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通信行业标准(YD) >>
- YD/T 585-2010 通信用配电设备

【YD通讯标准】 通信用配电设备
- YD/T585-2010
- 现行
标准号:
YD/T 585-2010
标准名称:
通信用配电设备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261.54 K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585-2010.Distribution equipment for telecommunications.
1范围
YD/T 585规定了通信用配电设备(以下简称配电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储运。
YD/T 585适用于向通信设备供电的交流或直流配电设备,不适用于壁挂式配电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6-2007标准电压
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762-2002标准电流等级
GB/T 2423. 1-2001电工电 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 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 3-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 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3047. 1-1995高度 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GB/T 3859. 2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GB/T 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3797-2005电气控制设备
GB/T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 7251. 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T 18380. 11-2008电缆和比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尧验第1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锤直蔓延试验试验装置
YD/T 122-1997邮电工业产品铭牌
YD/T 282-2000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 638.3-1998通信电源设备型号命名方法
YD/T 944-2007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585—2010
代替YD/T585-1999
通信用配电设备
Distributionequipmentfortelecommunications2010-12-29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TTKAONYKAca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
5要求..
6试验方法
7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YD/T5852010
YD/T5852010
本标准代替YD/T585—1999。
本标准与YD/T585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订防雷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a)
修订抗电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增加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增加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与以下标准保持协调一致:YD/T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珠江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隆兴电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京文、黄秀军、王平、高健、潘军魁、王殿魁、何晓光、田剑峰、叶子红、蒋玮、刘卫东、陈求是、张焱
本标准于1992年首次发布,于1999年02月第一次修订,于2010年12月第二次修订。TKoNrKAca-
1范围
通信用配电设备
YD/T585-2010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配电设备(以下简称配电设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储运。本标准适用于向通信设备供电的交流或直流配电设备,不适用于壁挂式配电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6-2007
GB/T 191-2008
GB/T762-2002
GB/T2423.1-2001
GB/T 2423.2-2001
GB/T2423.3-2006
GB/T2423.10
GB/T3047.1-1995
GB/T3859.2
GB/T3873
GB/T 3797-2005
GB/T4943-2001
GB7251.1-2005
GB/T 18380. 11-2008
YD/T122-1997
YD/T282-2000
YD/T 638.3-1998
YD/T944-2007
YD/T1363.3-2005
YD/T983-1998
3术语和定义
标准电压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标准电流等级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高度进制为20mm的面板、架和柜的基本尺寸系列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电气控制设备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式验第11部:单根绝象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试验装置邮电工业产品铭牌
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通信电源设备型号命名方法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VoltagedropofbatterydischargecircuitinaD.C.distributionequipment从直流配电设备的蓄电池端子到直流配电设备的负载端子通以该回路额定电流时的电压降。4产品分类和规格
4.1产品分类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4.1.1按电流性质分类
YD/T5852010
配电设备按其电流性质可分为:a)交流配电设备;
b)直流配电设备。
4.1.2按功能分类
配电设备按其功能可分为:
a)交流配电设备;
b)直流配电设备;
c)交直流合用配电设备:
d)控制配电设备;
e)切换配电设备;
f)分路配电设备。
4.1.3按结构形式分类
配电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a)集中式配电设备:
b)组合式配电设备。
4.2产品规格
4.2.1直流电流额定值等级
4.2.1.1按各类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设备的直流电流额定值在下列数值中选取:50A、100A、200A、300A、400A、600A、800A、:1250A、1600A、2000A、2500A。4.2.1.2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GB/T762-2002规定的范围。
4.2.2直流电压标称值等级
4.2.2.1按各类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设备的直流电压标称值在下列数值中选取:-48V、(24V)。4.2.2.2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GB/T156-2007规定的范围。
4.2.3交流电流额定值等级
4.2.3.1按各类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设备的交流电流额定值在下列数值中选取:50A、100A、160A、200A、250A、400A、630A、800A、1000A。4.2.3.2当用户提出要求并与制造厂协商后,可以生产上列数值以外的产品,但不允许超出GB/T762-2002规定的范围。
4.2.4交流电压额定值等级
按各类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设备的交流电压额定值在下列数值中选取:-单相:220V;
三相:380V。
4.2.5交流额定频率
按各类通信设备的配套要求,配电设备的交流额定频率在下列数值中选取:50Hz。4.3产品型号
产品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应遵循YD/T638.3-1998的规定。4.4结构尺寸
配电设备的外形与结构应考虑到通信电源设备成套性的要求,其结构尺寸应符合GB/T3047.1-1995的有关规定。
5要求
5.1环境条件
TTKAONYKACa-
5.1.1正常使用条件
5.1.1.1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5℃~40℃。
储运温度范围:-40℃~70℃。
5.1.1.2相对湿度范围
工作相对湿度范围:≤90%(20℃土2℃时)。储运相对湿度范围:≤95%(20℃土2℃时)。5.1.1.3海拔高度
海拨高度应不超过2000m:若超过2000m时应按照GB/T3859.2的规定降容使用5.1.1.4振动
配电设备应能承受频率为10Hz~55Hz、振幅为0.35mm的正弦波振动。5.1.1.5工作环境
配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应无导电爆炸尘埃,应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5.1.2特殊使用条件
YD/T5852010
若配电设备在异于5.1.1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下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并与制造厂取得协议,例如:
a)非正常的机械应力,如在冲击和振动的环境中工作的移动式通信设备使用的配电设备:b)在高湿度或高温度等热带气候条件下工作的配电设备;c)海拨高度超过1000m环境下使用的配电设备d)船用或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工作的配电设备。5.2交流输入性能要求
5.2.1电压波动范围
交流输入电压的波动范围为其额定值的85%~110%。5.2.2频率波动范围
输入频率的波动范围为其额定值的土5%。5.2.3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
输入电压波形畸变率应不大于5%。5.3交流配电设备的使用性能
5.3.1输入电源转换
有两路交流输入电源时,系统应具有手动或自动转换装置。手动转换时,应具有机械联锁装置;自动转换时,应具有电气和机械联锁装置。5.3.2事故照明(可选)
交流电源停电时,能自动闭合事故照明电路:交流电源恢复供电时,应能自动断开事故照明电路:事故照明用蓄电池组供电。
5.4直流配电设备的使用性能
5.4.1蓄电池回路
直流配电设备应具有能接入两组蓄电池的装置。注:根据用户需要,直流电流额定值不大于400A的直流配电设备,可以在蓄电池电压低时自动断开蓄电池,而在该设备的输出电压升高后自动或人工接入蓄电池,且该设备能设置禁止断开蓄电池的操作。5.4.2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
环境温度为20℃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应不大于500mV。5.5防雷性能
5.5.1交流配电设备
交流配电设备应具有防雷保护装置:3
YD/T5852010
一与户外低压电力线相连,应符合YD/T944-2007中耐雷电流等级H型的规定;一不与户外低压电力线相连,应符合YD/T944-2007中耐雷电流等级M型的规定:一内部防雷地线应和保护接地端子就近连接。5.6接地性能
交流配电设备应具有中性线装置和保护接地装置,直流配电设备应具有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装置,配电设备保护接地装置与金属壳体的接地螺钉间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连接电阻值应不大于0.125.7输出电压监测
配电设备输出电压显示误差应优于土1%。5.8输出分路
5.8.1基本要求
输出分路的数量和容量的配置应满足通信设备的需要;输出分路同时使用的负载之和不得超过配电设备的额定容量。
58.2直流配电设备输出分路
直流配电设备输出分路一般应设有保护装置。注:容量大于630A的直流输出分路可不设保护装置。5.8.3交流配电设备输出分路
交流配电设备输出分路应设有保护装置。5.9遥测、遥信功能
5.9.1通信接口
智能配电设备应具有接口电路可与监控电路(系统监控单元)连接,其通信接口和通信协议应符合YD/T1363.3-2005的规定:非智能配电设备应提供与配电设备电气隔离的干接点(接点容量:DC24V、》100mA)及DC05V或4~20mA等标准通信信号5.9.2交流配电设备
监控内容如下:
遥测: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可选)、输入频率(可选);遥信:主要开关的开关状态、市电故障。5.9.3直流配电设备
监控内容如下:
一遥测:直流输出电压、直流输出总电流:蓄电池组充放电电流:一遥信:直流输出电压过高、过低;熔断器故障:电池低压断路开关断开。注:根据用户需要,直流配电设备可以遥测主要分路电流。5.10告警信号
5.10.1直流配电设备的告警
直流配电设备在下列情况应具有声光告警信号:一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告警上限或下限整定值时:输出分路熔断器熔断时。
5.10.2交流配电设备的告警
交流电源停电和恢复时,宜有声光告警信号。5.11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配电设备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应符合表1的规定。4
TTKAONYKACa
LI相(A相)
L2相(B相)
L3相(C相)
N线(中性线)
表1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垂直排列
水平排列
注:只有在受结构限制,不能完全符合上述有关规定时,允许例外,但应有明显的标志。5.12安全要求
5.12.1绝缘电阻
配电设备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对输出的绝缘电阻均应不小于2M2。注:绝缘电阻只作为绝缘强度试验时的参考,不作考核。5.12.2抗电强度
YD/T585-2010
前后排列
配电设备的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对输出,按照其额定绝缘电压分级,应能承受表2所规定的试验电压,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漏电流不大于10mA。表2试验电压
额定绝缘电压U
300660
U≥660
5.12.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试验电压(有效值)
5.12.3.1交流配电设备的保护地(PE)对输入的中性线(N)的接触电流应不大于3.5mA。单位为V
5.12.3.2当接触电流大于3.5mA时,保护导体电流的有效值不应超过每相输入电流的5%,如果负载不平衡,则应采用三个相电流的最大值来计算。在保护导体大电流通路上,保护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1.Omm。在靠近设备的一次电源连接端处,应设置标有警告语或类似词语的标牌,即“大接触电流,在接通电源之前必须先接地”。
5.12.4材料阻燃性能
配电设备所用的PCB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2001中规定的V-0要求,塑胶导线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T18380.1-2001中规定的要求,其他绝缘材料的阻燃等级应达到GB4943-2001中规定的V-1要求。3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配电设备中各带电回路之间以及带电零、部件与导电零、部件或接地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GB/T3797-2005的规定。5.14连接导线的要求
5.14.1配电设备中的连接导线应具有与额定绝缘电压相适应的绝缘性能,5.14.2配电设备中电路绝缘导线应按规定的载流量选择,同时应考虑机械强度的需要:当采用单芯铜芯绝缘硬线时,其截面不应小于0.75mm;采用多芯铜芯绝缘软线时,其截面不应小于0.5mm;对于电流很小的控制电路(如电子逻辑电路和信号电路等),绝缘导线的截面也不应小于0.2mm。5
YD/T5852010
5.14.3裸露母线必须用紫铜制造:裸露母线应平直,表面不得有毛刺及显著的痕印、起皮等缺陷、弯曲处应无裂痕:端头及连接处应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5.15颜色标志
配电设备中交流母线、指示灯及按钮的颜色和直流母线的色标应符合下列规定:交流三相电路的A相:黄色;
交流三相电路的B相:绿色:
交流三相电路的C相:红色:
零线或中性线:淡蓝色;
安全用的接地线:黄和绿双色;用双芯导线或双根绞线连接的交流电路:红黑色并行:指示灯:指示灯:“工作正常”信号灯为绿色,“故障告警”信号灯为红色,“声音开关”为黄色,无故障时“工作正常”信号灯亮;故障时“工作正常”信号灯熄灭,故障告警信号灯亮,蜂鸣器发出声音告警:
按钮:启动为绿色,停止为红色;直流母线的正极:棕色;
直流母线的负极:蓝色。
5.16外观与结构
5.16.1配电设备的结构设计应保证操作、运行、维修和检查时的安全可靠;各电器元件动作时产生的热量、电弧、冲击、震动、磁场或电场,不得影响其它电器元件的正常工作。5.16.2配电设备应有紧固用的地脚螺钉孔,并具有和其它配电设备或整流设备并列用的安装孔。5.16.3配电设备的门应能在不小于90°。的角度内灵活开启;当配电设备处于维护走道侧面时,应能加装侧板。
5.16.4配电没备的外露结构件外形应平整,所有焊接处须均匀牢靠,无裂缝、夹渣,无明显变形或烧穿缺陷。
5.16.5配电设备的金属壳体,应焊有不小于M8的铜质接地螺母。5.16.6配电设备的外表面,一般应喷涂无眩目反光的覆盖层,其颜色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的统一要求,且颜色均匀一致,表面应整洁美观,不得有起泡,裂纹或流痕等缺陷。5.16.7配电设备中所有黑色金属件均应覆有可靠的覆盖层,所有紧固处均应装有防松装置。5.17温升
当配电设备通入额定电流时,各电器元件和部件的温升不得超过表3的规定。表3各电器元件和部件的温升
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接头
触接处无被覆层
铜母线
的接头
熔断器
可能会触
及的壳体
触接处塘锡
触接处镀银或镀镍
铝母线触头(触接处超声波塘锡)触接处镀锡
触接处镀银或镀镍
刀开关触头(紫铜或其合金制品)金属表面
绝缘表面
塑料绝缘导线表面
5.18音响噪音
不大于55dB(A计权)。
TTKAONYKACa
5.19电磁兼容性
5.19.1传导骚扰限值
配电设备的传导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表2A级要求。5.19.2辐射骚扰限值
配电设备的辐射骚扰限值应符合YD/T983-1998中表4A级要求。5.20可靠性指标
配电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问(MTBF)如下:交流配电设备:MTBF≥10h;
直流配电设备:MTBF≥10h。
6试验方法
6.1试验环境条件
通电前被测样品应与环境温度平衡,按产品规定预热时间对被测样品进行预热。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标准大气条件为: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2交流输入电压
YD/T5852010
交流配电设备输出额定电流,调节输入电压在5.2规定的范围内调节,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6.3输入电源转换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输入电源应符合5.2的要求;
手动或自动转换操作,不得少于50次,应能可靠转换;如已做过机械操作型式检验时,可以减少其试验次数,但不少于5次;
检查输入电源自动转换时,实现自动转换的电器不允许同时接通,输入电路的短路保护试验,应按GB7251.1-2005的7.2.3进行,应符合5.3.1的要求。6.4事故照明
模拟故障,检查事故照明电路的动作是否符合5.3.2的要求。6.5蓄电池回路
目测检查配电设备的蓄电池回路,应符合5.4.1的要求。6.6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
从直流配电部分的蓄电池端子到直流配电部分的负载端子之间通过额定电流,测量其蓄电池端子至负载端子之间的电压降应符合5.4.2的要求。若环境温度不是20℃,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应按下列公式(1)计算:
式中:
测试时环境温度:
V20=Vx(1+202)
-20℃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
Vt℃时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
铜导体电阻温度系数
注1:直流配电设备直流电流额定值大于400A时,可以从直流配电设备的蓄电池端子到其负载端子之间通以1/N(N不大于4)额定值的电流,测量其两端子之间的电压降,再乘以N后的乘积应符合5.4.2的要求。注2:直流配电设备的蓄电池端子到其负载端子之间有分路时,应分段测量,分路的最大电流即为额定电流,各分段的电压降之和为直流配电设备电压降(并联部分取最大电压降值)。7
YD/T5852010
注3:对直流配电设备装有限流电阻的输出分路的负载端子不进行该试验。6.7防雷性能
按YD/T944中的方法进行,结果应符合5.5的要求。6.8接地性能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配电设备应与输入电路、输出电路、监控设备及所有外部电路完全断开:b)使用数字微欧计、凯尔文电桥等微电阻测量仪器,按微电阻测量仪器测量接线方法(双线或四线),测量线主接线端接主保护接地端子:测量线另一端依次接外表面可能触及的金属部件:c)从微电阻测量仪器依次、直接读出主保护接地端子与各测量点之间的连接电阻值,应符合5.6的要求。
6.9输出电压监测
用0.5级或以上精度等级的电压表测量配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计算其与显示电压之比的偏差,结果应符合5.7的要求。
6.10输出分路
目视检查配电设备的输出分路是否具有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断路器、限流电阻等;检查任一熔断器(或断路器)动作时是否告警;计算输出分路的负载之和,结果应符合5.8的要求。6.11遥测、遥信功能
目测检查被测智能配电设备是否具有与监控电路的接口电路;检查系统的遥测、遥信功能和通信协议应符合5.9的要求。
6.12告警信号
模拟告警,检查配电设备的告警动作,应符合5.10的要求。6.13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目测检查配电设备主电路接头间的相序和极性排列,应符合5.11的要求。6.14安全试验
6.14.1绝缘电阻
在常温条件下,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500V的测试电压,对被测配电设备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对输出进行测试,被测配电设备的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应符合5.12.1要求。6.14.2抗电强度
用耐压测试仪对配电设备的输入对地、输出对地、输入对输出施加50Hz、有效值符合表2规定的正弦交流电压1min或等效峰值直流电压1min,试验结果应符合5.12.2的要求。6.14.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试验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测量交流配电设备保护地(PE)对输入的中性线(N)的接触电流值:接触电流大于3.5mA的三相输入的交流配电设备,应使用交流电流表测量流过保护导体的电流;测量结果应符合5.12.3的要求
6.14.4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进行本试验时可能会冒出有毒的烟雾,在适用的情况下,试验可以在通风柜中进行,或者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但是不能出现可能使试验结果无效的气流。b)试验火焰应利用本生灯获得,本生灯灯管内径为9.5mm土0.5mm,灯管长度从空气主进口处向上约为100mm。本生灯要使用热值约为37M/m的燃气。应调节本生灯的火焰,使本生灯处于垂直位置同时空气进气口关闭时,火焰的总高度约为20mm。火焰顶端应与样品接触,烧30s,然后移动火焰停烧60s,再在同一部位烧30s。
c)在试验期间,当试验火焰第二次撤离后,样品延续燃烧不应超过1min,且样品不应完全烧尽,试验结果应符合5.12.4的要求。塑料导线的阻燃性能试验按照GB/T18380.1-2001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12.48
TT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64-2008 IP 网络管理层功能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89-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终端/卡设备技术要求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121-2001 信息寻呼网络数据传输协议(FLEX 部分)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