢固可靠,保证施工安全。
b)从筒体最低点向两侧铺设
填料。
c)安装筒体两侧固定楔块,
调整好固定楔块的安装中心和
水平位置,然后紧固好
表 (续)
工艺要点
d)从筒体两侧铺设衬板,最
后安装压紧楔块,并将螺栓固
定好。
e)严格检查固定楔块、压紧
楔块的固定情况,然后转动筒
体180°,再用同样方法铺设剩
余半面衬板。
f)最后逐一拧紧每排紧固螺
栓,并检查衬板固定牢固性。
13筒体圆周方向具有一块楔
块的安装(可采用下述工艺):
a)将筒体具有楔块位置转到
水平线以下30°左右,将楔块
与紧固螺栓拧紧。
b)从楔块开始沿筒体圆周方
向铺设厚度为8mm~10mm的
垫料。
大于15mm。
11衬板与筒体接触应良好,连续悬空面积不得超过30%
12在衬板安装过程中必须有可靠安全措施,防止筒体自转或衬板跌落质量要求
2005-2-16
设备名称
4.2筒体
4.2.4衬板
检修内容
4.2.5热紧
4.2.6空心
轴套检查
4.2.7空心
file://C:\\d1k\\WJ46.htm
c)从楔块开始沿筒体圆周方
向铺设衬板,且超过筒体中心
线以上1/2位置。
d)衬板铺设同时要在筒体的
内壁穿过衬板缝隙焊出4~5块
钢板,以备用于拉撑生根件。
e)在简体长度方向衬板波浪
窝内用少133×4.5钢管做支撑
架,保证衬板压紧固定。
f)用盘车装置将筒体已装的
衬板部分旋转到顶部,并固定
筒体防止自转。
g)按着顺序铺设剩余衬板,
当铺设到圆周方向楔块最后
块衬板时,解开紧固螺栓,将
最后一块衬板装入再拧紧螺
h)检查衬板安装固定情况,
拆卸固定架,拆除支撑生根
j)热紧螺栓
1衬板出现局部缺陷或局部
损坏时可进行修补。
2检查紧固螺栓断裂、脱落
情况。检查紧固螺栓部位有无
漏粉情况。
3检查脱落及不合格的衬板
和楔块。
4检查端衬板的损坏情况
表(续)
工艺要点
当球磨机投风粉运行4h~8h
后,要停止球磨机运行,使用
力矩扳手进行热紧衬板紧固螺
1检查联接螺栓有无断裂、
脱落。
2当发现联接螺栓断裂时,
应检查空心轴与空心轴套配合
情况、空心轴套与端瓦的膨胀
间隙。
3检查密封盘根磨损程度。
4检查密封盘、空心轴套与
进出口短节处密封装置的磨损
1活密封盘(与空心轴套为两
1用电火焊修补衬板时,应对衬板进行预热处理,预热温度应根据具体材质而定。
2补齐紧固螺栓,不得用钢球堵
3补齐脱落及不合格的衬板。
4端衬板可进行挖补,补焊钢板厚度宜大于20mm
质量要求
热紧螺栓时紧力要适当,紧力应符合图纸或资料中的规定
1联接螺栓应完整、牢固。
2空心轴与空心轴套应配合良好,四周接触均匀紧密,空心轴套与端面衬板的膨胀间隙不小于5mm,并在此间隙内填塞涂有铅油的填料
1活密封盘磨损厚度不得超过原厚2005-2-16
设备名称
轴套检修
检修内容
4.2.8主轴
承检修(乌金
瓦滑动轴承)
体)磨损超标时可翻身使用,翻
月130%。
身后再磨损超标时需更换。
2固定密封盘(与空心轴套为
一体)磨损超标时可改为活密封
盘翻身使用。
3空心轴套的螺旋纹肋磨损
严重时可堆焊纹肋或更换。
4检查空心轴套应完好,其
与空心轴配合尺寸及螺孔位置
应符合要求。
5拆卸固定螺栓,顶出空心
轴套。
6将空心轴套各结合面涂以
黑铅粉,装入空心轴内就位,
装上固定螺栓,加上制动垫
圈,固定。
7安装时要注意根据筒体的
旋转方向确定螺旋管的旋转方
向,即入口端与筒体转向相
同,出口端与筒体转向相反。
8有稳定销钉的,要按稳定
销钉孔定位校正同心度;无稳
定销钉的,可按螺旋管与空心
轴孔的上下左右四点径向间隙
来找正同心度。
9螺旋管外壁包上填料,并
用铅丝捆绑固定。
10装入空心轴孔后,紧固
端部法兰螺栓,另一端与空心
轴孔径向间隙用钢筋填补,并
点焊固定
表(续)
工艺要点
1检查与测量,并做好记
2拆卸注油管、冷却水管。
3拆卸瓦盖。
4用塞尺测量主轴承接触
角,测量瓦口间隙,测量推力
间隙及膨胀间隙。
5检查球面接触情况,检查
基础及螺栓。
6用水平仪测量筒体水平。
7检查空心轴应无裂纹及损
8检查球面结合处应有装配
file://C:\\d1k\\WJ46.htm
2固定密封盘磨损厚度不得超过
5mm。
3螺旋管的旋转方向要正确。
4螺旋管与空心轴孔同心度误差不大于1mm。
5螺旋管与空心轴之间垫料厚度为5mm~10mm
6螺旋管与端盖衬板间隙大于
5mm。
7轴套配合间隙要符合图纸要求
质量要求
1油水管道无漏泄现象。各部螺纹完好。
2乌金瓦应完好,无裂纹、损伤、脱胎等现象。
3乌金脱胎面积在接触角度内大于25%时,应更换新瓦或重新浇铸乌金。
4空心轴颈表面应光洁、无伤痕、锈迹、凹坑,轴颈表面轴向平整度误差小于0.05mm。
5主轴承研修。
a)接触角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规定,一般定为70°~90°。
2005-2-16
设备名称
检修内容
4.2.8主轴
承检修(乌金
瓦滑动轴承)
file://C:\\dlk\\WJ46.htm
印记,如无,则应打上印记。
将上述检查做好记录,如果
有缺陷,及时处理。
9主轴承研修。
a)拆卸齿圈保护罩及筒体下
部隔音罩。
b)顶筒体。
1)按规定检查起重工具。
2)四个千斤顶落地要实稳,
托带与筒体接触要好,使四个
千斤顶均匀受力。
3)在顶起上升时一定要防止
水平游动,四个千斤顶要起升
一致,每上升10mm~20mm要
检查大瓦和空心轴的间隙,要
求四角的间隙一致,并在筒体
下部加枕木,以防止千斤顶下
落损坏乌金瓦。
4)筒体顶起后应立即支垫牢
固,以免千斤顶长时间受力而
下降,可用枕木和楔子垫好,
然后拆卸千斤顶。
5)筒体的顶起高度以能将主
轴承吊出为准。
c)抽出乌金瓦,并将其吊放
到可靠位置,使乌金面向上,
严禁悬挂检查。
d)再次详细检查空心轴,检
查伤痕,测量圆度及圆柱度时
将轴周向分成四等分,全长找
出三点进行测量,并做记录。
e)将大瓦清洗干净,检查乌
金无裂纹、砂眼及烧损现象,
检查应无脱胎现象。
表(续)
工艺要点
f)若发现乌金瓦有裂纹、夹
渣、气孔、凹坑、碰伤及脱胎
等缺陷,进行处理。
g)主轴承乌金瓦刮研。
1)轻研。
一清洗轴颈和乌金面,擦
净吹干,做好标记。
—一在空心轴上研磨区域涂
以少量红丹粉,将乌金瓦扣于
轴上,筒体不动,反复转动乌
b)乌金瓦两侧(瓦口)间隙总和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规定,一般为轴颈直径的1.5%~2%,并开有舌形下油间隙。
c)乌金瓦与轴颈接触均匀,用色印检查,每平方厘米达到23点;接触面积要大于85%,研瓦不能用待用轴颈,接触点要清楚,不得模糊一片,不是点的地方要多刮2~3次,以利润滑。
d)推力间隙要符合设备技术资料规定,无规定时一般为0.5mm~
1.2mm,两侧间隙差不大于0.15mm,推力盘两边的间隙相差应小于
0.05mm;推力面应刮研,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少于1点;接触面积应大于65%,分布均匀,乌金瓦的推力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过渡圆弧不得有接触。e)膨胀间隙要符合设备技术资料规定,无规定时一般取16mm~20mm。质量要求
f)台板与球面座接触应良好,每30×30mm2内不少于1点;接触面积大于75%;周界局部间隙小于0.1mm,每段间隙长度不超过100mm,累计长度小于周界总长的25%。
9)主轴承的内壁包括上盖、油槽、注油孔和回油孔等必须彻底清理干净,不得有尘土、型砂、毛刺等,保证油路畅通。
h)主轴承水室要清理干净,保证畅2005-2-16
设备名称
4.2筒体
检修内容
4.2.8主轴
承检修(乌金
瓦滑动轴承)
金瓦,使滑动距离约100mm左
右,数次后将乌金瓦吊起翻
倒,检查瓦与轴配合情况,进
行刮研。
一承力瓦刮研时应考虑膨
胀后的实际位置,在冷热工作
位置范围反复研磨。
2)重研。乌金瓦经过轻研
后,将筒体放在已校正的轴承
上,不加润滑油,用盘车装置
或卷扬机转筒体35圈,然后
顶筒体,抽瓦,刮研。
3)刮瓦。首先要开油膛(瓦
口),油膛间隙宜采取急剧过渡
陡形油膛,过渡段约30mm。
刮瓦时要注意接触点达到标
准,接触点要硬,要清楚,不
得模糊一片,不是点的地方要
多刮2~3次,具体油膛要求按
设备有关技术资料执行。
h)清理大瓦冷却水室。
j)检查大瓦油封及油毛毡与
空心轴颈接触情况,油封应完
好,油毛毡老化或损坏时应更
换。新油毛毡应先用机油浸
泡,安装后应与轴颈四周接触
良好,但不宜过紧,以免轴颈
温度过高。
k)放筒体。将大瓦放进瓦
座,四个千斤顶要同时下放,
每降落10mm~20mm应检查大
瓦与空心轴颈四周间隙,并使
之一致,筒体应平稳地降落在
大瓦上,不允许冲击。
表(续)
工艺要点
1)用塞尺测量空心轴颈与
大瓦两侧间隙,不同厚度塞尺
的塞入长度应符合该类型球磨
机的技术规定。
2)测量接触角、瓦口间
隙、推力间隙、膨胀间隙、球
面接触情况,并做好记录。
m)用U形玻璃管水平仪测量
筒体水平,超过标准时应调整
座垫至合格
file://C:\\dlk\\WJ46.htm
质量要求
m)简体水平误差不得超过每来
2005-2-16
动装置
设备名称
4.3传动
4.3.1传动
装置检修准
备工作
查大小齿轮
检修内容
查大小齿轮
file://C:\\d1k\\WJ46.htm
n)紧固台板螺栓时要参考原
安装标记。
P)清理喷油管孔,使其流
畅,下油均匀;验收合格后安
装上瓦盖。
q)检修更换各填料、垫料、
线麻胶垫等:检查主轴承密封
毛毡,用0.2mm的塞尺测松紧
适宜,否则要进行处理。
r)检查主轴承地脚螺栓,清
除油垢,用手锤检查螺母,若
发现松动现象,需拆下清洗后
重新紧固。
s)恢复油系统、水系统、保
护罩、隔音罩、围栏
1准备好起重工具,清理零
部件堆放位置。
2拆卸传动装置联轴器保护
罩,解开联轴器,拆卸传动齿
轮罩,拆卸油管路
1检查大小齿轮,发现掉齿
及裂纹时必须更换。
2用色印法检查大小齿轮的
啮合程度,啮合面达不到要求
的应用齿轮卡尺测量并修整齿
形,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3用齿轮卡尺或样规检查大
小齿轮的磨损程度,齿轮允许
翻身使用。
4用塞尺测量大小齿轮啮合
的各部间隙,并做好记录。各
部间隙超过标准时应进行齿形
修整或调节,直至合格。
表(续)
工艺要点
5检查大齿轮结合面及大齿
轮与筒体法兰结合面紧固螺
栓,有缺陷的要更换,松动的
需重新紧固。
6检查小齿轮轴,发现裂纹
时应更换。检查轴颈的磨损、
过热。
7检查大小齿轮硬度,低于
标准时应采取表面淬火处理。
8必要时应检查小齿轮轴颈
处圆度、圆柱度、轴弯曲度,
9)主轴承密封填料应为质量良好、紧密的细毛毡,厚度适宜:毛毡裁制要平直,接口处应为阶梯形:毛毡与轴接触均匀,紧度适宜,压填料的压圈与轴的径向间隙均匀,一般为3mm~4mm
起重工具应符合有关规定
1大小齿轮无掉齿和裂纹现象。
2大小齿轮啮合面沿齿长度及高度方向接触均不应小于75%。
3大齿轮节圆上的齿弦厚度磨损达5mm时,应翻身使用,已经翻身使用的大齿轮再磨损5mm时,应补焊或更换;小齿轮节圆上的齿弦厚度磨损达3mm时,应翻身使用,已翻身使用,再磨损3mm时,则更换。
4大小齿轮啮合的齿顶间隙为5mm~8mm,两端测出的齿顶间隙差值不应大于0.15mm。
质量要求
5结合面紧固螺栓应完整,无松动现象;结合面局部用0.05mm塞尺,塞入深度小于20mm,长度小于30mm。6小齿轮轴无裂纹及轴颈磨损。
7大齿轮的齿面硬度为HB280~
HB300,小齿轮的齿面硬度为HB350~HB400。
8小齿轮轴的弯曲度不大于
0.1mm,圆柱度不大于0.01mm,轴颈圆度不大于0.05mm
2005-2-16
换大齿轮或
大齿轮翻身
4.3.4更换
小齿轮或小
齿轮翻身使
超过标准时应更换
1拆大齿轮密封罩,放到指
定地点。
2拆筒体联接螺栓及大齿轮
结合面螺栓,检查修理。
3拆下大齿轮半圈(或1/4
圈),绑扎好,安全放置指定地
点,再拆余下部分。
4将清理干净的大齿轮及组
件,在平整的地面或平台上预
装,检查结合面接触情况、定
位销的接触情况。
5新齿轮应用齿轮卡尺或样
规测量齿形和齿距,其误差不
大于图纸要求,
6大齿轮安装。将大齿轮
半(或1/4)就位带上螺栓,转
180°(或90°),再将其余部分就位带上螺栓,装入销钉后紧
螺栓。
7利用四个百分表测量轴向
及径向晃动,超标时可加垫调
8更换新大齿轮或大齿轮翻
身使用时,均应进行大小齿轮
啮合度、齿顶间隙、齿侧间隙
的检查与测量,并要达到标
9反转使用时对螺旋线进行
处理。
10恢复大齿轮罩
1拆下联轴器,采取无损探
伤法检查轴颈,检查键槽。
2利用压力机顶下小齿轮,
并更换新齿轮。当需要对新齿
进行加温时,应均匀加热,且
温度不得超过250℃。
3将新的小齿轮或翻身使用
的小齿轮与轴装配好,吊装到
轴承座上,并就位。
4测量齿顶与齿背间隙,根
据齿顶两端测出的齿顶与齿背
间隙校正小齿轮。
5安装轴承与联轴器,恢复
密封罩
表(续)
file://C:\\d1k\\WJ46.htm
1大齿轮预装时,对口结合面接触不小于整个面的75%,对口结合面的定位销与圆柱孔接触应不小于80%。2新大齿轮与筒体组装时,应将结合面处油泥、锈皮及毛刺清理干净,组装时用塞尺检查对口接触面的接触情况。
3大齿轮轴向晃动应不大于0.8mm1.2mm,径向晃动应不大于0.7mm~1mm。
4新大齿轮安装与小齿轮啮合的背向间隙不得超过0.25mm
1轴颈无缺陷,键槽无损伤。
2小齿轮晃动量不得超过0.25mm
2005-2-1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