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GB国家标准】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26 17:43:52
  • GB/T7401-1987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7401-1987

  • 标准名称: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339.50 K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GB/T 7401-1987.Method of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colour TV pictures.
2.2观看员
观看员可以是专业人员,也可以是非专业人员.通常,应由非专业人员作观看员。
观看员应有正常的视力和彩色视觉。
观看员至少7人,最好20人,甚至更多。在观看员性别与年龄结构等方面,要全面考虑。
在数据处理结果中,应说明观看员类型、人数和观看距离等。
3测试程序
3.1测试装置调整和图片选用
测试过程中要采用一套固定设备,包括摄像装置和显像装置等。要依照正确的方法调整测试设备,并在全部测试过程中保持设备特性始终-致。
每-测试阶段中选用对特定失真较敏感的几张测试图片,给以若千种受评条件(- -定 量的单项失真或多项失真,例如杂波、回波、微分增益、微分相位、亮度-色度增益差、亮度-色度延时差和单频干扰等失真)。不加有任何失真的图像称为参考图像,它也应作为一种受评条件。
3.2对观看 员的安排
每个测试阶段开始时,先向入座的观看员介绍测试方法、评价制和评分等级,语气应无偏向性,避免作出会影响分数评定的暗示。然后,给出几幅受损程度不同的受评图像示例,但不得与具体的主观评分等级相联系。也不必包罗受评失真量的高、低限范围。
正式开始评价时,观看员应按评分等级的说明对正式显示的各受评图像在印制的记分卡上独立地进行评分。
测试过程中,应避免观看员的视觉和听觉受环境干扰,分散注意力。为了免使观看员疲劳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一一个测试阶段(包括事先介绍、图像示例和正式评价)的总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在两个测试阶段之间,同--批观看员至少要有半天的休息时间。
3.3图像 显示程序
受评条件不同的图像,显示次序的安排是随机的同一图片内容不能以不同的失真量连续显示。每个测试阶段中,同一图片的同-受评条件需给出两次显示,以便对观看员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查。附录A中列出了在随机杂波单项千扰造成图像损伤的-个主观测试阶段中,受评图像显示次序的
-种安排例子。
一个测试阶段包括若千次显示,每次显示包含四段时期.设四段时期的持续时间为T1、T2、Ts、T4,它们分别是: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401—19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
主观评价方法
Method of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qualityofcolourTVpictures
1987-03-12发布
国家标准局
1987-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
主观评价方法
Method of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qualityof colourTV pictures
UDC621.397.3
621.391.837
GB/T7401—1987
本标准作为对现行的彩色电视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方法的依据,也可作为对其他新电视制式彩色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时评价方法的参考1测试图片
1.1图片张数
使用五张到七张静止图片,并可使用有活动内容的一些连续片段。一般使用静止图片,因图片内容活动而引起图像上产生附加损伤时,可使用有活动内容的连续片段。1.2图片内容
图片景物内容、所含彩色画面结构,应选择得对不同的客观失真具有一定的敏感程度。具体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8.常见色,例如肤色、天蓝色、草绿色和红旗色等。b.不同的平均亮度、反差,不同的细节丰富程度,以及不同的画面构图。例如室内、室外、远景、中景、近景、人物、景色、多细节、中等细节、少细节,以及背景复杂、背景简单等。c。多种色调和较多的饱和度层次。1.3图片类型
测试图片应是较高质量的彩色幻灯片或彩色照片。2观看条件
2.1合适的观看条件与电视系统的场频有关,50Hz场频系统的观看室条件如下表:序号
观看距离
荧光屏最高亮度(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尼特,荧光屏不发光(电子束截止)亮度与峰值亮度之比监视器背后衬托光亮度与图像峰值亮度之比观看室内其他照明光照度
衬托光色温和其他照明光色温
衬托光发亮面积对观看者所张立体角与图像面积对观看者所张立体角之比
注:①H是荧光屏图像亮度。对电视接收机评价彩色图像质量时采用6H。②如果比值大于0.1,衬托光色温必须接近D500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87-03-12批准要
4H~6H@
60±10
1987-11-01实施
GB/T7401—1987
如果不与条件“c”相抵触,其精确值不严格。不很严格,A白和De580白之间的任何白都可以。2.2观看员
观看员可以是专业人员,也可以是非专业人员。通常,应由非专业人员作观看员。观看员应有正常的视力和彩色视觉。观看员至少7人,最好20人,甚至更多。在观看员性别与年龄结构等方面,要全面考虑。在数据处理结果中,应说明观看员类型、人数和观看距离等。3测试程序
3.1测试装置调整和图片选用
测试过程中要采用一套固定设备,包括摄像装置和显像装置等。要依照正确的方法调整测试设备,并在全部测试过程中保持设备特性始终一致。每一测试阶段中选用对特定失真较敏感的几张测试图片,给以若干种受评条件(一定量的单项失真或多项失真,例如杂波、回波、微分增益、微分相位、亮度-色度增益差、亮度-色度延时差和单频干扰等失真)。不加有任何失真的图像称为参考图像,它也应作为一种受评条件。3.2对观看员的安排
每个测试阶段开始时,先向入座的观看员介绍测试方法、评价制和评分等级,语气应无偏向性,避免作出会影响分数评定的暗示。然后,给出几幅受损程度不同的受评图像示例,但不得与具体的主观评分等级相联系。也不必包罗受评失真量的高、低限范围。正式开始评价时,观看员应按评分等级的说明对正式显示的各受评图像在印制的记分卡上独立地进行评分。
测试过程中,应避免观看员的视觉和听觉受环境干扰,分散注意力。为了免使观看员疲劳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一个测试阶段(包括事先介绍、图像示例和正式评价)的总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在两个测试阶段之间,同一批观看员至少要有半天的休息时间。3.3图像显示程序
受评条件不同的图像,显示次序的安排是随机的;同一图片内容不能以不同的失真量连续显示。每个测试阶段中,同一图片的同一受评条件需给出两次显示,以便对观看员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检查。附录A中列出了在随机杂波单项干扰造成图像损伤的一个主观测试阶段中,受评图像显示次序的一种安排例子。
一个测试阶段包括若干次显示,每次显示包含四段时期。设四段时期的持续时间为T1、T2、T3、T4,它们分别是:
Ti=5~8s
T2=3~5s
T3=8~12s
T4=10s
显示参考图像;
中灰画面间隔期,
某一受评条件的图像(包括参考图像);中灰画面,观看员评分期。
每次显示的小计时间为26~35秒,每个测试阶段中正式评价的实际时间约为20分钟,可显示次数为34~46次。
在许多场合下,例如对实际已存在各种失真的彩色电视系统、传输环节或特定设备给出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试时,可以只采用T3和T两段时期。观看员不获得参考图像的先期印象,直接按评分等级的说明对受评图像进行评分。对4H~6H范围内不同观看距离上的观看员的评分,可分别地或综合地进行数据统计处理。数据处理方法可参考附录B。
3.4评价分数的取舍
GB/T7401—1987
一个测试阶段中,某观看员对同一受评条件的同一图片给出相差两级或两级以上的评分时,删去此种评分。某观看员给出的有效评分次数低于其总评分次数的85%时,取消其全部评分。一个测试阶段中,全体观看员给出的累加有效评分次数总和低于应有总评分次数的85%时,取消该测试阶段的全部评分。
4评分等级
评分等级采用五级质量制或五级损伤制。特定情况下,根据需要也可采用七级比较制。4.1五级质量制
质量制是从图像质量主观感觉的综合优劣程度出发,对受评图像进行评分。质量制五级评分的分级如下:
5分(优):图像质量极佳,十分满意。4分(良):图像质量好,比较满意。3分(中):图像质量一般,尚可接受。2分(差):图像质量差,勉强能看。1分(劣):图像质量低劣,无法观看。4.2五级损伤制
损伤制是根据图像质量受损程度的主观感觉,对受评图像进行评分。损伤制五级评分的分级如下:
5分:图像上不觉察有损伤或干扰存在。4分:图像上有稍可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但并不令人讨厌。3分:图像上有明显觉察的损伤或干扰,令人感到讨厌。2分:图像上损伤或于扰较严重,令人相当讨厌1分:图像上损伤或干扰极严重,不能观看。4.3七级比较制
比较制是将受评图像与一个基准图像同时显示,由观看员的主观判断作出比较性评分。比较制七级评分的分级如下:
十3分:比基准图像质量好得多。十2分:比基准图像质量显得较好。十+1分:比基准图像质量稍好点。0分:与基准图像质量相同。
一1分:比基准图像质量稍差点。一2分:比基准图像质量显得较差。一3分:比基准图像质量差得多。3
GB/T7401—1987
附录A
一个测试阶段中受评图像显示安排示例(参考件)
A.1一个测试阶段中的显示次数
每个测试阶段中,受评图像的总显示次数可如下地计算。假设以N,表示选定的测试图片张数,以N,表示每张图片的受评条件数,则30分钟的一个测试阶段中,可显示的受评图像总次数N应符合下式:N=(3~5)+2N,(1+N)≤3446
式中:后项括号内的\1”表示参考图像要作为受评条件之一,前项括号内的3~5表示正式评价中的前几次显示,它们作为观看员适应于评分的过渡次数,不列为可用评分。如果某评价过程中实际所需的N,和N,值确定后,由此计算出的受评图像应显示次数N。值大于一个测试阶段中可给出的显示次数N,则应将某些图片及其若干受评条件的显示分散到其他的测试阶段中。
A.2一个测试阶段中的显示安排示例此处举一个例子,说明一种显示安排。假设已选定测试图片张数,N,-3。于是,根据A.1的公式可知,N=4~5。现取N,=4,并选定适应性次数为5,这时N=35。
若进行的主观测试是评价随机杂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的三张图片标记为11、12、13四个受评条件为信杂比等于40.30.25、20dB,参考图像的信杂比优于50dB。这时,受评图像的一种显示次序可安排如下表。
显示序号
显示图片
受评条件
(S/N,dB)
显示序号
显示图片
受评条件
(S/N,dB)
GB/T 7401—1987
(/N,dB)
受评条件
显示图片
显示序号
(S/N,dB)
受评条件
显示图片
显示序号
B.1一般原则
GB/T7401—1987
附录B
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试验的数据处理(参考件)
数据处理的目的,在于找到测试图片电视信号客观失真量与观看员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对于给定的图片和一定的失真量,不同观看员会给出不同的评分值,但在多次重复的试验下总的评分分布基本上为某种形态,即大量人次的评分结果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规律,可求得给定图片在一定失真量条件下观看员对图像的平均评分值,从而可以找到测试图片电视信号客观失真量与观看员对图像主观评分平均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要运用数理统计的一系列方法,包括理论概率分布类型的选择、置信度的确定、逻辑函数类型的选取,以及正交设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借以建立能反映客观失真量与主观评分平均值之间关系的最佳拟合逻辑函数,并应通过标准离差和相关系等的计算检验逻辑函数的精度。B.2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B.2.1二项分布模型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五级评分制进行数据处理时,为了计算方便,选取如下所示的归一化分等分数值:等级
归一化分数
评分百分比
这样,对某图片在给定失真量的受评条件下,所得的评分平均值P平为:P=-P5+0.75P+0.5P3+0.25P2
按数理统计规律,观看员大量实际评分结果的直方图形状一般近似于二项分布或正态分布模型。当选取二项分布模型时,其一般形式为(P+g)m%
式中,P是评分出现的概率,q=1一P,n是所取分级系统的级数。在五级评分制条件下,取n=5;因此,这时的二项分布模型为:
(P+q)5m
式中,m是阶数。一般地说,参加评分的观看员的类型不同,适用的二项分布模型的阶数也就不同;评分越集中,取的阶数应越高。实践中,m可取为1,2,4,6,.。将(P+十g)5m-1展开式的各项按P的幂次高低排列,就项数等分成五个相继的组,依次取作P5、P4、P3、P2、P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大量数据点(a,P平),在a一P单直角坐标系中可近似地描绘成一条斜对称S型曲线。按照逻辑函数类型的选取,可找到其最佳拟合逻辑函数的形式为:P→=1+e
式中,参数M是评分的中间值所对应的失真量,参数S是P平=0.731时失真量与M之间的差,它反映了人们对一定值失真量发生微量改变时主观评分变化的敏感程序。由大量的数据点(a,P平),可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出参数M和S。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为了说明经上述数据处理后所得结果的置信度,还需要进行拟合精度的估计。对分布模型按95%6
GB/T7401—1987
的置信度,分别求出P5、P4、P3、P2、P1的置信限。对于逻辑函数,经过标准离差的计算给出在95%置信度下一P平关系曲线的置信限,同时还要通过相关系数的计算来说明逻辑函数的拟合精度。B.2.2正态分布模型数据处理方法当采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拟合观看员实际评分结果的直方图时,对于五级评分制,可设P(=1,2,3,4,5)为某一图片在给定失真量的受评条件下观看员评其为i级的百分比。观看员对某图片在一定失真量条件下的评分结果是一个离散随机变量,其评分平均值和均方差分别为:评分平均值一
均方差=
可以用一条平均值为μ、均方差为。的正态分布曲线来拟合观看员实际评分结果的直方图。这时,要使所确定的正态曲线满足下面的条件:由正态由线量化后的评分直方图(即对每一个评分为级的比例以正态曲线下的面积来表示计算出的评分平均值和均方差,应与由原始评分数据得到的直方图计算出的评分平均值和均方差一样。由此,可确定出μ和。。按上述方法从每次试验计算出的平均值中,选出一组三3(五级评分的中间值时的方差?,值,再重新计算出平均值即为所得到的评分平均值。然后,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可确定反映失真量与评分平均值之间关系的最佳拟合逻辑函数。B.2.3数据处理的其他方法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多种失真同时作用于测试图片所得到的评分结果,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式直接逼近法,找到同时存在的多种客观失真量与测试图片主观评价分数之间的关系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处理方法。
B.2.4特定条件下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图像显示端,对实际的彩色电视传输环节和系统给出的彩色电视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时,可根据对各幅图像的评分结果分别计算出评分平均值。因为各图像的总评分近似于正态分布,所以可用数理统计中由小样本估计总体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在95%置信度下评分平均值的变化区间。如果得到几个评分值,分别为a1,2,a3,.,(即样本单位数为n),则样本的评分平均值为:=1
令样本标准差8为:
12(.—)2
设α为估计的总体评分平均值,并取新变量t,的表示式为:t
s/Vn=1
它服从t分布,于是有总体评分平均值的区间估计a+n
P—t·n
式中,t。为t分布的临界值,a为显著性水平,1一a为置信度。在给定置信度下,可根据n一1值和a值从t分布表中查得临界值t。,从而求得此时的总体评分平均值区间为:+tn
反之,预先规定区间容差士t。·S/Vn一1的值时,可由已知的n值、a值计算出对标准差S的要求。据此,可判断实际评分的样本标准差8是否符合要求,从而认定该主观评价过程中评分结果的可靠程度。7
GB/T7401—1987
例1.设n=20,置信度规定为95%,要求总体评分平均值处在[z一0.1,a十0.1]范围内,则根据n=20,a=0.05,查t分布表得到t。=2.093,由此可计算出样本标准差S应满足:S<0.20
例2.设n=20,置信度规定为95%,要求总体评分平均值处在[a一0.2,a十0.2]范围内,则样本标准差8应满足:
例3.设n=30,置信度规定为95%,根据评分结果计算出的样本标准差为80.4,则由n一1值,值查t分布表得到t。一2.045,从而计算出:ta.
即总体评分平均值落在
[α—0.15,3+0.15]
区间内的概率为95%。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秀球、舒婉平、张永辉。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GB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