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井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8 15:42:08
  • DZ/T0204-2016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Z/T 0204-2016

  • 标准名称:

    井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

  •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2.48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204-2016.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borehole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1范围
DZ/T 0204规定了井中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技术设计、仪器设备、野外工作、资料整理与图件编绘、资料处理与解释推断、成果报告编写与资料汇交等工作的基本要求。
DZ/T 0204适用于多金属、贵金属硫化物矿产勘查的井中激发极化法工作。能源、非金属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勘查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 0069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 007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
DZ/T 015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GB/T 14499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GB/T 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3.1术语和定义
井中激发极化法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 in borehole
井中激发极化法(简称“井中激电”)是激发极化法在钻孔中的应用,以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及电阻率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某种井中及地面供电、测量电极不同排列、组合的装置形式,研究地下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及电阻率的变化,以了解井周或井底是否存在盲矿体的勘探方法。
3.2常用符号和计量单位
井中激发极化法常用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见表1。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TCS 07.060
1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4—2016
代背1%/T0201—1999
井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
Tcchnical regulation for borehole induced polarization method2016-02-22发布
香品盗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6-05-0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讲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3.1术语和定义…
3. 2常用衍号和计量单位
成用范围:
4.2.应用条件··
1.3基本T.作方式
一般要求·
5技术设计
资料收架
测区踏勘
工作参数的设计
5.4观测参数的设计
5.5电极距的选择..
5.6万法有效性分析
5.7工作精度
5.8设计编写与市批·
6仪器设备
野外1.作
测片通知
7.2工作准备….
7.3井场布置:
井场观测·
井场记录…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安全措施·
质量检查与评价…
8资料整理与图件编绘·.
资料整理
8.2图件编绘
8.3:原始资科检查验收
资料处埋与解释推断
9.1资料处埋
9.2资料解释
10成果报先编写与资料汇交
IZ/T 0204—2016
DZ/T 0204—2016
10.1成果报告编等·
10.2资料汇交
附录A(资料性附录)非中激电电极排列附录(资料性附录)
并中激电干扰
地井方式“无穷远”B极距离的确定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C规范性附录)
井中激电仪器·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附录 H(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测井通知5·
并中激电现场记录术格式·
成果图示格式
州中激电使用参数
DZ./T0204--2016
本规程依帮(GB/T1.12003标准化1作导则」第1部分,标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是在[0%/02041899%川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的基础上修订前成的。本标雅与1)%/0201199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十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见3);-增加了“资料收集”“工作装置”“方法有效性分析”(5.1、5.3、5.4);:--增加\\原始资料检查验收\(见8.3):增川了“资料处现与解释推断”(见9):增划了\井中啵电毅排列\见附录A)“井中激干扰”(见附录I)、“地一开方式“无穷远\B极距离的确定\(见附录C)、“开中激电仪\《见随录D))、“测井通知书”(见附录E)、“升中激电现场记录术格式”(见附录F)“非中激电使用参数”(见附录G),本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上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十资源标证化技术委员会(SAC/T93)归口本标准起单位:汀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本标准主要起堂人:张雷、店俊、钱关平、周锡明、点家俞、曹彦荣、沈华光、卢波、崔健、夏丽、黄殿君,木标准代替JD2/T0204199.
1范围
井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
DZ/T 0204---2016
本标准规定了井中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技术设计、仪器设备野外工作,资料整理与图件绘、资料处埋与解释推断、成果报告编写与资料汇交等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多金属,贸金属硫化物矿产勘查的井中激发极化法二作。能源、非金属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动否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木适用丁本文件。凡是不注川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收单)造用丁术文作DZ/T0069地球物理期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 007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153物化探工程测量舰范
GR/T1449S地球物现助查技术符号GB/T183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3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计量单位
3. 1术语和定义
井中激发极化法indluced polarizationnethodinborehole中谢发极化法(简称\井中激电\)足激发极化法在钻孔中的应用,以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及电阴率的差异为基础,通过某种并中及地闻供电、测员出极不同排列、纽合的装置形式,研究地下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及电阻率的变化,以了解并周或并底是否存在育矿体的勘探方法。3. 2常用符号和计量单位
并中激发极化法常用术语、衍号和计量单位见表1,表 1 常用符号和计量单位
术语名称
供电电极眠
测系电极距
供电自破距并门版离
英电电校牛!非高
测品投距供电电波A的水平离
测盘极M距岱也电极乃的水平离
计量位(名称)
m米)
m(米)
GR/T 14499
GR/T -2499
DZ/T 0204—2016
4总则
应用范围
术语名称
装置系数
总场电位差
一次场电位差
二次场电位差
表1常用符号和计量单位(续)
二次场异常电位差
供电电流强度
供电时间
电时间
电阻率
视电阻率
接地电阳
极化率
视极化率
视极化率背景俏
视激电率
视金属因子
白然电位
均方相对误差
均方误差
井中激电一般应用于:
查证引起地面电异常的原因;
发现、追紧、圈定矿体和矿化带AUS
了解并区岩(矿)层的连接关系及产状、埋深等要素;计量单位(名称)
V(伏_特』)
mV毫伏L特_)
mV(磨伏[特_)
mV毫伏[特)
mV(毫伏「特:)
A(安[培]》
mns(毫秒)
us(毫秒)
n·m(欧[姆]米)
2·m(欧[姆]米)
欧[姆
n·m([姆米))
f/(n-m)
(/欧「姆米))
mV(毫伏L特J)
导找并旁或井间矿,确定其埋藏深度及与钻孔的相对位置;预测井底盲矿,并估算见矿深度;解决地下水的相关问题;
沿钻孔测定岩(矿)层电阻率、极化率等电性参数;探测地下障碍物、地下管线等。说明
GB/T 14489
GR/T 14499
G3/T 14499
GB/T 1449S
GE/T14199
GB/T 14499
CB/T 14199
4.2应用条件
IVZ/T 0204—2016
钻孔开壁基本完整.勘脊口标与击岩或其他地质体之间存在阴品的发被化效成成视电阻率差异。4.3基本工作方式
并中激电般有三种工作方式:
a)地一井测量方式(即地面供电·巾测量);b)非一地测量方式(即升供电、地面测量);)并一开测量方式(即中供电、井中测量)常用电极排列方式参见附录A。
4.4一般要求
4.4.1并中激发极化法应与激电测开、电阻率測非、自然电位测片等密切结合.以了解升壁的物性情况和查明月的层的特征。
4.4.2并中电的测量装置宜优先采用梯度测量方式帮梯度测量信号太弱,则采用电位装置。当一次场测量信号太小(接近渺电测量仪最小测量精度要求),视极化率值不可靠时,亡用总场梯度测量行常辫释
4.4.3应重视现场试验和资料的综合研究,选择有效的观测方式逊行测量,选用合适的参数进行资料的综合研究.以突出有用信息,做到经济有效。5技术设计
5.1资料收集
编写1.作设计前宜收集下列资料:)工区口然人文、交通运输等资料b)工区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及测绘等资料;c)(矿)石物性、片中激电及其他井中物探T作资料:)钻孔主要岩(矿)石电性、柱状图等资料。5.2测区踏勘
测区暨勘工作的要内容:
a)成踏勘下作区的地形、地貌、水系发育、土壤和植被情况;b)调查工作区的干扰因索,包括它的种类、程度和分布范围,以及实地查验工作钻孔详细情况5.3工作参数的设计
工作参数的选择应有可靠的依据山试验结果来候定:在1作区成者类似驰区,已经做过激电测量工作的,川以参考以往作经验选择参数5.4观测参数的设计
根据工作区存在的干扰情况(参见附录B)进行初止分析及测试时、对丁观测参数(脉宽、延时采择贡度,采样块数、叠圳次数等)要进行合设计:1述工作,以消除干扰、合圳提高工作效率为息则,以常3
DZ/T 0204—2016
复观测数据满足精度为要求。
5.4.1脉宽
激发极化法供电方式主要有单向长脉宽和双向短脉宽两种。在普否和大部分详查区应采用双间短脉宽供电方式。当需要研究异常或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时,也可采用长脉宽供电方式。5. 4.2延时
在选择延时时,需兼顾考城少电磁耦合所带来的影响。5.4.3采样宽度
其有选择采样宽度功能的仪器,采样宽度适当有利于克服高频扰,提高观测精度。当研究放电特性时,采样宽度可以适当减小。
采样块数
使用具有选择采样块数的仪器,并中激电采样块数宜适当增加,5. 4.5
叠加次数
应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叠加次数。5.5电极距的选择
地一井测量方式
鹿根据以下两个条件战验选择,最佳距离:s)利于获得明显的并巾澈电异常;bh)利于获得显著的方位差别。主方位、反方危,辅助方位的概电电极八到开口的距离1施相等、rε的距离决定于rA和测量深(参见附录 C)MN搬距的选择应以确保取得可靠信号为前提,-般MN不宜超过20 In。当信号可信度有足够保证时,MN可超过20m,
5.5.2井一地测量方式
^极可以在并中来取等距离、不回岩性、见矿部位及上下层附近等方式,多深度供电。在不同深度的矿体中部位置分别进行供电。术见矿体的,可在勘查日标孔预测矿层深度进行供电。MN 极距:般为 5 r1~20 tl,在保证取得可靠测量信号前提下,尽可能扩大测量范围,以提高勘查和解释范围。
5.5.3井一井测堂方式
单并情况下,大极距三极梯度测量(O点为MN极中点)AO极距一般为10m~30m:偶极梯度测量MN 极距--股为2 m~~4 m,OO(0°为 AB 极巾点)长度宜为 4~6 MN;中间梯度测量 MN极距一般为 5 m~10 m。
双井情说下,MN极距的选择以确保取得可靠信号为前提,当信号可信度有足够保证时,MN尽可能小一些:一般为5m~20 m。
5.6方法有效性分析
5.6.1在技术设计中,可参考下列资料对方法的有效性行分析:a)邻区或其他条件类似地区的实际T作结果;b)止演计算或模拟实验结果;
c)踏勘(及現场试验)结果;
d)以往的成动经验模式.
5.6.2生产前试验工作
对不能够明确方法有效性的地区宜做生产前试验,-股有方法试验和技术试验。DZ/T 0204—-2016
试验下作成选在具有代表性和已知地质情况的地段迹行,并中测量成选在钻孔层位明显层序足够的深度,生产前试验应解决以下问题:a)了解一次场电位差的大小和干扰强度,确定可能达到的观测精度;h)岩(矿)石的激发极化、电性特性:c)选择介理的上作方式,合适的「作参数、试验「作结束后应提交技术小结,作为选择方法技术的依据。5.7工作精度
5.7.1设计并中激发极化法工作总精度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索:a)依据地质勘查的凡的任务,应能够探测与分辨最小勘查对象产牛的最常。一般设计最大识差的绝刘殖,小丁有意义异常的三分之h)根拟所使用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设计总精度不应超过现有仪器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5.7.2视电阻率的工作精度,一般以异常段观测的均方相对误关为衡量标准要求H均方相对误差m10%;视极化率的工作精度,在n>3%的观测段,以均方相对误差为衡量标准,要求其均方相对误差m15为:在3%的观测段,以均力误差为衡最标准,要求其均方误差0.45%。5.8设计编写与审批
5. 8. 1设计书编写
设书应在广泛收集、深人研究地质、钻探、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重点广解矿区矿层走向、产状和厚度:设计要内容应包括
a)任务目的及工作量;
b)测区概况、地质及地球物现特征斯外工作方法和技术.技术指标、质量要求;d)安全生产,组织与管理;
r)人员的编制和仪器设备的配置:数据处现与解释;
g)计划提交的成果报告和时间:h)经费概算,
i)有关附图及附表,
5 8 2设计书审批
设计书应山项目管理单位或委托单位审批,设计经批准后,方间执行,施工过程中.因客观条5
DZ/T0204—2016
件,导致设计无法执行时,需对设计进行变史,应履行相关手续·应及时报项月管理单位,得刻批准后再执行。
6仪器设备
6.1根据任务需要,配置必要的并中激电仪器设备(见附录1),相应的资料处理、解释和成图的硬、软件系统,以及测试维修仪表等,
6.2选择适当率的发送机。发送机应有外控能力和完善的保护电路,其供电时间的误差应优于三1%电流读数以表头显示时,其误差应不超过满刻度的土3%,以数字显示时,成不超过=2不士1个字。6.3接收机要求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和分辨率符介设计要求,仪器的输人阻抗应大于20MQ;延时与积分时阅可变,其误差应优于上1%6.4选择供电电源要求如下:
a)当选用发电机组时,输出频率和电压应符合仪器要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变化应优丁+5:当供电电压为500V时,供电线路与仪器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人于5M0.bh)选用电池组时,电流应保持稳定。6.5地面供电电极应经常保持清洁、无锈;地面测量电极宜用不极化电极,要求极差稳定,1.小于或等于1 mV:井下软电极系宜用铅电极,要求极差稳定:I小于或等于 1 IⅡV6.6齐种仪器设备,应按说明书或操作手胍的规定进行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在每年开始1作前,以及正常下作6个月后,应做全面系统检否、校验,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说明规定的标准,检查校验结果应记入仪器的技术档案。在生产过程中,若出现问题,成放时进行检查、校验或维修。6.7当供电电压为500V时,仪器线路间、绞车集流坏间及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Mn:在潮湿条件下,升中电极系,电缆芯间及对地的绝缘电应大丁或等于2MQ.6.8电缆深度标记应在测并中检查或制作,标记间距一般10m.用钢卷尺:·次义量,误差成不大于5mm,发生电缆遇卡事故后,应对电缆的深度标记进行检查,标记间的误差超过0.1m或累计误差超过0.1时,应重新标记。
6.9地面导线应选用内阻小、绝缘性能好、轻使、强度高的导线,当供电电压为500V时,每米导线上其绝缘电阳应大于或等于2MQ
7野外土作
7.1测并通知
7.1.1钻孔即将终孔时,委托单位向工作承拍单位发出“测升通知书”(见附录E),双为技术负责人应在测并通知书上确认。
7.1.2工作承扭单位应及时安排测并人员在约定时间抵达升场。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到达并场,应及时通知委托方项日组,双方协商确定测并时问。7.2工作准备
7.2.1测量前应根据地质任务,深入了解地质和施1现场情况,搜集钻孔地质柱状图以及钻孔坐标、交通情况、井深、井径变化、套替深度、升液性质、液面高度、井内安全情况等有关资料,做好进场前的准备工作,其其体要求如下:
)对于井液导电性较好的钻孔,测前应进行洗并,确保孔内1净:钻孔预留套管应尽量短:b)对于孔内溺水无非液的钻孔,测量期间安用」浮水源及时补充并液;)地面绝缘不易导电时(如沙没).测量时安在测量电极处注人1净水源2./10204--2016
7.2.2进场前应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认.确保仪器设务各项技术指标符合T.作要求;所需工具、材料装载齐全,并按规定时问到达并场,7.3井场布置
7.3.1在井场应妥善安效仪器设备,牢固绞车和井口滑轮,两名应保持一定的酒视距离,并使井口滑轮与绞车滚筒轴线中站保持垂直,以防电缆跳出轮槽。7.3.2屯源线与测量线应分川布澈,排列整齐,尽量运离,以诚少相而1扰了,3.3雅确丈量电被系的记求点牟电缆专记间的距离,1算探度应以地面作为深度起算点。7.3.4电极系与电缆应连接可靠,并下放到井内液面以下进行通电检查.在确认整个线路工作正节后月可正下并测量:
7.3.5“无穷远”被导线布设要稳妥,防正被破坏,它有专人窄护,7.3.6地商供电电极可采用多根钎状铁(铜)电极并联(也可采用铅、铜箔或编织带等面状电极),单根电间的距离保持在电被人王深度的2倍左右,每根电极適过的电流不守超过2A,“无穷选”被骨至环形布设,
7.3.7需要较大供电电流时.成降低接地电阻,可采用增加电极数量,加人人十深度,以及浇水等措施。7.3.8测量总场电位差和二次场电位差时,均应注意极性。7.3.9连续测量时,记录数的起止部分不得遗漏点记,记录中间不能连续漏记两个点记,7.3.10大于3倍背景值为异常,·个异常至少应有3个测点控制(需使用加密测点使其达到要求)7.4井场观测
7.4.1地-并测量
7.4.1.1:一般先进行激电测并市进行r一0(供电电极A 位于开口)的地一开测量,在:发现有意义的异常后,应币部署力位测量。上述方汰可以相万印证有意义异常的存在,提供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的竹最值。
7.4.1.2根据地质条件和任务需求,选择供电极牟井口的最住距离,使不同方位的异常有明显的变化.
7. 4. 1. 3供电极 A 至并口的最佳距离r应通过试验选定。一般在并深小于500 m 时,川选用5m~3ccm当光深为50cm1000m时.可选用150m~500m。7.4.1.4“无穷远\供电电被B至井口的距离+原则上要保证供电电极A在观测井段范司呈点源场性质、当采用梯度装置时,“无穷远”供电极B牟并口的距离r!一般为测最井深的3借;采用电位装置时,一般应达到井深的5~10倍。7.4.1.5测量牟少应包括主、反方位和r,“…0:条也线。必要时还应乎白生剖面做辅功方位的测量测量时各方位的r。值应相等,其他测量条件也应尽叫能-致:7.4.1. 6测量装置常用梯度装置-测量电极归 MN视测量精度而定:-股可采用 10 I-~20 m;点距选择一般为m10\根据并段是否存异常适当密到2.!m或放稀到m.7.41.了在位测呈中,一般不计算视电用1率·但应同附狱最视极化率和二次场电位萃两个参数。742井--地测量
7.4.2.1并一地测量实采用而积测量,浏线布置可采用以并二为中心的放剂状短网或测线平行的网D7./T0204—2016
格状矩形网。地面测量部分可以参考DZ/工007字的相关规定。测地野外工作方法技术的相关要求参照DZ/T 0153,DZ/T 18314.
7.4.2.2网格状矩形网的测线宜乘直探测目标,线距20m~50m.只常段适当加密测线:MN为101I1~20 m,测量点距 10 m~20 m
7.4.2.3改射状辐射网以井口为测量起算点,测线间隔45°为宜.异常段适当圳密测线。并口为M点,远离非口为N点,MN为10r~20I;测量点距股10m-~20m。在聪得可靠信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异常完整,尽可能使测量点的测量范围远离升口。7.4.2.4当测线迥到水面时,宜来用漂浮电缆逊行测量.尽量保证测量数据完整,7.4.2.5当测线巡到障碍物时,川在障碍物两侧分段测量,们要记录测点方位、距离或标。7. 4. 3 井 并测量
7.4.3.1当需了解相邻钻孔某岩(矿)层是否连时,而采用一井单极固定供电,另一并双极移动观测一次场电位差的装置测并,供电电极应分别位丁岩(矿)层中心和上下界面附近进行多次测量。测点距可选用5I~20m1,必要时应将供电井和测量并五换观测。7.4.3.2当需查明并问育矿时可采用单极或双被固定供电(包括A极置于并口,3极置丁井底的大极距双极固定供电)和单极或双极移动观测以及移动双极供电和双极观测。主要参数可采用二次场电位差或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必要时成将供电并和测量升互换迹行观测供电井中供电点的布置间距与测量井中测点制距的选择,视研究程度而定,如需层析成像,应进行高密度测量
7.5井场记录
7.5.1逊行连续测量时.应将测量情况按表格记录;进行点测时-应按表格记录所有数据(见附录F),并及时计算所测参数,利用计算机绘制草图。发现畸变点、可疑点应及吋重复观测;在异常或曲线变化刷烈地段应加密测点。
7.5.2对并场所作图件,应做初步解释。7.5.3原始记录要求雄确、整洁,不得涂改7.6安全措施
7.6.1井中激电工作涉及电源、机械和交通运输,以及井下施工的安全问题,成加强安全教行:制定具体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安全管班,7.6.2仪器设备应做好防震、防尘、防火、防潮、防晒等下作。7. 6. 3井场应停止一划影响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安全的工作;工作场所夜晚施工应有足够照明;在告丽天气或高山井场作业时应做好防需击工作,需雨时不得行野外作业,并断元长导绒与仪器设备的连接。7.6.4电缆与下电极系连接处的拉力·应小于电缆的允许拉力;升下电极系离口20m时,应有减速警戒标记
7.6.5收线、放线、转移和处现供电线路故障时,不得带电操作。操作员在末得到可以供电的信号前,严禁供电;只有确认供电已停止,方可触模供电电极;在使用高压工作电源的测区,严禁与工作无关的人员接近电源、测站及供电电极。
7.6.6供电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绝缘胶鞋、绝缘手套等断护用品,供电电极附近成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或委派专人看宁。
7.6.7检查绞车刹车正常后力可下放电缆,下放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损坏电缆和电极系。7.6.8下井遇阻.不得用并下电极系和重锤冲击阻碍物;提升电缆遇卡,应立即停车,上下动电缆解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