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标准下载网!

【地方标准】 稻水象甲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本网站 发布时间: 2024-06-17 10:31:58
  • DB21/T1278-2004
  • 现行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DB21/T 1278-2004

  • 标准名称:

    稻水象甲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 标准类别:

    地方标准(DB)

  • 标准状态:

    现行
  • 出版语种:

    简体中文
  • 下载格式:

    .rar .pdf
  • 下载大小: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其他信息

标准简介标准简介/下载

点击下载

标准简介: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DB21/T 1278-2004 稻水象甲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DB21/T1278-2004

标准内容标准内容

部分标准内容:

备案号:
辽宁省地
方标准
DB21/T1278—2004
稻水象甲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2004-01-01发布
2004-02-01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引言: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监测..
4.1重点区域.
4.2方法...
5系统预报
5.1虫情调查..
5.2虫情预报.
5.3成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6.1时间.
6.2普查方法.
6.3内容.
6.4汇报..
附录A(规范性附录)稻水甲田间检验方法A.1成虫.
A.2卵...
A.3幼虫...
DB21/T1278—2004
DB21/T1278—2004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植物保护站。前言
岩、王林、宋雅坤、李玉清、曲昌明、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
明、邢
本标准由辽宁省植物保护站负责解释。Ⅱ
DB21/T1278-2004
水稻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50余万hm,仅次于玉米占第二位。近年来,在省主要稻区稻水象甲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搞好预测预报是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重要前提,但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测报调查技术,各地所采用的方法差异较大,缺乏可比性,影响了预报的准确率。制定本标准旨在规范对稻水象甲的测报调查和防治行为,进一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指导农民适时防治,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本标准各项指标是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相关标准,结合我省稻水象甲发生和危害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
1范围
稻水象甲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稻水象甲幼虫、成虫监测、系统预报和调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测报站(点)和农户开展监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DB21/T12782004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B工15790~15804~1995主要农作物病中测报调查规范(一)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检疫性有害生物
对危害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存在,或虽已存在,尚未广泛分布并得到官方治理的病菌、害虫及杂草。
4监测
未发现稻水象甲的市、县(区、市),离发生地较近,由气流、人为传播可能性较大的地域站重点监测。
4.1重点区域
气流走向地,铁路与公路沿线,水流域,山脚地,水稻集中产区,靠近发生区的地区。4.2方法
4.2.1黑光灯诱测调查
4.2.1.1灯诱时间
5月11日~6月10日,8月10日~8月31日,每天日落前开灯,次日日出前闭灯。4.2.1.2设置黑光灯
安置在稻田中或稻田附近,以距稻田10m以内为宜,否则影响数据的准确性。4.2.1.3内容
每天早晨按时到灯下看是否诱到稻水象甲成虫,若发现疑似稻水象甲成虫,带到室内鉴定,或请上级技术部门鉴定。
4.2.1.4汇报
-般于6月中旬和9月上旬用书面形式各汇报一次。特殊情况,如新发现稻水象甲疫情及时汇报。4.2.2水稻本田调查
4.2.2.1时间
在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初,各调查成虫一次。4.2.2.2方法
般稻田踏查。重点稻田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每点查60穴,共600穴,每次查3块重点田。4.2.2.3内容
DB21/T1278—2004
水稻上有无成虫和被害状。
4.2.2.4汇报
于6月下旬,8月上旬本田调查结束,用书面形式汇报。有特殊情况,如发现稻水象甲及时上报。5系统预报
5.1虫情调查
5.1.1越冬场所成虫调查
5.1.1.1时间
春季解冻后(约4月上旬),秋季上冻前(约10月下旬),各调查一次。5.1.1.2方法
在稻水象甲越冬场所(山坡、林带、荒格、沟渠、田等)随机取样,每个越冬场所取5点,每个点的面积为25cmX25cm深5cm将样点土、植物残枝落叶、根等过32目筛后,抹出成虫;然后放在铁盘上加热至50~60℃,稻水象甲在加热盘四周爬行栋出,或水漂法查虫。次年仍在原处取样。5.1.1.3内容
各样点的成虫数量,平均每m活虫、死虫头数。填入表1。表1稻水象甲越冬场所调查表
调查单位:
5.1.1.4汇报
查后即报。
调查地点
(村、组、地块)
5.1.2黑光灯诱测成虫调查
5.1.2.1时间
死独数
调查人:
总虫数
5月10日~6月15日,8月10日~9月10日,每天日落前开灯,次日日出前关灯。5.1.2.2设置黑光灯
平均而
活虫数 头)
安置在稻田中或稻田附近,以距稻田10m以内为宜,否则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5.1.2.3内容
成虫数量、黑光灯设置地及四周作物相和天气状况。每天早晨逐项调查后填入表2。表2灯光诱稻水象甲成虫记录表
调查单位:
5.1.2.4汇报
灯(瓦数)
成虫数量(头)
设置地
设置地及四周作物相
调查人:
自5月初开始诱测,每三天(5/10、13、16、19、22、25、28、31、6/3、6、9、12、15、8/13、16、19、22、25、28、31、9/3、6、10)汇报一次,成虫始见日、骤增日立即汇报。5.1.3种田越冬代成虫调查
5.1.3.1时间
在5月初,揭膜后插秧前,调查一次。2
5.1.3.2方法
DB21/T1278--2004
在水稻秧苗田,俯下身目测有无被害状,发现被害状,开始调查。应随机选择3块地,每块地选10点,每点调查0.1m。
5.1.3.3内容
成虫数量,平均每m虫数。填入表3。表3水稻秧田越冬代成虫调查表
调查单位:
5.1.3.4汇报
查后即报。
调查地点
(村、组、地块)
5.1.4本田稻水象甲成虫调查
5.1.4.1调查时间
调查面积
苗床面
积(m)
平均m虫
量(头)
调查人:
最高m虫
量(头)
插秧后第2d开始调查,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每隔3d调查一次,于上午7时~9时或下午16时后进行。
5.1.4.2方法
先随机踏查,后定点调查。在稻水象甲易发生地多处踏查,若发现被害状,则从中选择3块偏重地块,采用对角线法取样定点调查。每个点查20穴,每块地查100穴。5.1.4.3内容
平均百穴成虫数、百穴虫量。填入表4。调查幼虫,可适当减少穴数。表4水稻本田稻水象甲成虫调查表调查单位:
调查地
(村、组、
地块名称)
5.1.4.4汇报
查后即报。
5.1.5玉米田稻水象甲成虫调查
5.1.5.1时间
(头)
平均百穴
(头)
(头)
调查人:
百穴最高虫量
(头)
(头)
平均危害率
玉米出苗后(约5月上旬)调查,6月10日止,每3d调查一次,选择在上午7时~9时,下午16时后进行。
5.1.5.2方法
DB21/T1278—2004
在稻水象甲发生较重的越冬场所附近的玉米苗田踏查,发现被害状,选择3块玉米田定点调查,每块田棋盘式10点取样,每点调查10穴(株),计100穴(株)。5.1.5.3内容
平均百穴(株)稻水象甲成虫数量。填入表5。表5玉米田稻水象甲成虫调查表
调查单位:
5.1.5.4汇报
查后即报。
5.2虫情预报
调查地点
(村、组、地块名称)
5.2.1长期预报
5.2.1.1时间
调查穴
(株)数
成虫数量
12月上、中旬,省、市、县(区、市)依次预报,5.2.1.2方法
目前,以经验综合分析预报为主。5.2.1.3依据
平均百穴
(株)虫量
依据稻水象甲冬前越冬基数、发生规律、气象条件、生态条件等。5.2.1.4内容
发生区域、发生程度、防治适期等。5.2.2中期预报
调查人:
最高百穴
(株)虫量
(头)
危害穴(株)
率(%
4月中、下旬,越冬基数调查,省、市、县(区、市)依次发报。其他内容同长期预报。5.2.3短期预报
5月中、下旬至6月初、7月中、下旬,省、市、县(区、市)、乡(镇、场),根据田间虫口密度和危害,发布越冬代、新一代成虫防治预报、确定防治适期等。5.3成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成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见表6。
表6稻水象甲成虫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发生(危害)等级
中等偏重
大发生 (严重)
持大发生
注1:按检疫标准有虫的发生。
成虫发生稻叶受害级别
注2:平均百穴超过200头为特别严重发生。6普查
平均百穴成虫数量(头)
10.1~30.0
30.1~70.0
70.1~100.0
100.1~200.0
6.1时间
DB21/T1278--2004
越冬代成虫高峰期(6月上旬)、新一代成虫高峰期(7月中下旬~8月初)。选择无风天,上午7时~9时或下午16时后普查效果好。6.2普查方法
选择气流走向地、铁路与公路沿线、水流域地、山脚地、水稻集中产区等发生区的水稻田,用棋盘式10点取样,每个点连查60穴,每块田查600穴。6.3内容
以成虫数量、密度、危害程度为主。查后填入表7。表7水稻本田稻水象甲成虫普查表普查(汇总)单位:
6.4汇报
调查地点
(县、乡、村、组、地块)
越冬代和新一代成虫普查结束后,各汇报一次。总虫量
(头)
普查(汇总)人:
平均百穴
虫量(头)
百穴最高
虫量(头)bzxZ.net
平均危害率
DB21/T1278—2004
A1成虫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稻水甲田间检验方法
水稻秧由、玉米苗由、水稻本由的调查,一般在上午7时~9时、下午16时后进行。调查时,俯下身目测玉米、水稻,发现叶片上有宽0.6mm~0.8mm长1mm~40mm的白色、直长条斑的危害状,用目测、抖动、拍打等方法进行调查,仔细观察有无稻水象甲成虫。形态特征:淡绿色至灰褐色、体长2.6mm3.8mm体宽1.2mm~1.8mm前胸背板的端部至基部有一个黑色鳞片组成的厂口瓶状暗斑,在鞘翘的基部向下延伸至鞘翅的3/4处形成一个不整齐黑斑。触角赤褐色,膝状,索节6节,第1节大,第2节细长,第3-6节球状,棒基部无毛,具光泽,端部1/3处密生细毛,前胸腹板上无钩,中足胫节有白色长毛,胫节末端有钩状突起和小的内角突起。A2卵
采用中心抽样法(随机选10个样点,每点5穴,将每个样点的中心穴做调查对象)取样。取样后回室内用水冲净泥土,然后由外向内、依次剥取可见叶第1至第5片叶叶鞘。每次在双目解部镜下放一个叶鞘,用左手手指压住叶鞘连接叶片的一端,再用针尖较钝的解剖针,纵向细心地划破叶鞘基部中脉内侧表皮,观察到肾形、白色、透明、长约0.8mm宽为0.2mm~0.27mm。A3幼虫
采用中心抽样法,取10穴,每穴连根带土取出(直径10cm深10cm),回室内用32目网筛洗涤,将网筛浸在水中,观察到无足、白色、第2~7腹节背面各有1对长的钩状突起(气门)钩端向前弯曲。A4蛹
检验方法与幼虫相同。土茧长约4mm~5mm,短径3mm~4mm,卵圆形、表面光滑,土灰色。喙紧贴于胸部,复眼红褐色。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
标准图片预览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图片预览:






  • 热门标准
  • 地方标准标准计划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返回顶部
请牢记:“bzxz.net”即是“标准下载”四个汉字汉语拼音首字母与国际顶级域名“.net”的组合。 ©2009 标准下载网 www.bzxz.net 本站邮件:[email protected]
网站备案号:湘ICP备2023016450号-1