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YY医药标准】 清洗消毒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9-14 12:22:43
  • YY/T0734.1-2009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YY/T 0734.1-2009

  • 标准名称:

    清洗消毒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

  • 标准类别:

    医药行业标准(YY)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zip .pdf
  • 下载大小:

    8.30 MB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YY/T 0734.1-2009.Washer-disinfectors-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terms and definitions and tests.
1范围
YY/T0734的本部分规定了自动控制的清洗消毒器及其附件的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YY/T 0734.1适用于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对医疗机构、制药、兽医等领城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清洗消毒器。处理特殊负载的清洗消毒器的要求和试验由YY/T0734的其他部分或其他标准规定。
YY/T 0734.1不适用于洗衣或餐饮业中使用的清洗消毒设备。
YY/T 0734.1也不适用于对负载进行灭菌处理或被指定为“灭菌器”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要求在其他标准中加以规定,例如:GB8599一2008。
YY/T 0734.1规定的性能要求,可能无法确保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致病因子(朊蛋白)的灭活或去除效果.
注:如果认为可能存在朊蛋白,则必须特别注意消毒剂和清洁剂的选择,以确保所用化学物品不与朊蛋白发生反应,从而不会抑制灭活或去除效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YY/T0734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面.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8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91包装 储运图示标志(GB/T 191- 2008 ,1SO 780; 1997 ,MOD)
GB 4793.1测量. 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 1-2007,1EC 61010-1 :2001,IDT)
GB/T 7307 55 非密封管螺纹(GB/T 7307- 2001 ,eqv ISO 228 1:1994)
GB/T 16839.1- 1997 热电偶第1部分;分度表(IEC 60584-1:1995 ,1IDT)
GB/T 16839.2 -1997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IEC 60584-2:1982 , IDT)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IEC 60751:1983工业 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IEC 61010-2-040:2005测量 .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010部分:用于处理医用材料的灭菌器和清洗消毒器的特殊要求
ISO/TS 15883 -5:2005清洗消毒器第5部分:验证清洁效果的试验污染物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YY/T 0734的本部分。
3.1
A在80C湿热消毒时以秒计时的等效时间,取ze值为10C.
注:见附录A..
3.2
自动控制器automatic contoller按预先设定的过程变量,依次进行各阶段处理的装置。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ICS11.08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734.1--2009
清洗消毒器
号第1部分:
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
Washer-disinfectorsPart 1:General reguirements,termsand definitionsandtests(ISO15883-12006,NEQ)
2009-11-15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0-12-01实施
YY/T0734.1—2009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与使用说明书
包装、运输、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A。概念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湿热消毒的等效致死性
清洁效果试验方法示例
用于残留蛋白污染物检测和评价的试验方法14
YY/T0734《清洗消毒器》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YY/T0734.1—2009
一第2部分:对外科和麻醉器械等进行湿热消毒的清洗消毒器要求和试验;一第3部分:对人体废弃物容器进行湿热消毒的清洗消毒器要求和试验。本部分为YY/T0734的第1部分。
本部分对应于ISO15883-1:2006《清洗消毒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与ISO15883-1:2006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部分与ISO15883-1:2006的主要差异有:一一调整了标准的结构形式;
:一增加了本部分的第6章、第7章和第8章的内容;一修改了最终漂洗水的质量、清洁效果试验、记录仪等内容;一删除了部分术语、过程验证、微处理器控制系统、供应方提供的信息等内容。本部分的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Λ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消毒技术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0)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倍力曼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洁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冯丹茜、胡昌明、黄秀莲、徐伟雄、许洪泉、张洁、王培敬。1范围
清洗消毒器第1部分:
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
YY/T0734.1—2009
YY/T0734的本部分规定了自动控制的清洗消毒器及其附件的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本部分适用于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对医疗机构、制药、兽医等领域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清洗消毒器。处理特殊负载的清洗消毒器的要求和试验由YY/T0734的其他部分或其他标准规定。本部分不适用于洗衣或餐饮业中使用的清洗消毒设备。本部分也不适用于对负载进行灭菌处理或被指定为“灭菌器”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要求在其他标准中加以规定,例如:GB8599-2008。本部分规定的性能要求,可能无法确保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致病因子(航蛋白)的灭活或去除效果。注:如果认为可能存在蛋白,则必须特别注意消毒剂和清洁剂的选择,以确保所用化学物品不与既蛋白发生反应,从而不会抑制灭活或去除效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YY/T0734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手本部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GB4793.1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93.12007,IEC61010-1:2001,IDT)
GB/T730755°非密封管螺纹(GB/T7307-2001,eqvISO228-1:1994)GB/T16839.1-1997热电偶第1部分:分度表(IEC60584-1:1995,IDT)GB/T16839.2-1997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IEC60584-2:1982,IDT)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IEC60751:1983工业用铂电阻温度传感器IEC61010-2-040:2005测量、控制及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040部分:用于处理医用材料的灭菌器和清洗消毒器的特殊要求ISO/TS15883-5:2005清洗消毒器第5部分:验证清洁效果的试验污染物和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YY/T0734的本部分。3.1
在80℃湿热消毒时以秒计时的等效时间,取z值为10℃。注:见附录A。
automatic controller
自动控制器
按预先设定的过程变量,依次进行各阶段处理的装置。1
YY/T0734.1—2009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品上的污染,使之达到预期用途或为进一步加工所需的处理。3.4
continuousprocessmachine
连续处理清洗消毒器
运行周期的各阶段之间可自动传送负载的清洗消毒器。3.5
关键过程变量criticalprocessvariables为充分保证规定的性能要求,在运行周期中由制造商设定数值的过程变量。3.6
周期完成cyclecomplete
表明清洗消毒周期正常完成,经消毒的负载可从腔体内取出。3.7
消毒disinfection
将一件物品上的存活微生物数量减少到预先规定的水平,以满足下一步的处理或使用。3.8
消毒温度disinfectiontemperature消毒温度范围的最小温度值。
消毒温度范围disinfectiontemperatureband在整个消毒时间内,作用于负载上的消毒温度(见3.8)与最高允许温度值之间的温度范围。3.10
消毒时间disinfectiontime
关键过程变量(如负载温度、腔体内消毒剂浓度)保持在消毒规定值或之上的时间。3.11
双门清洗消毒器
double-endedwasher-disinfectior具有分别用于装载和卸载的独立门的清洗消毒器。3.12
内镜清洗消毒器endoscopewasher-disinfector清洁和消毒包括软式内镜等负载的清洗消毒器3.13
敬障下的安全保障
failsafe
通过清洗消毒器的设计或相关装置,保证在单一故障条件下不会发生安全危险。3.14
故障fault
在清洗消毒器运行周期内至少有一个过程变量未达到预设值而被自动控制器识别。3.15
冲洗flushing
利用水流去除负载的明显污染物和(或)内容物。3.16
自排水freedraining
允许液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排水口不受阻碍地流出。2
维持时间holdingtime
关键过程变量保持在规定值或之上的时间。3.18
humanwaste
人体废弃物
人体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体液,注:如类便、尿液、血液、脓液、呕吐物和黏液。3.19
人体废弃物容器
humanwastecontainer
盛接和转移人体废弃物并可重复使用的器皿。3.20
器械清洗消毒器
instrumentwasher-disinfectorYY/T0734.1--2009
预期对包括外科器械、麻醉器械、碗、盘、容器、用具、玻璃器具及类似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的清洗消毒器。
在间一时间放入清洗消毒器内,通过运行一个周期来进行清洁和消毒的物品、器械和材料的总称。3.22
微生物减少(对数)值
microbial reduction factor
相应微生物负载减少90%的对数值(以10为底)。3.23
operatingcycle
运行周期
由自动控制器控制,依次运行并完成各阶段的过程。3.24
超驰控制
override
必要时可以中断或修改运行周期的系统。3.25
化学助剂
process chemical
在清洗消毒器中使用的化学混合物配方。注:化学助剂包括去污剂、表面活化剂、漂洗剂、消毒剂、酶清洁剂等。3.26
过程变量
process variable
影响处理过程中所有阶段效果的物理和化学属性。示例:时间、温度、消毒剂浓度、压力和流量。3.27
rinsing
通过水的流动和稀释去除处理过程的残留物。3.28
testsoil
试验污染物
用于验证清洗消毒器清洁效果而配制的污染物。3.29
warningpipe
溢流警示管
安装在清洗消毒器的内部或外部,其出口能明显显示滏流状态的辅助溢流管。3
YY/T0734.1-2009
清洗消毒器washer-disinfector预期用来清洗和消毒医疗器械及其他用于医疗机构、制药、兽医领域的物品的设备。3.31
清洗washing
利用水介质去除附着于表面的污染物,必要时可使用化学助剂。3.32
z值zvalue
在一个湿热消毒过程中,微生物灭活率改变十倍时的温度变化值,以摄氏度(℃)为单位。4要求
4.1正常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5℃~40℃;
b)相对湿度:≤80%;
c)大气压力:70kPa~106kPa;
使用电源:a.c.220V±22V,50Hz1Hz或a.c.380V±38V50Hz土1Hz4.2运行
4.2.1清洗消毒器应通过自动控制器控制,运行--个工作周期来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般包括以下各个阶段:
a)清洁,这一阶段可包括若干阶段;b)消毒;
e)漂洗;
d)干燥(若适用)。
若适用,以上两个或多个阶段可合为一个阶段。注:性能要求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待处理物品的性质,要求的消毒效果(由物品用途相关的风险等级决定).污染物的性质、预处理的方式和效果,温度、物理能量(型号、功率、持续时间)、化学助剂、充许残留量等。4.2.2清洗消毒器在整个运行周期中,温度、压力的数值变化或化学助剂浓度都应在制造商规定的限值内、并与待处理的物品相适应。4.2.3湿热消毒的关键过程变量由时间和温度规定,化学消毒的关键过程变量由时间、温度和浓度规定。
注1: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湿热消毒。湿热消毒过程更加容易控制,并可避免在使用化学消毒剂过程中对操作人员、病患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注2:YY/T0734的其他部分规定了消毒条件或必要的微生物碱少(对数)值的最小值,即A。值。4.2.4清洗消毒器中用于放置负载的腔体应能在自动控制器的控制下实现消毒。对于单腔体的清洗消毒器,消毒周期应是正常运行周期的一部分。对于有两个或多个腔体的清洗消毒器,腔体的消毒可独立于正常运行周期。仅用于干燥目的的腔体不要求运行消毒周期。4.2.5清洗消毒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液体的腔体,应具有自排水功能。4.2.6连续处理清洗消毒器中,负载架和负载不应被同时处理的其他负载二次污染。4.2.7在最后漂洗和干燥阶段,与负载接触的介质质量应至少满足清洗消毒器制造商的规定,避免对处理的物品产生反作用或影响物品的预期使用。介质包括但并不仅限于直接与负载接触的流体和材料。注:为证实与负载接触的介质面进行的试验,其程度和频率可通过风险分析来决定,风险分析应考虑处理物品的预期用途和所有控制系统特性及子系统的影响,如水处理系统。4
4.3清洁
4.3.1清洁效果
YY/T0734.1-2009
按清洗消毒器处理的不同负载类型,分别采用ISO/TS15883-5中一种适用的试验污染物和试验方法,清洁效果应符合相应要求。注:ISO/TS15883-5描述了当前不同国家验证清洁效果所使用的试验污染物和试验方法。4.3.2冲洗阶段
注人的水应保持足够的低温以阻正蛋白质发生固。注:在冲洗阶段,如果温度超过45七可引起蛋白质固、从而影响清洁效果。4.3.3清洗阶段
与负载接触的水和水溶液的温度应控制在清洗消毒器制造商规定的限值内。清洗剂的温度应控制在清洗剂制造商声明的温度范围内。4.4消毒
4.4.1湿热消毒
4.4.1.1负载和负载架的所有表面的温度在维持时间内应不低于规定的最低温度,或湿热消毒应达到等效致死性(A。)。
4.4.1.2腔体内壁的温度在维持时间内应不低于规定的最低温度,或湿热消毒达到等效致死性(A)。4.4.1.3,在规定的消毒时间内,负载、负载架和腔体内壁的表面温度应一直保持在规定的消毒温度范围。
注1:湿热消毒可以通过暴露在热水、蒸汽或两者的混合物中来实现。注2: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相关,随差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下降水的沸点随之下降,此时宜考虑大气压力对预设消靠温度值的影响。
4.4.2化学消毒
4.4.2.1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时间、温度和化学消毒剂浓度等条件应由消毒剂制造商规定,或由消毒剂制造商以外的一方来规定,以保证达到必要的微生物减少(对数)值。4.4.2.2负载的所有表面应暴露在规定浓度和温度的化学消毒剂中达到规定的接触时间。4.4.2.3腔体内壁和负载架应暴露在规定浓度和温度的化学消毒剂中达到规定的接触时间。注:清洗消毒器的制造商选用消毒剂时,还需考虑消毒剂的负载兼容性、环境安全和稳定性等。4.5漂洗
4.5.1清洗消毒器应提供漂洗阶段。漂洗完成后,负载表面的化学助剂浓度应不超过化学助剂制造商或供应方规定的水平,确保负载在预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4.5.2最终漂洗水中的化学和微生物指标应符合纯化水的指标要求。4.6干燥
4.6.1除非另有规定,清洗消毒器应提供干燥阶段,去除负载表面的水分。4.6.2干燥阶段结束后应检测不到残留水。4.6.3干燥所用热空气或压缩空气的质量不应降低负载的清洁度,也不应将微生物污染引人负载中。可使用如经高效微粒过滤器(HEPA)过滤得到不含细菌或微粒污染的空气。4.7化学助剂
清洗消毒器的制造商应向化学助剂制造商获取安全使用的要求、设备上充许残留的最大值以及用于确定过程残留物的检测方法。采样和分析的方法应能确定化学助剂的残留量在造成潜在危害的浓度值以下,即最大的可接受水平。注:容许的残留物水平取决于化学助剂的特性和待处理产品的预期使用。4.8材料、外观与结构
4.8.1在制造商规定的正常使用过程中,清洗消毒器及其附件(包括负载架)所使用的材料应能耐受化5
YY/T0734.1—2009
学、机械和热力的损耗。
清洗消毒器与负载相接触的部件应采用耐腐蚀和抗磨损的材料制造。清洗消毒器与水、化学物质和(或)蒸汽接触的所有部件应能耐受这些物质所产生的腐蚀作用,或在使用说明书中清楚表明不能使用的化学物品种类。在选择结构材料时,应注意电腐蚀、振动和不同金属材料连接处产生的不均匀膨胀对材料的影响。清洗消毒器所使用的结构材料组合应兼容,并与过程变量相适应。4.8.2用于盛放和分配化学助剂的系统部件应采用不与酸、碱、氧化物及其他化学物品反应的材料。4.8.3地面安装式清洗消毒器应提供措施以适应不规则地面,清洗消毒器制造商应规定充许水平倾斜的最大值。
4.8.4清洗消毒器的结构应方便操作人员无需借助工具就可完成预期常规任务,应方便进行部件维护和一般清洁,面板应易于拆装。4.8.5清洗消毒器的外表面应处理光滑,并且易于清洁。所有可维修部件和表面都不应有尖锐的边角、毛刺等。
4.8.6清洗消毒器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腔体、管路和相关部件都不应出现泄漏。4.8.7清洗消毒器应提供负载架,以便在清洗和消毒过程中固定负载。若提供了具有互换性的负载架或负载筐,应能不借助工具进行安装和拆卸。4.8.8负载架的结构应确保在正常运行周期过程中被清洁和消毒,并且不应阻碍自排水。4.8.9应提供接人端口,便于将温度传感器引入腔体。这种接口应为直连接套,并且其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接触。直连接套的内径应为(10士0.5)mm,外操纹应符合GB/T7307的规定,长度为(15士0.5)mm,之前应有直径小于连接套直径且长度为(3士0.5)mm的间隙(见图1)。连接套连同其形密封圈或平垫圈应用标准盖帽封闭,并进行隔热和机械密封。连接套的安装定位应使液体能在重力作用下排走。单位为毫米
90F010
图1温度传感器导线的接入端口
4.9水箱
4.9.1在清洗消毒器内存储处理用水的水箱应:能自排水;
确保其安装固定在不拆卸除正常可拆面板和挡板外的其他零部件就可进行清洁;c
当清洗消毒器切断电源时应能自动排污,或通过安装由用户操作的手动排污系统实现排污;d)
安装溢流警示管或同等措施,以提示操作人员水箱发生溢流,4.9.2
当水源受到较大颗粒物(>500μm)污染时,水箱应安装易清洁的可拆除式过滤装置。4.9.3
当安装了加热器,则加热器应可拆卸,以便更换或易于清洁。当对水进行加热时,加热的温度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4.9.5
内置的最终漂洗水箱应满足:
a)水箱中的水温保持不低于65℃;或YY/T0734.1--2009
注:为了保持水箱的水温不低于65℃,水箱内需要维持在更高的温度,例如:75℃,这样,当再次接人冷水填充时,水箱温度仍能够保持在65℃以上。b)漂洗水在漂洗阶段前自动完成消毒。4.9.6水箱中最终漂洗水的质量应达到纯化水的要求。4.10装载门和卸载门及控制
4.10.1概述
4.10.1.1清洗消毒器可安装一个门,用于装载和卸载;也可以安装两个“直通”型的门,一个用于装载,另一个用于卸载。
4.10.1.2门的密封应能在运行周期过程中防止流体通过密封接口流出,例如:采用密封垫或迷宫式(曲折路径)系统。
应提供进行清洁和更换门的密封垫的方法,门和门的开启应确保当门打开时存在的残留水能被排出。
4.10.1.3运行周期开始至结束之前,装载门和卸载门不应被解锁和打开。4.10.1.4若在运行周期过程中发生故障,应显示严禁接触负载。4.10.1.5对于采用锁门方法禁止接触负载的机器,应使用特殊的钥匙、密码或工具解开门锁来接触负载。对于进行连续处理清洗消毒器,可能不带要打开门来接触负载(见4.10.4)。4.10.1.6应安装专门的装置,对门打开的位置进行安全固定。4.10.1.7若门没有锁好,操作人员应不能启动运行周期。控制系统可提供用于维护自的的超驰控制。4.10.1.8清洗消毒器门的驱动机构若不起作用,应能手动开门。4.10.2手动操作门的控制
应为操作人员提供手动锁门方法的说明。此外,若开锁过程并非与锁门过程相反,应提供指示说明,指导操作人员采用手动方法打开门锁。必要时应将该指示清楚地显示在门、手柄或手轮上。门旁边的前面板或操作人员的控制面板上应清楚地显示这些方法说明。
4.10.3双门清洗消毒器门的控制4.10.3.1运行周期的开始控制应只能装在清洗消毒器的装载侧。当装载门关闭和锁好以后,在清洗消毒器结束完整的运行周期之前,应无法打开卸载门。4.10.3.2若发生故障,应只能打开装载门。4.10.3.3操作人员应无法在清洗消毒器的一端操作,从面打开或关闭另一端门。此外,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应不允许同时打开清洗消毒器两侧的门,防止空气自由流过清洗消毒器。4.10.3.4在清洗消毒器的每一端,应提供可见的显示,指示周期的进程。4.10.3.5当卸载门解锁时,应能取消“周期结束”或其他同类指示同时,装载门应始终保持锁好状态,直到卸载门再次锁好。
4.10.4内部门和维修口
若门安装在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清洗消毒器的相邻部分之间,并且维修口安装在该设备的外面,若打开门和维修口时对负载或环境产生有害作用,应防止操作人员不借助工具就能打开和关闭这些门。4.11管路管件和阀门
4.11.1管路、泵、阀门和管件的制造、安装和(或)操作应确保所有残留液体都流向排污口。4.11.2与腔体相连的阀门在正常运行时所承受的温度和压力,应不超过阀门额定值的80%。4.12水喷淋系统
4.12.1当按制造商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放置负载时,喷头的位置分布应确保喷淋水能与负载和负载架各个部分完全接触。
YY/T0734.1—2009
4.12.2应能防止喷头发生微粒的堵塞,例如:在喷头的上游提供过滤器,可去除能堵塞喷头的微粒。所有喷头的设计都应满足发生堵塞的可能性为最小。4.12.3所有安装喷头的管道都应可拆卸,并且末端安装连接卡口、螺丝或其他管件,而且所有的内外表面都应易手清洁。
4.12.4所有预期由用户拆卸的喷头应设计成最少能够完成250次拆装。所有管件的设计都应能防止喷头及相关系统在装配或重新装配时发生错位。4.12.5应能检测喷头是否发生堵塞,喷淋臂应能按清洗消毒器制造商的规定自由运动。4.12.6固定式冲洗喷头的设计和结构应能确保相同用途、同类型的所有喷头都能提供类似的水流。4.12.7为冲洗中空器械内部通道提供流体的固定式喷头,应能提供符合规定的水和(或)水溶液的流量。
4.13计量系统
4.13.1清洗消毒器应安装计量系统,用于控制所有必需化学助剂的剂量。4.13.2每个计量系统都应提供导人量的调整方法。必须使用特殊钥匙、密码或工具来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手动,也可自动。
注:可以规定调整方法的权限,例如:只有制造商、代理商或授权人员才可以使用。4.13.3每个计量系统将化学助剂导入到清洗消毒器的运行周期阶段都应由自动控制器控制。4.13.4每个计量系统都应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方法确定运行周期内的导入量和导入时间是否在自动控制器程序设定的范围内。若不能导人规定的最小容量,应指示发生故障。4.13.5制造商应规定每个计量系统提供的导人量的控制准确度和重复性。4.13.6清洗消毒器应安装一个可以指示化学助剂是否足以完成下一周期的系统。4.14负载温度保护
4.14.1若超过预先设定的温度可能会损坏清洗消毒器的待处理的物品,应提供一个或多个超温保护装置来保护负载,防止其暴露温度过高而导致待处理的热敏感的器械发生损坏。4.14.2超温保护装置应能进行手动复位。4.14.3当用于限制与负载相接触介质的温度时,超温保护装置应在不超过任何温度控制或温度限制装置提供的最高温度+5℃动作。4.14.4采用蒸汽对负载进行加热和(或)湿热消毒的清洗消毒器,腔体应设置保护功能,防止压力升高至腔体的设计工作压力以上。设计工作在大气压力下的腔体,其工作压力不应超过大气压力20kPa。4.15处理过程的温度控制
4.15.1处理过程应满足下列要求:a)在消毒阶段的维持时间内,负载和负载架的表面记录温度应介于消毒温度的0℃~十5℃之间;
在其他每个阶段(不包括消毒阶段)的维持时间内,负载和负载架的表面记录温度应介于对应阶段设定温度的士5℃范围内
对于四个试验周期的后三个周期而言(见5.15.2),在运行周期的温度控制阶段获取的温度曲线应直保持在士2.5℃范围内;
依据负载表面测得的温度所确定的维持时间,应不小于规定的消毒阶段时间(或规定的A。d)
值);
e)在维持时间内,负载和负载架表面测得的温度应介于规定的运行周期消毒温度范围内(或达到规定的A。值);
腔体温度指示装置和(或)记录仪上显示的温度应介于温度控制传感器测得温度值的士2℃范围内;
g)在同一个负载的表面测得的温度变化量应不超过土2℃,并且与其他负载的温差不超过4℃。8
4.15.2整个过程中腔体内壁上保持的温度应满足下列要求:YY/T0734.1—2009
在消毒阶段的整个维持时间内,腔体表面记录的温度应介于消毒温度的0℃~十5℃之间;a
b)在其他阶段(不包括消毒阶段)的维持时间内,腔体表面记录的温度应介于对应阶段设定温度的士5℃范围内;
在消毒阶段的整个维持时间内,清洗消毒器指示和记录的温度值,与布在参考测量点的温度传c
感器测得值在士2℃范围内;
对于四个试验周期中的后三个周期(见5.15.3)而言,在运行周期的温度控制阶段获得的温度d)
曲线,应-一直保持在士2.5℃的范围内。4.16仪器仪表及控制
4.16.1每个仪表和指示装置都应标识其功能。若用于温度测量,应指出传感器的位置。若仪表连接多个传感器,所有当前工作的传感器数值应在仪表上显示。传感器的识别信息应让操作人员能够理仪表读数的意思。例如:“预漂洗温度”,“干燥箱温度”。4.16.2每个指示仪表或显示器上的字符都应在距离0.25m~1.0m范围内清晰可见。4.16.3至少应有一个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事先已经确定,作为负载最低温度位置的代表。这样可确保需要消毒的所有负载和腔体的所有表面都在要求的时间内达到消毒温度。4.16.4下列指示器应位于清洗消毒器的装载端:a)“周期进行中”指示器;
b)“故障”指示器;
用户无法复位的计时器或周期计数器;c
d)“周期结束”指示器;
c)“化学助剂不足以完成周期”指示器;f)温度指示器,至少显示在运行周期的清洁、消毒和干燥阶段参考测量点的温度。“周期结束”指示不适用于连续处理清洗消毒器。此外,还可安装声提示装置,并可手动消除提示声。4.16.5在双门清洗消毒器中,下列仪表和指示器应位于卸载端:a)“周期进行中”指示器;
b)“周期结束“指示器;
c)“故障”指示器。bzxz.net
“周期结束”指示不适用于连续处理清洗消毒器。此外,还可安装声提示装置,并可手动消除提示声。在控制消毒时间或温度的系统中,任何传感器发生故障,都应提供故障指示。4.17温度指示装置
4.17.1温度传感器应符合IEC60751:1983规定的B类铂电阻传感器,或符合GB/T16839.1-1997和GB/T16839.21997规定的2级允差热电偶,或经证明推确度相等或更优的其他装置。4.17.2清洗消毒器的腔体温度指示系统应:a)
既可以是数学式,也可以是模拟式b)
单位采用摄氏度(℃);
量程范围应不窄于5℃~99℃;
在10℃~99℃范围内,准确度应至少为士1℃;d
对于模拟式仪表,温度分度不应大于1℃;e)
对于数字式仪表,分辨率至少应为1℃;g)
当用于控制功能时,应具有传感器故障保护功能,以便满足其控制功能在故障下的安全保障;h)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应不超过0.08℃/℃: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YY医药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