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082-2000 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YD通讯标准】 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 YD/T1082-2000
- 现行
标准号:
YD/T 1082-2000
标准名称:
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609.76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082-2000.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tection against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 and the suitability in basic environment on access network eqwipment.
1范围
YD/T 1082规定了接入网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 1082适用于接入网局端设备和远端设备(包括室内型设备和室外型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性能及基YD/T 1082适应性检验。
YD/T 1082不涉及辐射电磁场的防护。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423.1-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 2423.2-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3-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4-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 2423.38-90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R:水试验方法
GB/T 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YD/T 344-90自动用户交换机进网要求
YD/T 950-1998电信交换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部分标准内容:
YD/T1082—2000
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
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tectionagainst 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 and the suitability in basicenvironment on access network equipmnent2000-09-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2000-09-15实施
YD/T1082—2000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技术要求
4试验方法
附录A(标准的附录)试验前后接入网设备的传输特性次
附录(标准的附录)快速瞬变试验的脉冲波形和实验室配置附录C(提示的附录)通信链路的检验方法kAoNrKAca=
YDIT1082—2000
本标准是根据ITU-TK系列建议,绪合接入网设备在我国应用的情况制定的。主要参考标准有YD/T950、K.32、K.34、K.41、K.43以及K.45和K.44。环境适应性部分按照我国相关标准制定。山丁接入网设备的工作环境条件复杂,制定本标准的日的是使该设备具有是够的白我保护能力和工作稳定性,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和安全。本标准于2000年9月15日首次发布,2000年9月15H起然施。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本标摊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委托广东省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解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少川石荣吴海宁 刘连冰、赖世能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
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nkents for the protection agalnstovervoltages and overcurrents and the suitahility in basicenvironment on access etvork equipment1范围
KAONKAa
YT 1082--200
本标准规定了接入网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接入网同端设备和远端设备(包括室内型设备和室外型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性能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检验。本标准不涉及辐射电磁场的防护。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423.1-89
GB 2423.2-89
GB/T2423.3-93
GB/T 2423.4-93
GB 2423.38-90
GB/T 17626.2-1998
GB/T17626.4-1998
GB/T17626.5-1999
YD/T 344-90
YD/T 950-1998
3技术要求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商试验方滤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h:交变湿热试验方法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R:水试验方法电磁兼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山)抗扰度试验自动用广交换机进网要求
电信交换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接入网设备应能承受表 1~表4的试验,试验时或试验后对设备进行检验应符合相应要求。本标准中未列出的检验位置可参照产品规范,在试验时或试验后进行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0-09-15批准2000-09-15 实施
3.1过电压过电流防护能力试验
3.1.1模拟雷电冲无
检验位置
模拟用户口
ISDN-BRAI
ADSL口
EL 口(含 ISDN-PRA 口、VS
口和传输设备支路接口)
V.24 和 V.35 口、以太两口
电源口
电力线感应
检验位置
模拟用户
ISDN-BRA
电力线接触
捡验优留
模拟用户口
ISDN-BRA
3.1.4静电放电(ESD)
YD/T 1082—2000
表1模拟雷电冲击
技术腰求
试验后设备工作止带,被试端II的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试验后通信功能正常,预先建立的通信链路无需人工十预仍可正带使用表2电力线感应
技术要求
试验后设备工作正常,被试端口的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表3电力线接触
技术要求
试验过程中设备应不起明火并能实时输出可闻,可见的荐续当警信号试验后通信功能正常,预先建文的通信链路无需人工下预仍可正带使用3.1.5快速瞬变(EFT)
表4快速瞬变(EFT)
检验位骨
ISDN-BRA、ADSL
2048 khit/s 口(包括 ISDN-PRA 口,VS 口和传输设备支路接口)
V.24和V.35 、以太网口
电源口
接地端口
技术要求
试验后通信功能止常,预先建立的通信链路无需人工十预仍可上常使用3.2环境试验
3.2.1局端设备
YD/T 1082—2000
KANKAa
接入网局端设备经受低温工作和高温工作试验时,传输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经受恒定热试验后,传输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3.2.2远端设备
接入网远端设备经受低温工作、商温工作和交变湿热试验时,传输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4试验方法
4.1试验条件
4.1.1设备状态
试验前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设备经受本标准规定的各项试验和传输特性测试时的配置应保持一致。4.1.2环境条件
若无特殊规定,所有试验及传输特性测试应在以下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温度:15-~35 ℃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106kPa
4.1.3试验对象
4.1.3.1被试设备
被试设备可分为局端设备和远端设备。4.1.3.2被试端口
本标准依措线路条件将被试端口分为如下7类:8)「:川于连接从建筑物以外引入的双绞线端口,如模拟用户口,ISDN-BRA口、ADSL 口等:b)II:用于建筑物内不同设备互连的双绞线端口,如V.24口、V.35口、连接双绞线的2048kbit/s、10/100 Base-T 以太网口等;c)I:同轴线端口,如连接同轴线的2048kbit/s、ISDN-PRA口等d)IV:交流电源门:
e)V:直流电源口;
f)W:接地端口:
g):外壳端口。
所有被试端口均不包括用于设备内部连接的端凹或连接线长度不超过10m的端口。对于允许连接多种介质的端口如2048kbit/s口等),应分别归入各自类别逃行检验,4.1.4传输特性测试
传输特性的测试应在设备正常工作30mi后进行。4.2过电压过电流防护能力试验
试验顺序:静电放电→快速瞬变→模拟雷电冲击→电力线感应→电力线接触4.2.1模拟莆电冲击
4.2.1.1发生器波形应符合 YD/T 950 或 GB/T 17626.5 的要求,4.2.1.2按表5规定的数量任意选取被试端口,其中I类端口应尽可能在同一块门刷电路板上选取。3
端口类别
端口数蛋
YD/T 1082—2000
表5模拟雷电冲击
汇:依据设备使用的电源选择考核V类或V类端口4.2.1.3
发生器波形
10700μs
1.2/50、8/20μs复合波
1.2/50us、8/20us复合波
8/20s复合波
1.2/508、8/20s复合波
10 kV, 5kA
I类端口的单路雷击试验电路见 YD/T 950第5.3.1条,其他的试验电路见图1~5.
隔离元件
发生器
8/20μs
被试端口
图1类端口多路雷击试验电路
发生器
1.2/50μs - 8/20μs
500V(Ri=2 0)
图2Ⅱ炎端雷击试验电路
被蹦口
被试设备
被试设备
交流供电网
交流供电网络
发生器
1.2/50μs-8/20μs
500V(Ri=2 2)
去耦网络
去耦两络
YD/T1082—2000
图3II类端口雷击试验电路
发生器
[.2:50us-8:20us
InkV(Ri=19)
被试口
EC=18uF
(a)线间帮合
发生器
1.2/50μs-8/20μb
10kV(Ri=2α)
KANKAca
被试设备
被战端口
被试岚口
(b)线对地耦合
图4IV类端口雷击试验电路
截试设备
被试设备
发生器
1.2/50μs - 8/20μs
500V(Ri-2 2)
YD/T 1082—2000
去耦网络
直流电源
阁5V类端口需击试验电路
被试端口
被试设备
4.2.1.4按对应的电路进行连接,除I类端凹外,发生器与设备之间的电缆长度应不大于3m:按表5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正负极性各冲击5次,两次冲击的时问问隔为1min。4.2.1.5
4.2.1.6试验后应检查系统操作、被试端域能和传输特性被试端口者为数字端口,应通过该端口建立通信链路检查功能,可参照附求℃的配置进行检查4.2.1.7
4.2.1.8被试端口若为电源口,试验前应通过被试设备的任意端口建立一个通信链路,试验后该链路无须人工工预应能正带使用。通信链路的检查方法参见附录4.2.2电力线感应
被试端口应为模拟密击试验店的端口;试验条件见表6,试验方法见YD/T 950第5.4条:试验后应检查系统操作、被试端功能和传输特性。表石电力线感应
被试端
4.2.3电力线接触
端口数革
各3个
4.2.3.1每种端口任选1个进行试验:4.2.3.2
试验条件见表7,试验电路见 YD/T 950第5.5条。试验时应检查设备告警功能:
7电力线接触
被试端口
各「个
端二效量
试验条件
600 V, 600 2, 50 Hz: 1 s
试验条件
220 V, 50 Hz, 1b. 600/200/10 34.2.4静电放电(ESD)
4.2.4.1试验环境相对湿度应不大丁60%,YD/T 1082—2000
4.2.4.2发生器波应符合YTD/T950的要求。4.2.4.3试验电压等级、试验位置选择和试验方法见YD/T950第5.6条KAONKAca
4.2.4.4试验前通过被试设备的任意端口建立一个通信链路,试验后该链路无需人工干预应能正常使用。通信链路的捡查力法参见附录C:4.2.5快速瞬变(EFT)
发尘器波形应符合ITU-TK.34 的要求(参见附录B)按表8规定的端口和条件进行试验。4.2.5.2
录C。
实验室配置见附录B或GB/T17626.4。试验前通过被试端口建文通信链路,试验后该链路应能止常使用。通信链路的检查方法参见附表8快速瞬变
被试口
4.3环境适应性
4.3.1局端设备
4.3.1.1试验顺序Www.bzxZ.net
各1个
各1个
各「个
端口数量
冬1个
条1个
低温工作→高温工作→恒定湿热4.3.1.2低温工作
诚验条件
1 kV, 5kHz, I min
2kV, 2.5 kHz,min
2kV, 2.5kHz, 1min
接通电源,被试设备T作稳定后按照GB2423.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温度5℃,持续2h店测试传输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3.1.3高温工作
接通电源,被试设备T作稳定后按照 GB 2423.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温度40 ℃C,持续 2 h后测试传输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3.1.4恒定湿热
关闭被试设备电源,按照0B2423.3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温度40℃,湿度93器RH,试验周期为2d,恢复后测试传输特性应衍合附录A的规定。4.3.2远端设备
4.3.2.1试验顺序
低温工作→高温工作→交变湿热,4.3.2.2低温工作
接通电源,被试设备工作稳定按照GB2423.1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室内型设备温度0℃,室外型设备温度一25℃,持续16h后测试传输特性应符含附录A的规定:4.3.2.3高温工作
YD/T 1082-2000
接通电源,被试设备工作稳定后按照GB2423.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室内型设备温度40℃,室外型设备温度55C,温度稳定后开始观测误码,持续16h后测试传输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3.2.4交变湿热
接通电源,被试设备工作稳定后按照GB2423.4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室内型设备温度40C,室外型设备温度55C,湿度95%RH,试验周期为2d,在恢复前测试传输特性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4.3.2.5滴水试验
室外型设备应按照GB2423.38第4.2条方法Ra1:人造雨法的规定进行试验,降耐强度100mm/h,持续时间30min,喷射角度30°。试验后箱内应无渗水现象。A1
模拟用户接口传输特性
检验项目
同输损耗
对地阻抗不平衡
损耗频率失真
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
YD/T 1082--2000
附录A
(标推的附录)
试验前后接入网设备的传输特性模拟用户接口传输特性
30K)Hz
500-~-20X00 Hz
3400Hz
300~600 Hz
600~-3400 Hz
300--400Hz
400~~600 Hz
600-~2400 Hz
2400--3000 Hz
3000 ~ 3400 Hz
55 --50 dBm0
-40Bmo
40-~+3.0 dBm0
注:对无线接入设备只检验回输损耗、对地阻抗不平衡两项2048kbit/s口传输特性
表A22048kbit/s口传输特性
检验项H
输入口允许衰耗
输入口阻抗向输损耗
波形样板
误码连
注:该项目仪在高温工作试验时进行KAONKAa-
技术要求
≥14 dB
—0.6-~+2.0
-0.6+1.5 dB
0.6~+0.7 dB
-0.6-+1.1 dB
0.6--+3.0 tB
技术要求
经过F2衰耗规则.衰减值在0-6 dB(f-1024kHz)连接应无误码51.2-~ 102.4 kHz
1(02.4 ~2048 kHz
2048--3072 kHz
见图A1
误码率≤1x×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