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
- DZ/T 0338.2-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2部分:几何法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2部分:几何法
- 现行
标准号:
DZ/T 0338.2-2020
标准名称: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2部分:几何法
标准类别: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4.56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Z/T 0338.2-2020.Regulations of mineral resources estimation-Part 2:The geometric methods.
1范围
DZ/T0338的DZ/T 0338.2规定了几何法估算固体矿产资源量的基本要求,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块段和资源量类型划分、矿体圈定、图件及表格制作等。
DZ/T 0338.2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和开发各阶段的资源量估算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0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2528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 33444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DZ/T 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矿截ore cutting
在每一个探矿工程中,以样品测试结果为依据,以矿床工业指标为准绳,认知的一截或几截,通过探矿工程间对比连接、圈定矿体的样段。
3.2
块段block segment
按照不同估算方法的要求,按--定原则把矿体分割成的若干个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块体,是几何法估算资源量的基本单元。

部分标准内容:
D1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338.2—2020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2部分:几何法
Regulations of mineral resources estimationPart 2:The geometric methods2020-04-30发布
刮涂宣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2020-04-30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一般原则
单工程矿体圈定
体积质量(体重)确定
4.4体积计算
5地质块段法
基本原理
适用条件
编制估算图件
资源量类型与矿体外推
块段划分
估算参数
6断面法
基本原理
适用条件
编制估算图件
矿体圈定
资源量类型与块段划分
6.6估算参数
?多边形法
7.1基本原理
7.2适用条件
7.3编制估算图件与块段划分
7.4资源量类型划分
7.5估算参数
8三角形法
8.1基本原理
8.2适用条件
8.3编制估算图件与块段划分
8.4资源量类型划分
估算参数
DZ/T0338.2—2020
DZ/T0338.2——2020
9算术平均法
9.1基本原理
9.2适用条件
9.3估算参数
10开采块段法
10.1基本原理
10.2适用条件
10.3编制估算图件
10.4块段划分与资源量类型提升10.5估算参数
11等值线法
11.1基本原理
11.2适用条件
11.3块段划分和资源量汇总: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三维模型法计算体积附录B(资料性附录)地质块段法估算参数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断面法估算参数
多边形法估算参数
三角形法估算参数
开采块段法估算参数
等值线法估算参数
DZ/T0338.2—2020
本规程根据GB/T1.1一20C9《标准化T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DZ/TC338《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几何法;
第3部分:地质统计学法;
第4部分:SD法。
本部分为DZ/T0338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北京东澳达科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胡建明、胡魁、邓善德、马国玺、赵婷钰、张明燕Ⅲ
1范围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
第2部分:几何法
DZ/T0338.2——2020
DZ/T0338的本部分规定了几何法估算固体矿产资源量的基本要求,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块段和资源量类型划分、矿体圈定、图件及表格制作等。本部分适用于同体矿产地质勘查和开发各阶段的资源量估算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90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25283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33444
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DZ/T0078
DZ/T0079
3术语和定义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orecutting
在每一个探矿工程中,以样品测试结果为依据,以矿床工业指标为准绳,认知的一截或几截,通过探矿工程间对比连接、圈定矿体的样段。3.2
块段blocksegment
按照不同估算方法的要求,按一定原则把矿体分割成的若干个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块体,是几何法估算资源量的基本单元。
4基本要求
4.1一般原则
资源量估算应依据确定的工业指标进行。普查阶段可以采用一般工业指标,详查、勘探及生产勘4.11
DZ/T0338.2—2020
探阶段应采用论证的工业指标。4.1.2资源量估算应在图定的矿体内进行。圈定矿体要遵循控矿地质规律,严格遵守矿床工业指标的要求。几何法采用以单工程衡量的工程指标体系,即以单工程为基本单元,以矿石质量指标和开采技术条件指标来圈定矿体。
4.1.3根据矿体形态产状和见矿工程分布情况,选择地质块段法、断面法、多边形法、三角形法、算术平均法、开采块段法、等值线法等适合的方法。4.1.4估算资源量的流程通常为确定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选择估算方法,编制估算图表,划分块段,确定估算参数,估算资源量,划分资源量类型,汇总资源量估算结果。4.2单工程矿体圈定
4.2.1除薄脉状品位变化大的矿体最低工业品位可以以块段衡量外,一般矿体工业指标都应落实到单工程上,以矿截衡量。
4.2.2一般根据样品有用组分含量医定单工程矿体,凡达到边界品位,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样品都应圈人矿体:连续样品长度加权平均品位应大于最低工业品位,其代表的真厚度应达到最小可采厚度要求。若加权平均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应剔除边部样品,或别除夹石相邻样品。4.2.3从连续样品中间剔除夹石时,剔除样段代表的真厚度应大于夹石剔除厚度,否则,不论单样品位是否低于边界品位,都应并人矿体参加平均品位计算4.2.4当大于最低工业品位的矿截代表的真厚度小最小可采厚度时,其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米克/吨值)需符合工业指标要求
4.2.5在保证加权平均品位人于最低工业品位的前提下位的样品较多时,应结合矿体地质特征裁取适量样品。当矿体边部低于最低工业品位且高于边界品4.2.6当单样品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68倍时:为特高品位,应进行处理4.2.7当矿体质量取决于有害组分含量达界含量,平均允许最高含量)或其他质量指标时,按有害组分含量或其他质量指标圈定矿体其处理原则同4.2.1至4.2.64.3体积质量(体重)确定
4.3.1体积质量为资源量估算重要参数,每种矿石类型应有足够代表性样品测定数据。4.3.2一般采用小体积质量平均值。当石疏松多孔或节理裂隙发育时,应采用3个以上的大体积质量平均值。
4.3.3当体积质量与矿石品位有显著相关关系时,应采用线性回归方法,依数曲线按块段平均品位选取体积质量值。
4.3.4当体积质量变化不大、与矿石品位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时,可以矿体、矿体组或矿区为单元,用算术平均法计算体积质量平均值,用于本单元各块段。参与计算的体积质量的平均品位应与计算单元的平均品位基本一致。
4.4体积计算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用三维模型法计算体积,具体参见附录A。5地质块段法
5.1基本原理
5.1.1该方法是将矿体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按一定的原则把矿体分割成相互衔接的块段,然后分别计算2
各块段的资源量;各块段资源量的总和,即为矿体的资源量。DZ/T0338.2-2020
5.1.2根据投影方式划分为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和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5.2适用条件
5.2.1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二维延展的矿体,允许勘查工程与勘查线有一定偏离。不适用三维延展的矿体,特别是勘查工程穿矿方式不一致的情况5.2.2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倾角较陡的矿体。5.2.3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倾角较缓的矿体。5.3编制估算图件
5.3.1采用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应编制矿体垂直纵投影图。投影面方位垂直于勘查线,与矿体的总体走向一致。除标高线、勘查线、资源量估算边界外,其核心要素是见矿工程穿过矿体中心点位的投影,以及相应未见矿工程的投影,见矿工程应标注真厚度或垂直投影面的水平厚度平均品位等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资源量类型,划分块段。估算后应标注各块段资源量估算参数及估算结果。
5.3.2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应编制矿体水平投影图除坐标线、勘查线、资源量估算边界外,其核心要素是见矿工程穿过矿体中心点位的水平投影以及相应未见矿工程的投影。见矿工程应标注真厚度或铅直厚度、平均品位等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资源量类型,划分块段。估算后应标注各块段资源量估算参数及估算结果。
5.4资源量类型与矿体外推
5.4.1依据勘查类型、工程问距、控制研究程度,按照单矿种规范确定资源量类型。探明,控制资源量原则上依照见矿工程内圈,不外推。矿种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5.4.2相邻的两个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采用有限外推法,自见矿工程外推工程间距的1/2尖灭,若实际工程间距大丁推断资源量工程间距,则按推断资源量工程间距的1/2尖推。为计算方便在投影图上采用工程间距的1/4平推5.4.3探明和控制资源量原则上不应以外推的界线为界,但沿脉坑道上,下介于推断和控制资源量勘查工程问距之间的取样工程见矿时,或者见矿工程连线两侧,当介于推断和控制资源量勘查工程间距之间的取样工程见矿且矿体厚度和品位变化不大(厚度稳定,品位均勺或较均勾)时,可平推基本勘查工程间距1/4的控制资源量。
5.4.4除薄脉型矿体以外,以米,白分值(或米克/吨值)圈定的矿截不外推。5.5块段划分
5.5.1地质块段法块段的划分服从资源量估算结果分类汇总的需要。主要的划分要素有矿体连续性资源量类型、矿石工业类型(需要分采分选的)、产状畸变(切矿断层两盘或褶皱两翼)和其他需要分别汇总的界限,如矿界,开采境界、不同开发利用状况界限等。凡上述要素相同的应划分为相同块段,不同的应分别划为不同块段。
5.5.2一个见矿质量点不宜被过多块段使用:个别达到边界品位、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质量点,可作为见矿工程划人块段:推断资源量不限定于工程内圈。5.6估算参数
地质块段法估算参数参见附录B。3
DZ/T0338.2—2020
6断面法
6.1基本原理
6.1.1断面法是利用地质断面图进行资源量估算的方法,在断面之间或断面两侧进一步划分块段,然后分别计算各块段的资源量;各块段资源量的总和,即为矿体或矿床的资源量。6.1.2断面法一般分为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垂直断面法又称为勘套线面法,或剖面法。垂直断面法又分为平行断面法和不平行断面法。在勘查线两侧各1/2间距作为控制范围进一步划分块段的方法称为线资源储量法。
6.2适用条件
6.2.1断面法适用于以勘探线法或水平勘查法进行勘查,探矿工程主要分布在勘查剖面上或水平断面上,偏移不大的各类矿床。特别是矿体为一维延展(如简状、柱状)或三维延展,矿体厚大、形态复杂、穿矿工程交错等不适合使用地质块段法的矿床。6.2.2垂直断面法适用于以勘查线法勘查的矿床,6.2.3水平断面法适用于以穿脉、沿脉等水平坑道及坑内水平钻孔等探矿工程进行水平勘查的矿床。6.3编制估算图件
6.3.1采用垂直断面法的,在勘查线地质剖面图的基础上编制垂直断面资源量估算图,突出表示剖面两侧资源量类型及块段划分内容。6.3.2采用水平断面法的.在水平断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水平断面资源量估算图,突出表示断面上下资源量类型及块段划分内容。
6.3.3为反映块段相对位置及资源量估算结果,一般要求编制主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量分布示意图,具体制作内容见DZ/T0079规范要求6.4矿体图定
6.4.1在断面图上圈定矿体要遵循控矿地质因素和矿体地质规律,与地质要素相协调。工程之间的矿体一般应以直线连接,当有充分依据时也可用自然曲线连接。6.4.2矿体外推边界的圈定方法分为:地质推断法,根据岩相、构造、围岩变化特点与矿化的关系,推定码体边界。a
b)形态推断法,以矿体形态变化规律(趋势)为基础进行外推圈定。几何推断法,当不能用地质推断法或形态推断法时,可用几何法推断外部边界。c
异常推断法,根据已知矿体及其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异常特点,用类比法推断未知矿体的边界。d)
6.4.3推断的矿体厚度不得大于工程实际控制的厚度6.4.4
当相邻两部面间矿体形态受地形影响较大时,应适当增加辅助剖面圈矿6.5资源量类型与块段划分
6.5.1资源量类型的划分应首先在断面图上,按照控制研究程度判断地质可靠程度类别。在总体地质规律把握的前提下,允许适当放宽工程间距(网度)限制6.5.2相邻断面间,同一矿休对应部位资源量类型相同,划为该类型的一个块段。6.5.3相邻断面间,同一矿体对应部位资源量类型不同,划为低一级类型的一个块段4
DZ/T0338.2—2020
6.5.4相邻断面间,无同一矿体或边缘断面外推,依地质形态形外推或锥形外推断面间距的1/2,划分为推断块段
6.5.5相邻断面间,同一矿体、同矿石类型品级(需要分采分选时)同资源量类型的划分为一个块段。不得再按见矿工程细分块段。
6.6估算参数
断面法估算参数参见附录C
7多边形法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7.1基本原理
多边形法又称最近地区法。在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或垂直纵投影图上,以相邻见矿工程的垂直平分线相连,将矿体划分为一系列以见矿工程为中心的多边形最近地区,在三维空间上则为一系列多棱柱块段。以见矿工程参数计算该块段的资源量,然后分类汇总。7.2适用条件
多边形法适用于二维延展的矿体,见矿工程排列不一定规则,但需要有相当的密集度。不适用于三维延展的矿体,特别是勘查工程穿矿方式不一致的情况。该方法适用条件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能够避免块段划分的人为因素影响。7.3编制估算图件与块段划分
7.3.1分矿体制作资源量估算投影图。当矿体产状较缓时,选择水平投影:当矿体产状较陡时,选择垂直投影。将见矿工程矿截中点坐标投影到图上,标注其厚度、品位等参数。7.3.2在投影图上作相邻工程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再连接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或矿体边界线,划分成若多边形块段。
7.3.3矿体边界线依据矿体地质特征从地质断面图中投影。当地质断面图未确定矿体边界时,以见矿工程投影点为中心与已知部分对称外推。7.4资源量类型划分
7.4.1采用多边形面积与各类别工程网度计算出的面积类比确定块段资源量类型。7.4.2控制资源量可以突破工程内圈限制。7.5估算参数
多边形法估算参数参见附录D。
8三角形法
8.1基本原理
在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图或垂直纵投影图上,以直线连接相邻的三个勘查工程,把矿体分为一系列紧密连接的三角形块段;再依据三角形块段顶点的勘否工程资料,分别估算各块段的资源量,然后分类5
DL/T0338.2—2020
汇总。
8.2适用条件
三角形法适用于二维延展的体,见矿工程分布均匀、矿体结构简单、厚度及品位变化不大等情况。8.3编制估算图件与块段划分
8.3.1分码体制作资源量估算投影图。当矿体产状较缓时,选择水平投影:当矿体产状较时,选择垂直投影。将见矿工程矿截中点坐标投影到图上,标注其厚度、品位等参数。8.3.2当一个矿体需要按矿石类型或品级分别估算资源量时·需要分类型或品级分别制作资源量估算投影图。
8.3.3在投影图上以直线连接相邻的三个勘查工程,构成一系列紧密连接的三角形块段。8.3.4应避免三角形连接的随意性,原则上按最近距离原则和等边三角形原则连接。三角形中最小的内角一般不小于40°。
8.3.5三角形块段以外板状外推至矿体边界,其厚度用所有边沿工程矿截厚度的算术平均值,平均品位用所有边沿工程矿截平均品位以度加权平均计算8.4资源量类型划分
8.4.1采用三角形面积与各类别程网度计算出的面积折半类比,确定块段资源量类型、8.4.2外推部分作为推断资源量块段。DZ
8.5估算参数
三角形法估算参数参见附录E
9算术平均法
9.1基本原理
算术平均法是把矿体的复杂形态当成一个理想的等厚板状体,进行粗略估算资源量的方法。9.2适用条件
算术平均法适用于勘查程度低的项目对推断资源量的估算9.3估算参数
9.3.1按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和确定资源量估算范围9.3.2以矿体为单元列表估算资源量,可不制作资源量估算图件。9.3.3除矿体面积外,平均厚度、平均体积质量、平均品位等参数均利用所有勘查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求得。参数相乘得出矿体资源量。10开采块段法
10.1基本原理
开采块段法以开采块段为单元分别计算资源量,各块段资源量的总和,即为矿体的资源量。6
10.2适用条件
开采块段法适用于地下开采以坑道工程控制矿体的生产勘探阶段。10.3编制估算图件
DZ/T0338.2—2020
10.3.1对于二维延展的矿体,矿体倾角平缓的,制作水平投影图,矿体倾角健的,制作垂直投影图。其要素与地质块段法相同,并突出表示采矿坑道及采样质量点、开采块段及其综号。10.3.2对于三维延展或一维延展的厚大矿体,要分层编制资源量估算图件,精确表示坑道位置,取样质量点、开采块段及其编号、估算参数、估算结果(如资源量类型、矿石量、金属量、平均品位)。10.3.3在采矿坑道未实施的矿体深部边部应与地质块段法,断面法等资源量估算图件无缝对接。10.4块段划分与资源量类型提升10.4.1块段边界一般应以坑道工程中线连线和断层等构造界线划分,原则上用坑道工程切割成的最小矿块作为一个块段。
10.4.2块段内出现无矿区域时需要扣除该区域不参与计算10.4.3矿体被断层情断时,造成矿体的重叠或缺失,须如实标示10.4.4若开采块段计算的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提高应进行资源量类型提升。10.5估算参数
10.5.1开采块段法资源量估算的参数及估算公式有:矿体长度宽度(或高度二者乘积为面积,面积乘以平均厚度为体积,体积乘以体积质量为矿石量,矿石量乘以平均品位为金属量10.5.2实际应用分为三种情况
探矿工程以穿脉为主,结合坑内钻,揭穿矿体,形成多个独立厚度品位数据。a)
探矿工程以沿脉天开为主,揭穿矿体,在开采块段四周,取得密集的厚度品位质量点数据。b)
)矿体厚大,开采块段处于矿体内部没有揭穿矿体厚度,只有若千品位数据:只能以开采块段体积计算。
10.5.3上述三种情况平均厚度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长度,宽度(或高度)与厚度参数的运用要注意相互协调,求取体积时,真面积用真厚度相乘,投影面积用视厚度相乘。10.5.4开采块段法估算参数参见附录F%11等值线法
11.1基本原理
等值线法是利用矿体(层)某一指标(如厚度)的等值线估算资源量的一种方法,把形状复杂的矿体(层)变为一个体积相同、底面平坦而顶面高低起伏的几何体,然后用一定的公式分别计算各等值线之间块段的体积和资源量。
11.2适用条件
等值线法适用于以等值线反映矿休分布或结构特征的矿床,DZ/T0338.22020
113块段划分和资源量汇总
11.3.1把矿体分成一系列等厚的块段,分别计算每个块段的资源量。11.3.2累加每一块段的资源量即为整个矿体的资源量。可以用整个几何体体积乘以平均体积质量,即为总矿石资源量。计算过程参见附录G。11.3.3用矿物品位(含量)参数时,总矿石资源量与品位(含量)的乘积即为矿物的资源量。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DZ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DZ/T0184.11-1997 210Pb 地质年龄测定
- DZ/T0184.13-1997 硅酸盐及氧化物矿物中氧同位素组成的五氟化溴法测定
- DZ/T0184.21-1997 天然水中氧同位素的二氧化碳 —— 水平衡法测定
- DZ/T0196.5-19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传导类电法测井仪
- DZ/T0184.14-1997 硫化物中硫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196.6-19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感应类电法测井仪
- DZ/T0184.12-1997 岩石、矿物中微量铅的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184.22-1997 硅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 DZ/T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 岩石薄片制样
- DZ/T0275.5-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5部分矿石光片鉴定
- DZ/T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 岩石薄片制样
- DZ/T0275.3-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3部分 矿石光片制样
- DZ/T0064.15-1993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硬度
- DZ/T0253.4-2014 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动植物样品分析方法 第4部分:氟量的测定扩散-分光光度法
- DZ/T0275.1-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及一般规定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