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电力行业标准(DL) >>
- DL/T 1997-2019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DL电力标准】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 DL/T1997-2019
- 现行
标准号:
DL/T 1997-2019
标准名称: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标准类别:
电力行业标准(DL)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zip .pdf下载大小:
10.16 MB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DL/T 1997-2019.Cellular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1范围
DL/T 1997规定了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要求。
DL/T 1997适用于燃煤电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包装储运 图示标志
GB/T3797电气控制设 备
GB 4053 (所有部分)固定式钢梯及 平台安全要求
GB/T 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13306标牌
GB/T 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931电除尘器 性能测试方法
GB/T 16157固定污 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21508燃煤烟气脱硫 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GB 50009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
GB 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cellular wet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收尘极为蜂窝结构立式布置,应用于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工况,采用水力清灰方式的电除尘(雾)器。
3.2收尘极dust collecting pole
收集烟气中荷电粉尘和液滴等物质的系统单元,也称为阳极。
3.3放电极discharge electrode
烟气中粉尘和液滴等荷电的系统单元,也称为阴极。
3.4清洗系统spray rinse system
用于对收尘极和放电极进行冲洗清灰的单元,包括清洗水泵、管路、阀门、过滤器、喷嘴等设备。

部分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1997—2019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Cellularwet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2019-06-04发布
国家能源局
2019-10-01实施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及结构组成
5主要技术参数
技术要求…
试验验收
8产品检验·
9产品标志·
10包装、运输及贮存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设计选型参数表目
DL/T1997—2019
DL/T1997—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孝峰、张超、张凯、李强、吴正文、李东阳、李庆芝、陈建英、郭斌、刘玺璞、刘钰天。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范围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
(雾)器
本标准规定了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燃煤电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DL/T1997—2019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3797电气控制设备
GB4053(所有部分):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GB/T6388
GB/T13306
GB/T13384
GB/T13931
GB/T16157
GB/T21508
GB50009
GB50017
GB50054
GB50217
DL/T461
DL/T514
DL/T1520
DL/T1844
DL/T5153
DL/T5390
JB/T5908
JB/T5913
JB/T11074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电除尘器性能测试方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钢结构设计标准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电除尘器
火电厂烟气中细颗粒物(PM2.5)测试技术规范重量法湿式静电除尘器用导电玻璃钢阳极检验规范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电除尘器主要件抽样检验及包装运输贮存规范电除尘器阴极线
电除尘用恒流高压直流电源
3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
HJ/T48
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G/T2640
玻璃鳞片衬单施工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cellularwet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收尘极为蜂窝结构立式布置,应用于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工况,采用水力清灰方式的电除尘-
DL/T1997—2019
(雾)器。
收尘极dustcollectingpole
收集烟气中荷电粉尘和液滴等物质的系统单元,也称为阳极。3.3
放电极dischargeelectrode
烟气中粉尘和液滴等荷电的系统单元,也称为阴极。3.4
清洗系统
sprayrinsesystem
用于对收尘极和放电极进行冲洗清灰的单元,包括清洗水泵、管路、阀门、过滤器、喷嘴等设备。
排污系统
sewersystem
用于将设备收集的灰水混合物汇集排除的单元,包括集污斗、管路、阀门等设备。产品分类及结构组成
4.1产品分类
4.1.1按布置方式可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2一体式是指设备布置于脱硫吸收塔除雾器上部,与吸收塔成为一体的布置方式。4.1.2
4.1.3分体式是指设备布置于脱硫吸收塔外,形成独立装置的布置方式。4.2结构组成
4.2.1湿式电除尘(雾)器由机械设备和电控系统组成。4.2.2机械设备包括壳体、收尘极、放电极、清洗系统、排污系统、热风加热系统及流场均布装置等。
4.2.3电控系统包括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及测量仪表等。5主要技术参数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主要技术参数如下:烟气量(m/h)。
烟气温度(℃)。
烟气压力(Pa)。
入口、出口烟尘浓度(mg/m2)。入口、出口雾滴浓度(mg/m2)。烟气流速(m/s)。
比集尘面积[m2/(m2·s-\)]。除尘效率(%)。
雾滴去除效率(%)。
本体阻力(Pa)。
漏风率(%)。
设备可用率(%)。
整机寿命(年)。
6技术要求
6.1总体要求
6.1.1布置方式应依据场地条件确定,设计选型参数参见附录A。DL/T1997—2019
6.1.2供电区应分区独立运行。300MW机组宜分为4个供电区,600MW机组宜分为4个~6个供电区,1000MW机组宜分为6个~8个供电区6.1.3收尘极为蜂窝结构立式布置,放电极应采用整体悬吊结构。6.1.4设备应设有清洗系统、排污系统和加热系统。6.1.5收尘极、放电极及附件应根据烟气条件选用耐腐蚀的材质。6.1.6设备人孔、阀门、仪表等经常有人操作的部位均应设置检修平台,平台扶梯的设计应满足GB4053的要求。
6.1.7壳体顶部应设置起吊装置。6.1.8人孔门应设置安全联锁装置。6.1.9设备应配套安全可靠的供电和控制系统。6.2主要技术要求
6.2.1壳体
设计应符合GB50009和GB50017的有关规定。结构件应采用金属结构,材质要求不低于Q235。6.2.1.3
收尘极悬挂梁宜采用矩形钢,支撑节点应尽量简化以方便防腐。6.2.1.4
制造质量应满足DL/T514的相关要求。内壁与收尘极间宜设有检修空间。6.2.1.5
6.2.1.6内壁宜采用玻璃鳞片防腐,防腐应满足HG/T2640的要求,外壁可根据环境温度设置保温。6.2.2收尘极
宜采用耐酸、耐氯离子腐蚀的非金属导电材料或其他耐腐蚀的合金材料。6.2.2.2非金属导电收尘极可采用拉挤成型或手糊成型的制造工艺,产品理化特性应满足DL/T1844的相关要求。
6.2.2.3截面宜为内切圆(直径为300mm~400mm)多边形,内切圆极限偏差为土3mm,非金属收尘极管单侧厚度大于等于3mm。
6.2.2.4有效长度宜为4500mm~6000mm,长度极限偏差为土10mm。6.2.2.5应采用整体结构、无拼接。内表面平整、光洁、无损伤性划痕,内表面平面度公差为1mm,表面粗糙度Ra<12.5。
6.2.2.6应模块化设计,各模块规格宜统一。6.2.2.7
应有防止烟气短路措施,宜在上、下法兰处与壳体密封。模块与壳体间应设计安全可靠的接地系统,每个供电区上、下宜各设置一个接地点。6.2.2.8
6.2.3放电极
结构设计宜采用分室整体悬吊结构,应设有防止摆动的固定装置,摆幅不超过土5mm。应采用导电性能优良,耐酸、耐氯离子腐蚀的钛合金或相同性能的材质。6.2.3.2
6.2.3.3应采用起晕电压低、放电均匀、不易积灰的形式。3
DL/T1997—2019
6.2.3.4应为整体结构,阴极线制造质量满足JB/T5913的相关要求。6.2.3.5悬吊杆、悬吊梁宜采用Q235包玻璃钢防腐或2205双相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的材质。6.2.3.6顶部高压绝缘箱、下部固定器须设有防结露、防结垢措施,宜采用热风加热密封方式。6.2.3.7所有的连接螺栓须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及同等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质,不得采用非金属材质。6.2.4清洗系统
清洗水源可采用厂区中性水,水质宜与脱硫工艺水一致(pH值范围为6~8、悬浮物浓度小于等于150mg/L),清洗水压宜为0.3MPa0.5MPa。6.2.4.2清洗系统的设置应与供电区相匹配,每个供电区清洗时间和清洗水量控制可调。6.2.4.3清洗系统应与高压供电装置连锁,清洗过程中能实现电场自动降压运行,避免电场闪络击穿。6.2.4.4设备内部清洗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质,法兰连接螺栓应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的材质。
供水管路应设置过滤装置。
6.2.4.6供水管路应根据环境温度设置自动放水阀、保温及伴热装置。6.2.4.7供水管路的最末端应设置截止阀。6.2.4.8清洗喷嘴宜选用实心雾化喷嘴,具有防锈、防堵塞功能。控制喷淋角度宜为55°~70°,单个喷嘴流量不小于50L/min。
6.2.4.9清洗喷嘴应结合流场合理布置,单个喷嘴覆盖面积不小于1m2,相邻喷嘴清洗面积覆盖率不小于150%。
6.2.4.10清洗喷嘴材质可采用耐腐蚀非金属材质、2205双相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的金属材质。6.2.5排污系统
6.2.5.1集污斗材质不应低于Q235,锥度不宜小于156.2.5.2集污斗内壁应采用玻璃鳞片防腐,外壁可根据环境温度设置保温。6.2.5.3排污管应从集污斗最低点引出,宜设置截止阀,水平管段应有2°~3°的坡度。6.2.5.4排污管直径不宜小于100mm,排污管应采用耐腐蚀的材质。6.2.5.5在保证脱硫水平衡前提下,排污水可排入湿法脱硫系统,排污管在地坑入口处应设置水封装置。
排污水不能直接排入脱硫系统时,应设置积水箱(池),排污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6.2.5.7
排污系统管路应根据环境条件设置保温。6.2.6加热系统
高压绝缘箱、固定器内热风加热温度可根据环境温度及工况变化调整,控制温度范围为60℃~6.2.6.1
100℃。
6.2.6.2密封风机的设计选型应结合运行工况综合考虑,应保证高压绝缘箱、固定器内的压力高于烟气压力50Pa100Pa。
6.2.6.3密封风机配置不宜少于两台,一用一备。6.2.6.4高压绝缘箱、固定器的热风管宜分层布置,各层热风管应按供电区独立并联布置,管道阻力偏差不应超过15%。
6.2.6.5热风管道上不宜有90°直角弯头。大小截面过度处应平缓,不宜有突变截面降低系统阻力6.2.6.6热风管道的最低点应设置放水阀,热风管道的最末端应设置闸板阀。6.2.6.7换热器应优先采用蒸汽换热器,无蒸汽汽源时可采用电加热器。6.2.6.8寒冷地区可同时在高压绝缘箱、固定器内增设电加热器。4
6.2.6.9热风管道应设置保温装置。6.2.7流场分布装置
DL/T1997—2019
流场分布装置包括烟道内的导流装置及入口均流装置,应根据流场模拟结果合理设置。6.2.7.2各电场分区烟气流量偏差应小于10%。6.2.7.3电场入口断面气流均布系数相对均方根值应小于等于0.25。均流、导流装置应选用耐腐蚀的材质。6.2.7.4
6.2.7.5根据情况可设置均流装置清洗系统,清洗控制方式可调。6.3电气及控制系统
6.3.1电气系统
6.3.1.1高压直流电源宜选用恒流电源或高频恒流电源,恒流电源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JB/T11074的规定
6.3.1.2同极距为300mm时,二次电压等级为60kV;同极距为350mm~400mm时,二次电压等级为72kV。6.3.1.3
板电流密度选型范围为0.45mA/m20.5mA/m2。6.3.1.4
供电系统应符合DL/T5153的规定。6.3.1.5
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满足GB50054的要求。6.3.1.6电缆的设计选型应符合GB50217的规定。照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DL/T5390的规定。6.3.1.7
6.3.1.8设备接地不应少于4点,接地电阻应小于12,并与电厂主网连接。6.3.2控制系统
应与机组主体工程控制系统相互兼容,控制水平应与机组控制水平协调一致。6.3.2.2
采用可编程序逻辑控制系统(PLC)或分散式控制系统(DCS)。6.3.2.3
设备启停不应影响机组正常运行。6.3.2.4
控制系统应具有完整的设备状态监控、操作启停、报警联锁功能,其参数如下:a)监控显示参数包含高压电源参数(一次电流、一次电压、二次电流、二次电压),温度参数(绝缘箱、固定器、进出口测点),压力/压差参数(绝缘箱、固定器、进出口等测点),风机加热装置参数(温度、电流),清洗水泵装置参数(流量、电流)等。b)操作控制参数包含高压电源控制(启动、停止),风机加热装置控制(启动、停止),喷淋水泵装置控制(启动、停止),喷淋阀门控制(打开、关闭)。c)报警参数包含高压电源故障报警、冲洗水泵故障报警、风机加热装置故障报警、超温报警、阀门故障报警等。
电气控制设备的选择应满足GB/T3797的要求。6.3.2.6重要热工测量仪表应余设置。7试验验收
7.1空载升压试验
7.1.1绝缘箱和固定器须进行热风加热系统试验,加热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7.1.2高压供电电源须进行绝缘试验、短路试验(恒流源)、开路试验(电压源),高压供电电源应符合设计要求
DL/T1997—2019
7.1.3供电负载区应进行绝缘电阻试验,各供电区绝缘电阻应大于200MQ。7.1.4高压供电电源进行空载试验输出电压不小于50kV,或二次电流达到额定值。7.1.5清洗系统应进行手/自动试验,控制符合设计要求。7.1.6满足7.1.1~7.1.5的要求后,应在完成喷水清洗后进行空载升压试验,电压逐挡升高,并记录表盘指示的一次、二次电压和电流值。a)异极距为150mm时,二次电压U2≥55kV。b)异极距每增加10mm,二次电压增值AU2≥2.5kV。7.1.7海拔高于1000m进行空载升压试验时,应进行大气压力修正。海拔每升高100m,二次电压值允许降低1%。
7.2流场均布试验
7.2.1电场入口气流均布系数应按表1执行,满足DL/T461的要求。表1气流均布系数表
7.2.2流场均布可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气流均布系数
7.2.3分体式结构模拟计算范围应包括脱硫吸收塔出口烟道范围;一体式结构模拟计算范围应包括脱硫吸收塔入口烟道范围。
7.2.4通过流场优化调整以解决进口流量偏差问题,电场各室进口相对流量偏差应小于10%。7.3性能试验
7.3.1试验项目
7.3.1.1烟尘排放浓度。
除尘效率。
阻力。
漏风率。
运行电耗。
运行水耗。
噪声。
可根据项目要求测试PM2.5、PM1o、雾滴、SO,等内容。7.3.2
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应满足GB/T16157的相关要求。测试断面流场均布系数应小于0.25。测试位置须设有楼梯和平台。
采样孔内径不应小于90mm,宜选用内径为90mm~120mm的采样孔。7.3.3测试仪器
测试仪器应满足GB/T16157和HJ/T48的相关要求,具备气密性检查功能。DL/T1997—2019
7.3.3.2取样装置应采用耐腐蚀的材质,应具备加热功能,加热温度可调范围为60℃~120℃。7.3.3.3烟尘测试应采用组合式采样头整体称重法。7.3.3.4滤膜应选用石英或聚四氟乙烯材质。7.3.4测试方法
7.3.4.1烟尘测试方法应满足HJ836、GB/T16157和GB/T13931的相关要求。7.3.4.2
烟尘测试有效采样数量不少于5组。7.3.4.3雾滴、SO;测试应满足GB/T21508的相关要求。7.3.4.4PM2.5和PM1o测试应满足DL/T1520和GB/T16157的相关要求。7.3.4.5烟尘样品分析应满足HJ836、GB/T16157、GB/T13931的相关要求。8产品检验
8.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按照各设备相关标准要求进行。8.2运输检验
运输检验由安装单位和制造单位共同负责,按施工图和发货清单进行检验。9产品标志
9.1铭牌标志
产品铭牌的形式和尺寸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固定在设备醒目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
b)性能参数包括处理烟气量、比集尘面积、电场区数量、电源规格、烟尘排放浓度。c)出厂编号。
d)制造厂名。
生产日期。
9.2包装标志
9.2.1包装标志应包括收发货标志、包装贮运图示标志,包装标志应符合GB/T191和GB/T6388的规定。9.2.2
电控设备、收尘极、阴极框架、绝缘子等包装应标明“防火、防潮、防压、小心轻放”字样。10包
包装、运输及购存
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GB/T13384和JB/T5908的规定。包装箱外的文字、标志和图案应符合GB/T191的规定。10.2
10.3包装应考虑便于吊装搬运、长途运输、气候条件等因素,并适合水路和陆路运输。10.4存放产品的场地应平整,要有防积水措施。10.5大型零部件的贮存底面按标记位置垫平,顶部不得堆放重物。10.6电控设备、机械加工件、阀门、标准件应室内贮存。7
DL/T1997—
设计选型参数表见表A.1。
入口烟尘浓度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设计选型参数表
出口烟尘浓度
设计选型参数表
电场流速
比集尘面积
m2/(m2.s-\)
中国电力出版社官方微信
电力标准信息微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力行业标准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DL/T1997—2019
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西街19号100005http:/cepp.sgc.com.cn)北京传奇佳彩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019年12月第一版
2019年12月北京第
停一次印刷
880毫米×1230毫米
2:16开本0.75印张27千字
印数001—300册
统一书号155198·1685
定价15.00元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我社营销中心负责退换为您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权威的电力标准信息155198.168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DL电力标准标准计划
- DL/T5173-2012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 DL/T5192-200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导则
- DL/T794-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 DL/T247-2012 输变电设备用铜包铝母线
- DL/T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第3部分热平衡
- DL/T474.2-2018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直流高电压试验
- DL/T5157-2002 电力系统调度通信交换网设计技术规程
- DL/T1717-2017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化学监督技术导则
- DL/T1856-2018 核级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氯型、碳酸型、硫酸型基团含量的测定方法
- DL/T1100-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 第1部分:技术规范
- DL/T1961-2019 火力发电厂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
- DL/T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 DL/T5442-2010 输电线路铁塔制图和构造规定
- DL/T5395-2007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 DL/T1212-2013 火力发电厂现场总线设备安装技术导则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