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7-27 06:09:42
  • GB9662-1988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 9662-1988

  • 标准名称: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88-08-19
  • 实施日期:

    1989-01-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575.27 KB

标准分类号

  • 标准ICS号:

    医药卫生技术>>11.020医学科学和保健装置综合
  • 中标分类号:

    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7放射卫生防护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12, 字数:20000
  • 标准价格:

    10.0 元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88-08-19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
  • 归口单位:

    卫生部
  •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管部门:

    卫生部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原则是根据GB 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并参照ICRP、IAEA等国际组织的有关建议制定的。本原则给出电离辐射事故时,对公众采取应急防护对策的干预水平、工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以及重建正常工作秩序的防护原则要求。必须强调指出,各种类型核设施、各种放射性核素生产和应用单位以及一切产生和应用射线装置的单位都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和遵循最优化原则,执行有关法规,避免电离辐射事故的发生。 GB 9662-1988 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 GB9662-1988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离福射事故干预水平
及医学处理原则
Guideline on intervention levels and medical managementin the event of radiological accidentUDC 614. 898. 5
616-07/08
GB9662—88
本原则是依据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并参照1CRP、IAEA等国际组织的有关建议制定的。本原则给出电离辐射事故时,对公众采取应急防护对策的干预水平、I.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以及重建正常工作秩的防护原则要求,必须强调指出,各种类型核设施、各种放射性核素生产和应用单位以及切产生和应用射线装置的单位都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行针和遵循最优化原则,执行存关法规,避免电离辐射事故的发牛。
1电离辐射事故的放射防护
1.1对电离辐射事故进行干预所遵循的防护原则1.1.1为避免发生非随机效应,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限制个人的受照剂最,使之低于可引起非随机效应的剂量阐值,
1.1.2应该限制随机效应的总发生率,使其达到可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值。1,1.3采取任何一种防护对策时,应进行最优化的判断和权衡。避免采取得不偿失的应急措施,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1.2电离辐射事故时所产生的剂量范用很大,既可发生随机效应,也可产生非随机效应。评价非随机效应,最适宜的量是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单位是Gy(rad)。不管何种类型的电离辐射或吸收介质,均可应用。评价随机效应,表示个人危险度的量是受照器它或组织的有效剂最当量,单位是Sv(rem)。化l在有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人剂量照射时,不宜来用。1.3电离辐射事故时,不仪要评价受照个人的剂量水平,也要评价在人群中导致有害健康的总效应,集体有效剂量当量可用来粗估人群随机效应的发生率。1.4在电离辐射事故中放射防护和医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照射(局部照射、全身照射)、内照射、皮肤β射线烧伤以及各种复合照射。2电离辐射事故时,对公众采取应急防护对策的干预水平2.1发生严重电离辐射事故时.对公众采取应急防护对策的干预水半的建议值如表1所列。W.全身照射
受到主要
照射的肺、
甲状腺和
其他器宦
GB966288
表 1大型核设施事故.释放大量裂变产物和活化产物时对公众采取对策的干预水平预期剂量当量
5~ 100(0. 5 ~- 10)
100-- 500:10-~ 50)
2>500(50)
<250(25)
250--500(2550)
500~5000(50--500)
5 000(500)
注;其他器官不包括生殖腺和眼幕体。--般性指施一
用稳定性痰
不必要
有必要
隐蔽、服
严历措施
不必要
不必要
必须(特别注意对孕女1.儿
童的防护)
必须,直到撤离前
不必要
有必要
必须(特别注意对孕妇、儿
童的防护)
必须,直到触离前
国家土管部门报据儿体特定
条件判断后,叮以考虑撤离
尽必要
不必要
因家上管部门银据具体待
定条科判断后,考康撤离
2.2事故情况变化多端,不可能推荐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通用干预水平。对不同对策限定一个剂望范围是合适的(在此剂量范围内,由防护人员针对特定条件提出可供实用的干预方案)。低于此剂册限值的下限,采取对策不认为是恰当的;高于此剂量限值的上限,采取对策无疑是必要的。2.3在事故发展阶段,因工作的特殊要求,需留少数人员(包括非放射职业人员在内)坚守.1作岗位面有可能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可按有计划的特殊照射加以控制,其有效剂量当在-一次事件中不应大于100msv(10rem),一生中不应大于250mSv(25rem)。同时,任-幕官或组织所受的年剂当量不得超过;H 最(最品标)≤150 mSv(15 rem);Hr(其地胖书要)≥≤500 mSv(50 tem)。2.4事故后期,为了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部分人员(包括非放射职业人员在内)有可能参与对建筑物、设备等进行去污或放射性度物处置等活动,可按成射工作职业照射加以控制,第一年内的内外照射剂量当量总和不应超过50mSv。2.5当大型核设施事故时,为了限制放射性污染物品或食物在国内、外市场流通、销售或贸易,事故:第一年内个人的年剂量当量应不大于5mSv(0.5rem),尔后的年剂量当量应按1mSv(0.1tem)加以控制。
2.6每年10-以下的危险度可以被公众中的任何个人所接受因而,关键居民组的详剂量当在5mSv(0.5tem)以下时,可以不采取任何干预对策。2.7在防护实践中应当特别注意孕妇、儿童受照射的问题,尽可能降低他们的受照剂景水平。2.8分次照射的放射损伤反应较一次受相同剂量照射的摄伤为轻。在数周或数月内的慢性照射较短期内一次接受相同剂量照射的危险度要小。2.9无论事故大小、程度如何,都会给社会带来一定影响,要重视事故片的作处理、依照国家有关核安全及放射防护法规、标准,对事故的起因、技术处理和后果,进行必要的卫评价。3工作人员应意射的剂量控制
3.1应急照射必须事先经过周密计划,由本单位领导及防护负责人批准。参加应急的人员是受过专门牛由阻千二
W.全身 : 0. 25 Sv(25 rem)
四肢:1. 0 Sv(100 rem)
眼晶体:0.15Sv(15rem)
其他单个器官或组织:0. 5 Sv(50 tem)GB 9662-- 88
3.3为了抢救生命或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有必要接受高宁3.2条所列的剂量时,应由1.级主管部门根据本标准附录正(参考件)所列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权衡利整做出决定。3.4应急人员在象与抢救I作时,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内、外照射和表面污染,3. 5接受龙急照射前,率先使用抗放射药物,3.6对接受应急照射的人员给以医学观察,并将其受照剂量和观察结果详细记入健康档案。4电离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4.1对电离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的一般原则4.1.1首先应尽快消除有害因的来源,问时将事故受照人员撤离现场.检查人员受危害的程度。并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同时向级部门报告。4.1.2根据电离辐射事故的性质,受照的不同剂鼠水平,不同病程,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和治疗措施。在抢救中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外伤、出血和休克等,对估计受照剂较大者应选用抗放射药物,4.1.3对疑有体表污染的人员,首先应进行体表污染的监测,并迅速进行去污染处理,防止污染的扩殿。
4.1.4对电离摘射事故受照人员逐个登记并建立档案.除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外,尚应根据其受照情况和损伤程度进行相应的随访观察,以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远期效应,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自的。4.2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4.2.1只期剂量估算可根据受照人员的初期症状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并参照物理剂量的估算结果,速作出病情的初步估训[见附录C(参考件)]。有条件考可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适用剂量范用为0.25~5.00Gy)和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等作进--步的生物学剂量估算。4.2.2受照剂量小于0.|(iy者只作般医学检查,确定是否需治疗;受照剂量大于0.25Gy者应于以对症治疗;对受照剂量人于0.5Gy者,应住院观察、并给予及时治疗;受照剂量大于1Gy者,必须性院严密规察利治疗。
4.2.3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人,应根据B8280《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采取综含性治疗。
4.2.4对伴有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病人.应根据G38282放射性皮肤妆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分度诊断和治疗,
4.3用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始理源则4.3.1放射性核素可分别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甚至完好的皮肤进入体内带成内照射损伤。4.3.2内照射放射病人应根据GB8284《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测则诊声治疗4.3.3内照射的判定可据污染史(事敏性质,事做现场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入体途径等),生物样品的测定分析(如血,尿、粪及其他内容物等)和全身或靶器宫的敏射生测最及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尔。依据体内放射性核素的类和器皆内沉积量及受照时间估算剂。4.3.4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的医学处理4.3.4.1尽早清除初始进入部位的放射性核索,包括:彻底洗消体丧沾染,防止活染物的扩散。疑有吸入时,应清拭旁腔、含嗽、扶痰·必要时使用局部血管收缩剂。有摄人时,可催吐、洗胃、使用缓泻剂利斑吸收药物。
WGE 9662—88
4. 3. 5对超过2个年摄入量限值(ALI)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人员应进行医学观察及相应的治疗;超过20个ALI者属于严重内照射,应进行长期,严密的医学观察和积极治疗,注意远期效应。4.4内外混合照射时的医学处理可参照4.2及4.3条进行。伴有体表创伤时,可用生理水,络合剂反复冲洗。对用生理盐水和络合剂难以去除的污染,可考惠于术切除。5放射性污染控制的原
5.1沾污事故有人体污染、室内污染和室外环境污架等三种情况。5.2发生污染性事故时,首先控制污染,保护好事故现场。阻断切扩散污染的可能途径,如暂时关闭通风系统或控制载带放射性核素的液体外溢,或用物体吸附或避遮盖密封,防止污染再扩散。5.3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出人现场.或开路障、或用明显线条标记出污染的边界区域及其污染程。由媒离区进人清区,要通过缓冲区,确保清洁区不受放射性的污染。5.4进入污染区必预穿戴个人防护用具、通过缓冲区进入污染区。5. 4. 1从放射污染区出来的人员,要进行个人监测,于、腔、头发,鞋要给以特别注意,其次是臀部、膝、糖口等处。
5.4.2由污染区携出的物品、设备,必须在缓冲区经过检查和处理,达到去污标准后,才能带入清洁区。5.4.3污染的监测结果必须记录,用一定面积的平均计数率值表示。如监测地板、大花板墙表啦用1 000 cm2上的平均计数率值,其他表面.如桌、衣服等用300 cm.皮肤污染测量用100 cm2,最容易受污张的手指尖和手掌,按30cm计算之。5.5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限值
任何表面受到放射性污染,应及时采取综合去污措施,尽可能清洗到本底水或按表2列出值进行控制:
污染装面
手、皮联、内衣、工作袜
工作激、手套.工作鞋
设备、地面、靖
a放射性物质(Bg/cm)
3. 7 × 10 -3
B放射性物质(Bu/em2)
3. 7×10-1
3. 7×100
3. 7×10#
5.5.1污染时间愈久,敏雄以去污。手、皮肤受到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去污效率高,对皮肤无刺激,不会促进吸收的去污剂进行清洗。其他表面污染,应采取适当措施清除污染。对固定性污染、控制水平可以适当提高,低不得超过表2中列出值的5倍。5.5.2最大能量小于0.3mev的放射性物质污染,其表面污染的控制数值可以为表2中列出值的5倍。
5.5.3对低,中毒组放射性核素,控制水平可放宽10倍。5.5.4设备与用品,经仔细清洗后,其污柒水平本大于表2中所列出值的五1分之时,经放射防护部门测册许可后,可在一般工作中使用。5.6个人去污时用肥启,温水租软毛刷认真擦洗。洗消时要按顺序进行,先轻后重,防止交叉污染。要特别注意手部,尤其是指甲沟、手指缝。必要时可用弹力粘离数贴2~3h。揭去粘音再用水清洗,对去除残留性污染有较好效果。或采用特种去污剂见附录D(参考件门。擦洗头发一般用大量肥皂和水,要特别注意防止肥皂泡沫流入眼精、耳、鼻和嘴。每次洗消前后要进行监测,对比去污效率。除污染的废水须收集,经监测后方可情处理。57受过严重效射性污边的车缅或设各.甘走面留缺经险污达到了许可水平,侣是,当检够,拆卸内部W.A1电离辐射事故radiological accidentsGB 9662—88
附录A
名词术语解释
(参考件)
电离辐射源失控引起的异常事件,直接惑间接产生对生命,健康或射产的危害。A2事故照射accidental exposure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事故情况下受到的非自愿的、意外的照射。A3应急照射emergency expasure异常照射的一种,指在发生事故之时或之后,为了抢教遇险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或其他应急情况而有计划的接受的过量照射。
A4放射性核素体外污架 external contamination af radjonuclides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体表。
A5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inteinal contaminationofradionuclides指体内放射性核素超过其自然存在最。A6 急性照射 acute expsute
短时期内受到的大剂量的照射。A7慢性照射chronic exposure
在低电离辐射水平下长时期连续或问欺地受到照射。A8半数致死剂量haif lethaldose在一定时间内使群体中50%的成员致死所需要的剂量,通常用LP5表示。A9干须水平intervention levels在放射防护中,预先规定的某些核剂量水平,超过或预料将超过这种水平时,就需要考虑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A10大型核设施largenucleatinslallatiun即重点核设施包括:
A10.1核动力厂(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A10.2其他反应堆(研究堆、实验堆、临界装置等);410. 3核燃料生产、加1、制造、储存及后处理设施;A10. 4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设施;A10. 5其他需严格监督管理的核设施。A11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发生机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的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对这种效应一般认为不存在剂的阐值。长要的随机性效应是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A12非随机性效应hon-stochastic effect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的生物效应(如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伤等),这种效应可能存在着剂量阈值。
A13 宫内照射 irradiation in uicrus山受精卵着床到新生儿出生之前,在子宫内所接受的照射。A14关链人群组critical Broup
在其一终定实涉及的各受用人群组中,预期其受照水平最高的人群组,他们受到的照射可用以量GB9662—88
附录B
应急对策的利益、风险和代价
(参考件)
B1隐蔽。人员隐敲于窄内,可使来自放射性烟云的外照射剂量减少到1/2~1/10,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就可减少因吸入放射性核素污染所致的剂垫。隐蔽也可降低由沉降于地面的放射性核素所致的外照射剂量,一般预计可降低到1/5~1/10。上述减弱系数要视建筑物类型及人员所处位置而定此对策简单、有效,隐鼓时间较短时,其风险和代价很小:时间较长(超过!2~-24h),可能会引起社会和医学方面的问题。它的另一好处是,隐蔽过程中人群已受控制,有利于采取进·步的对策,如蔬蔽人等。
B2个人防护方法。空气中有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情况下,可用简易法进行呼吸道防护,例如用手帕,毛巾,纸等梧住口鼻,可使吸入的放射性核素所致剂量减少到1/10。防护效果与粒子大小、防护材料特点及防护物(如口罩)周围的泄漏榜况等有关。体表防护可用口常服装,包括帽子、头巾、函衣、于套和懿子等。公众采取简易的个人防护措施,一般不会引起伤害,所花代价也小。但进行呼吸道防护时,对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病的人应注意不利影啊,这点不可忽视。B3服用稳定性碘。碘化钾或碘酸钾可以减少放射性碘前位素进人甲状腺。--次服用1([ rmg碘(相当F130 mgKI 或170 mgK10;),一般在5~30 min 内就可阻止甲状腺对效射性碘的吸收,大约在:-周后对碘的吸收恢复正常,服碘时间对防护效果有明显影响,在摄入放射性碘前或摄入后定即给药效果最好,摄入府6h给药可使甲状腺剂量减少约50%+摄入后12h给药.预期防护效果很少;21h后给药起基本无效。
服用稳定性碘的风险不大,仗少数人可能有过数反应。但由于服药有明显的时间性·而核事故当时往往时间紧迫;因此,分发药物可能是个较难的问题,尤其在涉及的人数和范围较大时。必要时可力先分发给公众保存使用。
日4撤离。是最有效的防护对策,可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受到来自各种途径的照射。仙它也是各种对策十璀度最大的一种,特别是在事故单期,如果进行不当,可能付出较大的代价。所以对此成采取周的划。在证先制订尼急意计划时·必须考质多方面的因素,如事故大小和特,撤离人员的多少及其是体情况.可利用的道路、运输工具和所需时问,刊利用的收穿中心、地点、设施、气象条件等。B5搬迁。与撤离的区别主要是采取行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如果照射量率设有高到需及时撤离.但长叫间照射的累积剂量又较人·此时就可能需要有控制地将人群从受污染地区搬迁,这种对策吓避人们开受己沉降的放射性核素的慢性照射。搬迁不象撤离时那样紧急居民的移可预先周密地计划和控制·故风险般较撤离时小。如果受污染的地区人口众多,代价和困难可能较大。所以,主管部门要了解污染程度及范围·并及时告知公众是否要撤迁,认真做好组织和思想上作。B6控制食物和水·使用贮存的粮食和饲料。放射性核素释敏到环境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鑫物和水中。牛奶中的叫峰值一般在一次孤的放射性核素释放后481出现,四此对牛奶的控制较其☆物尤为重要。事故发生后,越早将奶牛和其他肉食用的牲爸撤离受污染的牧场,并喂以未污染的饲料,牛奶及其他肉食的污染水平就越低,人们可能接受的照射剂望就越小。受污架的食物(牛奶、水果、谎某、符物等可采用加工,洗消,去皮等方法除污染,也可在低温下保存,使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系门行蜕变,以送到可食用的水平。这种对策的风险和代价很小。R7垃制出平面筛可减小射性核数中是染反向片替 避色进这而受陷L距W产品等。
GB9662—88
B8人放除污染。应对已受到或可疑受到污染的人员除污染。其方法简单,但不要因为人员除污染而延误撤离或搬迁,这种对策的风险和代价很小。B9地区除污染。即对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地区消除污染.道路和建筑物表面可用水冲或真空抽吸法。设备可用水和适当的清洗剂消洗,耕种的农田和牧场可去掉表层土移往忙存点埋葬.也可深耕而使受污染的表层移向深层。
这种对策的困难、风险和代价在于::进行除污染作业的人员可通过外照射及吸入放射性核素而增加受照剂量,对他们要采取防护措施;b.除污染面积大时,不仪所花代价大,贮存或处理大量放射性废物也是个困难问题rc.部分物品因污染而难以使用,也是经济上考患的主要因素。但实施上述对策对公众健康的危害预计是很小的,B10医学处理。只有发生的事故严重,期对策无效,对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危害时,才需进行医学处理。处理人数较多时,困难和代价较大,附录℃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病情估计的依据(参考件)
根据早期症状、血象变化以及受照剂量来判断事故受照人负的病情。在小剂最照射情况下,症状的发生率与受照剂量的关系不如大剂最照射时明显,血象变化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似就个体来说波动较大。在大剂量照射情况下,上述变化与受照剂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低仍存在着特异性较差、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病情判断时,必须结合受照病史、剂量,参考临床表现综介分析,才能作出止确判断。
心1小剂量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早期病情判断可参照表(1进行:表C1小剂鼠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另期临床表现与受照剂量的关系受照剂盐下限
早期症状和血象变化
尤症状,血象基:t: 1: 在正常范体内波动英本无症状,[细愈数变化不显+琳巴细胞数可有暂时性下降约有2聚人员行靠获,塑胞淋巴细胍暂实有减少约5治人员有症状,自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教转度减少多数人有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数下降明显,血小板数减少C2大剂量外照射故受照人员的早期诊断可参照 GB 8280进行C3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分度诊断,可参照GB828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附录D
放射性核素体衰污染的洗消剂及内污染的阻吸收和促排药物(参考件)
GB9662—88
各种核素的十性污染,用特制的洗消皂洗消1一2次,污染基本可以去除;b.239Pu和超铀核紊(241Am、242Cm)、稀十核素应选用TPA复合剂(pH3~5).5%DTPA溶被(pl13~5)和1~2%的稀盐酸溶液。
C.污染核素种类不明或难于去除的局部污染可选用 5%次氨酸钠溶液;或 6. 5%高锰酸钾溶液授泡后再用 10~20%的盐酸羟胺刷洗脱色,一般均可去除。去污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是:宜用温水(约为40℃);勿将污物扩散;勿用硬毛制和刺性强的或促进放射性核紊吸收的制剂,去污次数不要过多,一般以不超过三次为宜,以免损伤皮肤,从而促进故射性核素的吸收:
D2基些核素的阻吸收剂:
a、13tCs用普科f蓝(prussianbiue):b.asr、226Ra,13Ba,60co等二价阳离子的阻吸收用竭薄酸钠(sodiumalginate)等,此外,可用无机碘阻断甲状腺对131的吸收;及强制性大量饮水以达到对H的促排作用。附录E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参考件)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可以分为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啊大类E1非随机性效应:该效应可出现在受到足够大剂量照射的任何器宵或组织,其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可能存在剂量的阅值。在发生电离辐射事故情说时,个人可能道到急性照射出现非随机性效应,出晚非随机性效应常见的器宫和组织有骨髓、肺、甲状腺、眼晶体、生殖腺和皮肤。E1. 1正常人群受到 射线照射时,若剂量低于表 E1 所列值,预期不会出现非随机性数应表E1主要组织器官不发生非随机性效应的剂量水平组织或器宣
生殖腺
眼品体
王状魂
非随机性效险
不育(永久)
红斑及脱毛
月内障
肺炎(致死性损坊)
功能减退、粘液水肿
新量+GY
E1.2止常人群受到小剂量射线一次全身外照射后,士要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早期临床症状,在受照后1~-?天内可自行消失。见表E2。W.受照剂量,Gy
0. 1-~ 0. 25
0. 25~-0. 50
0. 50-~1. 00
1. 00--1. 50
GB 966288
表它2人体受到小剂量的射线照射后早期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无明晟变化
无明显变化
个别人(药2%)比现轻微病状,头晕、乏力、食微下降、瞬眠障痔等少数人(约5%)出现轻度症状:头举、乏力、不思食、失眠,门渴等部分人【约5~50%出现恶心,
少数人可能出现呕啦
血液学变化
淋巴细胞数略降后升高,逐断恢
复,白细胞数变化不明显
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数略低」 正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常价,有的下降 25%左右,但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淋巴细胞,而细胞,血小板可降
低到照前的25~50%,半年内可能
恢复到止常水平
淋巴细跑和小板可降低50路
以上,白细胞可降低至 50%,逐断可能校复到止常值
E1.3皮肤;皮肤受照射的反应有各种不尚效应,最早观察到的效应是暂时性红斑、暂时性脱毛。随着剂望增加,出现永久性脱毛、下性或混性脱屑、皮肤变色,水肿、水泡形成等,严重者出现馈疡、坏死、萎缩和纤维化。效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出现持续时间,取决下照射条件,E2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的大小无关,但其发生率取决于剂量。可能不存在阔值。最主要的随机性效成是诱发癌利各种严重的遗传疾患。E2. 1 国际组织 ICRP 和 IAEA 所推荐作为效射防护用的致死理和非致死性癌的危险度,见表 E3,致死性和非致死性瘤的危险度(10-“Sv)表E3
纸织器官
性腺(最韧:代\)
甲状腺
其余京有纠织
致死性癌的危险度
非致死性瘤的危险度
注:1)性腺系指遗传效应的危险度,个人<最初代)取0.4,群体(全后代)取0.8。E2.2电离辐射照射的危险度随受照个体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女性受照后诱发致死性瘤症估计为1.5·10-2Sv-1:而男性受照后诱发致死性癌症为1.0·10-\Sv-1。又如胎儿或幼年儿童辐射诱发致死性瘤症的可能比均值(1.25·102Sv1)高出两倍,妇女甲状腺比男人高出2~3倍。受照人群中对T
GB966288
3胎内照射;胎内照射所致效应中引人最关心的是a、畸型小头症和智力严重障碍;b,儿童期诱发癌症的危险度。
E3. 7妊娠 8 ~15 周内受到照射而发生严重智力障碍的危险度为 0. 4Sv-1。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阈值;妊娠15周后受照危险度较小,并可能有阐值;妊娠8周之前受照,尚未发现有这种危险。E3. 2胎儿受照后,诱发儿童期致死性恶性肿痛的危险度略高于成年人的危险度,即 2. 3·10-\Sv-!E3. 3没有证据证明妊娠早期(妊娠8~15周内),在短期内受到小于 100 mGy的照射,能产生致畸效应的发生。
附加说明:
本原则由卫生部防疫司提出。
本原则由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北京放射医学所负责起肯。本原则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I生部下业卫生实验所负责解释,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