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汽车行业标准(QC) >>
- QC/T 905-2013 汽车防护杠

【QC汽车标准】 汽车防护杠
- QC/T905-2013
- 现行
标准号:
QC/T 905-2013
标准名称:
汽车防护杠
标准类别:
汽车行业标准(QC)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951.07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QC/T 905-2013.Protecting facllity for automotive.
1范围
QC/T 905规定了汽车防护杠的术语和定义、类别、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QC/T 905适用于汽车防护用的前、后、侧杠(以下简称“防护杠")。
2规范性引用性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碳素结构钢
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 1993 ,IDT)
GB/T 1633- 20000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 VST)的测定( ISO 306: 1994 ,IDT)
GB/T 1766色漆和清漆 涂层 老化评级方法
GB/T 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 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CB/T 1865-1997, Is0 11341: 1994 ,EQV)
GB/T 2411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2411- -2008 ,IS0 868: 2003 ,IDT)
CB/T 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T 2918- -1998 ,IS0 291: 1997 ,IDT)
CB/T 3190变形 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GB/T 3190- -2008, ISO 209: 2007 , MOD)
GB/T603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GB/T6031--1998,ISO48::1994 , IDT)
GB/T6461--2002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ISO10289: 1999 ,IDT)
GB/T 6739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6739- 2006 ,ISO 15184: 1998 ,IDT)
GB/T 9286- -1998 色漆 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ISO 2409: 1992 , EQV)
GB/T 9341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9341- 2008 ,Is0 178: 2001 ,IDT)
GB/T 1009丙烯腈 -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挤出板材(GB/T 00090 -1988 ,ISO 186,REF)
GB/T 10125- -1997人造 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IS0 9227: 1990,EQV)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QC/T905—2013
汽车防护杠
Protecting facilityforautomotive2013-04-25发布
2013-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类别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翰和储存
OC/T9052013
QC/T9052013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定进行编制。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综合分析同类产品的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的。
本标雁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和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东箭汽车用品制造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本标准起草人:唐杰、李军生、杨朝兵、王荣发、夏炎华、王英杰。1范围
汽车防护杠
QC/T905—2013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防护杠的术语和定义、类别、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防护用的前、后、侧杠(以下简称“防护杠”)。2规范性引用性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700碳素结构钢
GB/T1040.2-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0527-2:1993,IDT
GB/T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IS0306:1994IDT)GB/T1766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评级方法GB/T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辅射暴露(滤过的氛弧辐射)(GB/T1865一1997.ISO11341:1994,E0V)
CB/T2411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GB/T2411-2008,IS0868:2003,IDT)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GB/T2918—1998IS0291:1997,IDT)GB/T2918
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IS0209:2007MOD)GB/T603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10~100IRHD)(GB/T6031—1998,IS0481994.IDT)
GB/T6461-2002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IS010289:1999.IDT)
CB/T6739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GB/T6739-—2006,ISO15184:1998,IDT)GB/T9286—1998色漾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IS02409:1992.EQV)GB/T9341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GB/T9341—2008,IS0178:2001,IDT)CB/T10009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挤出板材(GB/T10009—1988,ISO186,REF)GB/T10125-1997人造气氧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9227:1990,EQV)GB11566-2009乘用车外部凸出物GB17354-1998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ECER42.EQV)GB20182—2006商用车驾驶室外凸出物CB/T20878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GB/T24149.1塑料汽车用聚丙烯(PP)专用料第1部分:保险杠1
QC/T9052013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手本文件。3.1
防护杠bumperprotectorsforautomaile一种作为车身装饰或能承受质量或冲击载荷的杠状防护装置,其类别见第4章。3.1.1
装饰用防护杠bumperprotectoraccossories用于装饰车身,不作承载用途的具有一定防护能力的防护杠。3.1.2
承载性防护杠loadbearingbumperprotectorsforautomobile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能承受质量或冲击载荷的防护杠。4类别
4.1按防护杠安装在车身的位置可分为前防护杠、后防护杠和侧防护杠。4.2按杠体材料可分为金属防护杠(如不锈钢、碳素钢、铝合金等)、非金属防护杠(如塑料、酯、脂等及组合型材料防护杠
4.3按杠体表面覆盖层可分为粉末涂层防护杠、镀铬层防护杠等。4.4按是否承重可分为承重防护杠和非承重防护杠。4.5接功能可分为装饰性防护杠和承载性防护杠。5要求
5.1材料要求
5.1.1总则。
当客户对材料有要求时,按客户要求执行或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1.2金属防护杠杠体材料。
应采用以下金属材料:
)符合CB/T20878要求的不锈钢(建议采用的牌号为06Cr19Ni10、10Cr17、1Cr17Mn6Ni5N)b)符合CB/T700要求的碳素钢(建议采用的牌号为Q235):)符合GB/T3190要求的铝合金(建议采用的牌号为6061,6063,5052)。5.1.3非金属防护杠杠体材料。
应采用符合GB/T10009要求的ABS塑料或采用符合CB/T24149.1要求的PP塑料。5.1.4安装板。
采用符合5.1.2a)要求的不锈钢或采用符合5.1.2b)要求的碳素钢。5.1.5塑料,橡胶装饰件。
防护杠上的塑料、橡胶装饰件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2
部氏硬度
弯曲模盘
维卡软化点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耐溢度性能
一般要求
5.2.1总则。
表1塑料、橡胶装饰件主要性能指标单位
塑料装饰件
5080(群氏鞭度D)
70-100
QC/T9052013
橡胶装饰件
50-80(氏硬度A)
试样经过耐温度试验后,其外形和尺寸应无明显变化,虚无明显褪色及无龟裂、破裂溶账、表面粘附等现象防护杠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程序批准产品图样。5.2.1.1
5.2.1.2为了确保合适的安装尺寸,应根据配套车型确定或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2.2结构设计通用要求。
5.2.2.1承载性防护杠应向车身表面弯曲,杠体与车身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25mm,连接部件与排气管的最小空间距高应不小于30mm。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双方协议执行5.2.2.2杠体上所有朝外的刚性表面的圆角半径应不小手5mm。5.2.2.3防护杠安装后,具体要求如下:a)增加后的车身长度宽度应仍能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b)不能造成发动机下护板与车体相互于涉应避免遮挡牌照、倒车雷达、进风口(如安装需要而无法避免时,可将车牌,倒车冒达移出安)
装);
应不影响汽车灯具的使用:
应不影响罩盖及车门的开,关:e
f)不应明显增加整车的空气阻力:)对整车接近角和离去角的影响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5.2.2.4对商用车辆使用的防护杠还应符合GB20182一2006中5.5的要求,对乘用车使用的防护杠还应符合GB11566—2009中5.5的要求。5.2.3外观质量。
5.2.3.1金属防护杠的外观质量要求如下:)杠体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碰伤、毛刺、锋棱、锈迹、麻点,斑点,划痕,色译不均等现象,其镀层或涂层不应有龟裂、起泡,剥落等现象,花纹徐层的花纹应均匀、清晰:b)不应有虚焊、缺焊、焊接不均、焊缝不平整等现象。5.2.3.2非金属防护杠的表面应无明显的划痕、色泽不均、龟裂等现象。3
QC/T905-2013
5.2.3.3安装板不应有明显的锈迹、毛刺等现象。5.2.3.4塑料、橡胶装饰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伤、变形、色泽不均等现象。5.3性能要求
5.3.1覆盖层要求。
防护杠表面需进行覆盖防腐处理时,覆盖层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覆盖层要求
耐冷热性能
耐腐蚀性能
耐气候老化性能
(800h)
5.3.2碰撞性能。
粉末徐层
60μum
应不低于GB/T9286—1998中规定的1设不起泡,不剃离、不失光、不变色,无龟裂2H
≥8μm
两条毁之间的镶层不应有任何股离不应有起泡,开彩脱落等架
应达到CB/T6461—2002中规定的9级以上(含9摄)变色应不低于!级,失光应不低于2级,无粉化、无开装、无刺落、无起泡
承载性防护杠经过硅撞试验后,应不出现脱落,断裂,且应符合GB17354一1998中第3章的要求,由于格车原因导致的防护杠脱落、断裂等缺陷除外。5.3.3承重能力。
承重防护杠应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在经过承重试验后,防护杠应不出现断裂、明显松动,防护杠的不卸载变形量应不大于6mm,卸载变形量应不大于3mm。5.3.4耐振动性能,
防护杠经过据动试验后,安装支架、安装加强板及防护杠应不出现断裂、脱焊和明显松动。6试验方法
6.1材料检验
6.1.1金属防护杠杠体材料检验。不锈钢材料检验按CB/T20878的规定进行,碳素钢材料检验按GB/T700的规定进行,铝合金材料检验按CB/T3190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1.2的要求。6.1.2非金属防护杠材料检验。
ABS塑料检验按GB/T10009的规定进行,PP塑料检验按GB/T24149.1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1.3的要求。
6.1.3安装板检验。
不锈钢材料检验按GB/T20878的规定进行,碳素钢材料检验按GB/T700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1.4的要求。
6.1.4塑料、橡胶装饰件试验。
QC/T905-2013
6.1.4.1硬度测定。塑料装饰件硬度按CB/T2411的规定进行测定,橡胶装饰件的硬度按CB/T6031的规定进行测定,测量结果应符合表1中检验项目邵氏硬度的要求。6.1.4.2弯曲模量测定。按GB/T9341的规定进行测定,测量结果应符合表1中检验项目弯曲模量的要求。
6.1.4.3维卡软化点测定。按GB/T1633-2000中A120的方法进行测定,测量结果应符合表1中维卡软化点试验项目的要求。
6.1.4.4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测定。按CB/T1040.2-2006中1A/50的方法进行测定,测量结果应分别符合表1中试验项目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要求。6.1.4.5耐温度性能试验。
)耐温度性能试验分类。耐温度性能试验分为带规耐热试验、耐寒试验和冷热交变试验。b)标准环境。试验的标准环境应符合GB/T2918的相关规定。c)试样。试样应从制造后至少放置24h的制品中随机抽取,每次试验的试样应不少于3个,其中2个作为试验用,另1个为比较样品。试验前,试样在试验环境中放置的时间应不少于4h.
d)常规耐热性试验。调节恒温箱的温度达到70℃±2℃时,将试样放置在恒温箱中保持4h后取出,并立即进行目测。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中试验项目耐温度性能的要求。e)耐寒试验。调节低温箱的温度达到-40℃+2℃时,将试样放置在低温箱中保持4h后取出,并立即进行目测。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中试验项目耐温度性能的要求。冷热交变试验。冷热交变试验温度和一个循环的试验时间按表3的规定,高温试验方法按O
d)低温试验按e)的规定进行,高、低温试验后都应将试样从高、低温试验箱中取出,在室温环境中进行处理,共进行2个循环。试验后对试样进行目测,试验结果应符合表1中试验项目耐温度性能。
表3冷热交变试验温度
试验温度,℃
70 ±2
6.2一般要求检查
6.2.1结构检查。
- 40 ±2
一个循环的试验时间,h
尺寸、角度的测量采用专用量具进行,其他要求检查应将防护杠安装在配套的车辆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进行观察,检查结果应符合5.2.2的要求。6.2.2外观质量检查。
以目测、手感或在比色箱中对照样板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5.2.3的要求。6.3性能要求试验
6.3.1覆盖层检验。
6.3.1.1厚度测量。以防护杠或取一段合适的基体,按相同工艺进行涂层或镀层处理后的产品作5
QC/T9052013
为试样。测试时,在试样上任选5个测试点.用精度不低于0.1um的厚度测量仪器测试每个测试点的覆盖层厚度,以5个测试点的厚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并保留一位小数。测量结果应符合表2中试验项目厚度的要求。6.3.1.2附着力试验。
a)粉末涂层附着力试验。接CB/T9286的规定进行,武验结果应符合表2中序号2的相应要求。
b)镀层附着力试验。采用磨为30°锐刃的硬质钢划刀,相距约2mm划两根长为20mm的平行线。在划两根平行线时,应当以足够的压力一次刻线即穿过覆盖层切割到基体金属。如果各线之间的任一部分的覆盖层从基体金属上剥落,则认为覆盖层未道过此试验,即试验结果不符合表2中试验项目附着力要求。6.3.1.3耐冷热性能试验,
6.3.1.3.1粉末涂层耐冷热性能试验。a)恒温箱、低温箱。恒温箱、低温箱应能满足试验中的高、低温度要求。b)试样。从已粉末涂层的防护杠上取一段合适的试样,或是取一段合适的基体,按相同工艺进行涂层处理的产品作为试样,共取3个试样,其中2个作为试验用,另一个作为比较用样品。试样外观应符合5.2.3的要求。e)试验步骤。试验前,试样在室温试验环境下放置时间应不少于8h。试验时,将试样放置在温度为70℃的恒温箱内保持8h后将试样取出,在室温试验环境中保持4h,然后将试样放置在一40℃的低温箱中保持8h,再取出试样放在室温试验环境中保持4h,此为一个试验循环,如此重复进行4个试验循环。d)试验结果。在每个试验循环结束时,将试验试样与比较试样进行比较,目测试样外观是否特合表2中试验项目耐冷热性能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则可终止试验,并判试样试验不合格。
6.3.1.3.2镀层冷热性能试验。
a)试验箱。试验箱应能满足试验中的高温要求。b)试样。从已镀层的防护杠上取一段合适的试样,或是取一段合适的基体,按相同工艺进行镀层处理的产品作为试样,共取3个试样,2个作为试验用,另一个作为比较用样品。试样外观应符合5.2.3的要求。
试验步骤。将试样散置在温度为100℃的烘箱内保持1h,然后迅速将试样取出并没没在冰c
水中进行完全冷却,此为一个试验循环,如此重复进行10个试验循环。试验结果。每次试验循环结束时,将试验试样与比较试样进行比较,目测试样外观是否符合表2中试验项目耐冷热性能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则可终止试验,并判试样试验不合格。6.3.1.4粉末涂层硬度测量。从已粉末涂层的防护杠上取一段合适的试样,或是取一段合适的基体,按相同工艺进行粉末涂层处理的产品作为试样。按GB/T6739的规定进行硬度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表2中试验项目硬度的要求。6.3.1.5耐腐蚀性能试验。
从已粉末涂层或镶层的防护杠上取一段合适的试样,或是取一段合适的基体,按相同工艺进行6
QC/T905-2013
涂层或镀层处理的产品作为试样,共取3个,其中2个作为试验用,另一个作为比较用样品。试样外观应特合5.2.3的要求。
粉末涂层、镀蓝锌层、镀黑锌层、镀军绿层的耐腐蚀性能试验按GB/T10125—1997中的中性盐雾试验方法(NSS)的规定进行,镀铬层的耐腐蚀性能试验按CB/T10125—1997中的铜加速盐雾试验方法(CASS)的规定进行,试验时间见表4。试验后,将试验试样与比较试样进行比较,并按GB/T6461的规定进行评级。试验结果应符合表2中试验项目耐腐蚀性能的要求。表4耐腐蚀性能试验时间
覆盖层类型
粉末涂层
镀蓝锌层
镀黑锌层、鼠军绿层
镀铬层
试验时间,h
6.3.1.6粉末涂层耐气候老化性能试验。从已粉末涂层的防护杠上取一段合适的试样,或是取段合适的基体,接相同工艺进行粉未途层处理的产品作为试样,共取3个,其中2个作为试验用,另一个作为比较用。试样外观应符合5.2.3的要求。按GB/T1865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时间为800h。试验后,将试验试样与比较试样进行比较,并按GB/T1766的规定进行评价。试验结果应符合表2中试验项目耐气候老化性能的要求。6.3.2微撞性能试验。
按GB17354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3.2的要求。6.3.3承重能力试验。
将防护杠安装在配套的车辆上,或按安装支架和防护杠在车辆中的实际安装状态及方式的要求,将防护杠安装在专用试验台上,用最小刻度为1mm的长度测量仪器测量防护杠承重点对基准点的垂直距离h,再在防护杠最不利承重部位上放置100kg的实心金属物体,保持10min,分别测量不卸载时承重点对基准点的垂直距离,和卸载时承重点对基准点的垂直距离hz,(h-h,)和(h=h)分别为不卸载变形量和卸载变形量,变形量以△表示,见图1和图2,计算值保留一位小数。同时在试验过程中应观察防护杠及其安装支架状态。试验结果应符合5.3.3的要求。注:对悬臀梁式防护杠,最不利承重部位为非安装端部,对两端安装式防护杠,最不利承重部位为最近两个安装支承点的中间部位。
F-100kg重物力:么h—变形量
图1双端安装式防护杠承重能力试验示意图7
QC/T905-2013
F100kg重物力:Ah-变形量
图2双替梁式防护杠承重能力试验示意图AA
6.3.4振动试验。按安装支架和防护杠在车辆中的实际安装状态及方式的要求,特安装支架牢固地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将防护杠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按表5规定的试验参数进行振动试验。试验结果应特合5.3.4的要求。
表5动试验参数
加速度
试验方向/时间
检验规则
7.1检验形式
防护杠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
上下方向:4
左右方向:2
前后方向2
7.2.1每套防护杠应经制造商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文件。7.2.2出厂检验项目为外观。bZxz.net
7.2.3当外观检验不合格时,则判该套防护杠不合格。对可修复的外观项目,允许在修复后重新提交检验。
7.3型式检验
7.3.1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正常生产时,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正式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停止生产半年后,恢复生产时: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型式检验项目见表6,其中材料项目检验,如材料供应商提供了相关合格证明,可不重复7.3.2
进行。
馥益层要求
检验项目
材料要求
外观质量
碰撞性能
承重能力
耐摄动试验
附着力
葡玲热性能
耐腐蚀性能
表6型式检验
耐气候老化性能
QC/T905—2013
试验方法
7.3.3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同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抽取的样品数应能保证型式试验的需要,但最少应为两套。7.3.4型式检验过程中,若有不合格的项目,可允许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复检后仍有不合格项出现,则判该次型式检验不合格。B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8.1标志
8.1.1产品标志。
产品上应有产品名称,商标等标志。8.1.2包装箱标志。
包装箱表面应有如下标识:
a)产品名称:
b)规格、型号:
e)产品数量:
d)出厂日期;
e)制造厂名称;
f)制造厂地址:
g)执行标准编号。
8.2包装
包装应牢固、可靠。包装箱内每套产品应附有合格证。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QC汽车标准标准计划
- QC/T228.2-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
- QC/T228.6-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管
- QC/T228.7-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母
- QC/T476-2007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
- QC/T549-1999 汽车倒车报警器
- QC/T228.4-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
- QC/T926-2013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ISG型)用动力单元可靠性试验方法
- QC/T207-1996 汽车腊通气弹簧
- QC/T228.5-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帽
- QC/T228.3-199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接头
- QC/T935-2013 餐厨垃圾车
- QC/T457-2013 救护车行业标准
- QC/T29032-2013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堵塞报警传感器
- QC/T621.2-2013 钢带式弹性软管夹箍 第2部分 技术条件
- QC/T568.1-2011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第1部分:微型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