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 标准下载网 >>
- 标准分类 >>
- 国家标准(GB) >>
- GB/T 28887-2012 建筑用塑料窗

【国家标准】 建筑用塑料窗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5 01:04:48
- GB/T28887-2012
- 现行

部分标准内容:
ICS91.06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887-—2012
建筑用塑料窗
Plasticwindowforbuildings
2012-11-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bZxz.net
2013-06-01实施
GB/T28887—2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规格和标记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标准清单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GB/T28887-2012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维卡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新建塑有限公司、大连吉田建材有限公司、柯梅令(天津)高分子型材有限公司、浙江中财型材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中大化学建材有限公司、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瑞好聚合物(苏州)有限公司、福建亚太建材有限公司、南京皇家聚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东营大明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香河贝德建筑装饰制品有限公司、沈阳华新门窗工程有限公司、西安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国强五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五金门窗行业协会、辽宁省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新疆建筑门窗协会、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雷光、丛敬梅、王洪涛、邓贵智、陈祺、杜万明、程先胜、王加臣、王浩、刘新、王彤、潘晓华、宗小丹、李强、牛建华、潘军、聂贤慧、曾省成、黄金永、鲁宁、肇广维、窦永智、张海峰、钱经纬、吴伟东、刘晓东、张云龙。I
1范围
建筑用塑料窗
GB/T28887—-2012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塑料窗(以下简称塑料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格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基材为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制作的建筑用窗。其他种类塑料窗可参照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5823建筑门窗术语
GB/T5824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7106
GB/T8484
GB/T8485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814—2004门、窗用未增塑聚乙烯(PVC-U)型材GB/T11793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试验方法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197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14436
GB50009
JG/T26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门窗用未增塑氯乙烯彩色型材JGJ11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T151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3术语和定义
GB/T5823、GB/T5824、GB/T8814—2004和JG/T2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塑料窗plasticwindows
基材为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并内衬增强型钢的窗。3.2
mechanicaljoint
机械式连接
型材间采用专用连接件进行的拼接。1
GB/T28887—2012
4分类、规格和标记
4.1分类
4.1.1按用途分
室外用窗(代号W)和室内用窗(代号N)。4.1.2按开启形式分
开启形式与代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开启形式与代号
开启形式
内平开
外平开
内平开下最
注1:固定部分与上述各类窗组合时,均归人该类窗。注2:纱扇代号为A。
4.2规格
4.2.1窗规格用窗洞口尺寸表示,窗洞口尺寸应符合GB/T5824的规定。推拉
4.2.2窗框厚度系列按窗框型材无拼接组合时的窗框最大厚度公称尺寸确定。4.3标记
上下推拉
产品标记由塑料窗、用途代号、开启形式代号、窗框厚度系列、窗规格、纱扇代号、标准号组成。SC
--GB/T28887
纱窗代号
窗规格
窗框厚度系列/mm
开启形式代号
用途代号
塑料窗
示例:室外用内平开塑料窗,窗框厚度为60mm,规格为150180,带纱扇。SC-W-NP-60-150180-A-GB/T28887。5要求
5.1材料
5.1.1一般要求
塑料窗所用材料及附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常用材料标准清单参见附录A。2
5.1.2型材
GB/T28887—2012
5.1.2.1外窗用型材老化时间不应小于6000h,内窗用型材老化时间不应小于4000h。5.1.2.2窗用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5mm,非可视面型材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0mm。
5.1.3增强型钢
增强型钢应满足工程强度设计要求,且最小壁厚不应小于1.5mm。5.1.4,增强型钢用紧固件
增强型钢用紧固件应采用机制自钻自攻螺钉,不应采用拉铆钉。5.1.5密封材料
5.1.5.1框扇间密封用胶条回弹恢复(D.)不应小于5级,热老化后回弹恢复(D)不应小于4级。5.1.5.2窗用密封毛条应选用平板硅化加片型。5.1.6玻璃
玻璃的选用应符合JGJ113及相关标准的规定。5.2外观质量
窗构件可视面应平滑,颜色均勾一致,无裂纹、气泡,不应有严重影响外观的擦、划伤等缺陷。5.2.2焊缝应清理,清理后可视面刀痕宽度不应大于4mm,深度不应大于0.3mm,刀痕应均匀、光滑平整。
5.3窗的装配
5.3.1窗框、扇、应加衬增强型钢,并根据外窗的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结果确定增强型钢的规格,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增强型钢端头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不宜大于15mm(见图1),且以不影响端头焊接为宜。增强型钢与型材承载方向内腔配合间隙不应大于1mm(见图2)。单位为毫米
说明:6
说明:1
一型材内角尺寸。
图1增强型钢端头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l2
型材内腔尺寸;
增强型钢尺寸。
图2增强型钢与型材承载方向内腔配合间隙5.3.2用于固定每根增强型钢的紧固件不应少于3个,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不应大于100mm。固定后的增强型钢不应松动。5.3.3外窗框,扇、挺应有排水通道和气压平衡孔,使渗入框、扇、挺内的水及时排至室外,排水通道不应与放置增强型钢的腔室连通。3
GB/T28887—2012
5.3.4彩色外窗应在彩色型材最外侧的封闭腔体处加工通气孔。5.3.5机械式连接的中挺连接部位应用专用连接件连接,该连接件与增强型钢应采用紧固件固定,连接处的四周缝隙应有可靠密封防水措施。机械式连接框、扇、挺相邻构件装配间隙不应大于0.3mm。5.3.6窗框、窗扇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框、扇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尺寸范
允许偏差值
≤1500
5.3.7窗框、窗扇对角线尺寸之差不应大于3.0mm。5.3.8相邻两构件焊接处同一平面高低差不应大于0.4mm。宽度或高度
单位为毫米
5.3.9外平开窗、上悬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下悬窗、中悬窗关闭时,窗框、窗扇四周的配合间隙c(见图3和图4),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5.3.10外平开窗、上悬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下悬窗、中悬窗窗扇与窗框搭接量b(见图3和图4),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外平开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装配时应有防下垂措施。左右推拉窗、上下推拉窗锁闭后的窗扇与窗框搭接量6(见图5),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且窗扇与窗框上下搭接量b的实测值不应小于6mm。5.3.11推拉窗应有防窗扇脱落装置。5.3.12五金配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应齐全,承受往复运动的配件在结构上应便于更换。五金配件承载能力应与窗扇重量和抗风压要求相匹配。当平开窗窗扇高度大于900mm时,窗扇锁闭点不应少于2个。五金配件与型材连接强度应满足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要求。表3配合间隙和搭接量允许偏差
配合间(c)
搭接量(6)
内平开窗
外平开窗
内平开下悬窗
下悬窗
5.3.13安装滑撑的连接螺钉应全部与框、扇增强型钢可靠连接。上悬窗
中悬窗
5.3.14密封条、毛条装配后应均匀、牢固,接口严密,无脱槽、收缩、虚压等现象。单位为毫米
推拉窗
5.3.15压条应安装在室内侧,压条装配后应牢固。压条角部对接处允许有不大于0.5mm的间隙。同一边压条不应拼接。
5.3.16中空玻璃的安装尺寸应符合图6和表4的要求。玻璃装配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GJ113的相关规定。
说明:
一搭接量;
配合间隙。
图3外平开窗、上悬窗
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下悬窗图4
a)推拉窗下部搭接量示意图
说明:
6搭接量。
图5推拉窗
GB/T28887—2012
b)推拉窗上部搭接量示意图
GB/T28887—2012
说明:
-前部余隙;
一后部余隙;
6———嵌人深度;
一边缘余隙。
中空玻璃
前部余隙a1
图6玻璃安装尺寸
表4中空玻璃的最小装配尺寸
固定部分
后部余隙a2
注:A为气体层的厚度,其数值不应小于9mm5.4性能
5.4.1力学性能
嵌入深度6
边缘余隙c
单位为毫米
外平开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推拉窗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5外平开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力学性能项
锁闭器(执手)的开关力
窗的开关力
悬端吊重
大力关闭”
反复启闭性能
焊接角破坏力
不大于80N(力矩不大于10N·m)平合页:不大于80N
技术要求
滑撑:不小于30N不大于80N
在500N力作用下,残余变形不大于2mm,试件不应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在300N力作用力下,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在200N力作用下,不充允许位移,联接处型材不被裂经模拟7级风连续开关10次,试件不损坏,仍保持开关功能经不少于1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配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璃压条不松脱,仍保持使用功能
窗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2000N,窗扇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2500N,且实测值均应大于计算值,大力关闭只检测平开窗和上悬窗。6
锁闭器(执手)的开关力
窗的开关力
反复启闭性能
焊接角破坏力
不大于100N
表6推拉窗力学性能
技术要求
推拉窗:不大于100N
GB/T28887—2012
上下推拉窗:不大于135N
在300N力作用下,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在200N力作用下,试件不损坏,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经不少于1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配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璃压条不松脱,仍保持使用功能
窗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2500N,窗扇焊接角最小敲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1800N,且实测值均应大于计算值“没有凸出把手的推拉窗不做扭曲试验。5.4.2
物理性能
抗风压性能
5.4.2.1.1
分级指标
采用定级检测压力差值P:为分级指标。5.4.2.1.2分级指标值
分级指标值P:的分级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抗风压性能分级
分级指标值
注:第9级应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检测压力差值。5.4.2.1.3性能要求
单位为千柏
外窗在各性能分级指标值风压作用下,主要受力杆件相对(面法线)挠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风压作用后,窗不应出现使用功能障碍和损坏。表8窗主要受力杆件相对面法线度要求支撑玻璃种类
相对挑度
相对挠度最大值
注:L为主要受办杆件的支承跨距。单层玻璃、夹层玻璃
中空玻璃
单位为毫米
GB/T28887--2012
5.4.2.2水密性能
5.4.2.2.1分级指标
采用严重渗漏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值作为分级指标。5.4.2.2.2
分级指标值
分级指标值△p的分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水密性能分级
分级指标Ap
100≤150
150250
250≤<350
注:第6级应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检测压力差值。5.4.2.3气密性能
分级指标
5.4.2.3.1
350≤4500
500≤4700
单位为帕
采用在标准状态下,压力差为10Pa时的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作为分级指标。
5.4.2.3.2分级指标值
分级指标绝对值q1和q2的分级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气密性能分级
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
q/Lm/(m.h)J
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
q2/[m/(m.h)]
5.4.2.4保温性能
1.5传热系数K值分级应符合表11的规定。6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8887-—2012
建筑用塑料窗
Plasticwindowforbuildings
2012-11-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bZxz.net
2013-06-01实施
GB/T28887—20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规格和标记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标准清单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建筑外窗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GB/T28887-2012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维卡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新建塑有限公司、大连吉田建材有限公司、柯梅令(天津)高分子型材有限公司、浙江中财型材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中大化学建材有限公司、新疆蓝山屯河型材有限公司、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瑞好聚合物(苏州)有限公司、福建亚太建材有限公司、南京皇家聚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东营大明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香河贝德建筑装饰制品有限公司、沈阳华新门窗工程有限公司、西安高科幕墙门窗有限公司、国强五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五金门窗行业协会、辽宁省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新疆建筑门窗协会、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雷光、丛敬梅、王洪涛、邓贵智、陈祺、杜万明、程先胜、王加臣、王浩、刘新、王彤、潘晓华、宗小丹、李强、牛建华、潘军、聂贤慧、曾省成、黄金永、鲁宁、肇广维、窦永智、张海峰、钱经纬、吴伟东、刘晓东、张云龙。I
1范围
建筑用塑料窗
GB/T28887—-2012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塑料窗(以下简称塑料窗)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规格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基材为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制作的建筑用窗。其他种类塑料窗可参照采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80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
GB/T5823建筑门窗术语
GB/T5824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系列GB/T7106
GB/T8484
GB/T8485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814—2004门、窗用未增塑聚乙烯(PVC-U)型材GB/T11793
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窗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试验方法建筑外窗采光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1197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B/T14436
GB50009
JG/T26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门窗用未增塑氯乙烯彩色型材JGJ113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T151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3术语和定义
GB/T5823、GB/T5824、GB/T8814—2004和JG/T2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塑料窗plasticwindows
基材为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并内衬增强型钢的窗。3.2
mechanicaljoint
机械式连接
型材间采用专用连接件进行的拼接。1
GB/T28887—2012
4分类、规格和标记
4.1分类
4.1.1按用途分
室外用窗(代号W)和室内用窗(代号N)。4.1.2按开启形式分
开启形式与代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开启形式与代号
开启形式
内平开
外平开
内平开下最
注1:固定部分与上述各类窗组合时,均归人该类窗。注2:纱扇代号为A。
4.2规格
4.2.1窗规格用窗洞口尺寸表示,窗洞口尺寸应符合GB/T5824的规定。推拉
4.2.2窗框厚度系列按窗框型材无拼接组合时的窗框最大厚度公称尺寸确定。4.3标记
上下推拉
产品标记由塑料窗、用途代号、开启形式代号、窗框厚度系列、窗规格、纱扇代号、标准号组成。SC
--GB/T28887
纱窗代号
窗规格
窗框厚度系列/mm
开启形式代号
用途代号
塑料窗
示例:室外用内平开塑料窗,窗框厚度为60mm,规格为150180,带纱扇。SC-W-NP-60-150180-A-GB/T28887。5要求
5.1材料
5.1.1一般要求
塑料窗所用材料及附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常用材料标准清单参见附录A。2
5.1.2型材
GB/T28887—2012
5.1.2.1外窗用型材老化时间不应小于6000h,内窗用型材老化时间不应小于4000h。5.1.2.2窗用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5mm,非可视面型材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0mm。
5.1.3增强型钢
增强型钢应满足工程强度设计要求,且最小壁厚不应小于1.5mm。5.1.4,增强型钢用紧固件
增强型钢用紧固件应采用机制自钻自攻螺钉,不应采用拉铆钉。5.1.5密封材料
5.1.5.1框扇间密封用胶条回弹恢复(D.)不应小于5级,热老化后回弹恢复(D)不应小于4级。5.1.5.2窗用密封毛条应选用平板硅化加片型。5.1.6玻璃
玻璃的选用应符合JGJ113及相关标准的规定。5.2外观质量
窗构件可视面应平滑,颜色均勾一致,无裂纹、气泡,不应有严重影响外观的擦、划伤等缺陷。5.2.2焊缝应清理,清理后可视面刀痕宽度不应大于4mm,深度不应大于0.3mm,刀痕应均匀、光滑平整。
5.3窗的装配
5.3.1窗框、扇、应加衬增强型钢,并根据外窗的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结果确定增强型钢的规格,抗风压强度、挠度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增强型钢端头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不宜大于15mm(见图1),且以不影响端头焊接为宜。增强型钢与型材承载方向内腔配合间隙不应大于1mm(见图2)。单位为毫米
说明:6
说明:1
一型材内角尺寸。
图1增强型钢端头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l2
型材内腔尺寸;
增强型钢尺寸。
图2增强型钢与型材承载方向内腔配合间隙5.3.2用于固定每根增强型钢的紧固件不应少于3个,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距型材端头内角距离不应大于100mm。固定后的增强型钢不应松动。5.3.3外窗框,扇、挺应有排水通道和气压平衡孔,使渗入框、扇、挺内的水及时排至室外,排水通道不应与放置增强型钢的腔室连通。3
GB/T28887—2012
5.3.4彩色外窗应在彩色型材最外侧的封闭腔体处加工通气孔。5.3.5机械式连接的中挺连接部位应用专用连接件连接,该连接件与增强型钢应采用紧固件固定,连接处的四周缝隙应有可靠密封防水措施。机械式连接框、扇、挺相邻构件装配间隙不应大于0.3mm。5.3.6窗框、窗扇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框、扇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尺寸范
允许偏差值
≤1500
5.3.7窗框、窗扇对角线尺寸之差不应大于3.0mm。5.3.8相邻两构件焊接处同一平面高低差不应大于0.4mm。宽度或高度
单位为毫米
5.3.9外平开窗、上悬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下悬窗、中悬窗关闭时,窗框、窗扇四周的配合间隙c(见图3和图4),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5.3.10外平开窗、上悬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下悬窗、中悬窗窗扇与窗框搭接量b(见图3和图4),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外平开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装配时应有防下垂措施。左右推拉窗、上下推拉窗锁闭后的窗扇与窗框搭接量6(见图5),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且窗扇与窗框上下搭接量b的实测值不应小于6mm。5.3.11推拉窗应有防窗扇脱落装置。5.3.12五金配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应齐全,承受往复运动的配件在结构上应便于更换。五金配件承载能力应与窗扇重量和抗风压要求相匹配。当平开窗窗扇高度大于900mm时,窗扇锁闭点不应少于2个。五金配件与型材连接强度应满足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要求。表3配合间隙和搭接量允许偏差
配合间(c)
搭接量(6)
内平开窗
外平开窗
内平开下悬窗
下悬窗
5.3.13安装滑撑的连接螺钉应全部与框、扇增强型钢可靠连接。上悬窗
中悬窗
5.3.14密封条、毛条装配后应均匀、牢固,接口严密,无脱槽、收缩、虚压等现象。单位为毫米
推拉窗
5.3.15压条应安装在室内侧,压条装配后应牢固。压条角部对接处允许有不大于0.5mm的间隙。同一边压条不应拼接。
5.3.16中空玻璃的安装尺寸应符合图6和表4的要求。玻璃装配的其他要求应符合JGJ113的相关规定。
说明:
一搭接量;
配合间隙。
图3外平开窗、上悬窗
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下悬窗图4
a)推拉窗下部搭接量示意图
说明:
6搭接量。
图5推拉窗
GB/T28887—2012
b)推拉窗上部搭接量示意图
GB/T28887—2012
说明:
-前部余隙;
一后部余隙;
6———嵌人深度;
一边缘余隙。
中空玻璃
前部余隙a1
图6玻璃安装尺寸
表4中空玻璃的最小装配尺寸
固定部分
后部余隙a2
注:A为气体层的厚度,其数值不应小于9mm5.4性能
5.4.1力学性能
嵌入深度6
边缘余隙c
单位为毫米
外平开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推拉窗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5外平开窗、内平开窗、内平开下悬窗、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力学性能项
锁闭器(执手)的开关力
窗的开关力
悬端吊重
大力关闭”
反复启闭性能
焊接角破坏力
不大于80N(力矩不大于10N·m)平合页:不大于80N
技术要求
滑撑:不小于30N不大于80N
在500N力作用下,残余变形不大于2mm,试件不应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在300N力作用力下,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在200N力作用下,不充允许位移,联接处型材不被裂经模拟7级风连续开关10次,试件不损坏,仍保持开关功能经不少于1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配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璃压条不松脱,仍保持使用功能
窗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2000N,窗扇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2500N,且实测值均应大于计算值,大力关闭只检测平开窗和上悬窗。6
锁闭器(执手)的开关力
窗的开关力
反复启闭性能
焊接角破坏力
不大于100N
表6推拉窗力学性能
技术要求
推拉窗:不大于100N
GB/T28887—2012
上下推拉窗:不大于135N
在300N力作用下,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试件不损坏,仍保持使用功能在200N力作用下,试件不损坏,允许有不影响使用的残余变形经不少于10000次的开关试验,试件及五金配件不损坏,其固定处及玻璃压条不松脱,仍保持使用功能
窗框焊接角最小破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2500N,窗扇焊接角最小敲坏力的计算值不应小于1800N,且实测值均应大于计算值“没有凸出把手的推拉窗不做扭曲试验。5.4.2
物理性能
抗风压性能
5.4.2.1.1
分级指标
采用定级检测压力差值P:为分级指标。5.4.2.1.2分级指标值
分级指标值P:的分级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抗风压性能分级
分级指标值
注:第9级应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检测压力差值。5.4.2.1.3性能要求
单位为千柏
外窗在各性能分级指标值风压作用下,主要受力杆件相对(面法线)挠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风压作用后,窗不应出现使用功能障碍和损坏。表8窗主要受力杆件相对面法线度要求支撑玻璃种类
相对挑度
相对挠度最大值
注:L为主要受办杆件的支承跨距。单层玻璃、夹层玻璃
中空玻璃
单位为毫米
GB/T28887--2012
5.4.2.2水密性能
5.4.2.2.1分级指标
采用严重渗漏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值作为分级指标。5.4.2.2.2
分级指标值
分级指标值△p的分级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水密性能分级
分级指标Ap
100≤150
150250
250≤<350
注:第6级应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检测压力差值。5.4.2.3气密性能
分级指标
5.4.2.3.1
350≤4500
500≤4700
单位为帕
采用在标准状态下,压力差为10Pa时的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作为分级指标。
5.4.2.3.2分级指标值
分级指标绝对值q1和q2的分级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气密性能分级
单位缝长分级指标值
q/Lm/(m.h)J
单位面积分级指标值
q2/[m/(m.h)]
5.4.2.4保温性能
1.5
1.0
传热系数分级
分级指标值
单位为瓦每平方米开
2.5≤K<3.02.0≤K<2.51.6≤K<2.01.3≤K<1.61.1≤K<1.3遮阳性能
5.4.2.5.1
分级指标
窗遮阳性能分级指标一
-遮阳系数SC为采用JGJ/T151规定的夏季标准计算条件,并按计算所得值。
5.4.2.5.2分级指标值
窗遮阳性能分级指标值应符合表12的规定。表12
遮阳性能分级
分级指标值
GB/T28887-2012
0.75.4.2.6.1
分级指标
外窗以“计权隔声量和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Rw十C。)”作为分级指标;内窗以“计权隔声量和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Rw十C)”作为分级指标。5.4.2.6.2
分级指标值
建筑用塑料窗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
外窗的分级指标值
20≤Rw+C<25
25≤Rw+C<30
30≤Rw+C,<35
35≤Rw+C<40
40≤Rw+C,<45
Rw+C≥45
单位为分贝
内窗的分级指标值
20≤Rw+C<25
25≤Rw+C<30
30≤R+C<35
35≤Rw+C<40
40≤Rw+C<45
Rw+C45
注:用于对建筑内机器、设备噪声源隔声的建筑内窗,对中低频噪声宜用外窗的指标值进行分级;对中高频噪声仍可采用内窗的指标值进行分级。5.4.2.7采光性能
5.4.2.7.1分级指标
采用窗的透光折减系数T,作为采光性能的分级指标。5.4.2.7.2分级指标值
窗的采光性能分级指标值及分级应符合表14的规定。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国家标准标准计划
- GB/T25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 GB/T39648-20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数字图像技术评级
- GB/T2910.16-2024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 GB/T43423-2023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深空光通信编码与同步
- GB/T26863-2022 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 GB/T36434-2018 复杂机械手表机心万年历和打簧机构零部件的名称
- GB/T30966.6-2022 风力发电机组 风力发电场监控系统通信 第6部分:状态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 GB/T1438.2-2008 锥柄麻花钻 第2部分:莫氏锥柄长麻花钻的型式和尺寸
- GB/T24204-2009 高炉炉料用铁矿石 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测定 动态试验法
- GB50030-2013 氧气站设计规范
- GB/T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T23315-2009 粘扣带
- GB/T29529-2013 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T21078.1-2023 金融服务 个人识别码管理与安全 第1部分:基于卡系统的PIN基本原则和要求
- GB/T2650-2022 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 冲击试验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