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国家标准】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3-06 12:58:51
  • GB/T23007-2022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23007-2022

  • 标准名称: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英文名称: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s—Guidance for assessment grading
  • 标准状态:

    现行
  • 发布日期:

    2022-03-09
  • 实施日期:

    2022-03-09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pdf .zip
  • 下载大小:

    2.94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页数:

    16页
  • 标准价格:

    31.0
  • 出版日期:

    2022-03-01

其他信息

  • 起草人:

    周剑、陈杰、郑永亮、周翼、王晴、刘洁、高毅、李君、王金德、彭坤、田大为、周慧琴、房威孜、谢国凤、凌大兵、李清、姜晓阳、杜林明、李向阳、张成刚、张文彬、刘增进、李文慧、徐大丰、徐慧、李文权、谷明、杨宝刚、单波、陈希、邱君降、张迪、金菊、赵剑男、贾进波等
  • 起草单位:

    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赛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等
  • 归口单位:

    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73)
  •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发布部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相关标签:

    信息化 工业化 融合 管理体系 评定 分级 指南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提供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总则,给出了评定机构与评定人员的分级条件、分级评定程序、按过程方法实施分级评估审核、分级评定结果的使用和采信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组织: a) 申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 b) 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估审核; c) 提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公共服务; d) 采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结果; e) 为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提供其他相关服务。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35. 240
CCSL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23007—20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sGuidance for assessment grading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2-03-09实施
GB/T23007—202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分级评定总则
依据新型能力分级要求开展分级评定4.1
分级评定判定规则
评定机构与评定人员分级条件
评定机构分级条件
评定人员分级条件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分级评定程序
初次评定
监督审核
再评定
评定证书
监督与管理
按过程方法实施分级评估审核
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管理者代表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新型能力的识别及策划过程
新型能力的建设及运行过程
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绩效的评测与改进过程全员参与培育过程
设备设施及信息资源保障过程
资金保障过程
分级评定结果使用和采信
参考文献
GB/T23007—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7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北京赛异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重庆海特克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点亮智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河南昊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青岛双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网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剑、陈杰、郑永亮、周翼、王晴、刘洁、高毅、李君、王金德、彭坤、田大为、周慧琴、房威孜、谢国凤、凌大兵、李清、姜晓阳、杜林明、李向阳、张成刚、张文彬、刘增进、李文慧、徐大丰、徐慧、李文权、谷明、杨宝刚、单波、陈希、邱君降、张迪、金菊、赵剑男、贾进波、蓝立智、李晋航卢剑伟。
23007—2022
本文件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化文件之一。与本文件相关的标准化文件包括:GB/T
—GB/T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指南;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生态系统参考架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咨询服务指南;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
本文件给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的程序和方法。本文件与GB/T23003、GB/T23006共同使用,可针对不同等级新型能力,基于分级评定审核发现,给出能够反映新型能力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结论,评判组织与不同等级新型能力对应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引导组织按照新型能力分级建设和不断提升的要求,分级分类建立和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I
1范围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评定分级指南
GB/T23007—2022
本文件提供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总则,给出了评定机构与评定人员的分级条件、分级评定程序、按过程方法实施分级评估审核、分级评定结果的使用和采信等方面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组织:a
申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估审核;提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公共服务;采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结果;d)
为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提供其他相关服务。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300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2300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指南23004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生态系统参考架构23006—2022
3术语和定义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新型能力分级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符合 conformity
满足要求。
[来源:GB/T19000—2016,3.6.11,有修改]3.2
nonconformity
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来源:GB/T
分级评定总则
19000一2016,3.6.9,有修改
4.1依据新型能力分级要求开展分级评定分级评定评判组织与不同等级新型能力对应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对应GB/T23007—2022
GB/T23006一2022中的新型能力等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评定结果分为五个等级:A级(规范级)、AA级(场景级)、AAA级(领域级)、AAAA级(平台级)、AAAAA(生态级)。根据满足分级评定结果相应等级要求的程度,可将每个等级再分为三个水平层次:相应等级一、相应等级、相应等级+。4.2分级评定判定规则
4.2.1通则
按照组织所申请的相应等级新型能力涉及的范围和边界,按过程方法实施分级评估审核,并从过程维、要素维、管理维等三个维度收集评估审核证据,综合评判组织与所申请能力对应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4.2.2评定结果等级评判规则
与所申请能力等级对应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满足以下条件:a)不存在严重不符合;
b)新型能力诊断结果满足申请能力等级的要求。4.2.3同一评定结果等级不同水平层次评判规则与同一评定结果等级不同水平层次对应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满足以下条件:a)相应等级一:基本达到同等级的要求,但存在尚未充分满足部分要求的情况;b)相应等级:达到相关等级要求;c)相应等级+:超过同等级的要求,但尚未达到上一等级的要求。5评定机构与评定人员分级条件
5.1评定机构分级条件
5.1.1按照综合服务能力和成效,评定机构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5.1.2A级评定机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a)具有法人资格;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c)
有10名及以上具备A级或以上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职评定人员:建立并有效运行评定工作体系,完善评定监督和责任机制,以确保从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活动符合规定要求;
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级信用等级要求。e
注:依据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专业能力、管理水平、价值成效、信用、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
AA级评定机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a)
具有法人资格;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有5名及以上具备AA级或以上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职评定人员,且专职评定人员总数不少于10名:
建立并有效运行评定工作体系,完善评定监督和责任机制,以确保从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活动符合规定要求:
e)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A级信用等级要求。注:依据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专业能力、管理水平、价值成效、信用、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
5.1.4AAA级评定机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法人资格;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GB/T23007—2022
有5名及以上具备AAA级或以上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职评定人员,且专职评定人员总数不少于10名;
建立并有效运行评定工作体系,完善评定监督和责任机制,以确保从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d)
定活动符合规定要求;
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AA级信用等级要求。注:依据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专业能力、管理水平、价值成效、信用、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
5.1.5AAAA级评定机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a
具有法人资格: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有5名及以上具备AAAA级或以上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职评定人员,且专职评定人员总数不少于10名;
建立并有效运行评定工作体系,完善评定监督和责任机制,以确保从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活动符合规定要求;
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AAA级信用等级要求。e)
注:依据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专业能力、管理水平、价值成效、信用、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
5.1.6AAAAA级评定机构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a):
具有法人资格:
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有5名及以上具备AAAAA级或以上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职评定人员,且专职评定人员总数不少于10名;
建立并有效运行评定工作体系,完善评定监督和责任机制,以确保从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d)
定活动符合规定要求:
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AAAA级信用等级要求。注:依据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专业能力、管理水平、价值成效、信用、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
5.2评定人员分级条件
5.2.1按照综合服务能力和成效,评定人员分为A级、AA级、AAA级、AAAA级、AAAAA级。5.2.2A级评定人员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a)拥有3年及以上从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体系等相关工作的经验,或具有等同于相关领域3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水平;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组织的A级评定人员培训和技能测试:b)
每年至少全程参加1次分级评定工作,否则需重新通过培训和技能测试:c
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d)
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级信用等级要求。e)
注:依据评定人员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5.2.3AA级评定人员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a)拥有5年及以上从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体系等相关工作的经验,或具有等同于相关领GB/T
23007—2022
域5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水平,具备与场景级能力建设要求相匹配的专业服务能力;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组织的AA级评定人员培训和技能测试,且至少全程参b)
加过3次评估审核工作;
每年至少全程参加1次AA级分级评定工作,否则需重新通过培训和技能测试;d)
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A级信用等级要求。e)
依据评定人员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AAA级评定人员基本条件包括不限于:5.2.4
拥有8年及以上从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体系等相关工作的经验,或具有等同于相关领a)
域8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水平,具备与领域级能力建设要求相匹配的专业服务能力;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组织的AAA级评定人员培训和技能测试,原则上,作为b)
组长至少全程参加过3次评估审核工作;c)
每年至少全程参加1次AAA级分级评定工作,否则需重新通过培训和技能测试: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AA级信用等级要求。e)
依据评定人员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5.2.5
AAAA级评定人员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拥有10年及以上从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体系等相关工作的经验,或具有等同于相关领域10年工作经验的专业水平,具备与平台级能力建设要求相匹配的专业服务能力: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组织的AAAA级评定人员培训和技能测试,原则上,作b)
为组长至少全程参加过3次AAA级的评估审核工作;c)
每年至少全程参加1次AAAA级分级评定工作,否则需重新通过培训和技能测试:d)
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e)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AAA级信用等级要求。依据评定人员评定企业数量、评定质量、社会责任、成果分享等情况区分其信用等级。注:
AAAAA级评定人员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5.2.6
拥有10年以上从事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体系等相关工作的经验,或具有等同于相关领域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水平,具备与生态级能力建设要求相匹配的专业服务能力: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组织的AAAAA级评定人员培训和技能测试,原则上,b)
作为组长至少全程参加过3次AAA级及以上的评估审核工作;c)
每年至少全程参加1次AAAAA级分级评定工作,否则需重新通过培训和技能测试;d)
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e)达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规定的AAAAA级信用等级要求6分级评定程序
6.1通则
本文件与GB/T23003共同使用,明确了分级评定在初次评定、监督审核、再评定、评定证书、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程序和要求。
6.2初次评定
6.2.1分级申请评定
组织对照GB/T2
23006一2022中第5章给出的新型能力分级总体要求、以及第6章~第10章给出4
GB/T23007—2022
的不同等级新型能力建设要求,在发布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运行3个月后,完成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与评级工作,明确其所处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进一步诊断和确定与数字化转型发展阶段相适宜的新型能力等级,并按照相应新型能力等级申请分级评定。分级申请涉及多个新型能力时,明确每个新型能力所对应的等级。申请分级评定时,选择具有相应等级服务能力的评定机构,6.2.2分级受理评定申请
受理分级评定申请时,评定机构需具备5名以上不低于相应等级的评定人员。高等级评定人员可承担相应等级及以下等级的评定服务,低等级评定人员不可越级承担高等级的评定服务。
评定机构根据所申请的能力数量及其申请等级等测算审核人日,与申请组织沟通协调,确认是否受理申请。
6.2.3制定分级评估审核计划
评定机构按照申请等级选择符合要求的评定人员。评定机构根据申请等级制定与审核范围和内容相适宜的评定计划。6.2.4实施分级评估审核
6.2.4.1第一阶段评估审核
第一阶段评估审核的主要内容:按照GB/T23004,从组织生态、价值网络、信息物理空间等三个视角,明确组织所申请能力的a)
组织边界、业务(价值)活动范围、基础设施与资源环境情况,判断组织所申请能力的范围和边界的适宜性;
判断申请组织是否建立和实施了符合GB/T23006一2022相应等级新型能力建设要求的新型能力及其对应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初步判断申请等级的适宜性。6.2.4.2第二阶段评估审核
围绕申请组织所建成的新型能力,判断与新型能力等级对应等级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给出评定结果等级的水平层次。6.2.4.3升级与降级程序
评估审核过程中,评定机构可根据审核发现,与申请组织协商所申请等级的升级或降级:升级时,按照6.2.1~6.2.3的要求,根据新的申请等级重新申请和开展分级评定a)
降级时,可根据新的申请等级相应调整评估审核计划,适用时,已经收集的评估审核证据可用b)
于支持后续的审核结论。
6.2.5形成分级评估审核报告
评估审核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新型能力诊断的结果,从过程维、要素维、管理维等三个维度对相应等级新型能力进行系a)
统性描述:
b)按照新型能力分级要求开展的分级评定活动的主要内容。5
GB/T23007—2022
6给出分级评定结论
评定机构给出评定结论,明确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a)所申请的能力及其等级;
b)评定结果等级及其水平层次。6.2.7分级评定决定
6.2.7.1对评定过程中申请组织和评定机构所提交的文件和记录进行合规性审查,确认相关材料完整、齐全、合理。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由评定机构进行补充完善。6.2.7.2通过合规性审查后,由评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分级开展复核,并给出分级评定决定。对于未能通过复核的,予以驳回,由相应申请组织和评定机构按复核意见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经评定机构确认完成整改后,仍未能通过专家复核的,申请组织重新提出分级评定申请。6.3监督审核
6.3.1评定机构在获证组织获得评定证书后的一年内进行监督审核。此后,每次监督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6.3.2在达到监督审核期限而有证据表明获证组织暂不具备实施监督审核的条件时,可适当延长监督审核期限,但最长间隔不超过15个月。6.3.3监督审核内容包含上次评估审核以来新型能力是否有效保持和持续改进的情况。6.3.4分级评定的监督审核结论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保持评定结果等级及其水平层次;a)
b)保持评定结果等级、调整水平层次;c)
降级或终止。
6.4再评定
再评定时,组织宜提出与不同能力或更高能力等级对应的分级评定申请,6.4.1
6.4.2再评定的分级评估审核程序与6.2中给出的程序一致。6.5评定证书
分级评定证书明确:
a)所申请的能力及其等级;
b)评定结果等级及其水平层次。6.6监督与管理
6.6.1加强AAA级及以上评定活动的确认审核和抽查。6.6.2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公共服务机构对评定机构、评定人员的等级进行动态管理。7按过程方法实施分级评估审核
7.1通则
本文件与GB/T23003共同使用,给出了评估审核的过程、要点和方法。6
7.2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23007—2022
在分级评定中,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重点审核GB/T223006—2022中的内容见表1。
表1与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相关的新型能力建设要求审核过程
文件化管理体系的运行
申请等级
A级(规范级)
AA级(场景级)
AAA级(领域级)
AAAA级(平台级)
AAAAA级(生态级)
7.3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GB/T 23006—2022
6.1过程维建设要求a),6.3管理维建设要求a)7.1.1通则(过程维建设要求),7.2.1通则(要素维建设要求),7.3.1通则(管理维建设要求),7.3.2数字化治理a)8.1.1通则(过程维建设要求),8.2.1通则(要素维建设要求),8.3.1通则(管理维建设要求),8.3.2数字化治理a)9.1.1通则(过程维建设要求),9.2.1通则(要素维建设要求),9.3.1通则(管理维建设要求),9.3.2数字化治理a)10.1.1通则(过程维建设要求),10.2.1通则(要素维建设要求),10.3.1通则(管理维建设要求),10.3.2数字化治理a)在分级评定中,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重点审核GB/T23006—2022中的内容见表2。
表2与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相关的新型能力建设要求审核过程
最高管理者在体系中的
履职过程
申请等级
A级(规范级)
AA级(场景级)
AAA级(领域级)
AAAA级(平台级)
AAAAA级(生态级)
7.4管理者代表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GB/T23006—2022
6.1过程维建设要求a)、c),6.3管理维建设要求b)、c)7.1.2策划,7.1.4评测,7.3.2数字化治理b)、c),7.3.3组织机制,7.3.4管理方式a)
8.1.2策划,8.1.4评测,8.3.2数字化治理b)、c),8.3.3组织机制,8.3.4管理方式a)
9.1.2策划,9.1.4评测,9.3.2数字化治理b)、c),9.3.3组织机制,9.3.4管理方式a)
10.1.2策划,10.1.4评测,10.3.2数字化治理b)、c),10.3.3组织机制,10.3.4管理方式a)
在分级评定中,管理者代表在体系中的履职过程重点审核GB/T23006一2022中的内容见表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