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SY石油天然气标准】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7-03 11:01:36
  • SY/T7621—202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SY/T 7621—2021

  • 标准名称: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3.95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SY/T 7621—2021.
1范围
SY/T 7621规定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案开发地质与油藏工程编制的内容,明确了方案实施及报告编写的要求。
SY/T 7621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其他缝洞型、裂缝型油藏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v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087硫化氢环境钻井场所作业安全规范SY/T 5386裂缝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细则
sY/T 5579.3油藏描述方法第3部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sY/T 6102油田开发监测及取资料要求
sY/T 6276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 6277硫化氢环境人身防护规范
sY/T 6285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sY/T 6511油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技术要求SY/T 6963大位移井钻井设计指南
SY/T 7378油气藏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sYT 10011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
你准信点的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缝洞单元fractured-cave unity
由一个溶洞或若干个由裂缝网络沟通的溶洞所组成的相互连通的缝洞集合体。注﹔缝洞单元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水关系,一个缝洞单元就是一个油藏,是开发的基本单元。
3.2
缝洞储集体fractured-cave reservoir
碳酸盐岩地层中以溶洞、溶孔、裂缝为储集空间的储集体。注﹔按储集空间类型可划分为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三种。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75.020
CCSE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7621202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iling development schemes offractured-cave carbonate reservoirs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021—11—16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22一02一16实施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方案编制技术内容
4.1油藏概况
4.2油藏地质特征
4.3油藏开发特征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方案实施要求
风险分析
实施要求
HSSE要求
6报告编写内容及附图附表
报告内容
方案附图附表
SY/T 7621—2021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SY/T7621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文革、鲁新便、杨敏、李小波、尚根华、刘学利、李新华、任文博、王强、邓兴梁、谭涛、汪彦、张娟、杨德彬、龙喜彬、刘志良、郭忠良、杜春晖、刘培亮。5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1范围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案编制技术规范SY/T7621—2021
本文件规定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方案开发地质与油藏工程编制的内容,明确了方案实施及报告编写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其他缝洞型、裂缝型油藏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087
SY/T5386
硫化氢环境钻井场所作业安全规范裂缝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计算细则SY/T5579.3
SY/T6102
SY/T6276
SY/T6277
SY/T6285
SY/T6511
SY/T6963
SY/T7378
SY/T10011
3术语和定义
油藏描述方法第3部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油田开发监测及取资料要求
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
硫化氢环境人身防护规范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
油田开发方案及调整方案经济评价技术要求大位移井钻井设计指南
油气藏二维定量地质模型建立技术规范油田总体素发方案编制指南
标准信息服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缝洞单元fractured-caveunity
由一个溶洞或若干个由裂缝网络沟通的溶洞所组成的相互连通的后集合体。注:缝洞单元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水关系,一个缝洞单元就是一个油藏,是开发的单元。3.2
缝洞储集体fractured-cave reservoir碳酸盐岩地层中以溶洞、溶孔、裂缝为储集空间的储集体。注:按储集空间类型可划分为溶洞型、裂缝一孔洞型、裂缝型三种。3.3
空间结构井网spatial structuresellpattern以储集空间类型、缝洞结构、连通关系为基础,构建的立体注采井网。1
SY/T76212021
注:是综合考虑岩溶地质背景、储量规模、地层能量、开发方式、注采关系的一种综合布并方式。3.4
注气替油replacement of oil by gas injection向缝洞单元(3.1)注入一定体积的气体,在缝洞储集体(3.2)内形成人工气顶驱替原油。注:采用“注气一焖井开井”为循环周期的注采方式,3.5
注水替油replacementof oilbywaterinjection向缝洞单元(3.1)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利用重力分异原理实现油水空间置换,抬升油水界面。注:采用“注水一焖并一开并”为循环周期的注采方式。4方案编制技术内容
4.1油藏概况
4.1.1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按SY/T10011的规定执行。4.1.2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地质概况按SY/T10011的规定执行。4.1.3勘探开发简况
简述工区的勘探概况、重要勘探成果、投入开发时间、开发经历的阶段及阶段生产特点,包括试油、试采和前期开发成果。
4.1.4基础资料简况
基础资料简况按SY/T10011的规定执行业标准
4.2油藏地质特征
限服务
4.2.1地层特征
描述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产状、老性特征,分析地层剥蚀情况,剥蚀层位、残余厚度和剥4.2.2构造、断裂特征
4.2.2.1构造特征
分析区域构造格架、构造运动期次和性质,描述区域构造形态、演化特征,描述局部构造形态、产状、规模及分布特征。
4.2.2.2断裂特征
断裂特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描述:a)描述区域断裂性质、演化期次、形成机制、分布范围、空间展布等,分析区域断裂对构造、岩溶、油气充注与疏导的作用等;2
SY/T7621—2021
b)描述主干断裂的形成期次、组合样式、空间展布、断裂要素,分析断裂的分段性、力学机制,以及对岩溶缝洞发育的控制作用:)描述分支和内幕断裂的发育特征、组合方式、与主干断裂的关联关系等,分析不同断裂组合背景下的缝洞体发育规律。
4.2.3岩溶特征
4.2.3.1古地貌特征
基于地层剥蚀和构造演化特征,恢复岩溶古地貌,描述岩溶古地貌和岩溶古水系特征4.2.3.2岩溶地质特征
依据构造演化、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岩溶期次,描述岩溶特征,识别分水岭,划分岩溶缝洞系统,界定出水口、人水口、落水洞、竖井、廊道、厅堂等岩溶要素,明确岩溶缝洞的组合特征。
4.2.4缝洞储集体地震预测
结合井震标定,开展地震属性敏感性分析,采用能量属性确定洞边界、张量属性确定孔洞边界、相干和AFE属性确定断裂边界,对缝洞储集体进行预测,描述缝洞储集体空间分布。4.2.5缝洞储集体特征
4.2.5.1储集体钻录特征
依据实钻和测录井情况,确定溶洞发育深度、高度和充填情况,以及孔洞、裂缝的发育深度、厚度和充填情况。
4.2.5.2储集体类型
根据钻井、录井测并等资料,确定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描述孔、洞、缝的占比及组合特征:a)储集空间特征按SY/T285的规定执行b)储集空间统计和描述按SY6285的规定执行;c)储集体物性特征按SY/T6285的规行;信息服
d)储集体分类按SY/T5386的规定执。4.2.5.3缝洞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综合分析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资料,结合储集体预测,展储集体发育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4.2.5.4储集体分级评价
综合不同类型储集体地质特征、物性参数解释等结果,选取合理的评价参数,进行储集体分级评价。
4.2.6油水关系
根据地质、测井、测试和生产动态资料,识别油水层,确定油水界面、油柱高度,分析构造、断裂等地质因素的影响。
SY/T7621-2021
缝洞发育带描述
依据断裂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地震属性特征、流体性质等综合划分缝洞发育带(区)。4.2.8缝洞单元划分
依据同一岩溶缝洞发育带(区)的储集体发育特征,结合古地貌、缝洞雕刻、生产动态、干扰试井等静、动态资料,进行缝洞单元划分。4.2.9油藏特征
4.2.9.1流体性质
按SY/T5579.3的规定执行。
4.2.9.2温度和压力系统
按SY/T5579.3的规定执行。
4.2.9.3油藏类型
依据岩溶地质背景、流体性质、油水关系、储量规模等资料,确定油藏类型。4.2.10地质建模
利用地震、测井、岩溶地质、分析化验等资料,建立地质模型。详细流程和建模要求可按SY/T7378的规定执行。内容包括:
a)地层构架模型;
b)构造格架模型;
c)缝洞体展布模型:
d)缝洞体属性模型
e)流体模型。
4.2.11油藏地质储量
在储集体特征、缝洞单元划分、地质建营善基础上,进行缝洞单元地质储量计算和评价:a)确定缝洞空间体积,选取合适的孔障度和含独包和度,进行地质储量计算慧服务平
b)对缝洞单元地质储量进行综合评价,按SY5386的规定执行。4.3油藏开发特征
4.3.1油井产能特征
统计不同缝洞单元油井投产初期产能、采油指数等,分析产能分布、产能交化特征等。4.3.2地层能量特征
统计不同缝洞单元、不同采油量压力变化,对油藏能量进行评价、分级,并分析地层能量变化特征4.3.3含水变化特征
统计不同缝洞单元油井无水期、无水采油量、含水率等,分析含水上升类型、含水变化特征、水4
淹规律等。
4.3.4产量递减特征
SY/T7621-2021
绘制典型井、缝洞单元、区块的递减曲线,确定递减类型,计算递减率,结合能量、含水特征分析递减规律及影响因素。
4.3.5注采特征
统计不同缝洞单元的注水或注气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注水或注气有效率、吨油耗水率或方气换油率、增油量、地层压力恢复程度、提高采收率等指标,分析各单元注水或注气见效特征,评价注采效果。4.4
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4.4.1开发原则
根据国家和地方法规、政策和油藏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开发政策。坚持少投人、多产出,达到合理的采油速度和高的采收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4.4.1.2
4.4.1.3以缝洞和储量控制程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空间结构井网。4.4.1.4充分利用地层能量和后期人工补充能量,选择合适的能量接替方式。4.4.1.5遵循“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局部优化、实时调整”原则。4.4.2开发程序
根据岩溶发育程度和规模,分区投人开发。先构造高部位、再构造斜坡,先主干断裂带、再分枝断裂带,先深部储层、再浅层储层。4.4.3开发方式确定
4.4.3.1天然能量开发
选择有效的驱动了式,研究利用天然驱动能量开发的可能性。4.4.3.2注水开发
从技术、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注水补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确定最佳的注水时机、注水方式、日注水量等。连通井组注水驱油开发,不连通并且注水替油开发。4.4.3.3注气开发
注气分整术气进教连通并组注气驱油开发,不连通并组注气各油示多、平从技术、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注气补充能量的必要性、可主和可行性,确定最佳的注气时机、4.4.4生产能力和注入能力分析
4.4.4.1生产能力
依据同类单元储集体特征、流体性质等资料,分析和确定生产能力、合理采油速度。4.4.4.2,注入能力
在保持合理地层压力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注采比及配注量。5
SY/T7621-2021
4.4.5井型、网与井距设计
4.4.5.1井型设计
依据缝洞储集体分布特点,优化设计井型,包括直井、斜井、水平井、侧钻水平井。4.4.5.2并网设计
依据缝洞结构特点,分析连通关系、油水关系、开发方式等,优化设计空间结构井网。4.4.5.3井距设计
根据缝洞储量规模、空眉分布及连通情况,优化设计并距4.4.6注采参数设计
4.4.6.1注水替油设计
根据储集空间类型、能量保持程度,从日注水量、注入压力、周期注采比、焖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等方面优化设计注水替油参数。4.4.6.2注水驱油设计
根据储集空间类型、能量保持程度、缝洞连通关系、剩余油分布及规模,注采关系、注水方式注采比等方面优化设计单元注水参数。4.4.6.3注气替油设计
根据储集空间类型、井洞关系、能量保持程度,从周期注气量、注气压力、焖井时间、采液强度等方面优化设计注气替油参数。4.4.6.4注气驱油设计
根据储集空间类型、能量保持程度、缝洞连通关系、衰竭开发或注水开发后剩余油分布及规模,从注气量、注气压力、采液强房等方高优化设计单元注气参数。4.4.7采油方式设计
根据油藏类型和能量情况,分阶段确定自喷采和人工举升采油方式。4.4.8方案设计优化及评价
4.4.8.1方案设计
4.4.8.2开发指标预测
根据目标单元早期开发指标和同类型单元的开发规律,预测建产率、单井日油、开井率、生产时效、气油比、含水率等指标。
4.4.8.3方案经济评价
油田开发方案经济评价方法按SY/T6511的规定执行。4.4.8.4最佳方案优选
SY/T7621—2021
综合评价油藏各对比开发方案的主要开发指标和经济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方案,作为推荐实施方案。5方案实施要求
5.1风险分析
5.1.1储量风险
从油藏描述精度、各项储量计算参数是否成熟等方面,判断储量是否落实。5.1.2产能风险
从单井配产、钻井情况、建产率、产量递减等方面,结合经济评价、整体产能范围、稳产分析确定产能风险程度。
实施要求
5.2.1实施原则
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局部优化、适时调整5.2.2储集体预测要求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应从地质、物探等方面跟踪研究,及时将最新的储集体预测成果应用到方案设计中。
5.2.3钻井要求
根据目标缝洞体设计十轨迹,坚持“大平台、多井丛、工厂化”的部署原则。并斜要求根据SY/T6963的规定扶行。井身结构应保证井控要求,有利于油气层保护,并满足油气井长期安全生产。尽可能缩短泥浆浸泡时间及完井作业时间减少钻井液对油气层的浸泡及污染。进入目的层后,应严格控制钻井液密度,防止出强烈放空、漏失。钻井过程注意H,S的防护,按SY/T5087、SY/16277规定执行。5.2.4录井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取全、取准钻时、气测、荧光等各项资料。密切注意随钻地层岩性变化,卡准地层界线,目的层段做好碳酸盐岩含量分析。随时分析井内出液情况,油气显示层段加密录井。及时上报异常钻时、岩性、油气显示相关资料。5.2.4.4
5.2.5测井要求
要求取全、取准测井资料。
SY/T76212021
5.2.5.2通过测井解释明确储层发育段,评价裂缝、孔洞等参数。对重点并、重点层位建议加测能谱、电成像、元素录井、远探测测并等项目。5.2.5.3
5.2.6完井及投产要求
多采用裸眼完井。
5.2.6.2对放空、漏失井直接投产。5.2.6.3不能自然投产的井,采取酸压完井等措施投产,酸压后及时反排,防止二次污染。5.2.7资料录取要求
按SY/T6102中的相关规定执行。5.3HSSE要求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公共安全、环保要求,按SY/T6276的规定执行。6报告编写内容及附图附表
6.1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
a)油田概况;
b)油藏地质特征;
c)油藏开发特征;
d)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e)方案实施要求。
方案附图附表
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开发地质部分
6.2.1.1主要图件
主要图件包括: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a)地理位置图;
b)地层厚度等值图,
c)不同层系(深度)构造图:
d)不同层系(深度)断裂平面分布图:e)古地貌图;
f)古水系平面图:
g)岩溶缝洞系统平面分布图;
h)缝洞单元平面分布图:;
i)溶洞平面分布图
)单井测井成果图(剖面):
k)油藏剖面图;
1)储集体三维空间展布图;
m)地震时间偏移部面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SY石油天然气标准
  • 行业新闻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