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28 12:06:11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Z/T 0212.3-2020

  • 标准名称: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盐类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

  •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26.00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212.3-2020.Specifications for salt minera! exploration-Part 3 : Ancient solid saline mineral.
1范围
DZ/T 0212的DZ/T 0212.3规定了古代固体盐类矿产1)地质勘查的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DZ/T 0212.3适用于古代固体盐类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资源储量估算及其成果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GB/T 2528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 33444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DZ/T 003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
DZ/T 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DZ/T 0130(所有部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DZ/T 0212.2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盐类第2部分:现代盐湖盐类
DZ/T 0338(所有部分)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DZ/T 0339矿床工业 指标论证技术要求
DZ/T 0340矿产勘查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
QBJ 203井矿盐钻井技术规范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73.020;73.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2.3—2020
代替DZ/T0212—2002
矿产地质勘香规范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
Specificationsforsaltmineralexploration-Part3:Ancientsolidsalinemineral2020-04-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2020-04-30实施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勘查工作程度·
3.1基本要求.
3.2普查阶段
3.3详查阶段
3.4勘探阶段…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
4.1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
地质填图·
物探、化探工作
探矿工程·
化学分析样品采集、加工及分析·目
4.6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4.7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4.8抽水试验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4.9盐类矿石水溶性能实验室试验方法及要求4.10
原始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计算机及其他新技术的应用
5资源储量估算
5.1矿床工业指标
5.2资源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5.3资源量估算的参数要求
储量估算的基本要求
5.5资源储量类型确定
5.6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附录A(资料性附录)古代固体盐类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依据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古代固体盐类矿床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间距古代固体盐类矿石水溶性能实验室试验方法及要求古代固体盐类矿产一般工业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DZ/T0212.3—2020
DZ/T0212.3—2020
DZ/T0212《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盐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现代盐湖盐类;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
第4部分:深藏卤水盐类。
本部分为DZ/T0212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Z/T0212一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第4章、第5章、第6章、第9章及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中与古代固体盐类矿产有关的内容。本部分与DZ/T0212一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
调整了章节结构,将勘查研究程度和勘查控制程度合并为勘查工作程度”(见3),删除了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取消了预查阶段,并删除了相关内容;增加了勘查类型划分的基本要求(见3.1.1.3);增加了详查阶段、勘查阶段所求资源量比例的要求(见3.1.3.2和3.1.3.3);增加了送到详查阶段“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应按斯探阶段要求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评价”的内容(见3.3.4.4);增加了达到详查阶段“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并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综合评价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内容(见3.3.5.3);适当缩小了详查阶段填图比例尺(见4.2.3);修订和细化了对物探工作的质量要求,强调了对油气部门物探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见4.3.5);
修订和细化了对钻探工作的质量要求(见4.4);修订和细化了对化学分析样品采集的要求(见4.5.1);提出了深层固体盐类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见5.2.6);增加了杂卤石矿一般工业指标,修订了固体钾盐矿地下开采一般工业指标(见附录D中D.1),修订了固体钾盐矿综合评价指标(见附录D中D.2)。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中化地质矿山总局。
本部分起草人:邓小林、李博昀、王凡、高利民、王占文、刘星旺、韦钊、刘军省、王健、焦森、曹光远、杨海波、王淑丽、何汉江。
本部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Z/T0212—2002。
1范围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第3部分:古代固体盐类
DZ/T0212.3—2020
DZ/T0212的本部分规定了古代固体盐类矿产1)地质勘查的勘查工作程度、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古代固体盐类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资源储量估算及其成果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13908
GB/T17766
GB/T18341
GB/T25283
GB/T33444
DZ/T0033
DZ/T0078
DZ/T007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DZ/T0130(所有部分)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212.2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盐类第2部分:现代盐湖盐类DZ/T0338(所有部分)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矿床工业指标论证技术要求
DZ/T0339
矿产勘查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研究程度要求DZ/T0340
QBJ203井矿盐钻井技术规范
3勘查工作程度
3.1基本要求
3.1.1勘查类型
3.1.1.1勘查类型划分的目的
划分勘查类型的自的在于合理选择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助查工程间距,有效圈定和控制矿体1)古代固体盐类矿产是指石盐、钾盐、钙芒硝、无水老硝、芒硝、天然碱等矿产。1
DZ/T0212.3—2020
3.1.1.2勘查类型划分的依据
古代固体盐类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矿体延展规模、矿体稳定程度(包括矿体形态、内部结构厚度、品位)、构造复杂程度、盐溶发育程度(盐类矿床主要考虑盐溶淋滤带的界线规则程度)、矿体埋深等因素,确定勘查类型应考虑影响矿床勘查难易的主要因素,各因素的具体划分参见附录A。在几种矿产共生组合或多矿体的矿床勘查中,应以主要矿种、矿体为主,兼顾其他确定勘查类型。3.1.1.3勘查类型的划分
普查阶段矿体的基本特征尚未查清,难以确定勘查类型,但有类比条件的,可与同类矿床类比,初步确定勘查类型;详查阶段应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勘探阶段应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变化情况验证勘查类型,经验证不合理的,应调整勘查类型。鉴于地质因素的复杂性,充许有过渡勘查类型。
I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矿体稳定、构造简单、盐溶不发育(或界线规则)。Ⅱ类型:矿体延展规模大型一中型、矿体较稳定、构造简单一中等、盐溶中等一发育(或界线较规则)。Ⅲ类型:矿体延展规模中型一小型、矿体不稳定、构造较简单一复杂、盐溶不发育一发育(或矿体破坏)。
3.1.2勘查工程间距
3.1.2.1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方法3.1.2.1.1类比法:根据地质勘查和矿山生产的探采对比资料总结的勘查工程间距,采用传统的类比法确定合理的勘查网度。
3.1.2.1.2地质统计学法:对勘查工程数量较多的矿床,可用地质统计学中区域化变量的特征,确定最佳勘查网度。
3.1.2.1.3勘查工程验证法:对于大型矿床,可选择代表性地段采用不同勘查手段的加密工程验证,确定最佳网度。
3.1.2.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3.1.2.2.1布置勘查工程时应尽可能考虑其可为后续勘查工作所使用。在详查阶段和勘探阶段可采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结合物探测井,或采用探采结合井,以减少工程量,提高勘查工作效率。各勘查类型基本勘查工程间距参见附录B。
3.1.2.2.2根据矿体的分布情况,沿矿体变化大的方向应采用较密的工程间距。3.1.2.2.3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同一矿床的不同地段或同一矿体的不同部位,工程间距可以不同,对大而稳定或小而复杂的矿床,工程还可以适当放稀或加密。3.1.2.2.4对规模小的固体矿床,应以相应勘查类型的基本工程间距连续布置3条及以上勘查线且每条勘查线上有连续2个以上见矿工程(Ⅲ类型及深层固体盐类矿床除外)。3.1.3勘查控制程度
3.1.3.1普查阶段
对发现的矿体应在地表一定间距控制的基础上,选择成矿条件较好的地段进行深部稀疏工程控制,初步查明矿体的分布范围和理深。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估算推断资源量2
3.1.3.2详查阶段
3.1.3.2.1控制资源量可参考基本勘查工程间距系统控制。DZ/T0212.3—2020
3.1.3.2.2基本控制勘查范围内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矿体出露地表的边界应有工程控制,矿体延深要有系统工程控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一般估算控制和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比例一般不小于总资源量的30%。
3.1.3.2.3深层固体盐类矿床详查报告作为矿山设计依据时,控制资源量不少于总资源量的50%,应保证矿山首期建设设计的还本付息要求。3.1.3.3勘探阶段
3.1.3.3.1探明资源量在详查控制的基础上加密工程控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3.1.3.3.2估算探明、控制和推断资源量,大、中型矿床探明十控制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40%~60%其中探明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10%20%。一般应按照“保证首采区还本付息、矿山建设风险可控”的原则,通过论证,合理确定各级资源量的比例。3.1.3.3.3探明资源量一般分布在矿床浅部的首采区,其底部边界应控制在大致相同的标高上。3.1.3.3.4对适于地下开采的矿床要详细控制主要矿体的边界;对适于露天开采的矿床,要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和露天采场的底部边界,以确定露天开采剥离边界3.1.3.3.5对主矿体顶板附近具有工业价值的次要小矿体,在首采地段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控制。3.1.3.3.6对小型矿床和Ⅲ类型偏复杂的矿床,在勘探阶段可探求控制和推断资源量。3.1.3.3.7深层固体盐类矿床和老矿山延深勘探,可只探求控制和推断资源量。3.2普查阶段
3.2.1地质研究程度
3.2.1.1区域地质
按GB/T13908和GB/T33444规定,应开展研究工作如下:在初步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查明成盐盆地的区域a
地质(岩性、层序等)、构造、岩浆岩和成盐地质特征,研究成盐盆地内蒸发岩的沉积特点和岩相分带规律。阐明成盐盆地形成和发展的区域地质背景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区域主要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补b)
给条件、径流特征和水化学特征。c)收集研究区域内盐类矿产和其他共生、伴生矿产的成矿远景。3.2.1.2矿区(床)地质bzxZ.net
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a)初步查明普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蒸发岩的特点和分布。b)初步查明含盐岩系的沉积特征、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矿点分布规律及资源远景。3.2.1.3矿体特征
矿体特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初步查明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数量及总体分布规律。DZ/T0212.3—2020
b)初步查明控制和破坏矿体的主要构造的性质及分布范围。3.2.2矿石质量
矿石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初步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参照DZ/T0212.2附录C)。a)
初步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品位变化,以及有用、有害元素的含量和分布。b)
c)研究矿床地表和深部矿石化学成分的差异性,3.2.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按DZ/T0340规定,一般要根据掌握的矿石特征,与已知矿床进行加工技术性能的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作为工业原料的评价。
3.2.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2.4.1在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分布、厚度,产状,水质泉水流量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3.2.4.2研究矿区近矿岩石的工程地质条件。3.2.4.3收集研究矿区有关地震、山崩、滑坡、崩塌、泥石流、泥垄、泥柱、盐溶等不利的环境地质资料。3.2.4.4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可与同类矿山开采资料进行类比评价。3.2.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按GB/T25283规定,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主要利用查主矿产的工程,初步查明共生、伴生矿产种类、含量、赋存特点,类比研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3.3详查阶段
3.3.1地质研究程度
3.3.1.1区域地质
按GB/T13908和GB/T33444规定,应开展以下研究:在详细研究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基本查明成盐盆地的区域a)
地层(岩性、层序等)、构造、岩浆岩和成盐盆地特征。研究成盐盆地内蒸发岩的沉积特点和岩相分带规律,成盐盆地形成和发展的区域地质背景以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区域主要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补b)
给条件、径流特征和水化学特征。c)对区域内固体盐类矿产和其他矿产的找矿前景进行评述。3.3.1.2矿区(床)地质
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a):基本查明矿区(床)地层、构造、岩浆岩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基本查明含盐岩系和标志层的沉积特征、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阐明其岩性、岩相特点以及b)
含盐岩系矿层纵横变化规律和对比依据,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c)基本查明矿区(床)褶皱、断层、盐体变形、陷藩柱、破碎带等的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闸明其复杂4
程度及对矿层的影响、破坏情况。3.3.1.3矿体特征
矿体特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DZ/T0212.3—2020
a)基本查明矿体(层)的数量、形态、厚度、产状、规模、空间位置、构造、埋藏深度b)
基本查明矿体内部结构、夹层和无矿带。基本查明现代和古代风化淋滤作用对矿体的破坏程度。d基本控制破坏矿体的盐溶、盐构造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规律及其对矿体的影响程度。3.3.2矿石质量
矿石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基本查明矿石的化学组分、有用组分和有益、有害组分。b)基本查明矿物组分、含量、共生组合关系、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矿石结构、构造。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及其比例和分布规律。c)基本查明矿体中夹石和围岩的种类和物质成分,为综合利用和开采贫化提供资料。3.3.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3.3.3.1按照DZ/T0340规定,对需要进行加工的矿石,一般要进行可加工性试验。3.3.3.2对生产矿山附近的、有类比条件的易加工矿石可进行类比评价。3.3.3.3对难加工或新类型矿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做出工业利用方面的评价。3.3.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3.4.1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a
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本查明矿区含(隔)水层、风化淋滤带、构造破碎带、盐溶淋滤带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调查研究地表水的分布范围和平水期、枯水期、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深、多年最高b)
洪水水位及其淹没范围。
调查大气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等变化。c)
调查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和途d)
径,对“旱采”矿床初步预测矿坑涌水量,评价其对开采的影响。调查研究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指出供水方向。e)
3.3.4.2矿区工程地质
矿区工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内容如下:a)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物理力学性质,基本查明构造、裂隙、盐溶、泥龙、泥柱的发育程度、分布规律,以及软岩、软弱夹层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b)基本查明开采影响范围内的岩石、矿石,尤其是矿体的顶板、底板的稳固性、连续性、抗风化性,以及露天开采边坡的稳定性。对“水采”区可能引起的岩石稳固性变化及地面沉陷、塌陷、开裂等做出预测。
c)根据老隆和生产井的分布情况,大致圈定采空区和开采范围。5
DZ/T0212.3—2020
d)采用“水采”且当地气候条件有利于采出卤水浓缩的矿区,基本查明黏土”的分布情况及其防渗性能,大致指出盐田适宜地段。3.3.4.3矿区环境地质
矿区环境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调查研究岩石、矿石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有害元素类型,有害a)
气体的成分、含量(强度)及地温状况调查了解矿区和邻区的地震、泥石流、滑坡、盐溶、塌陷等自然地质灾害,指出矿山开采可能产生b)
的环境地质问题。
3.3.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初步确定开采技术条件类型,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做出评价。对于适于和需要“水采”的矿床,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进行必要的水溶性试验,与已知矿山进行水溶性能对比。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应按勘探阶段要求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评价。3.3.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3.3.5.1按GB/T25283规定,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要利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基本查明共生、伴生矿产种类、物质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共生、伴生关系。3.3.5.2研究加工试验资料,对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做出评价。3.3.5.3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并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综合评价达到勘探阶段要求3.4勘探阶段
3.4.1地质研究程度
3.4.1.1矿区(床)地质
按GB/T13908和GB/T33444规定,矿区(床)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a)详细查明矿区(床)地层、构造,以及岩浆岩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b)详细查明含盐岩系和标志层的沉积特征、分布范围、厚度变化情况,阐明其岩性、岩相特点以及含盐岩系矿层纵横变化规律和对比依据,探讨矿床成因,总结成矿规律。c)详细查明矿区(床)褶皱、断层、盐体变形、陷落柱、破碎带和盐溶构造等发育特点和分布规律,阐明其复杂程度及对矿层的影响、破坏情况,对首采区内影响开采的主要断裂构造,应采用有效手段详细控制其性质、产状、规模和空间位置。3.4.1.2矿体特征
矿体特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a)详细查明矿体(层)的数量、形态、厚度、产状、规模、空间位置、构造、埋藏深度。b)详细查明矿体内部结构、夹层和无矿带,对于厚度大,单层薄、韵律发育、结构复杂的矿体,应根据沉积韵律和工业指标详细划分盐组(群)和矿层,并阐明其结构、厚度、层间距离、含夹石率的2)黏土,旧称粘土。
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
DZ/T0212.32020
详细查明现代和古代风化淋滤作用对矿体的淋滤破坏程度,圈出淋滤带的范围和深度。d详细控制破坏矿体的盐溶、盐构造的形态、规模、分布范围和规律及其对矿体的影响程度,3.4.2矿石质量
矿石质量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详细查明矿右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益、有害组分。详细查明矿物组分、含量、粒度、共生组合关系、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矿石结构、构造。划分矿b)
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及其比例和分布规律。详细查明矿体中夹石和围岩的种类和物质成分,为综合利用和开采贫化提供资料。3.4.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3.4.3.1按DZ/T0340规定,对易加工矿石,进行可加工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3.4.3.2对需进行加工的矿石,一般要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3.4.3.3对难加工或新类型矿石,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建设大型矿山时如有必要可做半工业试验。
3.4.3.4在各种试验过程中,对可能进行综合利用的矿产,要一并做出能否综合利用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建议。
3.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4.4.1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a)在调查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查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水位、水温、水质、孔隙度、给水度;含水层之间及其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和对矿体的影响破坏程度;隔水层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隔水的可靠程度。详细查明构造破碎带、风化淋滤带、盐溶发育带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评价其富水性、导水性b)
以及沟通各含水层和地表水的可能性,分析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和对开采的影响。详细查明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确定边界条件及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和途c
径,提出地下水对矿体的影响程度和利用地下水的建议。对“旱采”矿床要预测矿坑涌水量,并提出防治水措施。
详细查明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化学类型、含菌情况。进行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研究d)
水位、水量、水温及动态变化规律,相互间水力联系,以及蒸发量、湿度、气温等,观测时间不少于一个水文年。
e)对矿床疏干排水及矿坑水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供水水源方向。f对赋存地下热水矿区,要研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及其利用的可能性。3.4.4.2矿区工程地质
矿区工程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详细查明矿区各类岩层工程地质特征,详细研究岩石成分、结构特点、裂隙及盐溶发育情况,划a
分工程地质岩组。
b)详细查明矿体顶板、底板、夹层的岩性、矿物成分、水理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固结程度、稳定性、DZ/T0212.3—2020
连续性、抗风化性及露天开采边坡的稳定性。c)对“水采”可能引起的岩层地质条件变化和地面沉陷、塌陷、开裂做出评价,提出防止出现工程地质问题的措施。
采用“水采”且当地气候条件有利于采出卤水浓缩的矿区,详细查明黏土的分布情况及其防渗性d)
能,指出盐由适宜地段。
调查老隆和生产井的分布情况,圈定采空区和开采区范围。e
3.4.4.3矿区环境地质
矿区环境地质研究工作内容如下:a)详细查明卤水、岩石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有害元素类型、分布特征和浓度,地层中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强度)、赋存特征和地温状况b)
调查研究地震、泥石流、滑坡、盐溶、泥龙、泥柱、山洪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大断层、新构造运动及因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等,研究其可能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范围,预测发展趋势,评价对开采的影响,提出防治建议,c)评价矿床开采、废水、废渣、排卤等对环境地质的破坏和影响。3.4.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
确定矿区开采技术类型,对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的复杂性做出评价,对适于和需要“水采”的矿床,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进行实验室水溶性能试验,与已知同类矿山进行开采技术方案的对比研究,提出合理开采方案的建议。
3.4.4.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工作要求有关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研究程度、技术要求与工作方法,应按GB/T12719执行。3.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3.4.5.1按GB/T25283规定,对单独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矿产,要进行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其控制程度视市场需求确定。3.4.5.2对固体“旱采”矿产中共生、伴生组分,要详细研究在主矿产不同矿石类型和不同地段的矿物种类及富集情况,结合主矿产的矿石加工试验,对综合利用的途径和可行性做出评价。3.4.5.3对于固体“水采”矿产分析查明共生、伴生组分在“水采”溶液、结晶、加工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和富集情况,进行综合回收试验,并做出评价。4勘查工作及其质量
4.1地形测量和工程测量
4.1.1凡参与资源量估算的各种地质部面、探矿工程等,均应进行定位测量4.1.2矿产勘查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的坐标系统和国家高程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按GB/T18341执行。4.2地质填图
4.2.1收集编制比例尺为1:250000~1:50000的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8
DZ/T0212.3—2020
4.2.2在普查区内,一般测制比例尺为1:50000~1:10000的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4.2.3在详查、勘探范围内,应测制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比例尺要求为1:100001:5000。对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的矿床,还要测制基岩地形地质图。4.2.4在普查、详查、勘探阶段,勘查线剖面图都应实测,比例尺为1:50001:1000。4.2.5在详查、勘探阶段,应对盐溶、泥柱进行调查,比例尺视其发育程度而定,一般为1:10000~1:1000。
4.2.6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时,可利用遥感影像资料,提高填图精度及工作效率。4.3:物探、化探工作
4.3.1根据矿区(床)地质、矿体和圈出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及不同勘查阶段的地质目的,选择经济有效的物探和化探方法。
4.3.2物探和化探测量比例尺尽可能与地质测量比例尺一致,并确定有效的成图方法,做好物探和化探资料的综合解译。
4.3.3各种比例尺物探和化探测量工作的质量均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4.3.4各个阶段的钻孔工程,应通过试验选择有效的测井方法进行测井工作,对测井资料进行验收,提交专项测井报告。通过物探测井结果校正岩芯编录深度,当两者误差大于3%时,应对编录深度进行校正,然后编制钻孔柱状图。
4.3.5应全面收集油气部门已有重力、地震及测井资料,分析工作区的重力场特征,针对盐层的特征,采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定位技术,重新解译确定盐层的埋深、边界等特征。4.4探矿工程
4.4.1钻探工作是古代固体盐类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勘查线要垂直矿体走向。4.4.2钻探工程质量除按有关规程、规定执行外,还应遵守如下要求:a)对于深孔施工前编写的钻孔施工专项设计,尽可能探采结合,评审通过后实施。对盐矿层及顶板、底板采用饱和卤水或用其配置的泥浆作钻井液钻进。凡遇含卤(水)层时,应及时严格止水,防止地下水连通或进人矿层。
浅孔最大回次进尺不得超过3m4m。深孔最大回次进尺在保证岩芯采取率的情况下,可根b)
据钻探设备确定。在盐类矿层中,钻孔直径不得小于91mm,深孔(≥1000m)终孔直径不得小于75mm,探采结合井终孔直径不小于110mmc)所有钻孔进入矿层底板5m,做到不漏矿。必要时,可选代表性钻孔适当加深。浅孔应全孔取芯,矿芯和顶板、底板采取率不低于80%,岩芯采取率不低于70%:深孔除参数井d
外,其他钻孔对矿层及顶板(矿层以上50m)和底板取芯,采取率同浅孔;对其他地层,可采取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泥浆录井、氯离子滴定等方法进行编录。钻时录井:含盐岩系及其以上地层为5m一次,含盐岩系为2m一次(进入矿层后为1m一1
次),若遇放空、憨跳、卡钻时,必须详细记录其并深、层位及处理结果。岩屑录井:第四纪地层每10m取1件岩屑样品,含盐岩系以上地层每钻进5m取1件岩屑2)
样品,岩屑样品每包质量均大于400g。在有已知钻孔的情况下,对于探采结合井,含盐岩系地层每钻进1m取1件岩屑样品。泥浆录井:每班测定泥浆全性能、半性能各一次;若发现油、气、水显示及泥浆性能发生异3)
常,应及时汇报并适当进行加密观测。氯离子滴定:对于不取芯的探采结合井,预计进入含盐段前测定氯离子含量变化。4
e)所有钻孔都要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观测内容和要求按GB/T12719执行。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