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GB)】 公用网之间以及公用网和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其他网之间互通的一般原则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8-03 04:32:58
  • GB/T17153-199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7153-1997

  • 标准名称:

    公用网之间以及公用网和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其他网之间互通的一般原则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1997-01-02
  • 实施日期:

    1998-08-01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pdf
  • 下载大小:

    1.18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 采标情况:

    idt CCITT X.300:1988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书号:

    155066.1-14791
  • 页数:

    平装16开, 页数:44, 字数:82千字
  • 标准价格:

    21.0 元
  • 出版日期:

    2004-04-12

其他信息

  • 首发日期:

    1997-12-16
  • 复审日期:

    2004-10-14
  • 起草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
  • 归口单位:

    信息产业部(通信)
  • 发布部门:

    国家技术监督局
  • 主管部门:

    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两个以上网络之间互通的一般原则。 GB/T 17153-1997 公用网之间以及公用网和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其他网之间互通的一般原则 GB/T17153-1997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5.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153—1997
idtCCITTX.300:1988
公用网之间以及公用网和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其他网之间互通的一般原则General principles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publicnetworks,and between public networks and othernetworks forthe provision of datatransmission services1997-12-16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8-08-01实施
GB/T17153—1997
公用网之间以及公用网和其他网之间互通的一般原则,以及:为实现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各种不同网之间互通所必需的要素;一为实现数据传输业务的国际用户设施和国际网络公用设施所必需的要素;均应遵循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和规程。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X.300(1988年版本)。本标准的附录均为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本标准由北京邮电大学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柏铭、黄韶华I
0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用网之间以及公用网和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其他网之间互通的一般原则General principles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publicnetworks,and between public networks and othernetworks for the provis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servicesGB/T17153—1997
idt CCITT X.300:1988
0.1数据传输业务的迅速进展导致了在这一领域内制订出大量的国际标准。随着这些标准的总体复杂性的日益增长,就产生了一种对共同的方面加以合理化的要求,以便使这些标准之间获得一种协调的联系。
0.2数据传输业务和用户设施可由不同类型的公用网提供,例如公用数据网(PD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还可参见I.500和I.510)。其结果就有可能要求将这些网络互连,以便某一网上的数据终端设备(DTE)能用统一的方式与同一网上的另一DTE通信,或与另一同类型网上的DTE通信,或与另-不同类型网上的DTE通信。
0.3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的网间信令可以是属于如由建议X.70、X.71、X.75等所规定的那些类型,或者是由如建议X.61所规定的共路信令那一类型。尤其是在其中所包括的各网之间可以在网间信令接口上交换网络公用设施。这些网络公用设施可以由各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网进行处理。0.4此外,由于建议X.200(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适用范围的一部分是通过鼓励实现可兼容的通信性能,以便不同的用户相互通信,故预期这类参考模型在未来的用户终端设计中将被积极采用。
0.5依据这一参考模型的定义,网络层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在诸网络服务用户之间(在各种端系统内)建立网络连接。这可以牵涉到不同类型网络的串接。因此,在PDN和其他公用网之间的网间信令的配置和规程应在由一个网络完成的连接上,或在由几个串接网络的连接上向用户提供操作数据传输业务、远程信息处理业务,以及OSI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能力。
注:这并不意味着要求任何一个单独的公用网都实现与OSI连接方式网络服务有关的全部机制。0.6本标准是CCITT互通建议系列中的一个。图1给出各有关互通建议的概括,把它们分为3个主要类别:
a)互通的一般特征;
b)每一种互通情况的描述;
c)网间信令接口的描述。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2-16批准1998-08-01实施
a)本标准主要考虑用户接口。
Fs有待进一步研究。
GB/T17153—1997
图1与互通有关的CCITTX系列建议的框架1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两个以上网络之间互通的一般原则。1.2本标准的应用范围是:
为提供数据传输业务定义了不同网络互通的原则和详细配置;i.1.P
.- E. s51
mF3 atr
在一般的网络情况下规定在用户接口、交换机间信令系统和其他网络功能的各要素之间必需的交互作用,以支持数据传输业务、远程信息处理业务和在适当场合下支持OSI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有关功能;
注:对有如在ISO8348/Ad1内定义的对OSI无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支持有待进一步研究。定义为实现数据传输业务的国际用户设施和国际网络公用设施的原则。2引用标准1)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I.112
I.230系列
I.240系列
I.250系列
ISDN术语词汇
ISDN支持的电信业务的原则
ISDN支持的承载业务
ISDN支持的用户终端业务
补充业务的定义和描述
ISDN连接类型
ISDN用户网络接口-参考配置
1)本标准所引用的标准均为CCITT建议。2
Q.700系列
X.30/1.461
X.31/1.462
GB/T17153—1997
基本用户网络接口
次群速率用户网络接口
ISDN互通建议的一般结构
ISDN互通的定义和一般原则
七号信令系统技术规范
公用数据网(PDN)和ISDN的国际用户业务类别公用数据网和ISDN的国际数据传输业务和任选的用户设施数据终端设备(DTE)接入公用数据传输业务的类别公用数据网上起止式传输业务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设计可与异步双工V系列调制解调器接口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在公用数据网上的使用
公用数据网同步操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设计可与同步V系列调制解调器接口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在公用数据网上的使用
用户业务类别3-6的DTE/DCE多路复用接口用分组方式工作并通过专用电路和公用数据网连接的终端使用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起止式数据终端设备接入处于同一国家的公用数据网的分组装拆(PAD)设施用的DTE/DCE接口
在分组装拆(PAD)设施和分组式DTE或另一PAD之间交换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规程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对符合X.21、X.21bis和X.20bis的数据终端设备(DTE)的支持
ISDN对分组式终端设备的支持
按分组方式操作和经公用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或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接入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的终端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应用于电路交换数据的共路信令七号信令系统-数据用户部分
在不等时数据网之间的国际电路上执行起止式业务的终端和转接控制信令系统
同步数据网之间的国际电路上的分散终端和转接控制信令系统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公用网之间的分组交换信令系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的局间信令系统的互通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路交换和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之间的互通基于建议T.70对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和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之间互通的详细配置
公用数据网的呼叫进行信号
对于国际闭合用户群(CUG)的管理配置对于提供国际永久虚电路业务的管理配置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3
X.321(I.540)
X.325(I.550)
3定义
GB/T17153—1997
开放系统互连(OSI)层服务定义的规约CCITT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OSI)的网络服务定义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子网内部以及子网之间呼叫控制的一般配置的描述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子网内部以及子网之间网内设施一般配置的描述与支持OSI连接方式网络服务有关的子网功能度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之间互通的一般配置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CSPD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之间互通的一般配置
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和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CSPDN)之间互通的一般配置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之间互通的一般配置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和公用移动通信系统之间互通的一般配置
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之间互通的一般配置
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和共路信令网(CCSN)之间互通的一般配置
提供数据传输业务的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和专用数据网之间互通的一般配置
在国际公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满足数据传输的一般互通要求在公用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中,满足设置在海岸地球站或与海岸地球站有联系的分组装拆(PAD)设施的特定要求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和公用海事卫星移动数据传输系统之间的互通
传送网间管理信息的配置
3.1在其他标准中定义的术语
本标准采用在其他CCITT建议中定义的下列概念和术语:概念和术语
a)承载业务Bearerservice(还可参见3.2.8数据传输业务)b)交换机Exchange
c)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d)海事卫星数据传输系统Maritimesatellitedatatransmissionsysteme)OSI网络层OSInetworklayer
f)oSI网络服务oSInetworkserviceg)分组装拆Packetassembly/disassembly(注)h)公用数据网Publicdatanetwork(注)i)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ubliclandmobilenetworkj)服务提供者serviceproviderk)服务用户serviceuser
1)电信业务telecommunicationservice(还可参见3.2.5CCITT业务)m)用户终端业务teleservice
I.112和I.210
n)终端适配器
terminaladapter
GB/T17153—1997
注:这一术语包含在CCITT蓝皮书(卷I.3)内。3.2本标准定义的术语
本条给出未在其他标准中定义的概念和术语。本条提供的某些概念和术语是用图2和图3来定义的,这两张图形成了这些概念和术语定义的一部分(图示约定参见3.3)。3.2.1应用中继系统application-relaysystem对应用的互通功能(IWF)的功能性抽象。3.2.2应用互通功能applicationinterworkingfunction种处理过程的集合,它干预一条还与应用有关的信息流,这种互通功能把进入该集合的协议和退出该集合的协议相联系。
种IWF,它还对与那个应用有关的信息起作用。DIEA
电信能力:
应用业务(注1):
通信能力:
传输能力:
子网服务:
子网功能度:
数据传输业务:
个个协
在该框内的所有功能度。
由电信能力提供的业务,可在x、y点上观察到。(应用业务一由(通信能力十传输能力)提供的业务)在该框内的所有功能度。
在该框内的所有功能度。
由传输能力提供的服务,可在P、q点上观察到。在该框内的所有功能度。
可在m、Ⅱ点上观察到的业务。
图2只涉及传输能力和网络*的数据传输业务的互通所用各术语之间的关系5
电信能力:
应用业务(注1)
通信能力:
传输能力:
子网服务:
应用中继功能度
应用中继业务主
GB/T17153—1997
个惑多个因络
在该框内的所有功能度。
由电信能力提供的业务,可在x、y点上观察到。(应用业务=由(通信能力十传输能力)提供的业务)在该框内的所有功能度。
在该框内的所有功能度。
由传输能力提供的服务,可在(p1、q1)或(p2、q2)点上观察到
在该框内的所有功能度(有待进一步研究)。由应用中继功能度提供的业务,可在m、n点上观察到(有待进一步研究)。
1与应用业务有关的用户终端业务见I.240系列建议。2至少要包含-→个应用互通功能。图3涉及通信能力和用户终端业务(参见注1)的互通所用各术语之间的关系3.2.3应用中继业务
application-relayservice
有待进一步研究。
3.2.4应用中继功能度
Eapplication-relayfunctionality有待进一步研究。
3.2.5CCITT业务CCITT service
注:假设这一概念是与电信业务等效的。在CCITT建议内所规定的业务将由主管部门出售给用户。可以出售的各种不同类型的CCITT业务如下:
a)由建议X.1和X.2规定的数据传输业务(即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及租用电路业务),
b)在那些提供传输能力的功能的顶部,还包括各种附加功能的业务(例如PAD、用户电报、智能用户电报)。
在数据传输业务的顶部,用户还可自行规定应用。6
专通当靠力
的功能
品供传款晚力
的动能
GB/T17153—1997
(涉及再能力的CCETT业齐)
若能圳心报
图4CCITT业务举例
3.2.6通信能力communicationcapability「自行现完的通尚能力
屯路交楼
故据与业务
学组活境
数据作给业务
通信能力由系统之间的通信手段组成,与传输能力以上的功能有关。通信能力可以由CCITT定义,也可由用户自行规定。
3.2.7会聚协议convergenceprotocol为了构成另一种子网服务而在某一子网服务的顶部使用的一种协议(对相关的子网是透明的)。本协议可以对所构造的子网服务在呼叫的整个阶段起作用,或只是在呼叫的部分阶段起作用。3.2.8数据传输业务datatransmissionservice由主管部门、认可的专营机构(RPOA)或是任何一个专用网的经营者为满足某种电信需求而提供的业务,它是由顾客见到的技术属性以及与业务规定相联系的另一些属性(例如操作性属性)组成的。就透明传输目的而言,技术属性的使用要求接入如在建议X.1(电路交换业务、分组交换业务和租用电路业务),1.230系列建议以及建议X.10所规定的子网机制注:假设这一概念等效于承载业务。3.2.9端系统endsystem
对实端系统功能性抽象。
3.2.10通过呼叫控制映射的互通interworkingbycallcontrolmapping种互通技术,它将一个子网为交换用的协议所携带的全部呼叫控制(包括寻址)信息都映射成另一子网为交换用的协议所携带的呼叫控制(包括寻址)信息。3.2.11通过端口接入的互通interworkingbyportaccess种互通技术,它将一个子网为交换用的协议所携带的全部呼叫控制(包括寻址)信息用于选择/寻找该互通点。接着,就在该子网上用一个会聚协议携带全部呼叫控制(包括寻址)信息,这些信息将被映射成由另一子网为交换用的协议所携带的寻址信息。3.2.12互通功能interworkingfunction3.2.12.1本标准考虑的互通功能(IWF)是每当在两个端系统之间包含两个网络时,在这两个端系统之间建立呼叫所涉及的功能实体。注
1在本标准以下各章给出的描述IWF的例子中没有对这些功能的实现作出任何假设:或者是在所涉及的一个网络内,或者是作为一个单独的设备。此外,还可以将两个网络之间的几个IWF组合成单个的设备。2一个IWF可以涉及包含两个不同类型的网络,或是包含两个相同类型的网络。3IWF仅起着信息透明传送的作用(与任何应用无关)。4接入单元(AU)、分组处理器(PH)或是ISDN终端适配器都可认为是IWF。7
GB/T17153—1997
3.2.12.2在两个网络之间互连的某些情况下,可能涉及几个IWF。然而,对于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某一给定的通信而言,只是涉及那些IWF中的一个。3.2.12.3图5说明了用IWF在两个网络之间进行互通的一个例子。可能有另外一些情况,其中涉及两个以上的网络,且可能涉及更多个IWF。百通动能
TITE A
网络2
图5使用互通功能在两个网络之间互通的例子3.2.13网络,network(建议I.112定义的扩充)LTEB
在两个或更多的规定的端口之间提供连接,以利于在他们之间进行远程通信的一组节点和链路。特别是网络可以用于下述某一通信的特例:a)仅起着信息透明传送的作用(与任何应用无关),或是b)还会对与应用本身有关的信息起作用。3.2.14网络network\
交换或交换机、和/或网络和/或IWF的任何组合。3.2.15实应用中继系统realapplicationrelaysystem网络*、网络以及应用IWF的任何组合,其中至少有一个网络和/或应用IWF还会对与该应用有关的信息起作用。
3.2.16实端系统realendsystem
具有通信能力并在与其应用有关的某一通信场合下可作为源发或目的地的一种DTE或TE,并不是中间系统或子网。
3.2.17子网subnetwork
对提供中继的一个或多个中间系统集合的功能性抽象,端系统可通过它建立网络连接,它只与OSI模型的下三层有关(参见建议X200)。3.2.18子网功能度subnetworkfunctionality驻留在某一子网内部的功能度涉及该子网支持通过它的连接的方法。在每一种类型的子网内这些功能度可以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呼叫控制阶段和数据传送阶段。3.2.19子网服务subnetworkservice对应某一通信场合,由某一子网所用协议支持的一种服务。它和服务访问点上的服务相同。3.2.20子网类型subnetworktype按照支持OSI连接方式网络服务的能力的功能度来划分。这一术语只在本特定文本内有效。3.2.21传输能力transmissioncapability传输能力是由为在用户设备或应用中间系统之间透明传送数据而经由子网(或子网互通)所要求的全部必须的机制所组成,其中包括在端系统内的有关机制。就以透明传送信息目的而言,就包括了如在I.230系列建议和建议X.10中规定的接入子网所要求的全部机制。还可能包括专门的管理功能;这样的一些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可以理解,在建议X2和1.230系列建议中规定的某些任选用户设施/补充业务只与传输能力有关,而另一些则也与通信能力有关。准确列出每一类型中的这些业务不是本标准的主题。3.2.22电信能力telecommunicationcapability8
通信能力和传输能力的组合功能度。GB/T17153—1997
3.2.23表1给出上面定义的某些术语之间的关系。表1:本标准所用的现实客体与抽象客体的相对关系在某种通信场合下
只与传输能力有关的客体
·网络
现实世界客体
抽象要素
3.3图示约定
·互通功能(IWF)
·子网
在某种通信场合下
只与通信能力有关的客体
·网络
·应用IWF
·实应用中继系统
·应用中继系统
本条规定了本标准所用的某些术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图形表示。此外,还规定了在某一特定的通信场合下有关现实世界客体的术语与其抽象客体的术语之间的关系。表2和表3归纳了本标准中出现的各种符号和客体。
子网功能度的图形指示对应于本标准所配置的特定的子网类型。图形指示将用罗马数字表示如下(采用巴科斯-诺尔范式):
《指示》::=《I型子网>《I型子网)::=(I>
《Ⅱ型子网)::=《I>
表2在某特定通信场合下,同时涉及传输能力和通信能力的现实世界客体及其抽象要素以及图示约定之间的相对关系现实世界客体的
现实世界客体
实端系统
(即’DTE
或TE)
应用互通
图形表示
对应的抽象
端系统
应用中维继
带有抽象要素功能度
指示的现实世界客体
的图形表示
抽象要素的
图形表示
带有抽象要素功能
度指示的抽象要素
的图形表示
“宗”
现实世界客体
e)网络
现实世界客体的
图形表示
GB/T17153—1997
表2(完)
对应的抽象Www.bzxZ.net
应用中继
带有抽象要素功能度
指示的现实世界客体
的图形表示
注:可以用“1”指示某特定层(例如用7”表示具有应用进程)。抽象要素的
图形表示
表3在某一特定通信场合下,只涉及传输能力的现实世界客体及其抽象要素以及图示约定之间的相对关系现实世界客体的
现实世界客体
交换或交
b)实网络
互通功能
只涉及传
输能力的
网络*
图形表示
正净本择划
a)和/或b)和/或c)
的任何组合
对应的抽象
带有抽象要紫功能
度指示的现实世界
客体的图形表示
抽象要素的
图形表示
ir注?
带有抽象要素功能
度指示的抽象要素
的图形表示
带有抽象要素功能
度指示的抽象要素
的图形表示
a)和/或b)和/或c)a)和/或b)和/或c)的任何组合
注:图形的高度还可用来指示功能度的复杂度。其中“”可用来指示某特定层。10
的任何组合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GB)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