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机械行业标准(JB)】 振动时效效果 评定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1-10 16:09:15
  • JB/T5926-2005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JB/T 5926-2005

  • 标准名称:

    振动时效效果 评定方法

  • 标准类别:

    机械行业标准(J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05-03-19
  • 实施日期:

    2005-09-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73 M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机械制造>>无屑加工设备>>25.120.30模制设备和铸造设备
  • 中标分类号:

    机械>>通用加工机械与设备>>J61铸造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页数:

    6页
  • 标准价格:

    10.0 元
  • 出版日期:

    2005-09-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刘久明、汤小牛、张勇、赵显华
  • 起草单位:

    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济南西格马科技有限公司等
  • 归口单位:

    全国铸造机械标委会
  • 提出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 JB/T 5926-2005 振动时效效果 评定方法 JB/T5926-2005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 25.120.30
备案号:15680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926--2005
代替JB/T5926-1991
振动时效效果
评定方法
Vibrating stress relief effect-Evaluation methods2005-03-19发布
2005-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otjpg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振前分析,
振前准备.
试振工件,
工件的时效处理
振动台时效
悬臂时效,
5效果评定方法
参数曲线观测法
工件尺寸稳定性检测法
残余应力检测法
JB/T 5926--2005
JB/T5926—2005
本标准代替JB/T59261991《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本标准与JB/T5926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更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术语内容;
-增加了振动台时效要求;
将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细化,分为单件、大批量工件、振动台三种形式。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西格马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立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久明、汤小牛、张勇、赵显华。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B/T5926--1991。
1范围
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JB/T 5926—2005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钛及其合金)等材质的铸件、锻件、焊接件、模具、机械加工件的振动时效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JB/T5925.2机械式振动时效装置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JB/T5925.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激振点excitativeposition
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的夹持点。3.2
振型excitedmode
工件共振时,当某一点位移达到最大值的瞬间工件各点的位移形成的线或面。3.3
节点modenode
时效时工件受周期性交变载荷的作用产生谐振,振幅最小处,称为节点。节点连成的线即节线。3.4
主振频率mainexcitativefrequency在激振装置的频率范围内,引起工件谐振响应的频率中,能有效降低残余应力的频率叫主振频率,其余叫附振频率。
4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4.1振前分析
4.1.1根据工件结构、尺寸材质、时效要求、残余应力场分布,分析判断所需有效振型,必要时分析以后工作状态、工况下工作应力大小及分布及其失效形式。4.1.2工件不应有超过标准规定的缩孔、夹渣、裂纹及虚焊等缺陷。4.2振前准备
4.2.1在预测的有效振型的节线附近弹性支撑工件,支点应尽量少,工件的支撑应平稳、安全。4.2.2特殊工件的支撑以振动阻力小且平稳为准。4.2.3激振器应固定装在工件刚性较大且振幅较大处。4.2.4拾振器应固定装在远离激振器且在振幅较大处。1
JB/T5926—2005
4.3试振工件
4.3.1选择激振器偏心距,由小到大使工件在最大工作转速区间内产生共振。4.3.2全程扫频、寻找共振峰,确定主、附振频率及扫频范围,按主振频率的振型调整支撑点、激振点、拾振点及方向。
4.3.3以主振频率激振工件,调节偏心距。调节的原则是装置不过载且工件关键部位动应力的峰值介于该部位工作应力的1/3~2/3处。4.4工件的时效处理
4.4.1对工件进行主振(必要时进行附振),振前扫频打印振前扫频曲线,4.4.2在亚共振区选择频率主振工件,该频率下工件关键部位动应力的峰值应介于该部位工作应力的1/3~2/3处。
4.4.3主振工件并打印振中时效曲线。4.4.4需要多阶共振时应打印每次谐振的时效曲线。4.4.5对工件进行振后扫频并打印振后扫频曲线。4.4.6有些工件可作多点激振处理,是否调整支撑点、拾振点由用户根据工艺要求决定。4.4.7时效时间确定:
当a--t曲线出现5.1.2中a)或b)的情况后让电动机再持续旋转3min后结束时效,一般累计振动时间不应超过40min。
4.5振动台时效
4.5.1对于无法直接激振及有特殊要求的工件,应选择振动台时效。4.5.2按4.1.1对工件做振前分析,根据工艺要求装卡,可选用工件在振动台上悬臂、单个工件与振动台固定、多个工件之间以串、并联方式全部固定成一个整体等联结方式。4.5.3装卡系统应方便、快速、牢固,装卡应避开节线。4.5.4按振动台与工件组成的整体振型支撑、装卡、试振。4.5.5进行振前扫频、时效、振后扫频并打印相关曲线数据。4.6悬臂时效
4.6.1对某些弹性支撑方式频率较高的工件,可选择悬臂方式降频。4.6.2按4.1.1对工件做振前分析。4.6.3将工件需重点时效的一端固定在高刚性的台子边缘,激振器、拾振器固定在另一端。4.6.4按4.3试振工件。
4.6.5进行振前扫频、时效、振后扫频并打印相关曲线数据。5效果评定方法
5.1参数曲线观测法
5.1.1可根据振动时效中打印的时效曲线(a-t曲线)或振后扫频曲线(an曲线)相对振前扫频曲线的变化来监测。
5.1.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判断工件已达到了时效效果:a)a—t曲线上升后变平;
b)a-t曲线上升后下降然后变平;c)a-n曲线振后加速度峰值比振前升高:d)an曲线振后的共振频率比振前变小;e)a--n曲线振后的比振前的带宽变窄;f)a--n曲线共振峰有裂变现象发生。2
2工件尺寸稳定性检测法
JB/T5926—2005
可将振后工件与不时效或热时效工件进行下列项目的比较:精加工后精度、长期放置精度、加动载荷后精度、切割释放变形,结果应达到工艺要求。5.3残余应力检测法
5.3.1可使用X射线衍射法、盲孔法和磁测法。5.3.2检测点应选在工件的重点部位或有效振型的重点部位。5.3.3被振工件振前、振后的残余应力检测点数均应大于五个点。5.3.4用振前残余应力平均值(应力水平)、振后残余应力平均值来计算应力消除率,焊接件的应力消除率应大于30%,铸、锻件、模具、机加工件的应力消除率应大于20%。5.3.5用振前各点残余应力对其平均值的差值的最大值去比较振后的该最大值来衡量应力均化程度,振后的应小于振前的。
人民共和
机械行业标准
振动时效效果免费标准bzxz.net
评定方法
JB/T5926—2005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开本890mm×1240mm
1/16·0.5印张·11千字
2005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0.00元
书号:15111·7628
网址:http://www.cmpbook.com编辑部电话: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779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机械行业标准(J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