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 30180-2024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国家标准】 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12-11 13:56:30
- GB30180-2024
- 现行
标准号:
GB 30180-2024
标准名称:
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Norm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ion of coal to olefins,coal to synthetic natural gas and coal to liquids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24-04-29 -
实施日期:
2025-05-01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pdf .zip下载大小:
2.39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称“能耗”)的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煤(经甲醇)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生产企业的能耗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
本文件不适用于以焦炉煤气或多元原料生产烯烃的企业,也不适用于外购甲醇生产烯烃的企业。

部分标准内容:
ICS_27.010
CCS F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180—2024
代替GB30178—2013,GB30179—2013,GB30180—2013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Norm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ion of coal to olefins,coal tosynthetie natural gas and coal to liquids2024-04-29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5-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能耗限额等级
煤制烯烃
煤制天然气
煤直接液化制油
煤间接液化制油
5技术要求
煤制烯烃Www.bzxZ.net
煤制天然气
煤直接液化制油
煤间接液化制油
6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统计范围
6.2计算方法
附录A(规范性)
不扣除原料用能的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附录B(资料性)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附录C(资料性)主要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按能源等价值计)(参考值)附录D(规范性)
企业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计算方法GB 30180—2024
GB30180—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30178一2013《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179一2013《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GB30180一2013《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与GB301782013、GB30179一2013、GB30180一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GB30178—2013的第1章、GB30179—2013的第1章和GB30180—2013的第1章);
删除了煤制烯烃产量、煤制烯烃综合能耗、煤制天然气产量、煤制天然气综合能耗、煤直接液化b)
制油产量、煤直接液化制油综合能耗的定义(见GB30180一2013的3.1和3.2、GB301792013的3.1和3.2、GB30178—2013的3.1和3.2);更改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的定义(见3.1~3.3,c
GB30180—2013的3.3、GB30179—2013的3.3和GB30178—2013的3.3);d)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准入值和限定值更改为能耗限额等级1级、2级和3级(见4.1~4.3GB30180—2013的4.1~4.3、GB30179—2013的4.1~4.3和GB30178—2013的4.1~4.3);更改了能耗统计范围(见6.1,GB30178一2013的5.1、GB30179一2013的5.1和GB30180-e
2013的5.1);
增加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产品产量计算方法(见6.2.1):f)
删除了综合能耗的计算公式(见GB30178—2013的5.2.1、GB30179—2013的5.2.1和g)
GB30180—2013的5.2.1);
h)更改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的计算公式(见6.2.2,GB30178—2013的5.2.2、GB30179—2013的5.2.2和GB30180—2013的5.2.2);删除了节能管理与措施(见GB30178一2013的第6章、GB30179—2013的第6章和GB30180—i)
2013的第6章);
i)增加了不扣除原料用能的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见附录A):k)增加了企业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计算方法(见附录D)。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3年分别首次发布为GB30178—2013、GB30179—2013和GB30180—2013。一本次为第一次整合修订。
1范围
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0—2024
本文件规定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称“能耗”)的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煤(经甲醇)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生产企业的能耗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本文件不适用于以焦炉煤气或多元原料生产烯烃的企业,也不适用于外购甲醇生产烯烃的企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3484
GB/T1272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17167
GB/T33445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3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煤制合成天然气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
energyconsumptionperunitproductionofcoaltoolefins统计报告期内,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的煤制烯烃能耗总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3.2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perunit production of coal to synthetic natural gas统计报告期内,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的煤制天然气能耗总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3.3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energy consumptionperunitproduction ofdirect coal liquefaction统计报告期内,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的煤直接液化制油能耗总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3.4
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energyconsumptionperunitproductionof indirectcoalliquefaction统计报告期内,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的煤间接液化制油能耗总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4能耗限额等级
4.1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见表1,其中1级能耗最低。不扣除原料GB
30180—2024
用能的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按附录A。表1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指标名称
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kgce/t)4.2
煤制天然气
生产工艺
甲醇制烯烃(MTO)
甲醇制丙烯(MTP)
≤900
≤3200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2,其中1级能耗最低表2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指标名称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耗/(kgce/m2)4.3煤直接液化制油
能耗限额等级
≤1200
≤3450
能耗限额等级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3,其中1级能耗最低。表3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指标名称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kgce/toe)4.4煤间接液化制油
≤1150
能耗限额等级
≤1300
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4,其中1级能耗最低,表4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指标名称
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kgce/toe)5技术要求
煤制烯烃
≤2000
能耗限额等级
≤2200
现有煤制烯烃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1中能耗限额等级3级的要求3级
≤1600
≤1500
≤2700
新建或改、扩建煤制烯烃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1中能耗限额等级2级的要求。2
5.2煤制天然气
GB30180—2024
现有煤制天然气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2中能耗限额等级3级的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煤制天然气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2中能耗限额等级2级的要求。5.3煤直接液化制油
现有煤直接液化制油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3中能耗限额等级3级的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煤直接液化制油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3中能耗限额等级2级的要求。
5.4煤间接液化制油
现有煤间接液化制油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4中能耗限额等级3级的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煤间接液化制油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4中能耗限额等级2级的要求。
6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6.1统计范围
企业应按照GB17167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按GB/T3484科学、有效地组织能源统计6.1.1
工作。
6.1.2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一次能源量、二次能源量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量,不包括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不包括建设及改造过程用能和生活用能。其中:a)主要生产系统
煤制烯烃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备煤、空分、气化、变换、净化、甲醇合成与精馏、甲醇制烯烃、烯烃分离等,不包括烯烃聚合。
煤制天然气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备煤、空分、气化、变换、净化、甲烷化和产品压缩等,不包括天然气液化。
煤直接液化制油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备煤、催化剂制备、煤液化、加氢稳定、加氢改质、轻烃回收和制氢等,不包括产品深加工工序。煤间接液化制油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备煤、空分、气化、变换、净化、费托合成、加氢精制、加氢裂化等,不包括产品深加工工序。
b)辅助生产系统
为生产需要而配置的用能工艺(工序)、装置、设施和设备,主要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仪表控制、机修以及安全、环保装置等,不包括自备电厂发电过程。c)附属生产系统
为生产系统配置的服务部门和用能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室、化验室、成品检验室等。6.1.3输出能源是指系统向外输出的供其他产品或装置使用的能源。系统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中未回收使用的、无计量的、没有实测热值以及不作为能源利用的(如直接用于修路、盖房等),均不应计入输出能源。
6.1.4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企业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如烯烃、液体蜡等)的原料用能不计入输入能源,原料用能产出的能源不计入输出能源。6.1.5回收利用的能量用于本系统时,由原料用能产出的应计入输入能量,由非原料用能产出的不计3
GB 30180—2024
入输入能量。回收利用的能量向系统外输出时,由原料用能产出的不计入输出能量,由非原料用能产出的应按实际回收利用的能量计入输出能量。6.2计算方法
6.2.1产品产量计算方法
6.2.1.1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产品产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乙烯和丙烯两项产品的合计量。6.2.1.2煤制天然气
煤制天然气产品产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符合GB/T33445或合同要求的实物量折符合GB/T33445的合格品量。
6.2.1.3煤直接液化制油
煤直接液化制油产品产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柴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和煤液化沥青六项产品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础折算成标准油的合计量。6.2.1.4煤间接液化制油
煤间接液化制油产品产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柴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液体蜡、稳定轻烃和含氧化合物六项产品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础折算成标准油的合计量。6.2.2单位产品能耗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耗按式(1)计算:
Z(, ×E,)-Q
(,XE,)->
式中:
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千克标准煤每吨标准油(kgce/toe)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kgce/m3);n
输入的非原料用能的能源及耗能工质种类数量;输入的第i种能源及耗能工质的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或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kgce/m3);生产过程中输入的第i种非原料用能的能源及耗能工质实物量,单位为吨(t)或千瓦时(kW.h)或立方米(m2);
输出的非原料用能产生的能源种类数量:输出的第i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或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kgce/m3);生产过程中输出的非原料用能产生的第i种能源实物量,单位为吨(t)或千瓦时(kWh)或立方米(m3);
由非原料用能产生并向系统外输出的实际回收利用的能量折标准煤总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报告期内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吨标准油(toe)或立方米(m3)。6.2.3能源和耗能工质折算为标准煤系数取值原则各种能源应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依据折算为标准煤量,GB
30180—2024
能源的低位发热量和耗能工质耗能量,应按实测值或供应单位提供的数据折标准煤。无法获得实测值的,其折标准煤系数可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或参考附录B和附录C。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6千焦(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kgce)。低位发热量等于41868兆焦(MJ)的燃料,称为1吨标准油(1toe)。6.2.4企业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计算方法企业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按附录D的方法计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CCS F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0180—2024
代替GB30178—2013,GB30179—2013,GB30180—2013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Norm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ion of coal to olefins,coal tosynthetie natural gas and coal to liquids2024-04-29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5-05-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能耗限额等级
煤制烯烃
煤制天然气
煤直接液化制油
煤间接液化制油
5技术要求
煤制烯烃Www.bzxZ.net
煤制天然气
煤直接液化制油
煤间接液化制油
6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统计范围
6.2计算方法
附录A(规范性)
不扣除原料用能的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附录B(资料性)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参考值)附录C(资料性)主要耗能工质折标准煤系数(按能源等价值计)(参考值)附录D(规范性)
企业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计算方法GB 30180—2024
GB30180—2024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30178一2013《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179一2013《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GB30180一2013《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与GB301782013、GB30179一2013、GB30180一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GB30178—2013的第1章、GB30179—2013的第1章和GB30180—2013的第1章);
删除了煤制烯烃产量、煤制烯烃综合能耗、煤制天然气产量、煤制天然气综合能耗、煤直接液化b)
制油产量、煤直接液化制油综合能耗的定义(见GB30180一2013的3.1和3.2、GB301792013的3.1和3.2、GB30178—2013的3.1和3.2);更改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的定义(见3.1~3.3,c
GB30180—2013的3.3、GB30179—2013的3.3和GB30178—2013的3.3);d)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准入值和限定值更改为能耗限额等级1级、2级和3级(见4.1~4.3GB30180—2013的4.1~4.3、GB30179—2013的4.1~4.3和GB30178—2013的4.1~4.3);更改了能耗统计范围(见6.1,GB30178一2013的5.1、GB30179一2013的5.1和GB30180-e
2013的5.1);
增加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产品产量计算方法(见6.2.1):f)
删除了综合能耗的计算公式(见GB30178—2013的5.2.1、GB30179—2013的5.2.1和g)
GB30180—2013的5.2.1);
h)更改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的计算公式(见6.2.2,GB30178—2013的5.2.2、GB30179—2013的5.2.2和GB30180—2013的5.2.2);删除了节能管理与措施(见GB30178一2013的第6章、GB30179—2013的第6章和GB30180—i)
2013的第6章);
i)增加了不扣除原料用能的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见附录A):k)增加了企业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计算方法(见附录D)。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3年分别首次发布为GB30178—2013、GB30179—2013和GB30180—2013。一本次为第一次整合修订。
1范围
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0—2024
本文件规定了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以下称“能耗”)的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煤(经甲醇)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生产企业的能耗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本文件不适用于以焦炉煤气或多元原料生产烯烃的企业,也不适用于外购甲醇生产烯烃的企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3484
GB/T1272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17167
GB/T33445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3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煤制合成天然气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
energyconsumptionperunitproductionofcoaltoolefins统计报告期内,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的煤制烯烃能耗总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3.2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耗energy consumption perunit production of coal to synthetic natural gas统计报告期内,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的煤制天然气能耗总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3.3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energy consumptionperunitproduction ofdirect coal liquefaction统计报告期内,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的煤直接液化制油能耗总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3.4
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energyconsumptionperunitproductionof indirectcoalliquefaction统计报告期内,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出的煤间接液化制油能耗总量与产品产量的比值。4能耗限额等级
4.1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见表1,其中1级能耗最低。不扣除原料GB
30180—2024
用能的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按附录A。表1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指标名称
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耗/(kgce/t)4.2
煤制天然气
生产工艺
甲醇制烯烃(MTO)
甲醇制丙烯(MTP)
≤900
≤3200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2,其中1级能耗最低表2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指标名称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耗/(kgce/m2)4.3煤直接液化制油
能耗限额等级
≤1200
≤3450
能耗限额等级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3,其中1级能耗最低。表3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指标名称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kgce/toe)4.4煤间接液化制油
≤1150
能耗限额等级
≤1300
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见表4,其中1级能耗最低,表4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指标名称
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kgce/toe)5技术要求
煤制烯烃
≤2000
能耗限额等级
≤2200
现有煤制烯烃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1中能耗限额等级3级的要求3级
≤1600
≤1500
≤2700
新建或改、扩建煤制烯烃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1中能耗限额等级2级的要求。2
5.2煤制天然气
GB30180—2024
现有煤制天然气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2中能耗限额等级3级的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煤制天然气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2中能耗限额等级2级的要求。5.3煤直接液化制油
现有煤直接液化制油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3中能耗限额等级3级的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煤直接液化制油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3中能耗限额等级2级的要求。
5.4煤间接液化制油
现有煤间接液化制油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应符合表4中能耗限额等级3级的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煤间接液化制油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准入值应符合表4中能耗限额等级2级的要求。
6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6.1统计范围
企业应按照GB17167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按GB/T3484科学、有效地组织能源统计6.1.1
工作。
6.1.2能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消耗的各种一次能源量、二次能源量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量,不包括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不包括建设及改造过程用能和生活用能。其中:a)主要生产系统
煤制烯烃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备煤、空分、气化、变换、净化、甲醇合成与精馏、甲醇制烯烃、烯烃分离等,不包括烯烃聚合。
煤制天然气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备煤、空分、气化、变换、净化、甲烷化和产品压缩等,不包括天然气液化。
煤直接液化制油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备煤、催化剂制备、煤液化、加氢稳定、加氢改质、轻烃回收和制氢等,不包括产品深加工工序。煤间接液化制油主要生产系统包括备煤、空分、气化、变换、净化、费托合成、加氢精制、加氢裂化等,不包括产品深加工工序。
b)辅助生产系统
为生产需要而配置的用能工艺(工序)、装置、设施和设备,主要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仪表控制、机修以及安全、环保装置等,不包括自备电厂发电过程。c)附属生产系统
为生产系统配置的服务部门和用能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室、化验室、成品检验室等。6.1.3输出能源是指系统向外输出的供其他产品或装置使用的能源。系统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中未回收使用的、无计量的、没有实测热值以及不作为能源利用的(如直接用于修路、盖房等),均不应计入输出能源。
6.1.4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企业用于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如烯烃、液体蜡等)的原料用能不计入输入能源,原料用能产出的能源不计入输出能源。6.1.5回收利用的能量用于本系统时,由原料用能产出的应计入输入能量,由非原料用能产出的不计3
GB 30180—2024
入输入能量。回收利用的能量向系统外输出时,由原料用能产出的不计入输出能量,由非原料用能产出的应按实际回收利用的能量计入输出能量。6.2计算方法
6.2.1产品产量计算方法
6.2.1.1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产品产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乙烯和丙烯两项产品的合计量。6.2.1.2煤制天然气
煤制天然气产品产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符合GB/T33445或合同要求的实物量折符合GB/T33445的合格品量。
6.2.1.3煤直接液化制油
煤直接液化制油产品产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柴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和煤液化沥青六项产品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础折算成标准油的合计量。6.2.1.4煤间接液化制油
煤间接液化制油产品产量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生产的柴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液体蜡、稳定轻烃和含氧化合物六项产品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础折算成标准油的合计量。6.2.2单位产品能耗计算方法
单位产品能耗按式(1)计算:
Z(, ×E,)-Q
(,XE,)->
式中:
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千克标准煤每吨标准油(kgce/toe)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kgce/m3);n
输入的非原料用能的能源及耗能工质种类数量;输入的第i种能源及耗能工质的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或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kgce/m3);生产过程中输入的第i种非原料用能的能源及耗能工质实物量,单位为吨(t)或千瓦时(kW.h)或立方米(m2);
输出的非原料用能产生的能源种类数量:输出的第i种能源的折标准煤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或千克标准煤每千瓦时[kgce/(kW-h)]或千克标准煤每立方米(kgce/m3);生产过程中输出的非原料用能产生的第i种能源实物量,单位为吨(t)或千瓦时(kWh)或立方米(m3);
由非原料用能产生并向系统外输出的实际回收利用的能量折标准煤总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报告期内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制油、煤间接液化制油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吨标准油(toe)或立方米(m3)。6.2.3能源和耗能工质折算为标准煤系数取值原则各种能源应以其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计算依据折算为标准煤量,GB
30180—2024
能源的低位发热量和耗能工质耗能量,应按实测值或供应单位提供的数据折标准煤。无法获得实测值的,其折标准煤系数可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或参考附录B和附录C。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6千焦(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kgce)。低位发热量等于41868兆焦(MJ)的燃料,称为1吨标准油(1toe)。6.2.4企业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计算方法企业生产非能源用途产品的原料用能按附录D的方法计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
- GB/T34007-2017 道路车辆 制动衬片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拖曳试验方法
-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 GB12594-1990 工作基准试剂(容量) 溴酸钾
- GB16199-1996 车间空气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卫生标准
- GB13851-2022 内河交通安全标志
- GB/T14946-2002 全国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
- GB/T4726-1984 树脂浇铸体扭转试验方法
- GB/T5206.3-1986 色漆和清漆 词汇 第三部分 颜料术语
- GB/T1592.1-2008 农业拖拉机后置动力输出轴 1、2和 3型 第1部分:通用要求、安全要求、防护罩尺寸和空隙范围
- GB/T21956.4-2009 农林窄轮距轮式拖拉机防护装置强度试验方法和验收条件 第4部分:后置式动态试验方法
- GB/T14743-1993 港口轮胎起重机技术条件
- GB16327-1996 肉干、肉脯卫生标准
- GB17269-2003 铝镁粉加工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 GB/T5009.14-2003 食品中锌的测定
- GB/T5009.7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行业新闻
- 潜在隐患?比特币交易量低迷为何是重大预警信号
- BONK是什么?解析背景、白皮书与社区起源
- Dogwifhat价格预测:WIF价格飙升14.75%至0.93美元,即将突破1美元大关
- 比特币巨鲸、中本聪传闻与你的投资组合:8万枚BTC苏醒的真正含义
- Grass 空投骗局警示:钓鱼网站与安全防范指南
- 分析师预测,由于成功通过审计,Ruvi AI(RUVI)将比预期更快达到1美元,币安币(BNB)能跟上吗?
- 比特币巨鲸一年内减持50万枚BTC,机构投资者入场:彭博社
- 英国和新加坡同意携手推进人工智能与代币化发展
- 柴犬币持续面临抛售压力——代币长期下跌趋势背后的5大原因
- Tether的最后防线?GENIUS法案给USDT留下三道门...还有倒计时
- Solaxy 与 Axie Infinity AXS 对比:P2E 与 Layer‑2 扩容路径的反思
- 为什么比特币向历史新高冲刺可能还有更多上涨空间
- 比特币突破10.9万美元关口 下一阻力位剑指11.2万美元
- Tron DeFi活动扩张:SunSwap在2025年实现月度交易量突破30亿美元
- 8.6亿美元比特币突然异动 或成史上最大加密货币盗窃案——市场即将崩盘?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bzxznet@163.com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