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D通讯标准】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X2 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5部分:数据传输
- YD/T2568.5-2013
- 现行
标准号:
YD/T 2568.5-2013
标准名称:
LTE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X2 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5部分:数据传输
标准类别:
通信行业标准(YD)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32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D/T 2568.5-2013.LTE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X2 interface technical requirement (phase 1)-part 5: data transport.
1范围
YD/T 2568.5规定了用户数据传输协议和相关信令协议通过X2接口建立用户平面传输承载的标准。
YD/T 2568.5适用于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X2接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PP TS 29.281: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PRS)用户平面隧道协议(GTPv1-U)
IETF RFC 768 (August 1980):用户数据报协议
IETF RFC 791 (September 1981):互联网协议
IETF RFC 2460 (December 1998):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范
IETF RFC 2474 ([December 1998): IPv4与IPv6包头中差分服务字段(DS Field)的定义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E-RAB
一个E-RAB唯一标识了一个S1接口承载和相应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的串联。当存在一个E-RAB时,该E-RAB 与非接入层的EPS承载具有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3.1.2
X2
两个eNB之间的逻辑接口。同时表示eNB之间逻辑上的点到点链路,物理的实现不需要点到点链路。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NB E-UTRAN Node B E-UTRAN节点B
EPC Evolved Packet Core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568.5-2013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X2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5部分:数据传输
LTE digital cellular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X2interfacetechnical requirement (phase1)-part5:datatransport
(3GPP TS36.424(Release 9),X2 Data Transport, IDT)2013-07-22发布
2013-07-2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4数据链路层·
5X2接口用户平面
概述·
UDP/IP
5.4Diffserv code pointmarking参考文献·
YD/T2568.5-2013
YD/T2568.5-2013
YD/T2568-2013《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X2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分为5个部分:一第1部分:概述,
一第2部分:层1:
一第3部分:信令传输;
一第4部分:应用协议:
一第5部分:数据传输。
本部分是YD/T568-2013《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X2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以直接翻译法等同采用3GPPTS36.424(Release9)《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X2数据传输》。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上海)有限公司、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宋爱慧、徐、菲、龙紫薇、周彦、贺琳、郭省力、陈晓冬、尹桂杰、张大钧、刘爱娟、马子江、李大鹏、张增洁、陈、迎、贺、敬、常疆、李、姜怡华、张鹏、余勇、刘荐桦、王瀚冰、景卓、王梅、池连刚。1范围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X2接口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第5部分:数据传输
YD/T2568.5-2013
本部分规定了用户数据传输协议和相关信令协议通过X2接口建立用户平面传输承载的标准。本部分适用于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X2接口。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GPPTS29.281: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PRS)用户平面隧道协议(GTPv1-U)IETFRFC768(August1980):用户数据报协议IETFRFC791(September1981):互联网协议IETFRFC2460(December1998):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范IETFRFC2474(December1998):IPv4与IPv6包头中差分服务字段(DSField)的定义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
一个E-RAB唯一标识了一个S1接口承载和相应数据无线承载(DataRadioBearer)的申联。当存在一个E-RAB时,该E-RAB与非接入层的EPS承载具有一对一的映射关系。3.1.2
两个eNB之间的逻辑接口。同时表示eNB之间逻辑上的点到点链路,物理的实现不需要点到点链路。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E-UTRA
E-UTRAN
E-UTRANNodeB
EvolvedPacketCore
E-UTRAN Radio Access Bearer
EvolvedUTRA
EvolvedUTRAN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InternetProtocol
E-UTRAN节点B
演进的分组核心网
E-UTRAN无线接入承载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GPRS隧道协议
因特网协议
YD/T2568.5-2013
4数据链路层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Tunnel EndpointIdentifier
UserDatagramProtocol
满足高层要求的任何数据链路协议可以被使用。5X2接口用户平面
5.1概述
移动性管理实体
隧道端点标识
用户数据包协议wwW.bzxz.Net
X2上的数据流传输层是基于IP传输。如图1显示了X2上的传输协议栈。GTP-U
IPY6(RFC2460)
IPv4(RFC791)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图1X2上的数据流传输网络层
GTP-U(见3GPPTS29.281)协议在UDP之上,在IP之上,应该被支持用作X2接口上的数据流传输。数据链路层在第4节中有描述。
在X2接口处,每个E-RAB可能存在零或一个上行数据流,以及零或一个下行数据流。一下行数据流用于从源eNB到目标eNB传输下行数据流。一上行数据流用于从源eNB到目标eNB传输上行数据流。每个数据承载在一个专用传输承载上。在RNL控制平面中发送的传输承载标识符,包含IP地址和相应GTP隧道的TEID,由目标eNB发配(见3GPPTS29.281)。
GTP-U(见3GPPTS29.281)协议在两个eNB之间X2接口上使用。5.3UDP/IP
使用的路径协议为UDP(见IETFRFC768(August1980))GTP-U的UDP端口号定义见3GPPTS29.281。在IP层,X2接口上eNBs支持GTP包的分割和装配。eNB支持IPv6(见IETFRFC2460(December1998))和/或IPv4(见IETFRFC791(September1981))。在两个eNB中可能有一个或若干个IP地址。在源eNB中,包处理功能向特定E-RAB的下行传输承载相关的目标eNBIP地址,发送特定E-RAB的下行包。在源eNB中,包处理功能向特定E-RAB的上行传输承载相关的目标eNBIP地址,发送特定E-RAB的上行包。X2AP消息中的传输层地址(TransportLayerAddress)是一个比特串,即:a)根据IETFRFC791(September1981),如果是IPv4地址,则为32bit:2
b)根据IETFRFC2460(December1998),如果是IPv6地址,则为128bit。5.4Diffserv codepointmarkingYD/T2568.5-2013
支持IP区分服务码点标记(IPDifferentiatedServicescodepointmarking)见IETFRFC2474(December1998))。流量种类和区分服务码点(Diffservcodepoints)之间的映射将由O&M基于OoS类型标识符(OoSClassIdentifier,QCI)/标签特征、以及其他E-UTRAN参数进行配置。流量种类为具体应用的,可能会根据应用参数来决定。
YD/T2568.5-2013
参考文献
[1] 3GPPTR21.905.Vocabulary for3GPPSpecifications[2]3GPPTS29.281.GeneralPacketRadioSystem(GPRS)TunnellingProtocolUserPlane (GTPv1-U).[3]IETFRFC768(August1980).UserDatagramProtocol[4]IETFRFC2474(December1998).Definition of theDifferentiated ServicesField(DSField)in theIpv4andIpv6Headers.
[5]IETFRFC2460(December1998).IntermetProtocol,Version6(IPv6)Specification.[6] IETF RFC 791 (September 1981).Intermet Protocol.[7]3GPP TS36.401.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E-UTRAN);ArchitectureDescription.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D通讯标准标准计划
- DZ/T0064.29-2021 地下水质分析方法 第29部分:锂量的测定火焰发射光谱法
- YD/T1757-2008 电信网和互联网管理安全等级保护检测要求
- YD/T1786-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保护技术要求
- YD/T1759-2008 非核心生产单元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1765-2008 通信安全防护名词术语
- YD/T1460.4-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4部分:微型光缆
- YD/T1790-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应用层接口技术要求
- YD/T1533.2-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媒体消息业务接口
- YD/T1460.5-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5部分:高性能光纤单元
- YD/T1533.1-2006 固定网多媒体消息业务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设备
- YD/T1785-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 YD/T1787-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业务指南技术要求
- YD/T1793-2008 2GHz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 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