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1174-2008 通信电缆 —— 局用同轴电缆

【YD通讯标准】 通信电缆 —— 局用同轴电缆
- YD/T1174-2008
- 现行
标准号:
YD/T 1174-2008
标准名称:
通信电缆 —— 局用同轴电缆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623.80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1174-2008.Telecommunication Cables - Central Office Coaxial Cables.
1范围
YD/T 1174规定了局用同轴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安装等。
YD/T 1174适用于通信系统机房内通信设备内部、通信设备之间、通信设备与配线架之间的主要工作频率范围为1MHz~200MHz的连接电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51.1-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机械性能试验
GB/T 2951.4-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温试验
GB/T 3953-1983电工圆铜线
GB/T 4909.2-1985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
GB/T 4910-1985镀锡圆铜线
GB 6995.3-1986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3部分: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8815-2002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GB/T 12269-1990射频电缆总规范
GB 12802.2-2004电气绝缘用薄膜第2部分: 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
GB/T 17737.1-2000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一总则、 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8380.2-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部分: 单根铜芯绝缘细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1174-2008
代替YD/T1174-2001
通信电缆
局用同轴电缆
Telecommunication Cables-Central Office Coaxial Cables2008-07-28发布
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产品分类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包装、运输和贮存、安装
附录A(资料性附录)多单元型电缆推荐结构.次
ikAoNiKAca
YD/T1174-2008
YD/T 1174-2008
本标准代替YD/T1174-2001《通信电缆一局用同轴电缆》。本标准与YD/T1174-2001相比土要变化如下:去掉铜包钢内导体形式(2001年版的表1中,去掉内导体代号为CS的铜包钢丝形式);一调整产品型号,去掉原4L-6.1规格代号产品,并对原有型号进行合并和修改,增加内导体直径为0.25mm、0.50mm的产品(2001年版的表2中,规格代号为4B-6.8、4L-6.8的电缆内导体直径修改为0.60mm,规格代号为5B-8.0、5L-8.0、5H-8.0、4L-6.0的电缆内导体直径合并为0.80mm。本版的表1中,增加外导体代号和含义):
一增加低烟无卤阻燃案烯烃护套形式(2001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中增加护套代号为YZ的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形式):
修改对护套额色规定的相关内容(2001年版的表8、表9,本版的表8);一修改部分电缆的电气性能指标(2001年版的表10,本版的表12):修改电缆燃烧性能(2001年版的4.5.1.2,本版的4.6.1.2):一修改电缆100%检验项目(2001年版的表11,本版的表13);修改电缆的型式检验(2001年版的表13,本版的表15):一新增电缆的多单元型的要求(本版的表9、表10)。本标雅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大虑电信科技产业集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本标主要起草人:刘湘荣、虞春、邓庆龙、贺光武、丁伟林、甘露、代康,涂修宇本标准于2001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通信电缆一一局用同轴电缆
YD/T 1174-2008
本标准规定了局用同轴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安装等。本标准适用于通信系统机房内通信设备内部,通信设备之间、通信设备与配线架之间的主要工作赖率范围为1MHz~200MHz的连接电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951.1-1997
GB/T 2951.41997
GB/T 3953-1983
GB/T 4909.2-1985
GB/T 4910-1985
GB 6995.3-1986
GB/T 8815-2002
GB/T 12269-1990
GB12802.2-2004
GB/T17737.1-2000
GB/T 18380.2-2001
GB/T18380.3-2001
YD/T 837.5-1996
YD/T 897.1-1997
YD/T 1120-2007
HG/T 2904-1997
SJ/T 11363-2006
SJ/T 11365-2006
JB/T 3135-1999
JB/T 8137-1999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一机械性能试验电缆绝缴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温试验
电工圆铜线
裸电线试验方法尺寸测量
镀锡圆铜线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射频电缆总规范
电气绝缘用薄膜第2部分:电气绝缘用聚酯薄膜射额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一一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部分:单根铜芯绝缘细电线或电綫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
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5部分:电缆结构试验方法
接入网用同轴电缆第1部分:同轴用户电缆一般要求通信电缆一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模塑和挤塑用桑全氟乙丙烯树脂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氧要求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镀银软圆线
电线电缆交货盘
KANIKAca
YD/T1174-2008
3产品分类
3.1电缆型号
电缆型号由型式代号和规格代号组成,组成部分见图1。型式代号见表1,规格代号见表2。外导体类型
规格代号
特性阻抗
护套类型
绝腺类型
内寻体类型
产品类型
图t电缆型号组成
内导体
(省略)
镀银铜线
镀锡铜线
规格代号
3.2单根电继产品标记与示例
表1型式代号及含义
实心聚乙烯
内层实心聚全
藏乙丙烯十外
层实心案乙烯
抱沫聚乙烯
外导体
(省略)
表2规格代号
单根电缆产品标记由电缆型号和本标准号组成。铝塑复合屏蔽
带十金属编织
单层金属编织
双层金属编织
聚氮乙
低烟无
卤阻燃
彝烯烃
绝续标称外径
特性阻抗
标称特性
为750
单位:mm
示例:钢线内导体直径为0,25mm,泡沫绝缘直径为1,20mm、外导体为铝塑复合屏蔽带+金属编织、聚氯乙烯护套,标称特性阻抗为75口的电缆标记为:HIYFV-75-1.2
3.3多单元型电缆产品标记与示例YE/T1174-2008
多单元电缆产品标记由组成多单元电缆产品的同类型单根电缆型号、电缆单元数和本标准号组成。示例:单根电缆型专为HJSCFYV-75-1.5-1,电缆单元数为8的多单元型电缆标记为:HJSCFYV-75-1.5-IX8YDT1174-20UB2
4要求
4.1内导体
YD/T 1174-2008
内导体应为质量均匀、无缺陷、完整的一根圆形截面无氧铜线。根据不同的要求也可以采用镀银铜线或镀锡铜线。内导体外观应圆整光亮、无氧化、无机械摄伤、无变形。镀银铜线和镀锯铜线的键层应均句连线并其有良好的附着性
铜线内导体应复合GB/T3953-1983规定的TR型软圆铜线的性能要求,镀银铜线内导体应符合JB/T3135-1999规定的性能要求,镀铜线内导体应符合GB/T4910-1985规定的性能要求。不充许或品电綫的内导体含有接头。内导体外径及偏差见表3。
表3内丹体外径及們辈
电缆型号
HJYFV-75-1.2
HJYFV-75-1.2-1
HJYV-75-1.5-1
HJYV-75-1.5-2
HJSCFYV-75-1.5-1
HJTCYV-75-1.5-1
HJYFV-75-1.5
HIYV-75-1.9-1
HJYV-75-2.0-1
HYV-75-2.02
HUSCFYV-75-2.0-1
HJYFV-75-2.0
HJYV-75-2.5-1
HJSCFYV-75-2.5-1
HJSCFYV-75-2.5-2
HJYFV-75-2.5
HIYV-75-3.2-2
HIYFV-75-3.0
HJYFV-75-3.0-1
HJYV-75-3.8-2
HIYFV-75-4.0
HJYV-75-5.1-2
4.2绝缴
4.2.1绝缴型式结构、材料和尺寸内导体外径及偏差
0.25±0.01
0.31±0.01
0.34±0.01
0.40±0.01
0.50±0.02
0.60±0.02
0.80±0.03
单位:mm
绝缘分为实心绝缘和泡沫绝缘两种。绝缘应同心、连续、紧密地挤包在内导体上,绝缘与内导体之间不得有任何空隙。
HiKAONiKAca
YD/T 1174-2008
4.2.1.1实心绝缘
实心绝缘结构类型为聚乙烯时,聚乙烯绝缘材料应符合YD/T897.1-1997中14.2.2规定的其中·种案乙烯树脂以及两种、三种聚乙烯树胎的掺和物或能满足本标准要求的具他象乙烯树脂。实心绝缘层结构类型为内层实心聚全氟乙丙烯、外层实心聚乙烯时,聚全氟乙内烯应符合HG/T2904-1997的要求,外层实心案乙烯应符合YD/T897.1-1997中4.2.2的规定。4.2.1.2泡沫绝缘结构
泡沫绝缘结构中,聚乙烯绝缘料应符合YD/T897.1-1997中4.2.2规定,泡沫聚乙烯绝缘层应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一种:
→三层绝缘一
聚乙烯内皮层/闭孔结构泡沫聚乙烯层/聚乙烯外皮层:·双层结构一一楽乙烯内皮层/闭孔结构泡沫聚乙烯层。当采用双层或三层绝缘时,聚乙烯内皮层应既粘着在闭孔结构泡沫象乙烯层上。当采用三层绝缘时,聚乙烯外皮层应粘着在闭孔结构泡沫乙烯层上。4.2.1.3绝缴结构及绝缴外径
绝缘结构及绝缘外径见表4。
表4绝缘结构及绝缘外径
电缆型号
HIYFV-75-1.2
HIYFV-75-1.2-1
HJYFV-75-1.5
HJYV-75-1.5-1
HYV-75-1.5-2
HTCYV-75-1.5-1
HISCFYV-75-1.5-1
HUJYV-75-1.9-1
HJYFV-75-2.0
HTYV-75-2.0-1
HJYV-75-2.0-2
HISCFYV-75-2.0-1
HJYFV-75-2.5
HJYV-75-2.5-1
HJSCFYV-75-2.5-1
HJSCFYV-75-2.5-2
HIYFV-75-3.0
HJYFV-75-3.0-1
HJYV-75-3.2-2
HJYV-75-3.8-2
HJYFV-75-4.0
HJYV-75-5,1-2
4.2.2绝缘同心度
绝续材料与结构
泡沫聚乙烯
沫聚乙烯
实心桑乙烯
实心聚全氟乙丙烯十实心聚乙烯实心聚乙烯
泡袜聚乙烯
实心案乙烯
实心聚全概乙丙烯十实心聚乙烯泡沫聚乙烯
实心聚乙烯
实心聚全氟乙丙烯十实心案乙烯泡沫藻乙烯
实心聚乙烯
实心聚乙烯
泡沫聚乙烯
实心桑艺烯
任何一个绝缘截面上的绝缘同心度不小于94%。绝缘尚心度按下式计算,4
绝缘标称外径
单位:
式中:
Tm-T)×100%
绝续同心度二(1-
个截面上的绝缘最大厚度,单位为mm:与T同一个截面上的绝缘最小厚度,单位为mm。4.2.3绝缘的粘结性
YD/T 1174-2008
绝缘层应粘着在内导体上,以防止潮气侵入。绝缘不应粘结的过紧,当制作接头需除掉绝缘层时绝缘层应能完全从内导体上剥离下来。从内导体上剥离绝缘所要求的力见表5。表5 绝蜂剩离力
内导体规格
0.25、0.31、0.34
0.40、0.50、0.60
4.2.4绝缘热收缩
绝缘的刹商力(min~max)
30~120
绝缘的总热致缩量应不超过6.4mm,切割绝缘试样时引起的收缩量应计入总收缩量。4.2.5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
绝缘试样老化前后的氧化诱导期(OIT)应符合下列要求:,绝缘老化前的氧化诱导期应不小于30min;绝缘老化后的氧化诱导期应不小于21min。4.2.6绝缘的外观、完整性
绝缘应完整连续,表面光滑,均匀、圆整、无缺陷,不允许修补。4.3外导体
外导体的结构形式可以是以下3种结构:a)内层为一层侣塑复合屏蔽带、外层为一层编织镀铜线(称为标准屏敲)构成;6)一层镀锡铜线或铜线编织屠(称为单层编织)构成c)两层镀锡铜线或铜线编织层(称为双层编织)构成。电缆外导体类型及结构尺寸见表6。表6外导体类型及结构尺寸
电缆型号
HJYFV-75-1.2
HIYFV-75-1.2-2
HJYV-75-1.5-1
HIYV-75-1.5-2
HJSCFYV-75-1.5-1
HJTCYV-75-1.5-1
HJYFV-75-1.5
HJYV-75-t.9-1
HTYV-75-2.0-1
构成型式
标准屏蔽
单层编织
单层编织
双层蝙织
单层编织
单层编织
标准屏蔽
单层编织
单层编织
HiKAoNiKAca
单位:N(牛顿)
单位:
标称外径
YD/T 1174-2008
电缆型号
HJYV-75-2.0-2
HJSCFYV-75-2.0-1
HJYFV-75-2.0
HJYV-75-2.5-1
HJSCFYV-75-2.5-1
HUSCFYV-75-2.5-2
HFYFV-75-2.3
HJYV-75-3.2-2
HJYFV-75-3.0
HJYFV-75-3.0-1
HIYV-75-3.8-2
HJYFV-75-4.0
HYV-75-5.1-2
单层编织或双层编织
表6(续)
构成型式
双层编织
单层编织
标准屏蔽
单层编织
单层编织
双层编织
标准屏裁
双层编织
标准屏蔽
单层编织
双层编织
标准屏蔽
双层编织
标称外径
单层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应不小于95%,双层编织层中第一层的编织密度应不小于90%,第二层的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5%。
4.3.2标准屏蔽
标准屏蔽的内层由一层纵包搭盖铝塑友合屏蔽带外加一层编织层。纵包铝塑复合屏蔽带的搭盖率不小于绝缘圆周的18%,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应不小于65%。4.3.3编织线
镀锡铜线编织线应符合GB/T4910-1985中的规定,铜线编织线应符合GB/T3953-1983中的规定,编织线直径为0.08mm~~0.16mm。
4.3.4铝塑复合屏蔽带
铝塑复合屏蔽带应符合YD/897.1-1997中4.3.1的规定,铝兜复合屏蔽带的厚度为0.040mm~0.050mm
4.3.5编织密度
编织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应符合YD/T897.1-1997中4.3.2的规定。4.3.连续性
外导体应连续,编织层不允许出现断层,编织层中单线断线后的连接应扭接或编入。整个编织层不允许接续,纵包铝塑复合屏蔽带不允许出现缺带。4.4护套
4.4.1护套材料
电缆护套应由案氟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浆烯烃护套料制作。聚氯乙烯护套料应符合GB/T8815-2002的要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应符合YD/T1120-2007中附录A的要求。4.4.2护套颜色、最大外径及偏差YD/T 1174-2008
护套额色一般宜为灰色。根据用户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护套颜额色。单根电缆扩套的最大外径及最小厚度要求见表7。
表?护套的冠大外径及最小厚度电缆型号
HYFY-75-1.2
HJYFV-75-1.2-1
HIYV-75-1.5-1
HYV-75-1.5-2
HJSCFYV-75-1.5-1
HJTCYV-73-1.5-1
HJYFV-75-1.5
HJYV-75-1.9-1
HIYV-75-2.0-1
HUYV-75-2.0-2
HISCFYV-75-2.0-1
HTYFV-75-2.0
HJYV-75-2.5-1
HSCFYV-75-2.5-1
HISCFYV-75-2.5-2
HJYFV-75-2.5
HIYV-75-3.2-2
HJYFV-75-3.0
HJYFV-75-3.0-1
HIYV-75-3.8-2
HJYFV-75-4.0
HJYV-75-5.1-2
4.4.3护套外观、完整性
电缆护套应满足以下要求:
最大外径
a)电缆护套应光滑、圆整,无针孔、裂纹、气泡等缺陷:最小厚度
b)电缆护套在生产过程中应使用2kV交流或3kV直流电压进行火花检查,应无击穿点。4.4.4护套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单位:
聚氮乙烯护套料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应符合GB/T8815-2002的相关要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应符合YD/T1120-2007中附录A的相关要求。4.4.5标志
成品电缆护套上的标志应符合GB6995.3-1986的要求。电缆护套上应沿其长度方向间隔不大于1m喷(印)制制造厂名或其代号、电缆型号、制造年份。标志颜色采用与扩套颜色对比度大的额色。成品电缆护套上应喷(印)制以m为单位的长度标志,长度标志的间隔为1m,误差应不大于0.5%。4.4.6交货长度
HiKAONiKAca
YD/T1174-2008
电缆交货长度为50m的整数倍。根据供需双方协议,可以任意长度的电缆交货4.5多单元型电缆
4.5.1多单元型电缆结构
组成多单元型电缆的单元可以是表7中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电缆。同一根多单元型电缆中,组成多单元型电缆的电缆单元应为表7中相同规格电缆。推荐的多单元电缆类型见表8,推荐的多单元型电缆结构见瓷料性附录A。各单元电缆绞合后纵包或绕包一层聚酯带,聚酯带厚度为0.02mm~0.05mm,聚酯薄膜应符合GB12802.2-2004的要求。在护套下应纵向布放一根撕裂绳,撕裂绳应有不吸湿不吸油且具有足够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成。
表B多单元电璇类型与结构
单元电缆型号
HIYFV-75-1.2-1
HJYV-75-15-1
HJYV-75-2.0-1
HIYV-75-2.0-2
HJYV-75-2.5-1
2多单元型电缆标识
推荐单元数
多单元电缆型号
HJYFV-75-1,2-1 X 8
HIYFV-75-1.2-1X 16
HJYFV-75-1.2-1X 32
HJYV-75-1.5-1 X8
HIYV-75-1.5-1 × 16
HJYV-75-1.5-1 ×32
HJYV-75-2.0-1X8
HJYV-75-2.0-1 X 16
HIYV-75-2.0-1X 32
HJYV-75-2.0-2X8
HIYV-75-2.5-1X4
HYV-75-2.5-1 ×8
HIYV-75-2.5-1 X 16
HJYV-75-2.5-1 X 32
为了便于正确识别多单元型电缆,应在其每个单元电缆护套上如印间隔不超过100mm的数字标识,数字标识见表9。
多单元型电缆各单元标识数字
单位序号
标识数字
单位序号
标识数字
单位序号
4.5.3多单元型电缆的护套bzxZ.net
标识数字
表9 (婊)
单位序号
YD/T 1174-2008
标识数字
多单元型电缆的外护套可以为聚氯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在制作多单元型电缆时,护套颜色一般宜为灰色。多单元型电缆外径范围与护套最小原度见表10。表10多单元型电缆的外径范围与护套最小厚度多单元型电缆外径范康
4.6成品电缆性能要求
4.6.1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
4.6.1.1 冷弯曲
护套最小厚度
单位:n
电缆在低温下的弯曲试验应按照GB/T2951.4-1997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当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时,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他伤。在进行视力检查之前,允许试样恢复至室温,弯曲试验用圆往体直径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弯曲查径要求
电缆护套外径
低温下弯典
4.6.1.2阻燃电缆的耐燃性
单位:mm
阻燃电缆耐燃性应能通过GB/T18380.2-2001关丁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的要求。当需要时,阻燃电缆耐燃性应能通过GB/T18380.3-2001关于成束电缆燃烧试验的要求。4.6.1.3抗磨性
当用正常视力检查时,5个成品电缆试样中的4个试样护套应能经受最小800次精密砂轮磨耗而不露出外导体。
4.6.2电气性能
4.6.2.1单根成品电缆
成品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表12的要求4.6.2.2多单元成品电缆
成品电缆的内导体直流电阻、衰减常数和结构回波损耗在表12规定值基础上允许有不超过10%的劣化,其他电气性能应满足表12的要求。9
Hi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488-2006 400/1800MHz SCDMA 无线接入系统:频率间隔为 500kHz 的系统测试方法
- YD/T1368.2-2008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2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1-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交互应用技术要求
- YD/T1847.3-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令传输
- YDB006-2007 下一代网络(NGN)中 PSTN/ISDN 仿真业务技术要求
- YD/T1842-2009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终端设备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