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纺织行业标准(FZ) >>
- FZ/T 60043-2014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行业标准】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1 18:03:45
- FZ/T60043-2014
- 现行
标准号:
FZ/T 60043-2014
标准名称: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
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
现行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下载格式:
.rar .pdf下载大小:

部分标准内容:
ICS59.10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
FZ/T60043—2014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3D braid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Test method for compression properties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4-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FZ/T60043—2014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工业大学,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利、孙额,张·帆、李桂梅、张传雄。1范围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
FZ/T60043-2014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46—2005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三维编织织物3Dbraided fabries采用立体编织工艺使纱线在空间多个方向上交叉移动,相互交织而形成的整体织物。3.2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3Dbraidedpolymermatrixcomposites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三维编织织物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3.3
编织单胞braiding unit cell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最小的完整编织单元,如图I所示。单胞宽度
图1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单胞
FZ/T60043—2014
单胞长度length of unit cell
编织结构长度方向(编织成型方向)上相同取向的编织纱线间的间距,是一个编织机器循环所形成的织物长度,也称为花节长度,如图1所示。3.5
单胞宽度
f width of unit cell
编织结构宽度方向上相同取向的编织纱线间的间距,如图1所示。4试验原理
通过压缩来具以恒定速率沿试样长度方向进行压缩,使试样破坏或长度减小到预定值。在整个过程中,测量施加在试样上的载荷和试样高度或应变,测定压缩应力和压缩弹性模量。5试样
5.1试样制备
试样可以单独模塑成型,不用切割,或是从一块平板上通过机械加工得到。5.2试样型式和尺寸
试样为具有恒定矩形截面的平板条。通过楔形夹具施加乐缩载荷。试样型式和尺寸见图2。推荐的试样宽度与单胞宽度之比为2:1,对于按推荐的比例关系确定的试件宽度和相应标准给定的试件宽度,应选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以确保在试件工作段内至少包含2个单胞,厚度应包含至少1个单胞,厚度通常为2mm~5mm。仲裁试样厚度为4 mm。加强片
说明:
试样长度,至少140mm
L。标距.20tmm;
一加强片长度,60mm
诚样宽度,(15士0.2)mm
试样厚度,2mm~5mm。
图2试样
5.3加强片
FZ/T60043—2014
5.3.1使用材料应足够软,使得试验机的牙口能够压人并能咬住加强片。一般使用错片或0°/90正交铺设的玻璃纤维织物/树脂形成的材料,且加强片纤维方向与试样的轴向成土45°加强片厚度约为2mm。
5.3.2胶接剂应采用常温固化或温度低于被测试材料成型温度的高强、柔性胶接剂,应保证在试验过程中加强片不脱落。
5.4试样数量
至少应进行5个试样的试验,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6试验设备
6.1试验机
应符合GB/T1446—2005第5章的规定。6.2试验夹具
压缩试验示意图见图3。采用楔形夹头,夹持面粗糙,带有锯齿状或十字形沟槽。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来具。
氏缩夹具
6.3应变测量
图3压缩示意图
采用应变片测量,应变片应保证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单胞,以保证测量可靠的平均应变值,应变片粘贴于试样的中心位置,两侧应变片应对称。为保证应变片牢固地粘在复合材料上,可以对粘贴区域轻轻打磨,同时注意打磨外层的树脂层,不要损伤纤维。7试验条件
7.1试验标准环境条件
温度:(232)℃;相对湿度:(50士10)%。3
FZ/T 60043—2014
7.2加载速度
7.2.1测定压缩强度时,加载速度为1mm/min~6mm/min。仲裁试验时为2mm/min。7.2.2测定压缩弹性模量时,加载速度一般为2mm/min。8试验步骤
8.1试验前,试样在试验标准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24h。8.2将试样进行编号,划线和测量试样工作段任意三处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8.3夹持试样,使试样的中心线与上下夹具的对准中心线一致。8.4加载速度按7.2的规定。
8.5在试样工作段安装测量变形的仪表。施加初载(约为破坏载荷的5%),使试样保持伸直状态,保证整个系统处丁正常工作状态。
8.6测定压缩应力时连续加载直至试样破坏,记录试样的屈服载荷、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及试样破坏的形式;测定压缩弹性模量,泊松比时,连续加载,自动记录相应的载荷和应变。8.7绘制试样破坏前的载荷-应变曲线。8.8力学性能试样每组不少于5个,并保证同批有5个有效试样。9计算结果与表达
9.1压缩应力(屈服应力、断裂应力)按式(1)计算,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戏中:
。\-压缩应力(届服应力断裂应力),单位兆帕(MPa);P一压缩屈服载荷破坏载荷,单位为牛(N)6—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h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9.2压缩弹性模量按式(2)计算,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AP
E.-bxhxae
式中:
压缩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P—载荷-应变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载荷增量,单位为牛(N);Ae与AP对应的应变增量。
9.3如果需要,压缩泊松比按式(3)计算,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s
式中:
泊松比;
E2—与载荷增量△F对应的横向应变;4
-(3)
,一与载荷增量△F对应的轴向应变。9.4
绘制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标准编号;
样品描述:
试样数量;
试验环境;
试验结果,如果需要给出试样单值;试验月期。
FZ/T 60043—2014
FZ/T60043-2014
打印H期:2014年6月27HF009A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FZ/T60043—2014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e.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奉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2千字
2014年6月第一版2
2014年6月第一次印品
书号:155066·2-27160 走价16.00元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
FZ/T60043—2014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3D braid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Test method for compression properties2014-05-0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4-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FZ/T60043—2014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产业用纺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7)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工业大学,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利、孙额,张·帆、李桂梅、张传雄。1范围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2规范性引用文件
FZ/T60043-2014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46—2005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三维编织织物3Dbraided fabries采用立体编织工艺使纱线在空间多个方向上交叉移动,相互交织而形成的整体织物。3.2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3Dbraidedpolymermatrixcomposites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三维编织织物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3.3
编织单胞braiding unit cell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最小的完整编织单元,如图I所示。单胞宽度
图1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单胞
FZ/T60043—2014
单胞长度length of unit cell
编织结构长度方向(编织成型方向)上相同取向的编织纱线间的间距,是一个编织机器循环所形成的织物长度,也称为花节长度,如图1所示。3.5
单胞宽度
f width of unit cell
编织结构宽度方向上相同取向的编织纱线间的间距,如图1所示。4试验原理
通过压缩来具以恒定速率沿试样长度方向进行压缩,使试样破坏或长度减小到预定值。在整个过程中,测量施加在试样上的载荷和试样高度或应变,测定压缩应力和压缩弹性模量。5试样
5.1试样制备
试样可以单独模塑成型,不用切割,或是从一块平板上通过机械加工得到。5.2试样型式和尺寸
试样为具有恒定矩形截面的平板条。通过楔形夹具施加乐缩载荷。试样型式和尺寸见图2。推荐的试样宽度与单胞宽度之比为2:1,对于按推荐的比例关系确定的试件宽度和相应标准给定的试件宽度,应选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以确保在试件工作段内至少包含2个单胞,厚度应包含至少1个单胞,厚度通常为2mm~5mm。仲裁试样厚度为4 mm。加强片
说明:
试样长度,至少140mm
L。标距.20tmm;
一加强片长度,60mm
诚样宽度,(15士0.2)mm
试样厚度,2mm~5mm。
图2试样
5.3加强片
FZ/T60043—2014
5.3.1使用材料应足够软,使得试验机的牙口能够压人并能咬住加强片。一般使用错片或0°/90正交铺设的玻璃纤维织物/树脂形成的材料,且加强片纤维方向与试样的轴向成土45°加强片厚度约为2mm。
5.3.2胶接剂应采用常温固化或温度低于被测试材料成型温度的高强、柔性胶接剂,应保证在试验过程中加强片不脱落。
5.4试样数量
至少应进行5个试样的试验,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6试验设备
6.1试验机
应符合GB/T1446—2005第5章的规定。6.2试验夹具
压缩试验示意图见图3。采用楔形夹头,夹持面粗糙,带有锯齿状或十字形沟槽。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来具。
氏缩夹具
6.3应变测量
图3压缩示意图
采用应变片测量,应变片应保证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单胞,以保证测量可靠的平均应变值,应变片粘贴于试样的中心位置,两侧应变片应对称。为保证应变片牢固地粘在复合材料上,可以对粘贴区域轻轻打磨,同时注意打磨外层的树脂层,不要损伤纤维。7试验条件
7.1试验标准环境条件
温度:(232)℃;相对湿度:(50士10)%。3
FZ/T 60043—2014
7.2加载速度
7.2.1测定压缩强度时,加载速度为1mm/min~6mm/min。仲裁试验时为2mm/min。7.2.2测定压缩弹性模量时,加载速度一般为2mm/min。8试验步骤
8.1试验前,试样在试验标准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24h。8.2将试样进行编号,划线和测量试样工作段任意三处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8.3夹持试样,使试样的中心线与上下夹具的对准中心线一致。8.4加载速度按7.2的规定。
8.5在试样工作段安装测量变形的仪表。施加初载(约为破坏载荷的5%),使试样保持伸直状态,保证整个系统处丁正常工作状态。
8.6测定压缩应力时连续加载直至试样破坏,记录试样的屈服载荷、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及试样破坏的形式;测定压缩弹性模量,泊松比时,连续加载,自动记录相应的载荷和应变。8.7绘制试样破坏前的载荷-应变曲线。8.8力学性能试样每组不少于5个,并保证同批有5个有效试样。9计算结果与表达
9.1压缩应力(屈服应力、断裂应力)按式(1)计算,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戏中:
。\-压缩应力(届服应力断裂应力),单位兆帕(MPa);P一压缩屈服载荷破坏载荷,单位为牛(N)6—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h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9.2压缩弹性模量按式(2)计算,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AP
E.-bxhxae
式中:
压缩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P—载荷-应变曲线上初始直线段的载荷增量,单位为牛(N);Ae与AP对应的应变增量。
9.3如果需要,压缩泊松比按式(3)计算,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s
式中:
泊松比;
E2—与载荷增量△F对应的横向应变;4
-(3)
,一与载荷增量△F对应的轴向应变。9.4
绘制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标准编号;
样品描述:
试样数量;
试验环境;
试验结果,如果需要给出试样单值;试验月期。
FZ/T 60043—2014
FZ/T60043-2014
打印H期:2014年6月27HF009A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FZ/T60043—2014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e.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发行中心:(010)51780235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奉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2千字
2014年6月第一版2
2014年6月第一次印品
书号:155066·2-27160 走价16.00元告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其它标准
- 热门标准
- 行业标准标准计划
- FZ/T98020-2019 织物透湿性能试验仪
- FZ/T64068-2019 拒油防污机织粘合衬
- FZ/T64007-2019 树脂机织衬
- FZ/T50002-2013 化学纤维异形度试验方法
- FZ/T73011-2013 针织腹带
- FZ/T01149-2019 纺织品 防风透湿性能的评定
- FZ∕T01133-2016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快速筛选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FZ∕T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
- FZ∕T10010-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标志与包装
- FZ∕T01131-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
- FZ/T14019-2020 棉提花印染布
- FZ/T01031-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及伸长率的测定 抓样法
- FZ/T01030-2016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 接缝强力和扩张度的测定 顶破法
- FZ∕T10005-201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印染布检验规则
- FZ/T01132-2016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维纶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